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所得税会计20191028

合集下载

税务会计学(第二版)课件:所得税会计

税务会计学(第二版)课件:所得税会计

(五)抵免税额的计算 1.抵免法及其优点
抵免法是一国政府在优先承认其他国家 的地域税收管辖权的前提下,在对本国 纳税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征税时,以本 国纳税人在国外缴纳的税款冲抵本国税 收的方法。
抵免法能够较为彻底的消除国际重复征 税
2. 抵免法的分类
(1)按计算方式划分—全额抵免与限额抵免。
(三)递耗资产 (四)生产性生物资产 (五)无形资产 (六)投资资产 (七)存货 (八)企业重组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2.税法优先原则
(二)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 入-各项扣除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
(四)若纳税人提出自行履行纳税义务的,且 扣缴义务人因特殊原因无法履行扣缴义务 的, 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核准,可按税法规定 期限自行申报缴纳税款。
(五)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 扣缴义务的,由纳税人在所得发生地缴纳。 在中国境内存在多个所得发生地的,由纳税 人选择一地申报缴纳税款。
三、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一)确认计量的原则和条件
(1)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 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 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核算。
(二)确认计量的具体操作 1.一般商品销售的收入确认
(五)不得扣除项目
1.不得扣除的基本项目 (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 资收益款项;
(2)企业所得税税款; (3)税收滞纳金; (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5)不属于公益性捐赠规定条件的捐赠支出; (6)赞助支出(非广告性质的支出); (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8)因特别纳税调整而被加收的利息支出。

2019精品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二章应纳税所得额文档

2019精品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二章应纳税所得额文档

新税法保留与会计准则的差异:
a、对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收入实现的 确认 b、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自产的货物、 劳物用于捐赠、赞助、广告等视同销售 c、新税法第十条规定禁止扣除项目 d、限制性扣除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招待费 e、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折旧、摊销方法和期 限与会计不同 d、新税法第四章规定的税收优惠条款与会计不 同
3、清算所得的确定原则
(1)、企业清算时终止持续经营原则(会计核算的 基本假设) (2)、税法上对清算环节的资产所隐含的增值或损 失一律视同实现,因为这是对资产隐含增值行使征 税权的最后环节 (3)、全部资产或财产(除货币资金外)必须要以 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衡量。 (4)、清算所得不适用新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执行25%的基本税率 (5)、除免税重组外,税法规定均应进行清算。 《公司法》没规定必须清算。
收付实现制和责权发生制
现金流动与经济活动的分离 一个标准是根据货币收付与否作为收入或 费用确认和记录的依据,称为收付实现 制; 一个标准是以取得收款权利或付款责任作 为记录收入或费用的依据,称为责权发 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实际收取现金的权利或 支付现金的责任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当期 的收入、费用及债权、债务。就收入的确 认来说,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无论 款项是否收到,都应当确认为当期的收入;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经收 到,也不应当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就费用 扣除而言,凡是属于当期的费用,不论款 项是否支付,均作为当期的费用;不属于 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支付, 也不能作为当期的费用。
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应遵循会计 准则与惯例,பைடு நூலகம்纳税所得额计算 要建立在会计核算基础上。
我国1994年建立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 税制时,在处理所得税法和财务会计 的关系上,采取的是“纳税调整体系” 即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遵循 税法优先原则。 历史沿革

所得税会计.doc

所得税会计.doc

所得税会计概述【基本内容】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应纳税金额:指根据税法规定,将增加未来应税利润的金额,包括应纳税的收入、利得及不得列为扣除项目的费用和损失。

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指根据税法规定,将减少未来应税利润的项目金额,包括可作为应税利润扣除项目的成本、费用和损失,以及免税收入。

简称扣除金额。

计税基础:指根据税法规定所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暂时性差异:指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财务报表上的帐面价值的差异,该差异在以后年度当财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收回时,或者列示的负债偿还时,会产生应纳税金额或扣除金额。

递延所得税影响数:指根据税法规定所衡量的暂时性差异、弥补亏损及所得税抵减等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数。

