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一、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化等问题。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人口的数量:人口数量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要素,研究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增长率以及人口密度等指标。
2.人口的分布:研究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包括城市化过程、聚集与离散现象、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等。
3.人口结构:研究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民族分布以及人口迁移对人口结构的影响等。
4.人口迁移:研究人口的迁移现象及其影响,包括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迁移、城镇间的人口流动等。
二、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结构、功能与空间组成等问题。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城市的发展历程:研究城市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原始城市、古代城市、近代城市等。
2.城市的结构:研究城市的空间和社会结构,包括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的划分、功能区的配置以及城市布局的演变等。
3.城市的功能:研究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功能,包括以商业为主导的商业中心和以政治为主导的政治中心等。
4.城市的空间组成:研究城市的用地结构、交通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以及交通网络等。
三、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发展与农业区划等问题。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农业发展的阶段:研究农业的发展历史和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模式,包括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
2.农业区划的原则:研究农业区划的方法和原则,包括根据气候条件划分农区、根据土壤条件划分农区等。
3.农业资源的利用:研究农业对土地、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农田灌溉等方面。
4.农产品流通:研究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包括农产品的市场化、农产品价格的形成等问题。
四、产业地理学产业地理学研究产业的空间分布、组织和演变等问题。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产业的空间分布:研究不同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包括工业的区域集聚、服务业在城市中的集中等。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解读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解读一、人口地理学1.人口分布与密度:研究人口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分布情况,以及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2.人口迁移:研究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包括城市化、农村人口流出、劳动力流动等。
3.人口增长与控制:研究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及如何进行人口控制。
二、城市地理学1.城市发展与形态: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城市结构和城市形态的演变。
2.城市功能与区位:研究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功能,以及城市选择一些区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城市规划与管理:研究如何规划城市的发展,如何进行城市的管理和改造。
三、农业地理学1.农业区位与农作物分布:研究农业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区位选择,以及不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类型。
2.农业发展与农业生产方式:研究农业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和影响。
3.农村地域规划与农村发展:研究如何规划农村地域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四、工业地理学1.工业区位与产业结构:研究工业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区位选择和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
2.工业发展与城市化:研究工业化进程对地理环境和城市化的要求和影响。
3.工业区域规划与产业集群:研究如何规划工业区域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
五、交通地理学1.交通网络与区位选择:研究不同交通网络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和不同地区的区位选择。
3.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研究如何规划交通网络和进行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等。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为地理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支持和参考。
人文地理学重点总结(范文模版)
人文地理学重点总结(范文模版)第一篇:人文地理学重点总结(范文模版)1.人类的进化过程:1古猿2猿人3直立人4智人5现代人.2.(人口变动情况)是人地关系的核心,农业和工业革命引起(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进而影响(土地利用)、(聚落形态)、(经济状况)、(迁移模式)和(社会变动)。
3农业革命前的人口特点:.1种群小2人口密度极低,生产活动的性质决定,利用粗放利用自然力(3高出生率,高死亡率4人口居住在朝阳、干燥、地势较高、接近水源,能够抵御外来危险(5已经分布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
4.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1农业社会能支持更高的人口密度(2食物的营养和健康程度提高了人的寿命。
(3农业使居住地变的固定,疾病可能更易于传播。
(4剩余粮食促进的劳动分工、私有制的产生和社会阶层的分化。
(5气候等自然灾害变化导致阶段性的饥荒。
(6高出生、高死亡。
5.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1工业革命促进了医疗、卫生条件和技术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2家庭规模变小、死亡率下降、经济因素、避孕和婚姻观念的变化使出生率下降。
(3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6.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增大的过程。
7.人口老龄化影响:1老化的人口将给退休金、养老金、社会福利日益增加压力,产生剧烈的社会保障制度变革。
2全球人口老化也将产生不同的疾病模式,需要国家医疗卫生部门做出调整。
3发展中国家是未富先老,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将使压力越来越大。
8.人口转变理论:(1).兰迪“三个序列”原始阶段:极高出生率、极高死亡率和极低自然增长率。
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均较原始阶段为低)和低自然增长率。
现代阶段:死亡率先下降,出生率不变、人口增长加速,然后出生率也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转低。
(2).诺特斯坦将现代阶段分为三个阶段:高低高、过渡阶段和低低低阶段。
(3).布莱克五阶段模式:HS高位静止阶段,EE早期扩张阶段,LE后期扩张阶段,LS低位静止阶段,D减退阶段。
人文地理学重点整理(复习提纲)
人文地理学重点整理(复习提纲)一、人文地理学的主要人物1、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
2、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与洪堡不同的是,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他学术思想上最大的缺陷是,他把“人地关系”看作为“神的意志”。
3、拉采尔: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提出系统概括。
拉采尔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他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4、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地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5、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该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景观,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换成人文景观的过程,这就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6、森普尔:是拉采尔的学生,片名接受了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观点,他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和国家历史有决定性影响。
7、亨丁顿:片面接受了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突出人类文明只能在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等观点。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1.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规模、结构和迁移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人口结构、人口迁移和人口
