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图形)》说课稿大瑶中心完小林晓杰一、理解教材《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
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儿童认知物体和图形教案设计
儿童认知物体和图形教案设计。
一、认知物体特点和教学目的1.认知物体的特点(1)儿童认知物体的过程具有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
因为儿童认知物体是一个渐进、多元的过程。
(2)儿童认知物体的过程具有分阶段性。
一般可分为特征分析阶段、类比阶段、分类阶段、抽象概括阶段。
(3)儿童认知物体的过程具有构成性。
即儿童在认知物体时,是通过感知来构建知识,建立知识结构的。
2.教学目的(1)开发儿童的感知,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敏感性,有助于儿童认知物体。
(2)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3)利用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究事物的内涵和特征,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探究力和创造力。
二、认知物体的教案设计1.课程目标激发儿童对物体的兴趣,发展儿童的感知力和观察能力,掌握一些具体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提高儿童的分类思维和组合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1)启发性问题:老师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这是什么东西?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它有什么特征?(2)制作认识卡片:老师带领孩子共同制作适合年龄的认识卡片,卡片上贴上物体的图片,并在下方标注物体的名称和特征,例如:这是苹果,它是红色的,长得像一个球。
(3)观察物体: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不同之处,例如色彩、形状、大小、顺序等。
并带领孩子通过比较、分类等方法,逐渐建立起对物体的认识。
(4)积累抽象概括能力:分别列出一些两类物品名字,让儿童想象每个物品的特征,再想象每种特征对应的词语,比如“苹果、梨子、香蕉”和“红、黄、绿”,让儿童在心里根据这些单词随意组合,从而培养其组合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认知图形的特点和教学目的1.认知图形的特点(1)儿童认知图形是一个发展逐渐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反复的训练。
(2)儿童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创造出各种形状和图形。
(3)儿童对图形的认识是具有层次性的,对于简单的图形,儿童可以很快掌握,但是对于复杂的图形,儿童需要进行多次练习才能掌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建议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摆弄实物,对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不要提更高的要求。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等。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教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5篇)
小学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5篇)《认得物体和图形》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题教学要求:1、通过察看和操作,使同学初步认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察看本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同学活动,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同学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日老师带来了几样。
(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得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原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同学边说老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同学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特别对。
A:老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它们叫"正方体"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平平的面。
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1.请你高高举起球,相互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显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知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生1: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质疑激趣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面前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打开看看,并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课题。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其他类推。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这些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闭上眼睛想其形状。
(3)闭上眼睛,按要求摸出实物。
(4)闭上眼睛,摸实物,说出形状。
(5)出示不同的图形,让生辨认。
3让生列举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玩一玩,搭一搭。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3 数图形,完成练习五第2题。
五课堂小结。
课后小记:通过大量的实物进行教学,学生能很快地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且学生认识快、印象深,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3篇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第33页的有关内容,练习五的第2题。
教具、学具准备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设计感知物体的形状(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
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
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
各个小组物品相同。
老师事先用布把得篮子盖起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
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
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将篮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
)2.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
)3.分一分(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和操作。
)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这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认识物体和图形(一)教学内容:认识物体与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他们的基本特征,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感受生活中物体的不同形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能比较准确的列举生活实例。
教学难点:区分正方体和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教具﹑学具准备: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各种形状的物体。
包装盒、魔方、乒乓球等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分一分: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找不到伙伴的图形精灵,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伙伴么?请四个同学一组,来给你们带的图形精灵找朋友。
(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预设:学生把牙膏盒、牛奶盒放在一起;魔方、色子放在一起;茶叶桶、易拉罐放在一起;乒乓球、弹球放在一起。
原因:长的一组、方的一组、圆的一组。
(学生可能不能分开圆柱和球)3、揭示概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老师说的同时举出相应的实物)二、认一认1、辨识球。
1)在你的物体堆里,找到球,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圆圆的)2)你还讲过哪些物体是球的形状?(篮球、乒乓球、足球……)2、辨识圆柱。
出示圆柱模型,“你能找到跟老师这个图形相同的物体么?”,在学生中找几个形状不同的圆柱模型,指出:无论高矮,胖瘦,只要是圆圆的,两头平平的,像柱子的物体都是圆柱。
