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中的“空”观思想
浅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空”
浅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空”作者:马慧丽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8期内容摘要: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同时又是画家和音乐家,而且精研佛理,被称为“诗佛”。
王维的诗中“空”出现的频率甚高,按《全唐诗(第二册)》岳麓出版社1998年版,第一百二十五卷至一百二十八卷,王维所有的诗中总共有86个“空”字,涉及描写山水的“空”字有36个。
其意蕴不尽相同,从而使其山水诗独具魅力,其中的空境亦别有韵味。
关键词:山水诗空空境一.取“天空”之意,营造“空阔迥远”之意境“空”字在平常中表“天空”之意最多,而在王维的诗中却用得相对较少,大概有10个。
如“万里山河空”、“秋空”“远空”等。
但王维诗中的“空”除字面意义外还蕴含着超乎“咸酸”之外的“有味”境界。
“群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汉江临眺》)江面壮阔,江边的城邑仿佛在水面上飘浮。
波澜壮阔的汉江让诗人感觉到高远的天空也似乎在晃动。
“空”显然是“天空”之意,但结合整联所描绘的景象和整首诗体现的整体意境,这里的“空”便有空旷之感,让人读来便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立体的画面,非常富有空间感,这就营造了一种空明摇曳的意境。
同时,正如苏东坡所言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仅这一联就呈现出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动远空”体现了涛涛江水的动感和声势,更把渺远的意境推向深层,调动了视觉和听觉,其妙,就妙在“空”字把这两种感觉进行了调和和统一,让声势浩大的江水渐远渐淡,以中国画的留白艺术寓于诗境的开阔空白,空灵之境由此而出。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赠裴十迪》);“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泛前陂》);这几首诗中的“空”从词义上理解都解为“天空”,但又创造了空旷的境界。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奉寄韦太守陟》)第一句就展现了一幅萧条苍凉的荒城景象,接下来一句更是描绘了一个空阔迥远、气吞山河的画面,“空”在此是空阔迥远之意,同时对应着前面的空旷的“荒城”,绵延的“万里山河”,到“空”一字,那种空阔悠远的境界便点出来了。
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
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擅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他的诗歌创作,受隐逸之风和禅宗思想的影响较大,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与禅的静默观照合而为一,神会于物,超入禅境,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有一种冲淡空灵的缥缈神的。
被视为古代山水诗创作的正宗。
王维(701—762)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与李白、杜甫并称盛唐时期三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达到了意境浑然的境界,在用文字塑造形象中,大量地融入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突破了以往文字的间接性局限,以诗的形式再现了画的意境,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绘画般优美而深广的意境。
难怪苏轼有如此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也是王维诗歌的特点,他精通音律,又擅长绘画;是少有的全才,的确,王维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具有静逸明秀、空明宁静之美;他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是的代表作家,二十岁就中进士,由于过早的接触到了官场,所以在他年近三十岁左右就开始了他的亦官亦隐的生活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据说,王维的母亲始终是吃斋念佛的,中年时期,由于官场的不得事,就已无意于仕途荣辱;到了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早年对功名亦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诗中有画,画中传声
诗中有画,画中传声;以动显静,空灵优雅———王维《山居秋暝》赏析《山居秋暝》,反映了开元末、天宝初恩师张九龄被逐出朝堂、李林甫窃居相位这一重大政治变故,以及诗人政治上受重挫之后所体现出的高洁志向和理想追求,诗作绘景如画,优雅空灵,表现了一种安逸闲适的隐者情趣,是一首艺术成就很高的五言律诗,值得深加品味。
这是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山水名篇,是王维在辋川别墅闲居时的杰出喜悦诗作之一。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开篇不言“深山”,却说“空山”,“空”字耐人寻味,确有深意。
这里的“空”字,首先,应是实指环境的寂静喜悦空旷。
山深林幽,似桃源胜境,阵雨方歇,山中的人和花草鸟兽处于一种短暂的静止状态,万籁无声的画面在眼前铺开。
这种幽静虽与后面“归浣女的喧闹”、“下渔舟的动荡”等喧闹喜悦场景,看似有悖常理,其实正好相互反衬,更显得意境十分开阔。
其次,“空”字也是诗人清幽静穆胸怀的抒发。
王维在政治上接连受挫(特别是对受伪职一事,自责不已)之后,一改前期自豪自信、喜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雄健、激昂、豪放的诗风,思想上崇佛好道,讲究“四大皆空”、“清静无为”,心灵上追求空明澄澈,生活上亦官亦隐,寄情山水,陶醉自然。
这一点,在王维后期其他诗作中亦能寻求踪迹:“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两处“空”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趣的是,这不同诗篇的两联诗在意境上也能相互辉映。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写人不见人,是以“响”写静,清幽绝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不着一“人”字,而字里行间却透着抒情主人公的气息。
读者可以想见,空山新雨的“新”,给沉寂的深山带来喜悦,使万物为之一新,充满勃勃生机;蜷缩的树叶,枯萎的小草经“新雨”滋润之后,都舒展开来。
秋天傍晚的天气,也因一场“新雨”而有所改变,清风徐来,让人从闷热烦躁中解脱出来。
这时,一个怡然自得、神清气爽、空灵优雅、志趣高远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凸现在画面上。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承接上文,具写实景。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王维是唐代文学史上堪称卓越的诗人之一,以山水田园诗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作中经常出现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空”与“有”,这些概念常常与自然景物紧密相连,为他的诗作增添了深度和内涵。
在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王维的诗歌创作背景和主题。
王维所处的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当时社会繁荣稳定,文人墨客寻求文艺创作的主题也大多以自然景物为主。
王维继承了古代文人的传统,但他在创作中注重感受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主题更加深入人心。
他的诗歌主题以山水田园为主,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王维的诗作中经常会出现“空”与“有”这两个概念,它们反映了王维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在王维的诗中,“空”往往指的是自然景物的辽阔和广袤,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例如他的《登鹳雀楼》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天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他以巍峨的山川、辽阔的天地来形容自然景物的壮丽,表现出了他对大自然浩瀚无垠的景象的惊叹。
而“有”则指的是人类在自然中的存在和活动,表现了王维对人生的思考和关怀。
