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耕地资源核算问题

合集下载

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耕地资源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尽管各地区情况不同,但以下是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对策:
问题:
1. 耕地面积减少: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 耕地质量下降:长期过度耕作、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导致耕地质量逐渐下降。

3. 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化肥、农药和水资源的需求过大,产生浪费和环境污染。

4. 农田退化和荒漠化:部分地区由于干旱、过度放牧等因素,农田退化和荒漠化问题严重。

对策:
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城市用地保护和高效利用,限制非农业建设用地。

2. 加强土壤保护与治理:实施科学耕作管理、轮作休耕制度,促进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的使用,防止过度施肥和农药滥用,保护土壤资源。

3. 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倡导节水灌溉技术、精细化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实现循环农业发展。

4. 加强退化农田治理:采取适当的防风固沙措施,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和人工补植,恢复退化农田。

以上对策旨在优化耕地资源利用,强调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同时,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具体对策,并加强监测和评估,不断优化耕地资源利用方案。

耕地占补平衡与进出平衡农业管理的考点

耕地占补平衡与进出平衡农业管理的考点

耕地占补平衡与进出平衡农业管理的考点以耕地占补平衡与进出平衡农业管理为主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耕地占补平衡的意义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的重要资源。

耕地占补平衡是指在占用和补充耕地之间实现平衡,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耕地占补平衡的原则1. 保护耕地资源。

占用耕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能违法占用耕地。

补充耕地要充分考虑土地质量和生产潜力,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开垦。

2. 强化补偿机制。

对于占用耕地的行为要进行补偿,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同时,补充耕地的开垦者也应得到相应的激励和支持,以激发其积极性。

3.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耕地占用率,实现占补平衡。

发展现代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三、耕地占补平衡的措施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耕地保护的红线和补充的底线,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得以实现。

2. 完善土地管理体制。

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和流转权的制度,加强对土地占用和补充的监管,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3. 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利用率,降低对耕地的占用。

4.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耕地的灌溉效率和利用率。

5.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农田土壤保护,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地的污染和破坏,保持耕地的肥沃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四、进出平衡农业管理的意义进出平衡农业管理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的进出口之间实现平衡,以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对于保障国内市场的供应稳定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进出平衡农业管理的原则1. 坚持市场导向。

耕地占补平衡相关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耕地占补平衡相关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耕地占补平衡相关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摘要: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各项工程的开展,一些耕地不可避免地要被占用,耕地占补平衡是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保证粮食产能的重要方法。

但是实践工作中也存在耕地占补平衡的整体性不足、实际效果不尽理想等问题。

耕地占补平衡是我国为保障耕地资源安全作出的应急性的补救式战略安排,因此,耕地占补平衡应当遵循国土资源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加强用地置换的必要性评估,在此基础上选取最优方案。

关键词:耕地占补平衡;存在问题;制度优化;措施引言在城镇化及生态建设过程中,时常会涉及对耕地的占用,遵循占补平衡的原则,项目建设需要根据所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实行相应的耕地占用补偿。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于1997年正式出台,随即推动了“耕地保护”在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独立成章,这是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工具,也是落实“藏粮于地”、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方略。

耕地占补平衡实施以来有效遏制了工业化建设无序占用耕地,保障了城镇化建设用地需求,倒逼了存量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和布局优化,从而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

所以,有效反馈占补平衡制度实施成效、系统优化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耕地农田占补平衡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对农田的合理开发和使用直接关系粮食产能。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涉及对耕地的占用,例如城镇住宅项目、水利项目等,都有可能途径耕地,因而必须综合考虑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城镇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指出,国土空间规划要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

2019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也提出要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规划用地结构和布局,从而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保证粮食产能。

乡村振兴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乡村振兴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乡村振兴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土地资源利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分析其现状、存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然而,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城乡土地利用差异明显。

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土地条件更为复杂,使用效率相对较低。

其次,土地资源使用权分配不均。

一些地方的土地资源被个别人或团体非法占有,导致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此外,农民对土地资源利用的认识相对滞后,缺乏创新意识和科学管理方法。

二、土地利用挑战乡村振兴中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首先,土地资源日益稀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被大量消耗和破坏。

其次,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农村地区少数土地被充分利用,大量土地闲置或未充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

此外,农村土地利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措施为了解决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策略。