规模等。
2.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演变和功能分布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城市化过程、城市层级、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
规划等。
3.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的空间分布、发展和影响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农业类型、农作物分布、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等。
4.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的空间分布、产业发展和工业园
区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工业类型、工业分布、工业集聚和工业园区规
划等。
5.交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网络的建设、发展和对地域的影
响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和交通规划等。
6.商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研究商业活动的空间组织、商业网络和商
业中心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商业类型、商业中心、商业网络和商业布
局等。
7.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旅游资源和旅
游开发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旅游资源类型、旅游地区划分和旅游规划等。
8.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文化景观和文
化传承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文化传承、文化景观和文化地域差异等。
9.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组织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区域系统、区域差异、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规划等。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整理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整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它涉及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城市发展、人口迁移、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人文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一、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人文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密度的分布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都对地理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尤其是城市化现象的兴起,使得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
这导致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如城市贫困、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
二、文化地理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包括了语言、宗教、艺术、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地理研究的是文化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例如,不同地区的人们会因地理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它涉及到产业的空间分布、交通运输、贸易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工业区的产业布局就会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的便利性也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城市地理城市是人口的集中地,也是经济、文化的中心。
城市地理的研究关注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城市化过程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城市中心区域的功能逐渐多样化,郊区的发展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发展方向。
五、乡村地理乡村地理研究与农业、农村发展等相关的内容。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乡村地区也在不断变化。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人口的流动以及农村经济的多元化都对乡村地理产生了影响。
乡村地理的研究旨在找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路径。
六、旅游地理旅游地理是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带动了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
旅游地理的研究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旅游对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基础知识1.地理学的定义及分支: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空间格局、地球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的综合科学。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主要分支。
2.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壳分为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
地壳运动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震、火山和地质褶皱等。
3.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水系、气候、植被和土壤等要素,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地球的自然环境。
4.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二)人地关系及其规律1.人口与发展: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结构等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密切相关。
2.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规模、城市结构、城市生活与环境问题等。
3.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农业区位、农业结构与农村发展等。
4.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等。
5.交通与交通发展:交通的地理意义、交通网络与交通区位、未来交通技术与发展等。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评价和保护、农田水利和土地利用规划等。
2.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水环境问题和水资源管理等。
3.能源资源: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4.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矿产资源产业链等。
5.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环境污染与治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等。
(四)区域发展1.经济地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经济地域联系与区域经济合作等。
2.人口地理: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人口政策等。
3.城市地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城市发展的区域差异和城市规划等。
4.农村地理: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和农村规划等。
5.地缘政治与区域合作:地缘政治影响和国际地缘战略、区域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等。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特点。
在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点。
1. 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动等问题。
在人文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1 人口数量与分布:了解全球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地区、国家和城市的人口分布特点。
例如,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等。
1.2 人口结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特点,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职业结构等。
例如,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则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1.3 人口变动: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等变动情况。
