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探讨

合集下载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这些规划和项目,地方政府纷纷以各种形式举债,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日益严重。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不断增加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管理。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和提出对策建议。

1.地方政府规范逼迫:地方政府在面对各种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时,受到规模逼迫,急需筹集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

为了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发行债券、举债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的实施。

2.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与经济增长挂钩,部分政府官员着眼于短期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管理的风险。

政府官员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增长的政绩,在债务管理方面缺乏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问题。

3.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缺乏有效的审计手段和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长无序和管理混乱。

4.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认识不足:有些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存在较大的风险盲区。

在面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时,有些政府官员没有深入研究债务管理的风险,导致了债务管理问题逐渐严重化。

5.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当下的资金需求,存在违法违规的债务行为。

以地方政府名义非法设立融资平台、变相扩大规模、隐性债务等问题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断增加。

二、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的债务限额和风险预警机制。

地方政府应设立债务上限制度,确保地方政府的债务处于可控范围内。

建立健全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2.加强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向社会公开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并公开地方政府债务使用情况,使社会公众更清晰地了解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和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和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和建议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和建议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必须坚持“从严控制、规模适度、防范风险、注重效益”的原则,一方面,负债是政府主动经济行为,要限制举债行为,控制负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另一方面,负债是客观存在和现实需要,要加强资金调度.重视资金效益.提升偿债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严控新债,用好旧债,滚动发展,良性循环.使负债既不能压垮政府,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和有效运作.同时也不能让地方政府因为资金短缺而束缚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因此,地方性政府债务的管理重点,就是控制和运作。

(一)控制主要是控规模、控风险,措施有:1.建立政府性债务举债审批制度。

整体把握政府性债务总额,分类控制债务规模。

要着重把握项目的有效性.选择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有效促进民生经济、有效帮扶企业生产的政府主导性项目.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投资,讲求项目投资效率与资金使用效益。

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整体把握债务的总体规模。

新增项目举债应遵循“举债适度,讲求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原则.对举债规模、还款期限、偿债资金来源与债务偿还能力进行事前评审论证。

2.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要明确举债原则、举债范围、债务资金的使用与监管.规范举债行为;二是定期地对债务分类结构实行动态分析,建立债务动态监测评估机制;三是根据经济发展、财政收支及政府债务的总额及分类结构.设定多项风险控制指标,确定还债能力与可用财力相适应的政府举债规模。

3.建立举债成本效益理念。

要对融资成本进行核算,综合项目建设资金需要的具体情况.确定融资结构及期限.拓展融资品种,降低财务费用。

4.建立政府性债务责任追究机制。

防止和杜绝举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树立债务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项目及其资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与审计;对未按规定程序举债、违规担保、截留挪用债务资金以及造成项目资金严重浪费的行为,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风险隐患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

而在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现状1.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居高不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稳定经济增长,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举债投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已达25.6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2. 违规融资问题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较多,地方政府违规融资问题较为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规避风险评估和审批限制,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担保公司等渠道违规融资,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并且隐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3. 风险隐患加剧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一些地方政府违规违约,部分政府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导致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目标,极力扩大投资规模,但又面临较小的财政收入,从而形成财政收支矛盾。

为填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只得通过借债来融资。

2. 政府干预过多一些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直接介入市场经济活动。

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等方面负债累累,形成了债务规模庞大的问题。

3. 建设项目收益低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但一些项目收益不佳。

导致投资效益低下,债务无法得到有效偿还。

1. 完善财政体制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税制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增强地方政府自主权和财政收入能力。

通过财政体制的改革,合理分配地方政府财政资源,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

2. 规范政府债务融资严格规范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划定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范围和融资担保责任,限制政府债务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加,管理问题逐渐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膨胀,风险隐患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些地方政府在融资过程中存在透明度不高、风险控制不严格等问题,导致债务管理风险加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也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有效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与规范、优化财政体制、提高财政收支透明度以及优化债务结构等多方面措施,才能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引言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地方债务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增加、债务使用效率低下、债务融资方式单一以及债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发展,也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存在,首先源于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完善。

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权责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变相举债、隐性债务等方式规避监管,增加了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失衡,债务结构单一,财政风险隐患增加。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透明度不高,财政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资金使用不规范,难以有效监督和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长期依赖短期债务融资,存在偿债风险。

如何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强监管与规范、优化财政体制、提高财政收支透明度和优化债务结构等,才能有效应对当前债务管理问题,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中国政府的刺激计划下,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推进经济建设,大量发行债券进行融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债务开始积累并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风险。

一、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到了21.37万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

相较于2018年,增长了10.3%。

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中的一半为隐性债务,即政府默认担保的债务。

此外,从2020年起,财政部开始统一核算地方政府债务。

根据数据,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各级政府债务总额31.15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22.54万亿元,其中债券借款10.38万亿元。

这一数据显示出地方政府债务持续上升的趋势。

在经济增长放缓,环保和城市化政策持续加码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如何应对债务问题,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原因1.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紧张在财政收支规划之外,地方政府融资的渠道也受到了约束。