首先,加强土地整治和管理。

要对土地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清理非法占用土地,并加强土地使用权的保护和监管。

其次,加大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力度。

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整合和规划,推动土地利用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此外,加强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土地资源的流转提供便利。

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土地资源利用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首先,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依赖。

其次,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特色农业的发展。

此外,要注重农业农村产业链的构建,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提高附加值。

五、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首先,要推动农村土地多元化利用。

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可以不仅仅用于农业生产,还可以用于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和农村居民的休闲娱乐等。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难点及对策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难点及对策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难点及对策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是指在城乡发展变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根据国
家和地方政策规定,合理统筹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
活需要的工作。

其难点和对策如下:
难点:
1.定位不清: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和规划,导致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实施缺乏方向性。

2.土地供需信息不对称:部分地区土地供需信息不对称,难以全面掌
握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其发展动态,导致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实施存在
一定难度。

3.制约因素多: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实施不仅受到自然条件限制,也
受到经济发展、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寻求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策:
1.完善规划和定位: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目标的规划和定位,
建立起长效的、科学的、可持续的管理模式和机制。

2.加强信息统计和管理:推动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管理,提
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及时掌握土地供需信息,为耕地占补平衡
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3.强化政策措施: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在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农村
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政策措施体系,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顺利实施。

《中 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导学案

《中 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导学案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2、分析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理解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紧密关系。

4、探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和策略。

二、知识梳理(一)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1、耕地总量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_____亿亩,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耕地质量(1)中低产田占比较高,高产田相对较少。

(2)耕地土壤肥力不足,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

3、耕地分布(1)耕地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耕地相对集中,西部地区耕地较少。

(2)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1、耕地面积减少(1)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耕地被占用。

(2)生态退耕等政策的实施,也导致一定数量的耕地减少。

2、耕地质量下降(1)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酸化。

(2)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使耕地质量受损。

3、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可开垦的荒地数量有限,且开垦难度大、成本高。

(三)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充足的耕地面积和良好的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产量的关键。

2、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耕地来生产粮食。

(四)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1、保护耕地数量(1)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划定耕地红线。

(2)加强土地执法监督,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2、提高耕地质量(1)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改善土壤肥力。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抗灾能力。

3、依靠科技进步(1)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

(2)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建立健全粮食储备制度,保障粮食市场供应稳定。

三、重点难点(一)重点1、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

(二)难点1、如何理解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

2、如何在实际中有效落实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耕地占补平衡实施中的不平衡问题与对策

耕地占补平衡实施中的不平衡问题与对策

耕地占补平衡实施中的不平衡问题与对策当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日趋减少,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需求居高不下,实现占补平衡的难度日益加大,而实践中出现的占多补少、占整补零、占优补劣等问题也暴露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一些弊端。

鉴于此,本文运用政策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剖析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实施中出现的多种“不平衡”问题,探讨导致问题产生的体制机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1、数量方面不平衡补充耕地不实,账面“平衡”弄虚作假一些地方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过程中,虽然在信息库里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数量实现了“平衡”,但是存在补充耕地实地现状为非耕地、实际补充耕地面积少于验收入库面积、补充耕地验收后“非农化”等补充耕地不实的问题,账面上的数量“平衡”实际为弄虚作假。

2019年,自然资源督察系统随机抽取了7214个2017年以来的补充耕地项目开展实地核查,涉及补充耕地面积为245.1万亩,发现虚假补充耕地共计8.3万亩,占比3.4%。

而同年开展的耕地保护督察,发现全国28个省的部分占补平衡项目存在补充耕地数量不实问题,涉及耕地16.98万亩。

补充耕地弄虚作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补充耕地地块未整理成耕地,却按新增耕地验收入库。

在自然资源部通报的土地违法违规典型案例中,这是耕地占补平衡实施中最突出的问题。

如湖南省某市某镇4个村的土地整治项目,2020年5月经市自然资源局验收通过,新增耕地(水田)797.95亩,2021年8月经省自然资源厅审核通过并纳入省级耕地储备库。

但是,核查发现该项目有2个地块在项目实施前后均为坑塘水面、水工建筑,实际上未进行开发整理却按耕地验收,虚增耕地57.16亩。

二是将耕地地块违规变更为其他地类属性,后续纳入补充耕地项目。

如2021年6月,吉林省某县2020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经县政府整体验收通过,新增耕地21798 .44亩。

