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精品】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时检测八寡人之于国也版含解析

【精品】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时检测八寡人之于国也版含解析

【关键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八) 寡人之于国也(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曳兵(yè) 数罟(cù gǔ) 洿池(wū)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yǎng)C.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gōng)D.衣帛(yī) 王天下(wàng) 赈济(zhèn)解析:选A B项,“庠序”的“庠”应读xiáng。

C项,“饿莩”的“莩”应读piǎo。

D项,“衣帛”的“衣”应读yì。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斯天下之民至焉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解析:选C A项,无—毋;B项,涂—途;D项,颁—斑。

3.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寡人之民不加多加:增加B.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或百步而后止或:也许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是:判断动词数罟不入洿池数:密D.申之以孝悌申:反复陈述然而不王者然而:这样却解析:选D A项,加:更。

B项,或:有的(人)。

C项,是:代词,这。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选D A项,以:介词,按照;介词,用。

B项,于:介词,在;介词,与。

C 项,之:助词,的;代词,这种情况。

D项,而:均为连词,表转折。

5.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树之以桑D.谨庠序之教解析:选D D项,为形容词作动词,其他三项为名词作动词。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他是第一个能够正视权贵的智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的卓识;他力劝国君“与民同乐”“仁民爱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不忍看百姓“妻离子散”;他希望明君能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深知“地利人和”的至理;他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警示国君们要牢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赏古诗孟子〔宋〕王安石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赏析】诗人在推行“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过程中,遭到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元老重臣的反对,被人说成“背儒崇法”,被人视为“迂阔”,其情形与当年孟子相似。

这首诗写出了古人和自己的理想抱负彼此相同,且遭遇相似,有共同的孤独感。

最后一句“故有斯人慰寂寥”,古人(孟子)视我为朋友,安慰我、温暖我、感动我,使我寂寞的心灵充满活力,故才能始终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的气魄,不屈不挠,奋斗不懈,唱出了心中最深沉的音符。

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是告诫梁惠王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惜民力,与民休息,让物类繁殖,从而达到丰衣足食的目的。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孟子就已经认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并且看到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我们要学习孟子这种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身体力行。

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运用角度] “自然规律”“和谐与发展”“环保”等。

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鹿义霞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

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

在字里行间中寻访,在故事寓言里感叹,在会意共鸣中缅怀,在体味博大时礼赞——折服我的,是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襟怀、他的文采。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着而坚定,焦灼而真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3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3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

8 寡人之于国也本课话题——保护环境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些主张体现了孟子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这种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在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愈益显示出其现实意义。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1.物种迅速灭绝由于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原,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生活环境的恶化,使世界上许多种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物种永远告别地球。

2.《吕氏春秋》中的环保思想《吕氏春秋·义赏》提出“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反对“竭泽而渔”,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善待鸟、兽、草、木。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粟.米( ) 弃甲曳.兵( ) 数罟..( )( )洿.池( ) 鱼鳖.( ) 鸡豚.( )狗彘.( ) 庠.序( ) 孝悌.( )饿莩.( )【答案】 s ù y è c ù ɡǔ w ū bi ē t ún zh ì xi án ɡtì pi ǎo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无”通“毋”)(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之⎩⎪⎨⎪⎧邻国之.民不加少(助词,的)填然鼓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树之.以桑(代词,它,指五亩之宅)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他们,指百姓)未之.有也(代词,这样的事)(2)以⎩⎨⎧请以.战喻(介词,用)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3)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词,几,若干)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副词,屡次)数.罟不入洿池(形容词,密) (4)发⎩⎨⎧百发.百中(动词,发射)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动词,派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动词,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舜发.于畎亩之中(动词,兴起,起于) (5)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形容词,不弯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副词,只是、不过)系向牛头充炭直.(名词,价值) (6)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副词,尽)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动词,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动词,超过)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填然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2)然而不王.者(名词用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3)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 (5)王无罪.岁(名词用作动词)归咎,归罪 (6)养生丧.死无憾(名词作动词)为……办丧事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用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8)谨.庠序之教(形容词用作动词)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8寡人之于国也[基础演练]1.下面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属予作文以记之C.数罟不入洿池D.才美不外见解析:A.“涂”通“途”,B.“属”通“嘱”,D.“见”通“现”。

答案:C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河内凶.B.邻国之民不加.少C.勿夺.其时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解析:A.古义:庄稼收成不好。

今义:心肠狠,暴躁。

B.古义:更加。

今义:增加。

C.古义:耽误、错过。

今义:抢、强取。

答案:D3.下面各项对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B.河内凶.(凶:庄稼收成不好)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D.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焉(罪:罪过)解析:罪:归罪,归咎。

答案:D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洿池(读shǔ,计算)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仅、只,副词)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抗)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没有)解析:A.读cù,密,细密;C耽误;D同“毋”,不要。

