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精品PPT作业课件 24 诗词五首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美课件
课文导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王昌龄)
葡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王翰)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
飞鸟,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那样悠然自在!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春望
课文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
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
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 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 赏名作之境界。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 第二十四课
赤壁
课文导入
作者及背景简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
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 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
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
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 ”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 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 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
爱国之情。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雁门太守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
24 诗词五首
R·八年级上册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 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 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这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诗,是中国古代文艺文字的总称。汉代以后
《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 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由此而专指 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
起,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 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 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其实是借题发挥。
2.怎样理解一、二两句诗?
这两句诗叙史点题, 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 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3.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 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句句景语皆情语。昔日繁华的长安,竟被毁到 残破不堪的地步,实在令作者痛彻心扉。首联在内 容上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颔联在上联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方法,抒发了对离别的伤感,字字痛彻心扉, 悲伤之情跃然纸上。
3.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
【句解】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
摧垮。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
【句解】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
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抵达。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 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 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其高洁 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 怡然自乐。
R·八年级上册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 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 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这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诗,是中国古代文艺文字的总称。汉代以后
《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 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由此而专指 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
起,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 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 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其实是借题发挥。
2.怎样理解一、二两句诗?
这两句诗叙史点题, 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 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3.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 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句句景语皆情语。昔日繁华的长安,竟被毁到 残破不堪的地步,实在令作者痛彻心扉。首联在内 容上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颔联在上联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方法,抒发了对离别的伤感,字字痛彻心扉, 悲伤之情跃然纸上。
3.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
【句解】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
摧垮。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
【句解】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
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抵达。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 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 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其高洁 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 怡然自乐。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24 诗词五首 (共26张)
4.在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写出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诗人闲适 恬静的句子是: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5.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涵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6.《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 诗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把杜甫《春望》默写完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默写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悠.然.见南山( 悠远闲适的样子 ) (2)飞鸟相.与.还( 相伴 ) (3)浑欲不胜.簪( 能够承受,禁得起 ) (4)我报路长嗟.日暮( 叹息,慨叹 )
【文言翻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诗句。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
1.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 入眼帘的状态。“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 灵自由和惬意。
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 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 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课件PPT
议论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这两句是议论。杜牧认为历史上英 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不直言战争之胜败, 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的命运 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为表现出非凡 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 迈胸襟。诗人从反面设想入手,化实为虚, 评析历史,突出中心,讽喻统治者。
“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 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 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其高洁的 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 然自乐。
山间的云气。
相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辨识。
诗意: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 语言来表达。
赤壁
(杜 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 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 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 有《樊川文集》。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 版社1978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 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 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 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 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句句景语皆情语。昔日繁华的长安,竟被毁到 残破不堪的地步,实在令作者痛彻心扉。首联在内 容上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颔联在上联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方法,抒发了对离别的伤感,字字痛彻心扉, 悲伤之情跃然纸上。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课件
诗歌一开头即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 但是草木丛生。“国破”与“城春”色调相反,诗人在此对 举,从而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照。“国破”下缀以“山河 在”,“城春”下缀以“草木深”,更使诗意翻新,出人意 料。这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安排,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国 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精读细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
国破:指京城长安沦陷。国,国都,京城,这里指长安。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深:茂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溅泪:流泪。
精读细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角:军中号角。 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精读细研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鼓皮,鼓声低沉,高扬不起来。
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临:抵达。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至之地, 百姓皆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 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
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 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精读细研
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示例:诗人因“感时”“恨别”而频频搔首, 导致自己的满头白发纷纷脱落,几乎连簪子也要插不 住了。其实,此时的诗人才四十五岁,但因过度的焦 虑忧愁,竟然未老先衰到如此地步。从中我们更能看 出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是何等强烈。
精读细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
国破:指京城长安沦陷。国,国都,京城,这里指长安。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深:茂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溅泪:流泪。
精读细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角:军中号角。 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精读细研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鼓皮,鼓声低沉,高扬不起来。
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临:抵达。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至之地, 百姓皆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 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
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 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精读细研
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示例:诗人因“感时”“恨别”而频频搔首, 导致自己的满头白发纷纷脱落,几乎连簪子也要插不 住了。其实,此时的诗人才四十五岁,但因过度的焦 虑忧愁,竟然未老先衰到如此地步。从中我们更能看 出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是何等强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课件ppt
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 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 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 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这两句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 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 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 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 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 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 里。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 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 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 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 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 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 之间的战争状况。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 墙也要被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 鱼鳞般闪烁着金光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因为忧国念家)变得越来越少了,抓起来 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饱经忧患,强烈的忧国思家之 情。头发为之变白、稀疏,情境悲苦——满头的 白发越搔越短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白 头”因愁而生,“搔”的动作是为了解愁,“更 短”可见愁的程度越来越深。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饮酒》小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 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遂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比:近来
诠次:次序
2.朗读诗歌,初步感悟意境。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 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 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 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这两句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 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 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 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 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 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 里。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 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 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 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 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 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 之间的战争状况。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 墙也要被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 鱼鳞般闪烁着金光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因为忧国念家)变得越来越少了,抓起来 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饱经忧患,强烈的忧国思家之 情。头发为之变白、稀疏,情境悲苦——满头的 白发越搔越短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白 头”因愁而生,“搔”的动作是为了解愁,“更 短”可见愁的程度越来越深。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饮酒》小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 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遂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比:近来
诠次:次序
2.朗读诗歌,初步感悟意境。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 诗词五首》ppt课件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 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 五首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 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统 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 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 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 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 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 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 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 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 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 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 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 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临:动词,抵达。 2、声不起:指鼓声低沉。
译: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 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 声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黄金台:燕昭王招纳贤士筑的台。 2、玉龙:宝剑的代称。
译: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执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 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 艺术魅力。
听读 全诗,想 想这首诗 讲了几层 意思,分 别写的是 什么?
