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精讲讲义第1~2章

合集下载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1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1

11.会劳动力市场11.1.考点一劳动力市场概论11.1.1.劳动力市场11.1.1.1.基本含义11.1.1.1.1.宏观角度: 是由各种各样的局部性或单一性劳动力市场构成的一个总劳动力市场体系11.1.1.2.微观角度: 是指特定的劳动力供求双方在通过自由谈判达成劳动力使用权转让的合约时所处的市场环境11.1.1.3.基本特征11.1.1.3.1.特殊性11.1.1.3.2.多样性11.1.1.3.3.不确定性11.1.1.3.4.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11.1.1.3.5.交易的延续性11.1.1.3.6.交易条件的复杂性11.1.1.3.7.劳动力出售者地位的不利性11.1.2.劳动力市场的结构11.1.2.1.全国性市场及地方性市场11.1.2.1.1.全国性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全国范围内彼此搜寻而形成的劳动力市场;某一类劳动力越稀缺, 需求方对这种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越高, 则这种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受到地域限制的可能性就越小, 形成全国性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大11.1.2.1.2.地区性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仅仅在某一局部地区范围内彼此搜寻而形成的区域性劳动力市场;地区性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者通常是技能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是很强的劳动者11.1.2.2.外部市场及内部市场11.1.2.2.1.外部劳动力市场, 即一般性劳动力市场, 是指处于组织外部、不受单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及实践的影响, 由大量的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参及的市场11.1.2.2.2.内部劳动力市场11.1.2.2.2.1.是指在大型组织内部存在的, 由一系列规则和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用关系调整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管理体系11.1.2.2.2.2.重要特征之一是, 企业通常只从外部雇用填补较低级别岗位的劳动者, 内部的中高层职位, 一般都是通过内部晋升来实现11.1.2.2.2.3.采用内部劳动力市场做法也会存在较高的成本11.1.2.2.2.4.可能会因为竞争不足而导致组织内的激励水平下降, 甚至出现所谓的员工之间的串谋行为11.1.2.2.2.5.内部劳动力市场不能脱离外部劳动力市场而独立存在11.1.2.3.优等市场及次等市场11.1.2.3.1.优等劳动力市场特征: 就业条件较好, 工资福利水平较高, 工作环境良好, 工作保障性较强;对劳动力供给者的要求较高, 只有具备一定的受教育水平、技术熟练程度或者具备某种技能的人才有可能进入11.1.2.3.2.次等劳动力市场特征: 就业不稳定、工资率较低、工作条件较差;工作的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11.1.2.3.3.大部分知识技能水平较低、就业机会较差的劳动者很难从次等劳动力市场流入优等劳动力市场;贫穷、歧视以及受教育程度不足导致的技能缺乏等是造成两种劳动力市场之间出现相对隔离的主要原因11.1.3.效率工资11.1.3.1.概念11.1.3.2.是指企业提供的一种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原因是基于一个基本假设, 即高工资往往能够带来高生产率11.1.3.3.理由11.1.3.3.1.高工资能够帮助组织吸引到更为优秀的、生产率更高的员工11.1.3.3.2.高工资有利于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强化他们的实际生产率11.1.3.3.3.高工资往往能够更容易让人产生公平感11.1.3.4.适用企业11.1.3.4.1.从降低员工流动性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最大的企业11.1.3.5.很难通过基于产出的工资制度来激励员工, 或者是对员工进行监督的难度很大的企业11.1.3.6.条件劳动者期望及企业保持长期雇佣关系11.1.4.晋升竞赛11.1.4.1.基本特点11.1.4.1.1.更高一级的职位通常是事先设计好的, 而及每个职位对应的则是一个确定的工资率或一个工资浮动区间, 职位级别越高, 对应的工资率也就越高11.1.4.1.2.一位员工之所以被晋升到更高职位上去, 往往仅仅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有优势一些, 至于这种优势是大还是小, 则不会影响到他们被晋升后得到的工资水平高低11.1.4.2.被晋升者将得到更高一级新职位对应的全部报酬即工资水平上涨, 而失败者将不会因为参加竞赛而得到任何报酬即工资上涨11.1.4.3.设计要点11.1.4.3.1.要想让晋升竞赛能够激发候选人的最大努力, 必须使参及晋升竞赛的候选人之间在知识、能力或经验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即没有人能够非常有把握地认为自己能够获得晋升, 也没有人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获得晋升的希望11.2.要在参及晋升竞赛者当前的职位和拟晋升职位之间创造出一种合理的工资差距, 工资差距太小会削弱竞赛参及者的努力动机;要设计合理的工资差距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 即晋升的综合价值以及晋升风险11.3.考点二劳动力供给理论11.3.1.劳动力供给总量的的含义11.3.1.1.劳动力供给总量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11.3.1.2.劳动力供给质量主要是指劳动力队伍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受教育和训练的程度, 其中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水平11.3.1.3.劳动力供给数量方面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人口总量、劳动力参及率以及劳动者的平均周工作时间三个因素11.3.1.4.劳动力参及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当中, 已经有工作的人和正在找工作的人及本国或本地区劳动人口总量之比11.3.1.5.平均周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平均每周在劳动力市场上供给的工作小时总量11.3.2.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及其经济学含义11.3.3.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的, 揭示的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

