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考点总结
流行病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知识点总结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特定人群中发生的规律和分布的科学。
它涉及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途径、风险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了解流行病学的知识对于防控疾病、保护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流行病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第一、什么是流行病?流行病是指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区内某一种或几种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不寻常的高发生率。
流行病的发生可以是由某一致病原体引起,也可以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
流行病学将疾病的流行划分为流行、暴发和流行的不同类型。
第二、流行病常见的传播方式1. 空气传播:疾病通过飞沫、气溶胶等途径在空气中传播。
2. 接触传播:传染病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的分泌物体液、排泄物等而传播。
3. 食物、水传播:传染病通过食物或水传播。
4. 虫媒传播:某些传染病通过昆虫或其他无脊椎动物叮咬传播。
5. 物品传播:某些病原体可以在物品表面存活一段时间,通过接触而传播。
第三、流行病学的基本指标1. 发病率:在特定时期内某一地区、某一种人群中新发病例的发生率。
2. 死亡率:在特定时期内某一地区、某一种人群中因某一疾病死亡的人数与该地区、该人群的总人口数之比。
3. 潜伏期:某些疾病患者感染病原体后,到出现症状或体征的时间间隔。
4. 疾病传播速度: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和途径。
第四、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1. 疫苗接种:对于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的传播。
2. 卫生管控:加强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的管理,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3. 消毒和隔离:对于病原体容易在环境中存活的疾病,可以通过消毒和隔离来控制疾病的传播。
4. 健康教育:加强公众对于健康的认识,提高对于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五、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1. 疾病的早期发现:通过分析人群的发病率变化,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暴发情况。
2. 疫情预警:通过监测疾病的流行趋势,可以提前预警,采取控制措施,阻断疾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一、什么是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某些健康问题的科学,主要关注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
其目标是了解人群中不同因素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以便预防和控制这些问题。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1. 疫情:指某种疾病在某个时间段内在某个地区或人群中发生的情况。
2. 发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种疾病的人数与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3. 患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患有该种疾病的人数与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4. 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死于该种疾病的人数与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5. 确诊率:指在一定时间内,被确诊为某种疾病的患者数量与所有可能患有该种疾病的患者总数之比。
6. 爆发:指某种疾病在某个地区或人群中,发生了比平常更多的情况。
三、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1. 横断面调查:通过对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内的人群进行调查,来了解该人群中某种健康问题的现状。
2. 纵向研究:通过对同一群体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观察,来了解该群体中某种健康问题的变化趋势。
3.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和没有患有该种疾病的对照组,来探究该种疾病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4. 队列研究:选择一组无特定健康问题的人群,并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了解他们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及其相关因素。
四、流行病学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描述数据集中每个变量在不同取值下出现频率和比例等基本特征。
2. 探索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探索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通过绘制散点图、箱线图等图形来检查数据的分布情况。
3. 推断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通过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方法来判断样本统计量是否能够代表总体参数。
五、流行病学中常见的偏倚类型1. 选择偏倚:指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具有代表性,导致结果不可靠。
2. 信息偏倚:指收集到的数据存在误差或缺失,导致结果不准确。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
1、筛检的目的
早期发现疾病,以便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发现高危人群,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2、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真实性: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
2、地区分布
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差异会导致疾病分布的不同。
城乡分布:城市和农村在环境、人口密度、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疾病的发生。
3、时间分布
短期波动:短期内疾病发病频率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可能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有关。
季节性:某些疾病在特定季节高发,如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多发。
1、人群分布
年龄: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不同,某些疾病有特定的年龄发病高峰。
性别:一些疾病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可能与生理结构、生活方式、职业等因素有关。
职业:某些职业暴露于特定的危险因素,导致特定职业人群易患某些疾病。
种族和民族: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等可能影响疾病在不同种族和民族中的分布。
充分病因:指有该因素存在,必定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促成病因:指某因素的存在只是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但不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必要因素。
2、病因推断的原则
关联的时间顺序:病因必须发生在疾病之前。
关联的强度:关联强度越大,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越大。
关联的一致性:不同的研究在不同的人群、地区和时间中得到相同的结果。
