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方向性词汇局部差异辨析
韩国学生习得汉韩同形词的偏误原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韩国学生习得汉韩同形词的偏误原因分析及教学建议所谓汉韩同形词,指的是韩语汉字词与其汉语对等词的汉字外形和顺序都完全一致的词。
本文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建议。
标签:汉韩同形词偏误原因教学建议韩语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汉字词。
其中,一部分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的汉字外形依然保持一致,我们称之为“汉韩同形词”。
汉韩同形词在汉字外形、词义和用法上与汉语词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也对韩国学习者在汉语习得过程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偏误原因探究韩国学习者在学习汉韩同形词的时候,因为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较大,出现的偏误主要可以归纳为三大类:词义理解偏误、用法的偏误、搭配的偏误。
下面分别就这三大类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
1.词义理解偏误这类偏误主要是因为汉韩词义有差异时,学生依然会按照自己母语中的词义去理解汉语词,导致了偏误的产生。
例如,“我们去学校外面的中国食堂(shítáng)吃饭吧。
(??)”,“食堂”在汉语中的意思是“机关、团体中供应本单位成员吃饭的地方”,比如“学生食堂”、“单位食堂”。
但是在韩语中,“??(食堂)”主要指“餐厅,饭馆”。
由于学生不了解汉韩词义的差别,误认为汉语的“食堂”与韩语的“??”等义,所以导致了偏误的产生。
类似还有“学院、新闻、爱人、先生、翻译、方面、继续”等。
2.词的用法的偏误这类偏误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习者不了解汉语词的使用方法,或者将其母语中的使用方法迁移到汉语词中来。
其中最常见的偏误是由于对词性的把握有误而产生的偏误。
例如:“我没有经验(jīngyàn)过这样的事情”,“经验”在韩语中可以用作名词和动词,但是在汉语中只能做名词,故而学生将汉语词的词性泛化,导致了偏误的产生。
类似的偏误还有“关心、影响、丰富”等。
此外,还应注意一些特殊词的用法,例如:“我今天考试(kǎoshì)了一天,很累。
”在汉语中,“考试”是一个离合词,是比较特殊的一类词。
汉韩个别比较范畴对比
通常韩国留学生把两 个事物进行 比较时 ,最常用 的 比
较 结 构 是 “ l比 C C 2+A V 。C 、c / ” 1 2代 表 两 个 比较 对 象 ,
分别置于 “ 比”字前后 ,后边 的动词或 形容词成分都是对 前面的事物 C 1进行说 明的内容。例如 :
Ke y wor ds: c mpaai e s ne c s; a q iiin; c mp rtv ae o ; c mp rs n o rtv e tn e c u sto o a aie c tg r y o a io
一
、
引 言
c 。①中“ 和“ 比较 , 2 我” 他” 形容词 “ 高” 和动词短 语 “ 更
Y ig AO Jn
( . 幻 rU i rt,Qq a 606,C ia . nuU i rt h i ,Bii 0 8 ,C i ) 1Q 访口 n e i v sy ih r 10 i 1 hn ;2Mi n e i o z v sy fC n a e n 1 0 1 hn Jg0 a
构 同韩 国 语 的 肯 定 、否 定 比 较 句 结 构 作 为 比较 对 象 ,总 结
韩 国 留学 生 常 用 的 汉 语 比较 句 的 否 定 形 式 主要 有 “ 1 C 不 比 c +A V 、 “ l 如 c 2 /” C 不 2+A V” “ l没 ( ) c / 、 C 有 2
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
二 、现 代 汉语 “ 比” 较 结 构 ( ) 肯 定 式 :C 一 1比 C + A V 2 /
+ / ”三种 ,每个否定形式都用来表达不同的语义 内容 。 AV
1C . 1不比 C + A V 。在 “ 1不 比 c +A V 中 , 2 / C 2 / ” 比 较对象为 C 和 C ,2是 比较基准 , 1 2c 在语义上 C 1跟 C 2差不 多。而且可以表达说者的主观意愿或判断“ 不同意” 。如 :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对比
韩 国语汉字词和汉语 词 汇表 面上看 没有什 么 区别 , 际上 实 存在很大差异 。因为两者在各 自的社会 环境 中按 照各 自的发展
规 律 经 历 过 了互 不 相 同 的 变 化 过 程 , 以产 生 差 异 的 原 因 和 背 所
景也相 当复杂 。正如 韩 国语汉 字词 中有 来源 于 日语 的词 汇一
行 比较 。
一
、
韩 国语 中 的汉 字 词
汉 语 中词 汇 随 着 时 问 和 场 所 的 变 化 , 义 变 化 也 很 大 。 同 意
形 词汇在意义上可分为意义等 同词汇 , 分意义相 同词 汇 , 部 意义
不 同词 汇 。 1 .意 义 等 同 词 汇 这 些 词 汇 意 义 完 全 相 同 , 译 不 会 影 响 相 互 的 理 解 。 这 些 直
中 国汉 语 的汉 字 词 占 主 流 地 位 。 韩 国语 词 汇 中 , 很 多 汉 字 词 有 已经 占据 了基 本 词 汇 的地 位 , 是 汉 字 词 长 期 渗 透 影 响 韩 国 语 这
词汇的结果 。 二 、 国 语 汉 字 词 和 汉 语 词 汇 对 比 韩
字词 , 韩国语 中汉字词的混 用, 也给初 学者带来 了混乱 。本文 旨 在对韩 国语 中大量 出现的汉 字词进行 系统 的分类整 理 , 为韩 国
韩国开始用韩 文的字母 描绘声音 。作为表音 文字 , 国语 中使 韩
用 的 外 来 语 必 然 会 有 外 来 语 的 特 征 和 痕 迹 , 是 来 自中 国 的 汉 但
样 , 语 词 汇 中来 自 日语 的 词 汇 也 不 少 , 不 过 , 些 来 源 于 日 汉 只 这
语 的词汇已经融入 了汉语 , 成语 现代汉语 中普 遍使 用的词汇 , 因
汉语与韩语汉字词中同形异义词的比较研究wps
绪论十五世纪中叶,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集合集许多学者一起创造出了由二十八个字母组成的韩文,史称“训民正音”。
而在那之前,在朝鲜半岛所使用的文字是公元前就从中国传入的汉字。
在“训民正音”被创造出来后的几百年间,汉字的使用一直未曾被废弃。
原因有:历史原因、政治原因和文字原因。
由于地理、历史、政治、文字等原因,强大的汉字文化的影响与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汉字词在韩语中根深蒂固,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全的体系,从古至今一直在韩语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中国和韩国地理位置接近,自古以来就有着频繁而广泛的交流。