人力资源管理讲义(doc39页).doc

人力资源管理讲义(doc39页).doc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一、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一)各类资源的概念1、自然资源:用于生产活动的一切未经加工的自然物质。

如土地、森林、矿藏等。

2、资本资源:用于生产活动的一切经过加工过的自然物质。

如资金、机器、厂房、设备等。

3、信息资源:指对生产活动及其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的事物描述的符号集合。

前两种资源具有明显的独占性;而信息资源则具有共享性。

4、人力资源:理解和阐释存在差异。

(二)对人力资源概念的不同理解广义上说,人力资源是指智力正常的人。

狭义上看,存在若干定义:1、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2、人力资源是指具有智力劳动或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3、人力资源是指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社会提供劳动和服务的人。

4、人力资源是指劳动力资源,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我们的理解:抽象地说,人力资源就是指一定范围内人口总体中所蕴涵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具体说来,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量。

它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被经济学家称为第一资源。

(三)人力资源的构成与特征1、人力资源的构成根据我们的理解,人力资源由8部分人口组成(见图表1—1所示)。

0 16 男60女55少年人口劳动适龄人口老年人口②未成年就业人口病残人口③老年就业人口⑤就学人口⑥现役军人⑦家务劳动人口⑧其他人口④求业人口①适龄就业人口图表1—1:人力资源的构成(1)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社会劳动人口,即“适龄就业人口”;(2)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实际已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未成年就业人口”;(3)已经超过法定劳动年龄,实际仍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老年就业人口”;以上几部分相加为人力资源主体,亦称“就业人口”。

(4)处于法定劳动年龄以内,有能力有愿望参加社会劳动,但是实际上并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亦称“求业人口”;(5)处于法定劳动年龄以内的就学人口;(6)处于法定劳动年龄之内的现役军人;(7)处于法定劳动年龄以内的家务劳动人口;(8)处于法定劳动年龄以内的其他人口。

2015年11月人力资源技能部分DOC

2015年11月人力资源技能部分DOC

2015年11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总复习大纲第一章企业组织结构图的绘制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

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①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③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④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到达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3.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人力资源费用的控制)4.人力资源规划又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

二、企业组织机构的概念:是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设置的各类职能和业务部门的总称。

企业组织机构是“体”企业组织结构是“制”。

三、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1.任务目标原则2.分工协作原则3.统一领导、权利制衡原则4.权责对应原则5.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精简跨度也称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的下属人数,管理层次是指从企业最高行政领导到基层员工之间分级管理的层次,它与管理跨度呈反比。

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四、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要求熟悉各种组织结构的优缺点)直线型:→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

不设专门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垂直领导。

职能制:→又称多线指,按专门分工设置职能管理部门。

直线职能制:→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厂长下设置相应职能部门,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相结合。