关联的特异性:病因与疾病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选择患有某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未患该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在过去暴露于某因素的情况。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定义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和评价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任务的三个层次,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流行病学观察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其特点是在观察时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也不改变体内外环境的任何条件。
2.流行病学实验又称现场流行病学实验,主要是在人群中进行。
可分为人群现场实验、临床实验和社区实验三种。
其特征是需要人为地控制某些处理因素,故又称为干预性研究。
3.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学流行病学。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用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公式,显示疾病流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研究。
四、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2.对比的特征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医学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为阐明病因以及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机理提供线索;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指标1.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疾病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发生的频率,也是人群新病例数出现频率的指标。
3.患病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被调查人口中某病现有病例(包括新旧病例)的频率。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新发生的频率。
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制措施效果。
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普通用于衡量小范围内、短期内的发病频率,观察时间通常以月、周、日或者一个流行期为单位,多用于描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亦称现患率或者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总数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指在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率,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的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自原发病例浮现后,在该病的最短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称为续发病例,即二代病例。
继发率=易感接触者中的续发病例数/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计算续发率要掌握的资料有:原发病的发病时间、接触者中易感者人数、观察期内的二代病例数。
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是测量人群死亡危(wei)险最常用的指标,其份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年平均人口数。
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过调整的死亡率,所以通常被称为粗死亡率 ( crude death rate) ,是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wei)险大小的指标,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化、卫生水平的综合反映。
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 specific death rate),常用于探讨疾病的病因和评价防制措施。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通常用于描述病程较短的疾病。
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者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病人),经 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总数的比例。
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
PYLL 是测量人群疾病负担常用的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一、流行病学基本概念1.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任务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分布、传播规律及相关因素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规律,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传播规律,为预防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规律,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因,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人群特征、环境因素等。
3.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主要采用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观察性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实验性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干预试验等。
4. 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流行病学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疾病控制、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等领域。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1. 流行病学的基本指标疾病的发病率(incidence):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疾病新发病例的数量,通常用每10万人年作为单位。
疾病的患病率(prevalence):指在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内某一疾病或危险因素存在的状况,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指一定时间内某一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每10万人年作为单位。
病死率(case-fatality rate):指某一疾病发病者中死亡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在特定时间内患病者存活下来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2. 流行病学三要素流行病学研究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宿主(host)、病原体(agent)和环境(environment)。
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宿主:指可能成为某种疾病的发病对象,包括人、动物或植物等。
病原体:指导致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环境:指影响宿主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
流行病学总结考试重点
流行病学总结1普查(census)对特定时间、特定范围的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全面调查。
2 2.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以所得的结果估计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即以局部推论总体的调查方法。
现况调查的特点1、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立对照组2、研究的特定时间(横断面)3、在确定因果关系时受到限制4、对不会发生变化的暴露因素(如性别、血型等因素)可以提示因果关系现况调查的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状况。