许多地方政府在运营自己的资产时,受限于贷款额度、信贷政策等因素。

同时,由于中央财政的相关规划,有许多政府项目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融资。

这些限制条件导致地方政府需要寻找新的财政渠道,如发行债券或设立隐性债务等方式。

2.官员的个人政绩导向地方官员具有个人政绩的考量,在官场中,地方官员晋升通常需要通过在官场上争取部分或者所有的资金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也导致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和财政管理上的不同需求。

有时,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会大力投资,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急剧上升。

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方案1.加大债务监管力度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加大监管力度。

在2014年,中央政府开始对地方债务进行规范,推出债务审计和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协调工作。

随着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划出台,以及新型联合融资等新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得到了控制。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出规模庞大、增长较快、隐性债务较多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地方政府财政稳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

一、问题成因分析1.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地方政府自负盈亏的财政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的巨大压力,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难以满足这些支出的需求。

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就需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

2.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有限我国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和债券融资。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低,融资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在融资渠道上的单一化和过度依赖,融资成本较高,加重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举债严重缺乏管制我国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缺乏有效的管制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过度举债和风险隐患。

而且,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以隐性债务形式存在,不易被人们所关注,这就给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体系应当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

还应当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减少财政支出的浪费,提高财政效益。

2.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应当优化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推动地方政府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多种途径来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防止过度举债和风险蔓延。

中国国债的发行机制研究

中国国债的发行机制研究

中国国债的发行机制研究中国国债的发行机制是指中国政府发行国债的一系列程序和规定。

国债的发行是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和金融意义。

本文将从国债的定义和功能、发行程序和规定以及改进方向等方面进行研究,全面探讨中国国债的发行机制。

一、国债的定义与功能1.国债是政府向市场借款的债务券,是国家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向市场发行国债,就是通过发行政府债务券的方式,向投资者筹集资金,以满足国家财政需求。

二、国债的发行程序和规定国债的发行程序和规定是保证其顺利发行和运作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国债发行程序和规定的一般步骤。

1.设立国债发行计划:国债发行前,需要政府制定详细的国债发行计划,包括发行时间、发行金额、债券种类等。

2.制定国债发行方案:政府需要根据国债发行计划,细化国债发行方案,包括债券的发行方式、发行利率、发行对象等。

3.发布发行公告:政府通常会通过媒体发布国债发行公告,向投资者公开国债的发行信息,包括发行日期、发行金额等。

4.发行方式:国债的发行方式通常有招标发行、协议发行和网上发行等。

政府会根据实际需要和市场情况选择发行方式。

5.发行利率确定:政府一般会根据市场利率和需求情况,通过竞价、协商等方式确定国债的发行利率。

6.发行结果公布:国债发行结束后,政府需要及时将发行结果公布给投资者和市场,包括发行金额、发行利率等。

7.国债交易和偿还:国债发行后,会进行二级市场交易,投资者可以进行买卖操作。

政府会按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保障国债的正常运作。

三、中国国债发行机制的问题与改进方向虽然中国国债的发行机制已经不断完善和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1.发行信息透明度亟待提高:目前,国债发行公告和发行结果公布等信息对投资者和市场的透明度还不够高,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发行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债券品种和期限需进一步丰富:当前,中国国债主要以固定利率和固定期限的国债为主,政府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债券品种和期限,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浅析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建立

浅析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建立

[ 关键词] 财政风险; 地方财政体制; 地方奢债制度 [ 中圈分类号]71. 1 05 8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1 2 28{O6O — 1 — 3 0 — 8O2O ) 02 0 0 4 6


循序渐进。 先试点再推广
二、 健全法制 。 将地 方公债运行纳入法 制轨道
管力度 不足等 。职责的 混乱不 清势必 会成 为 日后偿债 困 级政府 的支出责任 。其 次应 当按 照公 共财政 的要 求重 新
金融动荡。为此, 必须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 人均收 难的隐患。因此, 首先应当进一步界定政府职能, 明确各 政府官员廉政情况来综合评价, 制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
维普资讯
2O O6年第 4 期 总 第 12期 4
黑龙江对外经 贸
Ⅲ J F rin E o o c R lt n o eg c n mi eai s& T a e o rd
N . ,O 6 o 4 2O 度设计 必须从 实际 出发。地 方公
债在推行之初 , 对 其功 能进 行定 位。从 防范 风 险和 地 应 方公 债制 度 良性 循环 角 度考 虑 , 当明确 地方 公 债发 债 应 收入不能用 于平 衡财 政 , 只能 用于 发展 公用 事业 和地 而
为使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合法化, 必须有相应 的法律 依据。这是因为, 现行《 预算法》 规定 : 在当前的法律法规
经济效益 的基 本建 设工程 , 隧道 、 梁 、 如 桥 码头 、 机场建设
尽快制定《 地方公债法》 明确规范地方公债的发债主体 、 ,
债务 收入 的使用途径及偿 债机制。
等。这种债券 应专 款专用 , 随意挪用 ; 特定 的基 不得 要用