答案:B5.下列各句中,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3)地利不如人和(4)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天下顺之(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B.驴不胜.怒,蹄之C.日出江花红胜.火D.不胜.枚举解析:D项和例句的“胜”都是“尽”的意思。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时优案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时优案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课时优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虽然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但具体到人格与气质,却与孔子。

孔子对所受到的打击、侮辱等,对于那些伤害他的或他不满意的人,他不是直接进行反击,他是把对方的恶行或恶德上升到普遍的人性的弱点。

从具体到一般,哲学化了,深刻了,他几乎可以说是“逆来顺受”的。

孟子不一样,他是咄咄逼人、、无所畏惧的。

( )。

比如孟子批评墨子的“兼爱”思想是“无父”。

他批评杨朱的利己主义是“无君”,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上,不替君王分担忧愁,那不是眼中无君吗?他接着就大骂:“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有人问孟子你为什么好辩?而且辩论时很没有风度,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孟子说难道我就喜欢跟别人辩论?我是不得已,因为现在这个世道太混乱了,人的思想太混乱了,所以我忍无可忍,必须为道义而战!孟子不是随口乱骂的,他有两个特点,一是“吾知言”。

天下的学问我能够了解,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主张,我知道他们的是非曲直,我对这些思想、观点、立场进行了分辨以后,我明白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所以我要地宣传孔子的思想。

二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就是正气。

孟子在跟别人辩论的时候,不顾别人的感受骂别人。

这个人虽然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

我有浩然之气,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当然有资格批评你。

他没有考虑过这样做也许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让自己与周围人关系很紧张,他更不会背后去使诈坑别人,因为他没有私心,只有公敌。

他是为公众的道义这么做,而不是为。

唐代有一个大诗人叫孟浩然,“浩然”是他的号,就是因孟子而取。

明代有一个作家叫张养浩,字思孟,字也是由孟子而来。

孟子确实太让人敬仰了,中华民族刚性的性格,很多都承自孟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判若两人一气呵成义无反顾蝇头微利B.截然不同一气呵成当仁不让蝇头微利C.判若两人气宇轩昂当仁不让一己之私D.截然不同气宇轩昂义无反顾一己之私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时作业含解析3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时作业含解析3

课时作业8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走:逃跑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拾起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错过解析:“检"通“敛”,制止、约束.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尽心..焉耳矣B.弃甲曳兵而走.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解析:B项,“走",古义为“跑”,今义为“步行”;C项,“然而”,古义为“这样(做了)却",今义为转折连词;D项,“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则修文德以.来之申之以.孝悌之义B.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斯天下之.民至焉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A项的“以”分别是连词,表目的;介词,把.B项的“之”分别是代词,他;助词,的。

C项的“如”分别是动词,像;连词,如果.D项的“然”都是代词,这样.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A.是.亦走也无乃尔是.过与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谷不可胜.食也C.弃甲曳兵.而走齐兵.乃出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虎求百兽而食.之解析:A项,代词,这;代词,你。

B项,战胜;尽。

C项,兵器,武器;军队。

D项,都是“吃”的意思。

5.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A.七十者衣.帛食肉B.填然鼓.之C.王无罪.岁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解析:例句与A、B、C项的加点字均是名词作动词,D项中的“生”是动词作名词,译为“活着的人”.6.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C)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解析:C项,罪,名词用作动词,归咎、归罪。

课时作业3: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作业3: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学后自评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曳.兵(yè) 数罟..(cù ɡǔ) 洿.池(wū) 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yǎnɡ) C.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ɡōnɡ) D.衣.帛(yī) 王.天下(wàn ɡ) 赈.济(zhèn)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斯天下之民至焉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 河内凶.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增加 B.⎩⎪⎨⎪⎧ 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或.百步而后止 或:也许 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是:判断动词数.罟不入洿池 数:密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然而..不王者 然而:这样却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树.之以桑 D.谨.庠序之教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砍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

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课时作业2: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作业2: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数.(cù)罟 洿.(kuā)池 弃甲曳.(yè)兵 B .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 C .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 ɡ)序之教 D .衣帛.(bó) 畜.(chù)养 请以战喻.(yù) 答案 C解析 A 项,“洿”读“wū”;B 项,“莩”读“piǎo ”;D 项,“畜”读“xù”。

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3分)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 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 或.五十步而后止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案 A解析 A 项,两个“发”分别指“开仓赈济”“开放”;B 项,“兵”都指“兵器”;C 项,“或”都指“有的人”;D 项,“是”都是代词“这”。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答案 D解析A项,“无罪”是两个词,“不要归罪”;现代汉语是一个词;B项,“养生”指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指保养身体。

C项,“河内”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黄河以北”;今义是越南的首都;D项,“门庭若市”古今义一样。