2、描述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寻找病因及流行因素线索,建立病因假设。
3、进行疾病监测,为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参考信息。
4、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为卫生保健工作的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5、监测高危人群,达到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的(第二级预防)。
6、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正常参考值范围。
3 3. 发病率 (incidence rate)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发病例的频率。
4罹患率 (attack rate) 描述食物中毒等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内,短时间内的发病情况。
5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 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6死亡率 (mortality rate)7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8病死率 (fatality rate) 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指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值。
9散发 (sporadic)指某病发病人数不多,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或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
10流行 (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11大流行 (pandemic)指某疾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时间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流行病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的基本内涵:1)研究对象是人群,不只是个体2)研究内容包括疾病外,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它相关的卫生事件3)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4)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2)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和整群随机试验、类试验3)理论性研究4.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群体的观点、对比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社会医学的观点、多病因论的观点5.流行病学的应用:a)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分布特点;即“三间分布”。
人群疾病与健康规律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
如“少女阴道腺癌”与己烯雌酚。
c)疾病预防与控制以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制定及评价。
d)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e)完整揭示疾病自然史f)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第一章疾病的分布1.疾病分布:指疾病的人群表现、人群现象,也即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的发病、死亡和患病水平等。
2.发病指标的应用:1)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应用: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疫措施效果。
2)罹患率:表示在较短的疾病流行期间,暴露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频率应用:能够根据特定人群的暴露水平较精确地测量发病概率,常用于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调查。
流行病学重点3)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的现患(新、旧)病例数所占比例(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应用:描述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可通过横断面调查进行。
流行病学复习知识点
流行病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in special population and its determination to control) 定义的诠释:①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②任务的三个阶段和三个范畴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③工作深度三个范畴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流行病学方法④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和应用一、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是不对研究对象施加任何实验措施,只观察人群在自然状态下疾病、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分布特征。
1.描述性研究应用流行病学的宏观思维方式和分布理论观察人群中健康相关状态或事件的分布规律,进而提出病因线索或假说,或提出有效的防制措施。
2.分析性研究应用对比的思维方式对疾病病因假设进行检验或对可疑的病因或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2)队列研究(二)实验法通过比较人为地给予和不给予某因素的两类人群中相关效应的发生率来验证实验因素与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数理法对某些疾病的流行过程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将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到的该病发生或流行的主要因素的数据,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进行理论研究,探讨疾病流行的动力学;同时也可用疾病流行趋势的预测和疾病控制对策与措施的评价。
三、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2.对比的特征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医学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及描述性研究第一节 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知识点
流行病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流行病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流行病学呢,简单说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还得研究怎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这么一门学科。
就好比侦探调查案件一样,流行病学就是调查疾病在人群里的来龙去脉的。
②重要程度:在医学这个大家庭里,流行病学相当重要。
它能让我们知道疾病为啥出现在某些人群里,又咋传播的,这对制定卫生策略、防治疾病是关键知识。
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时候,靠流行病学研究才知道病毒怎么人传人,传播速度啥样的。
③前置知识:得有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像百分比、比例这些计算。
还得对人体生理学、病理学有点了解,毕竟研究疾病得知道身体正常不正常的区别。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流行病学能指导公共卫生政策制定。
比如说分析哪些区域容易有传染病爆发,然后采取措施像打预防针、给环境消毒啥的。
还能评估一种新药对某种疾病有没有效果。
像是研发艾滋病药物,得靠流行病学方法来观察药物在艾滋病人群里的效果。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流行病学在医学学科里就像一张大网中的重要节点,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啥的都交织在一起。
②关联知识:它和微生物学有关系,因为很多疾病是微生物引起的,得知道微生物的习性才能搞懂传染病怎么流行。
还和统计学紧密联系,要分析数据来判断疾病情况,比如计算发病率就得用统计方法。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点就在它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一堆关于疾病、人群的数据,找出有用的不容易。
