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 到实践中用 ———————— 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 1~2 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Bຫໍສະໝຸດ 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
()
2.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海洋部分的厚度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A 大气圈:环绕地球的气体层。其下部边界为地球_海__陆___表面,2 000~ 3 000 km 的高空可大致看作大气的上界。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 _减__小___。
2.B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连__续__的__不__规__则__圈层。包括地表水(海 洋、河流、湖泊等)、地下水、大气水、__生__物__水__等。
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 从生活中学 ———————— 一、地理情境激趣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当地时间 2021 年 2 月 13 日 23 时 8 分,日本东北地 区发生里氏 7.1 级地震,震源位于福岛附近海域(北纬 37.7 度,东京 141.8 度), 震源深度 60 千米。
( √)
4.从地幔到地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慢。
( √)
5.生物圈就是地表生物的总称。
( ×)
6.水圈的水是不停流动的,是最活跃的圈层。
( ×)
二、选择题 读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 1~2 题。
1.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2.关于图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D.④
层
水。约 2/3 的淡水储存在南北极和高山地区的
冰川中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2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中图版必修一
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从地球圈层的角度,认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区域认知)2.观察、识别、描述与地球圈层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
(地理实践力)3.能够运用圈层理论,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综合思维)4.从人地关系的角度,了解地球各圈层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1)分类:图中A 表示横波,B 表示纵波。
(2)特征⎩⎪⎨⎪⎧A 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B 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3)波速变化①在地下平均33千米C 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在地下2 900千米D 处:A 波完全消失,B 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知识拓展]地震发生后,陆地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左右摇晃;而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和天空飞行的小鸟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C 为莫霍面,D 为古登堡面。
F 为外地核,G 为地幔,H 为地壳。
(3)圈层划分及特点①地壳(H):岩石组成,厚薄不一(大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②地幔(G):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软流层: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可能是岩浆发源地。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与地壳合称岩石圈。
③地核外地核(F):可能呈熔融状态,包围着内地核。
内地核(E):压力极大,铁原子和镍原子被挤到一起形成一个固态金属球。
[易错点拨] 地壳与岩石圈两者并不相同,岩石圈范围要大,它不仅包括地壳,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
1.大气圈(1)概念:指环绕地球的气体层,其下部的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
(2)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小。
(3)大气上界:2_000~3_000千米。
2.水圈(1)概念: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的不规则圈层。
(2)组成: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3)主体:海洋咸水。
(4)淡水主要储存:南北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中。
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2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4)地核 15 ___古__登__堡__面___以下至地心为地核,它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外地核
可能呈熔融状态
内地核 压力极大,形成一个固态金属球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概念:指环绕地球的 16 __气__体____层,其下部的边界为地球海陆表 面。 (2)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 17 ___减__小___。 (3)大气上界: 18 __2__0_0_0_~__3_0_0__0_千米。
(3)地幔(E+F) ①范围: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上地幔 莫霍面至地下 10 __1_0__0_0__千米 下地幔 1 000~2 900 千米的范围
②软流层:上地幔上部 60~250 千米(上界)至 400 千米(下界)之间, 物质处于 11 ___熔__融___状态,被认为是 12 __岩__浆__的发源地。
想一想2: 什么是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几个不连续面? 【答案】不连续面定义:地球内部地震波的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叫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想一想3: 地球外部圈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案】各圈层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在地球表面附近,各个 圈层是相互渗透,甚至是相互重叠的。
[考向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2020 年 吉 林 长 春 实 验 中 学 检 测 ) 下 图 为 “ 地 球 内 部 圈 层 局 部 示 意 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