集权与分权结合的组织形式。

事业部制:→又称分权制结构。

直线职能基础演变。

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原则。

优势:①权利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

②各事业部主管能自主的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增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发挥他们搞好经营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③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容纳若干经营特点迥异的事业部。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讲义)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讲义)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学习目标】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特点,理解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以及人力资本这些概念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

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特点,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内容和目标。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沿革,掌握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了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重点:人力资源的概念及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特点、职能、内容和目标。

难点: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及兴起;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内容框架】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概述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历史沿革人力资源含义、特点人力资源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含义、特点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引导案例】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海尔——中国家电行业的一艘航空母舰,不仅在中国,甚至世界,海尔的名字都是家喻户晓。

学习GE,冲进世界500强,海尔提出的这些口号曾经令中国企业界为之震动。

而正如众人所知,作为第一家登上哈佛商学院讲堂的中国企业,海尔集团已成为中国现代企业经营成功的一个典范。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人,包括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

“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在总裁张瑞敏“走国际化的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定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

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因此,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必须适应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为企业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赛马不相马”--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原则海尔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建立一套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在实现企业大目标的同时,给每个人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你能翻多大的跟头,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

2015年初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完整版(必背)

2015年初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完整版(必背)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考情分析】在近三年考试中,本章内容以单选题、多选题形式出现,有连续三年出现的考点,但大多数考点较为分散。

主要考点:1.人格的基本理论;2.智力的维度;3.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情绪状态;4.态度形成的理论、说服与态度的改变;5.价值观、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情况【知识总览】【课程精讲】第一节人格及其理论学习要点:1.人格概念与影响因素;2.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3.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格的观点;4.人格特质理论以及人格特质在组织管理中的价值——胜任特征。

一、人格的概念心理学中的人格:是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格,是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的重要因素。

人格对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领导、工作绩效等方面都有影响。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的关系1.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它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会对个体的反应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2.人格是稳定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时间而变化,但贯穿一生的东西保持不变。

3.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

个人的目标和行为倾向保持相对稳定,但并不是在所有情境下一成不变。

2010年真题:1.关于人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对他的人格没有什么影响B.人格是不稳定的,随时都会改变C.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影响D.精神分析从个人意识经验发展和成长潜能整合的角度理解人格[答疑编号5852101101]【答案】 C 【解析】环境塑造人格,选项A 说法错误。

人格是稳定的,选项B 错误。

选项D对应的是人本主义,不是精神分析。

四、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对人格的看法2010年真题:2.马斯洛将自我实现置于个人需要层次结构的顶点,这种观点属于人格理论中的(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及实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及实务

2、人力资源规划的类型
人事规划:又称劳动力方案,主要涉及到员工的招聘和辞退, 是一种古典式的人力资源方案。
人力资源规划:又称现代人力资源方案,它的特点是全面考 虑企业的需求,同样关注企业人力资源的引进、保存、提高和流 出四个环节,因此能较好地达成组织目标。
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指三年以上的人力资源方案。企业 为了长远开展,较多地考虑宏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为了到达企 业的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人力资源方案。
❖ 相应的管理方式:
要努力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以利于人 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减少员工自我实现过程中的障碍,使工作变得更具有挑战性。 充分运用内在鼓励的方式,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增长才
干、发挥潜力,从而在内心得到最大的满足。 建立决策民主化、工作内容丰富化和工作时间弹性化等方面的
员工生产 率与素质
经营人才
以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其潜力, 是企业持续开展的关键
工资
津贴
年度奖励
福利
工作满意
社会地位 和名誉
成就感
企业家创新 权力 参与
养老金 知识和经历
个人发展 业绩分红
企业战略目标
:
公司长期开展 +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10、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
管理内容 管理方式 管理理念
目标的合力。 管理者要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协调人际关系。
三、Y 理论
❖ 性本善,要积极进取 ❖ 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 ❖ 明确提出者:麦格雷戈
❖根本观点: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 当最根本需要得到满足时,就致力于获得高层次需要的满足。 在正常情况下,人会主动承担责任,力求有所作为。 在实现所承诺的目标活动中,人都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2015年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讲义