2021年9月,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专家论证通过。

但核查发现,该项目有46个图斑共计1222.89亩新增耕地在2009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中为耕地。

从耕地资源开发利用角度 高考地理题

从耕地资源开发利用角度 高考地理题

从耕地资源开发利用角度高考地理题耕地资源是指可以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对于维持人民生活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改良、节约利用和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保护和提高耕地资源的品质和数量。

本文将从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合理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基于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按照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总体要求进行的有关土地开发和利用的有关规划。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确定各类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向,避免农地资源浪费和随意占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同时,要注重耕地资源的保护,划定农用地保护红线,严禁非法占用和破坏农地资源。

其次,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进行土地改良。

土地改良是指通过改变土地的性质和结构,提高土地适用性和产出能力的一系列措施。

对于耕地资源,可以采取水土保持、排灌设施建设、土壤改良和土地整理等措施,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耕地资源的生产能力。

合理的土地改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耕地资源的质量和产出水平。

第三,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进行节约利用。

农业生产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农业用水、化肥、农药等资源的过度利用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因此,应该采取节约利用措施,减少资源的使用强度。

例如,可以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加强农药的科学使用,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节约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最后,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进行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例如,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开展土壤肥力评价和精准施肥技术研究,实现土壤科学管理和肥料精细化施用;推动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提高耕地资源的生产力。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不断提高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描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我国耕地占补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大量耕地被征用,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老龄化问题,大量耕地闲置或者低效利用。

这些问题导致耕地资源面临严重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耕地占补平衡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二、存在问题1. 耕地被大规模征用。

在城市扩张和工业园区建设的需求下,大片耕地被征用,直接减少了耕地面积,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

2. 耕地闲置现象严重。

与此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大片耕地闲置,或者仅仅种植杂草,从而导致了耕地的低效利用。

3. 土地承载力下降。

部分地区由于过度开发、过度耕作等原因,土地承载能力下降,使得原有的耕地难以再次利用。

4. 土地准确占补难以实现。

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和规划难度大,土地的准确占补难以实现,导致耕地占补平衡一直未能取得根本性突破。

三、解决建议1. 完善土地征收和补偿制度。

政府应当完善土地征收和补偿制度,加大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力度,确保耕地被合理补偿,并且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更新等方面,保护耕地资源。

2. 强化耕地保护法律的执行力度。

加强对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对非法征用耕地的打击力度,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实施耕地红线制度,确保耕地资源不被非法征用。

3.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

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土地规划整理和利用,确保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

4. 实行耕地占补置换。

对于被征用的耕地,应当实行相应的占补置换政策,即在城市建设需要用地时,应当优先考虑使用已经被开发过的土地,确保耕地被有效补充。

5.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机械化和集约化转变,使得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从而减少对耕地的需求。

以上是关于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建议的相关内容,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耕地问题将迎刃而解,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农村耕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农村耕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农村耕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发生了较大转变,表现为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资源向建设用地等其他用地的转变,这严重影响到了粮食安全问题。

研究耕地利用状况不仅对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极具意义,而且也能给政府对耕地保护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经过问卷调查和对部分村干部和居住在村里的部分农民的走访,发现在农村土地利用主要存在着被闲置荒芜的问题,而且这一现象还很严重。

__市包括浏阳市、__县、望城县、宁乡县,现有耕地面积24.68万hm2,其中水田22.43万hm2,旱土2.25万公顷。

据调查统计,__年全市耕地抛荒面积有2.3138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7%,其中季节性抛荒2.28万hm2,常年性抛荒338 hm2。

季节性抛荒主要集中在冬、春季。

常年性抛荒中,因外出务工无劳动力耕种抛荒面积为43hm2,承包户不愿转包造成抛荒面积1 hm2,土地整理未完工和被征用未开发99 hm2,因干旱缺水不能耕种面积为61 hm2,望天田67 hm2,煤田渗漏33 hm2,水系破坏34hm2。

调查中发现,__市农民弃耕抛荒主要有以下原因。

1、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动力短缺。

__地处省会,第二、三产业较发达,农民工工资上涨,一般人员每个工作日为50元,技术工80元,而水稻生产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加之农资价格上涨,农民普遍认为“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宁可抛荒,也不耕种生产。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

