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眩晕处理原则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眩晕处理原则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眩晕处理原则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对于眩晕的处理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根据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

眩晕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其病因可能与多个系统相关,包括内耳、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因此,在治疗眩晕时需要明确其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于急性眩晕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安全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情况。

如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应优先处理,如心肺复苏、颅脑损伤等。

对于眩晕发作期间,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运动、劳累和精神紧张等刺激,避免头部快速转动等动作。

针对不同的病因,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梅尼埃病可采用激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采用位移操纵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

对于慢性眩晕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眩晕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对于病因不明确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头晕鉴别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头晕鉴别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注意:
单凭影像学检查并不能诊断颈椎病,依据不同程度的 退行性变扣上颈椎病的“帽子”是不恰当的。
治疗

BPPV治疗有三种方法:管结石复位法、Semont法及BrandtDaroff练习。一般首先应用管结石复位法治疗管结石症, Semont还可用来治疗嵴帽结石。 后半规管BPPV——Epley法或Semont法 水平半规管——Barbecue法


1、BPPV的临床分型:
后半规管BPPV 、水平半规管BPPV 、前半规管 BPPV 、混合 型 BPPV 。以上 4 类可单侧发病,也可双 侧发病。 2、诊断BPPV的变位实验: (1)Dix-Hallpike检查:也称为Barany检查 或Nylen-Barany检查,是确定后或上半规管BPPV常 用的检查。 (2)滚转检查(roll maneuver ):是确定水 平半规管最常用的检查。
Dix-Hallpick 检查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患者头向一侧转45°后快速卧倒,使头悬至床下,与床平面
成30°夹角。是确定后或上半规管BPPV常用的方法。
阳性:一般是向左侧或右侧出现眼震,眼震为垂直扭转
性。 阴性:向双侧均没有眼震。
Dix-Hallpick 检查法
BPPV变位检查的眼震特点



后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患者头向一侧转 45°后快速卧倒, 使头悬至床下,与床平面成30°夹角。患耳向地时出现以 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上极, 扭转成分向地);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结石症眼 震持续时间小于1min,嵴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 前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患者头向一侧转45°后快速卧倒, 使头悬至床下,与床平面成30°夹角。患耳向地时出现以 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下极, 扭转成分向地);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结石症眼 震持续时间小于1min,嵴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 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管结石症在双侧变位检查中均 可诱发向地性或背地性水平眼震,眼震持续时间小于1min; 嵴帽结石症在双侧变位检查中可诱发背地性水平眼震,眼 震持续时间≥1min。

眩晕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眩晕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眩晕症的最佳治疗方法眩晕症,又称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眩晕症的发生可能与内耳疾病、颅内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有关,因此治疗眩晕症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眩晕症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眩晕症的困扰。

首先,对于患有眩晕症的患者来说,首要的治疗方法是找到病因。

眩晕症的病因可能有很多种,包括内耳疾病、颅内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因此,患者在出现眩晕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只有找到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从而更好地控制眩晕症的症状。

其次,针对不同病因的眩晕症,医生会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患有梅尼埃病的患者来说,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内耳功能来减轻眩晕症状,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手术修复内耳功能来治疗眩晕症,康复训练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身体对眩晕的适应能力。

而对于其他病因的眩晕症,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对于颅内疾病引起的眩晕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症,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因此,针对不同病因的眩晕症,医生会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另外,除了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我调理的方法来缓解眩晕症状。

比如,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比如可以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和眼球运动训练,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眩晕症状,比如可以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品,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综上所述,眩晕症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患者在出现眩晕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我调理的方法来缓解眩晕症状。

希望本文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眩晕症的困扰,早日康复。

头晕与眩晕定义、分类、眩晕鉴别要点、发病机制、诊断、评估、鉴别诊断与转诊、体格检查及治疗

头晕与眩晕定义、分类、眩晕鉴别要点、发病机制、诊断、评估、鉴别诊断与转诊、体格检查及治疗

头晕/眩晕定义、分类、眩晕鉴别要点、发病机制、诊断、评估、鉴别诊断与转诊、体格检查及治疗定义头晕:(非眩晕性)头晕,是指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的感觉,即无或非旋转性的感觉。

眩晕:(内在的)眩晕,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的自身运动感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

涵盖了虚假的旋转感觉(旋转性眩晕)及其他虚假感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非旋转性眩晕)。

前庭症状分类除眩晕、头晕症状外,还包括前庭、视觉症状和姿势性症状。

分类按照解剖部位划分的头晕/眩晕疾病分类:既往在病因学诊断方面,国内较多采用既有解剖部位又有疾病性质的分类,分为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眼源性、本体感觉性、全身疾病性和颈源性)。

临床常以脑干前庭神经核为界,将前庭系统划分为前庭周围系统和前庭中枢系统,对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称为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和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