他通过描绘山水田园间的人物活动,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例如他的《送别》诗中写道:“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场景,直接表达了他对亲友离别的感慨和对家园的留恋。
从王维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将自然景物与人生相结合,通过“空”与“有”这两个概念来表现自然景物的壮丽和人生的思考。
他以自然的背景来反思人生的意义,以大自然的广阔来衬托人类的渺小。
他的诗中常常表现出对世俗欲望的憧憬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他以自己的感悟来启迪他人对于人生的思考。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是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和领悟的体现。
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辽阔和人类在其中的存在,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王维的诗作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邃的内涵,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山水田园之神”和“诗坛寂寞之君”,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给人们启示了对现实生活的思索。
王维诗中的“空”
3读王维的诗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诗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空字如在他的代表作山居秋暝中第一句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开篇第一字就是空字其它诗中带空字的诗句更是比比皆是如空山不见人积雨空林烟火迟波澜动远空夜静春山空空翠湿人衣空知返旧林空悲昔人有胜事空自知等几十首诗中用了空字那么为什么在王维的诗中会出现那么多的空字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先看一下诗人的思想经历王维少有奇才岁举进士后得21张九龄拔擢官至右拾遗政治上倾向进步有自己的理想愿为苍生谋后因张九龄被贬官和安史之乱除官遇难对官场的污浊难以忍受加之中年丧妻政治上的不幸和生活上的不幸使他避开政治逃避社会借山光水色自娱晚年过着隐居生活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再加之他一家信佛母亲崔氏是佛教徒他从小受佛教思想影响早年就相信佛教用他在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中说的就是十年座下俯伏受教另外隋唐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繁盛期也是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创造出新成果的时期当时佛教对文人和文学的影响相当大唐代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社会上崇佛空气很浓在这样的环境熏习下王维也免不了受其浸染个人经历家庭影响和社会环境使王维后期的诗带上了佛教思想其中表现最充分的就是空字的使用空即什么都没有也有徒然白白的意思它是佛教用语佛教又叫空门按大乘佛教的空宗观点诸法实相就是空坛经认为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一切草木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而世人性空我空法空空空为三空总之宇宙万物皆是空佛教的这种空观体现在王维的诗中即所有景物都虚幻空渺过去的一切又都如过眼烟云作为诗人王维本是重立德立功的兼济与独善在他身上是矛盾的当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时这矛盾表现得更突出而禅宗的通达自由游戏三昧的人生态度把这个矛盾解决了仕途不得意只好寄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寻求慰籍这是中国古代许多士大夫常走之路因为自然山水不仅是超离现实的逋逃数而且它的存在还包含着宇宙和人生的真谛正因如此王维从污浊的官场走入清静的山林就感受到无比的新鲜和爽快感受到了无比的自由和宁静并由此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这些诗歌大多表现了一种清新静美的审美特点但同时在这些清新和静美中却流露出无欲无为的佛家思想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主要信仰的是南宗禅其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和崇尚自然的风格给王维提供了一剂处世良方也使王维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审美价值除此外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似相通之处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的那样禅道惟在妙语诗道亦在妙语妙语是对禅的识见力也是对艺术的感受力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王维参禅有得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会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物我两忘的意境而这种意境的表现都和空字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云南社会科学年增刊2001Social Sciences in Y unnan S.E王维诗中的空樊泳湄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语文部云南昆明650111摘要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同时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其无欲无为的佛家思想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时时流露出来突出表现在空字的使用上而这空一类是在对自然的描写中间接表现的另一类是以禅喻诗直接表现的此类诗歌又大多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在领略其诗情画意之美的同时应避免受其消极思想和颓废情感的影响吸其精华弃其糟粕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关键词王维诗空佛家思想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码I207.22A增10008691200128300328一借对自然的描写间接表达王维的山水诗往往渗入佛教思想但其中写得好的是不滥用佛家语汇也不滥用佛教事典而是在对自然风光的生动描写中流露出出世意识的诗作这些诗充满闲淡自然轻安娱悦的禅趣表现出解脱尘嚣的怡悦安适的心情和对超脱世事的隐居生活的向往是禅宗任运随缘的人生态度在诗中的反映王维的山水诗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诗人特别钟情于对山的描写而且对山的描写又突出地表现在把山和空字连在一起使用山在历代诗人笔下用来修饰它的多是远深秀幽青等词只有王维在对山的描绘上偏爱这个空字这不仅是其诗表现手法上的独特也是诗人借对自然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的显现它说明了空对诗人的影响之大它蕴藏于诗人思想深处在创作中这种思想便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即使面对的是一个普通的自然景物山在诗人眼里座座都是空的而且这空在诗人眼里的反映又各不相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写的是雨后秋山的空明洁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如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反映的是深山的空寂清冷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写的是夜间春山的宁静空幽峡里不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表现的是远山的虚空缥渺这一座座山峰成了诗人排解烦忧的对象也是他逃避喧闹纷争尘世的地方同时也渗透着诗人高蹈出尘的消极思想在王维的山水诗中除了对山寄寓空灵之意以外在其它景物描写上也常常用空字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在这首诗所营造的氛围中有一种空明一种纯净山色是那么清明树木青翠欲滴溢出浓浓的翠色染绿山染绿山中人的衣服人行在一片空翠中身心都被浸染滋润有细雨湿衣的感觉这写出了冬天山中树木的苍翠表达了似幻似真的感觉是诗人沉醉于大自然不为世事困绕心境的写照又如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这首诗是王维被迫做伪官时为怀念朝庭而写的他虽然不想干预世事但安史之乱时还是受到牵连被俘且做了伪官内心悲痛空寂无望