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综合
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f3d2ad8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e.png)
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1教学目标: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1.引导操作:出示一张7等份的纸,让学生涂一涂,用它表示一个分数。
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提问:如果把这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2.把这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又该怎样解决?3.引导归纳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4.想一想;整数除法也有类似的规律吗?5.填一填,验证猜想。
1÷4 1×1/47÷3 7×1/3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1.出示26页试一试。
2.指导完成26页练一练的1~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1.引导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还有什么问题?2.布置预习:27~28分数除法(二)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一)4/7÷2=4/7×1/2=2/74/7÷3=4/7×1/3=4/21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及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数除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2)把2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五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的答案例文
![五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的答案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0801c0c5da50e2534d7f39.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的答案例文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的答案例文1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3篇
![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fd4a3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1.png)
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3篇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1、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1)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 3)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综合
![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e26911853c1ec5da51e27033.png)
一、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把317 、524 、213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2.写出3个分数单位相同,大小只差一个分数单位的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为( )、()、( )。
3.1224 =12+2424+( )=6÷()4.把514 、37 、712 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母最小是( )。
5.焊接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cm 、30cm 、20cm 的长方体框架,需要钢筋()m 。
6.在分数10a 中(a 不为0),当a ()时,是真分数;当a ()时,是假分数。
7.用4、5、7中的任意两个数或三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真分数是( ),最小的假分数是( ),最小的带分数是( )。
8.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5,这个数是(),它有()个因数,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
9.一个数,千位是最小的质数,百位是最小的奇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写作()。
10.一个两位数同时能被2,5,3整除,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1. 3500立方分米=()立方米 0.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83立方厘米=()毫升40升=()毫升12.如果275□4能被3整除,那么□里最小能填( ),最大能填()。
13.把210分解质因数:()。
14.在比10小的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数都是质数的是( )和( ),相邻的两个数都是合数的是( )和( )。
15.数据2,3,5,4,5,1,0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16.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4分米、2.4分米和3.5分米。
如果把这个长方体放在地面上,最大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米,最小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米。
这个长方体所占的空间是( )立方分米。
17.用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18.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5 =( )15 =12 ( ) 624 =12 ( )=( )12 19.把0.7,910 ,0.25,43100 ,725 ,1145 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典型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典型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070f7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1.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 共14分)1.用旋转和平移填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B.整数都比分数大C.是4的倍数的数一定是偶数3.口算。
+=()A. B. C.4.下面的物体,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A. B. C.5.一个边长是质数的正方形, 其面积一定是()。
A.奇数B.合数C.质数6.下列图形中, 由通过旋转得到的图形是( )。
A. B. C.二.判断题(共6题, 共12分)1.如果一个数是9的倍数, 那么它一定是3的倍数。
()2.一个几何体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那么摆这个几何体至少用3个小正方体。
()3.小明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一个物体。
他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都是。
那么如果从侧面看摆成的物体, 看到的图形是。
()4.教室门的打开和关上, 门的运动是既平移又旋转。
()5.31的因数比10的因数多。
()6.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三.填空题(共6题, 共19分)1.在整数1~20中。
(1)奇数有(), 偶数有()。
(2)质数有(), 合数有()。
2.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缸, 从里面量长和宽都是10分米, 高是6分米。
在缸内放水, 水面离缸口2.8分米, 缸内有水()升, 接触水的玻璃面积是()平方分米。
3.看图填空。
(1)小房子向()平移了()格。
(2)小车向()平移了()格。
(3)小蜡烛()时针旋转了()度。
4.图形(1)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2)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3)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5.3分是1元的______, 写成小数是______元。
6.下面哪些是平移, 哪些是旋转?平移();旋转()四.计算题(共2题, 共11分)1.求组合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单位: dm)2.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
(1)(2)五.作图题(共2题, 共15分)1. 按要求画一画。
