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院间转运是危重病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合集下载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背景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是指急诊科或重症监护室内患者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通常涉及到不同的专业团队之间的协作。

这种转运过程需要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以确保患者安全,并减少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就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共识进行讨论和总结。

目的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以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顺利,降低患者的风险。

通过共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提高团队之间的协作效率,减少潜在的错误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共识内容制定院内转运操作流程在制定院内转运操作流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安全性:转运过程中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通畅的气道,稳定血压、心率和呼吸等。

2.团队协作:不同专业团队之间应进行密切的协作,以确保转运过程的顺利进行。

涉及到的专业团队包括急诊科医生、重症监护科医生、呼吸治疗师、康复师等。

3.人员培训:所有参与转运的医务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熟悉操作流程和规范。

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技能、危重症患者转运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的处理等。

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和设备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和设备是保证转运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转运工具包括担架、轮椅和医疗床等,而转运设备包括呼吸机、监护仪和输液泵等。

在选择转运工具和设备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确保其功能齐全及操作简便。

转运过程中的监测和干预在转运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

例如,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呼吸机参数、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等。

文档记录和沟通转运过程中的文档记录和沟通非常重要,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团队之间的协作。

所有操作步骤和干预措施应当记录下来,并及时传达给接收团队,以确保转运的连续性和流程的清晰。

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时间:参加人员:急危重症患者经急诊救治后,需转运至各检查室以明确诊断,或转运至临床科室进一步治疗与护理。

途中虽短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但如果运送不当,易发生意外不良事件,如坠床.窒息. 意外脱管. 心搏骤停等。

因此,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是一个护送.监护.治疗的过程,是急诊科救治与病房诊治连续性的关键环节。

一.危险因素1.病情因素: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相对集中,在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检测治疗设备限制和人员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导致患者发生危险因素,其中31%是与患者病情相关,循环系统如血压异常.心律失常.动静脉栓塞,呼吸系统方面,如低氧血症.呼吸道高压.痰液较多.剧烈咳嗽;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如烦躁.抽搐.出血.高热等,严重颅脑外伤.脑出血.心梗.心衰.心脏损伤.心包填塞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血气胸.多发性损伤内脏损伤.宫外孕.心脏疾患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2.转运因素:选择的搬运工具不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缺氧.肺动脉栓塞.颈部和肢体的损伤. 骨折加重以及伤口裂开.坠床,还可造成人工气道.输液导管.胃管尿管等滑脱或移位。

搬运中体位的改变也会导致监护探头血压袖带移位,仪器的抗干扰能力降低,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护士对病情的判断。

此外,如果转运过程中缺乏人性化设计,例如:转运等待时.转运路线拥堵.无障碍设施少,都会延长转运时间,增加转运风险3.人员因素:转运时如果没有安排合适的. 足够的医务人员护送,或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熟练. 工作责任心不强. 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见性不足,以及不能及时正确判断和有效处理出现的意外情况,就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4、药物与设备因素:如果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缺少可携带的监护设备和相对完善的急救设备以及药品,使医务人员不能及时持续检测病情,并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则会贻误病情。

较常发生的与药品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包括:使用氧气枕使氧流量很难调节或在放射检查等过程中无人看护,使氧气不能准确或连续供给;没有配备简易呼吸气囊或呼吸囊漏气;药物配备不足,静脉通路不畅或堵塞;监护仪功能异常. 电池电量不足. 干扰. 屏幕显示不清;吸引设备无负压吸引或吸引力不够等;5.沟通因素:患者转运前转运人员未能与接受科室或患者家属沟通病情. 转运的目的和风险. 转运时医护人员的协调不妥当,接收科室的床单位. 监护设备和吸氧吸痰装置等准备不完善,不能及时. 顺利地接受治疗和监护,就会影响安全运送,甚至出现送错科室的情况;而运送人员将患者转运后,如果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交接不严密细致,使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不能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 治疗措施. 心理状态等,也会影响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二.整改措施(一)转运前1.风险评估对于危重患者是否必须转运进行分析与评估,对途中患者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患者承受能力转运人员的应急能力需全面评估。

危重症患者院内院际转运指引

危重症患者院内院际转运指引

十大安全目标之六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重症监护科病人转运的主要目的是为诊断性检查、进行监护室内无法完成的治疗或者操作和急诊手术。

而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转运危重患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或者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所以制定有关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指引及原则,实施安全转运是ICU护理质量体现之一。