4.下列句子当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是()(3分)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答案 D解析A项,“鼓”,名词做动词,敲鼓;B项,“衣”,名词做动词,穿;C项,“王”,名词做动词,称王。

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练(解析版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练(解析版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练答案解析1.B2.D3.C4.(1)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2)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在哪里呢?【解析】1.B项,“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的意思是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

其中“修”:动词,学习。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

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注意主语常省略。

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比如本题,“文王之囿方七十里”的意思是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

句中“文王之囿”作主语,“方”作谓语“方圆”理解,“七十里”作宾语,所以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在“七十里”之后停顿。

排除A、C项。

“与民同之/民以为小”的意思是文王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

句中第二个“民”作“以为小”的主语,所以应在“民以为小”的前后停顿。

排除B项。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张冠李戴,“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错,原文是说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惠王的自身行为。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26: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26: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直不百步耳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 .无失其时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 A[解析] B 项和C 项“无”通“毋”,不要。

D 项“涂”通“途”,道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河东凶.亦然 B .然而..不王者 C .养生..丧死无憾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答案] D[解析] A 项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暴躁,心肠狠,不幸的。

B 项古义:两个词,这样却。

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

C 项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填然鼓.之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树.之以桑 D .谨.庠序之教 [答案] D[解析] D 项为形容词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填然鼓之.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A 项介词,按照,依照/介词,把。

B 项介词,在/介词,与。

C 项助词,的/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5.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申之以孝悌之义B .未之有也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答案] B[解析] B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是由战国时期孟轲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 .“河内”“河东”的“河”都是指黄河,今天的“河南”“河北”也大致是以黄河为分界线确定区域的行政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4: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4: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直不百步耳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 .无失其时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 A解析 B 项和C 项“无”通“毋”,不要。

D 项“涂”通“途”,道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 .然而..不王者 C .养生..丧死无憾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答案★★ D解析 A 项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①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②助动词,表示许可;③助动词,表示值得。

B 项古义:两个词,这样却。

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

C 项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填然鼓.之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树.之以桑 D .谨.庠序之教 ★★答案★★ D解析 D 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填然鼓之.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A 项介词,按照,依照/介词,把。

B 项介词,在/介词,与。

C 项助词,的/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5.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申之以孝悌之义B .未之有也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答案★★ B解析 B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

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作业两课时(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作业两课时(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作业11.朗读课文,要正确安排节奏,注意句中停顿。

下列句子节奏安排欠妥的一项是()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A.使用比喻句式B.使用对偶句式C.使用排偶句式D.使用排比句式3. 下列“数”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B.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数目,数量)C. 数罟不入洿池(列举)D. 扶苏以数谏故(密、细密)4. 下列“发”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征发、派遣)B.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C. 主人忘归客不发(发出、发作)D. 百发百中(出发)5. 下列“兵”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弃甲曳兵而走(军队)B. 非我也,兵也(兵器)C.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士兵)D. 草木皆兵(战争)6.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7.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8. 对下列句中加粗字体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东凶亦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C.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D.申之以孝悌之义申:申请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 夫晋,何厌之有C. 树之以桑D. 申之以孝悌之义10. 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语文人教必修3课时作业: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含解析

语文人教必修3课时作业: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8课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百步而后止或:或者B.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C.数.罟不入洿池数:密D.谨庠.序之教庠:学校【答案】A【解析】或:有的人。

2.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答案】A【解析】A.发放,指打开粮仓,赈济灾民/花开。

B.都是“兵器”的意思。

C.都是“有的人”的意思。

D.都是代词,这。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申之以孝悌之义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C【解析】A.“颁”通“斑”,花白。

B.“无”通“毋”,不要。

D.“涂”通“途”,道路。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养生丧死无憾..C.河.内凶D.然而..不王者【答案】B【解析】A.古义:可,可以;以,凭借。

C.古义:专指黄河。

D.古义:然,代词,这样;而,表转折的连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然而不王.者D.谨.庠序之教【答案】D【解析】D.为形容词作动词。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6.对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寡人之.于国也④无如寡人之.用心者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答案】C【解析】①连词,表顺承关系;②连词,表转折关系;③④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2: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2: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cù)洿.池(kuā)弃甲曳.兵(yè)B.孝悌.(tì)饿莩.(fú)养生丧.死(sānɡ)C.狗彘.(zhì)鸡豚.(tún)庠.序之教(xiánɡ)D.衣帛.(bó)畜.(chù)养请以战喻.(yù)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树之以桑B.申之以孝悌之义C.微斯人吾谁与归D.王道之始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寡人..(黄河以北的地方)凶..(古代国君的谦称)河内B.不加.(更)少弃甲曳兵..(拖着兵器)而走C.填然鼓.(敲着战鼓,动词)之兵刃.(锋刃)既接D.直.(只是、不过)不百步耳是亦走.(行路)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B.察邻国之.政C.邻国之.民不加少D.寡人之.民不加多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请”字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B.若弗与,则请.除之C.乃置酒请.之D.其造请.诸公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

