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户县第四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1(共17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8《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 (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8《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 (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8f9858ddccda38376bafe0.png)
孟子听了梁惠王的话,为什么不直接阐 明意见?
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便于启发对 方。孟子来自以五十步笑百步”说理的用意是什么?
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五十步笑百步”已经成为人 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 么?
比喻缺点或错误并无 本质区别(性质相同) ,只 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阅读五至七段与思考:
概括这三段阐述的内容。
阐述使“民加多”的措施,即“仁政”具体内容
五六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排比,给人一种吃不完、用不完的感觉,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孟子提出了那些措施?从哪两个角度提出?
仁
王 道 之
不违农时(农) 保护鱼类(渔)
养生丧 死无憾
始 按时砍伐(林)
养
初 步 措 施
政
王 道
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 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察看邻国的当权者,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 着兵器逃跑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 端了。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 上丝织品的衣服了 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 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 在道路上了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 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 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 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前来归顺了。
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便于启发对 方。孟子来自以五十步笑百步”说理的用意是什么?
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五十步笑百步”已经成为人 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 么?
比喻缺点或错误并无 本质区别(性质相同) ,只 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阅读五至七段与思考:
概括这三段阐述的内容。
阐述使“民加多”的措施,即“仁政”具体内容
五六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排比,给人一种吃不完、用不完的感觉,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孟子提出了那些措施?从哪两个角度提出?
仁
王 道 之
不违农时(农) 保护鱼类(渔)
养生丧 死无憾
始 按时砍伐(林)
养
初 步 措 施
政
王 道
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 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察看邻国的当权者,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 着兵器逃跑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 端了。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 上丝织品的衣服了 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 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 在道路上了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 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 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 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前来归顺了。
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8寡人之于国也上课 (共23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8寡人之于国也上课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ee0ade6137ee06eff918fc.png)
南宋朱熹将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
寡人之于学习也
• 寡人之于学习也,尽心焉而矣。物理差,则移 其心于数学,移其力于英语;化学差亦然。察同桌 之学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同桌之分不加少,寡 人之分不加多,何也?” • 同桌对曰:“君好睡,请以睡喻。周公召之, 昏昏欲睡,弃笔曳书而倒。或半节而后醒,或整节 而后醒。以半节笑整节,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整节耳,是亦睡也。”曰:“君如知此,则无 望分多于同桌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 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第 三 部 分 : 民 加 多 。
王道之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王道之成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讨论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古为今用)
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
“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 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
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
小结:
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 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 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 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 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 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 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 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王道之果
施仁政 除虐政(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总结孟子的仁政思想
1.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 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9214de84254b35eefd34ae.png)
栏 目 链 接
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栏 目 链 接
预 习 检 测
1.注音
寡 人(guǎ ) 鱼鳖 ( biē ) . . 衣 帛( yì ) 庠 序( xiá . . nɡ) 洿 池( wū ) . 孝悌 ( tì ) .
饿莩 (piǎo) 弃甲曳 兵( yè ) 鸡豚 狗彘 (Tú ) . . . . n zhì
栏 目 链 接
预 习 检 测 ⑧民为贵,社稷次之 ________,君为轻 ________。(《孟子· 尽心上》) ⑨穷则独善其身, ____________。(《孟子· 尽心上》) 达则兼济天下 ⑩天时不如地利, ____________。(《孟子· 公孙丑》) 地利不如人和 ⑪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____________________ 。( 《孟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子· 尽心上》) 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此之为大丈 夫。(《孟子· 滕文公》)
语文· 必修3(人教版)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栏 目 链 接
课 文 导 读
1.走近作者
孟子 ( 约前 372 — 约前 289) ,名轲,字子舆。鲁国邹
(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 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政治 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 杨朱、墨翟,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
栏 目 链 接
预 习 检 测
③五亩之宅, ______________ ,五十者可以衣帛 树之以桑
矣;鸡豚狗彘之畜 ____________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栏 目 链 接
预 习 检 测
1.注音
寡 人(guǎ ) 鱼鳖 ( biē ) . . 衣 帛( yì ) 庠 序( xiá . . nɡ) 洿 池( wū ) . 孝悌 ( tì ) .
