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鼎湖山听泉》教案6-《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上《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谢大光实验中学韩庆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文中的生字词2、在诵读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发展的脉络3、能分析课文取材和组材的特点教学重点:1、识记文中的生字词2、在诵读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发展的脉络教学难点:1、在诵读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发展的脉络2、能分析课文取材和组材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作业1、查找和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2、自学生字词,积累有关词语二、导入新课鼎湖山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景色迷人,科学价值也很高,所以写它的名篇很多,这篇文章却能脱颖而出,原因何在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三、检查预习1、交流收集到的有关鼎湖山的资料2、正字正音(指名让学生板演字词、注音)一泓.()楹.联()拾.级而上()泠.泠淙淙.()()怅惘..()()古刹.()生意盎.然()万籁.俱寂()汩汩()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读书方法: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笔作圈点勾画和旁批,勾画出作者游山的踪迹,寻找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作者的踪迹:(岸山)——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3、思考:作者除了按照踪迹的顺序组织材料外还按照什么顺序。
明确:为了整合材料和体现观赏最物的背景,作者还简略地交代了时间的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五、反复诵读,深入理解六、1、提问:鼎湖山可写之景很多,而作为游记,也应较全面的介绍。
作者为什么要集中笔力写山泉呢?又是怎样做到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①因为前人已经写了相当多的关于鼎湖山的记游文字,作者力图另辟蹊径,表述出自己的感受,从众多的景象中抓住了人们习见而又忽视的“泉”来写,并且把它作为鼎湖山之魂着力来表现。
②作者把山泉为山的灵魂来表现,而把树木、寺院亭子放在从属的地位,因为山泉滋养了树木,养育了人类和各种野生动物。
有了它,才有干年古刹的存在。
2、指导学生重点朗读二、三段,思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3段,揣磨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语调,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小组朗读,然后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通用14篇)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通用14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1一、复习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写了两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听泉,是哪两处?二、语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学习第2小节。
1、师:今天,就让我们乘坐作者铸造的文字之舟,去鼎湖山听泉。
2、学生打开课本,看第2小节,边听教师配乐范读边划出描写泉水和泉声的句子。
交流划到的句子自读感悟,抓住重点词语,在有感悟的词语旁边做个记号,并且写写自己的感想。
A、出示第一句:“刚过寒翠桥,B、就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引导抓住“就”“淙淙”体会泉声的响B、交流感悟下四句。
借助比较句子等手段引导体会泉水的多。
在感悟中以学生为主,教师相机点拨。
同时穿插指导朗读C、交流感悟最后几句。
感受到什么?引导抓住“清纯悦耳”与“厚重安详”、“欢快活泼“等重点词句体会泉声之美。
“清纯悦耳”与“厚重安详”作对比,女生读泉声,男生感受。
男生读钟声,女生感受。
多媒体播放配乐组图,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泉水,听到了什么样的泉声?小结板书:美齐读三、学习第4节出示“入夜……聆听、辨识、品味”齐读,启发,聆听、辨识、品位这三个词语能交换位置吗?播放泉声,学生闭上眼睛,学习聆听、辨识和品味交流听后的感受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女生读前两句,男生读后两句。
讨论:课文写了哪几种泉声?自由再读体会,你最喜欢哪种泉声?为什么?仅仅这几种泉声吗?引读最后几句。
四:总结:……课后想象还有怎样的泉声,下节课交流。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2【教材分析】《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
本课上承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下连后三篇散文。
鼎湖山可写的景物很多,但是作者精心取材,把视线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写景的角度也很独特,从“听”字入手,贯穿始终。
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听泉”令人耳目一新,是本篇散文游记的突破点。
初三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所以很容易利用优美语段来教会他们感悟鼎湖山泉声的美妙、感悟自然的生命力。
《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存、感悟和运用,留意根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根底。
同时注意开发学生制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进展。
教材简析《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闻名的游泳胜地。
那里群峰排列,古木参天,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非常迷人。
课文以巡游线路的先后挨次,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美丽,词汇丰富,表达了对鼎湖山泉水的宠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共五个自然段,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挨次可分为三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奇妙,培育学生喜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进展有感情地朗读难点: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奇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师导入:鼎湖山轻纱一样的薄雾,湿漉漉的绿叶,安详厚重的古刹钟声,令人流连忘返,那仿佛汩汩流进人们的心田.布满勃勃生气的清泉更令人心驰神往.让我们随一同观赏鼎湖山奇妙的景致,去倾听鼎湖山天籁之音的泉声吧!师板书课题.(鼎湖山听泉)2、由朗读课文,师巡察指导。
