高中生物沪科版第一册教案设计:实验3.2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3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3.2 细胞器教案(4)沪科版-沪科版高一第一册生物教案
第二节细胞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别各种细胞器,知道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过程与方法:用类比、归纳的方法,描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通过资料分析,了解生物研究思路和方法,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逐步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教材分析]本课是《生命科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下一章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教学重点: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中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细胞器,,学生在初中初步学过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等几种细胞器,虽然间隔时间较长,但了解下来,学生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学生在前一节课刚刚学过细胞膜以及做了实验《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所以学生对于细胞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章内容——生命的结构基础,较前一章内容——生命的物质基础更为直观,图文并茂,尤其是充分利用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以及立体模式图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材设计]重点学习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第四章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一步详细分析其结构和功能,核糖体的功能将在第六章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部分进一步阐明。
细胞内的中心体将在细胞增殖部分介绍。
液泡的功能在实验“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中已了解,所以,本节课应该是为后面内容细胞代谢与细胞增殖作铺垫,所以首先应让学生准确掌握和识别各种细胞器,因此功能方面不用涉及得太深。
其次,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分析讨论。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研究思路和方法。
实验3.2 颤藻和水绵的比较观察
实验3.2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一、设计思路
本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知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采用先实验,后讲解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地球上的另一细胞类型,即原核细胞。
在比较水绵和颤藻的细胞结构特点后,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出水绵所代表的真核细胞和颤藻所代表的原核细胞的区别。
最后,教师介绍支原体和衣原体,使学生了解到原核细胞虽然结构简单,但与人类的健康关系密切,可以引起不少疾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规范制作颤藻和水绵的临时装片,学会用引流法进行染色。
(2)学会在显微镜下比较颤藻和水绵的结构。
(3)能说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关注鉴别真核细胞核原核细胞的实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原核细胞与人类关系密切,可以引起不少疾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颤藻和水绵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3章生命的结构基础3.2细胞核和细胞器教案1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3章生命的结构基础3.2 细胞核和细胞器教案1 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册第3章生命的结构基础3.2 细胞核和细胞器教案1 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3章生命的结构基础3.2 细胞核和细胞器教案1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细胞核和细胞器课时建议3节,上课2节,实验1节。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细胞器的功能。
3)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1)会描述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和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关于鉴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的实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细胞是一个整体,体会生命的精确和独特.2)……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三、课前准备四、教学过程一、细胞核:1、细胞核的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种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
2、细胞核的结构核膜、核仁、核基质、染色质1)核膜:双层膜、上有核孔,让物质进出细胞核。
2)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3)核基质(核液?:含有酶,RNA等物质。
)蛋白质、酶、无机盐和水,与细胞核代谢有关。
4)染色质:主要有DNA与蛋白质组成,丝状交织成网。
(碱性染料染上色)主要有DNA和蛋白质组成,是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染色体:有特定的形态、数目、因种而异、与生物性状表现密切相关.)(染色质盘旋折叠、缩短变粗成染色体;染色体解螺旋成染色质.)二、细胞器•由核仁的功能引入细胞器的介绍→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叶绿体→课堂小结细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整个区域的一切结构和物质都属于细胞质。
高中生物《藻类植物》教案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生物《藻类植物》教案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过程与方法】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
