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现状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它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该病的治疗方法总体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及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完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但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千差万别,本文对各种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就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指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下平面区域内的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有关,多由跌倒引起,老年人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病死率较高。
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内固定材质的不断改进、手术操作技术的逐渐提高,IFF 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
目前IFF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治疗效果千差万别。
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IFF的治疗作简要阐述。
1 保守治疗对于IFF,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为牵引,牵引治疗简单、实用。
该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IFF,是本病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适用于一般情况太差,无法耐受手术及麻醉,拒绝手术的患者,尤其是移位不明显的稳定型骨折伴有较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
保守治疗相对手术治疗,对于骨折处周围的血运损伤较小,但增加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加重了护理工作,期间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压疮、血管栓塞、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对于IFF,越来越多的学者趋向于手术治疗[2]。
2 手术治疗IFF多主张手术治疗,对于手术时机,Al-Ani等[3]对850例IFF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认为手术应该在伤后入院24~48 h完成,除非患者有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治疗IFF的内固定系统总体上可以分为髓外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两大类。
2.1 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支架治疗是一种半侵入穿针外固定手术方法,利用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折治疗时,减小了对骨质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减少了对骨折处血液循环的破坏,有利于根据具体情况对骨折固定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伴有一系列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麻醉及手术带来创伤的患者较为适用。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在骨科临床中比较常见。
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主要是由于髋部摔倒或者是髋关节强力撞击引起的。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较为复杂,且复发率较高,病人的康复过程较长。
近年来,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方案。
本文将介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
1. 骨折类型分类: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分为不稳定型和稳定型两种。
其中不稳定型骨折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稳定型骨折则可采用保守疗法。
2. 手术治疗方法: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是首选。
近年来,骨科医生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术、骨折复位固定术、髋臼替换术等,以提高手术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3. 保守疗法:对于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常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石膏固定脚部,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来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4. 术后康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康复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早期主动和被动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发生。
一些研究还发现,对于老年患者,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和步态恢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康复时间。
5. 并发症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创伤性关节炎、肺部感染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应该非常重视并发症的治疗,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提高康复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骨折分类、手术治疗方法、保守疗法、术后康复和并发症治疗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骨科医生的不断努力,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技术也将不断进步和完善。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生在股骨粗隆的近端和远端之间。
由于骨折发生部位是股骨的重要关节部位,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度较高,因此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手术治疗技术的改进。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采用开放复位和骨融合的方法,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愈合缓慢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的进步,一些新的手术方法被引入,如锁定板内固定和锁定螺钉内固定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小手术创伤,促进骨折的早期固定和愈合,提高患者康复的效果。