国债法律制度的完善浅议国债立法

国债法律制度的完善浅议国债立法

国债法律制度的完善浅议国债立法国债法律制度的完善浅议国债立法在世界范围内,国债是各国政府筹措国内外资金的重要形式,也是保障稳定经济运行和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多元化,国债市场迅速扩大。

因此,国债立法也变得愈加重要。

国债立法对于确保国债市场的透明、公开、公正,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债市场,增强市场化和法治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尚不完善,国债立法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完善。

本文将就国债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成熟经验加以探究,提出一些完善国债立法的建议。

一、国债法律制度中的问题我国国债法律制度中存在多种问题,其中重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1.缺少完整的国债立法体系现行法律制度中,国债的相关法律规章较为零散而不具有系统性。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债法》于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但该法对于国债市场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即缺乏国债法具有系统性。

2.缺乏有效的国债违约处理机制在我国,国债违约事件发生时,当事方常常依靠解决方案达成和解,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程序,处理方式也削弱了国债市场的稳定性。

此外,由于缺乏明确规定和有效的法律机制,国债的违约行为也难以追究到底,并且债权人的权益保障偏弱。

3.国债信息披露不透明国债市场的透明度显著影响国债市场的稳定性和信誉。

目前,国债市场信息的披露不够透明,各国债市场的信息差异较大,难以维护国债市场的稳定和健康。

二、国际成熟经验的借鉴在国际上,国债立法较为成熟,为我国国债法律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下面,将在以下三方面进行简单探讨。

1.建立规范、拓宽工具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债市场在欧美国家,国债市场规范建设、工具拓宽和市场化程度高,采用的市场化模式和工具多方面,如债券违约保险、担保徽标、市场违约清算等,确保市场活力和交易安全。

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国债市场建设经验,在国债借调和流通方面采用多权利方案,包括国债券商、银行、保险公司等多元化管理方式。

建立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思考

建立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思考

要时 , 理应允许发行 地方债券,
用 于 坼补 基础 设 施 建 设 支 出 。
新 的经济增长点的 睛况 下,财政收入难 有鞋 大增长。针对这 些问题 如果允许 地 方政府发行债券,通过规范化方式处 理地方 财政歧支不平衡 问题 ,强化地 方
财政 的调 控功 能 , 是 一个 较 好 的选 择 。 将
可见,举情枉是分税制破于各 级政府应有 的财权之一:从现 实 陛来看 现 阶段我 匡也应该
口孟

地方公傣 赓
地方政府公债是 国家鲁倩制度曲 重 要组成部分 ,举债枉是规范 的舟税制 体 制下 备级政府应孝 的对权。这是几 乎所 有实行分税制 财政体制 国家长期实践得 出的经验。 目前我 匡只 允许 中央政府发 债, 不免许地万政府发行债券。 实际上,
控 功能,而且 中央政府宏观控制政策 的 落实 又有赖子地方 财政 的贯彻 落实, 如 果 没有地 方对政调 控力 的积撮 配台 , 中 财政调 控力也就不能真正强化乖更好 地发挥 作用。 19 年财 政体制 改革的着 94 眼 点在 于强 化 中央 财政 的 宏观 调 控 能 力。 过多年运行 , 璺 中央的调控 能力 已得 到明显增强 ,而地 方财政的调控力却相 对脆弱得 多, 地方财 政面临着财 力 皓据 , 牧支矛靖突 出的问题, 几乎是 吃饭 财政 ,
维普资讯
l t
爨的税 收收凡 、服务一 费和 陡收 上趣补助组成 ) 件补经常 睦支
出, 当经 常性 姨凡 z 能满 足需
路 于强有 力 的支 持 等支 出压 力越 来 越
天 , 政 入 不敷 出 的 矛 唇 更加 尖 锐 。 对 财 面 渐 趋 严 重 的财 政 围境 , 目前 在 没 有 形 成

浅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与政策建议

浅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与政策建议

1引言目前,我国多数地方政府都存在大量地方债务,这与《预算法》的规定有一定的背离。

这些债务的存在,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地方债务也是一把双刃剑,地方政府进行借贷,通过资金投入对当地经济发展进行支持,或发展当地公共设施等公益事业,都有利于地方的发展。

但是,不当的债务管理以及无节制的借贷,会造成严重的债务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地方政府部门带来严重的财政风险,地方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债务的积累,最终会对国民经济发展、政府公信力以及社会安定都带来一定的挑战。

2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债务数量庞大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债务数量庞大。

根据财政部官方网站的最新公告,截至2020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42075亿元。

其中,一般债务126115亿元,专项债务115960亿元;政府债券240186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889亿元。

而2018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18万亿,中央政府债务约15万亿,可以看出近几年地方政府债务有增无减,并且呈现一个极大的规模。

2.2债务增长快,政府压力大在当前债务规模较大的基础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仍然呈现快速增长的状态。