中国作为汉字文化圈的中心,对韩国文字有着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两种不同文化社会背景及两国不同语言体系的支配和影响下,形成了汉韩同形异义词。
同形异义词是在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同形异义词是指汉字的形态一样,但是意义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的词。
同形异义词包括:同形完全异义词和同形部分异义词。
本文对同形异义词的产生及其分类进行研究分析,举例一一说明。
这样可以加深对汉韩同形异义词的了解,也希望可以给语言学习者带来帮助。
第2章同形异义词产生的原因同形异义词也可以称为词义的变化。
词义的变化是指词义的转变和新意义的产生,它是所有现存语言的共同特点。
在语义变化方面,西洋的研究比东洋的早许多。
Meillet(1905)研究认为语义变化的原因有:语言的影响、历史原因、社会原因这三方面。
Nyrop(19 13)进一步研究指出,语义的变化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文中将以Nyrop(1 913)的意见为基础,对同形异义词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2.1语言因素2.1.1汉字解释方式不同的差异如,“结束”一词由于“结”和“束”都具有“맺다”、“묶다”的意思。
因此在韩国把“结”和“束”单独进行解释并结合起来而得出“뜻이같은사람들이결함하다”、“덩이가되게묶다”等意思。
而中国的解释却与这两个字单独的解释完全不同,其在中国完全失去了本意,赋予了完全新的意义,具有“마치다”的意思。
汉韩各词性定语后“的”和“”隐现现象的对比分析
口康善信
摘
要 : 利用 “ 焦 点 理论 ” 分析 了汉韩 两种语言 中名词修饰名词 时带不带 “ 的”和 “ 旦 1 ”的两种 结构 。汉韩 两种语言
里名词修饰名词之 间有无 “ 的” 和 “ 旦 1 ”,对确定 两者之 间的语 义关系有一定 的影响 ,是偏正结构语 义及语用 的重要 区别
为 , 认 知 或 概 念 上 相 近 的 实 体 ,其 语 言 形 式 在 时 间和 空 间 学 有 关 的概 念 ,说 话 人 说 话 时 的 态 度 和 心 情 , 话 语 中 需 要
上 也相近 ,就 是说 ,概念之 间 的距离跟 语言成分之 间的距 强调 的部分 ,往往通 过人的语音轻 重 以及语气 强弱表现 出
义上 的差异 ,还能 引起语用 上 的差别 。从语义角度研 究 的 成 意 义 对 立 时 ,领 有 关 系 通 常 要 带 “ 的”字, “ 属 性 ”关
成 果 比较 多 , 但 我 们 更 注 重 分 析 名 词 修 饰 名 词 结 构 带 不 带 系 通 常 不用 “ 的 ”字 。 但 实 际情 况 比这 复 杂 得 多 ,我 们 按 “ 的 ”在 语 用 上 的差 异 。
在 语 义 上 ,例 ( 1 )和 例 ( 2 )则 没 明 显 差 别 , 在 语 用 “ 这 是 中国 的历 史 ”而不 是 “ 外 国 的 历 史 ” 。 第 二 , 加
我们根据 焦点理论对 汉韩两种语 言中名词修 饰名词 结 上却存 在差异 。第 一,加 “ 的” ,一般 强调对 比。例如 : 构带不带 “ 的”和 “ 翻 ”在语用上 的差异进行对 比分析。
以不 带 “ 的 ”。
汉韩基本味觉词认知语义对比研究
一、引入
一、引入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是文化传承和表达的重要载体。不同语言在 表达基本味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汉语和韩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拥有各自独特 的表达方式。研究汉韩基本味觉词的对比,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 背景和表达习惯,为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提供帮助。
二、主体
1、词义对比
在描述味道时,汉韩两种语言使用了一系列的形容词和副词。然而,这些形 容词和副词在表达同一种味道时可能存在差异。例如,“辣”在汉语中常常被形 容为“辣烈的”、“辣爽的”,而在韩语中则被描述为“맵 cay”、“맵 chae”。
3、味道表达对比
此外,汉韩两种语言中都存在一些独特的味道词汇,如汉语的“香”、 “臭”,韩语的“ ata”、“ gut”等。
谢谢观看
结论
1、扩大样本量:通过涵盖更广泛的语料库和调查对象,以获得更全面、更具 代表性的汉韩基本味觉词认知语义数据。
结论
2、增加维度:除了基本的味觉词汇外,还可以纳入与味觉相关的其他词汇 (如口感、气味等),并探究它们在汉韩语言中的认知语义特征及差异。
结论
3、结合多模态数据:运用语音、图像、视频等多模态数据,可以更直观地呈 现汉韩基本味觉词在实际使用中的差异与共性。
汉韩基本味觉词认知语义对 比研究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05 结论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结果与讨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加深,对比研究不同语言的基本味觉词的 认知语义特征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以汉语和韩语的基本味觉词为研究对象, 探讨它们的认知语义异同,旨在为跨文化交流和语言习得提供参考。
结果与讨论
和情感体验,而韩语学习者则更依赖于声音和文字的结合来记忆味觉词。
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的翻译偏误探析
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的翻译偏误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在跨文化交流中经常会引发翻译偏误,这种现象在翻译领域备受关注。
随着中韩交流的日益密切,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中韩两国文字相似度较高,很多汉字词在两国语言中具有相同的外形,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导致翻译时容易产生误解和混淆。
这种同形异义汉字词的翻译偏误不仅影响了文化交流和商务合作,还可能造成严重的沟通障碍和误解。