5.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 )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2)掌握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3)能够运用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表,分析地球圈层结构的特征;(2)运用实例说明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征;(2)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及识别;(2)各圈层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图表、实例等;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外观,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圈层结构;(2)简要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大气圈:包括大气层的组成、特点及作用;(2)介绍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雪等,及其循环过程;(3)介绍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及其特征;(4)介绍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3. 课堂互动:(1)提问:各圈层之间有什么联系?举例说明;(2)学生讨论: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地球环境?4. 实例分析:(1)分析气候变化对生物圈的影响;(2)分析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地球圈层结构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强调地球圈层结构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点;2. 结合实例,思考地球圈层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引入地球科学的相关话题,如地球的构造、地震、火山等现象,与地球圈层结构进行联系;2. 探讨地球圈层结构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3)教案 中图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4 地球的圈层结构(3)教案中图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4 地球的圈层结构(3)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4 地球的圈层结构(3)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导读]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球的圈层结构”部分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并且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由此看来,对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分布到划分依据,从各层特点到学生理解、分析、判断和运用,都是本章内容的重点。
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住该节内容的标准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教学目标]本节教学要重点突出“地球圈层”和“结构特点”两个核心概念,围绕这两个概念,逐步将地球圈层结构及其划分依据--圈层特点等知识点顺序展开。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丰富的图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分析和理解各圈层的结构特点.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分布。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举例说明主要的地球圈层结构特点。
利用图解,由学生分析判断划分的依据。
[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最后一节,建议用2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着重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分析入手,完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教学内容的学习.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将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划分依据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第二课时:通过内部和外部圈层的划分,让学生对地球的圈层结构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2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学习新知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________的变化。
图中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确定两个界面(D为________,F为________)。
2.内部圈层:C为________,E为________,G为外地核,H为内地核。
3.圈层特点(1)地壳:由________组成,厚度不均,大陆部分________,平均厚度为39~41 km;大洋部分________,平均厚度为5~10 km。
(2)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在上地幔上部的________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被认为是岩浆的________。
(3)地核: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4)岩石圈:由________和________(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组成。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1)范围:环绕________的气体层,其下部的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
(2)密度: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________。
(3)大气的上界:在2 000~3 000km的高空,地球大气的密度已经与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相近。
2.水圈(1)范围: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的不规则圈层。
(2)组成:________水(海洋、河流、湖泊等)、________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地球上的水中有________是海洋咸水,________是淡水。
约________的淡水储存在南北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中。
3.生物圈(1)含义: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________构成的圈层。
(2)范围: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________。
地面以上100 m至水面以下200 m之间,是生物圈的______部分。
(3)特征:非常________,是一个特殊和重要的圈层。
助学助记横波的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给人的感觉是左右摇晃;纵波的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水平1:了解地震波的含义,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联系。
水平2:识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范围,地震波的分类及特征.水平3:通过资料归纳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水平4:通过资料,综合分析地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地球圈层结构,树立关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理念.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人类活动对地球圈层的影响。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研究方法:地震波在不同错误!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概述:根据地震波在地下错误!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错误!地幔和地核。
3.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1.判断正误.(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指的就是地壳。
(×)(2)地球内部只有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
(×)2.地壳的平均厚度是( )A.7千米B.17千米C.35千米D.65千米答案B解析地壳的厚度不均,平均厚度为17千米.3.地球最外部圈层是地壳。
我们看到很多岩石和土壤(土壤是岩石变化而来的).岩石圈与地壳存在怎样的包含关系?(可以用图形表示)提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概述(1)分层: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错误!生物圈。