递延所得税资产:指可扣除暂时性差异、弥补亏损及所得税抵减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影响数。

递延所得税负债: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影响数。

递延所得税费用(利益):指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在本期的变动数。

本期所得税利益:指本期因弥补亏损及所得税递延而减少的应纳税额或应退税额。

本期所得税费用:指本期根据应税利润所计算的应纳税额。

所得税分摊:指将所得税费用(或所得税节省)与引起该所得税的收入(或节省所得税的费用)相配比的一种会计程序。

所得税分摊可分为跨期分摊及期内分摊两种。

所得税跨期分摊:指将暂时性差异、弥补亏损及所得税抵减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数分别确认为负债或资产,并将此所得税影响数递延到以后期间分别确认为所得税利益或费用。

所得税期内分摊:指将一定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在同一期间的重要损益构成项目及前期损益调整项目之间加以分摊的程序。

2、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财务会计和税法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体现着不同的经济关系。

财务会计要遵循一般会计原则,符合会计的有关概念以及会计准则对实务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全面、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资金变动情况,为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可*的依据。

我的所得税会计

我的所得税会计
18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 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
❖ 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 及最终处置的一定会计期间内为企业带来未来 经济利益的总额,(从未来所得角度)
❖ 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该 项资产可以税前抵扣的总额(从已经耗费角度)
19
❖ 资产的账面价值(未来收入)小于计税基础 (未来费用),表明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 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 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 额,减少未来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流出 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6
按企业会计准则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纳税 所得额时则允许扣除
❖ 盈利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等 ❖ 税法规定加计扣除
7
❖ 另外:常见的永久性差异有: ❖ 应付工资>计税工资、赞助费、非公益
性捐赠支出、没收财产损失、罚款、滞纳金
8
永久性差异的会计处理方法
应付税款法
❖ 应交所得税作为当期所得税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确认为会计收益,但税法规定不作为 应纳税所得额而产生的差异
❖ 利用废水、废气等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取 得的收入不体现为资产负债表项目
❖ 国债利息收入
❖ 企业从其他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若其是已 按25%的税率计算的,则分回的利润按会 计制度规定纳入税前会计利润,而按税法 规定则不纳入应税所得,不再交纳所得税。
4
2020/6/26
4
按税法规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而企业会 计准则不确认为收益
❖ 如视同销售,会计不确认收入,但税法要确 认
❖ 关联交易销售商品,售价偏低-按正常价格 调整
5
按企业会计准则确认的费用和损失,在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除而产生的差异

所得税会计(课件)

所得税会计(课件)

1.1.4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税法所说的相关性原则与会计相关性原则截然不 同,税法所说的相关性是指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从 性质和根源上必须与取得应税收入相关。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指出,“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 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 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要 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减值准 备
例题分析
【例2】A企业当期为开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 2 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4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 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 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1 200万元。税法规定, 研究开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 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 产成本的150%摊销。假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 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2.3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会计与税法差异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对于该类金融资产,其于某一会计期末的账面价值为该时点 的公允价值。而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市价变动变动损益在 计税时不予考虑。 (2)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与以 公众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类似,可比照 处理。
因其他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应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原 则确定其计税基础。某些情况下,因有些事项确认的预计 负债,如果税法规定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 即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其账面价值 与计税基础相同。

12第2章所得税

12第2章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不一定等于应交所得税
对永久性差异调整,时间性差异递延
将所得税费用从收付实现制调整为权责发生制
缺:未考虑暂时性差异的直接计入权益的差异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考虑暂时性差异》时间性差异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19/5/29
董力为修订
20
固定资原值1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 年,
净残值均为零。按照适用税法规定,其折旧年限 为20年。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不超过1500元
3%
0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制度均采用直线法折旧,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5年,会计制度为4年。 前3项为永久性差异,第4项为时间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 -2000+(150 000-120 000)+3000=31 000元 按会计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10000/4=2500元 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10000/5=2000元
4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 000
交1月应交税金: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转出1月份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4 00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4 000
2019/5/29
董力为修订