3、区分球和圆柱。
圆柱和球一样也能滚动,但滚动起来又有所不同。
请大家把球和圆柱放在桌子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球前后左右都能滚,圆柱只能前后滚。
)结论:大球小球都淘气,不会走路只会滚。
圆柱圆柱真奇怪,站着睡觉躺着玩。
4、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认一认1》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实物操作、模型展示、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性和相互关系,从而突破难点。同时,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方体的特点: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圆柱体的特点:上下两个底面是圆形,且面积相等,侧面是曲面,侧面沿高展开是长方形;
-球体的特点:表面是一个曲面,所有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相等。
2.教学难点
(1)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尤其是圆柱体的展开图;
(2)在现实生活中辨别和识别不同角度和状态的立体图形;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这四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制作立体图形的模型。这个操作将演示立体图形的基本原理。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个环节不仅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被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案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教案标题: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的物体和图形。
2. 掌握物体和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3. 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的物体和图形。
4. 培养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教学资源:1. 物体和图形的图片或实物。
2. 白板、彩色粉笔或幻灯片等。
3. 练习册或工作纸。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呈现一些物体和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例如:“你们能认出这些物体和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们能描述一下它们吗?”2.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和图形的特征和属性,例如大小、形状、颜色、纹理等。
探究活动:1. 将不同的物体和图形分成几组,让学生观察并分类,例如按形状、颜色或用途等分类。
2. 引导学生描述每组物体和图形的特征和属性,例如“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这些图形都是红色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用来写字”等。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每组物体和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记录在白板上或练习册上。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组物体或图形进行描述和比较,鼓励他们使用更多的形容词和比较级。
2.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和图形的功能和用途,例如“这个物体可以用来做什么?”“这个图形可以用来表示什么?”3. 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物体或图形,可以用纸张、橡皮泥或其他材料制作,然后描述和比较自己的作品。
总结活动:1. 回顾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总结物体和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和描述物体和图形,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评估活动:1.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或任务,让他们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类、描述和比较。
2.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物体和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的物体和图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认识物体和图形(三)》教学设计
《认识物体和图形(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和球教学重点:找到圆柱和球的特征课前准备:圆柱一个,足球、篮球、乒乓球各一个,铁丝环12只,瘦腰玻璃杯一只,铅笔若干只,煮熟鸡蛋一只,圆面一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每个同学都带来了一些物品,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有哪些特征?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
出示课题:认识图形(板书)二、你们带来的有像老师这种形状的请举手(同时出示圆柱模型)。
像这样的形状,我们就称它为圆柱。
(板书:圆柱)三、发现验检特征圆柱有哪些特征呢?请大家拿出圆柱形物品,分4人小组,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5分钟以下)四、反馈:你们发现了什么?哦,对了,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的,大小一样,从上到下一样粗细。
五、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的方法,发现了圆柱具有这些特征,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上面一段话)六、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你们帮老师看一看都找对了吗?(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为什么你们所它都对了呢?那这个物品是圆柱吗?(出示两个不规则的物品:一个腰鼓,一只玻璃杯)这是为什么呢?七、刚才我们认识的圆柱都是实物图,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圆柱画成图形是怎么样的呢?(把复盖片翻上去)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已知圆柱有这么多特征,对照这些特征,看一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学生举例)八、你们平时看到的还有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请学生举例。
总结:像这些物品,不管是高的还是矮的,厚的还是薄的,只要具有圆柱的特征,就可以判定是圆柱形的。
九、练习下面我们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做一做。
十、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画一画等方法认识了圆柱,发现了圆柱的特征,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第二位朋友。
十一、认识球:出示篮球,请同学们拿出跟吴老师手中形状一样的物品,好吗?像这种形状的物品我们就称它为球。
(板书:球)十二、分四人小组进行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的游戏。
让孩子在趣味中提高物体和图形认知:教案设计
让孩子在趣味中提高物体和图形认知:教案设计。
一、物体和图形认知的重要性孩子的物体和图形认知水平对于其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孩子认知世界和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载体,既能帮助孩子理解物理规律,又能够帮助孩子区分和识别文字、图形、数学符号等等,更重要的是,物体和图形认知水平还能影响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等多个方面。
二、以趣味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一、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在物体和图形认知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加轻松、愉悦地学习,同时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让孩子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其中一些可供参考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包括:1.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通过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来识别物体。
2.采用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让孩子听到或看到不同物品的特征,进一步增强孩子对物品的认识。
3.使用拼图,促进孩子对形状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采用情境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追求真实性和具体性的教学方式,通过自然场景、生动的场景让孩子在“感知--理解--转化”三个阶段中轻松地完成对事物的认识。
