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3_0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Web3.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创新

2016 年第 5 期
·服务经纬·
TUSHUGUANXUEKAN NO.5,
2016
Web3.0 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创新
邵
∗
媛
(新疆大学图书馆,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
要]介绍了 Web3.0 技术及其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常见模式与问
Web3.0 是基于用户网络行为构建的互联网平台,融合了个性
于用户需求开展信息服务过程中,可依托 Web3.0 技术了解
用户的行为、性格特点与个性化需求,构建符合用户需求的
人性化服务平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是 Web3.0 的核心理
化、人性化、简易操作等元素。Web3.0 技术将提升互联网的
管理性,即可以通过对一系列标准化 Web 组件的拼接形成互
联网。在 Web1.0 时代,个人用户只能通过互联网浏览信息,
Web2.0 时代出现了多样化的即时通讯工具,如社交论坛、博
念,高校图书馆借助 Web3.0 可以呈现更为贴近用户需求的
服务内容,拓展信息服务的内容与范围,提升参考咨询服务
的专业性与准确度。Web3.0 强大的信息过滤功能可对图书
客等,方便人们进行即时在线交流。而 Web3.0 技术的广泛
通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开展情况的调研发现,
3
参考咨询服务内容丰富,包括用户培训、科技查新、FAQ 系统
Web3.0 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
询服务的全面也日趋完善。其中参
参考 咨 询 服 务 作 为 高 校 图 书 馆 建 设 的 重 要 部 分 ,在
考咨询人员依托本馆资源,为用户提供科技查新报告、文献
馆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可信度排序,并将可信度高的信息置
基于Web3.0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究

2 0 1 3年 5 j
农业图书情报学 『 1 J
J o u na r l o f L i b r a r y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S c i e n c e s i n A c u l t u r e
入 探 究
于 We b 3 . 0的 概 念 , 目前 还 没 有 权 威 和 确 切 的界 定 ,国
外 Go o g l e C E O 埃里 克施 密 特 对 We b 3 . 0下 的 定 义 是 : We b 3 . 0是 一 系 列 组 合 在 一 起 的 应 用 [ 1 l 。 国 内 陈 永 东 对
v e l o p me n t a n d p r o b l e ms o f d i g i t a l l i b r a r y,a n d p u t s f o r wa r d he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We b 3 . 0 o n P e r s o n a l i z e d I n f o m a r t i o n
基 于 We b 3 . 0的数 字 图书 馆 个 性化 信 息 服 务 探 究
杨 婷 婷 . 马 致 明
( 新 疆 师 范 大 学 图 书馆 ,新 疆 乌鲁木齐 8 3 0 0 5 4 )
摘 要 :在 分 析 W e b 3 . 0的 概 念 及 其 核 心 技 术 基 础 上 , 探 讨 了 当 前 数 字 图 书 馆 的 发 展 及 存 在 的 问题 , 最 后 运 用
We b 3 . 0的定 义 是 : 网站 内 的信 息 可 以直 接 和 其 他 网 站 相 关 信 息 进 行 交 互 ,能 通 过 第 三方 信 息 平 台 同 时 对 多
基于Web3.0的图书馆服务创新

基于Web3.0的图书馆服务创新
何良春
【期刊名称】《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年(卷),期】2011(20)5
【摘要】介绍了Web3.0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并从智能化搜索服务、个性化图书馆门户等方面论述了Web3.0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何良春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图书馆,河南,新乡,45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R-058
【相关文献】
1.基于Web
2.0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创新服务 [J], 王敬福
2.基于Web
3.0思想的图书馆3.0服务新模式 [J], 吴一平
3.基于Web3.0思想的图书馆3.0服务新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J], 吴一平
4.基于Web3.0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J], 晁卫华
5.基于Web3.0的未来知识交流平台对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影响 [J], 王婷婷;洪莉;李洋;阳莲;李素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Web3.0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想 和 概念 也不 断地 被 提 出, 并 引领 着 互 联 网 的 一次 次
站 与 用 户 之 间 的 互 动 :用 户 可 以 主 动选 择 信 息 , 信 息 同样 可 以 主 动 去 寻 找相 应 的 用 户 , 网站 内容 和 诸 多 功 能可 以 由用 户 参 与 建设 ,其 信 息 传 递模 式 是 网站 与 用 户的 双 向交 流 与 互 动 。 然 而 在 We2 0环 境 下 , 用 户 b.