例如,中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国际移民对人口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等问题,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在城市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2.1 城市发展: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包括城市的起源、演变和扩张等。
例如,城市的起源主要与农业生产和贸易活动的发展有关。
2.2 城市结构: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例如,城市中心一般设有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等功能区域。
2.3 城市问题:了解城市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住房短缺等。
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存在着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
3.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涉及到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文化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3.1 文化景观: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景观特点,如宗教建筑、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等。
例如,中国的故宫和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人文地理学》必背的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必背的49个知识点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S。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
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_E 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
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人文地理学》全文复习资料
王恩涌《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解析:(三)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3.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9世纪中叶之前,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赛德》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创立了自然地理学,卡尔.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多元化: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研究方法不断革新:✧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广泛应用,✧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行为地理学,✧遥感技术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派主要有哪些。
(1)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2)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3)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完整版)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已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①社会性。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
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应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区域性。
人文地理学的重点
人文地理学的重点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如城市规划、文化地理、经济地理和政治地理等。
在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方面。
1. 居住与迁移居住与迁移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人们选择居住地的决策通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文化背景以及政治因素等。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人类的居住与迁移模式,揭示了城市化和乡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2.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的地理分布和地理因素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文化地理学关注的问题涉及语言、宗教、艺术、建筑、风俗习惯等,以及这些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规律。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交流,人文地理学揭示了地理环境对文化多样性的塑造作用。
3.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影响。
这包括农业、工业、贸易、城市化等方面的研究。
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问题包括资源分布、区域发展差异、商业中心的形成与转移等。
通过研究经济地理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4. 政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研究政治行为和政治组织在地理环境中的表现和影响。
它探讨政权的形成与变化、领土争端、政治边界以及国家建设等问题。
政治地理学不仅关注国家层面的政治现象,还关注地方政治、社会运动以及政治力量在地方层面的分布与影响。
5.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
研究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居住模式、交通网络、城市社区等。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核心场所,其地理特征对生活质量、社会组织、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地理学通过比较不同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城市环境问题,为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总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不仅关注地理现象本身,还关注地理现象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人文地理23个核心考点总结
人文地理23个核心考点总结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范围广泛且内容丰富。
以下是人文地理的23个核心考点的总结:1.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文地理中最重要的考点之一、包括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和模式,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等。
2.人口增长与发展: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包括人口增长的原因、趋势和影响,以及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
3.民族与文化:民族和文化是人文地理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包括民族群体的形成、分布和保护,文化传统的传承和保护,以及民族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4.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是人文地理的研究重点。
包括城市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城市规划的原则、方法和实践,以及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协调。
5.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区域发展和区域差异是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包括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6.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
包括城市地理环境、城市结构和城市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7.农业与农村地理学:农业和农村地理学是人文地理的重要方向。
包括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地理特征,农业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
8.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
包括旅游发展的影响和问题,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及旅游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9.城乡差距与农民工问题:城乡差距和农民工问题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包括城乡发展差距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农民工问题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10.消费地理学:消费地理学是人文地理的一个新兴方向。
包括消费行为的地理特征和规律,消费地理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11.城市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城市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是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包括城市社会的组织结构、社会分层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人文地理学重点整理