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难点: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
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影片资料:①地球的森林生态系统;②具有代表性的海洋中的藻类植物;③乡村古井旁的苔藓类和蕨类;④千奇百怪的种子植物世界。
(学生观看影片资料,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播放影片后提出问题:“你认识图片中有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展示本课题目和教学目标(学生看书并思考,初步建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知识)分组活动实验探究(1)简单介绍植物分类和分类的依据、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doc】“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案例分析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案例分析36?科学教育ScienceEducation2004年第2期(第1O卷)"颤凛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俞华(上海市奉贤中学201400)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试点的进行,高中《生命科学》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虽然新教材的教学只有较短的时间,它却给了我很多学习和挑战的机会.现就《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这节教学中的案例应用介绍如下:1背景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几乎都在细胞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研究细胞的结构,对于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这节课是高一《生命科学》中第三章第一节《细胞的探索》的第三课时,前两节课学生已了解了细胞的大小,形态,动植物细胞的区别,而这节课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虽然细胞的大小,形态各异,但细胞的类型主要还是有两种,使学生对细胞有更全面的认识.对于从初中刚踏入高一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对实验有较强的动手欲望,但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较薄弱,自主探究的意识也不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2课堂教学过程2.1创设情景,调动兴趣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生命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方法有很多.在这节课前的几分钟,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曲江苏民歌<太湖美>,歌中表达了对太湖迷人风光的赞美,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带着遐想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自然而然也就被激发了.2.2查阅资料,拓宽视野课前我请有条件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查阅有关太湖近几年的情况,另一组学生查阅有关蓝藻的资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整理和取舍,并做成PowerPoint.在课堂中先由第一组学生代表出示两组照片作比较并介绍,使全班学生都了解太湖水曾一度被蓝藻严重污染的原因,而如今通过治理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使学生对环保有一定的认识.第二组学生代表则出示四张照片,介绍了蓝藻的几种类型,除了有害的,还有可为人类所用的,例如发菜,螺旋藻,固氮蓝藻等,但这些蓝藻都是不能运动靠例分析的,却有一种蓝藻能在物体表面滑行,故起名为颤藻,由此引入课题.2.3采集材料,亲身体验利用郊区学校的优势,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到野外观察颤藻和水绵的生活环境,并采集回实验室.课堂中所用的实验材料是由学生自己采集的,所以学生做实验的热情很高,主动探究的意识也很强,这就有利于教学的进一步推进.2.4积极投入,主动探究本节课在旧教材中的安排是讲完了原核细胞后再做实验,而新教材中是先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比较颤藻和水绵的形态,颜色,色素分布情况,使学生对这两类细胞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染色,观察两者细胞内有无染色较深,形状固定的结构?若有,是什么形状?什么结构?通过这样的主动探究,实践体验,培养了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意识和习惯.2.5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及时地请前后左右学生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也可以相互观察(因为每位学生制作的临时装片有差异),而教师在课堂中巡视指导.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出结论:在水绵细胞内有染成棕色,圆球形的细胞核,而颤藻细胞内没有.在此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颤藻和水绵的形态结构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演示,使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宏观化,也使本节课的难点"细胞核的观察"较容易地被突破了.2.6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则对整堂课做一个回顾,谈的内容涉及面若不广,教师可及时启发点拨.例如引起太湖污染的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那么了解了它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问题后,治理太湖就不难了等等.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3体会3,1本节课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先通过亲身体验采集实验材料的过程,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实验.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态度以及对生命科学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3.2本节课通过一首流传很广的江苏民歌<太湖美>2004年第2期(第10卷)科学教育ScienceEducation?37? 