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所以他眼中的凝碧池是一片萧瑟空落不见往日的繁华只有满地的落叶和逼人的秋风这空宫形象地说明他当时的心境也是他变得更加消沉的原因从此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在家念佛做善事以佛为精神寄托王维常以一念净心来对待外境在他眼里一切都与己无关都是空落的在他的诗里抒发的是欣赏自然时的物我两忘的感受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大自然的静态美由此表现在诗中就是一种空寂闲的境界而由此境界引发出的禅悦即是由于悟得禅趣而体验到的那种内心愉悦的心情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首诗可谓禅趣盎然不仅传达出了禅的意蕴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品位又如饭覆釜山僧中的几句已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他渲染远离尘世的道心体悟人世的空虚借山林来保持内心的宁静寻求一片安宁的乐土这是佛家心性学说在王维诗歌中的显现王维信仰的禅宗的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心性学说它主张万法在一念净心悟得这片净心则人境两空我法双亡所以顿悟自性清静心是南宗理论的核心问题表现在诗中就是由心造境缘境生情由于诗人内心清净取境亦清净而由这心造的境中又生发出新的情思这是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黑格尔曾说宗教的意识形式是观念因为绝对离开艺术的客观性相而转到主体的内心生活以主观方式呈现于观念所以心胸和情绪即内在的主观性相就成为基本要素了[1]从这个论述来分析王维本身是禅宗信徒禅宗的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渗入艺术表现中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二以禅喻诗直接表达元好问有诗云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人切玉刀嵩和尚颂序以诗谈禅以禅趣如诗情志与外境相融合物我如一从支遁开始在受佛教影响的诗人中已很流行诗禅表明人们的诗禅合一观已很普遍了正如宋人周必大所谓自唐以来禅学日盛才智之人士往往出乎其间加上禅宗发展以后禅思想在理论上的广泛影响人们以禅论诗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王维晚年的一些诗用王渔洋的话来说就是字字入禅这类诗有一些是直接用空字来表达其佛家思想的如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2845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酬张少府在理想破灭后诗人既不愿和当权者同流合污自己又没有济事长策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对他这样一个长期受佛教影响的封建文人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归隐了空在这里是徒然的意思理想落空归隐又何用但他只能如此表现出来的懦弱来自其思想深处的佛家思想又如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秋夜独坐写的就是佛徒坐禅之事诗人独坐空堂之上感到孤独空虚堂上只有灯屋,外只听雨更显出佛堂的空寂清冷而由这个空,诗人想到佛教的灭寂悟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消除人生的悲哀解除生老病死的痛苦而诗人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佛门的王维的许多诗是用空直接表现他对佛教的理解的如他在西方变画赞中说法身无对非东西也净土无所离空有也他认为佛性没有存在东方西方的问题净土也没有固定的处所因为它本是超出空有两边的认识到佛法尽在自心不宜执着外境是无为无碍思想的表现又如他的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也是用来宣扬这种思想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这讲得是佛教基本教义的人我空的观念这两首诗意在用识心见性的顿悟来摆脱自身与现实社会的矛盾以禅喻诗的核心是悟它是自身对佛理的融合和领会要悟到自性本来空寂要心无所往心无所得王维的这两首诗就是其悟的体现弥漫着浓浓的空气但却充满了禅学概念和说理落入了理障王维以禅喻诗来写空实际上是用禅的心性学来说明诗歌创造发挥主观心性的特点他的悟和中国诗重主观抒情的特点相通抒情诗是主观内心的表白抒情诗人的感情又表现了独特的内心领悟通过内心独特的领悟造成诗歌的独特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诗作为一种反映现实的独特意识形态它和宗教的禅并不是一回事所以诗可以浸入禅味但不可作禅语否则会影响诗的情趣因为诗歌有对艺术的整体和谐的追求如果把观念和现实人生体验形象分离开就不能创造完整浑成的意境就会破坏诗歌的艺术完美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此诗前部分写古寺风光描写山林的空寂表达了诗人求清静的愿望其实诗人求的并不仅是环境的清静他求的是由悟得身心皆空的道理而获得的心境上的安宁诗歌的最后两句是用出自涅槃经的毒龙这一佛典来写毒龙指内心妄念这种空谈佛理玩弄典故的做法使诗歌显得枯燥无味脱离了诗歌的意境破坏了诗歌的艺术完美是一种创作上的缺陷当然这种缺陷在王维的诗中是很少的即使就这首带缺陷的诗来说它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其佛家思想也是艺术地表现出来的是入景入情的同时它还表现了诗人在空的艺术手法运用上的特点用声音色彩来表现无声无色的空就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空山古寺的幽静环境用深山空谷中传来悠悠钟声和嶙峋山岩间发出的呜咽的泉声来反衬山林的空寂在杳无人迹的山林中这回荡的钟声和低鸣的泉声并没有带来一丝热闹反而更显出山林的空寂以有声的动写出了无声的静有鸟鸣山更幽之效诗人又用白雾缭绕的云峰表现出古寺的空虚用昏黄的余辉涂抹在幽深的山林间所呈现出来的冷冷的日色来映证空山的幽寂以白色冷色表现诗人内心的空无王维其它很多诗歌如鹿柴山居秋暝鸟鸣涧等也是以实写虚以有声有色的景物来写无声无色的空的这也可以说是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之一空字的运用是王维诗歌创造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它既显露了诗人的佛家思想又体现了诗人艺术创造的技巧王维的山水诗虽然没有李白杜甫诗歌那种震颤人心的思想灵光但却意境空灵充满禅趣耐人寻味是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这些诗还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隐士的内心世界反映了诗人不满现实不愿与邪恶政治势力同流合污却又时时感到精神上的无比空虚的苦闷心情有一定的认识价值本文仅对王维山水诗中用空字来直接或间接表现其佛家思想的作品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因为这样的诗在王维诗作中为数不少并且都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是其诗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作品故我们在欣赏这些诗作时应了解王维佛家思想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在领略诗中的诗情画意的时候避免受到诗中消极出世思想和没落颓废情感的影响做到吸其精华弃其糟粕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注释黑格尔美学第卷第页[1]1128责任编辑杨绍军28。
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
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王维诗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一、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的渗透谈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可避免的要谈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大师地位的奠定是其书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水月镜花般的纯美诗境。
描写自然景物方面,王维有着独树一帜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雄伟,还是流水的恬静,或是丛林古刹的幽深,诗人都能取自然、凝练、生动且富有特征性的语言,点缀成一幅幅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优美画卷,与景象融成一体。
“日落江湖白,朝来天地青。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轻松”。
日落昏暗,愈显江湖之白色;潮来铺天,仿佛天地也弥漫水之青色。
一是色彩的相衬,一是色彩的相生。
日色本为暖色调,因松林青浓绿重的冷色调而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条件色的作用。
