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痹的治则与治法
尪痹
尪痹的辩证施护:1、风寒湿痹:(1)主要症状: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时轻时重,以腕、肘、踝、膝等大关节受累为多见,初起可有恶风、发热等表证。
风邪偏盛者,有游走性关节痛,舌苔薄白,脉浮;寒邪偏盛者,关节疼痛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湿邪偏盛者,肢体关节和肌肉酸、重、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2)施护措施○1饮食调护:饮食应荤素搭配,宜食温热食品,行痹可多吃豆鼓、蚕蛹、荆芥粥等以怯风除湿;痛痹者可多食羊肉、狗肉、乌头粥等,并可多用姜椒等;着痹者可使用薏苡仁,扁豆、赤小豆、茯苓粥等。
可适量饮用五加皮酒、木瓜酒、蛇酒等。
○2药物内治:治以企鹅风散寒、除湿通络为法。
风邪偏盛者,方选防风汤加减;寒邪偏盛者,方选乌头汤加减;湿邪兼挟风寒者,方选薏仁汤加减。
常用药有羌活、独活、防风、桂枝、薏苡仁、苍术、川乌、草乌、细辛、防己、麻黄、生姜、大枣、当归、白芍、茯苓、甘草等。
○3其他疗法:关节冷痛者可循经取穴位,行针灸、拔罐、热敷或按摩疗法。
○4药后观察:观察、记录疼痛的部位、性质,局部皮肤的状态,并注意观察体温、心率、血压等变化。
若用川乌、草乌等有毒症状时,须严密观察药后反应,如患者出现唇舌发麻、手足麻木、恶心、心慌、脉迟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同抢救。
○5康复指导:患者疼痛剧烈时以卧床休息为主,安置适合的卧位,局部避免受压。
汤剂宜温服,药后盖被安卧,休息。
2、风湿热痹(1)主要症状: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
(2)施护措施○1饮食调护:宜食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之品,多食蔬菜、瓜果和清凉饮料,如丝瓜、苋菜、冬瓜、香蕉、西瓜、果汁、绿豆汤。
禁忌肥甘厚味与辛辣、生冷之物。
每天学中成药-尪痹片(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
每天学中成药-尪痹片(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注:语音由机器人阅读,体验不好,要求高的可以不听,在此见谅.尪痹片是一种口服类别的中成药物,该种药物的主要功效为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适量的服用该种药物可以有效的改善因肝肾不足或风湿阻络引发的四肢抽搐、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对于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引发的爪状手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在临床上尪痹片具体的作用与功效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具体分析:第一,尪痹片具体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治疗肝肾不足、风湿阻络所引起的尪痹,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僵硬畸形,肌肉疼痛,局部的关节肿大,关节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乏力等,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出现以上症状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第二,尪痹片具体的功效主要是可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尪痹片英文名称:WangBiPian汉语拼音:Wangbi Pian【成份】地黄、熟地黄、续断、附片(黑顺片)、独活、骨碎补、桂枝、淫羊藿、防风、威灵仙、皂角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红花。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微苦。
【功能主治】用于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
薄膜衣片一次4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忌食生冷食物。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需要注意该种药物中含有独活、伸筋草、红花等成分,如果本身有出血性疾病,则建议慎用,避免引发原有症状加重引发贫血现象。
孕妇禁用,防止刺激腹内胎儿引发流产现象。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精彩文章回顾每天学中成药 - 附子理中丸每天学中成药 - 补中益气丸每天学中成药 - 右归丸、左归丸每天学中成药 - 香砂养胃丸每天学中成药 - 健脾丸每天学中成药 - 四消丸每天学中成药 - 桂附地黄丸每天学中成药 - 六味地黄丸每天学中成药 - 麦味地黄丸每天学中成药 - 知柏地黄丸每天学中成药 - 明目地黄丸每天学中成药 - 杞菊地黄丸每天学中成药 - 八珍丸每天学中成药 - 十全大补丸每天学中成药 - 归脾丸每天学中成药 - 龙胆泻肝丸每天学中成药 - 木香顺气丸每天学中成药 - 开胸顺气丸每天学中成药 - 参苓白术丸每天学中成药 - 藿香正气丸每天学中成药 - 清开灵颗粒每天学中成药 - 桑菊感冒片每天学中成药 - 通宣理肺丸每天学中成药 - 小儿清感灵片每天学中成药 - 清眩丸每天学中成药 - 双蚁祛湿通络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颈复康颗粒每天学中成药 - 养血荣筋丸每天学中成药 - 根痛平颗粒每天学中成药 - 八宝惊风散每天学中成药 - 穿心莲内酯软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妇科再造丸每天学中成药 - 消痛贴膏每天学中成药 - 正天丸每天学中成药 - 五子衍宗丸每天学中成药 - 麻仁润肠丸每天学中成药 - 健胃消食片每天学中成药 - 醒脾养儿颗粒每天学中成药 - 丁桂儿脐贴(外用) 每天学中成药 - 胃乃安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心神宁片每天学中成药 - 复方芦荟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良附丸每天学中成药 - 小儿七星茶颗粒每天学中成药 - 皮肤病血毒丸每天学中成药 - 保济丸每天学中成药 - 黄连上清丸每天学中成药 - 胃得安片每天学中成药 - 腹可安片每天学中成药 - 化积口服液每天学中成药 - 舒肝片每天学中成药 - 刺五加脑灵液每天学中成药 - 六味安消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复方陈香胃片每天学中成药 - 独活止痛搽剂每天学中成药 - 妇舒丸每天学中成药 - 安胃片每天学中成药 - 三黄片每天学中成药 - 健儿消食口服液每天学中成药 - 复方卡力孜然酊(主要用于外用白癜风治疗) 每天学中成药 - 二妙丸每天学中成药 - 当归苦参丸每天学中成药 - 荨麻疹丸每天学中成药 - 祛白酊(白癜风治疗)每天学中成药 - 积雪苷霜软膏每天学中成药 - 足光散每天学中成药 - 消风止痒颗粒每天学中成药 - 润燥止痒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除疤膏每天学中成药 - 安宫牛黄丸每天学中成药 - 小柴胡颗粒每天学中成药 - 排毒清脂片每天学中成药 - 除湿止痒洗液每天学中成药 - 麒麟丸每天学中成药 - 金水宝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八子补肾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复方珍珠暗疮片每天学中成药 - 抗宫炎片每天学中成药 - 妇科千金片每天学中成药 - 缩泉丸每天学中成药 - 前列通瘀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健阳片每天学中成药 - 坤泰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妇科十味片每天学中成药 - 乌鸡丸每天学中成药 - 丹鳖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桂枝茯苓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天麻首乌片每天学中成药 - 绞股蓝总甙片每天学中成药 - 七制香附丸每天学中成药 - 通心络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银杏酮酯滴丸每天学中成药 - 消栓通络片每天学中成药 - 安多霖胶囊(辐射损伤治疗中成药) 每天学中成药 - 养阴口香合剂每天学中成药 - 秘诀清凉散每天学中成药 - 通天口服液每天学中成药 - 复方金银花颗粒每天学中成药 - 血络通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快胃片每天学中成药 - 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每天学中成药 -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六经头痛片每天学中成药 - 全天麻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胆宁片每天学中成药 - 陈香露白露片每天学中成药 - 麻仁软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山菊降压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珍菊降压片每天学中成药 - 香菊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鼻炎康片每天学中成药 - 伤风停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鼻窦炎口服液每天学中成药 - 辛芳鼻炎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七味姜黄搽剂每天学中成药 - 丹皮酚软膏每天学中成药 - 益智康脑丸每天学中成药 - 天舒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归元健脑片每天学中成药 - 复方双花片每天学中成药 - 复方海蛇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孕妇金花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天麻头风灵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清宫长春胶囊(补肾益精,强筋壮骨) 每天学中成药 - 首荟通便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固本益肠片每天学中成药 - 清心明目上清丸每天学中成药 - 云南红药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 木香槟榔丸每天学中成药 - 熊胆川贝口服液每天学中成药 - 治咳川贝枇杷露每天学中成药 -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每天学中成药 - 十味龙胆花颗粒每天学中成药 - 宣肺止嗽合剂漢唐醫案 - 小儿发烧有红眼症每天学中成药 - 脉血康胶囊(破血,逐瘀,通脉止痛)每天学中成药 - 小金丸(散结消肿,化瘀止痛)每天学中成药 - 血塞通片(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每天学中成药 - 牛黄清心丸(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每天学中成药 - 利脑心胶囊(活血祛瘀,行气化痰,通络止痛)每天学中成药 - 口炎清颗粒(阴虚火旺所致的口腔炎症)每天学中成药 - 清热消炎宁胶囊(清热解毒,消炎止痛,舒筋活络) 每天学中成药 - 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清热解痉,去翳明目)每天学中成药 - 补肾固齿丸(肾虚血热型牙周病,牙齿酸软)每天学中成药 - 冰珍去翳滴眼液(去翳明目,白内障初期)每天学中成药 - 保和丸每天学中成药 - 雷公藤多苷片(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每天学中成药 - 复方熊胆滴眼液(清热降火,明目退翳,结膜炎)每天学中成药 - 耳聋左慈丸(滋肾平肝,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每天学中成药 - 金嗓开音丸(疏风,清热,利咽开音,用于风热)每天学中成药- 复方瓜子金颗粒(清热利咽,散结止痛,祛痰止咳,用于风热袭肺)每天学中成药- 金莲花分散片(清热解毒,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每天学中成药 - 障眼明片每天学中成药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每天学中成药 - 耳聋通窍丸每天学中成药 - 复方黄芩片(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每天学中成药 - 复方红豆杉胶囊(癌症肿瘤)每天学中成药 - 胃复春片(健脾益气、活血解毒)每天学中成药 - 参一胶囊(培元固本,补益气血)每天学中成药 - 紫龙金片(益气养血,清热解毒,理气化瘀)每天学中成药 - 抗癌平丸(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每天学中成药 - 金菌灵胶囊(调补气血,扶正固本)每天学中成药 - 夏枯草口服液(清火、散结,消肿)每天学中成药 - 回生口服液(消癥化瘀,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每天学中成药 - 安替可胶囊(软坚散结、解毒定痛、养血活血,用于食道癌)每天学中成药 - 威麦宁胶囊(活血化淤、清热解毒,祛邪扶正)每天学中成药- 肝复乐片(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用于肝郁脾虚原发性肝癌)每天学中成药 - 槐耳颗粒(扶正固本,活血消症)每天学中成药- 慈丹胶囊(化瘀解毒,消肿散结,益气养血,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消化道肿瘤)每天学中成药 - 养正消积胶囊(健脾益肾,化瘀解毒,用于肝癌)每天学中成药 - 消癥益肝片(破瘀化积,消肿止痛,原发性肝癌)每天学中成药 - 参芪博力康片(益气养血,滋阴补阳)每天学中成药 - 益血生胶囊(健脾生血,补肾填精)每天学中成药 - 枫蓼肠胃康颗粒(清热除湿化滞,用于急性胃肠炎) 每天学中成药 - 金刺参九正合剂(解毒散结,和胃生津)每天学中成药 - 参丹散结胶囊(益气健脾、理气化痰、活血行瘀,用于癌症治疗)每天学中成药- 老年咳喘胶囊(滋阴壮阳,扶正固本,用于体虚/老慢支)每天学中成药 - 鸦胆子油软胶囊(癌症辅助治疗)每天学中成药 - 珍香胶囊每天学中成药- 乌金活血止痛胶囊(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腰腿痛,风湿痛)每天学中成药 - 消癌平滴丸(抗癌,消炎,平喘)每天学中成药- 增抗宁胶囊(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清热,提高免疫功能)每天学中成药 - 十味乳香胶囊(祛风燥湿,黄水病,湿疹,风湿病,痛风) 每天学中成药-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利水消肿,风湿痹症)每天学中成药- 益肾蠲痹丸(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每天学中成药 - 复方玄驹胶囊(温肾,壮阳,益精,祛风湿,肾阳虚)========== END ==========。