以2010年到2013年三年的增长率为例,2010年地方政府债务为6.71亿元,2013年增长到10.89亿元,三年增长率为62.3%,然而从2010年到2020年,十年时间,地方政府债务直接翻了一倍多。

快速增长的债务,对地方政府部门带来极大的压力。

同时,债务存在于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包括省级、市级与县级,甚至县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债务是增长最快的,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部门财政收入的增长,却要缓慢得多。

收支不平衡,导致地方政府压力日益增长。

2.3债务资金投向单一,收益较小地方政府部门借贷资金投向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益事业,如文体事业等,这些建设往往收益小,并且收益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这就导致地方政府难以通过债务资金投资收益来偿还债务。

324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324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都希望在基建等方面大力投资,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然而,为了这些投资,许多地方政府往往会依赖于债务负担,这给地方政府及经济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笔者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融资平台的融资活动。

由于投资资金有限,地方政府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负债扩张。

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9.9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达13.3万亿元,地方政府期末结转债务规模为6.6万亿元。

三、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1.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不仅仅来自于债券,还有很多隐性债务,如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政府本级债务和公众场合债务等。

这些隐性债务并不容易被发现,也更难以处理。

2.债务到期日逐渐逼近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多以短期债券为主,到期后需要续借或偿还。

这意味着如果地方政府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将导致巨额违约风险。

3.债务风险随着央行加大对国内信贷的监管力度,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正在走向紧缩。

这将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服务成本增加,债务风险也会进一步上升。

四、应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对策1.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建立债务信息公示系统和地方政府债务红线制度,以遏制地方政府随意扩张债务。

2.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政府应当进一步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建立规范的债券市场,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安排的合理管理。

3.优化财政投资支出通过优化财政投资支出,使公共领域和社会领域的重大项目能够获得优先投入。

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避免增加债务风险。

五、结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应该得到重视。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债务的监管,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优化财政投资支出,使地方政府债务得以合理运作,既保证经济发展的速度,又能有效控制其财政风险。

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研究

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研究
20 年( 3 卷) 1 09 第 8 第 期


我 国建立地 方公 债 制度的研 究
袁晓辉 , 安喜平
( 兰州 商学 院 金 融 学院 , 肃 甘 兰 州 702 ) 300
摘要 : 地方公债是指地方政府在经常性财政资金不足 的情 况 下。 为弥补 地方财力的需要 , 照有 关法规 向社会举借的债务。 按 它 是 国家公债的重要组成部 分。 文章介绍 了西方发达市场经济 国家 地方公债 的特点 , 出了我 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理论依据及现 提 实可 能性 。 并就地 方公债制度的建立提 出了具体的政 策和相 关制 度建议。 关奠词 : 地方公 债制度 经常性财政资金不足 财政体 制
从地方债发行 的条件看 , 前 只有部 分经 济状况较好的大 中 目 城市 和东部沿海 城市才具有 资格 , 些西部地 区来说 , 具备 对一 不 前文 已述 的地方债发行 的条件 。 对这 些地 区来说又失去一种可资 利用 的发展经济 的筹资途径 , 而且地方债 发行 导致的资金跨地 区 1 . 2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可行性 流动又会进一步扩大地 区间差距 。客观地说 , 地方政府发债权会 121 . 地方发行公债具有 良好 的宏观 经济环境 . 近年来 , 国经济快速 发展 , 济运行过程 中虽然 出现 了通 促进有发展潜力 的地 区更好更快 的发展 , 我 经 而不 太具有公平分配和 因此地 区间发展差 距问题 只能诉诸其他途径解 货紧缩 , 但在 中央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 调控下 , 经济运行 平稳增 调节差距 的功能 。 如加强政府间的横 向转移支付 。 当然 , 于某些具有跨地 区性 对 长, 每年平均增长 。当前 , 国居民个人投资渠道有 限, 我 股票 的高 决 , 质的项 目, 也可考虑将发达地 区的债务 收入一 部分转移给利益相 风险让广大不具有专业投资技能的居 民望而却步 , 银行储蓄余额 的大幅增长 和国债 的热销现象反 映了居 民渴望 得到安全性 高和 关地 区在相关项 目 上使用。 中西部地 区尽管 目前经济不发达 , 但 收益稳定 的投资 品种 。地方债券作 为一种“ 银边债 券”会受到个 发展潜力 巨大 , , 赋予这些地 区的政府发债 融资权加 快经济和社会 人投资 者的青 睐。 进步 , 也有 利于缩小东西部地 区间的差距 。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问题思考
性、适度性 ,建立具 有规模 可控 、主体 可选和用 途 限定 的制度体 系 ,
强化债务管理 ,防范地方政府财政风 险。 关键词 :地方公债 ;原则 ;制度 ;监 督 中图分类号 :F l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 8 5 (0 8 3 o O 2 SO 0 8- 3 0 2 0 )0 —0 8 —0
规范的分税制体制的必然要求。发行地方公债, 一方面, 地方发债是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必然要求,从债务融资上 看, 如果由地方政府决策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中,具有应该
收稿 日期 :2 0 m1 m1 07 2 7 作者简介 :王 妍 (9 6 ) 16 ~ ,女 ,辽 宁辽阳人 ,山西 大学经济与
工商管理学院,在职研 究生;山西财经大学,副教授 。