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与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鉴别要点1.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主要为前庭周围器官和第八对颅神经病变引起,患者眩晕程度常较重,但平衡障碍程度轻,常急性起病,持续时间短,常伴明显的耳鸣、耳聋,以及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不伴其他中枢神经症状和体征,无意识障碍。

2. 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主要为前庭中枢性结构病变引起,包括前庭神经核以上传导通路(常为脑干、小脑或前庭皮层及皮层下白质)。

患者眩晕症状相对较轻,但平衡障碍明显。

如为占位性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起病缓慢,持续时间长,恶心、呕吐少见,耳鸣和听力下降少见,病情进展可伴脑干、小脑症状和/或体征,如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复视等。

如为急性脑血管病(如后循环梗死或脑干小脑出血),常为急性起病,伴随前述症状体征,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

3. 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由于各种原因损伤维持平衡的其他系统,如眼部和颈部本体感觉系统,患者表现多为头晕和姿势性症状。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 眩晕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 眩晕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眩晕_中医世家中医内科学第三节眩晕中医世家1、眩晕的定义和分类1.1 定义眩晕是指一种感觉,患者感觉自己或周围物体在旋转或移动,常伴随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1.2 分类1.2.1 外感性眩晕:由感冒、中耳炎、鼻窦炎等引起的眩晕。

1.2.2 内因性眩晕:由内耳疾病、颈椎病等引起的眩晕。

1.2.3 情绪性眩晕:由情绪波动引起的眩晕。

1.2.4 高血压性眩晕:由高血压引起的眩晕。

1.2.5 药物性眩晕:由药物副作用引起的眩晕。

1.2.6 其他类型的眩晕:包括颅脑损伤、中风等引起的眩晕。

2、眩晕的病因与病机2.1 病因2.1.1 外感病邪侵袭:风热、风寒、风湿等邪气入侵体内引起眩晕。

2.1.2 内伤因素:肝肾不足、脑血供不足等内伤因素导致眩晕。

2.1.3 情绪因素:情绪波动导致眩晕。

2.1.4 高血压、颈椎病等其他病因。

2.2 病机2.2.1 风邪阻络:风邪侵袭头部经络,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眩晕。

2.2.2 脾肾阳虚:脾肾阳气不足,无法提供充足的气血供给,导致脑部功能障碍,出现眩晕。

2.2.3 情志失调:情绪波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脑部正常功能,出现眩晕。

2.2.4 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使脑部功能紊乱,出现眩晕。

3、眩晕的临床表现3.1 自觉症状3.1.1 旋转感:患者感觉自己或周围物体在旋转。

3.1.2 头晕:患者感觉头部沉重、不稳。

3.1.3 恶心、呕吐:伴随眩晕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3.1.4 视物模糊:视物模糊、眼前出现黑影等症状。

3.2 查体所见3.2.1 头晕:查体时观察到患者头晕、眼球震颤等现象。

3.2.2 视力异常:检查时发现患者视力下降,瞳孔反应迟钝等异常。

3.2.3 耳聋、耳鸣:患者可能出现耳聋、耳鸣症状。

4、眩晕的诊断与治疗4.1 诊断4.1.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眩晕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4.1.2 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头晕程度、眼球震颤等。

头晕鉴别诊断与治疗

头晕鉴别诊断与治疗

颈椎病不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原因 X片/CT/MRI 骨质增生≠颈椎病
TCD
血流速度慢/快≠VBI
老年人基本同时有动脉硬化和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骨质增生=老化≠颈椎病
眩晕的治疗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至关重要
➢近1/4的眩晕难以明确原因
➢对症治疗的目的
减轻发作期患者的眩晕感受 止吐 控制心悸等症状
解除恐惧心理
麻木、吞咽困难等) 促发、加重、缓解因素 如果为发作性:事件顺序、发病时活动情况、先
兆、严重程度等 个人史(疾病、药物、外伤)
头晕的诊断
体检要点 生命体征、脑神经、听力、共济运动
辅助检查 眩晕者常规做Dix-Hallpike检查 神经影像必须有针对性。无选择性的诊断阳性率低
(1%),不推荐作为常规;要了解检查的局限性 (CT对后颅窝)和非特异性(腔隙梗死、颈椎骨 质增生)
中枢神 经系统 感染, 其他
正常:基 底型偏头 痛,后循 环TIA、 其他
异常:脑肿 瘤、脱髓鞘 性疾病,脑 梗死,其他
颞部骨折、 颅内出血, 颅内压增高, 其他
头 晕 评 估 流程
非眩晕性头晕
异常生命体征


