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区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面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家族受封,有自己的领地,有自己的国号,这是家族的历史。
后来家族有人做了皇帝,享族交成了王朝原来的国号成了新王朝的国号,这叫“化家为国”。
下列输代不属于化家为国的是A.秦 B.汉 C.曹魏 D.北宋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表的特权,这些告所谓费族。
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装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
可以照样承袭。
”这一历史现象表明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C.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D.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3.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高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审核。
然后以君主的名义颁发委任状,品以下则由更部任命但是。
读官补糊(七品) 拾道(八品)和监察御史(八品)的任命方式却与五品以上高官完全一样。
这反映了唐代A.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B.官吏任命方式相对混乱C.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D.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4.“军国重事,天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
而汉、唐州郡地政府之地位,那不再得。
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装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
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这说明该制度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5.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北未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靖康之变”后,定窑由于连年兵而逐渐衰落和废弃: 金朝定容瓷业得到了恢复: 到了元朝,定窑在政府管制下逐渐没落。
由于窑火的熄天,遗址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并不为世人所知。
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唐朝B.古代定窑产品行销南北各地C.瓷器生产受社会局势影响D.宋代是中国制瓷业鼎盛时期6.生活于嘉靖至万历年间的苏州名士王世贞和安徽文士詹景风曾一起议论苏州文士和徽商密切交往的情况。
江西省临川区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江西省临川区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微信抢红包”很多人喜欢玩,老师因为上课给学生发微信红包,是个稀罕事。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焦世奇的这个“新招”,让学生没有一个翘课,课堂气氛活跃。
而且,他的班级,师生关系好到爆表,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很多学生叫他“老大”。
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你对此有何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微信发红包”的有限进步与无限期待“微信抢红包”很多人喜欢玩,老师因为上课给学生发微信红包,是个稀罕事。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焦世奇的这个“新招”,让学生没有一个翘课,课堂气氛活跃。
而且,他的班级,师生关系好到爆表,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很多学生叫他“老大”。
(10月26日《扬子晚报》)作为一种社会联结手段,“微信抢红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互动。
在通常情况下,微信是一个发展非功利性社会关系的场所,是一种私人关系;然而,“教师发红包”则是一种公共关系,将其作为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工具。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教师发红包”不可避免会引发观点碰撞。
在高等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机制下,一些教师在课堂外忙得不亦乐乎,在课堂教学上却没有投入足够的心思和精力。
“教师发红包”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们看到了高等教育的转型和创新——在信息技术幅度跨越式发展的当下,社会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大量的“知识拷贝型”人才,而是更多地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性化、创新型人才;这一切,都在倒逼高校的课堂教学实现结构性、革命性变化。
翘课已经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也好,课堂“低头族”随处可见也罢,当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利益诉求,他们便“用脚投票”。
身处变革时代,如果高校教师依然在陈词滥调中打转,依然在改革创新中趑趄不前,依然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自然难以“实现价值、发挥作用、赢得尊重”。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著名史学家冯尔康认为,从殷周到现代,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近现代宗族变异时代五个阶段的变化。
这种变化表明我国古代宗族制度A. 社会功能逐浙增强B. 政治功能彻底消逝C. 主体呈官僚化趋势D. 不断推动社会转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宗族制度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秦唐宋元的大宗族大门阀逐渐向地方绅士富豪势力转变。
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演变可知,伴随着我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宗族呈现出政治势力减弱、社会功能增强,主体平民化的特点,故A正确;政治功能彻底消逝说法绝对,B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主体呈现平民化趋势,不是呈现官僚化趋势,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转型的信息,D错误。
2.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盛产米粮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特征之一。
明中叶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抑商政策开始改变B. 农业经济趋衰退C. 经济重心加速南移D. 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地”是种植经济作物,“多种田不如多种地”可以得出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导致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D正确;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是开始改变,A错误;材料中是说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并不是农业经济趋衰退,B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C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知道材料中“地”的含义,种植经济作物说明传统粮食作物种植的减少。
由此得出问题答案。
3.明仁宗洪熙二年,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
之后比例偶有调整,但按地域分配名额的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科举被废。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临川二中2017------2018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41.《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 )A.分封制开始出现B.阶级矛盾尖锐C.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社会贫富分化严重42.西周时期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国家政治体系,其中拓展了疆域且维系了其长久统治的制度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43.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C.草拟诏书,审议执行D.监察官员,审理大案44.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A.疆域规模的扩大 B.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D.皇权的至高无上45.唐玄宗时期规定,男15岁、女13岁,可以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
这一规定( )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对腐败的惩治C.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D.强化了中央集权46.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B.颁布“推恩令”C.平定“七国之乱”D.设置节度使47.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为此,宋太祖( ) A.“罢相,设五府、六部……等署,分理天下庶务”B.(于)“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C.(令)“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D.“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打破士族垄断官场局面4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反映的是( )A.考试选拔制度B.社会推荐制度C.门第恩荫制度D.血缘世袭制度49.在清宫廷剧《步步惊心》中,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清朝的雍正年间,她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地方大员密折奏事 B.行省官员向皇帝述职C.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D.三省宰相共聚政事堂50.“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B.贵族拥有世袭特权C.分散的自然经济 D.王室日益腐败2.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贵族政治时代,贵族们有掌握权力的习惯,如隋之文帝等一代英主的出现后,虽然在制度上否决了贵族的权力,实际上在从政中,仍有那种形式的残迹,政治成为与贵族的协议体。
”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A.唐朝设立三省 B.宋朝设参知政事 C.明朝设置内阁 D.清朝设置军机处3.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应是:A. 封建政府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化 B.贵族垄断官场局面开始被打破C.底层知识分子社会流动均等化 D.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得以塑造4.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说:“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
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5.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里所说的将日军“卡住”的是: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淞沪会战6.《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克盉和克罍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出土的两件青铜器。
据《史记》记载,最初周王是将燕国封给太保召公的,但召公位高权重,还要继续留在镐京辅佐王室。
于是,太保的长子“克”就代替他,成为第一代燕侯。
两件青铜器的铭文中记载了这件事,克盉与克罍也由此得名。
对克盉、克罍两件历史文物认识不准确的是A.为西周的分封制提供充分佐证 B.说明受封贵族须在都城辅助天子C.展现了周代青铜器的工艺水平 D.能够印证古代史籍的相关记载【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1)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它们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鲜明特点。