财政体制 下各级地方政府应有的 财权; 另一方面, 可以 解 决地方政 府资 金不足, 降低融资成本, 同时也可以减轻中 央财政的 压力, 部分解决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能力不足的问 题。另外,地方发债也有助于规范地方政府 的融资行为, 避免地方政府乱集资、 乱摊派, 乱举借、 大打擦边球 ( 地 方政府债券以企业债券的形式出现)的情况发生。第三, 发行地方公债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条件。地方公债 是仅次于 “ 金边债券”( 国债)的 “ 银边债券” 一旦发行 , 必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目 ,我国债券市场上只 前 有中央政府债券,缺乏地方政府债券, 形成了以国债为主, 金融债和企业债券比重较小的债券市场结构,难以满足企 事业单位和居民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允许地方政府适度地 发行债券是解决投资渠道不足、健全资本市场的重要手段。 二、 地方公债发行的原则 第一, 法治性原则。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地方政府直接 融资的概念 、 批准和授权机关、执行机构、监督机构、融 资方式、融资额度、债务偿还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发生 违约后的债务处理机制以及责任追究机制等 , 保证地方政 府直接融资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有序进行,有利于地方社 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地方政府公债制度总的指导原 则, 应贯穿于各项具体制度之中。 第二, 政策性原则。即 体现政府职能的 转变, 符合国家 宏观调控目 标和产业发展 政策的 要求。 各级地方政府在政府融资项目 选择中, 必须 退出一般性竞争性领域,把 “ 自己份 内的事”做好。通过 调整融资来源、 规模、 运作程序及投资重点, 来贯彻执行 国家的财政、 货币、 收入分配、区域经济、 产业、 对外开

我国构建地方公债制度的冷思考

我国构建地方公债制度的冷思考
视 为 中央允 许 地 方政 府发 行 公债 定程 度 上 是 由分税 制 财 政体 制 下 的信 号 。

些 不规 范 的政 府 行 为 ,例 如隐
中央 与地 方 财权 与事 权 的矛盾 造 性债务。但是将非法的债务合法
综合理论界赞成地方政府发 成 。 自 19 分税 制 改 革起 , 94年 地 化 ,未必 是解 决 隐 性债 务 的有 效
3 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公 债 的弊 模 ,而这 个规 模 是与 地 方政 府 的 、
不规 范行 为 为公 共 利益 的实现 增 端。 首先 , 地方拥有债权将在一定 自身利益相关联 ,极少或者根本 添 了风 险 。如果 地方 资 本性 项 目 程 度上 将 导致 中央 对地 方控 制力 不与公众利益相关。当然 , 这个规
并不 债 的主 流观 点 ,其 主要 理 由可 以 方政 府 的 财政 支 出 比重 始终 高 于 方 法 。隐性债 务产生 的根 源 ,
提炼为两点 : 第一 , 自分税制财政 财政收入 比重 ,财政缺 口的存在 是地方政府没有发债权 ,而是事
体 制实 行 以来 ,地 方政 府 的财政 看似为支持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 权远远 大于财权 。解决隐性债务 收入 一 直不 能 满足 其财 政 支 出 的 供 了有 利 的证 据 ,但 我们 很 容 易 的根本 点 在 于缓 解 地方 财权 与事 需 求 。如果 中央政 府允 许 地 方政 发 现 ,地 方财 政 收支 的缺 口一 直 权 的矛盾 。可 以重新 调 整地 方 与
产生 公共 利益 的 目的将 受到 威 度 的 削 弱 。如果 授 权地 方 政 府发 模是超出实际需求的。 圜
胁 ,那 么 以政府 为 主体 的投 资 就 债 ,将 在 一 定程 度 上减 轻地 方 对 失 去 了公 共 部 门投 资 的意 义 。其 于转移支付的依赖 ,那么中央通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探析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探析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而且债务结构不合理、风险隐患较大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管理工作。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债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加强债务管理工作。

也有部分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足和短板,亟需加强监管和改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提升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水平,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接下来请输出【问题意义】的内容】。

1.2 问题意义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加,债务风险逐渐凸显,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善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甚至影响整体经济运行。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意义重大。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的存在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债务高企会加重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也会造成经济结构失衡,降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善也会对金融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债务风险过高会引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还会对整体经济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维护经济的稳定,还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行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必要性及实施的措施,以更好地维护地方政府财务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明确加强债务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国地方债务的成因及政策建议

中国地方债务的成因及政策建议

中国地方债务的成因及政策建议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地方债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与经济转型、开发建设和政府财政管理等问题相关。

其一,新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由于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投资被投入到了传统产业,这些传统产业的增速已经放缓,而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却不断被新经济所占据,致使政府的财政支出面临巨大的压力。

为了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借贷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来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