3、沟通:读过课文后,你想说什么?(生汇报,师相机指导)二、抓住重点,直奔主题1、谁来读一读课文的其次自然段?2、在XX同学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3、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谁能告知教师?生汇报重点词句,师相机板书:(淙淙、处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遮断路面、纯洁动听)4、你能通过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告知大家吗?(生自由读)5、抽一生美美地读,其他同学谈感受。
《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2.尝试着研读课文,能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3.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4.读、背本文精彩片段,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和典雅凝重。
教学重点:1.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2.读、背本文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1.尝试着研读课文,能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2.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教学计划: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2.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教学重点: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教学难点: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生字词。
2.查阅关于鼎湖山自然景观的资料。
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制定教学目标。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请学生诵读单元导语,归纳出单元教学目标。
学生诵读单元导语,归纳单元教学目标。
2 你知道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指的是什么地方吗?你能说说这颗“绿色明珠”美在何处吗?听,思考,回答。
3 根据预习,说说《鼎湖山听泉》值得你学习的目标。
老师加以指导,民主集中,得出本文共同的教学目标。
说、听4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名篇欣赏鼎湖山美丽的风韵。
听二.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请学生交流预习时圈点勾画的生字词(说出已经解决的有哪些,板书出没有解决的有哪些)交流、板书支架式教学2 请学生讨论解决板书的生字词。
讨论解决生字词。
3 问:什么叫朗读?朗读的要求是什么?如何达到这目标?((1)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2)读得响亮、读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出感情(3)扫除生字词障碍、集中注意力、放开喉咙、勤奋练习)直接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苏教版九上)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苏教版九上)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教学时间: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2、认真阅读,掌握基本词汇,思考、理解文章写作思路,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面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学生可结合假期游历众说纷纭,教师做适当的肯定。
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1、学生资料交流:★作者简介: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
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
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鼎湖山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成员之一。
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
林中有2000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了四个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中,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主备:徐进审核:洪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认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体会其表达作用。
2.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学习以空间转换为顺序组合材料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诵读。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掌握文章吟诵的要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味作者的感情。
2.欣赏。
可让学生各抒己见,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段或句子,阐释欣赏的理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秀美河山的情感;体会本文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
【难点】作者听泉而生的感悟,及文中深蕴的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卡:1.字词积累(1)生字泠泠()淙淙()菩()提树楹()联迥()然相异拾()级怅惘()()汩汩()(2)释词拾级:楹联:怅惘:雀跃:万籁俱寂:2.走近作者谢大光(1943—)3.追溯背景鼎湖山:4.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概况本文作者的行踪顺序。
(3)课文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一、二、三、课堂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文章共写了哪几幅图景?2.你认为全文的重点在哪里?3.从课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
4.作者为什么要写游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这与写鼎湖山听泉有什么关系?5.第二部分写庭前仰望和庭园漫步,直接写泉的地方并不多,是不是偏离了中心?6.反复诵读品味第八段,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说说这滋味指的是什么?作者产生了哪些深刻的认生感悟?7.各抒己见再读课文,找出你最欣赏的语段或语句,说说你欣赏的理由(提示佳词妙句:比喻句、拟人句、阐发人生哲理的语句)拓展延伸阅读《落花枝头》——谢大光,比较语言风格随堂练习(见反面)学习感悟周培化。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著名古刹、雄浑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4.在充分感受泉声美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心聆听的习惯,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斟酌词句,品味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表达特色;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泉声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计好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