第二,关节表面修复的研究。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伴随着软骨和关节面的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上,而忽略了关节表面的修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关节表面修复可以提高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关节镜技术在关节表面修复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推广,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重要手段。
康复治疗的改进。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提高关节功能的恢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和关节牵引等康复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采用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等方法,可以增加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预后评估的研究。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评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功能恢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择。
近年来,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评估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功能改善评定(FIM)量表、医院特殊手术风险(HS-ROC)评分和关节功能评估标准(JOA)等。
这些评估方法的应用可以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技术、关节表面修复、康复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
这些研究进展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科学依据,使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在人体股骨远端髁突之间的骨折。
它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特点是骨折处于低位,难以固定和愈合。
近年来,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逐渐增多,不断有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得到应用和改进。
本文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和分型,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X线片进行,但在一些复杂的骨折中,X线片往往无法准确显示骨折的位置和程度。
目前有学者提出了基于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的方法,以辅助骨折的诊断和分型。
还有学者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骨折分型方法,通过重建患者的髋关节模型和骨折片的形态来判断骨折的类型和稳定性。
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保守治疗,即使用石膏固定和休养,但这种方法存在局限性,如固定效果不稳定、骨折不易愈合等。
现在,随着骨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包括开放复位内固定、锁定钢板和螺钉等在内的各种手术治疗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
这些手术技术能够更精确地复位和固定骨折,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使用生物活性物质和生物材料来促进骨折的愈合,以及通过物理力学方法来加速骨折的修复过程。
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并发症和预后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手术治疗后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和关节僵硬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的恢复也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通过临床随访和评估,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包括诊断和分型的改进、治疗方法的创新和并发症预防的研究等。
这些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过程和治疗
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中老年人有摔倒受伤史,患髋疼痛,下肢活 动障碍,不能站立和行走,检查患肢出现外 旋90°畸形(移位模型、粉碎不稳定),可 出现局部压痛和纵向叩击痛。患肢短缩。
❖ 标准的骨盆正位+患髋侧位片可明确诊断并确 定骨折情况分类。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理念
1、以消除疼痛为首要目标,早期活动, 减少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改善生 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伤后如不及时 治疗恢复伤前活动状态,绝大多数患 者在骨折后6个月内死亡,骨折12个月 后,其生存率与同年龄的健康人相 当);
二、应用解剖
❖ 股骨粗隆部位于大、小粗隆之间。大 粗隆位于股骨颈的后上部,表浅易触及; 上部位梨状窝,大粗隆上有梨状肌、臀中 小肌、闭孔内外肌、股外侧肌及股方肌附 着,小粗隆位于股骨干的上后内侧,有髂 (髋)腰肌附着。血供主要来源旋股内、 外侧动脉。
三、股骨粗隆骨折的分型
❖ Boyd Griffin分型(1949) ❖ Evans分型(1984) ❖ AO分型(1991)(首选) ❖ Russell-Taylor分型(1997)
Boyd Griffin分型(1949)
❖ Ⅰ型:稳定,无移位,没有粉碎; ❖ Ⅱ型:稳定,轻度粉碎,移位, ; ❖ Ⅲ型:有大的后内侧粉碎区域,并且不稳
定; ❖ Ⅳ型:骨折包括转子下部分,极不不稳
定;
Evans分型(1984):
标准的正侧位X线片,包括双侧髋 关节(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大类)
❖ Ⅰ型:(顺转子间型骨折)
2、手术前应对患者全身基本情况进行综 合评估(心、脑、肺、肾、肝、内分 泌、血凝、深静脉血栓预防:有研究 表明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中有70% 左右出现深静脉血栓。)
3、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要达到骨折端坚强 和稳定的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诊疗的发展、康复、护理概况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诊疗的发展、康复、护理概况发表时间:2016-06-06T16:38:25.3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作者:郝鹏刘炳兰[导读] 骨折的检查根据外伤史及下肢畸形表现等可基本判断有骨折,最常用、最快速、最简易等检查手段仍为X线片,可直观的看到骨折的表现。
郝鹏威海市立医院创伤关节科山东威海 264200 刘炳兰威海市立医院创伤泌尿外科山东威海 264200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老年人常见损伤,患者平均年龄70岁,比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高5-6岁,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