红叶凋零,常绿的林木更显得苍翠,这翠色充满空间,空濛欲滴,无雨而有湿人之衣之感,这也是条件色的作用。
至于“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则淡远迷离烟云变灭,如水墨晕染得画面。
王维的田园诗作中也体现出的艺术的.画意。
王维在他的田园诗歌创作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贵州省盘县鸡场坪乡民族中学祖兴贵上,吸取了绘画的长处。
以富于色彩的语言,运用绘画技法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强有力地感染了我们的情绪。
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诗人在勾勒景物的基础上,进而给它着色。
桃“红”,柳“绿”和“青”烟。
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唐代诗人王维,无论是山水诗、边塞诗,还是永远在我心中的赠友人诗,最好的诗都有。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被誉为“诗佛。
其诗存诗400余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清淡宁静;边塞诗明朗清丽,豪迈雄浑;幽愤赠友诗,宛转含蓄,深沉真挚。
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于后世作品影响深远。
本文欲从王维诗歌题材入手来分析其艺术特点,以求对王维诗歌艺术特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一、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清淡宁静清淡自然是王维诗歌的主体风格特征。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诗人最负盛名的山水田园诗中,这些诗歌反映诗人隐逸生活的情趣,冲淡自然,清新有致。
如《赠裴十迪》、《新晴野望》、《渭川田家》、《山居秋螟》等作品。
这类诗大都表现诗人对现实理想幻灭而转向隐逸山水的闲适宁静的思想和心境。
这在上述诗中都有所表现。
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援。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口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首诗歌不仅描述了诗人恬静悠闲的情致还描绘了一幅秋雨之后山居生活的美丽画面。
在美丽的风景中,诗人兴趣盎然,享受自然的乐趣。
又如《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主要是描写了村居生活场景的'自然和闲适,晴朗的天气,宜人的风光,诗人的恬淡安宁与美丽的自然风景互相兼容。
王维的另一个代表作《山居秋暝》,首联总领全诗,在秋天的傍晚,山雨过后,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来。
“空山”是因山中的林木茂盛,把人的活动都给隐藏起来了,与后面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句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空远清丽,也包含诗人主观意识的宁静和悠闲。
第二句是写景的名句,此联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错落有致的景观融入对仗工整的句子之间,行笔如水,自然流畅。
王维《山中》原文赏析
王维《山中》原文赏析王维《山中》原文赏析《山中》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五绝。
此诗描绘了秋末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由满是白石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全诗意境空蒙,如梦如幻,表达了诗人悲己思乡之情。
下面小编整理了王维《山中》原文赏析。
《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审美赏析读到这样的诗句时,我的心境想要宁静了下来!我曾经在深山峡谷之中独自行走,沿着一条曲折迂回的山路,山谷之中是静谧的,这种静谧,是亿万年来的积淀。
有时,静谧得有些粘稠,呼吸之中,觉得有一种厚重。
有时,一阵风吹过,或者一声鸟鸣,都会使我莫名地紧张起来,我注视着山谷,山谷漠视了我的存在。
这时候,我觉得自己,犹如淡化了躯体,只有自己的眼睛审视着,在偌大的山谷之中,思想的跃动,也犹如一只飞鸟。
有时是这样,觉得自己的存在,就如同一阵风在山谷之中游荡,在亿万年来,无数春秋轮回之中,瞬间转换到了现在,这一刻,又在这样的轮回之中显得异常漫长,只因我的生命,在这一刻出现,我看到,思想的分子,犹如微尘在巨大的容器里光子一样运动,但却是静静地,没有一丝声息。
我曾经在一条溪流旁的树下坐着,凝视着流淌不息的泉水,一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
其实,我很想闭上眼睛,让思绪停止下来,思想也停止下来,我幻想着,躯体是一个虚无的容器,溪水从上游而来,穿越着我的灵魂,从发丝到脚趾,流淌着,尔后再次进入下游,继续它的行程。
我的耳畔,溪水潺潺,悦耳不绝,我的眼前,水之生命形态,长流不止!冲刷着,把那些关于明天和从前的过往,从躯体里淘尽!我想得到一种宁静,无我的宁静,看天是天,看水是水,我的一切都在万物的映照里,犹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明月。
我得不到这样的宁静!“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很多人都知道王维是一位山水派诗人,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长期与山水生活在一起,自然与山水别有一种情意和灵犀,因此,他写下了不少关于山水的佳句。
王维《辋川图》中的空灵静寂美学思想
【中国美术研究】一、禅宗美学禅宗是佛教的一大宗派,讲究心性的养成,认为万事万物的终极是趋向虚无缥缈的静寂境界,讲究心灵上的感悟,主张的美学思想与传统的宗教崇拜的观念不同,引导人们关注“人性”本身的美,影响了古时文人审美思想的转变,他们开始以空灵静寂的美学形态为呈现方式。
在唐朝,中国国富力强,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都处于高峰期,这期间唐朝实行开放包容的政策,吸引了众多外来民族,于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大繁荣景象———儒、释、道思想在这一时期相互融合。
而现实政治是残酷的,多数人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因此文人们不再以实现政治抱负为业,而是开始人生艺术化、理想化的精神追求,于是佛教禅学思想、各种宗派开始在盛唐时期活跃起来,使盛唐时期审美思想得到了新的发展。
王维是禅宗美学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常常表现柔和、静谧、协调的山水静景,他的山水田园诗所营造的静谧与幽深的境界被当作典范,影响了中国山水文学“以静为美”的基本风格与审美情趣,这种追求也成为了他美学思想中最突出的特点。
这样的转变同他人生的遭遇有很大关系,早年他与其他的文人相似,在传统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下,内心有着极其远大的政治抱负,而正当他春风得意之际,安史之乱发生了,这也成为了他人生轨迹的转折点。
唐朝中兴,唐肃宗打回长安,恢复统治,王维因为曾经在安史之乱中为安碌山服务过,于是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王缙因为扶助肃宗有功,用他的功名为哥哥王维赎罪,从此王维再也没有入仕做官,而是退隐乡下打理他的田园。
缘于自身的遭遇,他曾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理想在现实中幻灭,是一个曾经对政治抱有幻想的热血之士最后的落空和幻灭。
正因如此,王维的山水诗、山水画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皈依禅宗,从中获得心灵的释放,开始真正永恒的本质追求。
于是王维在中年就半隐退到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之地,开始研究佛教文化,过起了禅修的日子。
而他政治上的失意也直接导致他思想和艺术审美的转变,与其他文人那种仅仅追求艺术的表情尚意不同,他将自己的所感与所悟慢慢组成独特的审美感知,并运用在他的作品中。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吟空”思想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吟空”摘要:王维被称为“诗佛”,源于其诗所创造出的意象和意境多有着禅理意蕴和禅意渗透,而其禅理与禅意反映在诗中,则体现为一个“空”字。
诗人多年浸淫于佛法,在其诗中,实在的世界本质皆为空。
本文通过分析王维具有代表性的禅理诗中所创造的意境,得出结论:其诗将个人修炼佛法禅心的体悟心境,与所观所感的一切物象相结合,以禅宗强调的“对境无心”、“无往为本”来对待人世、社会、自然中的一切,心念不起,吟空即吟佛禅,从而使诗呈现出一种世俗难以企及的空灵之境。
关键字:王维,禅意,吟空盛唐诗人在意境创造上的一个追求,我认为是意境所产生的氛围和画意。
所谓氛围,指意境所创造出的一种气氛、基调。
盛唐诗人往往追求意境的整体感,使意境弥漫出诗人所试图创造的情思,将人带入某种气氛和情调中去。