比如说要追踪某种罕见病的发病因素,数据可能又少又乱。
- 关键点:搞清楚疾病的三间分布(时间、空间、人群分布)是关键。
例如在调查流感疫情时,知道哪些月份流感多,哪些地区严重,什么人群容易得。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挺重要的。
可能会直接考疾病发病率、患病率的计算。
也可能给个疾病爆发的案例让分析流行三因素。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发病率”就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里新发病例的比例。
比如说一个有1000人的小区,一年内有10个人新得了感冒,那感冒发病率就是1%。
知识点总结—流行病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 =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该指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
: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体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可分为现状感染率和新发感染率。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 包括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 YLL )和残疾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 YLD )。
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是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系的描述。
(总体) 均为抽样方法。
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种方法称整群抽样。
将以上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其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
追踪是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研究对象的调查。
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则无论其发病强度大小和观察时间长短,均可用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作分母,以整个观察期内的发病人数为分子,计算某病的累积发病率。
以及各种原因造成失访,每个观察对象随访的时间不同,用总人数为单位计算率是不合理的。
此时可以人时为单位计算率,即以观察人数乘以观察时间。
用人时为单位计算的率带有瞬间频率性质,与积累发病率相区别而称为发病密度。
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均,可以歪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正联系的因素。
:当研究对象数目较少,结局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时,无论观察的时间长或短,都不宜直接计算率,而是以全人口发病率作为标准,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发病人数,即预期发病人数,再求观察人群实际发病人数与此预期发病人数之比,得到标化发病比。
流行病学考点汇总
第一章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健康相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一)研究对象:人群(具有某特征)(二)研究范围:健康状态及相关事件(三)研究的起点和重点:分布、影响因素(四)目的:制定策略和措施 (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重要观点预防为主特征群体特征对比特征概率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生态学)的特征多病因论特征发展的特征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时间、空间、人间疾病分布的指标3. 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4. 残疾失能指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发病指标1、发病率: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发病率= ———————————————— x K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100%,1000/千,或 10000/万应用(1)描述疾病分布(2)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3)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2、罹患率2. 患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 1. 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二代发病率 区分病死、死亡)定义: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特定期间内某病新发病例数罹患率= ———————————————— x K观察期初的暴露人口数 (精确计数)应用: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食物中毒传染病职业中毒等暴发3、续发率(二代发病率)定义: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公式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续发率=——————————————×100%易感接触者总人数应用(1)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2)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3)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患病指标1、患病率(现患率或流行率)定义 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应用(1)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2)反映人群对某一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3)为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 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患病率(P ) ≈发病率(I ) ×病程(D)患病率升高的因素: (发病率升高、死亡率降低)病程延长、未治愈者寿命延长、健康者迁出新病例增加、病例迁入、易感者迁入、报告率提高、诊断水平提高 降低的因素:病程缩短、病死率增高、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治愈 率提高------------------------------------------------------------------------------------ 与致病因子的强弱有关 新旧病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患病率 发病率 与致病因子的强弱和病程有关 用于横断面研究 一般用于慢性病用于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用于急性病,也用于慢性病 疾病发生的频率和强度2、感染率定义: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口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流行病总结考试重点
流行病第一章 绪论1、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 3、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 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突发事件的应急与处理 疾病相关监测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 疾病的自然史研究 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4、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如图:5、流行病学的特征:(记住)① 群体的特征 ② 对比的特征③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④ 社会心理的特征 ⑤ 预防为主的特征 ⑥ 发展的特征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1、率(Rate ):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事件发生的频率。