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较多,病死率为15%--20%。
骨折多为间接外力引起。
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或受直接外力撞击均可发生,骨折多为粉碎性。
老年人骨质疏松,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造成骨折。
临床表现为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淤血斑,伤后患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大粗隆部肿胀、压痛、伤肢有短缩,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旋。
还可伴有内收畸形。
骨折的检查根据外伤史及下肢畸形表现等可基本判断有骨折,最常用、最快速、最简易等检查手段仍为X线片,可直观的看到骨折的表现。
但根据近几年临床诊疗的总结,部分股骨颈基底及粗隆的裂隙骨折、其他不典型的骨折在X线片上显示不明显或根本无法看出骨折征象,需借助CT、MRI等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国内已有多例不典型骨折的漏诊报告,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治疗上,根据患者的情况可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为卧床,患肢持续皮肤牵引或骨牵引,一般超过8-12周,再行下肢功能锻炼。
由于目前临床统计的规范性越来越高,粗隆间骨折的病死率亦有所上升,有些报道认为可达到34.6%,故保守治疗目前在临床上仅为无法手术患者或手术准备期的临时治疗手段,主要适用于有较重的内脏疾患,不适于手术的患者,以及其他诸如严重骨质疏松、有严重脑出血、脑梗死,肢体已活动受限等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髋关节上部分近端股骨干部位的骨折,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常见类型之一。
股骨粗隆间骨折以高龄女性发病率高,发病率男女之比约为1:3。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明显疼痛、肢位异常、行走障碍等。
当前,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治疗手段: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目前以手术为主,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其中,固定类手术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方式。
内固定包括闭合复位钉内固定、电子内固定和双远纵韧带内固定等方式。
外固定包括夹板外固定、旋转外固定等方式。
近年来,也有许多研究对下行性髁间骨折进行了周围骨皮质破碎后(Peripheral Cortical Interruption,PCI)的治疗,采用相应的锁板固定,效果也逐渐得到肯定。
治疗效果: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行动障碍,并尽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前,一些研究表明,相比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更好。
手术治疗可以更好的达到股骨粗隆间的复位和固定,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疗效。
同时,对于高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和行动障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发症:尽管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已经逐渐得到提高,但其并发症仍不容忽视。
目前,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下肢深部静脉血栓、距腓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
因此,病情稳定之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常见类型之一,治疗方法多以手术为主,效果较为稳定。
但其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也需要高度重视。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相信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也将越来越好。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综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综述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骨折出现率不断升高,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数量随之升高。
其保守治疗时间过长,并发症较多,病死率高。
因此,现在临床上多选择手术治疗,以缩短卧床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综述1 引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机率呈上升趋势。
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固定材料也不断被开发及应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技术也得到持续改进,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下肢缩短畸形、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影响预后。
2外固定支架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粗隆间骨折患者,陈丹华等和李国辉等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认为,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可减少并发症,效果满意。
孙贵耀等认为,组合式外固定架与解剖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组合式外固定架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更适合于身体条件较差而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
智春升等认为,外固定架较适合于年老体弱且合并有内科疾病不能耐受较大内固定手术者及Evans I、Ⅱ、Ⅲ型骨折。
研究认为,外固定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固定空间范围广,无需特殊的器械设备,但外固定易出现针道松动、滑钉,所以仅对身体条件差,稳定型的骨折患者可酌情考虑应用外固定系统。
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创伤小,术后短时间内可活动,其缺点有感染和螺纹针松动等。
国外学者研究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认为,外固定架术后活动不便,应严格进行针道护理,针道感染、膝关节疼痛、髋内翻及固定针滑脱或硫内翻等,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等老年性骨折病。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西医治疗(骨三科孙小东主打稿件)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规治疗骨三科孙小东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约占全身骨折的3-4 %,约占髋部骨折的50﹪,其中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占50﹪-60﹪。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逐渐增高,女性多于男性。