中国税制-所得税会计

中国税制-所得税会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二十一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 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 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 政法规的规定计算。
4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的差异
永久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
5
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 永久性差异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 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 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 在本期发生,而且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28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 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21
三、所得税核算的账户设置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22
资产、 四、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1. 资产的计税基础 《基本准则》第三章规定,资产 资产是指 资产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 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 经济利益的资源。
29
3.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
(1)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 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 差异
30
六、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 确认和计量
由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 同,产生了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的期 间内,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或减少 导致未 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或减少并导致未 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或减少 来期间应交所得税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形成 来期间应交所得税增加或减少 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在有关暂时性差异发生 当期,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确认相 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2019税务会计知识点

2019税务会计知识点

2019税务会计知识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法的不断变化,税务会计对于企业而言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或会计从业者,了解并掌握税务会计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2019年的税务会计知识点进行探讨,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首先,让我们从企业所得税角度对税务会计进行分析。

2019年,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政策有所调整。

根据新的政策,企业所得税税率分为两档:15%和25%。

对于年度利润不超过30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以享受15%的税率。

而对于年度利润超过300万元的企业,则需要缴纳25%的税率。

因此,在企业所得税核算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利润额和税率进行相应的计算。

其次,我们来探讨增值税的相关知识。

增值税是我国重要的税种之一,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成本。

2019年,增值税法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其中,最核心的改革是将原来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扩大到所有企业,并逐步实施增值税的简化征收政策。

这意味着所有企业都需要进行增值税的申报和计算。

此外,税率结构也经过调整,不同行业的税率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在申报增值税时,企业需要根据自己所在的行业和税率政策进行准确的计算和报告。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知识点。

201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

新的个税法明确了个人所得税的法定税率和税率级距,并规定了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扣除项目。

此外,新个税法还引入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改革,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进行了调整。

因此,企业应该对员工的个人所得税进行准确的代扣代缴,以保证工资的合理发放和报税的合规性。

最后,还有一些与税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相关的知识点也值得我们关注。

例如,企业应该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并按照税务局的要求填报相关报表。

此外,在进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时,需要注意会计政策的变更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及相关会计政策的披露要求。

对于利润分配的处理,企业需要根据税法的规定进行相应的税前税后调整。

lec2-所得税会计2019

lec2-所得税会计2019

2019/9/19
14
(3)折旧范围的差异
会计准则——除下列情况外(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 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作价入账的土地)均需计提 折旧。
税法——不得计算折旧扣除: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 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 固定资产;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2019/9/19
15
18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异的原因:
(1)无形资产的摊销产生的差异
会计准则:
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在使用 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 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2019/9/19
19
税法——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 本,应在一定期限内摊销,合同、 法律未规定明确摊销期限的,应按 不少于10年的期限直线摊销。
2019/9/19
31
4、其他负债
如应交纳的罚款和滞纳金等,会计上确认为费用和负债, 但税法规定罚款和滞纳金不能在税前扣除。 故一般情况下,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这实际上是属于永久性差异。
2019/9/19
32
三、暂时性差异及分类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 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 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19/9/19
23
例:甲公司以银行存款800万元购入A股票 1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期末市价 为860万元。 账面价值:860万元 计税基础:800万元
2019/9/19
24
4.存 货 会计准则:账面价值= 成本-存货跌价准备 税 法:计税基础= 成本

第2章所得税会计

第2章所得税会计
●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 = 资产的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2020/9/26
24
企业应当按照适用的税收法规规定计算确定 资产的计税基础。主要资产项目计税基础的确定:
1.固定资产
初始确认——取得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一般等于 计税基础。 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 账面价值 = 原价-累计折旧(会计)-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 = 实际成本(原价)-累计折旧(税收)
A.800 B.720 C.640 D.560
【答案】CLeabharlann 2020/9/2628
2.无形资产
初始确认
(1)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会计准则 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应 当资本化。 税法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符 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 税基础
如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2020/9/26
5
(二)时间性差异
1、时间性差异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准则由于确认收益、 费用或损失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 所得之间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 , 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
2020/9/26
6
2、时间性差异的类型
发生特殊交易或事项时,如企业合并等,在确认 因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时即应确认相关 的所得税影响。
2020/9/26
18
企业进行所得税的核算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相关 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的金额。如应收账款。
—→未来纳税义务增加——应确认为负债