k⨯=可能发生该事物的总例某事物实际发生例数率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分子、分母代表的是同一人群2、比(Ratio) :两个变量的数值之商特点:表示分子和分母间的数量关系,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非病人数病人数疾病比数比=分子不一定是分母的一部分3、发病指标发病率(影响比率)罹患率(进攻比率)患病率(流行比率)感染率 (传染比率) 续发率 (次要的进攻比率, SAR) (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k⨯=同时期暴露人口数某病新病例数一定期间内的某人群中发病率分子: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应用 :用作描述疾病分布反映疾病发生比率。
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
(二)罹患率(attack rate ):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适用 :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 优点 :根据暴露程度精确测量发病几率(三)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流行病学知识点
流行病学知识点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传播规律的科学,它通过调查与分析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揭示疾病的发病原因、传播方式和控制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流行病学的知识点。
一、疾病流行规律流行病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规律。
根据疾病在人群中传播速度和范围的不同,流行病学将疾病分为流行病、流行病和地方性病。
流行病是指一段时间内某一特定地区或人群中出现的大样本疾病,如SARS、甲型H1N1流感等;流行病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出现的疾病,如非典型肺炎;地方性病是指在局部地区、某些群体或特定地理环境中出现的疾病,如地方性颈癌。
二、疾病的传播方式疾病的传播方式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疾病的传播方式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直接从感染者传播给易感者,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介质传播给易感者,如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等。
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三、疫情的监测与预警流行病学通过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有效地掌握疫情的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流行。
疫情监测是指对疾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报告;疫情预警是指在发现异常情况或初期疫情爆发时,及时发出警报,引起重视,采取果断措施。
通过疫情监测和预警,可以有效地降低疫情的风险,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防控措施与策略在疾病流行过程中,流行病学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疾病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防控措施包括传染病报告、隔离检疫、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卫生教育等;防控策略包括群体免疫、药物治疗、疾病干预、公共卫生政策等。
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流行,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总之,流行病学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卫生科学,它对疾病的流行规律、传播方式、监测预警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流行病学知识点
流行病学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原因是使疾病发生旳概率/危险增长旳原因病因是指所有能引起疾病发病概率增长因子旳集合。
致病因子、宿主、环境合称为病因三要素流行病学研究病因旳环节。
一是描述疾病分布,二是分析差异,三是提出病因假设,四是验证病因假设病因假设提出:1从差异中找线索2从一致上找线索3 伴随变化 4 类似 5 排除病因推断原则1 联络旳时间次序2 关联旳强度3 剂量反应关系4一致性5联络旳反复性; 6 合理性7试验证据8 特异性病因旳分类:必要病因、充足病因、直接病因、间接病因近因和原因Meta分析旳目旳1增长记录学检查效率:能将成果定量综合,能到达增大样本量,改善和提高检查功能。
2定量估计研究效应旳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多种同类研究成果在程度和方向上不一致时,可得出较为明确旳结论。
3评价研究成果旳不一致性:揭示单个研究存在旳不确定性,考察研究间异质性旳来源,估计也许存在旳多种偏倚。
通过亚组分析,得出某些新旳结论。
4寻找新旳假说和研究思绪:可以探讨单个研究中未阐明旳问题,提出新旳研究课题和思绪偏倚旳防止和处理总偏移旳控制⑴强调严格旳科研设计和研究对象纳入与排除原则⑵随机化措施和盲法⑶限制⑷匹配⑸在研究中采用对应旳措施,尽量获得研究对象旳合作,以获得尽量高旳应答率。
⑹分层⑺原则化⑻多变量分析META分析旳定义汇总多种研究成果,并对研究效应进行定量合并旳分析研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搜索有关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和剔除原则、提取资料信息、记录学处理、汇报成果等,是一种定量旳系统评价。
▪区别文献综述作1者旳观点有一定倾向性1.很少考虑样本大小、研究设计等重要原因,对原始文献旳质量考虑较少2.以定性分析描述为主3.结论也许不完整4.反复性一般较差Meta分析1.严格按一定旳措施和环节进行详细医学问题旳系统评价2.根据科学原则评估,删除无科学性文献,并在讨论中阐明3.将符合条件文章旳成果加以定量合并4.结论客观、真实和可靠meta 分析旳基本环节1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2检索有关文献3选择符合规定旳纳入文献4提取纳入文献旳数据信息5纳入研究旳质量评价6资料旳记录学处理7敏感性分析8成果旳分析和讨论Meta分析中旳偏倚 1.抽样偏倚:查找有关文献时产生旳偏倚,2 选择偏倚:是指根据文献纳入和剔除原则选择符合条件文献时产生旳偏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解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防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验证暴露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分别追溯其既往 (发病前)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人群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的效果。
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的时候称为流行。
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病例的现象。
由于社会因素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与地区自然条件无关。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这些地区存在。
:是指某些传染病可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传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
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现象。
:指研究对象(人)曾经接触某因素,或者具备某些特征,或者处于某种状态。
:是反映暴露与发病 (死亡) 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说明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排出这些因素或特征的干扰。
就病例对照研究而言,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
研究对象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处理措施。
病的阳性者和可疑阳性者,指定就医,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
(此概念在七版书上已删去)指应用各种实验、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以确定或排除疾病的试验方法。
:指诊断实验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是由金标准诊断为有“病”的病例中,经诊断试验检测为阳性例数的比例。
:是由金标准诊断为无“病”的病例中,经诊断试验检测为阴性例数的比例。
:指诊断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操作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同时做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任何一项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就可定为阳性。