转运的种类:【1】院前转运:危重病人是从从意外事故的现场或者急诊出车接到科室。

【2】院内转运:病人院内诊断或者是治疗的需要,如从ICU到CT室、X-ray、MRI、心脏彩超检查、手术和返回科室等。

【3】院间转运:从综合医院转到专科医院或者因家属及病人要求或者需要。

安全转运护理目标:患者被正确、顺利、安全、舒适运送到目的地。

安全转运病人的要点:一、有完善的指引二、有详细的转运前准备评估单三、转运途中使用各类监测设备,如多功能监护仪五、有经验的医护及配送人员。

★ICU病人院内转运程序1、转运时医务人员职责1.1医生:全面掌握病人的病情,确认转运时机,指导携带药物和仪器,幷熟练运用。

1.2护士:熟悉病人的病情,按要求准备仪器、药物,核对病人身份,确保安全。

协助判断转运的危险性和禁忌症,在转运前后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执行各种治疗以及转运途中的密切监护。

2、转运前护士根据转运前评估表进行准备。

评估表见附录1。

2.1联系目的地人员、配送员、病人家属等根据主管医生的安排或已预约时间电话联系,查看特殊检查同意书的签名。

告知接收科室的职员病人的基本情况,确认接收的准确时间。

通知院内运输队安排人员和出发的时间。

如病人需特殊隔离需一并说明。

必要时通知病人的家属。

2.2病人评估2.2.1神志评估:如病人清醒,告知病人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配合事项;如病人不清醒,存在坠床或拔管的危险,告知医生加强镇静或加强约束。

2.2..2呼吸系统评估:评估病人的呼吸型态、呼吸音、气道分泌物的性状和量。

检查呼吸机的呼吸模式,各参数的设置;检查气管插管的刻度和固定的牢固性,必要时加用绳带固定。

急诊科常见病人转运与危重转运

急诊科常见病人转运与危重转运

急诊科常见病人转运与危重转运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承担着救治病人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一些特殊情况,一些病人需要进行转运或危重转运,以便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本文将对急诊科常见病人转运与危重转运进行探讨。

1. 转运概述病人转运是指将病人从一个医疗机构转移到另一个医疗机构,通常是为了使病人得到更专业的治疗或更好的医护条件。

转运可以是从急诊科到其他科室,也可以是从一个医院到另一个医院。

转运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病人的身体状况不会恶化,同时减少转运过程中的风险。

2. 常见病人转运2.1 心脏病病人转运心脏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病种之一,一旦发生心脏病急性发作,病人需要尽快转运到心内科或心血管科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转运过程中要注意稳定病人的病情,避免心脏骤停等紧急状况的发生。

2.2 中风病人转运对于急性中风病人,转运也是非常关键的。

中风病人转运时需要做好体位护理,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同时,还需要确保病人脑血管通畅,避免再次中风。

2.3 外伤病人转运外伤病人的转运涉及到骨折、创伤等病情。

在转运过程中,应注意固定骨折部位,避免进一步损伤。

对有出血的病人,需要做好止血处理,以免血量过多造成危险。

3. 危重转运危重病人的转运是急诊科中最为复杂和关键的环节之一。

危重病人转运时要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进行,确保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稳定。

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随时应对突发情况,保障病人的安全。

4. 转运准备工作在进行病人转运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转运的顺利进行。

包括但不限于:4.1 病人稳定:在进行转运之前,需要确保病人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稳定。

4.2 医疗设备:转运过程中需要携带所需的医疗设备,以便对病人进行急救和处理。

4.3 医护人员:转运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医护人员,以应对紧急情况。

4.4 交通工具: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距离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进行转运。

5. 转运风险与控制转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研究进展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研究进展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研究进展作者:陈华璐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22期【关键词】危重症患者;病人转运;研究进展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是指经过急救等初步处理的病人在疾病相对稳定的情形下,为了更加明确诊断获得更加专业的治疗,在医院内部各个科室之间转运的过程。

转运危重患者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更加是一个监护、治疗、护理的整体过程。

转运中的急救能力同样能够充分的反映了一个医院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由于病情的变化,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如果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不仅能够为患者的抢救争取时间,还能够为患者的治疗奠定基础,正因如此,院内转运过程中运用安全、有效、迅速的转运方式运送,成为了共同关注的问题【1】,同样,院内安全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2】。

