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讲义—第三章共29页

合集下载

宪法第三章

宪法第三章

第三章国家性质第一节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一、国家性质概述(一)国家性质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国家是社会公共权力的载体,一切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都是以国家为中心的。

在西方政治学中通行的观点是国家三要素说,即认为国家是由领土、人民、主权所构成的社会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揭示了国家的阶级本质,认为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领土、人口、主权是国家存在的基本前提,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

但是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是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

国家性质,亦称国家本质、国体,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它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地位与关系;二是指统治阶级内部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不同国家的性质之所以各有特点,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国家性质作为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归根结底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体现和制约一国国家性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直接体现和决定着国家性质。

第二,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社会经济基础是国家性质根本的决定因素。

不同阶级之所以具有不同的政治地位,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

只有在经济上占居统治地位的阶级才能成为国家政权的掌握者。

第三,社会的精神文明。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

精神文明的内容决定着一个国家活动的方向,对国家性质的确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精神文明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这三个方面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表现。

宪法学j讲义——word版

宪法学j讲义——word版

《宪法学》讲义绪论一、宪法学性质宪法学是一门以宪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二、宪法学研究范围从宪法的存在形式来看,宪法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成文宪法、观念宪法和现实宪法。

三、宪法学理论体系宪法学的理论体系,从内容上看应由宪法的基本理论,包括宪法原理和宪法史论;宪法学中的国家理论,包括国家构成的理论、国家权力理论和国家责任理论;公民与公民宪法权利理论,以及从国家、公民及其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具有宪法意义的相关问题的理论等部分构成。

四、宪法学研究方法第一,阶级分析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二,历史分析与社会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四,比较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宪法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全面、准确理解宪法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形成一个系统的有关宪法的理论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内容提要:宪法的概念,宪法的分类,宪法的结构,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规范,宪法精神,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作用,宪法制定,宪法修改,宪法秩序,宪法关系,宪法适用,宪法解释,宪法监督。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涵义1、西方历史上“宪法”一词的含义在西方,宪法(Constitution)源于拉丁语的(Constitutio),本意是组织、确立、结构之意,用来指称古罗马皇帝以诏敕方式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欧洲中世纪时,宪法则指体现国王同领主、僧侣、贵族之间关系的法律。

2、中国历史上“宪法”一词的含义中国历史上,“宪”或“宪法”一词多作名词使用,指的是国家的法律和典章制度;此外,还可以作动词使用,指颁布或实施法律。

比较古代中西方关于“宪法”的含义,发现“宪法”一词都具有法律的含义,所不同的是,在西方宪法被视为与普通法律不同的法律,类似今天的组织法;在中国则没有这种区别。

近代意义的宪法概念,正是在这种与普通法律不同的法律意义上发展起来的,并用“宪法”这一符号来表示这种新的法现象,且内容与组织法有一定关系。

宪法学第三章3-6节(焦宏昌主编)

宪法学第三章3-6节(焦宏昌主编)

第三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下) 第四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州,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进制P107
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指实
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 自治县, 自治地方
自治区, (五个)
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考点: 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 2,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 任或副主任; 3,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自 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应尽量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 公民担任
第三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下) 第四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P107
自治条例:是指民族自 考点:根据宪法116条 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 如果上级国家机关的 和法律的规定,自治 1,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根据国 凡是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民族 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并结合 决议、决定、命令和指 由于少数民,根据本地 2,根据当地民族的实际情况,贯 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 当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 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 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 性,所以我国现行宪法第 单行条例须报全国人 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 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 特点制定的有关管理自治地 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 针、政策和计划,自主地安排和管理 使用。在执行国家税法的时候, 119条规定:“民族自治地 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 3,自主地管理地方财政 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在坚持社会 除应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 方事务的综合性法规。 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 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 生效;自治州、自治 主义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法律的规定 4,自主地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 项目以外,对属于地方财政收入 单行条例: 是指民族自 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 和本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合理调整 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 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 的某些需要从税收上加以照顾和 5,自主地管理教育、科学、文化、 或者停止执行;该上级 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努力发展社会 鼓励的,可以实行减税或者免税。 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 卫生、体育事业; 单行条例,须报省或 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自治州、自治县决定减税或者免 考点: 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 常务委员会在自治权范围内, 6,经国务院批准,组织维护社会 理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和 者自治区的人大常委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税,须报省或者自治区人民政府 治安的公安部队; 告之日起 60日内给予答 自治区建置由全国人大批准; 依法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 制度,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繁荣民族文化。” 会批准后生效,并报 批准。 7,使用本民族 的语言文字。 复。 自治州、自治县建置由国务院批准; 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而 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区域划分由国 务院批准。 制定的地方法规。