深入研究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的翻译问题,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传达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在翻译中的误区和挑战,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为中韩跨文化翻译提供参考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的翻译特点,为翻译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的翻译偏误进行深入探析,揭示其中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同形异义汉字词在中韩两种语言中的特点,探讨其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误的原因;2. 探讨中韩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对同形异义汉字词翻译的影响,分析其在翻译中可能产生的歧义和误解;3.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不同翻译情境下同形异义汉字词的翻译误区并找出解决方法;4. 提出可能的翻译策略,为解决同形异义汉字词翻译难题提供参考;5. 总结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翻译的挑战,探讨应对策略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2. 正文2.1 同形异义汉字词的特点同形异义汉字词是指在书写形式上相同、但意义不同的汉字词语。
这类汉字常常会给翻译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
其主要特点包括:1. 造成语义模糊:由于汉字的多音多义性质,同形异义汉字词容易造成语义模糊,使得翻译过程中难以准确表达原文含义。
2. 容易引起歧义:同形异义汉字词的存在容易引起读者或听者的混淆和误解,增加翻译的复杂度。
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愈发频繁。
在此背景下,外来词的出现成为语言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汉语和韩语也不例外,两者都经历了外来词的引入和发展。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汉韩外来词,探讨其异同点、优缺点以及改进建议,为两种语言的发展提供借鉴。
文献综述汉韩外来词的历史和发展汉语和韩语都对外来词有着一定的包容性。
在古代,由于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汉语和韩语都吸收了大量外来词,如佛教词汇、西方科学文化术语等。
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科技、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飞速发展,汉韩外来词的数量和种类进一步增加,涉及领域也更加广泛。
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针对汉韩外来词的单独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对比研究仍相对匮乏。
已有研究多从词汇史、词汇学、文化交流等角度展开,集中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外来词梳理和分析,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此外,汉韩外来词在语音、字形、语义方面的差异也需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语料库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
首先,梳理汉韩外来词的历史和发展,明确研究范围。
其次,运用语料库搜集相关词汇,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
最后,对汉韩外来词在语音、字形、语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总结异同点、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研究结果汉韩外来词的异同点1.语音方面:汉韩外来词在语音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汉语外来词的发音往往受到源语言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音节、声调特征。
而韩语外来词则更多地保留了源语言的发音特征,尤其是辅音和元音系统。
2.字形方面:汉韩外来词在字形方面有一定相似性。
两种语言都采用汉字作为书写系统,因此外来词的引入往往采用音译或意译的方式,形成新的词汇。
但韩语在引入外来词时,更多地采用音译方式,且使用固有词根进行造词。
3.语义方面:汉韩外来词在语义方面具有共性。
两种语言在引入外来词时都注重表达源语言的本质意义,但在具体词汇的选择和搭配上存在差异。
汉韩外来词的优缺点1.优点:汉韩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增加了表达手段,有助于更好地传递信息、表达思想。
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的翻译偏误探析
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的翻译偏误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汉字是中文的书写系统之一,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韩文中。
中韩两国语言虽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在翻译中常常会出现偏误。
这种现象给双语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特别是在涉及法律、医学、商业等专业领域的翻译中更是容易出现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的翻译偏误进行探析,揭示其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中韩之间的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通过对该现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韩语言特点的理解,提升翻译质量,促进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的翻译偏误进行探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促进中韩汉字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化。
通过对汉字词的同形异义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理清中韩文化和语言间的差异,探讨翻译中可能存在的偏误和误解,并分析造成这些偏误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旨在为提高中韩翻译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为解决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翻译偏误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和方法,进一步推动中韩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深入发展。