执业中药师 中医综合 常见病辨证论治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第一节治则与治法◆治则: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下,治病求本;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治病求本:1.治标与治本:1)急则治其标:用于标急而影响到本病或生命时。
如水臌病人,大出血的病人。
2)缓则治其本:标缓。
如肺痨咳嗽,急性热病后期伤阴。
3)标本兼治:指标病本病并重。
如虚入感冒,表证未解,里证又现。
2.正治与反治1)正治:逆着疾病现象而治。
现象与本质相同,逆者正治。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
2)反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现象与本质相反,从者反治。
如下:热因热用:以热治热,用热法治疗有假热病证。
用于阴寒内盛,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以寒治寒,用寒法治疗有假寒病证。
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之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以补开塞,用补法治疗虚性闭塞不通病证。
用于因虚而闭阻之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以通治通,用通法治疗实性通泄病证。
用于实性通利之真实假虚证。
如食积腹泻,瘀血崩漏,膀胱湿热,热结旁流。
◆扶正与祛邪1.扶正:用于只有正气虚病证。
2.祛邪:用于邪实为主,正气未衰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用于正虚邪实病证,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
4.先祛邪后扶正:用于邪盛正虚,正气尚能耐攻,或兼顾扶正会助邪病证。
如瘀血崩漏证。
5.先扶正后祛邪: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
如正气太虚的虫积病人。
◆三因制宜“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常见病的辩证诊治举例(中成药选用,大纲未做要求略)。
尪痹片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加减
尪痹片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加减
一、功能
尪痹片是一种中药,具有以下功能:- 祛风痹:可以舒筋活络,祛除风湿痹痛。
- 活血化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
- 镇痛止痒:可以缓解疼痛,止痒症状。
二、主治
尪痹片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 风湿痹痛: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性关节炎等引起的关节酸痛、肌肉疼痛、关节肿胀等症状。
- 骨折及跌打损伤:可
以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感,促进伤口愈合。
- 神经痛: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神经痛,包括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三、用法
根据个体病情,尪痹片的用法有以下几种选择:
1.内服:
•成人:每次2片,每日3次。
•儿童:根据年龄调整剂量。
2.外用:
•将适量尪痹片研磨成粉末,加入温水调成糊状,直接涂抹于患处。
四、用量加减
在使用尪痹片时,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进行用量的加减。
1.用量增加:若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可适量增加剂量。
2.用量减少:若病情较轻或病程较短,可适量减少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剂量的调整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或副作用。
五、注意事项
在使用尪痹片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蒜等。
2.避免饮酒,以免影响药效。
3.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4.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以上是尪痹片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加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
尪痹中医护理方案的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4.痰瘀痹阻: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山楂、 桃仁、陈皮、薏苡仁、绿豆等。食疗方:薏苡 仁桃仁汤、山芋薏仁粥等。 5.气血两虚:宜食补益气血的食品,如大枣、 薏苡仁、赤小豆、山药、阿胶、鸡肉、牛肉、 乌骨鸡、黑芝麻、龙眼肉等。食疗方:大枣山 药粥、乌鸡汤。 6.肝肾不足:宜食补益肝肾的食品,如甲鱼、 山药、枸杞子、鸭肉、鹅肉、芝麻、黑豆等。 食疗方:山药芝麻糊、枸杞鸭汤等。
二、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居室环境宜温暖向阳、通风、干燥, 避免寒冷刺激。 2.避免小关节长时间负重,避免不良姿 势,减少弯腰、爬高、蹲起等动作。 3.每日适当晒太阳,用温水洗漱,坚持 热水泡足。 4.卧床时保持关节功能位,行关节屈伸 运动。
(二)饮食指导
1.风湿痹阻:宜食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食 品,如鳝鱼、薏苡仁、木瓜、樱桃等。食疗 方:薏仁粥、葱豉汤。 2.寒湿痹阻:宜食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食 品,如牛肉、山药、枣、红糖、红小豆等。 食疗方:红枣山药粥、黄酒烧牛肉等。 3.湿热痹阻:宜食清热祛湿的食品,如薏苡 仁、红豆、黄瓜、苦瓜、冬瓜、丝瓜、绿豆 芽、绿豆等。食疗方:丝瓜绿豆汤、冬瓜薏 仁汤。
(二)特色技术
4.中药塌渍:告知注意事项,操作中出现红疹、 瘙痒、泛红或水泡时,应停止治疗,告知医师及 时处理。 5.穴位贴敷,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的食物,避免 烟酒、海味,辛辣食品。 6.中药药浴 (1)湿热痹阻证:温度38-40℃左右。 (2)寒湿痹阻证:温度40-43℃左右。 (3)夏季温度可偏凉,冬季温度可适当调高。