然而,国内目前尚没有危重患者转运指南,各地对危重患者转运尚无具体实施方案,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规避转运过程中的风险性,提高转运途中的安全性,故就院内转运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因素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分为与设备、人员、组织及病情4个方面,其中转运人员和设备作为影响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已被学者们普遍认可。

1.1 设备影响因素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发生的意外事件的影响因素中,45.9%与设备因素有关,其中,一半以上与气道管理及通气设备有关。

便携式呼吸机不适宜的警报及通电、通气故障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转运的危重患者常带有便携式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吸痰器等,如果在运用这些设备时,转运人员由于未能提前检查设备是否功能良好或者缺乏充足的专业知识,未能准确的设置,都会增加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2 人员影响因素由专业医护人员陪护进行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会明显降低转运途中的危险因素的产生。

转运患者的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技术操作并通过专业考核后上岗,让院内转运成为一个专业化规范化的团队。

儿科急危重患儿院内安全转运规范

儿科急危重患儿院内安全转运规范
Lovell等的回忆性研究发现 ,院内转运途中最危 险因素来自患者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改变。
第七页,共二十一页。
三、院内患儿平安转运前的准备
1、准确评估患儿的重要性
•目前,评估的依据主要来自经验学统计和病人生理学参数 监测指标〔如血压、脉搏、心率、呼吸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 •提高病人的生存率首当其冲的是适宜的治疗措施而不是 特定的地点 。 •患儿能否转运须根据患儿的病情来决定。
第九页,共二十一页。
三、院内患儿平安转运前的准备
3〕配备能携氧气瓶的多功能转运床
4〕急救药品箱,箱内须放置肾上腺素、碳 酸氢钠、镇静止痉药等,静脉用液体及注 射器、输液器等用物准备充足、齐全。
第十页,共二十一页。
三、院内患儿平安转运前的准备
3、转运人员资质的准入与培训
文献报道转运意外事件的出现大局部与转运人 员有关。
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
五、与相关学科的有效沟通和准确交接
• 在护送患儿入病房前,转运护士认真填写“危重病 人转运交接卡〞,要求信息资料客观、准确、及时、 清晰。
• 患儿到病房后护送护士与病房接诊护士进行床旁交 接。双方确认无误后在转运交接卡上双签名并签时 间。
• 护送医生也要与病房的医生进行病情、治疗情况等 交接,以保证患儿治疗的延续性。
第十九页,共二十一页。
第二十页,共二十一页。
内容总结
儿科急危重患儿院内平安转运。许多危重患儿都是首先经急诊室初步抢救、复苏后因诊断 和治疗的需要须进行院内转运,院内转运不是简单的运输,而是在继续进行高水平的抢救的同 时,将危重患儿平安转入更适于救治的病房。为了提高急危重患儿院内转运的平安性,现将急 危重患儿的院内平安转运简介如下:。建立三位一体的完整的儿科重症医疗体系。护送人员的 资格和能力关系到病人的平安。院内转运的工作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职转运小组负责

患者院间转运是危重病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访梧州市人民医院党

患者院间转运是危重病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访梧州市人民医院党

j 处 ” :
林f 笫 一 人 医 院 李 平 教授 带 水 r E — A C S的处 策略 ”. 之

学 会 心 . 钙: 痫 学分 会 、 : 术 公
I 1 { 少武 衷, J , 广 地处 r f 1 同
病、 心律火常 技一 b J l J i ! 起搏I i X ' I i 理、 高

第二 l 卡 j 东 南 心 1 ^ l : 痫 沦坛 、 I f l …
医帅 会心 I f [ i . 管 内 科 帅 分 会 J 层 I 作 委 员 会巡 l : ( 梧州站 ) 暨 五剧十 制、 H , i s 心m1 : 疾 病 诊 治进 腱 学 研 讨会 、 梧州I f I 父 会心 l n 1 ‘ :
以及 川 j f J J 举f 的2 0 l 6 q : f f , J , l I I 市I
心i l l L 管领域热 ㈣ 题 进行深入 讨论 “ … 术期 心律 火常 的 干 I l 广泛交流 衰竭 、 构 会 议1 人 J 容涉 及 力 脏痫 、j 状动 脉疾
‘ 旨’ 红必 ” : 解 放 广 州' / l C I x {
广 州 总 院 的 埸乡 f { 尔 教 授 米 J
举办 r 柞 尔f 钌心 管 痫 论 坛 以 及 “ 比伐, 定循 之路 ” : 广 两 l 族
J 他 系列 会 议 ” 谈及这 次会 议的情 , 叫 少武 进一步 介 说 : “ 这 次会 、 义 I … t f 4
疾 痫 介 入 诊断 和 治 j : 儿J 是在 缺
心J J 儿 的I f : 药物 j 台疗 币 【 l 急 r I 心肌 桠 北患 的院i h 1 4  ̄ s 7 运 办 . / f