(2)关系:三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2.大气圈02气体层。
(1)含义:是指环绕地球的□(2)位置:地球海陆表面以上,错误!2_000~3_000千米的高空可大致看作大气的上界。
(3)特征:大气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错误!减小。
1。
判断正误.(1)地球外部圈层自内向外依次是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2)生物圈是非常活跃、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占地球外部圈层的质量比例极高。
(×) 2.生物圈存在于( )A.水圈下层、整个大气圈和岩石圈上层B.岩石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大气圈上层C.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D.水圈下层、整个岩石圈和大气圈上层3.水圈(1)含义:由地球表层错误!水体构成的连续的不规则圈层。
1.2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在学习了有关“宇宙中的地球”之后,学生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自然环境”。
课本以“宇宙环境一地球一自然环境”的认识思路,设计了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来认识。
自然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表述。
在宏观层面上,根据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
人类属生物圈的一部分,也有人为强调人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单分出来一个“人类圈,这样就共有五大圈层。
因此教材在这个认识地球的外部宇宙环境后,接下来认识地球的内容环境。
内容环环相扣,思维紧密而富有逻辑。
本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容并不难理解,但是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用图示,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
区域认知:全面认识地球的各大圈层结构与特点。
人地协调观:了解各大圈层跟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综合思维:了解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利用图像获取地球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绘制地理图表的能力。
1、重点:抓住各圈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容2、难点:用绘制示意图的方式表达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理解多媒体三个黑色不透明盒子、乒乓球、小石头和橡皮泥。
【导入新课】“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是地球内部是怎样的?古人们都在不断的猜测地球内部的样子(展示材料),并且制作了很多关于地球内部的小说、电影等。
科学家为了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采用了哪些探测方法?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地球的内部构造。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摆出三个黑色的不透明的盒子,在盒子里面分别装入乒乓球、小石头和橡皮泥。
【新教材精创】1.2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课时教案地球的圈层结构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教学难点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多媒体软件,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地球各内部圈层对比表,地球的外部圈层示意图●课时安排1课时[新课导入]人类上天的梦想已经初步实现,入地的梦想还在进行,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最深的钻井,不过12千米;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总之,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很有限。
那么,现在,人类通过何种方式在了解地球内部的状况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师:我们先来看看地球的内部圈层。
(板书)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推进(新知识传授)[教师精讲](知识拓展)师:地球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钻探是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直接手段,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看。
我国地处江苏省东海县茆北村的亚洲第一井也就深5000多米,目前挖出来最深的井为12000 m,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矿山的采挖就更浅了,目前最深的矿井可达3000 m。
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外太空遨游,宇宙探测器甚至能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
然而对于我们脚下6371 km半径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
2020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水平1:了解地震波的含义,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联系。
水平2:识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范围,地震波的分类及特征。
水平3:通过资料归纳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水平4:通过资料,综合分析地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地球圈层结构,树立关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理念。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人类活动对地球圈层的影响。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研究方法:地震波在不同□01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概述:根据地震波在地下□02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03地幔和地核。
3.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1.判断正误。
(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指的就是地壳。
(×)(2)地球内部只有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
(×)2.地壳的平均厚度是( )A .7千米B .17千米C .35千米D .65千米答案 B解析 地壳的厚度不均,平均厚度为17千米。
3.地球最外部圈层是地壳。
我们看到很多岩石和土壤(土壤是岩石变化而来的)。
岩石圈与地壳存在怎样的包含关系?(可以用图形表示)提示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概述(1)分层: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01生物圈。
(2)关系:三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2.大气圈(1)含义:是指环绕地球的□02气体层。
(2)位置:地球海陆表面以上,□032_000~3_000千米的高空可大致看作大气的上界。
(3)特征:大气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04减小。
1.判断正误。
(1)地球外部圈层自内向外依次是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2)生物圈是非常活跃、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占地球外部圈层的质量比例极高。