饿莩 (piǎo) 弃甲曳 兵( yè ) 鸡豚 狗彘 (Tú ) . . . . n zhì
栏 目 链 接
预 习 检 测 ⑧民为贵,社稷次之 ________,君为轻 ________。(《孟子· 尽心上》) ⑨穷则独善其身, ____________。(《孟子· 尽心上》) 达则兼济天下 ⑩天时不如地利, ____________。(《孟子· 公孙丑》) 地利不如人和 ⑪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____________________ 。( 《孟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子· 尽心上》) 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此之为大丈 夫。(《孟子· 滕文公》)
语文· 必修3(人教版)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栏 目 链 接
课 文 导 读
1.走近作者
孟子 ( 约前 372 — 约前 289) ,名轲,字子舆。鲁国邹
(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 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政治 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 杨朱、墨翟,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
栏 目 链 接
预 习 检 测
③五亩之宅, ______________ ,五十者可以衣帛 树之以桑
矣;鸡豚狗彘之畜 ____________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71张PPT)
![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7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c3437443323968011c927e.png)
合 训
究
练
思 虚词、古今异义词,以及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能
维
力
培
菜单
人教语文·必修3
提
第三单元
晨
收
读
获
在
借
线
鉴
含
迁
英
移
咀 华新
3.掌握方法 认真分析文章的立论方法,
提 升文
本
知 导
关注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
对
译
学 常
力量;同时还应当有质疑问难的精神,大胆地提
查 缺
识
补
积 文累
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
探
合 训
究 思
《书》《礼》《乐》《易》《春秋》也。
练 能
维
力
培
菜单
人教语文·必修3
提
第三单元
晨
收
读 在
[ 基础整合 ]
获 借
线
鉴
含
迁
英
一、通假字
移
咀 华新 知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通________
提 升文
②无.失其时________通________
本 对
导 学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通________
菜单
人教语文·必修3
力 提
第三单元
晨
收
读
获
在
借
线
鉴
含
迁
英 咀
“六艺”之说有:(1)六艺者,礼、乐、射、御、
移 提
华新 知
书、数也。“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
升文 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6e3fdc6137ee06eff9187e.png)
数
Shù (1) 数目、数量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2) 几,若干 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 (3) 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 理,(《六国论》)
Cù (4) 密,与“疏”相 数罟不入洿赤壁之战》) Shuò (6) 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 外将兵(《陈涉世 家》)
以
申之以孝悌之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五十步笑百步 介词,把 介词,按照 介词,凭借
王好战,请以战喻 介词,用
发
百发百中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发射 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野花发而幽香
打开 花开
兵
(1)兵器、武器 兵刃既接(《寡人之于 国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2) 军事、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 兵法》)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称雄诸侯, 必须施仁政,行王道。才能得民心,进而得天下。 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 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于农时,不滥捕 捞,不忽视时令以伐木,不误牲畜繁殖,不误粮食 播收和种桑养蚕织布,“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解 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 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 讲礼义,引人向善,倾心归附。百姓安居乐业,社 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 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 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 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
退而著述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 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 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 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 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 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 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 而与弟子著书,遂成 《孟子》。
• 《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著作,
《孟子》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25d4a6e2bd960591c67750.png)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 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 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 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 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 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不加少,寡人之民 样办。
不加多,何也?”
文意探讨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本段中,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 了,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自己尽心 移其民 移其粟
民不加多
邻国无如寡人之用心 民不加少
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 感忧虑?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本来就比 较低下,加上各国不断的争战和统治者的 横征暴敛,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 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开疆 拓土、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 之急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人口, 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力。基于 人口的决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忧 心忡忡。
孟子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五十步笑百步。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思想 一 性善论 二 仁政思想 三 人格修养 四 教育思想 五 义利之辩
他决定带着学生到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 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 最后,孟子来到滕国,滕国太子对孟子的 “仁政”十 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滕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 遗憾的是,滕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 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 政”思想。 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 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1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d48d18b5dd3383c4ba4cd20e.png)
句式
找出下面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 法。 (1)或……或……(2)直……耳,是……也 (3)是何异于……(4)未之有也
答 案
1.(5)和例句是使动用法,其他使名词活用为动 词。 2.(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人逃 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 下来。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 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 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4)未之有也 不曾有的事情。(宾语前置句)
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 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提示:“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于国尽心 梁惠王 移民,移粟
结果 民不加多 民不加少
邻国之君 不用心
(孟子
施仁政 天下之民至焉) 除虐政
除了要合理发展生产,制民之产外, 第六段还有孟子教化百姓的主张。
应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违 时 胜 数 罟 洿 斧 斤 以 憾 树 衣 畜 无 谨 庠序 教 申 孝 悌 义 颁 负 戴 王
课堂小练
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加点词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1)树之以桑 (2)可以衣帛 (3)然而不王 者 (4)王无罪岁 (5)既来之,则安之
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允许存在出人)
全篇一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梁惠王提出“民不加 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2—5自然段)孟子分析“民不 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6-7自然段)阐述孟子仁政的 具体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6344580740be1e650e9ab9.png)
尽心
移其民 移其粟
无如寡人之用心
民不加多
感到
困惑
民不加少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Q2: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 《韩非子》
“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 —— 《管子》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 削,劳役繁重,破害生产力。这就造成了人口的减少,兵员缺 乏。劳力不足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发展生产 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寡人之于国也
君王的谦称 国家
议论性散文 《孟子》
儒家 “仁政” “民贵君轻”
写中作心内论容点
关于君王 治理国家
君王:? 孟子:?