2.注意:这儿的鼎是后鼻音(ding),一块儿再来读一遍。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理清脉络1.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用笔圈出难读的词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朗读状况:轻纱薄雾草丰林茂繁花似锦古树参天著名古刹轻柔清脆清纯悦耳悠悠扬扬厚重回响雄浑磅礴(b)(1)第一组注意教音:薄(b)雾著名古刹(ha))。
(2)第二组注意透过朗读来区分词语的意思。
3.画出课文中描述泉声的句子。
三、深究,听懂泉声1.被称为天然氧吧的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儿的泉水闻名遐迩,夜晚的泉声更是充满神奇。
(师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2.请学生自由地读读第四自然段。
3.透过抓词读好第一句文字:(1)作者在夜里听泉水,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能不能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2)根据字典中籁的解释,理解万籁俱寂的意思。
(3)练读这句话。
4.透过扣字理解第二句文字:(1)在这样宁静的夜晚,作者是怎样听泉的`(2)辨识的辨是一个生字,你还明白哪个字跟辨字的字形相近怎样区分这些字.透过品句读懂第三句文字:(1)听:播放四段水流声(轻柔的、清脆的、厚重回响的、雄浑磅礴的)。
(2)辨:你能辨识出这四段泉声吗(3)品:你听懂了哪种泉声最喜欢哪种泉声(4)比:这四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这四种泉声又有什么不一样()读:同座合作、全班分主角读好这四句话。
《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鼎湖山听泉。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2、4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进山观景听泉”和“夜宿古刹听泉”,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再次进入《鼎湖山听泉》。
二、学习“进山观景听泉”1、从肇庆驱车半小时左右,便来到了东郊风景名胜鼎湖山,在游览的路上上作者“听”到了哪些泉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2小节,画出描写泉声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师适时点拨。
3、交流预设:“淙淙”(引导体会声音响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不绝于耳”(泉水多,还有那里可以看出来?联系上文你有什么发现没有?)“清纯悦耳”(清脆、纯净、没有杂质很动听)“欢快活泼”生:从“欢快活泼”这个词中我体会到泉声是跳动着的,富有节奏,象一个边走边跳,边走边笑的孩子。
生:我也喜欢欢快活泼的泉声,特别是当泉声和钟声一起在山谷回响时的声音我觉得更美。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钟声和泉水声融合的“美妙的音响”,你听……(播放钟声和泉声共鸣的音乐)师:多么和谐,多么动听的声音啊,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彼此诉说,彼此融合,给世人以美的享受。
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悟将这两句再读一遍。
4、启发思考:这一段中,除了描写了泉声之外还描写了什么?这些和泉水有什么关系呢?5、过渡:是呀,鼎湖山的泉水有情,它滋润了山中的万木,旺盛了古刹的香火,延续了千百年来的晨钟暮鼓,作者决定“借宿在庆云寺”,于是有了“夜宿古刹听泉”(指板书)三、学习“夜宿古刹听泉”1、师引读“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品味。
”这句话你是怎么体会的?生:我体会到山中的鸟儿啊,动物啊都睡觉了,游客也散去了,非常地宁静。
师:文中有一个词叫做“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夜里,作者是如何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泉声的呢?2、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小节,从听、辨、品三个方面划出相关词句,说说作者是如何听、辨、品的,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九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 鼎湖山听泉 教案
鼎湖山听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洳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难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二、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
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
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老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准备学习新课。
二、课前热身1.知识库存(1)作者简介谢大光(1943一),1962年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
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
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鼎湖山简介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位于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
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
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
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自唐朝起已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内有云溪景区、天湖景区和天溪景区。
目前最能吸引游客的还是天溪景区天溪景区以庆云寺为中心。
满山青翠簇拥的庆云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有大小殿房100多间,占地17000平方米,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
《鼎湖山听泉》教案三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三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指认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体会其表达作用;(2)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学习以空间转换为顺序组合材料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1)诵读。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掌握文章吟哦讽诵的要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味作者的感情。
(2)欣赏。
可让学生各抒已见,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段或句子,阐释欣赏的理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秀美河山的感情;体会本文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
