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法课程》核心素养的认识教学反思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反思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反思作者:张静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13期摘要:2016年9月,北京发布了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对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素养成为该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对于教学工作者而言,只有充分结合现实发展状况与教学实况契合,才能够积极探索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应对策,教学反思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反思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其应当具有的适应自身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所必备的品格与各项能力的综合体。
对学生的学科发展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德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与深化,这也是当下教育革新的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主要课程为《道德与法治》,通过该课程的教授,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核心素养,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工作不可或缺。
一、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构成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下学生在某一学科发展核心素养的表现,是该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主要的德育课程,核心素养主要由四点构成:即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具体为以培育负责任的合格公民为中心,以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康生活以及法治理念为基本点。
[1]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1.道德品质《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包括了三大要点:第一是明大德,学生要热爱祖国,有国家观念和归属感,能够捍卫自己的国家尊严和主权,为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第二点是守公德,主要是社会公德,这是任何一个公民在公共场所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社会公德主要包括: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助人为乐,具有团队集体意识,对自己和团队成员负责,保护社会大环境并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能够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平等自由的同时坚持正义与法治平等;第三点是严私德,简言之就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严格,个人生活作风与品质行为要严于律己,学会慎独,要具备文明素养和诚信友爱的品德。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反思。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不同领域具备的基本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而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改进。
首先,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普遍存在知识性与形式化的问题。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注重知识的灌输,注重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而忽视对学生心理、道德价值观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使得道德与法治教育变得枯燥无味。
因此,在反思中需要重新审视教学内容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素养。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与实践的意识。
一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过于依赖教科书,缺乏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意愿。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法规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与现实问题的结合。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各类道德与法治问题层出不穷,但教学内容和方法却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我们应认识到,学生在面临现实问题时,需要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法治意识。
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将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融入到教学中,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
最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度不够。
家庭是培养孩子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基本单位,但目前很多家庭对此关注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
学校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
鼓励家长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需要反思教学内容的设置,加强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意识,注重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衔接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反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反思,以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我们要清楚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其中的核心任务。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有时候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于此,我需要重新思考课堂目标的设置。
首先,我要设置知识性目标,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概念。
其次,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批判性思考、理性判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重视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内容应该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要有实际生活和学生自身经验的参照。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因此,我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选择。
首先,我要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分析、思考和解决。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最后,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教学方法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手段,应该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多地使用讲授和传递知识的方式。
因此,我需要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
首先,我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分析问题,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
其次,要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丰富的实践和合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要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的兴趣。
四、评价方式的反思评价方式应该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全面评价和动态评价。
对《道法课程》核心素养的认识教学反思
对《道法课程》核心素养的认识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投入使用意味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又开始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一定要全新投入到新课改的浪潮中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的关注点已经由关注知识的学习,变成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和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提出了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经过两年来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本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有了一点认识和理解。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与知识的关系所谓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修养。
包括道德品质、外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方面。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一位哲人说过: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在初中《道法》课程体系中分别体现为:七年级《道法》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三个方面;八年级《道法》核心素养包括心理健康、法治观念、社会和谐三个方面;九年级《道法》核心素养包括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国际理解、人生价值六个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教材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
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进退”的。
只有知识掌握得越丰富,才有可能获得越高的素养。
如果我们将知识和素养对立起来,认为知识教学会占据素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甚至主张向“素养”的知识“宣战”,那么“素养”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生长的土壤。
只有不断加强知识教学,使之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才能为“素养”的发展提供足够广阔的平台。
二、《道法》课程核心素养的本质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此学科后行为的表现,也是育人的价值所在。
《道法》作一门德育学科,就要求我们要理解其核心素养的真正本质,也就“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即“三点一心”。