一、整体感知
• 1.齐读,正音。 • 2.自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 3.提问:不能翻译的句子。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sù)于河内
王好(hào)战
弃甲曳( yè)兵
(一)字词梳理
2.孟子对曰:“王好战, • 好:喜欢
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
• 请:请允许我。 • 以:用 • 喻:打比方。
走,或百步而后止,或 •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 • 然:形容词词尾。
步笑百步,则何如?” • 鼓:击鼓,名→动。
• 之:音节助词。
• 兵:兵器
衣( yì)帛( bó)
数(cù)罟(ɡǔ)不入洿( wū)池
鸡豚( tún )狗彘( zhì)之畜( xù )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陕西省户县第四中学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高中必修三课件: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共15张PPT)
![陕西省户县第四中学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高中必修三课件: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6cef3df242336c1eb95e97.png)
孟母断机亲正在织布,见儿子逃学回来,就 拿刀割断织机上的线。孟子赶忙问为什么。 孟母说:“你废弃学业,就像我割断织线 一样。君子通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立身 扬名,所以君子坐则安心宁静,动则远避 祸害。现在你废弃学业,将来免不了成为 做劳役供使唤的下人,难以逃避祸患。” 孟子听了很受震动,从此一天到晚勤奋学 习,没有停顿。后来他拜子思的门人为师, 成为孔子儒家学说继承者,被后代的人尊 为亚圣。孟母断机告诉我们要有决断性, 一旦认为是错的就当机立断改正错误,同 时只有好好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才。
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供养活着的人;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吃不完;密网 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 林砍伐,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 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 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 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 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 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 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 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 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 想。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终于名声 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 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 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 。
凶亦然。察邻国使之动,政使,…无迁如移寡人之用心者。邻国 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国都城在大 梁,故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黄河 北部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黄河以东 的地方,迁移黄河以东的地方的粮食到河内。黄 河以东的地方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 的政事,没有像我用心的人。邻国的百姓不会更 加少,我的百姓也不更加多,为什么呢?”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4fd3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8.png)
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案:A。
例题4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①②⑤/ ③④
答案:A。
例题5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之〗,在否定句中,“之”作动词 “有”的宾语,放在了“有”的前面。
意动用法
王无罪岁 〖罪〗以岁为罪,认为年岁有罪过。
典型例题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例题4 ➢例题5
例题1
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 的是( )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 答案:D。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 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 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 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 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 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例题2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答案:A。
例题4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①②⑤/ ③④
答案:A。
例题5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之〗,在否定句中,“之”作动词 “有”的宾语,放在了“有”的前面。
意动用法
王无罪岁 〖罪〗以岁为罪,认为年岁有罪过。
典型例题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例题4 ➢例题5
例题1
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 的是( )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 答案:D。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 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 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 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 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 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例题2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 》ppt课件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7fed4a1eb91a37f1115c61.png)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 子
(前373—前289),名轲, 战国时邹人,是孔子之孙 (子思,名彶)的再传弟 子。但在孟轲本人的心目 中,他直接继承了孔子的 师传,他继承和发展了孔 子的思想,把孔子侧重于 个人道德的“仁”,推演 为政治方面的仁政学说。 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均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意思是孟子是仅次于孔子 的圣人。曾游说齐、宋、 滕、魏等国,是著名的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听录音 一、注音或写出汉字
• • • • • • •
(1)弃甲曳( yè)兵 (2)涂( tú)有饿piǎo (莩) (3)鸡豚( tú n )狗彘( zhì)之畜( xù ) (4)数( cù)罟( gǔ )不入wū (洿) 池 (5)无( wú)失其时 (6)谨庠( xiá ng )序之教 (7)颁( bān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以现代观念审识古人的思想
• 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3.统治者严于律己,不推卸责任。
• 孟子注意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
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
雄辩艺术
• 1、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提出“仁政”的一 系列措施:①合理的发展生产;②加强教化; ③关心老百姓疾苦,不推诿责任。