2015年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讲义

01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变革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组织结构是企业的流程运转、部门设置及职能规 划等最基本的结构依据
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
组织理论
广义的组织理论
组织设计理论
狭义的组织理论
大组织理论
小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的发展
A
古典组织理论
B
C
近代组织理论
现代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
制度为上
官僚主义
小记忆
静态依然是组织设计的
主流,核心地位
练一练
练一练
练一练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任务与目标
有效管理
分工协作
集权分权
稳定适应
练一练
练一练
练一练
练一练
练一练
练一练
6种新型组织结构
1
超事业部 4 模拟分权
2
矩阵型 5 流程型
3
多维立体 6 网络型
事业部
超级事业部
超级事业部的优点
2
3
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与供需平衡
4
5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千手观音
由21名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近70%的支持率成为当年“春 晚”最受欢迎的节目。舞蹈《千手观音》的首次亮相是在 2004年9月雅典 残疾人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代表全国6000万残疾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 风采,轰动雅典奥运会会场,得到很多世界友人的赞扬。
行政管理 组织刚性结构
近代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
现代组织理论
弗雷德· 菲德勒(Fred E. Fiedler),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和管理专家。于 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与管理学教授。他 从1951年起由管理心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两方面研究领导学,提出了“权 变领导理论”,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精讲班讲义第1~2章电子教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精讲班讲义第1~2章电子教案

第一章需要与激励概述重点章排序:第二章(领导行为)、第一章(需要与激励)、第三章(组织设计与文化)难点章排序:第三章(组织设计与文化)、第二章(领导行为)、第一章(需要与激励)近几年考情分析:单项选择题(分)多项选择题(分)案例分析题(分)合计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200522502204825分200634242208429分200744422264836分第一章需要与激励近两年考情分析:单项选择题(分)多项选择题(分)案例分析题(分)合计200620072006200720062007 1.10120002/1分1.23222065/10分1.30100000/1分统计3442067/12分重点节排序:第二节(激励的理论)、第三节(激励理论的应用)、第一节(需要与激励概述)难点节排序:第三节(激励理论的应用)、第二节(激励的理论)、第一节(需要与激励概述)第一节需要与激励概述重点:1.掌握五个概念:需要、动机、内源性动机、外源性动机、激励2.掌握动机的两个类型(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以及三个要素(对于动机的理解与陈述)3.掌握激励的三大类型(物质与精神、正向与负向、他人与自我)难点:针对动机或激励的理解考试题型:单选与多选内容讲解:一、概念理解1.需要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包括物质方面的与精神方面的。

2.动机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3.内源性动机内源性动机是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本身,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带来内心的成就感与满足,或是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

4.外源性动机外源性动机是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或为了避免惩罚而完成某种行为,完成某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的本身。

5.激励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注:需要、动机、行为和目的的关系动态环境→不平衡感→产生需要→心里不安→引发动机→激发行为→实现目标二、类型分析1.动机的三要素: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做出什么行为;②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③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

2015年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第一章

2015年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第一章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A。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A.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B。

利润=总收入—总费用正值“越大越好”负值“越小越好”三、劳动力市场A.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组成部分,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B. 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企业由于生产要素的使用须向居民支付要素报酬(工资).C. 在商品市场中,居民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是供给者.居民向企业支付货币交换商品和服务。

D。

在劳动力市场中,居民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工资量。

①从生产要素投入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劳动资源配置.②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工资E。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与其他市场是相似的,即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配置。

不过,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客观性)A。

是认识客观现象,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

B。

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C。

特点:①目的在于认清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结论具有客观性,根据经验和事实可检验。