急危重患者院际转运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急危重患者院际转运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急危重患者院际转运的安全性研究进展谢建雷1,杨晓玲1,冷志兵1,张晓娇1,田维艳1,苏家琼2,蒲亨萍3【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医疗、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患者进行院际转诊的需求逐渐频繁化、日常化。

然而我国对院际转诊安全方面的研究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如何将患者院际转诊的风险降到最低,是当前医护人员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国内外危重患者的院际安全转运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的危重患者院际安全转运提供参考和借鉴,减少转运风险并最大限度提高国内危重患者院际转运的安全。

【关键词】 院际转运;空中转运;危重患者;安全管理;急救护理【中国图书分类号】 R47Safety of inter-hospital transfer in critical patients: A reviewXIE Jianlei 1, YANG Xiaoling 1, LENG Zhibing 1, ZHANG Xiaojiao 1, TIAN Weiyan 1, SU Jiaqiong 2, and PU Hengping 3. 1. School of Nursing,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563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3. Director of the Hospital,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unyi City, Zunyi 56300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PU Hengping, E-mail: pu_hp1958@【Abstract 】 Along with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s in economy, medical care and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the demand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inter-hospital transfer becomes more frequent and normalized. However, gaps remain compared to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e safety of inter-hospital transfer. How to minimize the risk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inter-hospital referrals is a problem that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solved. This paper reviews synthetically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safety of inter-hospital transfer at home and abroad for critical pati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afety of inter-hospital transfer of critical patients in China, so as to minimize the risk in transfer and maximize the safety of inter-hospital transfer for critical patients in China.【Key words 】 inter-hospital transport; air medical transpor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safety management; emergency careDOI :10.13919/j.issn.2095-6274.2019.02.014作者单位:1. 563000,贵州省遵义医学院护理学院;563002,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 急诊科;3. 院长办公室通信作者:蒲亨萍,E-mail:pu_hp1958@重症患者转运通常包括院前转运、院内转运和院际转运。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PPT课件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PPT课件
选择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急救技术人员。 对转运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包括转运流程、急救技能、沟通协作等方面的内容。
确保转运人员熟悉转运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够迅速应对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
转运过程中的监护与治疗
01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生命 体征监测,包括呼吸、 心率、血压、体温等指 标。
持续改进与优化建议
建立转运质量监控体系
定期对院内转运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
优化转运流程
根据患者需求和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转运流程,提高转运效率和质量 。
加强团队建设
加强院内转运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和责任意 识。
引入智能化技术
积极引入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传感器等,提高院内转运的自动化和 智能化水平,减少人为失误和提高工作效率。
将上述指标纳入医院质量管理 体系,定期对院内转运工作进
行评价和反馈。
质量提升策略与实践
完善转运流程
制定标准化的院内转运流程,明确各 部门职责和协作方式,确保转运工作 有序进行。
加强人员培训
定期对参与院内转运的医护人员进行 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 力。
强化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转运设备,确保其处 于良好状态,降低设备故障风险。
背景
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 转运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需制 定科学合理的转运方案。
院内转运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院内转运是指将急诊危重症患者在医 院内部进行安全、迅速、有效的转运 过程。
重要性
院内转运是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 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救 治效果和预后。
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范围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

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PPT课件

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PPT课件
通过规范的院际转运流程,确保患者 在转运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从而降低死亡率。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专业化的转运团队和标准化的操 作流程,提高转运过程中的医疗服务 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资源共享和协 作,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转运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是指将病情严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支持的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转运至另一个医疗机构的过 程。
建立完善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详细的危重症患 者院际转运流程,明 确各部门职责和协作 机制。
定期对转运过程进行 质量检查和评估,发 现问题及时改进。
建立转运过程中的风 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对参与转运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 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
力。
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全面 评估,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医疗安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 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保持与接收医院的沟通
随时与接收医院保持沟通,报告患者病情变 化及预计到达时间。
转运后的处理与交接
患者交接
将患者安全转交给接收医院的 医护人员,详细交代患者的病
情、治疗经过和注意事项。
医疗设备与药品交接
将转运过程中使用的医疗设备 和药品与接收医院进行交接, 确保设备和药品的完整性和可 用性。
医疗文书交接
将患者的病历资料、检查结果 等医疗文书与接收医院进行交 接,确保医疗信息的连续性。
后续跟进
对患者进行后续跟进,了解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
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05
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的 风险与防范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1)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1)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1)近年来,“安全转运”已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议题之一。