人文地理学重点整理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人地关系: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表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改造和适应等。
2.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3.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的形成、功能和变化,包括城市居民的分布、经济活动等。
4.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方式等。
5.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
6.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和组成等,包括人口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等。
二、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1.空间分析:通过地图、图表等方式对地理空间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人类活动的地理规律。
2.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定位信息对地理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3.区位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研究地理空间上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和地位,揭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4.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关注地理环境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5.地理心理学:研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态度和行为,揭示人地关系的心理机制。
6.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1.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城市的起源、发展、布局和规划,关注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化。
2.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关注农村地区的城乡差距和农民问题。
3.旅游与文化遗产:研究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及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利用。
4.人口与移民:研究人口的分布、数量和结构,关注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5.社会与文化地理:研究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的表现和变化,关注地理环境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6.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差异,关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人文地理学复习点
人文地理学复习点1、地理学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人地关系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展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地域结构形成的科学。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则不包括。
3、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科学。
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人地关系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展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地域结构形成的科学。
经济地理学——以有关经济理论为基础来阐述人类经济活动各现象的空间结构的科学。
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系统;二是区域研究系统;三是空间分析系统。
5、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6、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
7、下列提出人地关系论的是拉采尔,被称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德国地理学家有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李特尔、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等。
8、人文地理研究五大方面(Tery G. 乔丹):⑴人文地理学的空间表征——文化区;⑵文化时间现象——文化扩散;⑶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⑷文化与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⑸各主题之间的有机联系——文化景观。
9、文化区概念: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10、文化的时间现象(举例说明扩散):分为扩展扩散(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和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1.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人地关系理论主要包括环境决定论、环境响应论和人地相互作用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环境主导人类社会发展;环境响应论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地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关系。
2.人类聚落与城市化:人类聚落是指人们集中居住、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地区。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对人类聚落和地理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包括人口集中、土地利用变化、资源消耗等方面。
3.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的文化现象及其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传播。
文化地理学主要包括语言、宗教、习俗、艺术等方面的研究。
文化地理学的核心理念是地域性和空间扩散。
4.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重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分异、社会空间结构等。
城市地理学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资源利用等。
农业地理学对农村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6.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重要研究内容包括工业区位选择、工业集群形成与发展、工业用地利用等。
工业地理学对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7.交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运输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重要研究内容包括交通网络、交通流量、交通组织等方面。
交通地理学对交通规划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8.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重要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分布、旅游地开发与管理、旅游环境影响等。
旅游地理学对旅游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9.思想流派与学说: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想流派和学说,如环境决定论、理性规划、地域科学等。
了解这些思想流派和学说对于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第一篇:《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一、单选题1、地理学代表人物。
2、扩散类型的应用。
3、种族分布。
4、古文明分布(文化特殊性)。
二、多选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2、近代德国地理学流派的主要地理学家。
3、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4、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哲学方法论。
三、填空1、民族具有的共同特征。
(共同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2、民俗的特性。
(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相对稳定性、传统与变异性)四、名词解释1、文化2、形式文化区3、适度人口(要先解释人口容量的概念)五、判断题(主要以各个地理流派、地理学家经典理论论述为重点)六、简述题1、中国人文地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在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提出过哪些主要理论。
(人地关系论的七个学说)3、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以课件上的内容为主)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5、世界人口分布的一半特征。