其二,土地开发建设的需要。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建设需要资产的大量投入,而地方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这些建设项目,再加上土地市场的高昂价格,使得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借贷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土地开发建设。

其三,政府财政管理的问题。

在中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权力分立较为明显,而地方政府的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来自土地出让和房地产税,这种依赖性非常明显,一旦碰到土地市场不景气和房地产市场萎靡,地方财政收入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同时,地方政府还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政绩压力,需要通过高投资的方式来获得经济发展的成果,增加政绩,这些都是地方债务问题的成因。

针对地方债务问题,可以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其一,加强财政管理,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

对债务的规模、融资成本、财务状况等进行监管和评估,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同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获得资金,防止单一模式的过度依赖和过度借贷。

其二,加强房地产和土地市场的调控,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的压力。

针对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和土地市场的过度依赖,可以通过房地产税改革、土地供应等一系列政策的调控,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压力得到缓解。

其三,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转变政府的投资方式。

政府要以市场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把资源投放到增加社会福利、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公共事业上,而不是过分依赖土地开发和房地产市场。

建立我国地方政府公债制度初探

建立我国地方政府公债制度初探

经济发展,西方 国家建立并完善 了地方 公债制度 , 地方公债筹集 的资金使用于诸多公共产品,甚至是
私人产品的提供 ,比如美 国州和地方公债用于 公共
再 次,现行政府采购制度对地方 公债制度建立 的不利 影响 。我国的 《 政府采购法 》并 未将县 级以
下 ( 含县 )的采购活动 纳入规 范的范围。如 果县、
资本计划 ( 如高速公路 、 供资金 , 提 供排 水系统等 ) 、 补贴个 人和 私人公司投 资 ( 工业发展公债、私人住 房抵押贷款、对 高校 学生贷款 、出租房建设)等 。 口笔者认为 ,在 公共财政体制下我 国建立地方公债
制度是必要的,作为公共财政体制 的一个重要 组成
乡、镇 也建立地方公债 制度 ,那么县 、乡、镇使用 地方 公债资金的效率也是个值 得探讨 的问题 。 上 述列 举并分 析 了我 国公共 财政 体 制建 设 的 一些现状对建立地方公债制度 的局限。是否建 立地
维普资讯
1} 三 峡 学 院 掌 报 2 O 庆 O 6年 第 6期
如 果地方债务 问题可 以完全归咎于现行税制 , 那么改革分税制就可解决乡镇财政 问题 。然而 ,这 种命题 是不 能成立 的,至少从西方现行 的分税制得 不到印证。西方经济 发展水平较我国发达,公共财 政体制特 别是分税制强调并力求保证各级政府事权 与财权 一致 ,然而地方发展不平衡导致地 方财政不 平衡相 当普遍 ,为了平衡地方财政收支与促进地方


从公共财政角度看 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建立
在西方国家 ,地方公债 已经形成 了成熟、完备的制度 ,由于我 国 《 预算法》规定地方不列赤字、 自求
平衡 ,建立地方公债 制度 的话题一直都很敏感。我国加入 WT 组织后 “ O 公共财政体制 ”建设加快步伐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设计思考:基 于国际经验和经济社会学视角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设计思考:基 于国际经验和经济社会学视角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设计思考:基于国际经验和新经济社会学视角(Thinking of the system designing of china's local government bond issuance: based o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new economic sociology perspective)作者:复旦大学东吴证券李经纬1摘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前门,关后门”解决当前迫在眉睫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举措,然而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仍处于萌芽阶段,各方面的制度还很不完善,急需相关研究解决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制度设计问题。

本文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撰写的。

本文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设计的思考是基于国际经验的借鉴及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而进行的,目的希望制度设计的思考更为科学和完善。

新经济社会学视角的采用解决了在进行国际经验借鉴时为什么借鉴“此”而不借鉴“彼”原因和理由。

新经济社会学研究视角的采用使得我们的研究更为缜密和科学,也是本文最为重大的特色。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市政债新经济社会学ABSTRACTLocal government bond issuance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important measure of solving the imminent debt problems of local government. But in our country, the issue of local government bond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ll aspects of the system is far from perfect, urgently need to seek the design scheme of the issued system.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to accommodate this request.Keywords:Local government bonds,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s,Local government debt risk,Municipal bonds1李经纬: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后,政策及资本市场资深研究员,兼任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

最新-小议地区公债的根据与涵义 精品

最新-小议地区公债的根据与涵义 精品

小议地区公债的根据与涵义公债有国债和地方公债之分,前者由中央政府发行及支配使用,后者由地方发行和支配使用。

地方公债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成熟的融资工具,也称市政债券,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作为政府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完善财政分税分级体制、加强国有资本运营的重要手段,地方公债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关注。