所得税会计

所得税会计

所得税会计一、所得税与所得税会计(一)所得税所得税是以企业依照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为计税依据而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采纳比例税率,因此,阻碍所得税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确定。

企业经营成果的大小取决于收入和费用两个因素。

由于会计规范和税法的目标不同,会计规范的目标是确保企业收入和费用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形,而税法则强调财政收入的实现,因此,两者在收入和费用确认时采取了不同的会计原则。

会计确认收入和费用采纳的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实质重于形式、慎重原则。

税法确认收入和费用采纳的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形式重于实质、实现原则。

由于确认原则不同,必定导致按会计规范和税法运算出两种不同的经营成果,即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而所得税的确定又必须以税法规定为依据,对此,在运算应交所得税时,必须以利润总额为依据,对按会计法规和税法确定的收入和费用的差异进行纳税调整,两者的关系是: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计税差异(二)所得税会计所得税会计确实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规范运算的利润总额和按照税法运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二、计税差异及其类型(一)计税差异计税差异是指由于会计规范和税法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采纳原则不同而产生的会计收入和费用与应税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差异。

(二)计税差异的类型1、从利润表的角度划分(1)永久性差异。

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规范与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确认和计量的口径不同而产生的收入和费用上的差异。

该差异一旦发生,以后各期不能转回或排除,即该项差异不阻碍其他会计期间。

具体有以下四种类型:①会计确认收入,税法不确认②会计不确认收入,税法确认③会计确认费用,税法不确认④会计不确认费用,税法确认(2)时刻性差异。

由于会计规范与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确认时刻不同而产生的收入和费用上的差异。

该差异一旦发生,即使不进行人为调整,也会随着时刻的推移而自动纠正。

具体有以下四种类型:①会计先确认收入,税法后确认②税法先确认收入,会计后确认③会计先确认费用,税法后确认④税法先确认费用,会计后确认2、从阻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程度不同划分(1)临时性差异。

【精品文档】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精品文档】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1.直接减免:(1)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①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②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③中药材的种植;④林木的培育和种植;⑤牲畜、家禽的饲养;⑥林产品的采集;⑦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⑧远洋捕捞。

(2)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交叉出题):①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②海水养殖、内陆养殖。

【例题·单选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所得中,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是()。

A.海水养殖4.加计扣除(1)研发费用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2)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企业支付给残疾职工的工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5.投资抵税(1)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2)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解释1】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解释2】进行税额抵免时,如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不再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如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应为价税合计金额。