制 ;人 工 智 能 技术 的运 用 ;语 义 网 ;地 理 映 射 网 ;运
用 3 技 术 搭 建 的 网 站 甚 至 虚 拟 世 界 或 网 络 公 国 D
输模 式 提 出 了新 的 挑 战 。在 这 个 环 境 下 , 以信 息 传 播 与服 务 为 己任 的图 书 馆 .应 积 极 利 用 互 联 网这 种 新 的
理 念 和 技 术 , 迎 接 图 书 馆 3 0时 代 的到 来 。 .
1 We 3 0介 绍 b.
1 1 We . b技 术 的 发 展
等。 _ 目前 ,We3 0已经 有 了一 些 比较 成 功 的应 用 , 2 b. 如 国 外 比 较 著 名 的 有 F cbo 、E e 、YoO aeok yOS u S等 ,
5 ・ 0 图书 馆 现 代 技 术 ・
福建图书 馆理论与实 (U IN L R R H O YA DP A TC 践 F J I A YT E R N C IE) 第 3 卷第 2 ( o 3 o2 A B R 2 期 V 1 2 .) . N
基于Web3.0思想的图书馆3.0服务新模式

了更加“ 智能化的人与人和人 与机器 的交 流” 功能的互 联网 模式 。正如 We3 0一样 , b. 图书馆技术将很快在现有 图书馆 2 0基础上 , . 发展成 图书馆 30 . 。在图书馆 30时代 , . 图书馆 不仅要很好地继承 图书馆 2 0建设的丰富资源 , . 而且还要在 图书馆工作 中充分 利用 We3 0的新技术 应用所 产生 的革 b. 新, 比如采用聚合技术实现更加个性化 、 迅速 、 准确 的搜索引 擎, 构建 虚拟社 区为社 区用 户提供服务 等等 , 而更好地 满 从 足读者个性化信息服务 的要求 。
l W e3 0思想 的概念 【 b. 1 J
1 1 We30思 想的定 义 . b. 20 0 5年圣诞节 Bl . i 在 ieGa i l z
题; 它添加了智 能因素 , 够对 网络 资源进 行高 质量的智 能 能
整合后提供给用户 , 而不只是 检索 出的一些 相关结 果 , 因此 We30的特征可 以用“ b. 智能便捷 ” 来充分体现 。 可以用一个典型 的例 子来形象 的说 明互 联网各 阶段 的 发展历程及特点。 比如我们 要在互 联网上搜 索上 海的一些 特色餐馆 。如果在 We 10的时代 , b. 餐馆 的菜 品信息 、 地点 、
美国微 硬 公 司 高 管 会 上 , 出 了 一 个 新 的 互 联 网 模 式 提 We3 0 b .。经过 随后 几年的发展 , b . We3 0的概念逐渐变得全
面和具体化 , 以描述 如下 : b . 是在 We2 0基础上深 可 We3 0 b.
入 发 展 的 结 果 , 是 一 种 基 于 R F( e uc 它 D Rs r o e ̄ r tn ii po
当 We2 0概念 正逐 步被互 联 网界 及广大 网 民接 受的 b. 同时 , 一个新 的概 念——下 一代 网络 We3 0于 2 0 b. 0 5年在 美国被提 出, 这个概念一 出现便引起了学术界及商业界 的巨
基于Web3.0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探究

( L i b r a r y o f F u j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F u z h o u 3 5 0 1 0 8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We b 3 . 0 i s a n o f t h e i n t e r n e t , wh i c h i s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h u ma n i s t i c s e r v i c e a n d i n t e l l i g e n t
1 We b 3 . 0的概 念与 特征
具 有 的 功 能 。这 一 定 义 概括 了 We b 3 . 0的 服 务 功 能 。结 合两 者观 点 , 笔者 认 为 We b 3 . 0是 基于 用 户
关 于 We b 3 . 0的概念 , 目前还 没 有形 成 比较 一 致 的定 义 。 武汉 大 学 吴 汉 华 、王 子舟 教 授 指 出 :
实 现 多个 网 站 间用 户 资 源 的 共 享 ;应 用 开 放 式
・
信 息 服 务 -
图 书 馆 研 究 ( L i b r a r y R e s e a r c h )
2 0 1 3  ̄ 4 期 困
基于 We b 3 - 0 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旁r 模式探究
张 凤 翔
( 福建 工 程学 院 图书馆 , 福建 福州 3 5 0 1 0 8 )
为 用户 提供 个性 化 、精 准化 和智 能 化服 务 的互联
网。
对 当前 开 源软 件 、 资源 共享 、 广 泛 参 与等 因 特 网观 念 的升 华 .是 本体 技术 以及知 识 组织 观 念在 网络
基于Web3.0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探析

1 We b 3 . O 及其 本 质特 征 琼? 马 可夫于 2 0 0 6 年l 1 月1 2日在《 纽约 时报》 上 发表 了一 篇 名为 企 业家 们 看 到 了 由常识 指导 的 网络 的文 章 , 详细 介绍 了各 网络公 司在 计算机 因特 网方 面 的最 新研 究成 果和 预期 构想 【 l 】 , 并认为 这些 研究 就是 下一 代 网络We b 3 . 0 , 这一 新概 念在 学术 界及商 业界 引起 了 巨大 反响 。 如 果说We b 1 . 0 的实 质是 联合 , 那 么We b 2 . 0 的实质可 以归 纳为互 动 , 它 让更 多的 网民参与 到信 息产 品的创造 、
图书 与档 案
C hi n a s c i e n c e a n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 L e  ̄