2.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
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B.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C.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加强中央集权【名师点睛】“推恩令”实行原因:1、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的严峻形势;2、吸取晁错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教训;3、实行“推恩令”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3.《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
江西省临川区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
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
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
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
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
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
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2016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二次段考试题2
江西省高安二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段考试卷历史试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2016-10-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
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
上述分析说明()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封建社会的君臣政治B.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C.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D.西周的君主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2.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3.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
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苟阿所爱,蔽贤宠顽”、“恃怙荣势,请托所监”、“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等行为。
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B.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C.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D.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4.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5.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
江西省临川区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临川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命题:高三历史备课组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25×2)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
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B. 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 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 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2、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这说明秦汉新爵制:()A.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B.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C.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 D.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3、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B.儒生群体进入政权C.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D.士人官僚的“规谏”4、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
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
材料表明隋朝:()A. 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C. 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D. 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5、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
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
这主要反映出:()A. 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B.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D.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6、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史、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
江西省临川区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临川区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
“先天弊病”是指()A.贵族执政 B.代远情疏 C.尊卑有秩 D.层级严密2.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
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
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
孟德斯鸠的观点()A.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 B.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 D.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倾向3.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离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
这一变化()A.扩大了地方权力B.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集权D.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4.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 15 4 17.2 24.5 46.1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文化下移趋势增强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制度的变革与创新5.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在《西台满记》中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由此可知当时“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主要特点是()A.不固定性对立性 B.不固定性松散性C.松散性对立性 D.松散性契约性6.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
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
”朱熹在此( )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B.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C.认为不要忽视其它工艺D.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7.自1875年至1895年,建昌铜铁机器厂的规模、设备、资金和人员有较大扩展,但是业务对象始终是外商的船厂及航运公司,生产工艺一直停留在修理和加工零部件,“实际上仅是外商船厂的辅助工场”。
江西省临川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临川二中2015-2016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卷命题人:高二地理备课组一、单项选择题(50分)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这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读后回答1—2题。
1.上述四省区季相变化不明显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下列地貌组合与四省区相对应的是()A.冰川地貌、冲积平原、风蚀洼地、火山地貌B.断层谷、背斜山、沙雕群、盐碱地C.三角洲、蒙古包、红树林、火山岛D.冲积平原、沙漠、海蚀崖、溶洞群下图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请读图回答3-4题。
3、东塘村、圭塘村的居民为本地安全考虑,决定在甲、乙、丙、丁四地选址修建一个嘹望塔,条件最好的地点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A.盆地B.山地C.丘陵D.平原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
据图分析完成5~6题。
5。
有关①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其成因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B。
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C。
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6.有关②地说法正确的是( )A。
与①地气候类型相同 B. 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C。
与①地相同,以水田为主 D。
盆地地形,比①地太阳辐射量多下图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图中表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8。
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mm,没有湿润地区B。
③线以东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C。
②线以北地区的河流全部为内流河D。
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都为温带季风气候下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的四至点.读图回答9—10问题。
9.山脉③南北绵延长约()A。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临川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
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C.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D. 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学者认为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打破了原按血缘关系组成的人群,姬姓以外的人群在姬姓周王家族及周王的同盟者分封的土地中被分割、包围了,在此过程中他们必然会受到周朝思想文化的影响,因而有利于文明与文化的共同创造,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的积极影响,B项与此相矛盾,排除;C项“彻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完成”的说法过于绝对,只能说是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排除。
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条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问罪。