2. 难点作者听泉而生的感悟,即文中深蕴的哲理。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祖国风光片剪辑。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光秀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万千景象,美不胜收。
今天,就让我们去一下有“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之称的鼎湖山,听一听泉水的声音,领会那清澈透明的境界吧!(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泠泠(línɡlínɡ)淙淙(cónɡcónɡ) 拾(shè)级而上怅惘(wǎnɡ)菩(pú)提汩汩(ɡǔɡǔ) 迥(jiǒnɡ)然相异楹(yínɡ)联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怅惘:惆怅迷惘;心中有事,没精打采。
山鸣谷应:高山上发声,深谷中有回声相应。
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
籁:从孔窍中发出的声音。
2.走进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
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 山地林木葱笼,生长着众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3.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划出表示作者行踪和时间变化的词语。
九年级上《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上《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鼎湖山听泉》的内容和情感表达;2.掌握新词汇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鼎湖山听泉》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掌握新词汇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
•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三、教学准备•教材:《鼎湖山听泉》教材;•教具:黑板、标志笔、教学PPT;•其他:制作PPT,准备配套练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感知(15分钟)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张鼎湖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
2.出示课文标题:《鼎湖山听泉》。
请学生猜测该文的主要内容,并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涉及到的感触和情感表达。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25分钟)1.同桌合作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阅读,交流理解,梳理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教师点拨: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句子和段落。
解释生字词,并让学生进行单词和短语的积累。
步骤三:情感与欣赏(20分钟)1.配乐欣赏:播放配乐《鼎湖山听泉》,让学生通过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与欣赏。
2.学生欣赏:学生将课文中几个比较有感染力的诗句抄写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同学。
步骤四:交流与讨论(20分钟)1.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鼎湖山的景色和它所向人们传递的意义,如何用文章和诗句表达出来。
2.展示交流: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步骤五:拓展与延伸(20分钟)1.鼎湖山文化介绍:通过教学PPT,向学生介绍更多关于鼎湖山的历史、文化、传说和名人故事,让学生对鼎湖山有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交流分享:学生根据自己在拓展部分的了解,选择一个鼎湖山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鼎湖山的美丽景色和其所传递的情感。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精选5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1【设计思路】《鼎湖山听泉》是苏制洪编教材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本文当作这一单元的范文,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进而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这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以“听泉”为中心,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抓住线索,梳理文脉,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二课时进行深度阅读,抓住一个“听”字,重点赏析第8段“枕泉而眠”,理解作者是如何由听泉而领悟出人生的哲理。
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注重诵读教学,采用“六读”教学法让学生吟哦讽诵,从诵读中得到启发,最终应达到能理解作者在状写的景物中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寓理于景,理解作者在景物状写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六读”教学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讲,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四次聆听到鼎湖山美妙的泉声,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第四次听泉。
第一步:听读——感知文意。
(8分钟)1.听录音(第8段),圈点出每词美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提示: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第二步:析读——赏析美点。
(12分钟)1.作者笔下的泉声很美,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品味。
例: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声比作提琴声,写出了听到的泉声柔曼的特点,这是作者深夜听泉听到的第一个层次。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9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9篇教学过程篇一一、导语引入什么时候人的听觉最灵敏感觉最细腻?应是深夜听水声时。
这个水声,可以是“雨打芭蕉叶”,细听“巴山夜雨涨秋池”;可以是“闲敲棋子落灯花”,倾听“青草池塘处处蛙”;也可以是坐着夜航船,听着一路的桨声,聊着一路的闲话。
可惜,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这些传统的东西古老的享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
让我们借谢大光的笔,来感受一下入夜时分,万籁俱寂,在古刹客房中倾听泉声的美妙之处吧。
教学目的篇二1、精读精讲第八段2、完成课堂背诵《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三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的多美响,感受到泉声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妙,在读中感悟。