c、理想人格: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告子下》);“宝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故里 邹城市,位于 山东省南部, 与孔子的故乡 曲阜毗邻,很 早就被人们合 称为“邹鲁”。
学习重点
•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 2、理解和掌握有关实词的意义 • 3、归纳多义词“数”、“发”、 “直”、“兵”、“胜”的义项 • 4、了解某些特殊句式句式。
——孟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 子
(前373—前289),名轲, 战国时邹人,是孔子之孙 (子思,名彶)的再传弟 子。但在孟轲本人的心目 中,他直接继承了孔子的 师传,他继承和发展了孔 子的思想,把孔子侧重于 个人道德的“仁”,推演 为政治方面的仁政学说。 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均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意思是孟子是仅次于孔子 的圣人。曾游说齐、宋、 滕、魏等国,是著名的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听录音 一、注音或写出汉字
• • • • • • •
(1)弃甲曳( yè)兵 (2)涂( tú)有饿piǎo (莩) (3)鸡豚( tú n )狗彘( zhì)之畜( xù ) (4)数( cù)罟( gǔ )不入wū (洿) 池 (5)无( wú)失其时 (6)谨庠( xiá ng )序之教 (7)颁( bān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以现代观念审识古人的思想
• 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3.统治者严于律己,不推卸责任。
• 孟子注意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
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
雄辩艺术
• 1、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提出“仁政”的一 系列措施:①合理的发展生产;②加强教化; ③关心老百姓疾苦,不推诿责任。
c、理想人格: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告子下》);“宝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故里 邹城市,位于 山东省南部, 与孔子的故乡 曲阜毗邻,很 早就被人们合 称为“邹鲁”。
学习重点
•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 2、理解和掌握有关实词的意义 • 3、归纳多义词“数”、“发”、 “直”、“兵”、“胜”的义项 • 4、了解某些特殊句式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课件完整版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c931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e.png)
表达了作者对君王的期望和寄托,希望君王能够承担起治国的重任,实
现天下太平。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对比
通过对比邻国之政和寡人之政的不同之处, 突出了作者治国的用心和成效。
排比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 感染力,使得作者的观点更加鲜明有力。
反问
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作者对治国的重视 和责任感,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
其他学派观点比较分析
道家学派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道 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强调
自然规律和自由发展。
墨家学派
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和 “非攻”,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和战争。
法家学派
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法治” 和“重刑主义”,强调法律规范 和严刑峻法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
性。
05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问题解答
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 ,规定不同等级的贵族在 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差异。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 仁”和“礼”,提倡“为 政以德”,注重个人修养 和品德教育。
孟子
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 主张“性善论”和“仁政 ”,强调天赋人权和民本 思想。
荀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主张“性恶论”和“礼法 并举”,强调后天教育和 法律规范的重要性。
推动文化创新
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 代特点进行文化创新,推动中华文 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04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概述
01
02
03
分封制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 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 巩固统治。
宗法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 反对战争,关注民生,保护农业生产; 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兴办学校教育,提高人民精神文化水平; 实行法治,废除苛政;
(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有 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此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 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第二课时
梁惠王:
措施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河东凶亦然 疑惑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为什么梁惠王会想邻国之民加少? 发动战争 称霸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是怎么让梁惠王知道自己的做法不正确的?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 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 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是怎么让梁惠王知道自己的做法不正确的? 以战设喻 五十步笑百步
比喻论证:
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 叫喻证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 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 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
孟子觉得应该怎么做?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王道之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王道之成)
孟子在阐释自己思想所写句子,用了什么修辞? 排比 对偶句:气势充沛,增强雄辩力。
谢谢大家,再见
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 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 天哪 !只剩下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快 乐状 ) (用A和B的不同反应来表达人的不同心境,体现了知 足惠王的王道一样吗? 你认为梁惠王会采纳孟子的意见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保护农业生产)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环境)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不要乱砍滥伐,爱护自然环境)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发展种植业)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重视畜牧业)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保护农业生产)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兴办学校教育)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王无罪岁。(施行法治, 废除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