第三讲 宪法学

第三讲   宪法学

③特设机关监督制度
(3)我国宪法监督体制
宪法第62条 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
(一)修改宪法; (二)监督宪法的实施;…… 第67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 使下列职权:
(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制:由 全国人 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监督权。
孙志刚案件 孙志刚,男, 27 岁,湖北武汉人, 2001 年在武 汉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结业。 2003 年2月 24日受 聘于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3月 17 日晚 10 时许, 孙外出上网,途遇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检查身份 证,因未带身份证,被作为“三无人员”带回派出所。 孙的同学成先生闻讯后赶到派出所并出示孙的身份证, 当事警官仍拒绝放孙。3月 18 日,孙被作为三无人 员送往收容遣送站。当晚,孙因“身体不适”被转往 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护站。20日凌晨1时多,孙遭同病 房的8名被收治人员两度轮番殴打,于当日上午 10 时 20 分死亡。救护站死亡证明书上称其死因是“心 脏病”。 4月18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 心出具尸检检验鉴定书,结果表明,孙死前 72 小时 曾遭毒打。
②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的宪法 1912 年《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③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
(2)建国后的宪法史 ①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②1954宪法 ——我国第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为以 后几部宪法的修改确立
了基本模式。
③1975年宪法
——历史的倒退
④1978年宪法 —— 总体上不能适应 国家生活的需要。
马歇尔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最高 法院是否能使用司法条例授予它的权力, 给马伯里颁发“训令书”?看来宪法认 为它不能。 马歇尔宣布最高法院不能颁发 “训令书”。议会通过的法律——在本 案中的司法法——如果与宪法相抵触, 它就是非法的。因此,既然司法法违反 了宪法,就不能将它适用。马伯里不能 直接从联邦最高法院取得他们的“训令 书”。

法理学、宪法学讲义

法理学、宪法学讲义

第一章 法的本体第一节 法与道德一、法的概念: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续表二、规范的分类:社会规范、技术规范和自然法则【解题秘笈】在司法考试中,只要遇到技术规范和自然法则(自然力),就是错误的。

三、法与道德的古今之辩四、法与道德的区别【注意】1.法律相对于道德来讲,具有确定性,但是法律也要靠语言进行表达,其也具有模糊性。

2.如果道德规范被吸收为法律规范,则具有了法律规范的确定性。

第二节 法的本质法的本质存在于国家意志、阶级意志和社会存在、社会物质条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之中:第三节 法的特征一、效力的普遍性法文件分为规范性法文件和非规范性法文件。

规范性法文件:调整对象不特定,可以反复适用;(有法条——普遍效力)非规范性法文件:调整对象特定,不可以反复适用。

(有当事人人名——个案效力) 规范性法文件具有普遍效力。

二、可诉性反面判断(不体现可诉性):1.立法行为:制定、认可、修改、废止; 2.强制性:诉与强制性分开。

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第四节 法的作用一、规范作用(针对单个人)口诀:教育抢瓶子(一)指引作用: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指引自己)(三)预测作用:公民、法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国家等主体预测相互之间的行为。

(预测对方)(四)教育作用:1.通过法的实施(执法、司法、守法);2.对一般人行为产生有益影响。

(教育大家)(五)强制作用:1.针对违法行为人;2.具有惩罚性(处分、处罚、制裁)。

(强制违法者) 二、社会作用(针对整个社会化) 1.政治职能:阶级统治;2.社会职能: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第五节 法的价值一、法的价值的种类自由或正义不是衡量法的真假和进步与否、法的善恶的唯一标准。

【注意】自由、正义、秩序、效率、利益都不是绝对的,受到其他价值制约的。

二、价值冲突及其解决(重点内容)第六节 法的要素一、语句二、法律规范: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三、法律规则2.法律规则的语言的依赖性【解题秘笈】任何语言都需要解释;只要有解释,就有价值判断。