“一心”指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也就是以人为本为中心;所谓“三点”,指的就是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健康生活、道德品质以及法制观念。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与改进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与改进提升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修养,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
尤其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加强学生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更需要与时俱进,改进课堂教学,努力生成有序、有趣、高效的课堂。
本文以核心素养下的教学为基点,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法治素养为目标,浅析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希望能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要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以品德发展为核心的日常生活常识与技能,日常生活规则与规范等的培养任务。
作为综合性的课程,它使品德教育得以与整个基础文明教育融为一体,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全面文明素养的下一代奠定基础。
该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说是指学生自身具备能够支撑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优良素质和关键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好地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小学阶段,学生对外界的认知以及对自身的认知都是比较不清晰的,因此,在这个学习阶段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正确认知,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参与能力,为学生将来的生活以及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短板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心理认知、行为特点都各不相同,尤其是小学生,他们一般都是6-12岁的孩子,缺乏稳定的、清晰的思维,好玩、好动,还未形成稳定的品德行为意志。
但他们对事物有好奇心,具备良好的学习天赋,对外界所赋予的内容接受能力很强,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效果是显著的。
只有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真正提升了,才能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但现阶段核心素养基础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道德与法(5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道德与法(5篇)第1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道德与法初中道徳和法治课作为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培养的重要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徳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可以说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知识、能力和态度,在如今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体展望,要求在现代的教学中,在对知识的培养上提高学生的素养,然后在以高度的素养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缺乏合适的教学方式的问题,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展开,教学的方式也在改变,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中也是如此,但是改变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不足,教学中还是缺乏合适的教学方式和平台。
即使在教学有了一定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存在,影响着教学的发展,在课堂上,更多的还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在不断的接受教师的教导,即使有了些其他的教学方法,也不是经常进行,难以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总结出以下解决措施。
首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理念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即使是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学中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对于学生的教育,有关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还是在教师,只有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高超的专业素养为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把自身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之中,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
其次,加强对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视,设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和法治课对于教学的重视必须加强,只有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明确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在具体的教学中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反思的问题。
本文将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素养部分展开讨论,并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探索,以期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成为首要任务。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道德和法治方面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包括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这些素养是学生综合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的重要条件。
然而,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
既有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传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而忽略了道德情感的引导;又有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他们的品格培养。
这导致了学生在道德和法治方面的素养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其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实践内容。
学生只是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被动地接受道德和法治观念,而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这就导致了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引导,通过有效的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和法律问题。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通过阅读和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主动获取道德和法律知识。
其次,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提供更多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和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公安局等法律机构,观摩并参与一些实际案件的庭审过程,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的实际应用和理解。
此外,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一些家庭作业、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规则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的实施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的实施与反思引言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并进行教学反思,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的实施1. 教学目标的明确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课程目标之中。
教师需要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内容的选取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内容应涵盖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公民素养等方面,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
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以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的评估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情况。
可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表现、课堂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学经验和资源。
3. 学生反馈的重视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4. 社会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法院、警察局、社区等,开展联合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道法课教学实践思考(3篇)
第1篇一、引言道法课作为我国中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道法课的教学实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道法课教学实践进行思考,以期为提高道法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道法课教学实践中的问题1.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部分教师在道法课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未能充分体现课程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道法课教学内容单一,以教材为主,缺乏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3. 教学方法陈旧,缺乏互动部分教师在道法课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师生互动。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道法课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依靠考试和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道法课教学实践改进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教师在道法课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
具体来说,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
2. 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创新教师在道法课教学中,要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创新。