通过开展此研究,旨在为中韩汉字翻译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做出贡献,促进中韩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2. 正文2.1 汉字词的同形异义现象汉字词的同形异义现象是指在汉字中存在多个相同形状但含义不同的字词。
这种现象在汉字中并不少见,例如“发”字就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如“发展”、“发射”、“发财”等。
这种同形异义现象给汉字的理解和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同形异义汉字词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汉字的象形文字特点决定的。
汉字是一种结构复杂、意义丰富的文字系统,由于其起源于象形文字,因此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形似而义不同的字词。
这种情况在中文中比较常见,而在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中更加突出。
汉字词的同形异义现象不仅存在于书面语中,也广泛存在于口语和方言中。
这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准确理解同形异义汉字词的实际含义,从而进行正确的翻译。
中韩两国方位词的对比分析
中韩两国方位词的对比分析“”和“上/下”做为方位词各自在句子中充当的角色多种多样。
然而,某些时候这两对方位词在两种语言中并不能构成一对一的关系。
因此,只有透彻的了解各自的语言特点并加以研究。
才能灵活准确应用。
本文将对这两对方位词从句法的角度进行考察,寻找异同点。
1 “”和“上/下”在句子中作主语“”,“上/下”在句子中充当主语的现象虽然不多,但是针对这种使用现象仍需要简单的讨论。
(1)。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3)。
在山顶远望,[下面]是一片金黄的麦田。
(4)。
公司[上上下下]一条心。
例句(1)中和上/下在句子中充当主语。
例句(2)中汉语的“上/下”在句子中做主语,而韩国语中“”则充当状语。
由此得出当“”和“上/下”如果表示[+人]或[+位置],那么和上/下可以在句子当中做主语。
在表示[+范围]或[+指向]时,与“上/下”汉语中作主语不同,韩国语“”则在句子当中作状语。
此外,如例[4]一样,汉语中“上/下”以重叠的形式在句子中做主语,但韩国语“”则不具备这种功能。
而是作为定语修饰“”。
2 “”和“上/下”在句子中做定语“”和“上/下”在各自的语言中作定语的情况相对较多。
并多表位置、年龄、地位、等级、程度等。
(5)。
他的[肩膀]上责任一下子重了起来。
(6)。
[屋顶上]的老鼠吱吱地叫。
(7)。
跟[长辈]打招呼。
通过例句可以得知“”和“上/下”作为冠词使用时,往往要通过意译来理解。
而且汉语的“上/下”在韩国语中也会用“”来表示。
如:上午;下午;上半場;下半场;上辈子;下辈子3 “”和“上/下’在句子中做谓语韩国语的名词与汉语的名词不同,不能在句子中直接做谓语。
如果需要其充当谓语则需要添加谓词格构成助词“”的形式。
如:(8)。
他比我[大]一岁。
(9)。
他在学校的时候比我[高]一个年级。
(10)。
他在业务能力上很出色,但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不如]我。
韩国语“”在句子中做谓语时,一般表示身份、地位、年龄、等级、程度等在其他之上或之下。
韩汉词汇特点比较
韩国汉语教学简史与概况1 古代至少在2000多年以前开始三国时代(高句丽、白济、新罗)唐代全唐诗 51新罗人2 高丽、朝鲜时代(书面语、口语相脱节的双语社会)设有培养译官的教育机关通文馆 -〉司译院朝鲜时代司译院“译学书”(汉语研究的保藏)《老乞大》、《朴通事》、《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老朴集览》、《译语类解》、《五伦全备传》、《洪武正韵》等等汉语史、近代汉语口语(语音、词汇、语法)3 日本强占时期(1910-1945)丧失主权汉语教学传统的断绝(教育机关、文献等)4 冷战时期(1948-1980年代末)维持汉语教学的命脉以往的首尔大学54年韩国外国语大学55年成均馆大学74年高丽大学、淑明女子大学、延世大学檀国大学5 韩中关系正常化以后全面发展时期(教学普及、学术团体、学术刊物)大学 130多所设有汉语专业中学高中(一般的、外国语高中)初中小学课外活动社会、成人教育* 学术团体韩国中国语教育学会、韩国中国言语学会。
* 学术刊物《中国语教育与研究》、《中国言语研究》。
韩国中国语教育学会联系方法郑润哲(秘书长)jycjmw@孟柱亿(会长)mzy99@mzy99@韩国语中的汉源词1.孪生词(同源词):积极的孪生词产生正迁移,消极的孪生词(蝙蝠词)产生负迁移2.积极的孪生词3.消极的孪生词(蝙蝠词)(第二届对韩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論文,2004年8月14日,中国延吉)韩汉两语中的误导词---蝙蝠词[韩国] 韩国外国语大学孟柱亿1. 引言韩国语里有大量的汉字词是众所周知的。
汉字词中有不少由跟汉语词相同的汉字按照同样的语序组成的,这些詞與漢語是同源关系,故可称为“同源词”。
同源词对韩国人的汉语学习起着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
同源词中有些词的意义和句法功能一样,在学习和交际中产生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现象,起着积极作用。
但这些词为数有限,大部分同源词的意义和句法功能和汉语不盡相同,常常产生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现象,也就是说起着消极作用。
汉韩对比分析韩国留学生虚词偏误
汉韩对比分析韩国留学生虚词偏误摘要: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虚词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国内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方面的文章和专著,加深了我们对虚词本体研究的认识。
而从韩国语角度来专项研究虚词偏误的文献还是不多。
本篇主要以初级韩国留学生为对象,以虚词类别中偏误概率较高的介词为例,将韩语和汉语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其问题并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虚词;虚词教学;偏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一特点决定了虚词在汉语中的重要位置。
对韩国留学生而言,学习虚词是困难的,介词的学习自然也有难度。
韩语属于黏着语,在句子中,体词和谓词的功能都是通过格助词附加上去的,因此韩语的语序是相对自由的,附加手段也比汉语更加丰富,这也就造成里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面临的两大困难――语序和虚词的把握。