尪痹中医护理 方案的健康指
导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一、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风寒湿痹者中药宜温服; 热痹者中药宜偏凉服。 2.注射给药:注意用药反应,有不适及 时通知医师处理。
尪痹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常规一、疾病名称尪痹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所致,病位在关节。
证型:1、风湿痹阻证2、寒湿痹阻证3、湿热痹阻证4、痰瘀痹阻证5、气血两虚证6、肝肾不足证二、临床表现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应温暖向阳,干燥防潮,避免湿冷,注意防寒保暖。
3、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绝对卧床时要经常活动病人肢体,适时变换体位,保持受压部位防止发生压疮。
待病情改善两周后应逐渐增加活动。
4、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的移动和负重。
5、适当功能锻炼,减轻疼痛,减少畸形发生。
四、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关节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五、临证(症)施护1、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用热水袋或遵医嘱给予热药袋热敷,也可用食盐、大葱热熨。
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
2、热痹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3、急性期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可采用短时间制动,如有膏托、支架等使关节休息,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的最大耐受范围内伸展运动。
活动前关节局部可进行热敷或红外线照射,缓解肌肉痉挛,增强伸展能力。
4、关节疼痛时,可遵医嘱行冷热敷、局部按摩、中药熏蒸、灸法等治疗。
但在使用物理疗法时避免皮肤损伤。
5、关节屈伸不利者,可遵医嘱采用中频脉冲电、电针等治疗。
6、晨僵护理:鼓励病人早晨起床后行温水浴,或用热水浸泡僵硬的关节,而后活动关节。
夜间睡眠戴弹力手套保暖。
六、饮食护理1、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多吃水果蔬菜,忌食生冷及高糖辛辣食品。
2、肝肾亏虚者,可进食营养丰富饮食,如瘦肉、鱼类、蛋、大枣、山药、甲鱼、枸杞子等。
3、湿热痹阻者,可服用薏仁、冬瓜等清热利湿之品、忌食油炸及辛辣食物。
4、风寒湿痹者应进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七、用药护理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病就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得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得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与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得“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得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尪痹指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症,病位在关节、经络。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1、外因:感受风寒湿邪,或感受风湿热邪。
2、内因:劳逸不当,或久病体虚,会恣食甘肥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
二、临床表现1、关节表现(1).晨僵(2).关节痛(3).关节肿胀(4).关节畸形(5).关节功能障碍。
2、关节外表现(1).类风湿结节(2).类风湿血管炎(3).肺病变(4).心包炎三、护理评估1、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2、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处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四、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3)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被。
(4)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者,要经常帮助其肢体活动,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3、给药护理(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4)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4、饮食护理(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海腥等食物,鼓励多饮水5、生活护理(1)卧床患者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整齐清洁,皮肤干燥,若有汗出,应立即将汗擦干,并更换衣物。
(2)注意保暖,随气候变化及时更换衣被,慎防外感。
尪痹治法介绍
2 5 野 西瓜 外敷疗 法 .
明显 的止 痛 消肿作 用 。
3 其他
将 野 西瓜 1— 2枚 捣 碎 , 姜 隔
注射 , 达到药 物 直接作 用 于病所 的 目的 , 能迅 速缓 解 临 床症 状 , 刺激 神 经兴奋 传 导 , 高机 体 自身祛 病促 愈能 提
力, 增强 免疫 力 。
在饮 食 方面要 注 意摄人 高 蛋 白 、 维 高
合 理 比例炮 制 出雷公 藤 药酒 , 日 2次 , 每 每次 lm , O L 饭
后 服 药 , 月 为 1个 疗 程 。孕 妇 、 乳 期 妇 女 、 3个 哺 胃溃 疡 活 动期 及 严 重 心 肾 功 能 衰 竭 患 者 禁 用 。雷 公 藤 苦 寒 , 毒 , 有 消炎解 毒 之功 , 有 具 该药 含有 4 O多种化 学成 分 , 有免 疫调 节 、 具 活血 化 瘀 、 改善 微 循 环 和 解 热镇 痛
12 中成 药 .
者, 善胀尻以代踵 , 以代头” 脊 。本病局部 以关节病变
和肌腱 病变 为 主 , 又是个 慢性 的全 身性疾 病 , 病位 但 其 以肾 为本 、 以脾 为标 , 法 则 必 以散 结 通 络 为 主 , 忌 治 禁 发 汗 之 品。临 床 上 中医 治疗 旭 痹 ( 风 湿 关 节 炎 ) 类 方
的作 用 ; 白酒辛 温走 窜 , 祛 风湿 、 有 舒筋 活血 作用 , 雷 与 公 藤共 同炮 制 则药 力借 酒 力 通 达 四肢 关 节 , 使气 血行
而风 湿除 、 筋骨 强而 痹证 愈 。该 药酒 疗效 肯 定 。 3 4 雪 莲花 酒 以新 疆或 西藏 产雪 莲花 、 . 白酒 为 主要
瓜、 全蝎 、 干姜 、 肉桂 、 草乌。方 中重用黄芪益气 固表 ,
痹证中医治疗(提高班)
祛风药物能发汗祛湿,多为辛温香燥之 品,易伤阴耗血,用药当中病即止,阴 血不足者当慎用或禁用。
(2)清热消肿止痛:
适用于湿热蕴结,痹阻经络,流注关节, 或热毒炽盛,脏腑气机失宣,热壅血瘀, 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等,通过清热解毒药 物祛除热毒之邪,达到祛邪止痛目的;
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常用10~25克,并去皮 根心,先煎1小时。
雷公藤提取物临床效果(雷公藤总苷) 较佳;副作 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肝损害,白细胞及血小板 减少、头昏、心悸、心律紊乱、女子闭经等,应 注意观察。副作用明显时,应停用并对症处理,
常用药物如全蝎、蜈蚣,地龙、水蛭、穿山 甲、白花蛇,乌梢蛇、露蜂房等。
这些药物多偏辛温,作用较猛,也有一定毒 性,故用量不可太大,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其中全蝎、蜈蚣二味可焙干研末吞服,既可 减少药物用量,又能提高临床疗效。
2.辨病位用药:
辨病位用药是根椐痹证的病位不同,在 辨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使用药物,以 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药:薏苡仁、苍术、甘草益气健脾除湿; 桂枝、制川乌温经散寒止痛,羌活,独活、防 风祛风除湿;麻黄、桂枝祛湿止痛;当归、川 芎养血活血通脉。)
随证加减
若关节肿胀甚者,加萆薢、木通以利水通络; 若肌肤麻木不仁,加海桐皮、稀莶草以祛风通络; 若小便不利、浮肿,加茯苓、泽泻,车前子以利水
祛湿; 若痰湿盛者,加半夏、胆南星。 久痹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可选用蠲痹汤作为
脉
缓
发白病苔
缓
风湿热痹
红肿灼热疼 得冷稍舒, 发热。
质红,苔黄腻 或黄燥
数
黄苔 急
3、辨虚实
新发,风,寒、湿、热,痰,瘀之邪明显者 为实;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由风寒湿等邪气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10年 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⑤皮下类风湿结节⑥手X线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10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A:受累关节- 1个大关节(0分)- 2~10大关节(1分)-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超过10个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RF和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0分)- RF和CCP,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2分)- RF和CCP,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1项结果)- CRP和ESR均正常(0分)- CRP或ESR异常(1分)D:滑膜炎持续时间- <6周(0分)- ≥6周(1分)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
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总分≥6分者可诊断为RA。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关节疼痛、重者,或有肿胀,风邪偏盛者痛处游走不定,寒邪胜者关节冷痛,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或滑或弦紧。
2.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尪痹片的说明书
尪痹片的说明书
风湿疾病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注意自身的保养问题,不能过于劳累。
以前治疗风湿疾病主要是采用贴膏药的方式进行治疗,这样治疗的效果不太明显,而且还容易费力不讨好。
目前推出了一种叫做尪痹片的药物,它能有效治愈您的风湿疾病,让您恢复健康的身体。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尪痹片
商品名称:尪痹片
拼音全码:WangBiPian
【主要成份】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制)、独活、骨碎补、桂枝、淫羊藿、防风、威灵仙、皂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红花。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用于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规格型号】0.5g*12s*4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贮藏】密封。
【包装】铝塑板、铝膜、纸盒装,每盒12片x4 板。
【有效期】36 月
【执行标准】药典业发(1999)第229号所附标准。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44066
【生产企业】辽宁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看完上面对于尪痹片的介绍,您对于该药物一定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了吧?风湿疾病不像其他疾病那么恶劣,但是也是属于慢性疾病的范畴的,对生活影响大,因此及时治疗才是对身体负责的表现。
尪痹片中成药的功能主治
尪痹片中成药的功能主治
1. 概述
尪痹片是一种常用中成药,以其独特的草药组合,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性疾病、肌肉痉挛和麻痹等疾病。
它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效果,下面将分别介绍。
2. 功能和主治效果
2.1 缓解神经性疾病症状
•减轻神经性疼痛:尪痹片中的一些草药成分具有镇痛作用,可以舒缓神经性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
•缓解神经衰弱:尪痹片中的某些草药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和耐受性,减轻神经衰弱引起的症状,如疲劳、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改善神经血液循环:尪痹片中的成分中包含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草药,可以改善神经血液循环,减少血管痉挛和堵塞,从而改善神经性疾病的症状。
•促进神经再生:尪痹片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
2.2 缓解肌肉痉挛和麻痹
•解除肌肉痉挛:尪痹片中的一些草药成分具有舒缓肌肉痉挛的作用,可以减轻肌肉疼痛和僵硬感。
•放松肌肉:尪痹片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增加肌肉的柔软度和灵活性。
•恢复麻痹肢体功能:尪痹片中的一些成分具有促进神经传导的作用,可以帮助恢复麻痹肢体的功能,减少肢体活动受限。
3. 用法与注意事项
•用法:一般情况下,每次口服2片,每日3次。