农业受自然制约程度大,当前__市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用于农村灌溉的山塘水坝年久失修,有的排灌机械缺乏必要的维护,难以抵抗旱、涝等自然灾害。

农业投入成本高,风险大,收入没保障,农户就干脆不种,任其荒芜。

耕地项目经费测算依据

耕地项目经费测算依据

耕地项目经费测算依据一、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耕地项目经费测算是为了确保耕地保护和高效利用的资金投入得当,合理规划和分配项目经费,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耕地项目经费测算的依据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依据耕地项目经费测算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政策文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如《耕地保护法》、《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等,明确了对于耕地保护和高效利用的要求,以及相应的经费投入标准和政策支持。

2.耕地保护规划:各地制定的耕地保护规划是耕地项目经费测算的重要依据。

该规划通常包括区域耕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红线划定、耕地集约利用目标等内容,可以为项目经费的测算提供参考。

3.项目需求分析:根据实际项目需求进行分析,包括项目规模、建设内容、技术要求等方面,以确定项目经费的具体测算方法和标准。

4.经济评价指标:耕地项目经费测算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因此需要确定一些经济评价指标,如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情况。

三、方法耕地项目经费测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额测算法: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的定额标准,结合项目需求和工程量,计算出项目所需的材料、人工、机械设备等的费用,并加以合理的预算和管理。

2.比例测算法:根据已完成的类似项目的经验数据,结合项目规模和特点,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项目经费的测算方法。

比例测算法可以有效降低测算的复杂度和不确定性。

3.专家评估法: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根据其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项目的经费进行估算。

专家评估法可以提高测算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综合测算法: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法,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测算方法和工具,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经费测算结果。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耕地项目经费测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避免出现浪费和资源闲置的情况。

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工作现状及改善

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工作现状及改善
推行电子化办公
通过电子化办公系统,实现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 算工作的在线办理和审批,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确保土地储备资 金会计核算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土地储备资金会计 核算工作现状及改 善
汇报人: 2023-11-22
目录
• 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工作概述 • 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工作现状 • 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工作的问题与挑战 • 改善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议与
措施
01
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 算工作概述
土地储备资金的定义与来源
定义
土地储备资金是指用于土地收购 、整理和储备的专项资金。
核算队伍中。
加强培训和动,提高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
和专业水平。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激发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
创新精神。
推动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核算效率
建立信息化平台
搭建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信息化平台,整合各 类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利用。
来源
土地储备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 政拨款、银行贷款、土地出让收 入等。
会计核算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准确核算土地储备资金的收支情况, 监督资金的安全和合规使用,为土地 储备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意义
确保土地储备资金的规范、高效使用 ,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 率,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
推行电算化核算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财务软件,实现土地储备资金 核算的电算化,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核算速度和 准确性。
建立数据分析模型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土地储备资金数据分 析模型,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八年级地理上册《有限的耕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有限的耕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有限的耕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耕地的概念与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及人均占有量,了解耕地资源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耕地资源分布数据,培养学生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3.掌握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措施,培养学生对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2.学生在合作与沟通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学生对耕地资源的有限性认识不足,容易忽视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培养他们的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
4.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强化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耕地资源有限性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观念。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培养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数据和新闻报道等展示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引发学生对耕地资源有限性的思考。
5.学生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关注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感。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数量及人均占有量,认识到耕地资源的有限性。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在分析耕地资源分布数据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中 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说课稿

《中 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说课稿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对于学生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农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资源观和国家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现状。

(2)理解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的关系。

(3)掌握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表分析,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珍惜和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2)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

2、教学难点(1)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内在联系。

(2)如何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粮食安全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这样较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学生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思维框架。

同时,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热点问题充满兴趣和关注,这为我们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对我国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耕地资源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掌握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征和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区域。
2.了解粮食安全的含义,掌握衡量粮食安全的主要指标,如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等。
3.学会分析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等,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关注身边的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资源的情感,树立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意识。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3.通过对我国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4.提高实践能力:结合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培养情感态度:通过本章节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2.掌握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状况的方法,能从多角度评估粮食安全形势。
2.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从粮食生产、消费、储备等方面,撰写一篇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状况的分析报告。
3.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家乡或身边的耕地资源利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并撰写成一篇小论文。
4.设计一份关于我国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可以是同学、家长或社区居民,通过收集、分析数据,了解大众对我国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的认知。
1.激发学生兴趣:以我国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为切入点,结合时事热点,激发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兴趣。