介词在汉语虚词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且数量也不少,但严格说起来常用的介词不算太多。
然而一个介词常常有好几个意义,介词之间还有意义相似的情况。
因此,对于韩国留学生来说,要学好介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笔者以现代汉语常用的对象类介词“给”作为研究对象,将与其相对应的韩语表现进行比较,发现其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介词“给”的偏误类型及原因笔者将吉首大学国交学院2014年至2015年期间韩国留学生留下的语料以及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语料进行收集分析,发现韩国留学生在学习使用介词“给”容易出现误加、错序、遗漏、误用等四种典型的偏误。
1.介词“给”的误加(1)美国给我很熟悉。
??? ??? ?? ????.(2)大学的四年时间给她学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4?? ??? ???? ?? ???? ?? ?????.(3)我问给她什么时候回国。
?? ??? ?? ??? ????? ???.在韩语里面,表示对象的人和物后面都有相应的格助词,而有些情况对应到汉语来,并不是都需要介词来引导,韩国留学生按照母语的用语习惯造成误加。
这种情况需要留学生自己分析出主语是什么,再考虑是否要加介词“给”引导。
汉韩饮食词汇隐喻对比研究
汉韩饮食词汇隐喻对比研究汉韩饮食词汇隐喻对比研究引言语言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而词汇作为语言的灵魂,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汉韩两族作为亚洲的两大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饮食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词汇中也有着丰富的隐喻表达。
本文以汉韩饮食词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探讨汉韩两民族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
一、汉韩饮食文化的差异1.食材选择在食材选择方面,汉韩两族有明显的差异。
汉族饮食以米饭、面食、豆类等为主,强调五谷为养,营养均衡;而韩族饮食则以米饭、肉类、蔬菜等为主,强调五味调和,尤其偏爱牛肉、猪肉等动物性食品。
2.烹饪方式汉韩两族对食物烹饪方式也有不同偏好。
汉族饮食以炒、煮、炖、烧等为主,注重火力掌握和食材的原汁原味;而韩族饮食则以烤、炸、蒸、煮等为主,偏重食物的变化和创新。
3.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族餐桌礼仪注重文雅、庄重,强调尊重和和谐;而韩族餐桌礼仪则更为庄重,强调家族的纽带和尊重长辈。
二、汉韩饮食词汇的隐喻对比1.谦虚之美在汉韩文化中,都有将好客、谦虚作为美德的传统。
汉语悦耳的饮食隐喻体现了中国人的谦虚之美,如“草包”、“半瓶醋”、“留一手”等,寓意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人对待饮食的态度。
而韩语则强调个人之间的亲密感,如“守口如瓶”、“山鸡飞上天”等,体现了韩国人对待饮食的态度。
2.春夏秋冬的隐喻汉韩两族都有将春夏秋冬与食物联系在一起的隐喻,展现了对季节变化和自然规律的关注。
“菜花”、“火龙果”、“初生牛犊不怕虎”等汉语词汇,意味着人们对四季更迭和食物更新的期待和喜爱。
而韩语中的“개고기”(狗肉)与夏季联系在一起,体现了韩国人对夏季热量负荷的认知。
3.色彩的象征意义饮食词汇中的色彩隐喻在汉韩两族间也有差别。
汉语中的“黄粱一梦”、“梨花带雨”等词语,通过色彩的隐喻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情感的感慨;而韩语中的“白富美”(白色富有美貌的女性)、“碧蓝海洋”等,强调色彩对人们的美化和想象。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对比研究
韩国语汉字词在表达方式上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们通常可以用于表达那些 无法用韩国语固有词汇来描述的概念、事物或思想。例如,“便当”这个词在韩 国语中可以用来描述一种盒装的快餐食品,而在固有词汇中并没有对应的表达方 式。此外,韩国语汉字词也可以用于表达一些特定的文化、历史或社会现象。例 如,“cheng-guan”(城管)这个词在韩国语中直接采用了汉语词汇,用于描述 中国城市管理执法人员。
汉语词汇分析
汉语词汇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基本词汇是汉语中最常 用、最具有代表性的词汇,包括代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等。熟语包括成语、 俗语、谚语等,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含义和表达方式的词语。成语是最具代表性的 一种熟语,通常具有四个字或以上,含义深远,富有哲理。
汉语词汇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天道酬勤” 这个成语,意味着“老天爷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来给予相应的报酬”,表达 了人们对努力付出后的预期。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词汇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 以用于表达思想、感情、事物等。
对比研究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在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上存在明显的异同点。首先, 汉语词汇的表达方式更加灵活,可以用于表达各种不同的事物、情感和思想。而 韩国语汉字词则主要用于表达那些无法用韩国语固有词汇来描述的概念和现象。 其次,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很多词汇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传 统背景。而韩国语汉字词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现代文明和科技的借鉴与吸收。
韩国语汉字词分析
韩国语汉字词是指在韩国语中受到汉语影响而产生的汉字词,它们通常用汉 字书写。根据其来源和特点,韩国语汉字词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 是“kowtomeru”词,即直接采用汉语词汇并按照韩国语语法规则进行发音的词。 例如,“便当”这个词在韩国语中发音为“bento”,直接采用了汉语词汇。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认知对比研究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认知对比研究人体是人类最直观的存在形式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人体的认知也有所不同。