在时,人群中发生该种疾病的几率就会下降。
主要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范围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
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抗体而受到保护。
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在适当的冷藏条件下进行,所需的多环节链式储存、运输设备。
:指观察对象出现的预期结果,至此不再观察此对象。
人体性状或者疾病由基因决定程度,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 12 年考过的题,七版28 页):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研究者对实验组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施加对照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研究人群中所研究结局的差别 ,以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结合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从分子或基因水平阐明疾病的病因及其相关的致病过程,并研究疾病的防治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 (或危险因素) 所采取的措施。
(人人网河北医大学习吧)二、填空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策略 (或研究性质) 分为2. 流行病学研究重要的观点3.流行病学用途:4. 流行病学三大要素:5.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
7.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常用术语:8. 疾病的时间分布变化形式有四种类型9. 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称为10. 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有两个:11. 队列研究中,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分析常用指标有12. 队列研究的特点为13.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为:14 根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的时间及资料获取的方式不同,队列研究可以分为15. 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病例的要求:16. 评价某药的治疗方法,常用指标有:17. 联合诊断试验,串联可以提高并联可以提高。
18 .诊断实验评价中,受患病率影响的指标是19. 形成病因假设的逻辑推理方法( Mill 准则 )有20. 流行病学病因定义为:当它们之中的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21. 疾病发生三角模型中三要素是指:。
22. 病因模型有:23. 因果联系方式包括:24. 如果某病与某可疑病因之间有必须在排除这两者后,才可进行25. 因果推断的标准是26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27.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28. 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29. 病原携带者一般分为三类:。
30. 病原体经空气传播的三种形式31. 经水传播的两种方式:32. 垂直传播的三种方式:。
33. 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是。
34. 疫源地范围大小取决于:35. 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36.37. 志愿者偏倚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偏倚38. 流行病学所说的偏倚一般归纳为:39. 流行病学实验设计实质上就是针对实验三要素而进行周密计划和安排。
40. 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原则41. 医院感染的分类:(人人网河北医大学习吧)三、大题: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防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这是研究对象的深入。
③研究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 = 任务)④流行病学的落脚点是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供措施,目的)①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病因的研究;②省力,省钱,出结果快,且易于实施;③可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④不仅可以用于病因的探讨,也可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疫苗效果等①不适合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②易发生各种偏倚,特别是回忆偏倚;③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④不能直接计算发病率;①暴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②关联强度分析③OR 可信区间的计算(公式参考七版 65-67 页)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
资料分析:描述一般特征, 均衡性检验:分析暴露与疾病的关联,确定关联强度。
①将资料整理成表格形式;②病例和对照组暴露比例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即回答 E 和 D 是否有联系?③估计暴露因素疾病之间的联系强度;④结果解释。
可能存在哪些偏倚?得出什么结论?不匹配资料分析最基本形式1:1 配对资料的分析(公式参考书)次;年龄分成 20-39 岁和 40-59 岁两个层次,分别分析各层中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以排除这些特征因素对病因关联的干扰。
描述疾病的方法是将流行病学调查或疾病报告登记资料按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的特征进行分组,并通过计算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等测量指标来分析比较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
( 1 ) 地区分布:可按行政区域,自然地理因素划分。
( 2 ) 时间分布:①短期波动②季节性③周期性④长期趋势或长期变异:( 3 )人群分布:固有特征:性别、种族、遗传。
动态特征:年龄、职业、宗教、行为(4)综合描述:如移民流行病学( 1 )人群存在者一定的免疫水平。
( 2 )病例不容易集中的传染病(隐性感染为主)( 3 )传播机制不易实现的传染病(感染机会较少)(4)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①必须使用统一的诊断和排除标准②被选的对象应该能够从中受益。
③尽可能选择症状和体征明显的研究对象④尽可能不用孕妇做研究对象。
⑤尽量选择依从者作研究对象。
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尘埃传播①传播途径易实现,易爆发流行②冬春季高发③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④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①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②除哺乳婴儿外,其余人群均可发病③如经常被污染,可表现为慢性流行过程④如一次性严重污染,可出现爆发流行⑤水源停用或净化后,爆发或流行可平息: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范围。
传染源被移走或消除了携带状态、进行了终末消毒、经过最长潜伏期,易感者中没有新的感染发生。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
①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②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③可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④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⑤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登记,管理,随访检疫对象:与传染源接触并有受感染可能者检疫期: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措施:留验(隔离观察) ;医学观察;应急接种;药物预防:彻底消灭;捕杀、焚烧或深埋;隔离治疗;预防接种和检疫: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