(10点)6、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七、论述题1、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论述尼罗河古文明形成的优越条件。
2、人地关系论的基本思想,举例说明人地关系。
3、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4、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的原因。
(自然、经济、政治三方面)5、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重大意义。
(6点)6、民工流的成因、特点及利弊。
7、从狩猎到农耕的变化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伟大创新。
(7点)八、读图题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示意图,分析其特点与原因。
(分5阶段)2、世界人口增长趋势放缓图,分析原因。
(6个)3、建国后中国人口变化图。
(分6个阶段,分析其原因及特征)第二篇:《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全)109012009006第一章绪论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现代地理学1、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2、三个不同的阶段:1)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2)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现代地理学,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人文地理学 期末复习重点
五、城市化机制: 1、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在决定性力量;2、农业生产力的 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3、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4、第三产业是 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5、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和延缓城市化进程;6、土 地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城市化的牵引机制;7、技术市场建设是城市化的提 升机制。 六、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 (1)城市地域结构:中心商务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零售商业区、 文化区、混合职能区、郊区。(2)城市地域结构模型:1、同心圆模型(中 心商务区、过渡带、工人家庭带、中产阶级住宅带、通勤带)2、扇形模型; 3、多核模型。 一、语言的产生及本质属性: (1)产生:劳动—后肢直立行走—肺部种声带得到发声—发出声音 劳动—获得食物—增加营养—促进人类意识和思维发展 (2)本质属性:1、社会性(语言中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决定、 语言依赖于社会,社会也同样需要语言、语言的学习要于社会中的各种事件 结合在一起)2、交际性(交际工具)3、工具性。 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1)北方方言:占汉语方言区的3/4,使用人口占汉语 人口的70%,包括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南岸九江以东,镇江以西的沿江地带, 湖北,云贵川大部分地区,以及广西西北部,湖南的西南角。(2)吴方言: 在南方各方言中历史最悠久,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浙江大部分地区。 (3)湘方言:湖南大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北部(4)粤方言:广东中部,西 南部和广西东南部。(5)闽方言:分布于福建、广东的潮汕地区以及台湾省 的绝大部分地区。(6)赣方言:江西北部和中部。(7)客家方言:粤东、 粤北、闽西、赣南。
一、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 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研究对象的特定内核:1、注重区域和空间这一研究主线,(空间是物质对 象的一种秩序)2、人地关系的传统。 三、人文地理学学科特征:1、区域性,(1)人类活动表现出区域差异(2)人 文地理学注重区域特性的研究。2、社会性(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 会现象、活动、所以具有社会性。(2)影响社会现象形成和分布的因素主要 是人文因素,所以具有社会性。3、综合性、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4、历史性。 一、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2、研究方向的 不断革新。3、现代地理学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人文地理学(2)新中国 成立之后的人文地理学:1、1949至1978年处于停滞阶段(当时特殊的背景 强调经济地理)2、20世纪80年代是复兴阶段。3、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展 阶段a,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空前繁荣b,研究内容有了更多对中国实际问题的研 究。c,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研究领域过于宽泛,带来了理论构建的困难, 研究层次有待深入,重地轻人) 展望未来:提高阶段,决策化、社会化、区域化、国际化、
地理学考研必看人文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地理学考研必看人文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涉及人类活动、社会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
在地理学考研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人文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备考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供考生参考。
一、城市与城市化1. 城市的定义与分类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发达的地区。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经济、社会、文化特征,可以将城市分为不同类型,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新兴城市等。
2.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和非农业转移人口。
城市化对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如推动工业化进程、改善居民生活水平、资源环境压力增加等。
3.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
城市设计则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于具体的城市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布局、美化等。
二、城市系统与城市体系1. 城市体系的层次与组成城市体系是指多个城市之间形成的一种有机关系。
城市体系可以分为全球城市体系、国家级城市体系、地区性城市体系等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城市组成。
2. 城市中心与城市辐射城市中心是城市的核心区域,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地。
城市辐射是指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产业扩散、人口流动等。
3. 城市网络与城市交通城市网络是指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主要通过交通网络实现。
城市交通是城市中人口、物资、信息流动的重要保障,包括公共交通、道路交通、水路交通等。
三、社会文化地理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一个地区的聚居人口数量。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流动、农村人口迁移等。
2. 社会差异与社会问题社会差异指的是不同个体、群体在经济、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⒉★人文地理学的特性:①社会性。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
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应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区域性。
区域性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性。
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
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他的恩不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和特征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理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的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③综合性。
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它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与研究地球表面的人文要素的学科都有密切关系。
⒊古代、近代、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①古代人文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还未形成独立的学科。