引入,使学生溶入一种轻松的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由学生介绍有关太湖的资料,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也使社会热点问题走进了课堂,体现了学科教育的现代化和知识的实用性;同时通过对水质前后的比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STS的教育理念.3.3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观察与讨论,使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宏观化,也使本节课的难点"细胞核的观察"较容易地被突破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最后谈有何收获时,培养了学生运用生命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生活相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中学生查阅的资料都做成了PowerPoim,使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得到一定的训练,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2.4本节课中有个别学生对显微镜的操作还不熟练,需在今后的实验课上加强训练.摆正语支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位置冯铮(江苏省常熟市文验中学215500)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教学正从途径,方法上空前地拓宽语文教育的领域.它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新气象,新方法,使语文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提升.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存在着互相补充,整体协作的关系,它是众多教学技术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一种,多媒体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法.我认为"多媒体辅助教育"这几个字就决定了其功能特色为"辅助",它辅助教师从"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方式转化为一种更为科学,有趣,更有质量的方式,从而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获取更好的教学质量.因此,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必须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不应是应急之作,"跟风"之作.但时下,评价一堂语文公开课的优劣,有一条很硬的标准,那就是:是否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于是,在许多公开课,竞赛课,示范课,研究课上,白色大屏幕堂而皇之地代替了黑板.然而,语文课上一切推进师生之间思维连接,灵感碰撞的联想和创造的火花,都不是课前预先制作的课件所能一一反映的,忽略了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多媒体未必能发挥出它的优势,弄不好会弄巧成拙.我曾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初二,汉乐府《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着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屏幕上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惊艳"之状各具情态,外加悦耳动听的音乐和教师言简意赅的解说,确是图文声并茂, 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功能,其教学魅力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企及.此时,大家渴望一睹罗敷芳容.于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美女秦敷闪亮"登场"了,且不说屏幕上的罗敷如何"羞花闭月""落雁沉鱼",就从学生的惊叹声中我明白,学生们接受了老师制作出来的美女形象,这种动画制作的课件是很受这些电脑时代的孩子们欢迎的.然而,我的双眼被罗敷的光彩刺得发痛, 可惜,"电脑"限制了"人脑"!多媒体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我们的灵魂.面对电脑,我们首先要守住的上自己的大脑. 语文的丰富的人文性更多的蕴含在它的文本信息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信息而受到感染,获得感悟,产生审美效果.这是语文内在的东西,岂能通过多媒体等外在手段都能实现的?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独自的世界,罗敷的美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然而一个极好的想象,描绘,说写训练的机会就在这很时尚,也很热闹的"动画" 中夭折了.我认为,美感是相对模糊的心理效应,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很难用明晰确切的语言甚至图像来界定.语文的美,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个想象的空间画面,中外有那么多的优秀诗文,它们的魅力就是有着一个人人使人想象的天地.教师以直观的图像展示罗敷的美貌,反而暑塞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在此之前,教师已借助多媒体各方面的功能将行者,少年,耕者,锄头者见到罗敷的反应清晰而有趣地展示出来,已经给学生提供了放飞思想的活动氛围,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审美标准来琢磨体会罗敷的美,可谓"你想象她有多美就有多美".此时,如果教师能摆正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位置,从多媒体中走出来,将罗敷的形象隐去,放手让学生站起来说,让罗敷的模糊的形象美引发学生的不同审美意识,其效果就正如"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相信"人脑"在"电脑"辅助下产生的效果将大大超越单一的传统教学或单一的多媒体教学.但很遗憾,该教师未能摆正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位置.。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
染色后的水绵640×
.
染色后的颤藻 640×
染色后的水绵 640 ×
细胞核
染色后的颤藻: 没有棕黄色、形态固定的结构
染色后的水绵 有棕黄色球状结构,即细胞核
. (一般在细胞中央)
细胞核
.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
样品 形态
染色前 大小 色素分布位置
染色后 有无细胞核
颤藻 圆扁状 较小 分散在细胞质中
无成形的细胞核
分布于螺旋带状
水绵 圆筒状 较大
叶绿体上
有棕黄色球状 细胞核
.
根据细胞中有无成形细胞核:
真核生物(水绵):有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生物(颤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想一想:
染色后,在水绵 叶绿体上出现很多 深蓝紫色颗粒,这 是何种物质?是怎样 形成的?
淀粉。
细胞大小: 较小 色素颜色: 蓝绿色 色素位置:分散在细胞质中
2.水绵(多细胞)
细胞形态: 圆筒状 细胞大小: 较大 色素颜色: 绿色 色素位置:分布于螺旋带状
叶绿体上
2.染色和观察比较
碘液
在实验台上进行
⑴引流法: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在对侧用吸水纸引流(1~2次);
(2)然后用高倍镜(40 ×物镜)观察,比较颤藻和水绵 内有无染色较深、形状固定的结构;
10. 较高浓度的蔗糖
质壁分离
.
颤藻:
喜欢生活在潮湿、 含有有机物质的污 水环境。
在一些使用多时 的水斗下方和一些 下水沟边缘,常可 见到一层呈墨绿色 的丝状物质。
.