诗人有所感之后,进入某种境界之中,一切物象则都成为其意中之象,都带有其自身的情感色彩。
这使得物象本身的神态和诗人所添加的情感色彩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氛围,或明快欢乐,或寂静清幽,或缠绵悱恻,或烦闷忧郁。
意境创造之难,在于其既非写景,又非抒情,却要在看似是写景与抒情中将其烘托出来,轻描淡写又直触人心。
王维因受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信奉佛教,并且对佛理有着精深的研究,因而其诗歌中或明或暗的,或刻意或无意的,透露出浓郁的禅理意蕴和禅意渗透。
其以禅宗强调的“对境无心”,“无往为本”,即对一切境遇不生忧喜悲乐之心,不尘不染,心念不起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社会中的一切。
他将个人修炼的体悟心境,与所观所感的一切物象相结合,使诗歌呈现出一种别人难以企及的空灵境界。
我们谈王维的诗歌,试图分析他用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创造出来的文艺片,神奇地将自然或非自然的物象,鸟语、蝉鸣、花香、草深,或渔舟、浣女,合成于一幅禅意的水墨画中,而这幅意境之画卷,其无限的美与遐思,在于其无限的“留白”——吟空之处。
水墨山水画中,大片大片的留白,将画的意境拉长到无限远,而王维的山水诗中,诗人的眼睛仿佛穿透了一切现实的物象,树木摇曳,花开花落,扑朔迷离的雾霭和光影明灭的薄暮,一切自然与非自然的美,并非刻意的,都只衬托出一个“空”字。
从“空”字诗再看王维的佛禅思想
从“空”字诗再看王维的佛禅思想作者:冯运红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1年第02期内容摘要:王维素有“诗佛”之称,其诗句富含禅意,清新淡远,自然脱俗。
王维的思想也受佛家影响较多,且与之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血脉关系。
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王维的“空”字诗,其在诗中大量使用了“空”字,为诗句注入禅意。
本文将以王维的“空”字诗为例,并结合“空”字在佛学中的佛禅思想,来综合分析王维诗句中佛禅思想的成因,并深度解析王维作品中诗禅交融的意蕴美学。
关键词:王维“空”字诗佛禅思想王維的诗句最喜用“空”字,有数据显示,1999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王维诗集》中就有十几首使用“空”字的诗歌,而这绝非偶然现象。
王维受佛家思想影响颇多,其中又数禅宗影响最深,其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诗句中的意境与空灵的禅境相统一,传递出了“空空”的禅意,再将“空”字点缀于诗句之间,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使诗歌更具情境意趣。
一.王维“空”字佛禅诗歌鉴赏(一)《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下动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幅绝美的雨后山村晚景图,初秋傍晚,山间秋雨初歇,万物一新。
皓月当空,润过秋雨的青松亭亭如盖,山泉水清冽,顺着岩石缓缓流动。
诗人不仅营造出了清新、宁静的和平安乐气氛,还在不时之间予人诸多美感。
同时,还为人带来了不一样的禅趣体验。
诗人在开篇就使用了“空”字,这奠定了全诗的禅理基调,给诗句赋予了一定的禅理内涵。
何谓空山,满载山石、清泉、松林、月光,还可称之为空山吗?“空”并非是字面上的理解。
禅家认为,只有内心空无所有时,才能获取智慧,进而悟道。
摩诘的“空”正是心灵的空无,是对空灵禅境与岑寂静境的追求。
颔联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对等写照。
诗人在寂静中感受到了来自自然的轻微细响,静中取动,动中求静,不仅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空旷澄澈,还达到了空明心境与空灵禅境的契合统一。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王维是唐代诗歌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充满着温婉淡泊的气息。
在他的诗歌中,空与有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体现了王维诗歌的审美趣味和哲学思想。
一、“空”的意义及体现1.自然景象的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些自然景物的描绘,诸如山、水、云、月等等,这些景物在王维的诗中往往是没有实体的,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因此被称之为“空”。
例如他的《画》诗中写道:“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里的山是有色的,而水却是无声的,花虽然还在,却已经没有春天的姿态,这些景象似乎都在王维笔下自成一格,透着几分迷蒙的感觉。
2.意象的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中,还经常使用意象的空来表达他的心理感受,这种空常常体现在王维诗歌中的“无有之境”。
例如他的《行宫》诗中写道:“寂寞开无主,春华照眼穿。
”这里的“无主”就表现了思想上的空无,王维通过意象的手法,引出了诗歌中的空虚之感。
王维的诗歌中,也涉及到许多自然景观的有,例如山上的松林、水中的鱼虾等等,这些景象在王维的笔下,常常表现为具体形态,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感受。
例如他的《琴曲》诗中写到:“蜡烛有心还惜别,曲终人起凄楚多。
”这里的“蜡烛有心”就表现了一种有形的存在,从而使人能够感受到这一景象的真实和生动。
王维的诗歌中,有些有形的存在,并非自然景观,而是他自身感受到的东西,例如心灵的归宿、情感的渴望等等。
在王维的诗歌中,这些有形的存在,通常表现为“有意向之境”。
例如他的《送别》诗中写到:“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里的“王孙”就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将思念和渴望通过意象的手法,融入到诗歌的表现之中。
空与有是王维诗歌中两个极端的概念,为空虚、寂寞、悠远,有则丰满、充实、实在,二者相互对立,却又相得益彰。
通过关注空、有的互动关系,王维诗歌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显得极富特色。
首先,空与有”的审美价值体现了王维的审美趣味。
论《鹿柴》中“空”在王维禅诗中的表现
论《鹿柴》中“空”在王维禅诗中的表现最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斯奈德诗学和生态文学的国际会议,对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研究者来说,真的是一场饕餮盛宴。
在本次听会中,我不但除了领略到了一些中外大家的风貌,更使我对于生态文(诗)学产生了极大兴趣。
其中,最使我产生共鸣的是来自芬兰Tere Tahtinen的演讲。
他主要讲述了中國古典诗歌(尤其是寒山诗)对斯奈德诗歌的影响和它们之间的一些共性。
他首先从中国人老少皆知家喻户晓的《春晓》讲起,然后是王维的《鹿柴》等一些禅诗,分析他们的特点,并与斯奈德的MountainHome、Riprap和Piute Creek等诗作比较赏析。
Tere本人是比较喜欢王维的诗的,他认为王的诗更具有禅意空灵的意境。
从他的讲解中我也得到了一些感想和启发。
首先,从王维的代表禅诗作《鹿柴》来分析: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该诗作出自王维的诗集一《辋川集》,《辋川集》共收录了王维与其好友裴迪的二十首诗作,均是他们在辋川共游别业时所作。
辋川是王维的晚年隐居之所,辋川的美丽环境不仅给了他无穷的美觉享受,让他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半官半隐生活,还给了他无尽的艺术灵感,《鹿柴》就是他在该时期的代表诗作之一。
《鹿柴》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一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
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人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他的诗句曾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
可见王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清新淡雅的语言和博大精深的情感深受后人的喜爱。
在他的诗歌中,“空”与“有”是两个常见的意象,本文将从这两个意象入手,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一、“空”的意象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空”往往表示一种虚无、空灵的感觉,同时也是一种境界的表现。
比如王维的《相思》中就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飞鸿踏雪来,翻峰入渊飞渡,独立危楼向晓看,秋空阔,气澄清,万里无云,松柏寒。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日长。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远行的途中,怀念远方的情景。