⑴把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得到图形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https://img.taocdn.com/s3/m/3c21026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8.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如图:用4个同样大小正方体搭成的,下面图形()是从正面看到的。
A. B. C.2.既是2的倍数,又是3和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
A.90B.96C.993.所有的一位数中,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有()个。
A.1B.2C.34.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45,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A.14B.15C.175.教室的打开和关上,门的运动是()。
A.平移B.旋转C.既平移又旋转6.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分别是:正面左面右面这个图形最少由()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模型。
A.3B.4C.5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两个奇数的积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2.偶数不全是合数,奇数不都是质数。
()3.1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因数。
()4.1升水即为10000毫升水。
()5.两个自然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
()6.下图可以折成长方体。
()三.填空题(共6题,共16分)1.一个油桶的体积()它自身的容积。
(填“大于”或“小于”。
)2.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体;最少()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至少要用________个棱长1cm的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4.图形2绕点A顺时针旋转(),与图形1合成一个长方形;图形3向右平移()格,与图形4合成一个长方形。
5.汽车沿着直线行驶时,车轮做()运动,车身做()运动。
6.在括号内填上“>”“<”或“=”。
8500毫升() 8升1001毫升() 999升301毫升() 3001毫升 7000毫升() 7升9000毫升() 5升13升() 13000毫升四.作图题(共2题,共12分)1.(1)用数对表示出A点和B点的位置,A(),B()。
(2)以A点为中心,将原图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以AC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最新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答案范文
![最新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答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6ac1c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8.png)
最新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答案范文教学活动过程应当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独立的学习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应当在设计时强调教师教学的外部推动作用;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答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答案范文1教学目标:1.能直接在方格纸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简便性。
教学难点:如何将整体图形转化为部分的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平移可以转化为规则图形从而计算出它的面积,出示练习,提出问题: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得知的? 对于图1 2 3学生的方法会有很多,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这组练习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学生在解决面积是多少的过程中打开了思路,如图1既可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算出左边图形的面积,再乘以2得到整个图形的面积。
也可以根据组合图形是平移得到特点,先算出上面一个大三角形的面积再乘2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
还可以沿对称轴将图形分割为四个三角形,再旋转平移转化为长方形算出面积,即化不规则为规则图形来计算。
孩子们灵活多样的解决问题方法是为后面地毯上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新授(一)对图形特征的观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漂亮的地毯,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说说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生1:这块地毯是轴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师问:对称轴在哪里?有几条?(学生到黑板前演示给全班学生看,目的是提醒孩子可以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或四份,为化整体到部分,知部分求整体的解题思想做准备。
)生2:这块地毯是蓝色和白色两种颜色。
师问:能找到这两种颜色的格子与总格子数之间的关系吗?(学生能说到蓝色格子数加上白色格子数等于总格子数,或者是另外两种变式的数量关系也可以。
(完整word)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完整word)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1122b2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3.png)
(完整word)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填空。
1.5.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2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4.25毫升=()立方厘米 8.6平方米=()平方分米25立方分米=()立方米 70立方厘米=()升0.5升=()毫升 500平方分米=()平方米1平方米=()平方厘米 7.02立方米=()立方分米0.68立方分米=()升=()毫升6立方分米26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2.一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5厘米,高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的和是()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8平方分米,体积是72立方分米,高是()分米。
6.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如果高增加1厘米,体积增加()立方厘米。
7.一个可乐瓶的容积大约是600()。
8.一间客厅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0()。
9.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它占桌面的最小面积是(),它的体积是()。
10.用铁丝制作一个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
1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如果把它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选择。
1.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A.6aB.a 2C.6a 3D.6a 22.把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下图中()的切法增加的表面积最多。
A B C3.把下面各种形状的硬纸板通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A B C D4.一瓶墨水的净含量是60()。
A .升 B.毫升 C.立方分米5.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6厘米、10厘米和8厘米,如果它的长、宽、高同时缩小为原来的12 ,那么它的体积()。
五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6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0de2f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e.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4~ 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教学目标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五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2[教学内容]打扫卫生(第4~6页)[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24÷4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满分必刷)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满分必刷)](https://img.taocdn.com/s3/m/7e74b24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9.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2和3是12的()A.因数B.公因数C.最大公因数2.两张数字卡片分别是1和8,把它组成一个两位数,一定是()。