在危重病人的转运中,安全性尤为重要,因为不仅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引起医疗纠纷,对医疗机构造成影响。

因此,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是医院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意义1、保证病人安全: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是为了保证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避免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常见并发症。

2、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在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中,科学规范的治疗和精准周密的护理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还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信誉度。

3、降低医疗风险: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对于减少医疗纠纷具有必要的意义,可以减少医疗纠纷案件,降低医疗风险。

二、实现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关键因素1、医疗技术:危重病人的转运需要专业的医疗技术支持,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技术知识,才能针对患者的情况做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2、护理工作: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是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安全保障:在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中,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患者的及时转运,并引导病人和家属安心放心,避免不必要的疑虑和焦虑。

三、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实施方法1、严格的质量控制:严格把控危重病人的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彻底的安全措施:危重病人的安全措施包括预防因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意外事故,在转运过程中做好细致的安全监控和严格的隔离措施。

3、精细化的服务设计:危重病人的转运服务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预约、出发时间、路线、途中护理服务、到达目的地后病人护理服务等全程服务。

总之,“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议题,不仅关乎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也关系到医院与患者的信任和责任。

因此,医院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问题,做好组织和实施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目前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目前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目前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安全性的研究进展摘要:为更好地提供医疗救治,提高患者生存率,针对患者病情情况进行院际转运是目前医疗领域逐渐频繁化与日常化的工作,且基于海陆空等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更是为院际转运提供了有效支撑。

在此背景下,面对日益常态化的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现状,安全院际转运成为相关领域学者研究重点,因而基于降低院际转运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等因素考虑,探究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安全性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基于此,本文将对目前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安全性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目的是为危重症患者安全院际转运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安全性引言:维护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危重症患者生存率是目前院际转运的核心目标。

现阶段,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方式包括陆地转运、空中转运、海上转运等,是从一个医疗单位向另一份医疗单位转运。

基于院际转运核心目标可知,通过院际转运以期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救治服务,从而保证患者生存率,因此对院际转运的安全性进行考虑是重中之重,为此本文从危重症患者安全院际转运的关键要素及危重症患者安全院际转运地监护两个层面对目前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降低转运风险,提高院际转运安全性,保障危重症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安全性保护提供有效参考。

1危重症患者安全院际转运的关键要素1.1院际转运前的协调与沟通在危重症患者安全院际转运过程中,转运前的协调与沟通工具较为重要,主要涉及五个层面。

一是是否进行院际转运的最终决定应由患者家属决定,医务人员需要将转运的利弊充分告知给患者家属。

二是在确定为危重症患者进行院际转运后,需要明确转运的目的地医院并与其取得联系,做好转运沟通,以便及时接收患者;三是需要明确危重症患者在院际转运期间的主要责任方,一般由转运医院承担,直至达到目的地医院后。

四是在患者转运期间两个医院之间的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实时沟通,转诊医护需要将患者的所有信息均无保留地告知接诊医护;五是接诊医护需要从多个角度掌握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的原因、转运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并实时与转运医护联系确定患者转运与到达的具体时间[1]。