土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实施方案

土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实施方案

土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实施方案本文旨在探讨土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的具体实施方案,以确保文中没有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一、背景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经济价值核算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客观、全面的土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核算对象1. 基础农田资源2. 建设用地资源3. 林地资源4. 水域资源5. 矿产资源6. 生态保护区资源三、核算内容1. 土地使用权交易价格核算2. 土地规划用途调整补偿费核算3. 矿产资源开采权出让价格核算4. 林地伐木权出让价格核算5. 生态保护措施的经济价值核算四、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相关土地资源数据,包括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类型等。

2. 方法选择与设计:根据核算内容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制定核算指标体系。

3. 数据处理与计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计算,得出相应的经济价值核算结果。

4.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检验核算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5. 结果应用与政策制定:根据核算结果,制定相应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促进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五、实施考虑1.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其他因素。

2. 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土地资源交易的合理定价。

3. 加强数据采集和管理,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4. 定期评估与修订核算方案,适应土地资源管理的动态需求。

六、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对土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对核算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评估指标包括土地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七、总结土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是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客观、全面的核算,可以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1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教学设计高二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2.1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教学设计高二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针对学生的学情,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其认识到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耕地资源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关键作用,掌握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利用状况。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结合GIS软件,让学生分析某一地区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状况。
2.教学目的:
-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与耕地资源、粮食安全相关的书籍、文章,如《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土地的誓言》等,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体现学生对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知识的掌握。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力求做到论据充分、观点鲜明。
3.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b.如何提高耕地生产力?
c.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d.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包括哪些方面?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加深学生对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政策手段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耕地项目经费测算依据

耕地项目经费测算依据

耕地项目经费测算依据一、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重要资源。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需要进行耕地项目的规划和测算,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本文将介绍耕地项目经费测算的依据和方法。

二、耕地项目经费测算依据1. 耕地面积耕地项目经费测算的首要依据是耕地面积。

耕地面积的数据可通过农业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或统计部门提供,一般以每年为单位进行统计。

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项目的需求,确定耕地面积的测算范围。

2. 耕地质量耕地质量是耕地项目经费测算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质量等级的耕地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不同,因此需要对耕地进行等级划分和评估。

耕地质量评估可以通过土壤调查、草地调查和农田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可作为经费测算的依据。

3. 耕地利用率耕地利用率是耕地项目经费测算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耕地利用率指的是耕地实际利用面积与总耕地面积的比值。

耕地利用率的测算可以通过农业调查和统计数据获得,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农业生产水平、耕地管理情况和农民种植意愿等因素。

4. 耕地保护和改良措施耕地保护和改良措施是耕地项目经费测算的重要内容之一。

耕地保护和改良措施包括土壤保护、水土保持、灌溉设施建设等方面,通过提高耕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和改良措施的经费测算需要综合考虑项目规模、技术要求和地区差异等因素。

5. 农业生产需求耕地项目经费测算还需考虑农业生产的需求。

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的需求,确定耕地项目的重点和优先级。

同时,还需考虑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和农民种植意愿等因素,确保经费测算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三、耕地项目经费测算方法1. 经验法经验法是一种常用的耕地项目经费测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历史数据和经验总结,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项目的特点,确定经费测算的基准值。

经验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缺点是不够科学准确,容易受到个别因素的影响。

2. 统计法统计法是一种基于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耕地项目经费测算方法。

土地整治会计核算制度

土地整治会计核算制度

土地整治会计核算制度前言土地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包括土地治理、土地复垦、土地改良等多个方面。

土地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其财务管理工作也愈加重要。

会计核算作为土地整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土地整治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地整治会计核算制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土地整治会计核算基础1.1 会计实体土地整治会计核算实体应为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包括土地整治行政主管部门、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单位等,不同的实体在会计核算中需有明确的权责界定。

1.2 会计要素土地整治会计核算要素按照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划分方法分为财务会计要素与管理会计要素。

其中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损益等方面;管理会计要素包括成本、利润、效益、临时补贴等方面。

会计要素按照土地整治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

二、土地整治会计核算流程土地整治会计核算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 预算编制首先需要进行的是预算编制工作。