●I
基于 We b 3 . 0的 图书 馆信 息服 务探 析
左 丽 燕
( 中共济 南 市委 党 校图 书馆 山东 济 南 2 5 0 1 0 0 ) ( 摘 要] We b 3 . 0 N 代 已经来 临 。 We b 3 . O 代表 的是一 种 新思 想 、 新 理念 , 它 带 给 图书馆 界 的是 一种 观念 的 更新 。 基 于 We b 3 . 0 的图书 馆必 须 重新 定位 , 积极 弓 入新理念 , 提高图书馆员的信息技术素养, 并在信息服务方式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 转变参考咨询服务理念 , 利用虚拟技术提供虚拟图书馆实景用户服务模式 积极 提 供用 户主 导式 个性 化 的信 息服务 , 以应 对We b 3 . O 对 图书馆 的挑 战。 [ 关键词] We b 3 . 0图 书馆 信 息 服务 中图分类 号 : G 2 5 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5 ) 4 4 — 0 1 4 5 — 0 1
Web30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研究

2012年3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 arch2012 第5期总第255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5T o tal N o.255 Web3.0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研究X高 华(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摘 要:介绍了Web3.0以及Web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述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动因,以及图书馆实施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Web3.0;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5—0073—021 Web发展与Web3.0介绍Web发展从Web1.0开始。
W eb1.0是解决了人们对信息的自动搜索的困局,但是随着互联网络用户的增加,万维网的覆盖范围的延伸,本身无限量的微内容被成倍数地聚合到网络中来。
于是,人们发现与其是原始的单向的跟信息“打交道”,为什么不直接跟信息为内容的发送者或制造者进行互动交流?于是,Web2.0带着他的崇高使命奔袭而来。
Web2.0这一名词诞生的有点突然,甚至源于欧雷利媒体公司副总裁的一次会议间不经意的脱口秀。
但是,真正以Web2.0为主题,并专门召开大会讨论它的内涵和意义最终还是在2004年10月的美国旧金山举行。
此后,关于W eb的发展,人们正式广泛地认可了它的新的里程碑式的存在。
Web2.0时代的典型应用是完全以用户自主权为中心的提供网络社交空间的My Space和用户视频资料发布平台的YouT ube。
进入2010年,人们迈向了互联网的Web3.0元年。
对于Web3.0,有人叫它创新的移动互联网,也有人叫感知网络,甚至欧盟称之为云计算网络。
在理念上,Web3.0要求实现互联网用户的地位的完全平等,赋予用户更多的自主权和信息单元的控制权,前所未有地体现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色彩;在技术上,Web3.0要求实现终端应用平台的普适性、具有信息过滤机制的智能化搜索匹配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功能、具有计算机硬件感知功能的自动处理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Web3.0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晁卫华(河南大学图书馆 开封 475001)摘 要 介绍了Web3.0的概念、特征,论述了Web3.0给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变革,提出了Web3.0下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Web3.0 图书馆 服务创新Web是World Wide Web的简称。
至今,因特网已走过了一条从Web1.0到Web2.0,再到Web3.0的道路。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用户提供情报信息的图书情报界对于这类全新的网络技术必然要积极面对,并力图尝试把这些网络发展的技术引入图书馆,以此寻求图书馆发展的契机,并以此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图书馆3.0作为图书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必将影响到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关注图书馆3.0,就是关注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和动态。
1 有关Web3.01.1 Web3.0的含义有关Web3.0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索尼斯从广义的范围来对Web3.0进行了界定,认为:Web3.0这一术语结合了不同思想来描述互联网的功能及其影响将沿着几个不同的方向进化;这些进化方向包括将网络转变成为一个数据库,各种非浏览器应用程序可以获取网络内容,使网络朝着人工智能技术、语义网、地理空间或3D空间等方向发展[1]。