22危重患者的转运

22危重患者的转运
• 回顾性研究7525例次员外转运 ,不良事件发 生率为31% ,其中临床处理错误占61% ,仪 器故障占39%
因此 , 人为性因素是导致转运不良事故最为 重要的原因。
• 制定一个周密的转运计划 , 转运前仔细准备, 安排有经验的转运人员 , 70%的不良事件是 可以避免的。
• 在理想环境下 , 危重患者的转运应当是一个 移动的ICU , 是ICU环境的无缝延续。
出发前确认的情况
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气道安全吗?
• 需要行机械通气吗? • 镇静、镇痛、肌松足够
吗? 头部:
• 瞳孔反射? • 是否有颅骨骨折?
• 其他损伤: • 颈椎?胸壁?肋骨?气
胸?
循环:
• HR<120次/分
• SBP≥120mmHg
• 静脉通道足够吗? • 循环容量足够吗? • 是否有持续出血?部位?
• 低血压和高血压: 扩容药物、多巴胺、血管扩张药
• 躁动和疼痛: 吗啡、咪唑安定
• 过敏: 氢化可的松、肾上腺素
• 支气管痉挛: 沙丁胺醇、氨茶碱
• 低血糖和高血糖: 葡萄糖、胰岛素
四 、转运前患者的准备
• 稳定患者的呼吸与循环功能。 • 仔细检查并固定气管内导管(或气切套管) 。
• 患者躁动影响转运安全性时 ,适当应用镇静 剂和(或)神经肌肉阻滞剂。
• 保证充足的血容量。 • 必须建立静脉通道并妥善固定 ,必要时建立
中心静脉通道。 • 所有的液体与药物应放于塑料容器中。
转运前准备工作核对表
• 已经充分稳定并评估患者了吗? • 相关人员都已经通知了吗? • 设备与药物合适吗? • 电池电量已经检验了吗? • 推车准备好了吗? • 救护车已经准备好了吗? • 床位已经确定了?精确的位置? • 接受方已经联系了吗? • 到达的大概时间已经通知了吗? • 患者转移到救护车以后稳定吗? • 镇静充分吗? • 监护仪已经备好并正常工作吗? • 药物、泵、导线都准备好并安全固定了吗? • 还有其他漏掉的吗?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研究进展摘要】院内转运是急诊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急救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意外的治疗环节,保证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对于病患抢救工作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从两个方面叙述了为危重病患院内转运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管理【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281-02随着我国医院建设的发展,多家医院扩大了原有规模,这对于院内转运工作来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利用何种有效方式,将转运的安全性加以提升,对于病患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急诊危重病患转运中存在的危险原因1.1转运原因救护人员如果没有对病患进行正确的搬运,会令病患缺氧,肢体损伤等情况,另外,搬运不当还有可能造成输液管,胃管脱落。

在搬运病患的过程当中,病患的体位会发生改变,令探头,仪器等受到干扰,影响护士判断病患的病情。

另外,如果转运过程中不够人性化,会造成转运时间的增加,提升转运安全风险。

1.2病患病情原因在院内的急诊科中,危重病患数量相对集中,因此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医疗检测设备限制,病情不稳等因素,进而发生危险时间,国内相关医学文献表明[1],对心脑血管病患进行转运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的现象。

1.3医疗设备和药物原因国外医学文献表明,急诊病患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总事件中,超过半数的原因和急救设施有关,如果在转运危重病患过程中,缺少完善的设备与药品作为支持,那么就会影响护士的监护以及医生的救治,进而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例如:药品供给不足,转运车内无呼吸气囊,在放射检查等相关过程中没有指派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看护,令氧气不能持续性供给等等。

1.4人员配置原因院方在转运危重病患的过程当中,如没有安排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陪护,例如专业技能不强,不能正确对病患病情进行估计,因此在转运过程中,会发生风险遇见性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病患出现不良事件。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是医院内部临床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安全,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提供医疗护理。

本文将从危重患者交接转运的定义、必要性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重患者交接转运的定义危重患者交接转运是指在医院内部或者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将危重病患从一个独立医疗单位转移到另一个医疗单位的过程。

在该过程中,需要进行信息传递、现场交接以及传递相关的医疗文档等操作。

此过程对医疗团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保证患者的连续性护理和医疗安全。

二、危重患者交接转运的必要性1.保证患者连续性护理: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连续性的护理和医疗服务,避免因为转运过程中的中断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险。

2.有效地传递信息: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确保从参与转运的医疗人员到接收患者的医疗团队都得到准确、及时的信息,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护理和治疗决策。

3.保障医疗安全:危重患者转运需要进行多个环节的操作,如输送、装载、卸载、现场交接等,仅仅一个环节出错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步骤进行操作,以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三、危重患者交接转运的实施步骤1.信息传递:需要及时通知接收方有关患者的情况,包括疾病诊断、治疗措施、用药情况、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等。

例如,可以通过病历、病情介绍、会诊单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2.现场交接:在患者转运现场,交接方和接收方医护人员要进行详细的信息核对,确认病历、医嘱等重要文档的准确性,确保患者的身份和医疗需求得到正确理解。

3.安全装载和卸载:在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装载和卸载,使用适当的设备和人力保障此过程的安全进行,避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4.监测和记录: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转运过程中的特殊情况,以便于后续评估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院间转运是危重病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刘志学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7年第03期2016年11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桂东南心血管病论坛、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巡讲(梧州站)暨第五届梧州市心血管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研讨会、梧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学术年会(2016)在广西梧州举行。