土地整治会计部门根据项目方案、政策规定等制定整治资金预算。

对于预算中涉及到的收入和支出项目进行核算、分摊,并分别制定预算报表和预算控制报表。

2.2 资金管理在整治资金的管理中,需要对收支进行核算、记录,确保整治资金使用情况准确无误。

具体来说,应加强土地整治资金运作的监测和控制,编制资金预算、资金计划、资金报表,分析资金收支状况和利用效果,逐步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2.3 成本核算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费用进行核算,而清晰准确的成本核算能够有效提高决策、评价管理、考察效能等方面的效果。

土地整治会计核算部门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制定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指标等,以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全面性和规范性。

2.4 收支管理土地整治会计核算工作在收支管理方面应加强对银行卡的使用、资金的流转、收支的准确记录、报表的编制等方面的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者:王永德赵志刚刘丽伟
论文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资源耕地
论文摘要:实施耕地资源核算意义重大。

耕地资源核算以资源核算理论为基础,主要包括耕地资源的实物量、价值量核算和存量及流量核算等。

实物量核算反映耕地资源的规模,价值量核算反映耕地资源的质量,流量核算反映耕地资源的变化情况。

本文主要对价值量和存量及流量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耕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农业资源,关系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然而,我国各地乱占耕地现象非常严重,保护耕地、防止耕地资源流失是当前一项非常迫切的战略任务。

实施耕地资源核算,建立耕地资源核算制度,能够加强对耕地的监控和管理,是防止耕地资源流失的有效措施。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2亿hm2这条“红线”,实际上在相
当长的时期内,占用耕地的各种因素不会减弱,反而有可能增强,守住这条“红线”的前景并不乐观。

实施耕地资源核算,能够从源头上掌握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情况,适时进行政策调控,有利于加强耕地资源的管理。

1实施耕地资源核算的意义
耕地资源核算是指对一定时刻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耕地资源,在充分调查、准确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实物量的核算,以及利用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其进行价值量的测算的过程。

耕地资源核算的结果反映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存量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

实施耕地资源核算具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1.1实施耕地资源核算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在农业的各个要素中,耕地资源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各地占用耕地的现象非常普遍。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最新数据
显示,2006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22亿hm2,而2000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28亿hm2,我国耕地6年净减少约666.67万hm2。

耕地数量的大幅减少必然会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国要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防止耕地资源的进一步流失。

当前我国耕地统计核算制度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很难及时发现耕地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这无法适应国家社会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目标。

因此,必须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耕地资源核算制度,每年对耕地资源进行核算,发挥其“监控器”和“报警器”的功能,实现对耕地资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耕地绝对数量不减少。

1.2实施耕地资源核算是加强耕地管理的需要
由于人口增加、农民生计所迫和社会需求强烈等原因,掠夺式生产经营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变,致使近年来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现在耕地中劣质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5%—45%。

然而,我们国家在耕地管理方
面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严重。

实际工作只停留在耕地丈量的范畴,缺失质量核算这就使国家无法准确全面地把握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价值现状,更难以防范耕地资源的隐性流失。

实施耕地资源核算将会解决这一问题,耕地资源核算不仅对耕地的实物量进行核算,同时还对耕地的价值量进行核算,客观地反映耕地的质量情况,能够对耕地资源作出全面系统的评价,从而提高耕地的管理水平。

1.3实施耕地资源核算是改革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只重视经济产值及其增加速度,资源消耗无法在国民经济中反映出来。

一个国家的矿产耗尽,森林大量减少,水源短缺,空气污染,可是国民经济核算却表明收益增加,经济运行良好,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这种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下,必将导致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造成自然资源的毁灭性破坏。

因此,必须改革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自然资源核算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综合反映
经济增加值和对资源造成的消耗。

然而,我国资源核算的理论和实践并不成熟,尚未形成涵盖所有资源的核算理论和方法。

实施耕地资源核算能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资源核算的内容,加速资源核算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eea)的实施。

2耕地资源核算的基本理论
耕地资源核算作为资源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其基本理论和资源核算是一致的,其内容以资源核算和土地资源核算为基础。

2.1耕地资源核算的主体
耕地资源核算的主体是政府。

政府应该指定专门的机构(例如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等)来实施核算。

耕地资源核算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实际核算过程应按照行政级别自上而下地进行部署、自下而上地逐级汇总核算。