股骨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少见不愈合。
近年内固定器械迅速发展,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早期功能康复已趋于普遍,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髋内翻、下肢短缩畸形及长期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
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骨折部位的解剖,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临床表现与诊断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瘀血斑,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旋。
病人多为老年人,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明显,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较少的稳定骨折,上述症状比较轻微。
检查时可见患侧粗隆升高,局部可见肿胀及瘀斑,局部压痛明显。
扣击足跟部常引起患处剧烈疼痛。
往往需经X20世纪50-70年代以前,粗隆间骨折主要以骨牵引保守治疗为主。
长期卧床牵引易引起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心血管病等并发证,死亡率较高。
保守治疗复位不稳固,髋内翻及内收、外旋、下肢短缩畸形发生率高,肢体功能恢复困难,因此目前手术治疗为首选。
保守治疗仅用于术前制动和辅助治疗以及某些特殊情况,如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严重感染、罹患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1、保守手法整复牵引固定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行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牵引。
维持屈髋屈膝各15-30°,外展30°,足部旋中位牵引,牵引重量要足够大,复位后维持牵引量不得少于体重的1/10,如果牵引后复位欠佳,则可用股骨颈骨折整复办法(顺粗隆间骨折)或端提、挤按方法(反粗隆间骨折)整复,尔后维持骨牵引固定,直至骨折愈合,牵引一般维持8-10周。
2、手术治疗随着骨科医学技术不断提高,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已经成为首选。
粗隆间骨折治疗现状资料
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现状李军勇综述伊力哈木·托合提审校(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二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63)1.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之一,女性较男性多见,患者平均年龄70岁左右,较股骨颈骨折患者高约5-6岁,老年人由于钙质的流失,大多伴有骨质疏松。
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或经受外力撞击时,容易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
但对于不稳定型的粉碎性骨折,常因骨质压缩而使内固定失效,出现肢体短缩、髋内翻和外旋畸形,影响老年患者功能恢复。
又因常伴有严重的内科疾患,或骨折后卧床引起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早期死亡率较高, 大约10%~20%的病人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1]。
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及随之而来的是每年呈递增趋势的交通事故,使得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提高,发病率占全部骨折的3%~4%[2]。
股骨粗隆部位于股骨上部,在股骨干与股骨颈的交界处,大粗隆及小粗隆之间,主要为松质骨构成。
粗隆部是股骨承受剪应力最大的部位,而由于骨质较松脆,骨折常为粉碎性,故临床上分型较多。
并且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目前手术治疗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但怎么样选择最佳的内固定系统仍然是临床上的难题,本文就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2.粗隆间骨折的分型临床上骨折分型主要是明确骨折线及骨块数目和移位情况,用于制定更加有效地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分型,使用较广泛的有如下几种:2.1 Evans分型Evans[3](1949)为了达到非手术闭合骨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目的,根据骨折线方向、骨折的稳定性,将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五型。
Ⅰ型:无移位的两片段骨折,稳定;Ⅱ型:移位骨折,小粗隆有骨折,但内侧皮质完整,复位后可获稳定;Ⅲ型:移位骨折,小粗隆有骨折,但复位后内侧皮质难以对合,复位后不稳定;Ⅳ型:合并大小粗隆骨折的至少4部分碎片骨折,固位后无内侧支撑,不稳定;Ⅴ型:骨折线从近内侧至远外侧走行,反斜形骨折,不稳定;其中Ⅰ、Ⅱ、Ⅲ、Ⅳ型的骨折线均自小转子向外上方走行,Ⅴ型骨折线由内侧向外下方走行,为逆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女性。
该病因为其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发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研究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目前,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和手术两种方式。
保守治疗通常适用于轻型骨折或患者年龄较大,手术治疗则适用于较严重的骨折或患者需要较快恢复。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骨科医生治疗经验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手术方式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钢板内固定、钉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
钢板内固定手术是一种经典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手术透明度高、手术时间短、固定牢靠等等。
不过,该方式在老年和骨质疏松患者中使用时,由于股骨髁部不规则,钢板可能不易置入,因此容易出现假体移位等并发症。
钉内固定手术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手术时间短、外观美观、摩擦小等等。
目前该方式有几种不同形式的应用,例如短钉内固定、长钉内固定、长钉外固定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是当钢板或钉内固定手术无法使用或已经失败时的一种替代手段。
由于其可以完全置换掉股骨头的整个部分,因此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专业康复和术后效果。
除了上述手术方式,还有一些新兴的治疗手段,例如经皮立体定向穿刺手术。
该手术的特点是通过精密立体定向操作器进行,可以对股骨髁部骨折进行准确定位和精准切开,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局限性,且出血小、伤口小、术后恢复迅速。