其种仙反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医理念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D. 市民文化危及了封建统治基础【答案】B3. 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主义”烽拥而入中国;从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康德的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到教治资本主义社会异端的社会主义……当时这些“主义”的出现A. 造成中国的知识分子思想混乱不知所从B. 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比较与选择的机会C. 进一步验证了“民主与科学”的合理性D. 彻底的终止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从材料列举的各种主义看,中国接收到了很多新思想,这些思想都可以以为中国提供一些经验,可以从中比较和选择,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川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命题:高三历史备课组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25×2)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
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B. 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 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 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2、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这说明秦汉新爵制:()A.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B.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C.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 D.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3、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B.儒生群体进入政权C.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D.士人官僚的“规谏”4、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
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
材料表明隋朝:()A. 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C. 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D. 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5、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
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
这主要反映出:()A. 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B.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D.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6、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史、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
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
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A. 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形态B. 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C. 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D. 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7、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至矣……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 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D.意识到盛世之下隐藏着人口危机8、1865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之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的这段话:( )A.嘲笑清朝官员愚昧无知 B.客观的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C.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奴化教育D.认为中国必须推行政治改革9、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A.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 B.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C.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10、“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
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A.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工农红军 B.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抗日统一战线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11.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儒家文化的困境》中说:“把古代中国、环地中海诸文明古国与岛国日本的文化传播模式进行横向比较是颇有意义的。
”其中,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文化传播模式是:( )A.单向性辐射B.由内向外辐射 C.由外向内选择吸附型D.多向交汇型12、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中国纪年的变革:()A.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部分实现 B.体现了民生主义的革命目标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13.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庚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同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恩,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
”以下不符合粱启超意思的是:( ) A.攻击李鸿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激于义愤,“徒快其口舌而已”B.与李鸿章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责任主要在于清政府C.李鸿章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立场软弱,存在卖国行为D.在处理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攻击者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更好14.下列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 辛亥革命的推动B. 五四运动的影响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 国共合作的推动15、“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主要是由于:( )A.日本侵华刺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B.长征战略转移传播了革命的火种C.北伐战争消灭了中东部的北洋军阀 D.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统一的基础16、“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
”其主要背景是:()A.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 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确立17、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
……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
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
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政,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
”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B.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D.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18、2012年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写到:“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真正公司时代的到,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罗马法影响后世公司组织诞生 B.罗马法直接推动公司组织诞生C.罗马法保障个人权利与所有权 D.罗马法原则是公司产生的前提19.独立战争期间的大陆会议在国会代表权的问题上分歧严重,部分代表提议设置两院制而非简单众议院制,以平衡大州与小州的利害冲突,但这一提议最终被搁置。
导致该结果出现的主要因素是美国:( )A.中央集权的呼声较高B.大州的力量举足轻重C.小州决定着战争走向D.分权理论还不够成熟20、“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都政治联盟’。
……在运动高涨的情况下,托利党惠灵顿内阁倒台,辉格党的格雷上台组阁。
1831年3月格雷向国会下院提出了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的方案被否决。
……各改革团体在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纷纷举行群众大会,支持改革方案。
……给国王的请愿书不断呈递上来。
人们纷纷从银行提取存款,造成金融风潮。
有鉴于此……1832年6月,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
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
31个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
余出的143个议席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在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方面,城市居民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叔。
”对这段材料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 英国经济发展不断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英国民主进程中享有民主权利的仅限于成年男性C.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获得更多政治权利D.英国议会制度最终完善是在《权利法案》中得以确立的21、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认为“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
”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前的社会主义者:()A.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奋斗 B.与其他政党斗争目标趋于一致C.保障了工人阶级政治民主权利 D.推动了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善22、亨廷顿曾说“欧洲的疆界结束于基督教的范围终结、伊斯兰教和东正教范围开始的地方”。
1994年春,欧盟明文规定,除信奉基督教波罗的海诸国以外,排除所有信奉东正教的前苏联共和国入盟的可能性。
上述现象共同说明:()A.欧洲的联合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基础B.欧盟各成员国都表现出很强的文化优越感C欧盟现今各成员国皆为信奉基督教国家D.欧盟内部冷战思维严重阻碍其东扩23、巴黎公社直接与工人合作协会签订包工合同,以免工人受中间盘剥,取缔面包房夜班制,禁止任意罚款和非法克扣职工工资,取消房租,归还劳动者在当铺的抵押物品等措施。
这说明:()A.巴黎公社建立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B.巴黎公社调动工人阶级积极性实现工业化C.巴黎公社的措施具有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特点 D.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政权24、西门子是德国电气工程行业重要的成员,公司于1897年改组为股份公司,1903年合并舒克特公司,组建西门子——舒克特公司。
1897年购买一块绿地作为工业园区,新址上建成的第一座工厂西区电缆厂于1899年8月正式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