对于物体和图形认知的教学来说,情境教学方式也非常适用。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施:1.将所学内容与孩子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孩子能够在识别物品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价值。
2.在学习过程中,给孩子制造不同的情境,比如夜间和白天、室内和室外等等,让孩子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的场景和物品。
3.在情境设计上注重互动性,让孩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可以促进孩子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增强吸收知识的兴趣。
三、采用互动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是一种互动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其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着重让孩子在课堂上与课程内容进行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对于物体和图形认知的教学来说,也可以采用该方式。
具体实施可参考以下几点:1.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包括游戏、视频、图书图片等等,以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
探索物体和图形认知教案2
探索物体和图形认知教案2。
物体和图形认知,主要是研究机器视觉、人脑的思维、计算机视觉、等领域。
物体和图形认知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基础,旨在让计算机系统获得对三维及二维空间的理解,使其能够较准确地感知、理解、识别和分类物体和图形。
在物体和图形认知中,教学过程很重要,也很繁琐。
本文将着重关注物体和图形认知教案的编写。
1.前期准备物体和图形认知是涉及到较多前置知识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平面图形、几何知识以及明白基本的三维物体的概念。
在编写教案之前,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学习接受能力,以及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人数和年级特点等信息。
这对教学的具体安排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教学目录教学目录是一份简要而清晰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常见的教学目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2.1.教学目的针对本次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一般分为两部分。
即: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本次教学所要提供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比如平面图形或三维物体的名称。
能力目标是指本次教学要培养的基本能力,比如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三维物体。
旨在让学生在本次教学中达到更好的认知。
2.2.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本次教学中,相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点或能力,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些内容,比如二维图形的分类,或三维物体的外形等。
2.3.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指本次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重点关注的一些难点,比如对平面图形进行分类,或者对三维物体的旋转等。
“教学难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教学过程3.1.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和个性差异,授课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针对较弱的同学时,可以采用“教授式教学法”,注重具体的讲解、示范等。
然而,针对学习好的同学,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让学生自主研究,以激发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或“小组竞赛”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活跃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编写有效的物体和图形认知教案
如何编写有效的物体和图形认知教案。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编写教案需要从教学目标发,明确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教师要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学生需要掌握的物体和图形的名称、大小、颜色等基本属性,需要具备认知、判断、分类、整合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难度等级,通过分步骤进行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设置要合理、科学,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来掌握知识和能力。
学生通过认知物体和图形,可以掌握其内在本质特征及与外界关系,例如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和纹理等,图形则包括点、线、面、体的基本元素及其组合和转化规律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物品、模型等多种手段来进行教学,例如利用图鉴、实物图片、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工具来呈现物体和图形的形态,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物体和图形。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在编写整个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师讲解、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像、声音、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有效吸收知识点。
四、课堂环节的划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划分课堂环节,根据学生认知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步骤地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认知和判断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先针对不同类别的物体和图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通过实操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五、教学反馈的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困难,遇到难点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试、作业批改、单独讨论、群体探究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并加以引导,消除学习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编写有效的物体和图形认知教案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环节和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3篇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3篇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1认识物体和图形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2课时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认识物体和图形——程嫚一、设计思路课前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积木,正方体的积木、魔方等,圆柱体茶杯等,球体木球等。
在教学中,我采用“激趣引入——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巩固知识”的教学模式,首先以学生喜欢的神秘袋,引出学习内容,然后逐一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引导孩子有目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还有6个面。
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平平面的。
圆柱体: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平平的,可以前后滚动。
球体:圆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
接着在孩子们认识物体的基础上放PPT播放物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物体的认识,从具体感知认识上升到抽象、理性的认识,并让孩子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中来巩固孩子对新知识的认识,锻炼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活动重难点:让孩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三、活动目标:1、认识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及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2、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形状,来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与立方体相似的物体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老师演示用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教具,神秘箱、12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立方体、PPT、4间立方体房子、牙膏盒、乒乓球、圆珠笔、魔方、皮球等。