A.奇数B.偶数C.质数D.合数3.如果a×b=c(a,b,c都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那么()。
A.a是b的倍数B.b和c都是a的倍数C.a和b都是c的因数4.下列现象中,既有平移现象,又有旋转现象的是()。
A.正在工作的风扇叶片B.在笔直道路上行驶的汽车C.运行中的观光电梯D.传输带上的物品5.在1-20这20个自然数中,所有的偶数的和比奇数的和多()。
A.2B.5C.106.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会增加()。
A.4dm2B.8dm2C.16dm2D.32dm2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旋转就是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而做的圆周运动。
()2.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时针方向。
()3.互质的两个数,至少有一个数一定是奇数。
()4.一个合数肯定有3个或3个以上的因数。
()5.1是任何数的因数。
()6.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与最小的奇数的和是3。
()三.填空题(共6题,共14分)1.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2.填空。
(填分数)(1)220厘米=________米(2)2千克80克=________千克3.如下图所示,图形A绕点O顺时针()得到图形B。
4.旋转时物体的()没有改变,()和()改变了。
5.一个正方体,底面周长是8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6.三角形ABC绕顶点A顺时针旋转90°,它的()发生了改变,形状和大小()。
四.计算题(共2题,共11分)1.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
(1)(2)2.求组合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单位:dm)五.作图题(共2题,共14分)1.(1)点M的位置可用数对()表示,点N的位置可用数对()表示,点P的位置可用数对()表示。
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
![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8f262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4.png)
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相关推荐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学习,帮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相遇求路程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相遇求路程的问题。
2、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复习导入谈话:从你家到学校的路同学们都很熟悉了,那你能说一说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吗?怎样能知道呢?(指名学生说)学生发言交流。
教师点拨: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一)、理解“相向而行、相背而行”1、教师:如果找你的一个好朋友来,你们两人合作,怎样走能计算出路程?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两种方法:①一人从家里走,一人从学校走,一直到两人相遇,两人所走的路程相加。
②从两地之间一人走到学校,一人走到家,所走的路程相加。
结合两种方法,借助手势,帮学生理解相向、相背的含义。
2、课件演示:“同学们仔细看,把你看到的和同学们说一说。
”小组交流,小组汇报。
出示线段图,教师点拨: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相遇了。
(板书:两地同时相向)“接着看,把看到的和同学们说一说。
”小组交流,小组汇报。
出示线段图,教师点拨:两辆汽车同时从同地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行驶,各自走了一段路。
(板书:同地同时相背)(板书:)相向而行、相背而行都属于相遇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相遇问题的知识。
(板书:相遇问题)问“你想研究哪一种运动方式?”“看到这两种运动方式,你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https://img.taocdn.com/s3/m/4bae696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2.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面图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是(),顺时针旋转180°的图形是()。
2.一个合数至少有()个因数。
A.3B.4C.13.()最容易滚动。
A.长方体B.正方体C.球4.幼儿园的大班有36个小朋友,中班有48个小朋友,小班有54个小朋友。
按班分组,三个班的各组人数一样多,问每组最多有()个小朋友。
A.2B.4C.65.一种汽车上的油箱可装汽油60()。
A.升B.毫升C.方6.如图:这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统计图;护士每隔()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A.6B.12C.18二.判断题(共6题,共11分)1.()2.质数都不是2的倍数。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两个不同的非0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5.因为5.7÷1.9=3,所以5.7是1.9的3倍,也可以说5.7是1.9的倍数。
()6.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三.填空题(共6题,共17分)1.旋转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的。
旋转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不变,________和________变化,绕着________旋转。
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扩大()倍。
3.空中缆车的运动可以看作是()现象,玩呼啦圈时哗啦圈的运动可以看作是()现象。
4.把两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5.8角2分是1元的______,写成小数是______元。
6.用分数填空。
40分钟是1小时的_______,7000平方米是2公顷的_______。
四.计算题(共2题,共11分)1.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
(1)(2)2.求组合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单位:dm)五.作图题(共2题,共14分)1. 按要求画一画。
五年级鼎尖教案数学
![五年级鼎尖教案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39256c2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b.png)
五年级鼎尖教案数学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五年级鼎尖教案数学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五年级鼎尖教案数学1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3、正确掌控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连续除。
教学进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运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运算:18.6÷6 24÷4运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照中探索,交换中生成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运算呢?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1、初步尝试,发觉问题。
请你尝试运算这两题,你发觉了什么?2、独立摸索,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连续除下去?该怎么连续除?试算18.9÷63、讨论交换,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运算方法。
(2)展现汇报。
(可能显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3)对照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觉,不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连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说明为,18元里有6 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运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运算26÷4(1)引导学生发觉,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连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把317 、524 、2