诗中的“秋空阔,气澄清,万里无云,松柏寒”等描写让人感觉到一种悬空而虚无的感觉。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的“春山空”也是一种虚无、空灵的感觉,让人感觉到山的高远,但又没有实在的物体,只剩下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空灵美感。
相对于“空”,“有”则是一种实在性的表现。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有”往往表示一种具体物体、景色等的意象,同时也是一种具体到了达到一种境界的表现。
比如王维的《山中》中就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在描绘山中景色的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境界,它表现了诗人在清秀的山野中看到瑰丽的景象,静静地想着人生,如同宣泄了一个人心灵中的韵味。
在《少年游》中,“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何物搴秋阁,为君清唱弹。
”中的“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表现了一种具体的音乐场景,弘扬了山水田园之美。
三、空与有之间虚空和有实体之间的对比本身就是一种美,王维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刻画出了这种对比之美。
比如,他在《竹里馆》中写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中的“幽篁”形象化地表现了空灵、虚无的美;而描写诗人所在的自然环境,如“深林”“明月”则突出了针对一种实际景象的丰富描绘。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摘要】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其作品以清新淡雅、富有意境著称。
王维在诗中常以“空”与“有”作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在王维的诗中,“空”象征着虚无、空寂,而“有”则代表着充实、丰盛。
通过对比描写,“空”与“有”在王维的诗中呈现出极致的美感和哲思。
这种象征意义赋予了王维的诗歌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也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王维山水田园诗不仅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折射出“空”与“有”对于人生和文学的启示,体现了诗歌持久的艺术魅力和内在的魅力。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空,有,对比描写,象征意义,审美价值,艺术魅力,影响,启示,持久魅力1. 引言1.1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王维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清新婉约、淡雅幽远的风格著称。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的美妙之处,同时融入了对人类生活和情感的思考与描绘,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2. 渲染幽静雅致的意境:在王维的诗作中,常常运用婉约淡泊的语言风格,营造出幽静怡人的诗境,给人以心灵的慰籍与安宁之感。
3. 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常常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世界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王维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1.2 “空”与“有”的主题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以描绘山水田园风物为主题,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王维的诗作中,经常出现“空”与“有”这两个主题元素,这两个词语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具象意义,又有抽象意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在王维的诗中,“空”往往指代广阔的山川原野、深远的天地万物,表现出无限空旷的意境。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王维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人类情感的体悟,其中山水田园诗更是成为了王维诗歌的代表作品。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他常常运用“空”与“有”两种表现手法,形成鲜明的意象与情感体验,下面就来谈一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空”与“有”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在他的诗歌中,这两个词经常被用来表现空间、时间、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营造出深刻的意境,进而让人产生共鸣。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
对于“空”这个词,它主要表现为一个有待填充的状态。
我们可以看看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在这首诗中,王维通过“空山”、“不见人”来营造出深邃而寂静的空间感,使人感受到山林的空旷与清幽。
同时,通过“但闻人语响”这一句,他隐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未曾露面的人物,让我们对整个意境中的空间充满了期待,也更容易感到自己被自然景观所吸引,被自然环境所包容。
而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王维的“空”则转为时空状态的暗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这里,“空”主要表现为时间维度上的空虚与不确定性。
静默的草原上,春夏秋冬轮回循环,留给人的是唯一不变的,或许就是时间的流逝,或许是时间在草原上轻轻摆渡的穗子。
王维用草原这样一个宏大的场景去表现人在时间线上的短暂与纤薄,从而使读者对于时间的珍贵与深思产生了共鸣。
而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有”则主要表现为实体的存在,往往与人、物等有形的事物有关。
比如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他写到:离别家书汉水滨,云山万里共明月。
此时,王维可称之为“有”在其诗歌中的一次完美的体现。
在表达山水风景时,王维借助了“云山万里”和“明月”的形象,使景色得到生动的描述。
他用笔画勾勒出广阔的山川、连绵起伏的山脉、明亮的月光,让读者仿佛就能感受到眼前这一切美景。
除了景色,王维也会运用“有”来形容人物的存在。
王维诗中“空”字的意蕴
王维诗中“空”字的意蕴王维诗中“空”字的意蕴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他的诗作散发着强烈的浪漫气息。
他歌颂隐逸,爱好自然。
他又是杰出的画家,所以他的诗画完美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常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他的诗也就具有绘画美、音乐美。
王维晚年的诗作中常用“空”字来表现诗的独特美妙的意蕴。
他善于炼字,在运用“空”方面可谓妙笔生花,达到了“空”字不空、词“空”意丰的效果。
在他的诗中出现了好多“空”字,好像绘画艺术的留白,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心情揉入诗作,独自悠游于艺术所赋予的空灵氛围中,让尘事渐行渐远,心灵便在他的诗歌所描绘的自然、宁谧、闲适的美妙意境中纵横驰骋,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和丰富的想象,其意蕴也各不相同。
王维诗中“空”字的意蕴大致分为三类。
一、表现诗人淡泊宁静的感情《过香积寺》中“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空”字不仅写出了暮色中水潭的空阔清幽,澄清透彻,也写出诗人内心的淡泊宁静。
《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的意思是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啊。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诗人的内心也洁净空明,闲适安逸。
山居”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空”,即寂静空灵幽远。