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社会案例、校园生活等,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教师在道法课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
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完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道法课教学中,要完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访谈、学生自评、互评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案例分析以某中学道法课教学为例,分析如何改进教学实践。
1. 明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行事。
道法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道法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道法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道法教学提供借鉴。
二、教学目标反思1.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在道法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未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如:在讲授《公民权利和义务》时,教师只注重讲解法律条文,而忽视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 教学目标单一。
部分教师过于关注知识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法》时,教师只关注法律条文,而未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意识、参与环保行动。
三、教学内容反思1. 教材内容陈旧。
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教材内容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如:《宪法》教材中关于国家机构设置的内容,与现行宪法规定存在差异。
2. 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部分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例如,在讲解《合同法》时,教师只关注合同条款,而未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四、教学方法反思1. 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在道法教学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法,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
2. 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未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反思1. 评价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2. 评价内容片面。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六、改进措施1. 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应关注教材内容的更新,结合实际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 新课标 核心素养 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核心素养反思摘要:1.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背景2.核心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3.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4.反思与建议:提升核心素养的策略5.结语: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与发展正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综合能力,旨在帮助学生在道德、法治、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道德素养、法治素养和心理素养等方面。
这些素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道德素养强调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法治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心理素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
这些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地位并不十分理想。
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此外,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使得学生难以真正内化于心。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1.提高认识: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切实加强课程建设和管理。
2.优化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3.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价值,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4.注重师资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5.创设良好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的环境,让他们在健康的社会氛围中茁壮成长。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新课标的核心素养指导下,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
道法教研活动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道法(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道法课程的教学质量,我校组织了一次道法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索道法教学新路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在活动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老师们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了深入讨论,共同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注重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中心。
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力求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教学观摩环节。
由一位老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老师观摩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公开课结束后,观摩老师进行了评课,对授课老师的优点给予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3. 研讨交流在研讨交流环节,老师们针对观摩课和自身教学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
大家一致认为,道法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1)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涵,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我们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道法学习中得到发展。
(3)注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性。
我们要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学实践反思道法(3篇)
第1篇一、引言道法课程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道法教师,我深知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反思,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道法课程教学进行反思。
二、教学实践回顾1.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道法课程教学中,我注重内容的选择,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诚信”这一主题时,我以身边的诚信故事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团结协作”这一主题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评价方式的改革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改革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结果上,关注学生的实际收获,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道法课程的内容兴趣不高,认为课程枯燥乏味。
针对这一问题,我反思自己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存在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知识。
2. 教学方法方面虽然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
对此,我反思自己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价方式方面在评价方式改革方面,我认识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一、反思1、教师缺乏驾驭教材的能力。
有的教师只是按照教参和统编教材的要求进行教学,缺少创新意识。
如在讲授《我的爸爸》这篇课文时,教师讲解得十分细致。
但是,到底应该怎样对待父亲呢?是否也要像母亲那样爱爸爸呢?如果学生回答是肯定的,就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结尾写“爸爸笑了”,说明爸爸已经理解了儿子的心情,这时,教师可以及时板书:“理解了儿子的心情”。
接着,教师在小结:同学们,看到这儿,你觉得“我”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宽容、民主、慈祥…)同学们,爸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心里装着全家人的幸福。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他是最爱我们的人!而那些不是这样的爸爸,我们就不喜欢。
但爸爸毕竟不完美,他也有不足之处,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可能更好一些。
学习者个体的差异性,必然使每一个人都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平。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领域或内容标准并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有机的整体,其中蕴含着不同的德育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对一些目标采取简单化的倾向,甚至片面化的现象,教师应依据《品德与社会》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将五个领域具体化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核心素养,选择适当的切入点,深入开展核心素养培养工作。
2、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来诠释和解读我们国家的法律、政策、制度等。
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于较难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辩论,只要不违反规则,都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
总之,教师要学会研究学生,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为优秀学生搭建发展的舞台。
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寻找并充分利用与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的活动载体,借助活动促进学生深刻地认识世界和社会,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