2.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三.教学准备录音,投影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鼎湖山听泉》(齐读)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泉声是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
(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过度: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画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可以看出泉声很响。
很好听。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
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
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泉水很多)——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指导朗读。
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
(练读、指名读、齐读)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
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年级:九年级学段: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学科:语文版本:苏教版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散文“移步换景”的写法和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技巧。
2、通过“循题理脉”理清作者的思路,通过“吟哦讽诵”领悟作者的情感。
3、培养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珍惜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情怀”。
教学预备布置预习:1、阅读课文,勾画出表明作者游览踪迹的关键词语。
2、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在课文的相应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步骤一:明确学习目标同学们,你们知道旅游者最怕什么天气吗?对,最怕雨雾天气,因为看不到美丽的风景了。
但在作家们眼里,这些困难算不了什么,他们或迎难而上,欣赏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或变换角度,换个方式领略到了别样的美。
著名作家李健吾先生,冒着大雨,登上泰山,写出了优美的散文《雨中登泰山》;当代散文作家谢大光先生来到雨后雾浓的鼎湖山,用心听泉,也写出一篇优美的散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鼎湖山听泉》。
本节课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学习游记散文“移步换景”的写法和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技巧。
2、通过“循题理脉”理清作者的思路,通过“吟哦讽诵”领悟作者的情感。
3、培养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珍惜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情怀”。
步骤二:介绍学习方法,也是一篇写景散文。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这说明了好题目对于文章的重要性。
我们读文章时,应当注意分析文章的题目,依照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到文章中寻找相应的关键字、词、句、段,理清文章的脉络,作者的思路。
这种方法就是“循题理脉”。
例如,我们学过《小石潭记》。
“记”表明文体,“小”说明面积不大。
但它的题目为什么不叫“小潭记”呢?为什么多出一个“石”字呢?文章又如何来写“石”字呢?我们来看一看:1、“闻水声,如鸣珮环”——水声清脆,说明潭水在山石上激荡,激于石。
2、“全石以为底”——表明潭底都是石头,整个小潭基于石。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暗示树儿长在石缝间,附于石。
九年级语文上册 1《鼎湖山听泉》教案 (新版)苏教版
《鼎湖山听泉》【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思考。
”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吟哦讽诵的读书方法,明确提示学生“要发声读,读的正确、流畅,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
”因此,在有感情地朗读后,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但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教会学生“读中悟,悟后读,读后思,把感悟、理解和欣赏统一起来。
”【教材分析】《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
本课上承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下连后三篇散文。
课文以游踪为线索,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本文可使学生提高朗读技巧,积累语言,明白游记散文的写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鼎湖山可写的景物很多,但是作者精心取材,把视线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写景的角度也很独特,从“听”字入手,贯穿始终。
【学情分析】听泉,令人耳目一新,课文又是令人向往的风景游记类题材,学生看到课题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学生会学得比较投入。
且初三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喜欢朗读语言优美的写景文章。
本课语言生动易懂,学生可以在读中领略鼎湖山泉声的美妙。
【教学目标】1.能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
2.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比喻、拟人、想象等方法运用的含义与作用。
3.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式】重视朗读,以读为本。
在读中想象,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寻找支点:
1、同学们,听,传来淙淙流淌的声音,(点击封页),摇铃击磬似的、清亮圆润。
依稀仿佛我们又来到了鼎湖山,让我们跟上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
2、请同学们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3、读完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4、是呀,多么奇特的鼎湖山,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愿意说说吗?找好朋友去交流。
开始。
5、谁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围绕支点,旋转球体:
(一)、相机出示:过了……前进。
1、对于他的读,你有什么感受?点评,评的真精彩,相信你读的更精彩,你来读一读。
2、从他的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播放“交错流泻”
4、你想说什么?
(学生说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说):真令人陶醉!太美了!真是生机勃勃!师评:(尝)我想,那味道一定很不错。
(带回来)有机会亲自去看看,好吗?(希望到处都是)大家都努力,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拍摄)拍好后,与大伙一块欣赏,好吗?