如果症状严重,可咨询医生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对尪痹片中的某些成分过敏者禁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4. 结语
尪痹片是一种功能广泛、主治效果良好的中成药,适用于各种神经性疾病、肌
肉痉挛和麻痹等疾病的治疗。
但是,在使用尪痹片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的建议,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进行使用。
清热通痹片治疗尪痹(湿热痹阻证)50例
清热通痹片治疗尪痹(湿热痹阻证)50例杨祎【摘要】目的:观察清热通痹片治疗尪痹(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口服清热通痹片),对照组32例(口服美洛昔康片、来氟米特片),3个月后观察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治疗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清热通痹片治疗尪痹(湿热痹阻证)优于美洛昔康片与来氟米特片联合用药。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15【总页数】4页(P2216-2219)【关键词】清热通痹片;尪痹;湿热痹阻证;美洛昔康片;来氟米特片【作者】杨祎【作者单位】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洪湖433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医认为,西医病名类风湿关节炎归属于中医尪痹证[1]。
现代医学认为[2],该病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疾病。
关于尪痹的治疗,我院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获得了业界好评。
现将2014年1月—9月用清热通痹片治疗尪痹湿热痹阻证50例并与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的情况作如下总结。
1.1 一般资料通过建立跟踪档案,从我科住院681例尪痹(湿热痹阻证)病例中选择82位符合类风湿关节炎属急性活动期,X线分期为早、中期,并且于治疗3个月后复查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26例,女性56例;病程1~15年,平均(7.49±3.68)年;年龄15岁~61岁,平均年龄(30.64±7.62)岁。
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平均病程(7.46±3.70)年,年龄(30.69±7.58)岁;对照组32例平均病程(7.51±3.62)年,年龄(30.57±7.63)岁。
两组性别,平均病程、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3]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标准:①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病程≥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病程≥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病程≥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病程≥6周);⑤皮下结节;⑥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⑦手的X线改变。
个人用尪痹胶囊的功能主治
个人用尪痹胶囊的功能主治什么是个人用尪痹胶囊?个人用尪痹胶囊是一种成分天然的中药制剂,被广泛用于个人健康护理。
该胶囊富含多种草本植物的提取物,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
功能主治个人用尪痹胶囊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功能和主治:1.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该胶囊中的草本植物提取物具有抗炎和镇痛的特性,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
它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关节疾病的治疗效果良好。
2.舒缓肌肉疲劳和痉挛:个人用尪痹胶囊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排泄,从而舒缓疲劳和痉挛的肌肉。
它尤其适用于长时间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和不适。
3.改善睡眠质量:该胶囊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镇静和安神的特性,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和入睡困难等问题。
它对于睡眠质量不佳的人群有很好的效果。
4.提高免疫力:个人用尪痹胶囊中的一些草本植物提取物富含抗氧化剂和免疫调节剂,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5.改善消化功能:该胶囊中的某些成分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肠道蠕动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胃肠道不适和消化不良问题。
6.促进血液循环:个人用尪痹胶囊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何使用个人用尪痹胶囊?个人用尪痹胶囊是一种口服药物,使用方法如下:1.成人每次服用2粒,每天3次;儿童每次服用1粒,每天3次。
2.最好在饭后服用,以充分吸收有效成分,并避免胃不适。
3.服用时需配以温水,以便胶囊更好地被吸收。
4.请遵循医生或产品说明的建议,不要超量服用。
注意事项1.个人用尪痹胶囊适用于大部分人群,但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如果出现过敏反应、不适或其他副作用,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3.请注意胶囊的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产品。
4.请将个人用尪痹胶囊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并远离儿童。
5.个人用尪痹胶囊属于中药制剂,不能代替药物治疗,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尪痹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尪痹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尪痹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抗炎、镇痛和消肿作用,常用于缓解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和不适症状。
该胶囊的主要成分为白芍、狗脊、艾叶、羌活、川芎、桑寄生等多种中草药。
下面将具体介绍尪痹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1. 抗炎镇痛:尪痹胶囊中的草药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疾病导致的炎症反应。