宪法学课件讲义(2024版)pdf

宪法学课件讲义(2024版)pdf
行政机关的职权
包括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 业、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保 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等。
司法机关组成及职权
司法机关的定义
司法机关是指依法行使国家审判 权、检察权的机关。
司法机关的组成
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 民检察院。
司法机关的职权
包括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 行政案件,监督法律实施,维护
宪法实施与监督 介绍宪法实施的主要途径,包括宪法解释、宪法 修改和宪法监督等,并分析其实施效果及存在的 问题。
基本权利保障 阐述公民基本权利的种类、内容及其保障措施, 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宪法权威不足
01
分析宪法权威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如违宪行为频发、宪法实施
国家机构概述及分类
01
02
03
国家机构的定义
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 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 国家机关体系的总称。
国家机构的分类
根据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 性质不同,可分为立法机 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等。
国家机构的特点
阶级性、历史性、强制性、 组织性。
立法机关组成及职权
பைடு நூலகம்
立法机关的定义
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 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机关。
效果不佳等。
基本权利保障不力
02
探讨基本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如权利救济途径不畅、权利受
到侵犯时难以获得有效救济等。
宪政文化建设滞后
03
分析宪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滞后的原因,如宪法意识淡薄、
法治观念不强等。
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的具体措施,如完善宪法解释程序、建 立违宪审查制度等。

宪法学教学课件

宪法学教学课件

一、宪法词义的演变
语言是代表对象的符号,但某一具体语词一 旦被用来描述具体对象之后,被描述的对象并不
会因此而一成不便。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人们运
用语言过程中,经常旧词新用。“宪法”一词也是 如此。尽管传统社会有宪法这一语言,但它们的 涵义却与现代社会的宪法迥然不同。
(一)古代中国宪法的词义
一是指一般的法律、法度。如《尚书· 说命》中的“监于先 王成宪”,《国语· 晋语》中的“赏善罚奸,国之宪法”。 二是指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如《韩非子· 宪法》 的“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 三是指颁布法律、效法、实施法律。如《中庸》中的“祖述 尧舜,宪章文武。”
宪法的原则,是现代宪法所蕴涵的精神的体现。 宪法的原则,引领着现代宪法的制度安排和发展 历程。
一、人民主权原则
第一,人民主权原则的提出 西方:天赋人权——人赋人权——人 民主权的过程。 人民主权原则是解释现代国家的合法 性基础的,由西方率先提出,并进而为 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一个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一、现代宪法的产生
(一)英国宪法的产生 英国宪法是现代宪法的发源地,被称 为最早实现宪政的国家。但是英国是以 不成文宪法的形式揭开人类社会立宪序 幕的。
一、现代宪法的产生
(二)美国宪法的产生 美国宪法是现代成文宪法的发源地,经历 了从《独立宣言》(被马克思誉为现代世界第 一部具有人权宣言性质的宪法性文献)到《邦 联条例》再到美国联邦宪法的过程。1787年制 定,1789年生效,由一个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 自1791年以来已经有27条宪法修正案。确立了 三权分立、联邦制、代议民主等宪政制度的基 本原则和基本框架。
四、现代宪法在中国的发展
1993年宪法修正案(9条)的重点内容: 第一,明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第二,把富强、民主和文明作为社会发 展的战略目标; 第三,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第四,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24版宪法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2024版宪法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国家机构的改革与完善
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
建立高效、廉洁、公正、透明的国家机构,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 平。
国家机构改革的措施
包括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司法 体制改革等。
国家机构完善的方向
加强国家机构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权力制约的方式
权力制约的方式主要包括分权制衡、监督制度、选举制度等。这些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手 段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权力制约的意义
权力制约原则的确立,对于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以及维护社会的 公正和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CHAPTER 03
宪法制度
通常指国家代议机关和国 家行政机关贯彻落实宪法 内容的活动。
宪法的适用
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司 法活动中贯彻落实宪法内 容的活动。
宪法的遵守
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 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宪 法规定从事各种行为的活 动。
宪法实施的保障措施
政治保障
执政党带头遵守和执行宪法是宪 法实施的政治保障。
法律保障
通过实行违宪审查制度和宪法诉 讼制度来保障宪法的实施。
基本人权的意义
基本人权原则的确立,对于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 护人的尊严和价值,以及促进社会的公正和进步具有重要 意义。
法治原则
01 02
法治的概念与内涵
法治是指国家以法律为最高权威,通过法律手段来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一 种治理方式。它强调法律的普遍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是现代国家治理 的基本方式。
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专门机 关
宪法解释的方法
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 释、目的解释