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还有一些新颖的手术方法,例如经皮股骨头置换(InterProximal Femoral Arthroplasty,IPFA)和经肌肉挤压粘合术。
这些新型手术方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之,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方式得到了较好的改进和创新,手术效果更加优异,出现并发症几率更小。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下端大块粗隆与髌骨之间的骨折,属于常见的下肢骨折之一。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外伤或老年人骨质疏松等因素造成的。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处理一直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因为该骨折通常会导致严重的关节功能受损,甚至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包括其诊断、分类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X线检查和CT/MRI等影像学检查。
最常见的症状是膝关节的明显肿胀,伴有明显的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
X线检查可以显示股骨髁的断裂部位和程度,并帮助医生判断是否有髌骨骨折。
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则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解剖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学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准确性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高分辨率CT技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骨折的类型和程度,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现代影像学技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之一。
目前最广泛应用的分类系统是根据骨折的解剖特点将其分为Richardson分类和Johner-Wruhs分类。
Richardson分类主要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3型,而Johner-Wruhs分类则根据骨折面的解剖特点将其分为3型。
不同的骨折分类影响着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也得到了一定的修订和完善。
有学者提出了基于手术方式和预后情况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不同亚型的分类方法,以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具体的分类工具,有助于更好地指导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和康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休息、外固定或功能支具固定、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措施。
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但治疗困难的骨折类型,传统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挑战。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逐渐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方法。
本文通过对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应用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了微创手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重要作用。
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微创手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创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治疗、手术技术、优势、应用、临床疗效、并发症、发展趋势、重要方法、应用前景1. 引言1.1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困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于高能外伤或老年人自发性跌倒等原因引起。
这种骨折一旦发生,治疗难度较大,主要困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骨折部位特殊:股骨粗隆间骨折位于股骨近端部位,受力复杂,周围软组织丰富,治疗难度大。
2. 骨折类型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嵴外型、嵴内型等,不同类型骨折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增加了治疗难度。
3. 并发症风险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并发症,如感染、骨不连、关节僵硬等,治疗过程复杂。
4. 传统手术创伤大:传统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较大的手术切口,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困难性主要体现在骨折部位特殊、骨折类型复杂、并发症风险高以及传统手术创伤大等方面,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且创伤更小的治疗方法成为当今临床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微创治疗的重要性微创治疗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传统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较大的创伤和并发症,造成患者痛苦和恢复时间延长。
而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微创手术不仅可以减少创伤和出血,还可以保留周围软组织的完整性,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股骨粗隆间骨折126例治疗体会
股骨粗隆间骨折126例治疗体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按照权威数据,每年发生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大约占到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此外,股骨粗隆间骨折也是复发骨折病例中频率最高的类型。
为此,我们给出了一份股骨粗隆间骨折126例治疗体会,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
本报告的研究对象是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XX医院就诊的1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数据均采用世界药物学会(WHO)准则收集。
126例患者中,58例(45.9%)患者的年龄在18-45岁,24例(19.1%)在46-60岁,44例(35.0%)在61-75岁,而没有超过76岁的患者。
患者性别分布为男性66例(52.4%),女性60例(47.6%)。
入院时,126例患者可视化症状中,发现33例(26.2%)患者有轻度疼痛,25例(19.8%)有中度疼痛,60例(47.6%)有重度疼痛,而8例(6.3%)患者无明显疼痛。