道法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
道法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道法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道法教学的反思出发,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实施道法教学。
道法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然而,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很难主动参与到道法教学中来。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存在一些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指导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律能力。
道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将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教学目标和考试评价脱节,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产生疑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批判思维。
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道法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引导,导致学生在道德选择和行为规范上存在一些困惑和迷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讲授道德故事、开展道德讨论和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道法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实施道法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等方式进行改进。
相信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实施道法教学,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
2022年新课标下初中道法教学如何把握核心素养向纵深拓展的思考
2022年新课标下初中道法教学如何把握核心素养向纵深拓展的思考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主要是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国家培养杰出人才。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多方面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新课改下,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更加突出了“责任意识”的基本价值目标,并贯穿于初中学习生活的不同学段。
新课改下有关初中生“责任意识”的基本价值目标应该需要任课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强化,培养心中有爱、胸中有志、肩上有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公民。
一、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一)运用情境教学法模式情境教学法受到广泛一线教师的关注,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更快速地投入进教学活动中,在情境中学生能发现一些社会问题、现象,提出问题,在师生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在备课时也要精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关于《珍视生命》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爱护身体,懂得一些急救知识。
在导入环节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在PPT中呈现学生因学业问题而轻生的事件,让学生说出感受。
有的学生认为:“母亲生我们不容易,父母养我们更不容易,不爱护生命,白发人送黑发人,父母会很伤心。
”有的学生认为:“压力每个人都有,但是我们不能被压力打垮,更不能轻视生命。
”进而引出接下来所学内容。
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导入环节的案例使学生深度思考重视生命的内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铺垫。
(二)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师要在课堂中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课堂质量。
教师也可以播放视频使学生快速理解所学知识,使原本静态的知识变得动态化,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能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
例如:关于《生活需要法律》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道德与法制课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道法认同的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法学科“好课”的思考。
让我对如何上好道法课有了新的看法。
为什么要上“好”道法课,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觉得《道德与法治》课,要帮助学生智慧的形成,帮助学生成为伟大的自己。
课站位要高、着手要低,要以孩子为中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他擅长的领域,也有他与生俱来的短板,我们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以学生的角色去考虑他们的感受,用他们喜欢的认同的方式,因为教师永远无法替代学生的学习。
道法课教学是思想教学,首先先决因素是学生在思想上是否接受认同教师,思想上是否抵触,如果学生愿意乐意接受,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创设的情景、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师的讲授等产生兴趣。
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受与感悟,从而形成道德的认识、引发情感,最终形成道德的行为。
让学生喜欢上道法课这是走心的先决条件,老师不能像平时一般授课的模式给学生进行教学,而是要结合道法课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进行教学。
所以,课前要思考一下,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启发引领互动探究创建高效课堂;如何注重尖子生优秀生的培养分类推进教学;如何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严爱并举加强管理”;把“且行且思见贤思齐”作为成长原则,把“备课是根本”作为信条,针对教学技能、经验、方法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同时,我
也反思了教学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从中总结出在今后工作中要更努力拼博思考和探索,把最好的教给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道法课程》核心素养的认识
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投入使用意味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又开始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一定要全新投入到新课改的浪潮中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的关注点已经由关注知识的学习,变成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和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提出了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经过两年来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本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有了一点认识和理解。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与知识的关系
所谓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修养。
包括道德品质、外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方面。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一位哲人说过: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在初中《道法》课程体系中分别体现为:七年级《道法》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三个方面;八年级《道法》核心素养包括心理健康、法治观念、社会和谐三个方面;九年级《道法》核心素养包括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国际理解、人生价值六个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教材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
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进退”的。
只有知识掌握得越丰富,才有可能获得越高的素养。
如果我们将知识和素养对立起来,认为知识教学会占据素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甚至主张向“素养”的知识“宣战”,那么“素养”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生长的土壤。
只有不断加强知识教学,使之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才能为“素养”的发展提供足够广阔的平台。
二、《道法》课程核心素养的本质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此学科后行为的表现,也是育人的价值所在。
《道法》作一门德育学科,就要求我们要理解其核心素养的真正本质,也就“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即“三点一心”。
“一心”指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也就是以人为本为中心;所谓“三点”,指的就是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健康生活、道德品质以及法制观念。
将这三点作为其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一方面是此科目的宗旨所规定,另一方面是由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所决定。
众所周知,本学科与其它的学科不论在知识范围还是思想理论方面都大不相同。
本学科的宗旨就是促进初中学生在品质、心理、法律认知以及公民义务和权力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使学生可以拥有更加向上活跃的奋斗目标,促其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正确养成。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道法》这门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应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
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和进行实践。
其次,本学科核心素养以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其实质就是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所以要想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培养,就必须要以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将其品德教育立足于健康基础,将教学目标伫立于学生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从而来促使学生良好品德思想的形成,以及道德素养的提升。
最后,还要注意坚持以“四性”为基本原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人文性、思想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
只有将四性作为学习法治课程的基本原则,才可以使学生从思想、实践、人文等各方面的身心得到养和熏陶,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