水绵:
喜欢生活在有机 质丰富的静水中。
丝状水生生物,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3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3.2 细胞核和
第3章第2节细胞核和细胞器(第二课时)
实验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一、设计思路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几乎都在细胞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研究细胞的结构,对于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了解了细胞的大小、形态后,再来了解细胞的两大类型,使学生对细胞有更全面的认识。
实验是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把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染色剂的比较选择,不仅训练了学生分析比较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思维,启发他们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发挥学生的潜能。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观察与讨论,使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宏观化,也使本节课的难点“细胞核的观察”较容易地被突破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不同。
2.学会制作颤藻和水绵的临时装片,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2.初步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颤藻和水绵细胞的结构特点,从而认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3.通过野外采集、查资料等活动,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训练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增强。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颤藻和水绵细胞的结构特点,从而认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区别。
难点:染色后,高倍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资料、显微镜、颤藻、水绵、碘液等。
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
课题: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理解细胞的功能和特点,包括新陈代谢、生物学命名法则等;
3. 掌握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增殖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观察、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增殖。
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
一、导入(5分钟)
1. 讲解细胞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细胞的功能和特点:新陈代谢、生物学命名法则等;
3. 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增殖过程。
三、实验环节(30分钟)
1. 观察细胞的结构;
2. 进行细胞生长实验;
3. 观察细胞分裂和增殖过程。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
2.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和基本特征。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练习册中相应练习题;
2. 准备下节课实验所需材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环节更加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讲解细胞的生物学命名法则和环境适应性等内容。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3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3.2 细胞核和细胞器导学案 沪科版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3章生命的结构基础 3.2 细胞核和细胞器导学案沪科版一、学习导航1、细胞结构的层次: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种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种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
2、细胞核:真核细胞都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外被核膜,内含遗传物质DNA。
3、细胞器:细胞质基质中分布着具有特定功能的细微结构,即细胞器。
有些细胞器是由膜包围的,有些则没有膜包围。
了解各种细胞器的特点。
4、区别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观察比较颤藻和水绵。
(1)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比较项目线粒体叶绿体分布所有活细胞内形态粒状、棒状扁平的椭圆体、球体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嵴上有基粒,腔内充满基质。
双层膜内含有几个—几个基粒(由许多片层结构重叠而成),基粒之间充满基质。
主要成分内外膜、嵴、基粒、基质中有与呼吸有关的酶、DNA和RNA。
基粒及片层结构上分布有作用的和酶,基质中有作用所需的酶、和。
功能进行呼吸的主要场所。
产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作用的场所,可把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中;可将无机物转化为储存能量的。
相同点具有双层膜结构,含少量,与代谢有关。
(2)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比较项目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结构由囊、管、泡等膜结构组成的网。
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核膜相通。
分滑面型和粗面型内质网。
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及大小囊泡。
细胞特有,囊泡状,充满。
单细胞动物的伸缩泡。
囊泡状主要成分蛋白质、磷脂和酶蛋白质、磷脂和酶细胞液内含有糖类、有机酸、生物碱、色素及无机盐等物质。
内含多种酸性。
功能增大了细胞内膜面积,为细胞内生化反应提供了场所。
与许多化合物的代谢和细胞内物质运输密切相关。
动物细胞内:与分泌物的储存、加工和转运出细胞有关。
植物细胞内:与形成有关。
细胞液为高渗溶液,使细胞处于吸涨饱满状态,与渗透吸水有关。
与细胞内消化有关:具有自体吞噬作用,对细胞内细胞器及碎片起解体作用。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知识讲解
染色后的颤藻: 没有棕黄色、形态固定的结构
染色后的水绵 有棕黄色球状结构,即细胞核
(一般在细胞中央)
细胞核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
样品 形态
染色前 大小 色素分布位置
颤藻 圆扁状 较小 分散在细胞质中
染色后 有无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
分布于螺旋带状
水绵 圆筒状 较大
叶绿体上
有棕黄色球状 细胞核
根据细胞中有无成形细胞核:
前后移动载玻片
夹子可移动
• 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
电 子
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显
微
镜
– 分布:
下 的
• 主要在绿色植物细胞的叶肉细胞中
叶
绿
体
实验3.1 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原生质层
液泡膜
2. 测量并计算B/A(%)的值
3.板书 4.质壁分离复原的方法:
分析和讨论
1.将不同浓度组测试所得的数据列表进行比较, 分析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探讨规律。
答:不同浓度溶液引发的质壁分离程度不同,溶液浓度 越大,质壁分离程度也越大。 2.