斯彼瓦克从系统的角度来谈论Web3.0,认为Web3.0就是将统计学、语言学、开放数据、计算机智能、集体智慧和用户在网上生成的内容全部集合到一起,这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技术,它是发生在特定时期的一个集合,是各种网络技术进步的结果[2]。
1.2 Web3.0与Web1.0、Web2.0的关系概括来说,Webl.0是读的问题,是单向的,它是精英文化,开创了聚众时代;Web2.0是双向的,可读可写可以互动,它是草根文化,开创了分众时代;而Web3.0是多项的,它是个性文化,将开创一个全新的个性时代。
无论精英还是草根,在融入Web3.0的时代,都将拥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性格、知识等组合单元,构建出一个个性化的信息平台。
2 Web3.0的特征分析2.1 个性化Web3.0将用户的偏好作为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
它利用RDF的3倍存储器(RDF triple store),可以迅速建立起网络内容之间的本体联系,整个因特网络可以看作为一个复杂的本体库。
通过动态内容搜索引擎(Dy namic content engine),就可以很快地实现对网络内容深入挖掘,从而满足用户的自然语言查找。
人们查找信息,只需打开电脑,输入你要查找的问题,计算机通过动态内容引擎在3倍存储器中进行本体化操作,在网络中自动搜集,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相关性迅速比较、权衡、评价,最后给出你需要的结果。
而不是当前搜索引擎所做的给出一些相关或不10相关的结果,由用户自己阅读和甄选。
也就是说,在Web3.0环境下,用户得到的就只是自己所需的信息,其它的如信息比较、甄选、评价等工作全部由计算机代替,由计算机去思考。
2.2 兼容性在Web3.0环境下,网络更加开放包容,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数据库,每个网站服务器都将是Web3.0整体数据库存储单元的一部分,都拥有平等的查询入口。
任何一个网络节点的终端计算机,用户只需输入查询命令就可以了,不必考虑本系统是否与其它服务器系统存在兼容性等问题,系统自动在后台为你操作。
在Web3.0条件下,语义网已经发展成熟完善,信息可以直接从底层数据库之间进行通讯,底层数据库具备完整的信息交换机制,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实现系统的融合兼容,并能将设计和编程、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和交互网络编程技术等高度融合,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
2.3 体验性Web3.0具有良好的人性化用户体验特征,能够更好地体现用户需求。
Web3.0模式下的个性化搜索引擎以用户偏好信息处理为基础,以用户进行的各种操作以及用户提出的各种要求为依据,来分析用户的偏好,通过偏好系统得出的结论再归类到一起,在某一内容主题形成一种内容,通过交互界面聚合、推送。
2.4 整合性Web3.0具有庞大的数据整合能力,可由用户自由整合数据资源。
Web3.0将利用Mash up技术对用户生成的内容信息进行整合,使得内容信息的特征性更加明显,便于检索。
它能精确地阐明信息内容特征的标签并且将其进行整合,继而提高信息描述的精确度,从而便于互联网用户的搜索与整理。
同时,对于UGC的筛选性过滤也将成为Web3. 0不同于Web2.0的主要特征之一。
Web3.0的平台将是以微单元(即微应用模块或单元组织)构成,用户完全自主创建自己需要的信息单元模块,平台将根据用户需求,智能化处理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整合,最终聚合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这样的平台,将是更精准、更智能、更个性,平台上所有的信息完全由用户自己控制及整合,网站平台只提供技术支撑和完善服务。
Web3.0的出现,将更智能化地 清洁网络,它是一个过滤器,将智能整合用户需求信息流[3]。
3 Web3.0对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变革3.1 Web3.0可以为读者提供智能化服务在Web3.0条件下,图书馆网上服务可利用其智能化的特点,为读者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查找资料不再是先登录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查看本馆是否有馆藏。
如果本馆没有馆藏,则看本馆与其他馆资源共享是否有这类资料。
如果还没有,则通过图书荐购系统荐购这类资料,或浏览采访人员书目数据,查看是否有这类资料。
相反,读者只需用户输入查找信息,计算机会自动从馆藏数据库、资源共享库、书目数据库或其他网站进行全面收集、比较、整合、评价,给出用户需要的信息,用户看到的就是他想得到的结果。
此外,在Web3.0条件下,用户根据自己拥有的信息资源,可以向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库或书目数据库提供信息。
采访人员充分利用Web3.0先进技术,广泛与用户进行交流互动。
通过交流互动,采访人员能深入有效了解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广泛收集新书书目、教学参考书目、科研项目参考书目、用户推荐书目、馆藏补充书目11等信息,构建书目信息源数据库。
3.2 Web3.0可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Web3.0条件下,图书馆网上服务可利用其个性化的特点,为读者开展个性化服务。