②近代人文地理学:19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开始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③现代人文地理学:⑴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⑵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⑶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⒋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有哪些流派?⑴德国地理环境决定论拉采尔区域学派赫特纳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景观学派施吕特尔注重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景观⑵法国人地相关论维达尔.白兰士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法国学派特别重视小区与研究,重实实地考察⑶英国政治地理学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⑷美国地理环境决定论森普尔和亨丁顿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有决定性影响文化景观派索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区域学派哈特向他认为,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作为人类世界的地球个地方之间的变异性的科学⑸俄国经济学派巴朗斯基和萨乌什金主张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
地理学派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第二章⒈★人地关系理论有哪些?各理论的核心思想和评价。
①环境决定论核心思想: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评价:⑴他用自然环境的作用否定“天命论”“神创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⑵但其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忽视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②可能论核心思想:强带人在利用地理环境过程中的选择力和创造力评价:过分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地理环境只是提供可能,其对人地关系的解释不够彻底,但他承认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同时也反对环境决定社会的观点,具有朴素的辩证能力。
③适应论核心思想:强带人群对自然环境的文化适应评价:该理论已经有了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④生态论核心思想:人与自然和生物环境的相互影响评价:⑴生态学概念的引入,是人类活动、生物作用、自然营力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加以整合,避免了决定论和或然论各持一端之嫌,又打破了自然和人文的二元论观点。
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⑵生态学为人类提供了一套新的研究方法模式,使其研究个科学化。
⑤环境感知论核心思想: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是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
他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
评价:(将行为心理学运用到环境感知论中)⑴通过研究人类的环境知觉和空间行为,可透彻了解和检验人地之间的关系,用人类的行为感知过程,把人类与环境关联起来,克服了传统人地关系研究中只把人类活动加以理性化概括化,且只注重人类活动和环境后果的倾向。
⑵为人地之间的协调和调控提供了又一支撑体系⑶⑥文化决定论核心思想: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影响程度,每一种文化特征水平都对应于特定的人地关系评价:⑴片面性。
虽然文化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但人类在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面前并不是束手无策俯首听命的。
在面临新的人地问题时,人们总是从传统习惯和文化习惯之外去寻找解决方法,从而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
⑵文化对人类的行为规范是具有条件的,当人们在生命钱挣扎而加速生长环境衰竭的时候,文化价值观也失去了他的支配作用。
⑦和谐论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应当和谐评价:“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作为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模式和人地关系优化的目标,具有泛科学化的意义,对地理学来说,最重要的仍然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构建富有实际地理内涵的人地关系理论⒉人文地理学的五大主题的概念?类型?各类型区别与联系?①文化区—人文思想的空间表征概念: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类型: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区别: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相比既无功能中心,有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相比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联系:三种文化去具有作用上的互补性,空间上的重叠性,时间上的动态性②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扩展扩散:指某文化出现后,通过其居民,向四周不断的传递,辐射所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的过程。
特点:⒈空间上的连续性、⒉扩散速度的差异性、主要分为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文化主体的迁移流动对文化的引进与传播导致文化扩散。
特点:⒈文化保持原汁原味⒉空间上不连续呈点状分布⒊速度快③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产生于人地关系,蕴含着人地关系,表现着人地关系,受制于人地关系。
核心观点:文化的发展与生物一样离不开其所在的环境。
④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⑤★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⒊文化的内容?概念?结构?文化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财富的总和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①内涵: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总和,是文化整体演进的基础②特点:物质性(实体性)—文化的支撑骨架与表现载体基础性(经济性)—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时代性(社会性)—变化快制度文化:①内涵:强调文化的社会调节功能,反映社会关系②特点:⑴强制性和权威性—刚性约束⑵缓慢变迁性—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成本有时很大,尤其是对既得利益而言⑶相对独立性—制度的孕育制定、修改、完善与创新涉及到很多因素,也有着自己的内在要求与规律精神文化:①内涵:文化的核心层精神。
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培育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形成,道德情操、审美趣味、民族性格。
是人类在改造和创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
第四章1.世界人口增长呈三个阶段:①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生产和活动及其性质:狩猎采集业、生产水平低下的性质决定了当时人口增长受到种群规律的强大制约。
人口特征:⒈极低的人口密度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⒊人口分布:大分散小聚居⒋人口迁移扩大范围如亚洲的蒙古人,沿白令海峡冰桥到达美洲形成黄种人的分支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②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特征:⒈高的人口密度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死亡率呈现大幅的波动状态⒊出现定居的村落⒋劳动分工手工制作业的发展及社会阶层的分化③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特征:⒈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高⒉人口出生率有上升向下降转变⒊人口增长的幅度明显增大,人口密度进一步加大⒋人口移动规模大⒉世界人口增长趋势①虽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势头减缓,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势不减,世界人口仍将持续增长②虽然很多国家力图控制人口增长,但人口增长率下降并不快③虽然世界人口的死亡率总体水平较低,但不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④人口移动规模将近一步扩大⒊★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在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在生产类型的过度。
人口转变模式旨在解释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
⒋促使人口转变的因素①经济的发展及其引发的生活方式,生育观念和妇女地位等的进步和提高②政府对发育的态度和相关的人口政策人口转变理论⒈兰迪(法)的三个序列理论:原始阶段,中间过渡阶段,现代阶段⒉将兰迪的第三序列化分为三个阶段(高低高、过渡阶段、低低低)⒊寇尔人口转变模式的数量有限⒋布莱克五阶段模式(高位静止阶段、早期扩张阶段、后期扩张阶段、低位静止阶段、减退阶段(绝对衰减阶段))★人口转变模式(区别与联系)由于不同国家人口发展背景不同,虽然人口转变总的方向是一致的,演变的过程却各有特点。
具有带表性的人口人口模式⒈西北欧模式最早并完成了工业化,这一人口转变模式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自发性的过程,即经济增长促使生活方式的该百年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出生率自然平稳缓慢的下降,整个人口转变历程历时长达一个多世纪⒉日本模式日本产业革命较晚,整个19世纪大体上均处于高位静止阶段。
,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属于早期扩张阶段,二战期间人口增张放慢,战后又进入生育高峰期,1948年率先颁布了优生法,不就大规模推行计划生育,20世纪50-70年代,后期扩张阶段,80年代低位静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