宪法讲义

宪法讲义

一、宪法与宪政1.什么是宪法定义。

宪法是调整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基本关系的部门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内容上,是私权与公权之间的关系,即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基本关系。

(2)性质上是部门法,是法的组成部分;(3)地位上是根本法。

之所以是根本法,原因在于a.宪法内容的根本性b.宪法效力的最高性c.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的特殊性。

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内容的根本性、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特殊性)(2)宪法是人权保障法——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原则(3)宪法是授权法——权力法定原则(4)宪法是限权法——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原则(4)宪法调整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基本关系的部门法。

张千帆老师的相应观点:a宪法是公法 b宪法是授权性的 c 宪法是保障每个人权利的“社会契约”d 宪法是基本法e宪法是相对稳定的 f 宪法是无所不在的提示:宪法的特征常常是在与普通法律的比较中引申出来的——“宪法与法律的异同”同:共同的社会经济基础;均属国家制定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具制裁性。

异:①内容:宪法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具有根本性、宏观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而普通法律只涉及国家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重要问题,其内容具有具体和微观的特点。

②制定和修改程序:宪法制定和修改的机关往往不是普通立法机关,而是依法特别成立或组成的机关。

③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低于宪法,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不具有法律效力。

2.什么是宪政(1)宪政也称“立宪政体”,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础,以限制与规范国家权力为手段,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2)宪政的基础是立宪主义,它与民主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立宪主义包含民主主义,但是也超越了民主主义。

立宪主义的核心在于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受国家权力的侵犯,这里的国家权力:包括了经过民主程序产生的立法权。

在明晰了宪法和宪政的内涵之后,我们再来进一步分析宪法与宪政的关系:第一,宪法是宪政的依据,要实行宪政,必须要有宪法;第二,宪政依据宪法的规定来规范国家权力;第三,有宪法并不一定就有宪政,宪政是一种立宪主义精神的实践,要求宪法本身必须符合“限制专断权力,保障人权”的原则,否则,即便这一宪法规范得到实施,也不能称之为“宪政”。

宪法学课件

宪法学课件

第三节 宪法与宪政
所谓宪政是指一种使政治法律化的运作或 理想状态,他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 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接受宪法的制约。简 单地说宪法与宪政就和法律与法治的关系 一样,认真对待法律,使之真正成为约束 公民行为的准则,这个社会就实现了法治, 认真对待宪法,把宪法真正作为法——“更 高的法”,并控制所有政府的权力——包 括立法权力,国家就实现了宪政。
• 三、宪法规范 2、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 宪法规范是通过特定的逻辑结构来表 示规范主体、规范客体、规范对象 和规范力之间的逻辑联系的。这种 逻辑结构一般包括规范发生的条件、 规范形态和规范的调控方式。
第五节 宪法的结构
三、宪法规范 2、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 规范发生的条件,是指将宪法规范中各种构成要素组合在一 起的逻辑条件,包括时间条件、地点条件、事实条件等。 如我国现行宪法第67条第3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 的基本原则相抵触。从该项的规定来看,它所表述的宪法 规范中的主体规范部分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 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而该主体规范部分成立的逻辑前提是这样一个事实条件的 存在,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第一章 宪法总论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宪法”一词,在西方和我国都古已有 之,近代意义的宪法与古代意义的宪法有 着本质上的区别。
宪法的概念主要出现在两种不同的语境中: 1、形式文本意义上的宪法 2、实质意义上的宪法 (1)固有意义上的宪法,宪法的固有含 义是“规定国家统治之基本的法”,因 此有人用“基本法”或“根本法”来专 称之。 (2)立宪意义上的宪法,指的是通过限 制专断性权力以广泛保障人权的国家基 本法。这种宪法具有一种本质精神,此 种精神便是通过限制专断性权力,广泛 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第三章