汉韩两个文化圈的人们对于人体的认知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在他们的语言和习惯用语中也能体现出来。
本文将对汉韩人体惯用语的认知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人们对于人体的描述方式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身体被视为一个整体,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描述方式。
比如,我们常可以听到"强身健体"、"保持活力"等用语,这些描述手法强调了人体各个方面的综合状态。
而在韩国文化中,人们更偏好使用部分性和静态性的描述方式,强调不同身体部位的特性。
比如,他们经常用"朱唇玉脸"、"桃花眼"等形容人脸的习语来表达一些人的容貌。
其次,人们对于人体器官的认知也不尽相同。
在中文中,很多器官的命名与动物或自然景物有关。
比如,我们常用"龙角虎纹"形容人的角和纹理,或用"鱼尾纹"形容眼角的皱纹。
这种命名方式与中国文化中对于动物和自然景物的崇尚有一定关系。
而在韩语中,器官的命名与其功能或形状有关,例如他们用"목(嘴巴)"和"혀(舌头)"来分别指代嘴巴和舌头。
此外,人们对于人体功能和感受的认知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人常常被形容为"甜如蜜糖"、"酸甜苦辣"等来表达情感和感受。
这种描绘方式强调了人们对于感官刺激的重视,以及对于情感体验的表达。
而在韩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身体动作和姿势来表达情感和感受。
例如他们用"站着忍"来形容一种坚持不懈的姿态,用"微笑着面对"来表达积极乐观的情感。
最后,人们对于人体的尺寸和外貌认知也存在差异。
在汉语中,我们常用"身高一米八"、"长发飘飘"等来描述一个人的身材和外貌。
浅谈汉韩语言学领域部分术语体系的差异
浅谈汉韩语言学领域部分术语体系的差异发表时间:2020-09-04T16:25:17.967Z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0期作者:李夙胤[导读] 汉语和韩语的语言特点和各自的语言学研究传统不同,因此二者在语言学领域中所使用的术语体系也有差异。
即使是汉语和韩语语言学界共同接受和使用的一些世界性通用术语,在各自语言中的实际含义和所辖范围仍有可能不同。
另外,韩语中有一些语言学术语虽然在翻译成汉语之后和汉语语言学中的一些术语名称相同和相近,但实质却并不对等。
这些术语体系上的差异给汉、韩比较语言学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本文主要从语言学的语音学和音韵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100089 摘要:汉语和韩语的语言特点和各自的语言学研究传统不同,因此二者在语言学领域中所使用的术语体系也有差异。
即使是汉语和韩语语言学界共同接受和使用的一些世界性通用术语,在各自语言中的实际含义和所辖范围仍有可能不同。
另外,韩语中有一些语言学术语虽然在翻译成汉语之后和汉语语言学中的一些术语名称相同和相近,但实质却并不对等。
这些术语体系上的差异给汉、韩比较语言学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本文主要从语言学的语音学和音韵学、语法学这两部分入手,对部分容易混淆的汉韩语言学术语体系及相关术语的含义进行了对照和辨析。
关键词:汉语,韩语,语言学,术语体系差异 1.引言在比较汉、韩两种语言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由二者语言学术语体系差异而带来的障碍,这种差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由两种语言客观实际的不对称导致的术语不对称。
中、韩两国学者在研究各自的语言时,会根据各自语言的客观实际,提出与之相应的概念和术语。
因为两种语言的客观实际不尽相同,所以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和术语也不尽相同。
有许多概念术语只针对于一种语言中存在的客观实际,在另一种语言中,由于没有相同或相似的客观实际,因此也不存在相应的概念术语,这便形成了术语的不对称。
第二类是两种语言中虽有相同或相似的客观实际,但使用的术语和术语体系仍有不同。
新HSK四级汉韩同形异义词对比与偏误分析
新HSK四级汉韩同形异义词对比与偏误分析韩国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韩语词汇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韩语词汇的构成中,大量词汇都是汉字词,但是有些汉语的词义在原有词义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汉韩同形异义词,导致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了偏误。
对韩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新HSK四级汉韩同形异义词的使用中产生的偏误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它们的词义、用法和词性存在着差异。
对外汉语教师为了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将汉韩同形异义词分为易、中和难三个等级;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浅入深。
在选择重要词汇时要注意比较分析,总结出同形异义词的异同点;词汇要具有针对性,选择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汉韩同形异义词进行讲解;多设计一些同形异义词词汇展示的教学活动。
浅谈汉韩表达差异及相关翻译技巧
浅谈汉韩表达差异及相关翻译技巧发表时间:2018-09-18T10:02:42.063Z 来源:《知识-力量》1月中作者:冯丹丹[导读] 汉韩翻译过程中,除了少数可以实现一对一翻译,存在着大量无法一一对应的情况。
本文以现代汉语和韩国语为研究对象,以语言学知识为基(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00)汉韩翻译过程中,除了少数可以实现一对一翻译,存在着大量无法一一对应的情况。
本文以现代汉语和韩国语为研究对象,以语言学知识为基础,对汉韩翻译过程中,韩语汉字词的使用方法,句子成分的转换,语言习惯表达差异等进行探讨,并为汉韩两国语言学习者提供翻译相关的帮助。
一、汉字词的误用及翻译所谓汉字词,即起源于汉字的朝鲜词汇。
在韩语单词中,来源于中文的汉字词占到60%以上,这给韩语学习带来了一定便利,但也因此产生了不少易错点。
因为有些汉字词和中文单词一一对应,有些汉字词则并非如此,甚至意思相差甚远,如果盲目使用汉字词,会出现文章词不达意,语义混乱的情况,正确使用韩国语中的汉字词因而显得格外重要。
(1)使用已被时代淘汰,造成理解困难的汉字词例1:封建制度与近代社会根本不相容봉건사회의제도는근대사회와전혀상용하지않는다.(×)봉건사회의제도는근대사회와전혀어울리지않는다.(O)从字面上看,汉字词“상용”是汉语词汇“相容”的对应表达,但在韩国语中已经极少见到”상용”一词。