与其说本诗写出了诗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不如说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空”字是诗眼。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田园山水诗艺术的结晶。
因心境空明,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春山空”写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终南别业》)中,“空”字写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
诗人兴致来时,唯有独游,赏景、怡情这样的胜事,才能自得其乐,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事而已。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王维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以山水田园诗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尤其是山水田园的美丽。
王维的诗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其中“空”与“有”这两个词常常出现,并且在他的诗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经常可以看到“空”这个词的出现。
例如在《山居秋暝》中,他描绘了一个穷山僻壤的居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里的“空山”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代表了山村的平静与幽深。
在王维的诗中,通过描述空山、空寺、空谷等景象,他表达了自然的宁静与人世间的空灵。
这种“空”的存在让人们感到自由自在、神秘而又宁静,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安宁和宽慰。
与“空”相对的是“有”,这个词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也经常被运用。
例如在《登鹳雀楼》中,他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有”指的是山河景色的壮丽与丰富。
王维常常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结合起来,将山川河流与人们的生活相映成趣。
他通过描绘山川之美,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的向往与希冀,显示出一种浓厚的乡土风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空”与“有”是相对的存在,两者共同构成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语境。
在王维的诗中,他往往通过对“空”和“有”的对比来表达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并非只有繁华和热闹,宁静与空灵同样重要。
正如他在《终南山》中所写:“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他通过描绘山川的空灵之美,表达了对繁华尘嚣的疏远和追求真诚宁静的信念。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也有着一种哲学意义。
在佛教中,“空”与“有”是基本概念,表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
王维的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向往,他通过描绘山水田园之美,表达了对内心真实自然状态的探索和追求,追求超越尘世的宁静和空灵的境界。
从“空”字中品读王维高洁的人生境界—《山居秋暝》赏析
从“空”字中品读王维高洁的人生境界—《山居秋暝》赏析《山居秋暝》是被称为“诗佛”的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品之一。
王维拥有画家的眼睛,音乐家的耳朵,还有佛学大师的慧根,这一切都决定了他是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人物。
《山居秋暝》这首诗,便是向我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画,唱出了一首悠扬的歌。
但是,为了更好地读懂它,我们不妨多了解王维本人一些。
王维出生于那个时代世人最仰慕的门阀士族——太原王氏。
可惜年少丧父,家道中落。
但是骨子里的高贵岂能那么容易抹杀?因为他才学出众,所以少年得志,很快就出入朝堂,是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长安城中最具名望的少年。
可是无论他多有才华,终究逃不多官场失利。
不单止败于官场,而立之年,妻子终于怀孕,在他正开心地等着做父亲的那一刻,偏偏等来的是最沉重的打击——妻子难产,一尸两命。
他,失去了报效国家的机会,失去了能与他琴瑟和鸣的另一半,更失去了期盼已久的孩子。
在经历了这么多打击之后,他独自一人,四方游历,江南的山清水秀加上时间这味良药,慢慢地治愈了他心中的伤。
同时,他也有了一份超脱的释然——“空”。
他眼中的山是“空”的。
“空山新雨后”,虽说,山岭之中,人迹罕至也好,或者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掩盖了人类的活动痕迹也好,但我觉得其实“空”的,并不是山,而是他的心。
否则,明明有“浣女”为什么还要说山是“空”的呢?因为“空”这个字,是王维的母亲送给他的。
他的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为他取名维,取字摩诘是有来历的。
维摩诘是一名印度高僧,翻译成汉语就是没有污垢——净。
母亲希望他能够内心清净,所以在他第一次被贬时送给了他这个“空”字。
所以,在他的眼中,山是空的,简直就是世外桃源,正适合他此时此刻的心境,虽说是秋天,但是无比舒适,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正是这种空寂,心中才能纯净,才能够欣赏到这种世外桃源之美。
他眼中的暮色是“空”的。
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却又包含动态的图画: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缓缓流淌于山石之上……因为心中“空”,他的眼中才能看到洁白的月色,才能看到暮色下的青松,才能看到清透的溪水,才能看到坚固的山石;因为脑中“空”,他的耳畔才能听到潺潺的流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诗中的“空”观思想李发亮(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摘要:盛唐诗人王维有“诗佛”之称,其佛教的“空”观思想在他的诗作中有充分的展现,主要集中一个“空”字上。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自然之“空”间接表达佛学禅意;二是以禅意之“空”直接体现自己的“空”观思想。
“空”乃佛学之精髓,也是王维心灵追求的终极觉悟。
关键词:王维;“空”观;山水中图分类号: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27(2008)03—0084-02王维,字摩诘,其名与字皆来自于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一生与佛结缘,其创作上也“以佛入诗”,当时就有人说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诗序》,《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九)故后人称他为“诗佛”。
显然,王维诗中有许多关于佛教义理的内容,尤其是,世间诸相的虚空大约是王维诗中最通常的佛教主题了(1)(140)。
案查王维的诗歌,“空”字用得最多,据统计,多达94次(2)(159)。
“空”自然是佛教的基本理念,是佛学的核心,是梵文Sunya的意译,认为在世界上万事万物皆因缘所生,没有质的规定性和独立的实体,假而不实,故日“空”。
也就是说,佛教中的“空”并非宇宙万有不存在,而是说它们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条件、元素的聚合或心之幻相,只是一种假象的存在,真正的“空”乃是法我境空、不真即空、真如性空。
“空”是佛教对宇宙万有的基本判断,是对宇宙真实的基本认识。
以“空”来否定宇宙万有的客观实在性,把外境看作假相世界,只承认真实的绝对性。
它讲“空”并非绝对的虚无,而是真空妙有。
佛教的这种“空”观体现在王维的诗中,即所有景物皆为虚幻空渺,过去的一切叉都如过眼云烟。
这种物我两忘意境的表现都与“空”字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自然之“空”王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其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氛围很浓的家庭里,他母亲是位标准的虔诚的佛教徒。
王维在《请施庄为寺表》中云:“臣之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可见其母崔氏对佛禅的笃诚之心。
由此。