宪法第三章
(1)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两大发展阶段; (2)阶级基础极其广泛,是一个具有广泛的统 一战线的政权; (3)专政对象仅限于极少数的阶级敌人。
(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
•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 2.工农联盟是国家的基础
胡锦涛主席在河南农村考察 2007年6月28日,江西铜鼓县温泉镇禄田村李传星(左一)
1.宪法是文化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文化制度是各 国宪法中的重要内 容。 2.宪法是文化制 度的基本形式,宪 法对文化制度的规 定构成一个国家的 基本文化制度。
• Click to add Text 1、国家的指导思想和 建设目标; • Click to add Text • Click to add Text 2、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 Click to add Text 3、国民教育制度; • Click to add Text 4、卫生体育健康制度;
三、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社会主义 公有制是 主体
我国《宪法》第6条第二款规定,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 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 展是特征
第四节 我国的文化制度
法、 法律、法规 所规定的用 来调整文化 领域社会关 系的各种制 度的总称。 (三)我国宪法 中有关文化制度 (二)文化制度 的规定 与宪法的关系
(二)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
• 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 人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特殊表现形式。 • 2.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本质上的一 致性。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即无产阶级专政) •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除了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 实质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宪法第三章

宪法第三章

(二)基本内容:
1
2 3
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扬民主、广开言路。 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
5
第三节 我国的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概述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 经济制度是国家为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的客观要求,通过宪法和法律而确认或创设的, 有关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
(三)国家性质与宪法的关系
1、宪法的产生是近现代国家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 资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使政权合法化—— 制定宪法 2、规定国家性质是近代宪法的重要内容。
宪法基本理论 国家制度(国家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 式、国家结构形式)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宪法的实施
宪法学
第一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
文化制度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精神文明是文化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追求,指导着 文化制度的发展方向。
李发河 百组集 建成乡 归欢河 来迎集 。队村 伍数 ,千 迎名 接群 英众 雄自
2009年4月17日,在济宁开往商丘的长途客车上,为制止一起偷 窃事件,刘风、李百建、张伟涛一同上前勇斗歹徒,在搏斗中刘 风不幸光荣牺牲,李百建身负重伤。2009年5月6日,共青团河南 省委决定授予刘风同志“河南省见义勇为青年英雄”称号,授予 李百建、张伟涛两位同志“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称号。
第三章 国家性质
知识目标:
掌握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概念 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涵义和特点 掌握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了解宪法所设置的经济发展的基本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人大宪法学讲义

人大宪法学讲义

第一讲宪法学的基本范畴宪法学以宪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是以宪法理论、宪法历史以及由宪法所规范的国家根本制度和原则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学习研究宪法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握本质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方法。

第二讲宪法基本理论一、宪法的概念和本质(一)宪法的概念1、宪法的辞源学含义宪法一词在古代就已出现。

但是,其词意与近代宪法产生之后所指称的对象是具有很大差别的。

近代意义上对宪法概念的使用,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强调宪法必须是限制国家权力、保证公民权利的基本法律。

凡是不符合上述特性的法律都不能称之为宪法。

2、作为法律形式的宪法含义作为法律形式的"宪法"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法法律地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宪法渊源是其外部形式,宪法规范是其实质内容。

这种意义上的宪法,其内涵主要是指与一般普通法律相对应的根本法。

作为根本法,宪法与一般普通法律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不同;2、效力不同;3、创制程序不同;4、监督和调控的方式和手段不同。

3、作为法学概念的宪法含义它泛指宪法学所研究的作为独特的社会现象而存在的宪法本质和宪法现象的总和。

(二)宪法的本质宪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存在和变更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就是宪法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宪法本质的揭示比较符合近代宪法发展的基本规律。

宪法是一个国家内的根本法,作为法律,它集中体现了宪法制定者的意志。

在阶级社会尚存的历史阶段,宪法制定者的意志必然具有反映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的功能,只有到阶级社会消灭后的共产主义社会,宪法才真正地能够反映全民的意志,成为全社会所有成员共同意志的产物。