相反,与汉语词汇“相容”经常对应的则是韩国语中的固有词“어울리다”(合适,融合)。
例2:你知道在中国发生的事吗?중국에서발생했던일을알지?(×)중국에서있었던일을알지?(O)汉字词“발생하다”与汉语词汇“发生”的意义相似,但在表达句子含义的时候如果直接套用该汉字词则让句子显得表达不准确,通常我们可以用“있었던일(曾经有过的事)”来代替。
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直译的形式,应该站在最贴近源语言意义的角度进行对译,不管是汉字词还是固有词,都应尽量选取使用率较高的词汇。
汉韩语言认知视点的对比研究
汉韩语言认知视点的对比研究
语言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工具,不同的语言背后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汉语和韩语作为东亚地区两种重要的语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认知视点出发,对汉韩语言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从语法结构角度看,汉语和韩语在句子的构成上存在区别。
汉语注重主谓宾的基本结构,句子的主要信息通常放在句首或句末,而韩语则更加注重句子的时态和语序。
韩语中的动词时态变化丰富,通过变化动词的后缀来表示不同的时态,这与汉语的动词不变形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在词汇选择方面,汉语和韩语也有一些区别。
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词汇来表达更加精确的意思,而韩语则更倾向于使用词根和后缀来构成词汇。
另外,韩语中还存在很多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汇,这在汉语中相对较少。
此外,汉语和韩语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汉语倾向于使用比喻和象征的方式来表达意思,善于运用成语和典故。
而韩语则更注重直接表达,喜欢使用直观的词汇和具体的描述。
最后,从文化角度看,汉语和韩语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点。
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韩语则是韩国的官方语言,代表着韩国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这些文化差异也影响了人们对语言的认知和使用方式。
总之,汉韩语言认知视点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种语言。
从语法结构、词汇选择、表达方式以及文化特点等方面比较,可以发现汉语和韩语在认知视点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这种对比研究有助于促进不同语言间的交流和理解,也有助于丰富我们对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韩方向性词汇的局部差异辨析
摘要:汉语和韩国语虽然属于不同类型的语言,但是二者都用空间地域方位词来表达空间置换关系。
不过,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风格差异,也呈现出一系列局部异同。
本文具体讨论了两种语言在制约性与非制约性方面的差异、格助词和介词的分布以及方向性词汇的隐现等。
关键词:方向性词汇空间置换制约性隐现
一、汉韩空间方位的表达形式
表达空间关系的手段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附置词(介词和助词),另一种是方位词。
有的语言只用附置词,有的语言同时用附置词和方位词,在纯附置词型的语言中,附置词本身包含方位意义。
在汉语和韩语中的助词和介词本身不能用来表示具体的空间关系,因此,要借助于方位词。
同时,韩语和汉语多出一个方位词系统,韩语和汉语都属于有方位词的语言。
空间方位词有助于缩小处所的搜索领域。
韩国语和汉语在表达空间关系的典型形式有以下:
韩国语:
名词+方位词+助词(????? ???? ?? )
名词+助词(???? ???? ?? )
汉语:
介词+名词+方位词(在教室里学习)
介词+名词(在教室学习)
名词+方位词(教室里没有人)
就表达形式的类型而言,两种语言均呈现出多样化,韩国语有两种形式,汉语有三种形式。
韩国语和汉语中方位词有时必现,有时隐现,但是,呈现不同的倾向性和目的性,从中看出,汉语比韩语多出一种形式,情况因此就显得更加复杂。
方位词的必现和隐现,不仅跟人们的认知和直觉的差异性有关,并且跟语言的类型和特点有关。
助词后置,介词前置,这种分布差别对方位词的隐现也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空间关系与方位词的制约性与非制约性
众所周知,物体和参照物的关系大体上可分为几种,有接触关系、容入关系、邻接关系等。
在韩国语和汉语中,这三种空间关系均由专门的方位词来表达,如:
(1)接触关系:?(上)
(2)容入关系:?,?(里、内、中)
(3)邻接关系:???,??,??,?,?(左、右、下、外、旁)
同时,方位词的使用有制约性和非制约性之分。
邻接关系表示物体和参照物互为分离,此时韩汉两种语言都要求方位词必现。
表达接触关系和容入关系时,情况就比较复杂,有时要求必现。
有时要求隐现,但是这在汉韩两种语言中的具体情况就有所不同。
如:在接触关系中,物体既可以附着于参照物的上部表面,也可以附着于外表接触面。
韩国语和汉语表达接触关系时都做形式上的标示,但是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如:
(4)a ?? ???? ???(5)a车停在大桥上。
b ?? ??? ??? b车停在大桥。
(6)a ??? ??? ??? (7)a把画挂在墙上。
b ??? ?? ??? b 把画挂在墙。
从中可见,在相同条件下,只要能够通过经验或知识推知物体的位置,韩国语就可以不使用方位词。
“汽车”只能停在“桥”的上部表面,而“画”的位置是不言而喻的。
在韩国语中,这种经验事实经常被默认,而在汉语中,经常被显现出来。
从这一点来看,汉语比韩国语更为精细和致密。
有时汉语“上”所指的位置十分模糊。
如:
(8)a他把衣服挂在衣架上。
b他把衣服挂在衣架。
(9)a他把戒指戴在无名指上。
b他把戒指戴在无名指。
(10)a树上拴着一头牛。
b 树拴着一头牛。
“衣架上”“无名指上”“树上”中的“上”者泛指表面,但仍要使用。
这是,韩国语更以不用方位词为多,“?? ???? ???”“??? ???? ???”“??? ?? ????”比“?? ????? ???”“??? ????? ???”“???? ?? ????”更常用。
可以看出,表达接触关系时韩国语和汉语有制约性和非制约性之分。
汉语中只要物体附着于参照物,就要使用方位词,而韩国语则不同,只有当需要特定指明和强调位置时,才使用方位词。
容入关系指物体存在于参照物的范域之内,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关系。
韩国语和汉语仍有制约性和非制约性之分。
如:
(11)a ???? ? ??? ??.
b ??? ? ??? ??.