少年王维耳濡目染,禅宗“直指心性”的净心思想植根于他心灵深处,直至后来“亡妻不再娶,三十余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旧唐书·王维传》)其二,间接的社会原因。
唐代佛教盛行,尤其是禅宗,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3)61,同时还宣扬“修行佛道,在家亦得,不由在寺”,“法原在世间,于世出世间。
”(3)115-116怕这种独特的修行方式,为当时士大夫找到了一剂慰藉心灵的良药。
尤其是王维晚年思想,就是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其三,直接的社会原因。
王维生活的唐代,贤相张九龄被罢黜,奸相李林甫独揽大权,特别是安史之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加之自己屡次被贬,又作伪官获罪,仕途失意,心灰意冷。
为排遣心中块垒,便选择了佛教“逢苦不忧,得失随缘”的解脱之道,也选择了山水作为心灵栖息的绿洲。
自然山水,不仅是超越现实的慰藉,而且还蕴含着宇宙和人生的真谛。
从污浊的官场走入清静的山水之中,诗人感受到无比的新鲜和爽快,感受到无比的自由与宁静,由此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同时也渗透了自己无尽的佛学思想。
但他从不滥用佛家语汇和佛教事典,而是借用对自然山水的生动描写,间接表达心中的禅意,这恰恰又落在了一个“空”字之上,尤其是“空山”类意象的运用特别明显。
山,在诗人眼里都是空的,但却空得各不相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写雨后秋山的空明洁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写深山的空寂清冷;“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鸟鸣涧》)写夜间春山的宁静空幽;“峡里不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桃源行》)写远山虚空缥缈。
还有“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酬礼部杨员外》)“山中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过感化寺》)等等,都是从“空”字着眼,反复出现的意象已经构成了王维山水诗的基本原型。
表面上以自然山水之空来“空诸所有”,而本质上,以·“空”为内在精神的自然物质来表达其禅旨佛理的顿悟归依,并把自我置于其间。
王维向“空”而生,创造出一个哲学化的“空”观境界,使自身成为宇宙存在的随缘任用状态,从而达到“不生不死,来去自由”的涅粲境界,使世俗的活着成为超越人生的出发点,实现自我的精神救赎,这是佛禅智慧的肯定和张扬。
由山水而体察宇宙,归还自我本心的真实存在,是出离主宰意识而达到无为自由、自然而自为的融通境界的重要方式。
这种境界只有通过精妙的艺术手法融入至高无上的智慧才能办得到,这就是“空”观的魄力。
尽管诗人把自然界说得完全空虚,但他仍然不得不去塑造客观存在的自然美的感性形态。
基于此,他曾给一个诗僧的序文中说:“心舍于有无,眼界于色空,皆幻也。
离亦幻也。
至人者,不舍幻而过于色空有无之际。
故目可尘也,而心未始同。
”(《荐福寿光师房花药诗序》,《王右丞集》卷十九)王维认为,看待任何事物现象,都要离开“空”、“有”二字。
而从“非有非无”或“非非有非非无”的“中道”去认识其毕竟空寂的本质真实。
“有非真实之有,空非绝对的空,而世界的真体实相就在于色空有无之间。
”(4)18这是佛教的真谛,亦是人生的真谛。
这些“空”的意象群所造成的意境,所显示的共同特征,都是似有似无的,若即若离的,隐约而又不可捉摸的,临其境而又景象恍惚的。
清人赵殿最在给他弟弟赵殿成《王右丞集注》所写的序文中精辟地谈到:“右丞通于禅理,故语无背触,透彻中边,空处之音也,水中之影也,香之于沉实也,果之于木瓜也,酒之于健康也。
使人索之于离即之间,骤欲去之而不可得。
盖空诸所有,而独契其宗。
”(《王右丞集注》卷首题序)这一论述,非常符合王维一些山水诗创作的实际情况,精确地说明了他所描绘的闪现幻化的境界,是为了表现“空诸所有”的意念,很契合于禅宗对于世界现象的阐释。
这也充分显示了王维作品形象的外在感性形态,与其内在思想本质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
二、禅意之“空”元好问有诗云:“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人切玉刀。
”(《赠嵩山隽侍者学诗》)以诗谈禅,以禅喻诗,作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
诗属于文学范畴,而禅属于宗教范畴。
诗与禅之间之所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因为“诗与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5)(87)情志与意境相互融合,物我合一,诗禅合一,尤其是王维晚年的诗作,用王渔洋的话说就是“字字入禅”,直接用“空”来表达心中的禅意。
佛教之“空”,并非一切皆无,既然世人日常悟空,所谓非色灭空,即色是空。
如“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酬张少府》)写王维在现实中理念破灭,又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自己又无济世良策,唯一的出路就是归隐山水,“空”掉世俗一切。
又如“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自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秋夜独坐》)直接写诗人坐禅之事,独坐空堂,感到孤独空虚,一盏青灯,帘外听雨,佛堂的空寂、清冷,使诗人想到佛教的“灭寂”,悟出人生的真谛,只有遁入空门,方可解脱人生的苦楚。
他在《饭覆釜山僧》中也说:“已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可以看出,人生的空虚就是作者修禅的终极觉悟。
他在应神会之邀为慧能所作的《能禅师碑》中,点明了他的这种看法:“无有可舍,是达有源,无空可住,有知空本”。
这便契合了《金刚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般若“空”观。
他并不深究这个世界的空幻是虚妄或是源于妄心而生,而是以“空”观来解脱人生中的痛苦与挫折。
由此,王维“将佛教的空幻观渗透在艺术家的审美思维中,他的诗作具有一种空灵、飘动、含蕴的美。
”(6)(221)佛家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佛教由缘起论出发,认为世间万物皆因缘聚合而成,因而一切空无自性。
对此,王维说:“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山中示弟》)可以看出,世间诸相皆为因缘合成,从般若学的“中道”观看,此“空”并非是一味的“无”,“空”并不是绝对地排斥“有”的,只是这种“有”是因缘聚合、无自性的假“有”而已。
执著于“有”固然不对,而执著于“空”也属谬论。
对此,王维又说:“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执著于空,佛教称作“顽空”,亦是一“病”也。
在认识世间万物的真相时,合适的方式是由假有之相而识真性之空。
事实上,“王维力求从佛家“空观”中汲取精神力量,并以此作为世界观中的主导意向,指导他观察尘世中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
”(7)综上所述,无论是间接描述的自然之“空”,还是直接抒发的禅意之“空”,都显露出诗人独特的禅学思想,即“空”观思想,“空”正是人之本心。
正是佛教禅宗的“空”观助王维入定凝神,物我契合,真正体验到大自然山水之禅机,并觉悟使得自己的诗作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充满自然悠远的禅趣,耐人寻味,是诗境与禅境的统一体,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l】陈引驰.隋唐佛学与中国文学【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5.【2抑晟俊.王维研究【嗍.台湾: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7.【3】刘韶军,李晓明.慧海元典·佛家趣品【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4】陈允吉.唐音佛教辨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5】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IM】_E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6】张海沙.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7】姜光斗.论王维对闲静空寂意境的描绘饥.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4):86--89.也谈王维与唐人之亦官亦隐陈铁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关键词王维亦官亦隐山水田园诗摘要有一种看法认为陈贻焮等的王维亦官亦隐说不符合唐王朝的制度与政策其实陈贻焮等的亦官亦隐说是从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角度立论的同唐王朝的制度与政策无关从唐人自己的说法入手可论证亦官亦隐并非子虚乌有它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