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达斡尔族民间舞蹈艺术研究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达斡尔族民间舞蹈艺术研究初探

【内容摘要】达斡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舞蹈非常丰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鲁日格勒”,又称“阿罕伯”或“哈库麦”,其在达斡尔族聚居的山村、城镇广为流行。“鲁日格勒”反映了达斡尔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生产及民俗风情,虽然经后人不断发展,但其内容和形式仍保留了较浓厚的原始色彩。

【关键词】达斡尔族民间舞蹈内容形式艺术研究

呼伦贝尔地域辽阔、富饶美丽、民族众多,生息在这里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等民族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产,而其中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更为绚烂。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达斡尔族,乃至呼伦贝尔地区民间舞蹈的代表。

一、来源与沿革

达斡尔语的“鲁日格勒”含有“火焰”“燃烧”之意,现虽已是该舞的专用名词,一般解释为“跳起来”或“狂欢”“欢乐”,但其根词“鲁日格”是“火焰升腾”或“火焰燃起”之意。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具有悠久的历史,

并世代相传。其反映了达斡尔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生产及民俗风情,虽然经后人不断发展,但其内容和形式仍保留了较浓厚的原始色彩。

关于“鲁日格勒”舞蹈的来源,在民间有几种说法。曾是清都统府笔帖式(文书)时年82岁的敖德善(此人精通满、蒙、汉文)说:“该舞最早的来源与篝火有关,是人们在篝火旁所产生的一种自然动态,进而形成的自娱性舞蹈。”敖德善对“鲁日格勒”这一舞蹈名称早有考究,他说:“该舞名称是由‘燃烧’一词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模拟雄鹰飞翔。达斡尔人特别爱好跨着骏马,臂驾猎鹰的野游式放鹰活动。猎鹰是他们承袭祖先契丹民族遗风,将由山鹰训练而成的猎鹰称为“飞行猎人”。

二、形式与内容

“鲁日格勒”有一套较完整的表演程序,前后衔接自如,动作节奏对比鲜明,全过程可分为三段。

(一)赛歌(以歌为主)

参加者协商选曲,可以齐唱也可以对唱,有问有答,有合有分,有时即兴填词,相互比试着智慧和歌唱才华。舞者随着悠扬的舞曲缓缓移动着双脚,做“滑拖步”或“拖拍步”,手部动作较为简单,他们面对面相互携手成圈,前后自然悠动着或做“双手下耷拉腕”动作。

(二)对舞

这一段以舞为主,舞蹈内容丰富,动作变化多端,舞姿优美细腻,多为反映妇女劳动、生活动作,如“挽袖子”“洗脸”“梳头”“照镜子”“扎腰带”“提水”“挑水”“摘豆角”及表现欢乐情绪和嬉戏的动作,如“双人上拍手”“提裙摆胯”等。

此段多以呼号为节,有时也与“哈库麦”歌曲穿插进行,时呼时歌,随着舞者情绪的发展、节奏渐快,当有一人握拳高举并高呼“达嘿达”时,对方以同样动作和呼号相应,以示赛舞开始转入第三段。

(三)赛舞

赛舞就是对打拳头,舞蹈激烈、热情奔放,是决定胜负的一段竞争性舞蹈,也是全舞情绪发展的顶峰。

舞者左手插腰,右手向右斜上方握拳高举挥向对方后脑勺,两人以拳相击,左右手交替同时互换位置。步法在“拖拍步”的基础上放大形成“跑拖步”。呼号声紧促,二声高一声,一拳接一拳,互不相让,既有进攻也有抵挡,当双方难解难分、不分胜负时,第三人以同样的动作,插入两人之中,行成横“∞”字图形,相互追逐着,后加入者或助战,或劝解,情绪紧张,气氛热烈,直到有一方没有跟上动作或呼号的变换时为输,就此全舞结束。

三、风格特点

“鲁日格勒”风格特点的形成是由其民族世居的地理状

况、自然环境造成的。特有的经济结构及民俗风情给予人们心理素质的影响并形成了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艺术。其风格特点可归结为:左右顶胯轻摆动,脚步拖地滑着行,双手压腕胸前舞,一呼一应声不停。顶胯摆动是“鲁日格勒”民间舞蹈主要风格所在,舞者上身沉稳,稍向后仰,目视对方,胯随着脚步重心的移动向斜方向顶出,这既不是扭也不是摆,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韵律,动作含蓄优美,这正是达斡尔族妇女温顺、娴雅性格的体现。尽管各地跳的步法不同,但顶胯摆动这一风格是一致的。

四、地区差异

由于历史原因,达斡尔族居住较分散,在与当地其他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文化艺术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鲁日格勒”虽保留了原有的风格特点,却也出现了地区差异。其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境内可分为以下两种。

(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达斡尔族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他们徙居这里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境内北部多为高山大岭,山地占全旗总面积的74%,20%为中部丘陵地带,6%的平原分布在南部。因受自然条件所限,过去交通闭塞,因而接受外族影响较少,在经济上一直保持着以农业为基础的林、牧、渔、猎多种经营;在文化艺术上,尤其是“鲁日格勒”民间舞蹈保留了较原始的特征,舞风古朴、纯正,动作丰富多彩,舞姿粗犷,步法刚健有力,多为“拖拍步”,呼

号声短促。

(二)在呼伦贝尔境内,有一部分达斡尔人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一带移居而来,如阿荣旗的达斡尔民族乡(原称齐齐哈尔乡,也叫二村,于1933年建屯)及鄂温克自治旗火

星队,胜利队的达斡尔族(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投亲靠友逐渐移居而来),他们称“鲁日格勒”民间舞蹈为“阿罕伯”或“哈库麦”(“罕伯”一词无任何含意,它是舞蹈呼号的一种,成为该舞的专用名词)。由于他们长期同汉、满族杂居,在

经济文化往来交融下,其歌词内容较丰富,动作不多,舞姿优美潇洒,左右前顶胯摆动比较明显,步法多为“滑拖步”。

综上所述,达斡尔族舞蹈自然淳朴,其融入了达斡尔族人的灵魂中,是民族文化的真实写照。仔细欣赏达斡尔族舞蹈,动作简单优美可塑性强,感情真挚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近些年,我们对达斡尔民族舞蹈的挖掘与保护工作逐步加深,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去分析探讨舞蹈的内涵,丰富达斡尔民族舞蹈的艺术精髓,是很多艺术工作者不懈努力奋斗的事业。

参考文献:

[1]李美虹,文华.浅析达斡尔族民间舞蹈与传统宗教的发展联系[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10).

[2]李诺.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J].沈阳师范大

学学报,2011(165).

[3]苏荣娜.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蹈研究与教材建设[D].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