13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
)。
2.写出3个分数单位相同,大小只差一个分数单位的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为(
)、(
)、
( )。
3.1224 =12+2424+( )
=6÷(
)
4.把514 、37 、7
12 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母最小是(
)。
5.焊接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cm 、30cm 、20cm 的长方体框架,需要钢筋(
)m 。
6.在分数10
a
中(a 不为0),当a (
)时,是真分数;当a (
)时,是假分数。
7.用4、5、7中的任意两个数或三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真分数是( ),最小的假分数是( ),最小的带分数是( )。
8.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5,这个数是( ),它有( )个因数,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
9.一个数,千位是最小的质数,百位是最小的奇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写作( )。
10.一个两位数同时能被2,5,3整除,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1. 3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0.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83立方厘米=( )毫升 40升=( )毫升 12.如果275□4能被3整除,那么□里最小能填( ),最大能填( )。
13.把210分解质因数:( )。
14.在比10小的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数都是质数的是( )和( ),相邻的两个数都是合数的是( )和( )。
15.数据2,3,5,4,5,1,0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16.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4分米、2.4分米和3.5分米。
如果把这个长方体放在地面上,最大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米,最小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米。
这个长方体所占的空间是( )立方分米。
17.用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18.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35 =( )15 =12
( )
624 =12
( ) =( )12
19.把0.7,910 ,0.25,43100 ,725 ,11
45
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
20. 4
5 千克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4份,还表示把(
)平均分成
(
)份,表示这样的(
)份。
21.5个1
4
写成假分数是(
),化成带分数是(
)。
22.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
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
二、判断。
1.轴对称图形必须有对称轴。
( ) 2.物体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 ) 3.20的因数有6个。
( )
4.一个数的倍数总比它的因数大。
( ) 5.把4个西瓜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1
9
块。
(
) 6.把18分解质因数是:18=1×2×3×3 ( ) 7.各位上是0的自然数一定是2和5的倍数。
( ) 8.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 ) 9.没有因数2的自然数一定是奇数。
( ) 10.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体积相等,那么它们的表面积也相等。
( ) 11.长方体的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如果宽和高不变,它的体积也扩大为原来的2倍。
( ) 12.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 ) 13.1吨的25 和2吨的1
5
同样重。
( ) 14.因为14 =28 ,所以14 和2
8
的分数单位相同。
( ) 15.妈妈买回一个蛋糕,我们家3口人,每人吃了它的1
2 。
(
)
三、选择题。
1.39 和 2
6
( )。
A.意义相同
B.大小相等
C.分数单位相同 2.相邻两个奇数或偶数的差都是( )。
A.1 B.2 C.3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
A.2倍
B.4倍
C.6倍
4.把5克糖放入1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
A. 15
B. 12
C. 13
5.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为7,这样的分数有 (
)个。
A.3
B.2
C.1 6.分数单位是1
6
的所有真分数一共有( )个。
A.3
B.5
C.4
D.6 7.把一个正方体分割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 )。
A.不变 B.比原来大了 C.比原来小了 8.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 )倍。
A.2 B.4 C.8 D.16
9.棱长是3厘米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的总和减少了( )平方厘米。
A.9 B.18 C.27 D.36 10.用一根长( )厘米的铁丝正好围成长6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A.26 B.117 C.52 D.60 11.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三次,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 )。
A. 13
B. 16
C. 18
D. 19 12.4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9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A. 19
B. 49
C. 14
D. 94
13.一个数的最大因数( )它的最小倍数。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14.10以内的所有质数的和是( )。
A. 17 B. 18 C. 26 D. 27 15.用1,4,7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
A. 一定是3的倍数 B. 一定不是3的倍数 C. 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3的倍数 四、画图题。
1.画出图形①的轴对称图形。
2
五、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6543 =-4132 =+5473 =+85125 =+7697 =-757 =+3221 =--73721 =++436141 =-6121
=+10151 =-3176 =-4165 =-871 =+8
5
61
=-19
71916 2、脱式计算,注意使用简便方法。
⑴ )3
121(65+- ⑵
6
112567+- ⑶
)4
121(32-+ ⑷ 5
33152++ ⑸
3
2413141+++ ⑹
75838179+++ ⑺ 7
5722-- ⑻ 11
1
1251131271116--+- ⑼
13
2127139125+++ ⑽
16
9)2813167(2815+-+
3、解方程。
7
2175--=χ
12
54131
)=
(--χ
六、解决问题。
1、 一个正方体的油桶,从里面量得棱长是0.8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
2、 李明用一根1米长的铁丝围了一个三角形,量得三角形的一边是14 米,另一边是3
8 米,第三条边
长多少米?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3、 一块长方形铁皮(如右上图),从四个角度各切掉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
个盒子的底面积是多少?它的容积是多少升?
4、 1980—2000年,某地区年人均支出和年人均食品支出如下图所示。
(1)2000年人均食品支出占人均支出的几分之几? (2)1980年人均食品支出占人均支出的几分之几?
5、小明和妈妈年龄的和是45岁,5年前,妈妈比小明大25岁,今年小明和妈妈各多少岁?
6、光明小学学生做操,如果10人一行,12人一行,15人一行都正好排完,已知该校学生人数在350~400之间,该校有学生多少人?
7、儿子的年龄是爸爸的1
4
,三年前父子年龄之和是49岁。
求父子现在的年龄各是几岁?
8、在一个长80厘米,宽40厘米的玻璃缸中放入一块石块,石块浸没于水中,这时水深30厘米,取出石块后水深25厘米,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9、有50人参加跳远比赛,其中参加三级跳远的有30人,参加立定跳远的有36人,既参加三级跳远又参加立定跳远的有多少人? 10、
(1)2006年二厂的产值是一厂的几分之几? (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