一、地方公债制度的理论依据分析一政府职能划分理论由政府来组织管理社会再生产、调节控制国民经济运行,自觉依据基本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主动引导制约经济发展,弥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缺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主要特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四种身份,一是社会成员共同政治利益的代表凭借行政管理权力,二是社会管理者凭借社会管理权力,以国家主权所拥有的土地所有权为物质实体,履行政治和社会的职能;三是国有资本所有者生产数据所有者,凭借国有资本所有权生产数据所有权,以政府投资所形成的生产数据或国有资产为物质实体,通过国有资本运营活动,履行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四是宏观经济管理者,凭借宏观经济管理权,以全部自然资源和国有资产为物质实体,履行总体经济调控的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和调节控制市场经济运行的职能是政府职能的必要组成部分。

例如,通过组织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通过国有资本的运营来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实施各种经济政策直接或间接地调节控制经济运行。

地方政府是国家政权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地方政府同样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地区经济宏观调控职能。

例如,调整本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国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着重强调了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而对地方政府的职能并没有清楚界定,特别是没有明确地方政府是否具有地方经济建设职能和地方经济宏观调控职能。

因而,并没有完全对应地划分地方政府的财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调节控制地方经济运行的责任越来越大,调整地方经济结构,发展地方主导产业,提高地方就业率已成为地方政府行政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探讨孙健夫,闫小勇时间:2005年第四期【来源:金融教学与研究】从一般意义而言,地方公债也应是国家公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债权也应是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

我国现行《预算法》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然而),从我国财政运行的现实矛盾看,现行分税制下的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对称,缺乏必要的筹集资金的权力和能力,导致地方政府在提供公用基础设施方面严重缺位。

1998年以来采取的由中央政府举债再转地方政府使用的做法) 实属无奈之举,也非长久之计。

《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借债,但就在《预算法》颁布之后,地方政府还是明里暗里,直接或间接地举借了大量债务。

既然这样,我们是否可以探讨建立地方政府公债制度,以便从法律上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运作。

一、地方公债与财政管理体制财政分权下的地方公债理论从层次上看,由于公共产品的收益广度和范围不同,因而它有全国性和区域性公共产品之分。

受益范围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公共产品,就属于区域性公共产品(亦称地方性公共产品);如果受益范围是跨区域的,则就是全国性公共产品。

从理论上说,中央政府也可以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

然而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对一定的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偏好程度通常是不同的,因而需求量也是不同的,地方政府在了解本地居民的偏好方面处于较佳地位,这会有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执行地方性经济政策和提供地域性公共产品。

相比之下,中央政府几乎无法将来自某一地区的税收与该地区的利益切实结合起来,因此很容易造成某一地区居民的公共产品偏好与实际受益之间的差异,甚至有可能大相径庭。

正是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存在,才使财政分权成为必然。

但在人口及生产要素存在流动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将受到制约。

通过“以足投票”,居民表明了对某种公共产品的消费偏好,从而刺激着地方政府努力提供适合于本地居民偏好的公共产品。

由于存在着居民的“以足投票”,地方政府难以通过税收对流动性要素征税,从而削弱了地方资源的可征税性和地方政府的征税能力,较低层次的地方政府更是如此。

这其实也是低层次地方政府以财产税作为征税依据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在地方政府提供地方公共产品时,如果通过税收筹资,不但违背了“受益原则”,而且由于受益与负担成本的分离,现在的居民承担了以后居民的成本,会使居民通过地区间的流动表达不满,结果并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而通过举债支出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副作用的出现。

这就是财政分权下的地方公债理论。

此外,地方公债成为地方财政的有效收入来源。

地方的基本建设靠发行公债筹集资金,既不会造成税收在特定年份的突然增加,也为基本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

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举债收入由于大多是用于能带来收益的基本建设工程,收益本身就可偿还一部分债务,工程收益和债务还本付息直接挂钩,在相当程度上可实现公债基金本身的良性循环,不会给当地财政造成多大负担,从而使地方政府公债成为地方财政的有效补充。

二、我国地方公债缺失的原因与后果(一)我国地方公债缺失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实行了分税制改革,为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创造了制度基础,但在目前情况下,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基本条件尚未完全成熟,在很多方面制约了地方公债的发行。

1、府间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不明晰。

现行的分税制虽然在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和支出范围方面进行了界定,但不很明晰,也很不规范,主要反映在投资性支出和公共需要支出方面,导致了各级财政在职能上缺位与越位并存。

如果在事权和支出范围不确定的情况下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公债,容易导致地方公债规模失控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出现。

2、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不科学、不规范。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和分配体制的转变,原先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划分税种的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和未来发展的要求。

我国当前以间接税为主体税种,而未来直接税将会成为主体税种,中央和地方税种划分的调整,也必然影响到未来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进而关系到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后的偿债能力。

3、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

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地方政府必须具有稳定和可靠的收入来源。

除了地方的税收收入之外,中央的转移支付也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

由于目前实行的税收返还制度是以保证既得利益为主旨的,因此在缓解地区差异方面的功能微弱。

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地方政府更加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税收收入满足不了需要,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如果发行地方政府公债,政府还债压力巨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就我国而言,应当按照公共财政与分级财政体制的客观要求,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地方政府公债制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统一的债券筹集地方公用事业发展资金。