同时,它还能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减轻病患的不适感。
2. 消肿散结:尪痹胶囊中的草药成分还有一定的消肿作用,能够减轻关节局部的肿胀现象,将渗出物排出,减少关节腔内积液,使关节恢复正常形态。
3. 活血化瘀:尪痹胶囊中的一些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瘀血的产生和堆积,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4. 舒筋活络:尪痹胶囊中的草药成分还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缓解肌肉和筋膜的紧张状态,促进肌肉的松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关节僵硬感。
5. 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尪痹胶囊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尪痹胶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但仍然建议在使用前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治尪汤组成
治尪汤组成
治尪汤是一种中药汤剂,主要用于治疗尪(中风)病症。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治尪汤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药材:
1. 陈皮,陈皮是指晒干的橙皮,具有行气、化痰的作用,能够舒缓气机,促进血液循环。
2. 川芎,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症状。
3. 桂枝,桂枝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缓解痉挛。
4. 甘草,甘草有舒缓作用,能够调和其他药材的性能,增加汤剂的口感。
5. 当归,当归具有活血补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康复。
6. 赤芍,赤芍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缓解痉挛,改善症状。
7. 白芍,白芍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常与赤芍配伍使用,能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8. 防风,防风有祛风散寒的作用,能够缓解痉挛症状,改善血液循环。
以上是治尪汤的一般组成成分,具体的配方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而有所调整。
治尪汤的用法一般是将以上药材加水煎煮,取汤剂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治尪汤应该由中医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开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焦树德治疗尪痹经验
焦树德治疗尪痹经验名医经验 2009-02-11 14:45 阅读688 评论0字号:大中小一、尪痹的临床特点尪痹除有关节疼痛、肿胀、沉重及游走窜痛等风寒湿痹共有的症状外,还具有病程较长,疼痛多表现为昼轻夜重,痛发骨内的特点,古人称之为“其痛彻骨,如虎之啮”。
关节变形,骨质受损,僵直蜷挛,不能屈伸:重者活动功能受限,生活不能自理。
因病邪在里,故脉见沉:因肾虚,故常见尺脉弱小:因痛重,故脉弦。
脉象常见沉弦、沉滑、沉弦滑、尺弱等。
二、尪痹的常见证候1、肾虚寒盛证临床表现为腰膝酸痛,两腿无力,易疲倦,不耐劳作,喜暖怕凉,膝、踝、足趾、肘、腕、手指等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变形。
晨起全身关节(或最疼痛的关节)发僵,筋挛骨重,肢体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变形,波及督脉时则脊柱僵弯。
舌苔多白,脉象多见尺部弱、小、沉细,余脉可见沉弦、沉滑、沉细弦等象。
此乃肾虚为本,寒盛为标,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上最多见。
2、肾虚标热轻证此证患者夜间关节疼痛时,自感把患处放到被外,似乎痛轻,但久后又觉疼痛加重,赶紧收入被窝中,手足心也感到发热。
痛剧的关节或微有发热,但皮肤不红,肢体乏力,口干便涩。
舌质微红,舌苔微黄,脉象沉弦细略数。
此为肾虚邪实,寒邪久郁或服热药助阳而邪欲化热之证。
此证虽时有所见,但较肾虚寒盛证少见。
3、肾虚标热重证此证关节疼痛而热,肿大变形,用手扪之,肿痛之处局部可有发热,皮肤也略有发红,因而喜将患处放到被外,虽然在被外放久受凉,仍可加重疼痛,但放回被内后,不久又放到被外。
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小便黄,大便干。
舌质红,舌苔黄厚而腻。
脉象常滑数或弦滑数,尺脉多沉小。
本证乍看起来,可诊为热证,但结合本病的病机特点和病程分析,实为本虚标实,标邪郁久化热或服温肾助阳药后,阳气骤旺,邪气从阳化热之证,与一般的热痹不同(热痹病程短,无关节变形,关节痛处红肿甚剧,皮肤也赤红灼热)。
此证临床上虽也能见到,但较之肾虚寒盛证则属少见之证。
本证有时见于年轻、体壮患者的病情发展转化过程中,但经过治疗后,则多渐渐出现肾虚寒盛之证,再经补肾祛寒、强壮筋骨、通经活络等治法而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尪痹的治则与治法1.尪痹的治则补肾祛寒,化湿散风,活瘀通络,强壮筋骨。
2.尪痹的治法(1)补肾祛寒,散风化湿,活瘀壮筋骨;(2)补肾祛寒,佐以清热;(3)补肾清热,散风化湿,活络强筋骨;(4)补肾清热,化湿祛风,强筋骨,通经络。
补肾祛寒治尪汤本汤主治尪痹·肾虚寒盛证:药方以熟地、川断、补骨脂、淫羊藿、制附片、桂枝、赤白芍、知母、骨碎补、独活等20味药组成。
水煎分两次服。
每日上午9~10时服一次,晚上睡前服一次。
方解:本方以熟地、川断、补骨脂、制附片补肾祛寒,养肝肾,壮筋骨为主药。
以淫羊藿、桂枝、白芍、独活、骨碎补温补肾阳、和营卫、散风寒、壮筋强骨为辅药。
以知母、赤芍、防风等为佐药。
以牛膝引药入肾为使药。
全方共成补肾祛寒、化湿散风、活瘀通络、强壮筋骨、补肾治尪之功效。
加减法:上肢病情重者,可去牛膝,加片姜黄、羌活。
瘀血证明显者,可加红花、桃仁、苏木、制乳没。
肢体变形,弯曲挛缩,不能屈伸者,可去防风、苍术、松节等,加生苡米、白僵蚕、木瓜、伸筋草。
加减补肾治尪汤主治肾虚标热轻证。
本方以生地、川断、桂枝、白芍、知母、酒炒黄柏等19味药组成。
煎服法同补肾祛寒治尪汤。
方解:本方是仍以补肾祛寒治尪汤减去温燥之品,加入苦以坚肾,活络疏清之品,以治轻度之标热,但不能完全去掉羌活、独活、桂枝、附片等祛寒散风除湿之品(只可减量)。
因标热尚轻,不可因防治标热,而舍掉治本。
加减法:如标热明显者,可参考补肾清热治尪汤进行加减。
因本证为肾虚标热轻证,减少一些温燥之品(或去掉,或减量)即可,不可太多加入凉药,以防碍治本(补肾祛寒)。
补肾清热治尪汤主治肾虚标热重证。
药方以生地、川断、地骨皮、桑枝、秦艽、黄柏等21味药组成。
煎服法同上。
方解:本方在我国北方地区,比补肾祛寒治尪汤使用情况较少。
只有在青壮年人或又过于服用热药;或久久未能得到治疗,而郁而化热之证。
所以方中采用一些生地、地骨皮、桑枝、黄柏、秦艽等坚肾清热祛风之品。
但仍配用羌、独活等辛温祛风之品。
注意治疗痹证不可采用一派寒凉之品去治疗,以免“治热而伤阴”、“血凝而生痹”等不良影响。
加减法:经过本方治疗一段时间后,如热象已不明显,或出现了“痛处喜热”、“得热则舒”等象,则可仍用补肾祛寒治尪汤治疗。