宪法作为根本法,它处于一个国家统一和完整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

宪法的根本法作用在于法律、法规必须依照宪法的规定产生,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法律、法规通过具体的制度来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等等。

另外,宪法也是一个国家实行法治的基础,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宪法学

宪法学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方面的 权利和自由
(一)平等权 我国宪法第33条 立法 资本主义宪法里平等原则在形式上的含义适用 守法 我国平等原则的内容(周P269)
1.不分民族、种族etc.平等享权,履行义务 司法 2.合法权益保护,违法追究 守法 3.特权、义务、处罚 4.广义:民族、男女 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 平等权的分类 程序平等和实体平等 表面平等和实际平等
人作为人而区别于 动物所应当享有的 尊严和价值。
2、人权理论的发展
个人权——集体权(民族解放、独立) 人身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 国内 ——国际
3、我国人权的特征
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特别保护少数
• 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民主专制、单一制 放在后面讲 • 法治、权力制约原则只需记住有这两个原 则即可
• 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 周P123 三种学者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
本章小结 • 主要内容 • 重点
第二章宪法的渊源、历史
• 宪法的渊源 王P15 宪法典(彭真) 宪法规范的渊源 宪法修正案 宪法性法律(权利 权力) 宪法判例(我国无) 非宪法规范的渊源——宪法惯例
宪法惯例
对宪法行为有约束力的习惯 1、在实现中共对国家的领导方面,我国往往采 取由中共中央就重大的国内国际问题向最高国 家权力机关提出建议的形式; 2、中共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提出 修改宪法建议的惯例; 3、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公布宪法的惯例 4、中国中央军委主席由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兼任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同时召开,出席政协会议的全体委员列席全国 人大会议的惯例
(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三)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第39条
(四)通信自由和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新宪法课件第三章.3

新宪法课件第三章.3

政党的诞生
• 资产阶级政党的雏型,始于英国1679年成 立的辉格党和托利党。 •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恩格斯于 1847年在英国伦敦创建的共产主义者同盟。
(二)政党制度的宪法规范
• 政党制度是有关政党的组织、政党的活动 以及政党领导或参与政权的方式和途径等 一系列法律、政策和惯例的总和。 • 随着政党政治的发展,有些国家通过宪法 规定政党制度:在宪法中直接规定;在宪 法序言中确认;在宪法中间接规定 • 我国宪法的规定
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ⅰ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 ⅱ人民是集合概念,公民是个体概念;
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民主
“专制”的对称。原意指“多数人 的统治”,来源于古希腊文。近 代的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表现在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掌 握政权的阶级在内部依据平等、 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管理国家, 实行阶级统治。
• 政协的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第二节 与国家性质相适应的 政党制度
• 一、概述 • 二、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政党制度概述
(一)概念和特征:
• 《新大英百科全书》:政党是为了在政治系 统中通过选举或革命手段,以取得和行使政 治权力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集团。 • 《新哥伦比亚百科全书》:政党是这样一种 组织,它通常是通过它所提出的候选人担任公 职,以期达到控制政府之目的。 •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一定的阶级、阶层 或利益集团为了共同利益,为夺取或控制政 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运作而由其先进分子建 立的,具有一定组织形式和纪律的政治组织。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全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 ) • A. 基本制度 • B. 政治制度 • C. 社会主义制度 • D. 基本政治制度

宪法学讲义

宪法学讲义

2007-4-23
“五五”普法讲稿
我国的各民主党派:(民革、民盟、民建、民 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全国 工商联、无党派民主人士) 我国的各民主党派的性质: 它们都是我国的合法政党,都得到宪法的承认 和保护。它们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组织上则是独立的。各民主党派都有自己的 章程和组织机构,可以独自处理自己的内部事 务。民主党派在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 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应受到尊重。
“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为基本方针。
2007-4-23 “五五”普法讲稿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政党制度概述: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即某一特定的阶级为了掌握国家 权力或影响政府,而由本阶级中最积极的分子组成的 一种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政治组织。 二、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主要作用: 1、控制政府 2、控制议会 3、操纵选举 4、制定政策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2007-4-23 “五五”普法讲稿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情况各不相同,按照民族组成 来划分,我国民族自治的地方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 2、以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同时又包括 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其他民族聚居区共同建立起来的 自治地方。 3、由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联合建立的自治地方。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 民政府。
2007-4-23
“五五”普法讲稿
第四章
本章的重点:
政权组织形式
1、政权组织形式 2、选举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三权分立制 5、民主集中制