5、指导朗读:那你现在准备怎么读,自己试试。
谁来读?对于他的读,你有什么想法?你想不想试试。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继续说,出示“泉声隐到了……音响。
”
1、听出来了吗?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那你准备怎样读,自己试试。
2、指导朗读:还想不想听?
指名读,评(听了你的读,我眼前真的浮现出了涌流的泉水,你真了不起!)
再指名读(你是如何品味的,把你的品味读给大家听听好吗?评:听了你的朗读,连泉水都不想走了,你读的比写的还好!谁愿意和他比?)齐
师评:刚才,———把这个词语理解了,所以读的非常好,谁来像他那样读一读?对于他的读,你有什么想法?
我从同学们的表情上就知道同学们非常喜欢这里,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
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三、学习课文第三节:
1、这是一座——借宿(引读)。
2、(击出现庆云寺图片)瞧,这就是千年古刹庆云寺。
寺内:(齐读:繁花似锦、古木参天)
3、今夜,我们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入宿,是什么留住我们的脚步?
学生自由说,师评:(声音)是呀,这声音太独特了!(想欣赏)嗯,余兴犹存,想欣赏个够。
(有关寺院)千年古刹,难得一见吗!
四、学习课文第四节:
1、是呀,在古老安谧的寺院内听泉就更真切了。
让我们细细聆听。
(边看课文边听,教师范读)
附: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小溪,涧水,细流,飞瀑,水源不同,发出的声响也不同,让我们细细聆听。
2、你最喜欢哪种泉声?(找出一组词,板贴声音)我也很喜欢。
3、师:随着山势,山泉时宽,时窄,时急,时缓,泉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你们能不能通过四人一小组选取最喜欢的朗读方式,可以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等等,边朗读边品位,从而变成一首首“泉之曲”。
(板画五线谱)可以开始了吗?
4、哪一组先来?指小组读,评:你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了吗?指名读:你们一组示范一下。
评: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那清亮的泉水,听到了那悦耳的声音,还仿佛欣赏着一曲欢快活泼的交响乐。
范读:我也很喜欢泉声,也想读一读,行吗?问:听出来了吗?再试试看,自由读。
指小组读,谁来?还有吗?
边小节边板书:真了不起,你们为大家奏响了一支支美妙的泉之曲,那变幻莫测的泉声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令我们回味无穷。
(简笔画)
5、齐读,让我们结伴同行,一起去聆听、辩识、品味(点击背景音乐)
6、其实呀,这里的泉声远不止这些,(板画:其它音符)让我们闭上双眼,点击听一听,再次去聆听、辩识、品味,你仿佛还听到哪些美妙的泉声?(自由说,孩子嬉戏,小雨珠,炸雷,快马,评价:能运用学过的句子,真不错!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的想象力简直可以和作者媲美了!真生动!很形象!真令人陶醉!美极了!(这么美的泉声,我们是不是应该用美一点的语句去形容?)
7、作者那传神的描写,我们怎么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呢?这么美妙的泉声,我们不禁都想一睹为快。
五、回归支点,升华中心:
1、点击图片,鼎湖山草丰林茂,涓涓细流静静流淌,终年不息,是泉水滋润着鼎湖山万物,是清泉孕育出蓬勃生机。
2、正因为如此,课文的结尾作者说-------(引读)
3、短短的四十分钟的鼎湖山之旅即将结束,你想说什么?
小结:是啊,祖国山河秀丽,我们曾登过永济的鹳雀楼,领悟过“更上一层楼”的哲理,我们曾游览过河上的赵州桥,惊叹过他的坚固和美观,今天我们又一起游览了广东肇庆的鼎湖山,聆听了那清亮圆润的泉声,祖国秀丽的山川,怎能不令我们神往。
让我们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把鼎湖山独特的泉声留在我们脑海里(点击作业),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并介绍给你的熟悉的人听,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写一写。
六、作业设计(任选一题):
1、阅读有关介绍鼎湖山的资料。
2、小导游,把鼎湖山的泉水介绍给你熟悉的人。
3、以《难忘的鼎湖山之旅》为题写一篇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