(×) 2.生物圈存在于( )A .水圈下层、整个大气圈和岩石圈上层B .岩石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大气圈上层C .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D .水圈下层、整个岩石圈和大气圈上层 3.水圈(1)含义:由地球表层□05水体构成的连续的不规则圈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
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水平1:了解地震波的含义,地球各圈
层之间的联系。
水平2:识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
据、范围,地震波的分类及特征。
水平3:通过资料归纳地球内部圈层和
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水平4:通过资料,综合分析地球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地球圈层结构,
树立关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理念。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地球各圈层的关
系。
地理实践力:人类活动对地球圈层的
影响。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研究方法:地震波在不同□01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概述:根据地震波在地下□02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
03地幔和地核。
3.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
,
1.判断正误。
(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指的就是地壳。
(×) (2)地球内部只有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
(×) 2.地壳的平均厚度是( ) A .7千米 B .17千米 C .35千米 D .65千米
答案 B
解析 地壳的厚度不均,平均厚度为17千米。
3.地球最外部圈层是地壳。
我们看到很多岩石和土壤(土壤是岩石变化而来的)。
岩石圈与地壳存在怎样的包含关系?(可以用图形表示)
提示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概述
(1)分层: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
01生物圈。
(2)关系:三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2.大气圈
(1)含义:是指环绕地球的□
02气体层。
(2)位置:地球海陆表面以上,□
032_000~3_000千米的高空可大致看作大气的上界。
(3)特征:大气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04减小。
1.判断正误。
(1)地球外部圈层自内向外依次是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
(2)生物圈是非常活跃、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占地球外部圈层的质量比例极高。
(×) 2.生物圈存在于( )
A .水圈下层、整个大气圈和岩石圈上层
B .岩石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大气圈上层
C .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D .水圈下层、整个岩石圈和大气圈上层 3.水圈
(1)含义:由地球表层□
05水体构成的连续的不规则圈层。
(2)水体:包括地表水(□06海洋、河流、湖泊等)、地下水、□
07大气水、生物水等。
(3)数量特征:地球上的水中有□0897%是海洋咸水,3%是□09淡水。
约2/3的淡水储存在□10南北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中。
4.生物圈
(1)含义: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
(2)位置:存在于□11大气圈下层、整个□12水圈和□13岩石圈上层。
核心部分在地面以上□14100米至水面以下□
15200米之间。
答案 C
解析 地球上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3.怎样理解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提示 大气可以溶进水体,如水中的溶解氧;可以进入生物体内。
水可以蒸发为水汽,进入大气圈,水可以进入动植物内,成为生物水;生物更可以在水中生存、空气中生存。
任务探究
地球的内部圈层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8年12月24日7时8分,在汤加群岛(20.26°S,175.11°W)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10千米。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请说明判断依据。
(2)地震发生后,汤加的居民看到地面物体晃动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3)地震发生后,正在汤加附近海域航行的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晃动是怎样的?为什么? [成果展示] (1)地幔。
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最厚约70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10千米,故震中位于地幔。
(2)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3)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故只能感受到纵波的影响,不能感受到横波的影响。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以莫霍界面和□01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02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
3.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和联系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C.在深约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岩石圈是指( )
A.①的顶部B.②的顶部
C.①和②的顶部D.③的外部
(3)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摆
科学思维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分析思路
第(1)题,根据波速大小和波速变化可判断纵波和横波,地震波突变处为不连续界面,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
在莫霍界面处,纵波和横波均增大;在古登堡界面处,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突然消失。
第(2)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位于软流层之上。
第(3)题,纵波影响下,上下颠簸;横波影响下,左右晃动。
纵波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横波只能通过固态。
[答案](1)C (2)C (3)C
提升运用能力
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1~3题。
1.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的变化是( )
①纵波速度加快②纵波速度减慢③横波突然消失
④横波速度减慢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减慢,横波消失。
2.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
A.a岩层内部B.c岩层内部
C.d岩层内部D.e岩层内部
答案 C
解析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一般位于地下80~400千米之间,图中d为地幔,软流层位于地幔中,故C项正确。
3.下列组合中,表示岩石圈的是( )
A.a+b+c B.a+c+e
C.b+c+d D.c+d+e
答案 A
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位于软流层之上。
任务探究地球的外部圈层
下图为某地景观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直观地显示了哪个圈层?该圈层有何特殊性?
(2)植物生长会从哪些圈层吸收养分?
[成果展示] (1)生物圈。
生物圈的特殊性是:①生物圈有生命存在,其他的圈层是无机环境;②与其他圈层交错,没有明确的界线;③生物圈不仅包括全部生物,还包括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各外部圈层的概况、特点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