宪法学讲义__周叶中(精)

宪法学讲义__周叶中(精)

绪论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关于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包括公民权利的种类、内容、保障措施;国家权力的范围、配置模式。

二、宪法学的研究范围形式上的宪法(宪法典)实质意义上的宪法(宪法性法律,如选举法、国家机关组织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宪法解释及典型性宪法案例)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一章宪法的概念第一节宪法释义一、“宪法“词义的演变二、宪法的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①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反映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方向;从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上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因而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

②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的特别成立的;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一般要求由制宪机关或国家立法机关成员的2/3以上或3/4以上多数表决通过,才能颁布施行。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①历史上,宪法是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对已经取得的权利进行确认的结果,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宪法都体现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②内容上,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的目的就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①宪法与民主事实密不可分,资产阶级宪法是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事实的出现而产生出来的。

②社会主义宪法是无产阶级民主事实的法律化。

③宪法与民主紧密相连,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三、宪法的定义宪法: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第二节宪法的本质宪法的本质:一国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1)各种政治力量对比中,阶级力量对比居于首要地位。

宪法学讲义—第三章

宪法学讲义—第三章
2014-8-28 2
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四:人民 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 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其构成宪 法内在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 民主宪政体制的基本支柱,人民 主权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是终 极目的,权力制约是基本手段, 法治是根本保障。
2014-8-28
3
第二节 人民主权原则
一、人民主权学说的历史发展

2014-8-28
4
种最高权力的特质,即在其不受任何人为的法律的限
制,而只受上帝的法律或自然的法律的限制
在欧洲中世纪内,封建制度盛行,教权又与君主争雄,
城市以及基尔特(职业团体)则往往享有极大的自主 权;所以政权分裂,在同一地域内,往往有数种相互 抗衡的机关或权力所在
2014-8-28
5
2014-8-28
15
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 :在权利方面, 人们生来是并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 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 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凡权利无保障……的地方,就没有宪 法。
2014-8-28
12
第三节
基本人权原则
一、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
人权(human rights ; rights of man)是指作 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 个人为满足其生存 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就人权最原始的意义而言,它在本质上属于应有 权利、道德权利。 人权口号是由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家最先提出的。“天赋人权”学说强调人人生而享有 自由、平等、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
但也有学说认为:“国民”一般被理解为有别于具体

宪法课件第3章

宪法课件第3章

6
第二节 基本人权原则
二、人权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三、基本人权原则在外国宪法中的体现 四、基本人权原则在我国现行宪法中的体现
我国现行宪法主要是以三种方式体现基本人权原则。
(一)明确宣示确认基本人权原则 一 明确宣示确认基本人权原则 (二)以专章规定公民广泛的基本权利 二 以专章规定公民广泛的基本权利 (三 )在我国 《 宪法 》 第二章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在我国《 三 在我国 宪法》 第二章《 务》之外的条款中规定公民基本权利
2
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
【本章内容导入】
宪法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 然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 精神。 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 治原则是学术界多数人公认的宪政国家共同的宪法 基本原则。这些是在宪法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制宪 者遵循的基本准则,在人们评判一个国家的宪法和 宪政的状况时所适用的标准基本上也都是这四个基 本原则。
5
第二节 基本人权原则
一、人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人权是指一个人应当享有的,为生存和发展所不可 缺少的最基本的权利,如生命安全、人身自由、人 格尊严、基本的社会保障等。 真正近现代意义的人权理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得 到较大发展后的产物。较系统地阐述了资产阶级人 权理论的是霍布斯、洛克、卢梭等资产阶级启蒙思 想家以及后来的杰斐逊、潘恩等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一方面高度赞扬了资本主义 “人权理论”的进步意义,另一方面也批判和揭露 了其局限性和阶级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人权 理论特别强调人权的阶级性,强调用阶级的、历史 的、具体的、发展的观点把握人权的实质。
12
本章案例、事例解析
一、人民主权原则如何在宪法中得到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