D. 步骤:确定对象—-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二)规范研究方法A。

是规范研究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B. 特点:某种价值观判断为基础,结论具有主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需要与激励概述重点章排序:第二章(领导行为)、第一章(需要与激励)、第三章(组织设计与文化)难点章排序:第三章(组织设计与文化)、第二章(领导行为)、第一章(需要与激励)近几年考情分析:重点节排序:第二节(激励的理论)、第三节(激励理论的应用)、第一节(需要与激励概述)难点节排序:第三节(激励理论的应用)、第二节(激励的理论)、第一节(需要与激励概述)第一节需要与激励概述重点:1.掌握五个概念:需要、动机、内源性动机、外源性动机、激励2.掌握动机的两个类型(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以及三个要素(对于动机的理解与陈述)3.掌握激励的三大类型(物质与精神、正向与负向、他人与自我)难点:针对动机或激励的理解考试题型:单选与多选内容讲解:一、概念理解1.需要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包括物质方面的与精神方面的。

2.动机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3.内源性动机内源性动机是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本身,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带来内心的成就感与满足,或是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

4.外源性动机外源性动机是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或为了避免惩罚而完成某种行为,完成某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的本身。

5.激励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注:需要、动机、行为和目的的关系动态环境→不平衡感→产生需要→心里不安→引发动机→激发行为→实现目标二、类型分析1.动机的三要素: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做出什么行为;②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③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

2.动机的两个类型:内源性动机(又称内在动机)和外源性动机(又称外在动机)内源性动机是指人做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本身可以带来成就感,或者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

特点:注重工作自身价值,如寻求挑战性工作,获得为工作和组织多作贡献的机会以及充分实现个人潜力的机会。

看重过程,而非结果。

集中体现在内心需求的迫切和主动,而不在意外在的得失多少。

外源性动机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或避免惩罚而完成某种行为。

特点:注重工作所带来的报偿,如工资、奖金、表扬、社会地位等。

看重结果,而非过程。

3.激励的三大类型:①从激励内容角度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②从激励作用角度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③从激励对象角度分为: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考题分析:【例题·单选题】在激发个体努力工作的动机因素中,不属于外源性动机的是()。

(2007年单选)A.社会地位B.奖金报酬C.避免惩罚D.实现潜能答案:D第二节激励的理论重点:掌握并理解激励的八大理论的应用: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内容及主要观点2.赫兹伯格的激励与保健双因素理论:内容及主要应用3.奥尔德佛的ERG理论:内容及主要应用4.麦克里兰的三重需要理论:三种需要的概念及特点5.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内容6.弗罗姆的期望理论:内容7.强化理论:内容及主要应用8.洛克的目标理论:内容及主要应用难点:1.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五个需要层级的内容、等级次序要掌握理解2.对麦克里兰的三重需要理论的三种需要的概念及特点差异要掌握并理解3.奥尔德佛的ERG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麦克里兰的三重需要理论的相互关系4.对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如何恢复公平的几种方法的理解5.对弗罗姆的期望理论、强化理论以及洛克的目标理论的内容与应用的理解考试题型:单选与多选内容讲解:知识概要:激励理论分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性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性理论三大块理论体系其中,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过程性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和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行为改造性理论(也称为调整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强化理论和归因理论(本书未要求归因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内容】(1)需要层次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强度并不都是相等的,他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种类型:生理需要(底层);安全需要(第二层);归属和爱的需要(第三层);尊重的需要(第四层);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

①生理需要,指对食物、水、掩蔽场所、睡眠、性等身体方面的需要。

②安全需要,主要针对身体安全(例如脱离危险的工作环境)和经济安全(例如不解雇的承诺,或是舒适的退休计划)的需要,以避免身心受到伤害。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例如获得友好与和睦的同事。

④尊严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以及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2)主要观点①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均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②未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的激励源,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③这五种需要层级越来越高,当低层次的需要被合理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④这五种需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

【在管理上的应用】①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

②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的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③该理论还表明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局限性】实验研究的结果并没有表明人类只存在这五种需要,也没有支持这五种层次的需要存在着阶梯关系的观点,同时也没有证明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以及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的论点。

2.双因素理论【主要内容】①由赫茨伯格提出,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满意”的反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反面是“没有不满意”。