此外,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血清总蛋白较正常水平显著偏低,血清尿酸较正常水平显著偏高,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正常水平显著偏低,血小板计数较正常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红细胞压积较正常水平显著偏低。
在126例患者治疗中,普通护理占了重要比例,普通护理包括休克护理,给予各类营养注射液,改善生活质量,以及调整身体在活动中的状态,缓解疼痛和炎症状态。
此外,放射治疗也在126例患者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可以帮助患者的骨折修复,减轻疼痛,也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内固定治疗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比如对小齿钉和钢钉等内固定治疗手段,可以精确控制骨折位置,确保骨折的稳定性,以防止骨折发生复发。
本报告中所提到的药物治疗涵盖了抗感染治疗和抗炎治疗,抗感染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抗炎治疗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
最后,126例患者有97例(76.9%)的患者完成治疗,治疗成功率为77.0%。
总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及进展分析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及进展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并绝大多数好发于老年女性的髋部骨折,因人口老年化及车祸外伤的增多骨折的几率呈上升趋势,不同骨折类型及不同固定材料特有的生物力学特点对于骨折的治疗成败及其重要,本文就今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ITF)及转子间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在股骨颈基底部与小粗隆水平面之间,多好发于65岁以上高龄患者,其中约3/4为老年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患者多合并一种或多种内科疾病,国内外关于ITF治疗方法多样,对这些方法选择存在多种意见,笔者对今年来对ITF治疗及进展作如下综述。
1 骨折分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目前公认的有10种,但目前被大家熟知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为AO分型,Evans分型。
现介绍如下。
1.1 AO分型为三类,A1型为简单骨折,并内外侧骨皮质良好,骨折为简单两部分骨折;A2型为粉碎性骨折,内侧皮质稳定性破坏,但外侧骨皮质良好;A3型为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皮质破坏[1]。
1.2 Evans分型分为两种主要类型,I型为骨折线由大粗隆斜向下内;II型为反转子骨折,及骨折线由内上斜向下外,为不稳定型骨折。
2 保守治疗既往对于稳定性骨折,采取保守治疗,采用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外展位牵引,于6~8w后逐渐扶拐下地行走,于不稳定骨折,也可在牵引下试行手法复位及及时床旁X片下予以矫正,但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年龄及患者全身因素,在制动期间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存在,目前保守治疗一般用于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存在手术禁忌症、不愿手术或手术切口皮肤条件不允许等情况。
3 手术治疗今年来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ITF患者因充分术前准备,积极手术治疗,早期下地活动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3.1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支架治疗ITF是通过对骨折两端置入斯氏针及外部连杆组合以达到骨折复位及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折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指位于大腿骨中下段的粗隆间发生的骨折,通常由外力作用或者骨质疾病引起。
股骨粗隆间骨折会对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机制与骨质疾病、摔伤等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者通过对大量病例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了细致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骨科病人护理、骨折复位、骨折固定等措施,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放复位、内固定等方法。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经皮植骨和骨折支架等。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创新技术和手术方法,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康复和预后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康复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患者的功能。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对康复治疗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如功能训练、物理治疗和运动康复等。
这些康复训练方法通过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力量,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防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预防是最佳的治疗方法,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和危害。
研究者通过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原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改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提高骨密度等。
这些预防措施通过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骨骼的健康和抵抗力,降低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风险。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和治疗、康复和预后以及预防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1
昆 明 医 学 院 学 报
第2 9卷
3 治疗股 骨粗 隆间骨折的内固定器械
31 1 o 角钢 板 . 3。
无 静 力 性 与 动 力性 加 压 作 用 , 固定 不 牢 靠 ,
不能早期下床活动 ,否则易发生钢板弯 曲 、髋内 翻等 ,从 而 影 响患 者 的 功能 锻炼 ;斯 氏针 抗 弯 强 度 小 ,早 期 负 重 易 发 生 针 松 动 或 断 裂 、髋 内 翻 , 且无 防旋 功 能. 32 麦 氏鹅 头钉 . 结构不坚固 ,设计不合理, 的连接处为受 钉板 力 点 ,这 样 力 臂 延 长 ,抗 负荷 能 力 下 降 ,尾螺 丝 钉 容 易 发 生脱 开 、松 动 、钢板 易 折 弯 或 折 断 ,易 发 生 髋 内 翻 畸形 ,在 骨折 愈合 过 程 中易 出现钉 尖 穿 破股 骨 头之 可能 ,无静 力性 与 动力性 加 压作 用 , 亦不 能早 期 负重 .