1至4句为第 一层,讲作者 因为能够超脱 现实纷扰,有 高尚的精神境 界,所以觉得 所在的地方也 偏僻幽静了。
5至10句 为第二层, 说明欣赏美 丽的自然景 物,能获得 无限的意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 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 生真谛。辨:辨识。忘言:不知怎样 用言语表达。
秋人教部编版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作业课件:24 诗词五首 (共24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9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2021/9/192021/9/192021/9/1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92021/9/19September 1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92021/9/192021/9/192021/9/19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92021/9/19Sunday, September 1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1:02:2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92021/9/192021/9/19Sep-2119-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92021/9/192021/9/19Sunday, September 19, 2021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92021/9/19Sunday, September 1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1:02:2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92021/9/192021/9/19Sep-2119-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92021/9/192021/9/19Sunday, September 19, 2021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诗词五首 (共58张PPT)
小乔就只能永远锁在铜雀台了。
精析:生发议论,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形势的演
变,而是通过写东
渔 家 傲 天接云涛 连晓雾,星 河 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 帝 所,闻 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 诗谩有 惊人句。 九 万 里风鹏 正举。风休 住,蓬 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 连晓雾,星 河 欲转千帆舞。 翻译:漫天云涛汹涌翻滚,晨雾弥漫飘移,银河 流转(天快亮了),像千帆如梭逐浪飘。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闻讯后前往投奔,中途
被叛军抓住,押送到长安,在长安过了半年多的俘虏生活;因 他官卑职低,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杜甫乘机逃离长安,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所写,它集中表达了诗人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年代是唐代中期,藩镇叛乱
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翻译:感伤国家时局,看见花朵而落泪,悲恨亲 人离散,听到鸟啼也感到心乱。 精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鸟以感情, 移情于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 批判了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析: 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
天帝,天帝询问自己的去向。 上阕: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并展 开雄奇的想象,写了自己在梦中拜见天帝的情景。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 惊人句。 翻译:我回答天帝说: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学作诗,
徒然有惊人的妙句。
精析: “路长”“日暮”写出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
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3.(湖北荆州中考,T9)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 诗词五首 主课件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 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 生真谛。辨:辨识。忘言:不知怎样 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 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总 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 得的心境。
“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 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 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 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 干。”(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写望中所见, 虽然经历过战乱,国家动荡 不安、风雨飘摇,山河依旧,世 事全非。到了春天,长安城的草 木是葱郁如昔,由于战争的缘故, 人烟变得稀少,令人感到草木愈 加地幽深,满目凄然。诗意形象 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 不住悲怆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 sāo 浑 hún 簪 zān
白烽感国 头火时破 搔连花山 更三溅河 短月泪在 ,,,, 浑家恨城 欲书别春 不抵鸟草 胜万惊木 簪金心深 。。。。
春
望春 望
杜 甫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倾 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三月, 春天又来到了长安城,然而,国家的春 天已不复存在,现实使诗人睹物神伤。 诗人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高度凝练地熔 铸在40个字里,这就是有名的《春望》 诗。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123
春 望
唐•杜甫
123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 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 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 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 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 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123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 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 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 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 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 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 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123
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此 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 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
第二层为中间四句,描写了幽静雅致的自然景物 及悠然自得的心神情态,寄托了深厚的意蕴,创 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第三层为最后两句,以含而不露的手法,提示 “真意”,点题作结。
123
当堂小练习:
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 作简要评析。
1、2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 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 坚决地转折。 3、4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 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5-8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 活的由衷喜杜 甫
春 望
唐•杜甫
123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 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 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 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 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 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123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 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 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 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 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 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 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123
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此 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 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
第二层为中间四句,描写了幽静雅致的自然景物 及悠然自得的心神情态,寄托了深厚的意蕴,创 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第三层为最后两句,以含而不露的手法,提示 “真意”,点题作结。
123
当堂小练习:
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 作简要评析。
1、2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 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 坚决地转折。 3、4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 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5-8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 活的由衷喜杜 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