也就是说在建立中央政府严格审批和监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地方财政的发债资格、规模、方式、范围及偿债机制。

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各级财政把“该管的事管起来”,实现财政职能的强化和到位,又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融资管理;既有利于真正实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按照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赋予地方政府包括举债权在内的各项财权,又有利于中央对各级政府债务进行全面监管,有效避免债务危机和财政风险。

(二)我国地方公债缺失造成的后果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发行地方债券来增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能力,而我国由于上述原因,一直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

这带来了许多矛盾,也是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要求不相适应的。

1、财政职能弱化,财政压力增加。

我国财政面临的困难主要是:财政职能弱化,严重缺位;各级财政财力拮据,收支矛盾尖锐化;债务负担沉重,且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摆脱财政困境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逐步建立地方公债制度。

允许地方财政发债,既可有效拓宽地方公用事业建设资金来源,让财政“把该管的事管起来”,又可缓解中央财政债务压力,真正实现各级政府“自己的事自己做”。

采取由中央政府发行特殊公债,再转借地方政府的办法,实属无奈之举,非长久之计。

长期困扰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是基础设施薄弱,公用事业建设欠账过多。

这既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刺激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地方政府通过举债筹集资金,既解决了地方建设资金的不足问题,又给其辖区内的事业带来繁荣,创造了新的投资与就业机会,并为以后政府收入增加打下基础。

2、造成地方财政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目前财政体制仍属不彻底和不规范的分税制。

政府间事权分工不清、财权划分不明确,各级政府“自己的事”还难以“自己做”。

特别是按我国分税制设计,地方政府征税权限和范围相对狭小,且课税能力和潜力有限,现有收入根本无法满足政府支出需要,即地方政府在现有体制下难以解决自身的财力问题,所以通过举债筹集必要的建设资金,是地方政府自主理财的客观需要。

在彻底划分政府间事权的基础上,赋予地方政府包括举债权在内的应有财权,当属财政体制改革深化的重要步骤。

3、影响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展。

在我国的债券市场上,有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惟独地方债券还是一片空白。

政府债券发行主体的单一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央政府的融资、投资能力,地方政府表面上“无债一身轻”,但地方公用事业和基础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结果是,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乃至一些政府所属事业单位,都可以以政府的名义筹集资金,很多地方政府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变相发债形式。

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形成金融市场上无序、失控的局面,债务危机潜在因素日趋严重。

三、关于建立我国地方公债机制的设想与建议1、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必须制定《公债法》和《地方公债法》,并对现有的《预算法》和其他财政法规进行相应修订。

在以国家法律形式确定地方政府发债权的同时,对发债主体资格,每年的发债申请、审查和批准,发债方式,地方债适用范围以及偿债机制建立等做出严格规定。

2、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债管理体系。

除年初审查、批准各地总的发债规模外,还要对地方公债发行、使用、还本付息等进行监督和检查。

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债券进行必要的信誉评级并适时公布,以促使地方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保证良好的发债业绩。

地方公债的申请、计划、发行、管理及还本付息等,由地方财政部门统一负责。

中央政府严格掌握和控制各地发债规模,地方政府发债必须报经中央政府审批。

由中央统一地方债券发行与产业结构平衡、地区经济发展平衡等全局性问题。

3、建立规范有效的监管制度。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规范和健康发展依赖于规范和有效的监管体制。

由于地方政府层次较多,加上发行的地方债种类繁多,若不加以严格管制,极易产生债券规模过度膨胀,加大地方财政风险。

对此,除了对地方政府债券的功能定位外,发达国家一般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债券只能用于未来会产生足够收益的事业性项目,不能用于弥补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

并且各国主要通过地方议会、中央政府及其审计部门和公众舆论三个层次的监管体制来对地方政府债券实行严格监管。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公众舆论这两方面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督亟待加强。

虽然人大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开放和发达的地区,但由于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较差等多方面的原因,从总体来讲,这两方面的监督力度和效果还有待加强。

4、建立可靠的偿债制度。

规定地方财政必须建立专门的偿债基金,除地方所建项目交付使用后产生的效益直接拨入该基金外,每年年初做预算时必须按一定比例安排公债的还本付息支出,而且新发债务收入不能用于偿还旧债。

中央财政部门地方债务管理委员会,可对各地财政偿债基金的安排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各地地方债券资信的重要条件。

5、协调地方政府公债与中央政府国债的平衡制度。

地方政府债券和国债应当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如不从制度上明确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发债时就可能出现抢时间、抢市场、相互攀比利率等矛盾。

因为一定时间内社会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在地方债和国债之间的分配是此消彼长的,有可能会出现二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保证中央国债优先。

中央政府担负着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任,需要大量财政性资金进行宏观调控,所以,应当在规模上确保国债,兼顾地方债。

其次,政策上给予地方公债必要的扶持。

借鉴国外地方公债的经验,考虑到地方债相对于国债在资信上的差距,为了促进地方债市场的开放和发展,一般可以从债券利率政策及税收政策等方面给地方政府债券提供一定的照顾和优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