6.减计收入(1)减计收入,是指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 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第三,确定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期末(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暂时性差异(应纳税、可抵扣)×适用税率-期初
所以,确定递延所得税,需要先确定暂时性 差异
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 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会 计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 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该资产负债 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 金额。
(一)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取得(初次确认)时,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取得成本
持有期间(后续计量) 账面价值=取得成本-会计累计折旧-提
取的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取得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原因: 1、折旧方法 2、折旧年限 3、计提减值准备
企业所得税法
• 第五十七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所称固定 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 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 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 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 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税法要求纳税人按照税法的规定核算企业 的收支盈亏,确定应纳税所得。由于会计法与 税法的出发点、目标以及遵循的原则不一致, 导致了按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与按税 法计算出来的应税利润不一致。
在我国,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应当遵 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目的在于真实完整反 映企业的会计信息。税法则是以课税为目的, 根据国家有关的税收法律规定,确定一定时期 内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确定企业的应纳税所 得额,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所得征税。
取得(初次确认)时,
一般情况: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取得成本 例外情况: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三、暂时性差异(应纳税、可抵扣) 四、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确
认和计量 五、当期(应交)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六、当期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所得税会计概念
1、定义: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 论和方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为完全的体现了资产 负债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 负债的界定。从资产负债表角度出发,资产的 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 某项资产的一定期间内,该项资产为企业带来 的经济利益,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在这一期 间内就该项资产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 金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
• 第六十条 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 生产设备,为10年;
•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 具等,为5年;
•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 4年;
• (五)电子设备,为3年。
(二)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
得税的数量关系 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
影响 体现的会计确认基础 体现的信息质量特征
体现会计核算原则
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应付税款法
各期所得税费用 与当期应交所得
税相等
确认或抵减当期 的所得税费用
收付实现制
可靠性(真实性 和可核实性)
稳健性原则(可 抵扣时间性差异
处理)
不能调节当期利 润
纳税影响会计法 每期所得税费用与当 期应交所得税不完全
(3)在资产负债观下: 收益=期末净资产价值-期初净资产价值-投资者投入+
向投资者分配 两者对收益的计算思路不同,在资产负债观下,采用
了全面收益的观点。 全面收益=已实现的收益+未实现收益 (4)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 a、相关性增强:更符合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b、可靠性降低:价值量信息需要估计,未通过实际交
2、会计收益:税前会计利润 税法收益:应纳税所得额
3、财务会计与税法区别:
–会计按公认的会计准则核算收入、费用、利润等 –税法按国家的法律规定核算收入、费用等
4、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形成原因。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税 收处理分别规范不同的对象,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 于不同的目的。
5、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 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企 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 列示的金额。 对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 是减去减值准备后的余额。 如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5 万元,账面价值为95万元。
第二,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
资产负债观
资产负债观也称资产负债表观或资本维持 观。这种观点认为收入和费用仅是资产和负债 变化的结果,即收入是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 少,费用是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并要求 收益的定性与定量都要服从资产负债表中对资 产、负债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净资产相同 的增加和减少就被排除在收益的定义之外。这 种观点还拒绝将基于收益计算的所得税进行期 内摊配的递延方法 。
6、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时间:资产负债表日。
7、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关键: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 础。
8、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难点:两条线:一是确定当期应 交所得税(按税法规定,计入资产负债表);二是确 定当期所得税费用(按会计准则,计入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现行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要求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 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 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 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 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 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会计处理解题思路
二、所得税会计的程序
• 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 得税的会计核算。当发生特殊交易或事 项时,如企业合并,在确认因交易或事 项取得的资产、负债时即应确认相关的 所得税影响。
•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
• 第一,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 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
二、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主要差异
(1)目标不同 • 所:在企业利润基础上,正确核算企业的应纳
所得税额 • 财:反映企业获利能力和经营绩效 (2)计量所得标准不同 • 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混合确认 • 财:权责发生制 (3)核算依据不同 • 所:现行税法 • 财:会计准则
所得税会计
所得税会计是在西方国家产生并逐渐完善 起来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会计与税法之间的 既相依又相异的关系。会计核算遵循的是会计 准则、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其目的是记录企业 的经营活动和所得(利润)。
⑵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现行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扣除费用 ⑶递延税款=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
由利润表项目推出资产负债表项目
暂时性差异为累计差异,范围很广
⑴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暂时 性差异×预计税率
⑵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期末递延 所得税负债/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
负债/资产 ⑶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现
• =(税前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 ×所得税税率
第五,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
得税两个部分。 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当期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若减少,记贷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若减少,记借方)
• 第五十八条 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 (一)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
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 础; •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 税基础; • (三)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 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 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 (四)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 计税基础; • (五)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 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 为计税基础; • (六)改建的固定资产,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 项和第(二)项规定的支出外,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 出增加计税基础。
利润表观到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
(1)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收入-费用,应 分别确认收入和费用
(2)资产负债观是指会计准则制订者在制定规 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 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 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 化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 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
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
项目
利润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递延税款的核算基础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 的时间性差异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 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差异所容纳的范围 所得税的计算程序 报表项目的转移方向
时间性差异为当期差异,范围相对小
⑴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现行税率+税率变动 对前期递延税款的调整数
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 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 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或应予转销的 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第四,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
就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适用税法计算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税 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当 期所得税。 • 当期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 =(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所得税税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