脱水、血容量低,心律失常,感染/ 败血症,不稳定高血压等

胸痛或心悸,装有人工起搏 器,心脏病史
发作期常用药物
常用的前庭抑制剂
• 抗组胺剂:异丙嗪、苯海拉明、敏使郎、眩 晕停、倍他司汀等 • 抗胆碱能:东莨菪碱 • 苯二氮卓类
止吐剂
• 苯酰胺衍生物:胃复安 • 吩噻嗪类:氯丙嗪 • 丁苯酮
前庭抑制剂的应用问题
• 前庭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神经递质而发挥作用 • 应用时间过长会抑制中枢代偿机制的建立 • 当患者的急性期症状控制后就应该停用 • 不能用于前庭功能永久损害的患者 • 非前庭性头晕一般也不用前庭抑制剂

(完整版)眩晕诊断流程

(完整版)眩晕诊断流程

(完整版)眩晕诊断流程引言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伴随头晕、目眩、恶心等感觉。

由于眩晕症状可以涉及多个系统,其诊断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评估。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套完整的眩晕诊断流程,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眩晕。

流程概述眩晕诊断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患者病史采集2. 物理检查3. 实验室检查4. 影像学检查5. 专科会诊6. 最终诊断和治疗步骤详解1. 患者病史采集首先,医生应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 眩晕的起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 伴随症状,如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等- 过去的疾病史和手术史- 过敏反应史、服用的药物和补充剂2. 物理检查医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 头颅神经检查,如眼球运动、面部对称性等- 眩晕试验,如直立性眼震试验、头位试验等- 平衡功能检查,如罗姆伯格试验等- 心血管系统检查,如血压、心率等3.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一些实验室检查,包括:- 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检查- 耳科检查,如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内分泌功能检查- 免疫学检查4. 影像学检查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如:- 头部CT或MRI检查,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颅内、颅外血管成像,如MRA、CTA等- 内耳影像学检查,如内耳CT、内耳MRI等5. 专科会诊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和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邀请其他专科医生进行会诊,如神经科、耳鼻喉科、内科等,协助诊断和治疗。

6. 最终诊断和治疗综合以上步骤的结果,医生可以进行最终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眩晕病因包括内耳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

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病因而定,可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结论眩晕症状涉及多个系统,诊断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信息。

完整的眩晕诊断流程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然而,每个患者的病情可能有所不同,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诊断和治疗。

头晕与眩晕基层诊疗指南

头晕与眩晕基层诊疗指南
眩晕
指自身或周围物体的旋转、倾斜 的运动幻觉,常伴恶心、呕吐、 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发病原因及机制