(12)a 书包里有两本书。
b 书包有两本书。
(13)a ?? ? ???/?? ???. 把这个装大桶里。
b ?? ? ??? ???. 把这个装大桶
可见,表达容入关系时,韩国语比较宽松,方位词是非制约性的,汉语则仍然要使用方位词。
“书包有两本书”不成立,“装大桶”可以说,但只是表示动作和工具的关系。
方位词可看作区别典型容器和非典型容器的形式标志。
汉语对这两种“容器”加以区别,对典型容器一定要做形式上的标示,而对于非典型容器则可以灵活一些。
韩国语的情况则不同,对典型容器和非典型容器都比较宽松,只要物体能够进入参照物的范围之内就可以不加标示。
从这一点来看,韩国语中典型容器和非典型容器可视为一类。
如:
(14)a ??? ?? ???? ??。
b ??? ?? ??? ??。
(15)a ??? ????? ?? ??.
b ??? ???? ?? ??.
前面(11)和(13)的“??”“?”属于典型容器,(14)和(15)的“??”和“??”属于非典型容器,但是后头都可以不用方位词。
韩国语和汉语中有些名词既可以表示处所也可以表示机构,韩国语和汉语对处所和机构也有不同的反应。
先看韩国语的情况:
(16)a ????? ??? ??.
b ??? ?????? ??? ?? ??.
在(16)a中“???”既可指处所,也可以指机构,(16)a相当于“图书馆召开会议”和“图书馆开会”,(16)b中“???”只能理解处所。
再例如:
(17)a ??? ???? ??? ? ??? ??.
b ??? ????? ??? ? ??? ??.
(18)a ???? ??? ???.
b ???? ???? ???.
现在看来,机构名词排斥方位词,也就是说,在韩国语中,容器和处所属于一类,处所和机构属于不同的类。
而汉语的情况则不同。
例如:
(19)a金哲躲在电影院不出来。
b金哲躲在电影院里不出来。
(20)a崔姬花在银行工作。
b崔姬花在银行里工作。
从中得知,(19)和(20)都能成立。
上文说,汉语对容器和处所加以区别,容器名词后头一定要使用方位词,处所名词则比较宽松,现在看来,机构名词对方位词的要求也比较宽松。
因此,汉语和韩国语对处所和机构的认识是有差别的,汉语倾向于不区分,韩国语却严格加以区分。
我们注意到,韩国语和汉语对处所标志和命名标志也有不同的反应。
在韩国语和汉语中,处所名词和机构名词通常由“名词+处所
标志(命名标志)”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有一些处所标志和命名标志可以跟方位词结合,韩国语则受较大的限制。
首先看处所标志的情况:
(21)a体育馆里(???? ),商店里( ??? )
仓库里(??? )。
(22)a馆里(?? ),店里( ?? ),库里(?? ).
汉语中处所标志本身具有处所意义,因此,后头自然可以加方位词。
韩国语中自源处所标志尽管也具有处所意义,但不自由,如“???”,可以说,但“?? ”不能说,只有少数几个汉源处所标志才可以跟方位词结合,但是通常也限于汉源方位词,如“??”(场内)、”?? ”(室内)。
在韩国语中,只有一小部分汉源命名标志可以跟方位词结合,但限于汉源方位词“?”。
常见的有“??(国内)、??(道内)、??(市内)、??(校内)、??(科内)”等。
但是,这些“名词+命名标志”只表示物理空间,不表示社会空间。
可见,在汉语中,处所标志和命名标志尽管不能单用,但是在语义上自足,后头都可以带方位词,它们之间的差别同处所名词和机构名称之间的差别是平行的。
而在韩国语中,处所标志和命名标志都不自足,即不能单用,后头既不能用单纯方位词,更不能用复合方位词。
三、助词和介词的分布与方位词的隐现
通过以上得知,韩国语和汉语方位词的隐现跟空间认知差异有关。
其实,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不仅在于空间认知的差异,而且取
决于语言的结构类型特点。
以“????”为例,只能分析为a“???+? ”,而不能分析为b“??+??”:a:?? // ? / ? b:?? / ? // ?
a:在/书桌上 b:在书桌/上
在韩国语中,方所短语的情形跟句子平面的情形是一致的。
在句子平面上,居后的成分从右向左控制其他成分,如当两个动词谓语都带时体标记时,通常保留后边的标记,省略前边的标记。
由此可见,语言间的差异,最终还是由结构类型特点来体现,或者说是语言的结构类型特点决定的,而且方位词相当于格助词的说法是不完全准确的,是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南基心 1993 《韩国语助词用法》,曙光学术资料社(韩国)。
2. 朱德熙 1990 《语法丛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3. 崔希亮 2001《空间方位场景的认知与句法实现》,《中国语言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