⑴什么样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⑵不同细胞在同一浓度条件下,细胞质壁分离程度 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⑴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⑵同一外界浓度条件下,细胞液浓度大的,细胞质壁分离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清水1 ~2滴,在盖玻片 的对侧用吸水纸引流,重复几次,使洋葱表皮浸 润在清水中。
清水
5.实验结论:
⑴滴加30%浓度的蔗糖溶液,表皮细胞的原生质 层收缩,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分离,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3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3.2 细胞核和细胞器学案 沪科版
第2节细胞核和细胞器一、学习目标1、知道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核膜的特点、染色质的组成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为重点)2、能够在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中准确的识别各种细胞器,并能说出相应的功能。
3、知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
4、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二、知识框架核膜——结构特点、核孔的作用细胞核核基质核仁——功能染色质——化学组成、与染色体的关系8种主要的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认识到细胞器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三、知识清单1、细胞核注:在图中标明结构名称,并随后写出各结构的主要功能外膜内膜核膜,包被核内物质,形成成形的细胞核核基质,细胞核内进行各种代谢的场所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载体核孔,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流的孔道★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通过螺旋和折叠、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
分裂结束时,染色体又会转变成染色质。
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2、细胞器(注:表中“形态”一栏请用图示;“生物膜”一栏标明是否有膜及几层膜)细胞器分布形态(自己绘图)生物膜主要功能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增加膜面积,将细胞分成许多小空间;蛋白质的加工运输;脂质代谢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储存、加工和转运物质(细胞分泌物)的作用;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
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中心体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无与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分离有关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少数植单层膜消化进入细胞内的异物及衰老无用的细胞器碎片细胞器物细胞叶绿体植物绿色细胞双层膜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植物细胞单层膜与成熟植物细胞渗透吸水有关;具有储存的功能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详见课件。
实验3.2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教案
让学生用水棉和颤藻的显微摄影图说明两者结构区别,不然有相当部分学生不理解观察到的图像.
2012-10
九、评价:
1、通过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与观察,可以了解到它们的差异是()
A、动物与植物B、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
C、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
2、在水绵经碘液染色后,叶绿体上有呈深蓝色的颗粒,这种结构是()
A、线粒体B、细胞核C、淀粉核D、液泡
3、在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与观察实验中,每次能做好实验只要()
请按要求和操作顺序进行实验,注意记录实验观察的结果,思考一下,那种植物是真核生物的代表,那种是原核生物的代表,为什么?
请交流各自的实验结论,找到细胞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是怎么找到细胞核的?没找到细胞核的同学能解释原因吗?
接受信息,准备学习。
接受信息,注意操作步骤,知道要观察的内容。
操作,观察,记录,得出结论。交流。
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七、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和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
明确实验标题。
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目标。
操作。
养成尊重事实,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能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行为。
我们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吗?
我们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观察颤藻和水绵,请注意实验操作和观察内容。
实验中观察到有部分学生制作的装片的色彩和图案非常美,显然学生混淆了生物学观察结构与美学观赏的界限,以后要注意。
有示范片,但学生不知道应该观察什么,能与电脑连接的显微镜该用了,可以把学生的装片直接反映出来。凌敏用手机拍下了她自己制作的装片,很清晰,那么数码相机应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直接反映学生的装片应该还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充分表示我对他们的注意,要试试。
高中生物伞藻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伞藻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海藻细胞结构,了解海藻在生物界的位置和特点。
实验材料:
1. 非生鲜的不同种类的海藻样本(如海藻),切片
2. 显微镜
3. 盖玻片
4. 碘酒
实验步骤:
1. 将切片的海藻样本放置在显微镜平台上。
2. 使用显微镜逐一观察不同种类海藻的细胞结构,比如细胞壁、细胞核、质体等。
3. 使用碘酒染色后再次观察,观察细胞内是否含有淀粉颗粒。
4. 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特点,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验问题:
1. 不同种类海藻的细胞结构有何异同?
2. 海藻的细胞结构与其他植物有何区别?