其特点是针对读者个人需求,用户系统登录后,根据爱好和使用习惯自行设置版面。
但系统也应支持匿名登录,提供外部读者的图书馆默认服务界面。
个性化服务可以有读者定制新书推荐、近期新到图书目录展示,定制个人提醒服务,如快到期图书提醒、超期图书提醒、预约到书提醒、委托到书提醒。
定制个人借阅信息,如个人借阅情况、历史记录、个人违章历史等关心栏目。
根据需求添加服务模块,如网上续借、预约、新书订购征询。
3.3 Web3.0可以为读者提供互动体验服务在Web3.0条件下,图书馆网上服务可利用其体验性的特点,为读者提供互动体验服务。
Web3.0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智能化界面,仿真程度高,用户体验度高,这种技术的运用,是对当前开源软件、资源共享、广泛参与等因特网观念的升华,是本体技术以及知识组织观念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和深入发展。
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在越来越接近真实社会,例如美国林登实验室推出的网络虚拟平台!第二人生∀,把现实生活搬入电脑三维网络世界,可看作是虚拟的 真实世界[4]。
瑞典在其三维虚拟社区设立了 大使馆。
大使馆完全拷贝瑞典驻美国大使馆的实景,同时还有工作人员 恭候其中与玩家 面对面交流。
除了办理签证之外,现实中大使馆的所有公共事务,在这里一应俱全。
居民可以和 虚拟大使进行 面对面的交流,咨询有关签证和贸易等问题[5]。
虚拟世界越来越真实。
图书馆如果借助网络,借助web3.0等技术,模拟现实场景,让读者足不出户,了解图书馆各楼面分布情况、服务区域位置和详细内容,通过虚拟导读工作人员介绍办证须知、读者流通权限、借阅信息、新书定制、订购征询、馆际互借等流程,让读者如同亲历图书馆现场。
4 Web3.0环境下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4.1 改善资源组织和业务流程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方针也就必须随之发生变化。
除了保障传统的实体资源外,图书馆应该越来越重视对虚拟资源的收集、获取,并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挖掘、整合、传输各类资源,主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应该通过搭建网络服务平台,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并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现代图书馆实际上为读者提供了两大方面的服务,即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服务,因此在Web3.0条件下,在资源的组织上,图书馆应该科学地调整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分类、分布比例,有效扩大拥有资源和可利用资源,并对资源集成整合,为读者提供有效的开放获取资源、跨库检索、数字资源的远程访问等等,根据读者个性化需求,挖掘隐形网络资源、提供学科导航。
凡此种种,迫使图书馆的资源组织和业务流程必须变革,用户的需求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例如,按学科和专业组织信息资源,将同一学科的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源集中管理,取代以往的按载体划分资源的方法;图书馆不同部门的工作将从各自相对独立逐渐过渡到跨部门协作工作,构建用户交互服务平台等等。
4.2 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Web3.0条件下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自助式的资源获取与服务技术的引入,要求管(下转第21页)12变化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1] ,2010-04-26.[2][4] 王雅.全球手机二维码应用扫描.http:///20070108/ca405458.htm.2010-04-30.[3] 常见二维码./qrcode/aboutq r.html,2010-04-30.[5] http://www.library.pref.chiba.lg.jp,2010-05-10.[6] /li brary,2010-05-10.[7] /a/x in wenzhongxin/2009/1020/126.html,2010-05-10.[8] 刘 炜.数图研究笔记:二维码应用一例(2009-6-9)./archi ves/1320,2010-05-10.[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html/Dir/2010/01/15/5767.htm,2010-05-10.[10] 华夏经纬网.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数字化阅读持续增长.h ttp://www.huaxia.com/zhwh/whxx/2010/04/1848728.html,2010-05-10.[11][12] 张燕蕾.二维码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情报,2007,(10):94-95.(责任编辑:池晓波)(上接第12页) 理与服务模式必须发生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