五、活动过程过程一:1、感知正方体的特征①、用孙悟空引出课题小朋友们喜欢孙悟空吗?(喜欢),今天孙悟空来了,看,孙悟空手里拿着什么?(金箍棒),哪你们知道金箍棒是什么立方体吗?(不知道)哦,不知道是吗?等会老师就告诉你是什么立方体。
今天孙悟空不但带来了金箍棒还带来了一个神秘箱。
②、出示神秘箱这个神秘箱可神奇了,你们想不想知道里边装着什么东西吗?(想),好,让我们来看一下,这神秘箱到底装着什么东西?这时老师把手伸进去摸正方体并说:哦,我摸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物体,拿出,看这是什么?引导孩子观察,这物体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吗?(不知道),它叫正方体,跟老师读一遍,(正方体)来我们跟正方体打声招呼,(正方体好),拿着正方体问这是什么?让孩子们回答(正方体),它的特征是怎样的?(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是正方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 P32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方便袋)。
2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
教学难点
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观念,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并能正确辨认。
教学设计
一、设疑激情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 4 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 4 — 5 名学生组成。
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个方便袋,每个方便袋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
这些物品分别是球、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
每个小组物品相同。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礼物。
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 .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仔细看一看袋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把袋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
)
2 .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你们的礼物是什么,他们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
3 .提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和操作。
)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这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
)
二、操作感知
1 .分──揭示概念。
a. 分一分: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 汇报。
(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
老师:谁能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它们的形状是怎样呢?
学生:……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不管每个小组分的对不对?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而是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
C. 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中出示物体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评析:对于袋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
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
2 .摸──感知特点。
a. 感知球和圆柱
①活动: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再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球和圆柱,把你的感觉先和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②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球和圆柱分别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 ……(学生先观察,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
生: ……(学生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平平的圆面。
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能辨认什么是圆柱了。
)
③学生把球和圆柱放在袋子里。
④教师举反例,粉笔是圆柱吗?为什么?
b. 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
①活动: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正方体、长方体,又有什么发现呢 ?
②汇报。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
C. 师总结:
师:你们的观察能力真强,说的真不错。
①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 6 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②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
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 6 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是一样的。
( 3 )现在请同学们把所有的实物重新放在袋子里面。
3. 辨认物体
a . 摸一摸。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课本第 33 页第 2 题。
)同学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出图形的名称,请同学从桌上里摸出相应形状的物品。
b . 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圆柱、球、正方体、长方体。
【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基础,这里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
4 .辨认立体图形
①选图形。
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的图片 ( 大小不同 ) ,学生把它们贴在对应的名称下面。
②数图形。
(课本第 36 页第 2 题。
),数一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 ③选图形。
(课本第 37 页第 5 题。
),动手画一画,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5 .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今天所学的四种图形呢?【评析: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物体是以上这些形状的,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尽量多说出一些物体,可以先说出在教室里可以看到的物体,比如,钢笔盒,圆柱形钢笔、橡皮等,再通过想象说一说平时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以上这几类,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
】
三、活动
1 、搭学具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汇报。
讨论好了,就用
你们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 、汇报。
【练习的设计颇具匠心,既加深了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合作与创新,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都是小设计师了,真棒!可是在你们搭学具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不知怎么办?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出示练习题)】
3 、动脑筋。
( 1 )按要求说出你认为对的答案。
① 滚得最快的是:
② 最难堆的是:
( 2 )
① 从左边起,第()个是,第()和第()个是。
② 说一说,左边的一个是(),右边的一个是()。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而且还用你们的聪明、智慧帮助了老师,在此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处处做一个有心人。
(下课)
五、板书
认识物体
圆柱球正方体长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