据记者了解,这次会议的执行主席由梧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叶少武担任。

另据记者了解,叶少武院长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与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领域,有着较为深厚的造诣,并在梧州市率先开展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在缺血性心肌病的非药物治疗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间转运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2017年新年到来前夕,本刊记者就这一领域的热点问题,连线采访了叶少武院长。

追求学术共识,提高临床水平采访一开始,叶少武院长首先谈到了刚闭幕不久的第二届桂东南心血管病论坛、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巡讲(梧州站)暨第五届梧州市心血管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研讨会,以及同期举行的2016年梧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学术年会。

叶少武表示,广西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医疗技术水平比较滞后。

“如何提高广西的医疗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是我们广西医疗界共同的使命,也是我们桂东南医疗界的使命。

为了使更多的医生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了解前沿技术,我们和玉林的同道一起,共同举办了桂东南心血管病论坛以及其他系列会议。

”谈及这次会议的情况,叶少武进一步介绍说:“这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梧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玉林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梧州市人民医院承办。

我们秉承‘面向基层,共同进步、关注进展’的宗旨,邀请了广西区内外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莅临讲学,交流心血管疾病防治和基础研究方面的新成就,介绍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对心血管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

会议内容涉及了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及心脏起搏电生理、高血压和外周血管疾病、心血管影像与诊断、心脏康复等诸多领域,会议形式包括专家讲座、病例讨论、壁报交流和卫星会等……”他接着介绍说,在这次会议的开幕式上,甘秀天、叶少武、李平、刘明、刘媛、黄铮、易绍东、覃远文、黄达军、潘华福等专家教授出席;开幕式由梧州市人民医院陆兆华教授主持。

开幕式之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黄铮教授带来了“2016年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刘媛教授带来了“主动脉夹层诊治进展”;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周滔教授带来了“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潘晓明教授带来了“同舟共济攻克ASCVD”;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刘玲教授带来了“更‘强’获益,‘旨’在必得”;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易绍东教授带来了“比伐芦定循证之路”;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的邝日禹教授带来了“心脏介入诊疗技术进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罗耀昌教授带来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进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桂春教授带来了“2016中国PCI指南解读”;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乌汉东教授带来了“难治性心绞痛的治疗策略”;梧州市人民医院叶少武教授带来了“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识别与处理”;玉林市人民医院刘明教授带来了“围术期心律失常的评估与处理”;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平教授带来了“NSTE-ACS的处理策略”。

之后,与会专家围绕“心血管疾病诊治基础”“心血管疾病诊治新进展”“疑难病例讨论”“介入病例讨论”等话题分别做了专题讲座。

叶少武院长认为,心脏康复是本次大会集中关注的热点话题,专家、同道们共聚一堂,结合近年来心脏康复新理论、新成果,以追求学术共识,提高临床水平,促进病人康复为主导思想,深入探讨了心脏康复方面急待解决的常见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桂东南地区乃至广西心脏康复方面的发展。

急性心梗患者的院间转运安全性较高叶少武院长身为一家医院的“党政一把手”,无疑对于院际层面的管理问题思考得更多一些,基于本专业而言,比如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院间转运问题,他首先说:“医学界早已达成的一项共识是:急性心肌梗死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早、持久、充分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挽救更多存活心肌,冠脉介入治疗因其有效的血管开通和良好的预后治疗效果成为AMI的首选治疗策略。

”“但是,各医院的抢救水平及抢救设备参差不齐,特别是乡镇医院医疗条件和技术有限,大多不具备开展介入治疗手术的条件,基层医院与介入中心医院距离又相对较远;所以,如何提高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能力及院间转运成功率与转运的安全性,成为院前急救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基层医院就诊的AMI患者是否应该在确诊时马上转运到能开展介入治疗的中心医院进行急诊介入治疗;在急性期是否能够安全转运;及通过转运后手术是否能够做到最大获益,仍存在较多争议。

”对此问题,叶少武院长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间转运,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曾有研究对71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在转运过程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

因此,不管是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还是普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间转运,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病死或其他并发症的概率均比较小,这说明院间转运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那么,无条件开展急诊PCI的医疗机构应该如何处理AMI患者呢?是就地治疗还是紧急院间转运?对此问题,叶少武表示,改善AMI预后的最有效方法是尽早实现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再灌注治疗;而且如何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案也是基层医院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发生胸痛时间小于3小时,溶栓治疗可能是首选,疗效与PCI相当;但很多情况下,患者就诊时已经超过3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此时溶栓效果不肯定,那么院间转运行急诊PCI成为最佳选择。