前庭系统性眩晕
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起,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高血压、贫血、眼部疾病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头晕患者常表现为头重脚轻、站立不 稳等;眩晕患者则表现为明显的旋转 感、倾倒感等。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长期使用
某些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前应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副作用增加或 产生耐药性,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同 一种药物。
药物副作用和禁忌症
前庭抑制剂
可能引起嗜睡、口干、 视力模糊等副作用;禁 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
大等患者。
抗胆碱能药物
可能引起口干、眼干、 便秘等副作用;禁用于 重症肌无力、青光眼等
患者。
钙离子拮抗剂
可能引起头痛、面部潮 红、心悸等副作用;禁 用于严重低血压、心动
过缓等患者。
银杏叶提取物
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皮疹等副作用;禁用于 对银杏叶过敏的患者。
06
非药物治疗方法推荐及操作指南
前庭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通过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抑制前庭神经核的兴奋性,从 而缓解眩晕。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有东莨菪碱、山莨菪碱 等。
银杏叶提取物
具有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前庭代偿功能恢复的作用,可 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眩晕。
药物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
按需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药物敏感性,选择 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眩晕发作期间,根据需要使用药物以缓 解症状;在非发作期,可逐渐减少药物剂 量或停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性眩晕或头晕 ➢ “眩晕”或头晕时间长,呈持续性无变化, ➢ 伴随症候多[躯体化症状], ➢ 受外界及情绪变化影响大, ➢ 患者愿意找到客观病因:颈椎病或供血不足 ➢ 愿意穷尽检查和药物治疗 ➢ 应行精神状态评估。
Sloane PD, Coeytaux RR, Beck RS, et al. Dizziness: state of the
5
Chan Y.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izziness. 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9 ;17:200-203.整理课件
“头晕”的相关概念
头昏 头晕 眩晕 晕厥前状态 晕厥 不稳或失平
衡感
6
头晕
广义地说,头晕包括各种” 晕”的概念,狭义而言头 晕不包括眩晕.
10
整理课件
头晕病因概念与诊断的演变
增加
BPPV:第一位 偏头痛:儿童,老人等位症,常见
减少
VBI:PCI,无法诊断非正常非缺血状态,极少单独表现 颈性眩晕:外伤,疼痛,深感觉异常,缺乏共识
11
整理课件
神经科头晕门诊200例患者的病因分析
NEUROLOGY 2001;56:436
12
整理课件
5353例神经科头晕门诊患者的病因分析
周围性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 美尼埃病 • 前庭神经元炎 • 迷路炎、淋巴管漏 中枢性
• 后循环缺血或VBI • 脑梗塞/脑出血 • 脑肿瘤 • 脑炎或脱髓鞘病
混合性
• 偏头痛眩晕(等位症)
8
• 药物影响或药物整中理课毒件
三.头晕/眩晕的常见病因及少见病因
眩晕的常见原因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7
整理课件
二.头晕/眩晕的分类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前庭系统眩晕
• 内科系统病:心血管疾病(血压高低, 心率失常);血液疾病;内分泌疾病;
• 环境及活动:高温,中暑,久立,过劳等 • 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 • 晕厥(前状态) • 头外伤后综合征 • 视觉性:眼肌麻痹(痛性、MG等) • 深感觉障碍: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 精神性:抑郁焦虑状态
头晕和眩晕的诊断
1
整理课件
习惯性思维
头晕 dizziness
眩晕 vertigo
Diagnose?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 or PCI
颈椎病或颈性头(眩)晕
梅尼埃病
前庭周围性眩晕
存在的问题
“晕”的诸多相关概念欠清; 对头晕及眩晕很少进行认真思索; 头晕和眩晕诊断流程不明,即思路不清; 检查盲目:颈椎片,头颅MRI,TCD,MRA; 治疗盲从:中医正骨,小针刀,各种汤药,输液
➢ 眩晕的易疲劳性,自我好转性;可复发性
➢ 无听力下降、耳鸣及不稳感;
➢ 无中枢症候;听力检查及温度试验正常;
14
整理课件
五.头晕/眩晕的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偏头痛性眩晕(偏头痛等位症)
➢ 女:男=4-5:1,年龄20~50岁 ➢ 有或无先兆(眩晕可为),视症状, ➢ 发作:反复发作自发性眩晕伴恶心,有时可呕吐(吐后
口周麻木等。
17
整理课件
1、后循环缺血概念的演变(PCI)
国内
1986年 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的脑血管病分类 无VBI诊断
16
science. Ann Intern Med, 2001, 134:823-832. 整理课件
五.头晕/眩晕的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椎基底动脉TIA或VBI,后循环缺血(PCI) 患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三高 起病往往发作比较急,症状持续短暂<24h,多
数在1小时内,有时可持续数分或十余分钟 症状有眩晕、行走不稳、言语含糊、吞咽困难,
症状↓),畏声,畏光,喜静,烦糙。少数有短暂意识模糊。
可有视物模糊. ➢ 时间:持续1小时内(数十秒至数小时),一般经过休息
后或睡眠(次日)好转。 ➢ 无或有明显头痛,头位变化时晕加重,无方向性。 ➢ 或有偏头痛史;随年龄出现偏头痛形式的转变
➢ 前庭功能:正常或单侧半规管轻瘫。
15
整理课件
五.头晕/眩晕的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3
整理课件
内容
头晕/眩晕的表现及概念 头晕/眩晕的病因分类 头晕/眩晕的常见病因及少见病因 头晕/眩晕的诊断流程 头晕/眩晕的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头晕/眩晕病例分析 头晕/眩晕的药物治疗
4
整理课件
2009年----多伦多大学耳鼻喉科关于头晕 (dizziness)的描述:
“..…It is crucial to ask patient… using words other than ‘dizzy’, as it may carry different meanings ..…. Most commonly, the word is used to describe a variety of subjective symptoms, including vertigo, unsteadiness, light-headedness, generalized weakness, presyncope, syncope, or falling...”
整理课件
一.头晕/眩晕的表现及概念
头晕
头昏,头沉 大脑不清晰感 头胀 头重脚轻 无旋转感 不稳感 100%均有体验
睡眠障碍 食欲改变 心血管症状 消化道症状
– 恶心 – 呕吐
眩晕
• 运动错觉 • 旋转感:翻江倒海 • 摇摆不稳, • 波浪起伏 • 下落感 • 不敢睁眼 • 眼震 • 共济失调 • 可伴定位体征
偏头痛性眩晕或头晕(偏头痛等位症)
精神源性眩晕: 焦虑抑郁状态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血压↑↓/药物影响/内科疾病)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10%
9
整理课件
三.头晕/眩晕的常见病因及少见病因
眩晕的少见原因 中枢前庭性疾病(脱髓鞘/肿瘤/炎症等) 美尼埃病 椎基底动脉脑梗塞 前庭神经(元)炎
Brandt Biblioteka 00613整理课件
五.头晕/眩晕的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
➢ 头位变化时发作眩晕: 起卧床,抬头,转头或坐梯,保持 一定位置症状消失,直立行走时症状不明显
➢ 每次发作时间特点: 以秒来计,多在10s以内
➢ 发作时是眩晕,不发作时可为头晕或昏沉感;
➢ 少伴恶心呕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