也就是说,具备激励因素可以令员工满意,但不具备也不会招致员工不满。

具备保健因素不会招致员工因此而产生不满情绪,但一定不会起到激励员工情绪的作用。

②激励因素指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因素。

具备这些因素可以令员工满意,但不具备也不会招致员工不满。

③保健因素指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

具备这些因素只能使员工不产生不满情绪,但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

双因素理论图解类的需要和动机,而双因素理论则针对满足这些需要的目标或诱因。

保健因素相当于低层次需要,激励因素相当于高层次需要。

【在管理上的应用】管理者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工资、工作环境等保健因素,使员工不至于产生不满,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工作本身对员工价值这类激励因素去激发其工作热情。

3.ERG理论【主要内容】奥尔德佛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同时提出“挫折——退化”的观点,认为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

①E代表生存需要,指个体的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或个体维持生存的物质条件。

大体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全部生理需要”和“部分安全需要”相对应。

②R代表关系需要,指个体维持重要人际关系的需要。

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归属和爱的需要”和“部分尊严需要”相对应。

③G代表成长需要,指个体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欲望。

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部分尊严需要”和“全部自我实现需要”相对应。

4.三重需要理论:【主要内容】⑴麦克里兰提出,认为人有三种重要的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

⑵成就需要高的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倾向于选择适度的风险(追求现实目标与成就);②有较强的责任感(既追求组织贡献,更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③喜欢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注重他人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与自我成就感)。

角色定位:“孙悟空”型员工,自我要求能力强,但要当好管理者甚或领导非常难。

因而他们只能做好“终端型员工”工作(树叶型员工),而不能胜任“中心型员工”(树干型员工)。

⑶权利需要高的人具有以下特点: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喜欢对人“发号施令”,十分重视争取地位和影响力。

追求地位与权利,喜欢竞争,渴望高权利,功利心较重。

角色定位:“唐僧”型员工,“中心型员工”(树干型员工),经理类员工⑷亲和需要高的人具有以下特点:往往重视被别人接受和喜欢,喜欢追求友谊和合作。

在组织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被别人影响,往往充当被管理者的角色。

角色定位:“沙僧”型员工,“配合型员工”。

【在管理上的应用】在对员工实施激励时需要考虑这三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以便提供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激励措施。

5.公平理论:【主要内容】⑴亚当斯提出,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

自我产出>他人产出不公平(吃亏+愤怒-激励)公平性价比= ───────= ────────= 公平(满足+激励)自我投入<他人投入不公平(沾光+满足-激励)⑵恢复公平的方法:①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②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③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④改变参照对象;⑤辞职。

【在管理上的应用】①根据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投入给予更多报酬,并确保不同的员工的投入/产出比大致相同,以保持员工的公平感;②因为公平感是员工的主观感受,应经常注意了解员工的公平感。

对有不公平感的员工应及时予以引导或调整报酬。

6.期望理论:【主要内容】弗罗姆认为动机是三种因素的产物: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效价)、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期望),以及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工具)。

这个关系可用下式表达:效价×期望×工具=动机⑴效价:指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程度,用数量表示。

如员工强烈希望升职,升职这种需要就对这名员工具有高效价。

⑵期望:指员工对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是对绩效的估计值,用概率表示。

如员工认为自己努力工作而获得晋升的可能性为60%,则概率为0.6。

⑶工具:指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如报酬以绩效数据(清晰)为基础(公平性高),则工具的估计值就高;反之,如报酬决策的基础模糊,或员工怀疑管理上存在偏袒,则工具的估计值就低。

期望理论的特色是:它强调情景性。

强调达到目标的路径清晰与可行性,强调公平。

【在管理上的应用】可以将三个因素无穷组合,但产生最强动机的组合只能是:高的正效价、高期望和高工具。

注意:只重视高效价,而忽视高期望与高工具是起不到高动机的激励性的。

7.强化理论:【主要内容】强化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

该观点认为,当人们做出某种行为后,若看到所希望的结果,这种结果就会成为控制行为的强化物,增加刚才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