3. 海藻细胞内含有淀粉颗粒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实验器材。
2. 注意用碘酒的浓度,过高的浓度可能会破坏细胞结构。
3.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清理实验台和显微镜。
扩展实验:
1. 观察海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研究海藻的生长过程及其生长周期。
3. 探究海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篇一:沪科版高二《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篇二: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三节《细胞呼吸》word教案第3节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
能力方面:进行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课件或挂图阐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⑴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⑵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解决方法:精心组织相关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实践出真知。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六、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2、通过探究,思考和讨论启发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和过程等。
七、教学程序第1课时[问题探讨]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拉瓦锡曾把生物的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
拉瓦锡的这一说法有道理吗?呼吸作用能够像燃烧那样剧烈吗?C6H12O6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耗能,C6H12O6作为主要能源物质是如何被细胞利用的呢?如果我们在空气中燃烧C6H12O6,其能量将一下子释放出来。
细胞生活在常温、常压下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能量,但应有一个类似的过程。
由于生过程是持续不断的,需要C6H12O6中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科学家发现确有这样的过程,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
(讲解细胞呼吸作用的概念)一、细胞呼吸的方式细胞呼吸是否需要氧?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呢?[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1、作出假设2、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实施实验4、分析与结论5、表达、交流和应用(上述具体内容详见书P91——92)学生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中教师要提出下列问题:1、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生物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2、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3、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检测实验结果?4、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后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颤藻属于蓝藻,是原核细胞的代表,水绵则是真核细胞的代表,通过本实验的观察理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实验操作没有特殊难度,但要观察到水绵细胞的细胞核比较困难,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两类细胞中色素的分布,告诉学生水绵的叶绿体非常特殊,成螺旋形排列在细胞中,可能挡住了细胞核,要仔细观察才能找到细胞核。
A、取少量材料B、取大量材料C、用剪刀剪下材料D、把材料做成切片
4、在蓝藻和衣藻的素细胞内,都具有的物质和细胞结构是()
A、核膜和核糖体B、DNA和叶绿体C、DNA和核糖体D、核糖体和线粒体
5、你所观察到的水绵细胞形状为()
A、长方形B、椭圆形C、圆盘状D、长筒状
十、反思:
学生实验中不知道是在一张装片中同时放置两种材料,学生对指导的语句阅读理解不透,以后要注意让学生自己解释一下“左边放水绵,右边放颤藻”的意思。
二、课题:实验3.2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辨别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关注鉴别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实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仔细认真务实的态度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辨别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方法。
实验中观察到有部分学生制作的装片的色彩和图案非常美,显然学生混淆了生物学观察结构与美学观赏的界限,以后要注意。
有示范片,但学生不知道应该观察什么,能与电脑连接的显微镜该用了,可以把学生的装片直接反映出来。凌敏用手机拍下了她自己制作的装片,很清晰,那么数码相机应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直接反映学生的装片应该还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充分表示我对他们的注意,要试试。
把实验中经历到的困惑说出来,共同探讨。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和结论。
小结
请说明颤藻的色素分布在整个细胞中的原因。
分析,运用知识解释。
八、板书:
实验3.2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一、实验目的和原理:式了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细胞器。
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七、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和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
明确实验标题。
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目标。
操作。
养成尊重事实,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能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行为。
我们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吗?
我们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观察颤藻和水绵,请注意实验操作和观察内容。
九、评价:
1、通过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与观察,可以了解到它们的差异是()
A、动物与植物B、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
C、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
2、在水绵经碘液染色后,叶绿体上有呈深蓝色的颗粒,这种结构是()
A、线粒体B、细胞核C、淀粉核D、液泡
3、在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与观察实验中,每次能做好实验只要()
请按要求和操作顺序进行实验,注意记录实验观察的结果,思考一下,那种植物是真核生物的代表,那种是原核生物的代表,为什么?
请交流各自的实验结论,找到细胞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是怎么找到细胞核的?没找到细胞核的同学能解释原因吗?
接受信息,准备学习。
接受信息,注意操作步骤,知道要观察的内容。
操作,观察,记录,得出结论。交流。
二、实验步骤
1、制备颤藻和水绵装片并观察
制片
低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2、染色和比较观察
三、分析与讨论
1、鉴别颤藻和水绵分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根据是什么?
2、染色后,在水绵叶绿体上有呈深蓝紫色的颗粒显现,这是何种物质?是怎样形成的?
3、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你是否发现存在问题?试分析其原因,介绍你所采取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