2009年中国PCI指南已明确提出,转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所以在院间转运中应以就近为原则,以最短时间转运至有条件行急诊PCI的医院,提高转运的安全性。

叶少武院长还认为,我国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应该充分发挥介入治疗在AMI中的地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医疗模式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在协作医院之间建立转运绿色通道,减少医院之间的时间延误。

只有在转运前充分了解病情,精心准备,预见途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团队密切配合,才能防患于未然。

他还指出,院间与院内急救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应优化急诊流程,实现快速、高效、连续的一体化救治模式,提高转运成功率,降低转运死亡率和致残率。

危重病人院间转运是危重病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随着灾害医学、急救医学和急救护理学的快速发展逐渐得到普及,转运理论和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

此外,在安全转运体系中,护士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缺血性心肌病非药物治疗的再认识近年来,叶少武院长对于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非药物治疗做过长期的综合性研究。

谈及这方面的话题,他首先介绍说,缺血性心肌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心肌长期血流供应不足,心肌的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

其临床特征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存活心肌的多少,而纤维化瘢痕区域的心肌组织即使恢复血流灌注,其功能也不能恢复,因此其预后不良,存活率较低。

然而,在纤维瘢痕组织之间有大量的存活心肌,包括冬眠心肌、顿抑心肌、伤残心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恢复这些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后,可有效阻止左心室重构或左心室扩张,左室心功能可部分甚至全部恢复。

对于ICM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叶少武院长逐一介绍说:首先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这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多支病变,或弥漫性病变,或左主干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等高危病变患者的首选方法。

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相比,其有明显的优势,可以达到完全血运重建,提高左心室功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其次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这种方法能明显缓解心绞痛,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心功能的改善和降低病死率帮助不大;其主要优点是创伤小,不用开胸;缺点是容易发生再狭窄,需要再次血运重建。

近年来,冠脉内支架术的应用尤其是药物涂层支架的广泛应用,显著地提高了PCI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降低了再狭窄率,增加缺血心肌的左心室功能,改善临床患者预后,远期疗效与CABG相当。

第三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

目前,促血管生长因子治疗的途径之一是直接刺激心肌血管生成,促进心肌瘢痕区域心肌的微血管形成,或冠脉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为缺血心肌提供重要的血流来源,即所谓的“分子搭桥”。

但是VEGF治疗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如果发生细胞增殖,可导致斑块增长,VEGF治疗的靶向性及安全性仍是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第四是干细胞治疗。

有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性损伤发生后,骨髓干细胞能够动员入血参与损伤修复,影响患者的左心功能,此时的干细胞称为外周血干细胞。

从ICM危险因素的形成开始,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到心衰形成的过程中都伴随外周血干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但是,干细胞移植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目前的研究热点是选择哪种类型的细胞效果最好?移植细胞的安全性如何?移植细胞的示踪问题?干细胞移植的路径、移植后的分化鉴定问题、长期效果如何?第五是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并被视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

虽然诸多研究结果证实了CRT 在ICM治疗中的地位,但该项治疗手段价格昂贵,并且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第六是终未期缺血性心肌病的左心室辅助治疗(LVAD)。

这是指用机械装置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保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LVAD已用于终未期ICM合并心功能竭的临床患者。

在内科药物难于纠正的ICM患者中,LVAD可用于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性治疗。

最后是心脏移植。

在ICM晚期,尽管采用了各种治疗措施,但由于存活心肌的数量太少,不足以维持基础活动时的心功能,常常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针对部分患者开展心脏移植成为治疗ICM终末期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自1967年12月南非医生Barnardi首次成功地实施了人类心脏移植以来,随着环抱素的发现、手术技术的改良,心脏移植也跨入了飞跃发展的阶段。

但由于心脏供体缺乏、费用昂贵、机会性感染、排斥反应;移植心脏冠心病等因素存在,所以心脏移植并不能作为治疗ICM的一种常规或普及方法,况且随着分子心血管病学的不断发展,细胞移植有可能取代心脏移植,成为更加有效的ICM治疗手段。

通过以上介绍,叶少武院长归结说,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终末期的一种类型,预后极差,现有的任何一种治疗手段都不能取得最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