2.2耕地资源核算的内容
与土地资源核算相对照,耕地资源核算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实物量核算,另一方面是价值量核算。

所谓实物量核
算,是指对耕地数量方面的测算,侧重于“量”的确定,主要使用土地丈量等基本方法,实物量核算是耕地资源核算的基础;价值量核算,是对耕地的价值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估,综合反映耕地的经济价值,侧重于“质”的评定,由于土地的“质”属于数学上边界难以准确划分和界定的处理对象,因此这一过程可通过模糊数学的手段来实现。

价值量核算是耕地资源核算的重点,是耕地转化为货币形态的重要过程。

实物量和价值量又都包括存量和流量两个方面,存量和流量反映耕地资源的不同属性。

存量记录某一时刻的数值,侧重描述量的多少,是静态数据;流量反应不同期间数值的变化,侧重反应变化的程度,是动态数据。

耕地资源核算应该包括实物量存量、实物量流量、价值量存量和价值量流量四个数据指标。

2.3耕地资源核算的程序一项完整的耕地资源核算主要包括界定核算对象,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核算,存量和流量核算以及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部分。

实施中,首先应该确定核算对象,界定核算的范围和特征,其次进行实物量核算,之后通过数学模型估计测算耕地的价值量。

这时实物量和价值量都是存量数据,最后通过相邻两次存量数据的比较得出流量数据,反映耕地资源的增减变化,这就是流量核算。

耕地资源核算乃至资源核算的最终目标是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以绿色gdp 为核心指标的国民核算。

但从当前形势看,绿色gdp核算的实施还存在很大的难度,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需要时间。

因此,现阶段我们先不考虑耕地资源核算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问题,等到条件成熟再将其纳人国民经济核算。

3耕地资源核算方法
一项完整的耕地资源核算包括耕地资源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两部分,既要进行存量核算也要进行流量核算。

3.1耕地资源的实物量核算
耕地资源实物量核算主要反映耕地核算期初和期末的实物存量以及期内的变动情况,目的是采集有关耕地属性的精确数据。

实物量核算主要是耕地测量,在技术方面主要采用土地丈量的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土地丈量已发展为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主要有gps技术、电磁感应技术等。

耕地实物量核算的应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不是本文研究的范畴。

实物量核算可以借助账户来完成,这些账户通常都采用会计账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一般包含期初结存数、本期增加、本期减少和期末结存数等内容。

这些内容满足基本平衡关系:期末存量二期初存量+本期增加一本期减少。

3.2耕地资源的价值量核算
价值量核算赋予耕地资源一种货币性价值,是反映和揭示耕地质量的一种方法。

耕地价值量核算的方法比较多,目前能够为多方面接受的是收益还原法。

这种方法以土地收益为理论依据,认为土地价格是土地收益的资本化,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土地收益的大小。

这种方法的基本公式为:
mv=a/r
其中mv为耕地的市场价值,a为耕地的年纯收人,r为耕地的还原利率。

首先要确定耕地的年纯收人,其在数值上等于耕地的总收益减去耕地的总费用。

耕地总收益的计算取决于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以及主产品和副产品当年的产量和市场价格。

计算时可根据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对各作物收益进行加权求和。

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r为耕地总收益,m;为第i种农作物的客观产量,p"为第i种农作物的平均市场价格,k;为第i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n 为农作物种类数。

耕地总费用主要包括物质费用、人工费用、投资机会成本和相关的农业税费等,其中人工费用采用工作日乘以劳动日工资价格来计算,投资机会成本等于物质费用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乘积。

其次要确定还原利率。

还原利率的确定是评估耕地市场价值的关键。

具体测算耕地的还原利率时,通常采用”安全利率+风险调整值”的方法进行测算。

通常取一年期定期存
款利率为安全利率。

对于一般种植业用地来讲,其风险调整值可以在1%—2%左右,而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的农地风险调整值可以大于5%甚至10%。

3.3存量和流量核算
存量核算采取数据直接确认的方法,按照耕地资源核算的结果,直接把期末实物量和价值量数值作为存量数据,加以确认并记录。

流量核算是建立在存量核算基础上的,需要对相邻两期存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把相邻两期核算之间的差额,即耕地资源的变化,作为本期流量数据。

假设某地区耕地资源核算数据如表1,则按照存量和流量核算的方法,该地区2006年耕地资源核算的存量和流量结果见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