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

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考查1.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曳兵(yè) 数罟(cùgǔ) 洿池(wū)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yǎng)C.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gōng)D.衣帛(yī) 王天下(wàng) 不可胜用 (shēng)2.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两项()A.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B.直.不百步耳:只有,不过C.王无罪.岁:罪过 D.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E.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出发 F.非我也,岁.也:年成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A.是.亦走也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无乃尔是.过与谷不胜.食也C.弃甲曳兵.而走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齐兵.乃出虎求百兽而食.之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A.七十者衣.帛食肉。

B.填然鼓.之。

C.王无罪.岁。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7.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不可,直不百步耳。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8.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谨庠序之教9.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10.下列句中加粗的“于”作“比”讲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 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树之以.桑A.王好战,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C.斧金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12.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A.未之有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是亦走也。

13.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A.无乃尔是过与。

B.又何求焉。

C.夫晋,何厌之有。

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14.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河内凶,“河内”指黄河以北。

B.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尊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指国家,“家”指家庭。

16.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B.王好战,请以战喻C.百亩之宅,树之以桑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7.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 B.何以伐为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豫州今欲何往二、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④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五十者可以..矣。

..衣帛矣。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C.黎民..不王者,未之有也。

..不饥不寒。

D.然而2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填然鼓.之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弃甲曳兵而走.21.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三、课外提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齐人伐燕,取之。

诸侯将谋救燕。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

民大悦。

《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2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诛其君而吊.其民吊:慰问,安慰。

B.徯.我后,后来其苏徯:等待。

C.天下固.畏齐之强也固:通“故”,所以。

D.反其旄倪.倪:小孩。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指代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齐人伐燕,取之.A.《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B.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D.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24.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文中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组是( )①东面而征,西夷怨②南面而征,北狄怨③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④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⑤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⑥是动天下之兵也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⑥D.③④⑥2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26.翻译下列句子。

(1)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2)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参考答案】1.A(B项中“庠”应读为“xiáng”,它与“痒”形似易误渎。

C项中“莩”应读为“piǎo”,声调易标错。

D项中“衣”当动词用,应破读为“yì”)2.D3.CD(罪:归罪;发:打开)4.D(食:吃)5.D(例句与A、B、C项的划线词均是名词作动词,D项中的“生、死”是动词作名词,译为“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6. D( D项“河东”,在文中指“黄河以东”,“河”的意义现已扩大,泛指河流。

)7.B(A项“无”通“毋”,C项“颁”通“斑”,D中“孰”通“熟”。

)8.D(A项中“颁”通“斑”;B项中“涂”通“途”,道路;“莩”同“殍”,饿死的人;C项中“无”通“毋”,不要。

)9.C(A项中“也”表句中提顿;B项中“也”表疑问;D项表判断;C项和题干中的“也”均表肯定。

)10.C(A项的“于”作“对于”讲;B项作“到”讲;c项作“比”讲;D项作“在”讲。

) 11.D12.A13.D14.C(本题考查文言句式。

A项为介宾后置句,包含了一个固定句式“孰与……”,可理解为:“我与城北徐公(比),孰美?”B项为定语后置,D项是介宾短语后置,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15.D(国:指诸侯国的封地;家:指卿大夫的封地)16.B(题干与A、C、D三句都是介词结构后置)17.C(A句用“是”把宾语“尔”提前。

B句和D句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题干中的句子和C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前置宾语。

)18.B(以:介词,按照/介词,用。

之:代词,代人/助词,的。

)19. D(然而:古,这样却,是两个词;今:连词,表转折,是一个词。

)20.D(例句中“鼓”为名词用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没有活用现象。

)21.C(“表明害民的是荒年”有误。

)22.C(“固”应为“本来”的意思。

)23.B(例句与B项均指代燕国。

A项代商汤;C项代诸侯;D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4.A(①②③④从不同侧面写出正义战争是人民渴望并拥护的;⑤齐宣王伐燕的本意并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想称霸天下;⑥这是孟子对这次战争后果的分析。

)25.A(B项文中“民以为”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是来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C项孟子认为天下的人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如今地盘扩大而不施仁政,会激怒天下人兴兵问罪;D项文中“及时雨”是比喻商汤伐桀,“谋于燕众”是孟子为齐王指出的解决眼前危机的途径之一。

)26.(1)有很多诸侯将要谋划攻打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2)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队。

【参考译文】齐人攻打燕国,吞并了它。

各国诸侯谋划着救助燕国。

宣王说:“有很多诸侯将要谋划攻打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见方的土地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

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土地还怕别人的。

《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国开始。

’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夷就埋怨;向南征伐,北狄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

(汤的军队到了一地,)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

百姓非常高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