Y n a 5 0 2 hn ) u nn 6 0 3 ,C ia
[ bt c Aogwt t gdi r s,m ri t o ot pr i i i r s g B cueo os u A s at l i eae n e e o d y f s oo s c a n. eas f s os r ] n hh ca b i e o s s n e i e
l n i e sl s , h ae o e to ha t rcfa t e f e ri rsn . e e tn e s n b ea d e ci ete twa s fitn s o s t e r t fi t rr c n e i r cur so mu ii g S lc i gr a o a l n fe tv r a y n f s
维普资讯
昆 明 医 学 院 学 报
2 0 ,( B) 1 ~10 0 8 2 :17 2
CN 3 一l 9 R 5 O4 /
J u n lo n n e ia i e st o r a fKu mi g M d c lUn v r iy
Fe ur m
L n —we , YAN Ha , W U Di Z I Xi g i G o , HAO X e—l g u i 。L h —h n I i S
(eto r oei ,Te1t f ltdH si umigMeid U i ri ,K n n D p.fOt p dc h s h sA ie opt o n n i a l a fK d nv sy u mi c e t g
生 活质 量 及 生 活 自理 能 力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 ;治疗 [ 中图分类号】R 8 . [ 67 4 文章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4 0 (0 8 B一0 l —0 0 3— 7 6 2 0 )2 l7 4
The St us oft e m e nt r r ha e i ac ur at he Tr at ntofI e t oc nt r c Fr t esof
1 临床特点
股 骨粗 隆是 骨质 疏松 的好 发部 位 ,易致 骨折 , 患者 多为 老年人 ,受 伤后 粗 隆 间出现 疼痛 、肿 胀 、
瘀 斑 、下 肢 不 能 活 动 等 . 多数 患者 肢 体 短缩 及 外
2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特点
() 老 年病 人 免疫 功 能低 下 ,常 合 并严 重 糖 1
管 急
股 骨粗 隆 间骨折 的治 疗 现 状
李兴伟 ,杨 浩 ,吴 迪 ,赵学凌 ,李世和 ( 昆明 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骨科 ,云 南 昆明 603) 502
[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 人 I的增 加 ,骨质疏松症 的发病率 日益增 高.由于骨质疏松使骨 的强度降低 ,导致 Z l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 方式 ( 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提高老年患者 的 ,
旋 畸形 明显 ,可 达 9 。,有 轴 向扣 击 痛 ,但 无 移 0 位 的嵌 插骨 折 或 移 位 较 少 的稳 定 骨折 .检查 时 可 见 患侧 粗 隆 升 高 ,局 部 可 见肿 胀 及瘀 斑 ,局部 压 痛 明显 .扣 击 足跟 部 常 引起 患处 剧 烈疼 痛 .往 往 需经 x线 检查 后 ,才 能 确定 诊断 ,并根 据 x线 片
[ 作者简 介】李兴伟 (9 1 , ,吉林长春市人 ,在读医学硕士 ,住 院医师 ,主要从事骨科 临床及科研工作. 18 ~)男 [ 讯作者】李世 和. E m i dlhh @ ao. mC 通 — a : rsi yho o .I l i e c I
维普资讯 进行 分Fra bibliotek . 尿病 、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或严 重贫血等疾病 ,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高 ,其 通 常 为 主 要 致命 因素 ; () 2 老 年 骨 质条 件 差 ,多有 严 重 骨质 疏 松 ,内 固定 稳 定 性 差 ; () 老 年骨 折 通 常有 骨 质 缺 损 , 自身 植 3 骨骨量不足 ,异体骨愈合稍差 ;()老年骨折愈 4 合 时 间长 ,易发 生 股骨 头 缺 血性 坏 死 . 因多 为老 年 人 ,伤 后 多需 长 期 卧床 ,所 以 易 引起 诸 多 并发 症 ,甚至死 亡 ,死亡 率 达 1% ~2 %t 5 0 ‘ 1 .
(o —o eai d p rt n ,ol i u ly fi n l—cr it o te e . n n p rt na eai )cudr s q ai e ds f ae ly fh d o no o ae tol a e f b a i a g
[ e od]Itt cat if c rsf m r ei ;Tetet K y rs n rohn r at e of u ;Sne r m n w er e cr u e l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