如果服用本方后,标热之证虽有一些,但已不明显,则可改用加减补肾治尪汤。
补肾清化治尪汤本汤主治“湿热伤肾”证。
药方以怀牛膝、川断、黄柏、骨碎补、秦艽等22味药组成。
方解:本方主要用于我国南方,或亚热带地区,或常年湿热的国家和地区。
故以川断补肾强筋骨;牛膝补肾活瘀;黄柏、秦艽祛风热,坚肾壮骨为主药。
又配以骨碎补、青蒿、青风藤、防己等补肾清热、散风热、壮筋骨,再佐一些藤、蔓之品通经络、达四肢而组成既补肾清热又化湿浊之方。
病例1任某某,男,48岁,工人。
1971年10月28日初诊。
主诉:关节疼痛,肿大变形,僵化,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已1年有余。
病史:1970年9月间,因挖地道而长时间在地下劳动。
一日突然高烧40度以上,继而出现左膝、左踝关节红肿疼痛,行走不便。
虽经治约半年,但病情日渐加重。
两手腕、食指关节亦相继红肿疼痛、变形、僵化,活动严重受限,晨起伸不开。
两膝关节肿大、变形、不能自由屈伸,左腿较重。
两踝关节肿大如脱。
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当时血沉55毫米/小时),即转该院中医科诊治,服中药80剂,症状未见改善,血沉增快(118毫米/小时),遂来我院就医。
现症:除上述两膝、两踝及两手腕、指关节肿大、变形、疼痛、不能自由活动外,两髋关节亦强直僵化、固定成一种位置(大腿与躯干呈120度,不能屈伸),两肩、肘关节亦僵化不能活动,故来诊时需人背抬。
有间断发烧,身体畏冷,心中烦热,食欲不振,时有恶心,大便1日1~2次,小便黄赤,舌苔白腻,脉象弦数。
经我院放射科X线拍片,仍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辨证:地下环境寒湿,久处其地而受风寒湿三邪侵袭致痹。
寒湿最易伤肾,肾虚不能御邪,寒湿乘虚深侵,肾主骨,寒邪入骨,久久留舍,骨失所养,则可致骨质变形,节挛筋缩,肢体不能屈伸,脚肿如脱,温温欲吐,而呈现尪羸之状。
脉症合参,诊为尪痹。
目前虽有标热之象,但实质仍为寒。
治法:补肾祛寒,散风活络。
处方:补肾祛寒治尪汤加减:制附片10克,骨碎补12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10克,麻黄6克,知母10克,防风12克,威灵仙12克,白术10克,炙山甲10克,生姜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六剂。
药后诸症均减轻,仍守上方又加伸筋草30克,嘱可常服。
至1972年3月10日来诊时,已能自己行走,不用扶杖。
两手腕及指关节虽仍有变形,但可用力活动,手按之亦无疼痛,膝关节尚有肿胀,予上方加黄芪30克。
3月17日已能骑自行车上街,仍守上方。
1972年5月3日来诊时,食欲很好,仅腕、背、踝部有时发胀,偶有轻痛,腕、指、膝、踝关节虽外观尚变形,但均不影响活动。
先后共诊22次,服药110多剂,病情已稳定,改用粉剂常服,处方如下:制附片45克,骨碎补54克,川断60克,桂枝36克,赤白芍各60克,知母36克,防风45克,苍白术各30克,威灵仙120克,麻黄36克,细辛12克,松节45克,伸筋草120克,炙山甲36克,地龙45克,皂刺21克,泽泻30克。
共研细末,每服3克,每日2次,温黄酒送服。
1973年1月27日来诊,膝肿消退,关节明显变小,仍守上方,加归尾36克,焦神曲30克,片姜黄30克,红花36克,改川断为90克,为细末服。
1973年5月29日,四肢功能明显好转,可以自由蹲下、站起,站立1小时多也不觉疲累,能骑自行车上街跑几十华里。
脉亦较前和缓有力,舌苔正常。
惟左腕及踝关节,尚有轻痛。
仍予原方以资巩固。
1975年夏天追访:已全天上班工作年余,腕、指、左膝关节外形虽未全复正常,但能活动,能工作,无痛苦。
1979年夏季又约他来复查:血沉13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仍为阳性。
但一直上全天班,并能胜任比较繁重的工作。
病例2赵某某,女,28岁,汉族,教师。
河北籍,已婚。
主诉:关节肿痛,变形僵化2年余,加重3个月。
病史:1980年1月份因居住潮湿,自觉手指发凉,皮肤苍白无血,麻木疼痛。
半年以后渐及腕、膝、踝关节及足趾关节,均对称性疼痛。
1982年5月产后延及全身大小关节疼痛变形。
近3个月来不能起床,不能自行翻身,关节剧痛不敢用手碰。
在宁夏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曾先后口服消炎痛、水杨酸钠、强的松、布洛芬、昆明山海棠等,症状不减,卧床不起,几成废人。
于1982年10月5日抬来我院住院治疗。
现症:四肢大小关节均肿大变形,关节局部怕热,酸胀,烧灼感,但又不能久放被外,夜痛重,怕风。
有时呈游走性疼痛,四肢末端发凉,言语无力,说话时嘴不能张大,气短倦怠,眩晕耳鸣,咽干口燥,尿黄,月经50天一行,量少色黑。
舌质正常,舌苔薄白。
脉沉细数,尺脉弱。
趺阳、太冲、太溪脉均沉细弱。
极度消瘦。
身高1.60米,体重仅有30.5千克,面色白,皮肤脱屑。
双臂不能向外伸展抬高,右臂抬高95度,左臂70度,双肘仅能伸展125度,双膝只能屈曲90度,双颌下及颈部可摸到数个肿物,小如豆粒大,大者如枣核,有压痛。
化验血沉142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阳性,血红蛋白63克/升。
X光拍片:骨质稀疏明显。
掌指、指间关节及腕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双侧小指间关节半脱位畸形,双骶髂关节间隙狭窄融合,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
辨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冬季感受寒湿最易伤肾,寒邪久留,内舍于肾,深侵入骨,致骨质疏松变形,肢体不能屈伸,活动障碍。
产后血亏,气随血耗,使气血双损,阴阳俱虚,又加重了病情的发展。
肾阳虚衰,温煦失职,而见形寒肢冷,昼轻夜重,面色白。
产后失血,血虚阴伤,故口干舌燥,午后低烧,月经量少、后错。
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故肢麻筋挛,皮肤干燥脱屑,极度消瘦。
兼有风邪,故关节有游走性疼痛、怕风。
肾肝脾俱虚,故趺阳、太冲、太溪、尺脉均沉细弱。
据此脉症诊为尪痹、肾虚标热轻证。
治法:补肾祛寒,辅以化湿祛风,佐以苦坚防热,活血通络。
方药:制附片9克,骨碎补12克,生、熟地各15克,陈皮12克,砂仁3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桂枝12克,知母12克,络石藤30克,羌、独活各10克,威灵仙12克,片姜黄10克,葛根15克,寻骨风20克,酒炒黄柏10克。
另:十全大补丸1丸,日2次。
治疗1个月后,已无眩晕咽干,面色红润。
化验血红蛋白81克/升,血沉110毫米/小时。
已能拄拐杖走路,关节痛减,局部已无烧灼感,觉发凉喜暖,说明肾虚寒盛为其本。
上方将附片加至12克,当归加至12克,改生、熟地各为20克。
治疗84天,体重增加7千克,可以扔掉拐杖走3~4米远,面色红润,无形寒肢冷自汗症状。
治前手不能握物,双手握力为0,现握力均为1千克。
两臂可上举过头,右肘现可伸展140度,左肘160度,右膝弯曲接近正常。
能自己行走,生活渐能自理,全身情况好转出院。
回原籍嘱其配制药粉,长期服用,以再度提高疗效。
药粉处方如下:生、熟地各30克,骨碎补40克,川续断30克,补骨脂24克,炙麻黄9克,苍术24克,桂枝30克,赤、白芍各24克,知母30克,制附片30克,伸筋草40克,透骨草40克,威灵仙30克,羌、独活各30克,怀牛膝30克,片姜黄30克,草红花25克,苍耳子25克,五灵脂25克,炙山甲20克,防风25克,上药共为细末,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或兑入一些黄酒送服。
于1982年12月28日出院。
1983年1月份来信:“已能完全扔掉拐杖,自己能独立行动了,还能织毛衣,身体比刚回来又胖了许多,全家人都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