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 Word版含解析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
中共敌 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后战场 开辟敌后 抗日根据
百团大战
地
国外战场: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国民党军队)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片面抗战路线——仅依靠政府与军队)
1、防御阶段的四次会战 (1)淞沪会战 时间: 1 9 3 7 年 8 月 1 3 日 — 11 月 中 旬 概况:
①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总结抗 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 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②10月下旬武汉会战结束。
③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沦陷,共毙伤日 军近4万人。与此同时,南部重镇广州也被日军占领。武汉、 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8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 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 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 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 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冯 安邦中将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王凤山少将等32名少 将。
3、百团大战 背景: 概况: 意义;
3、百团大战 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 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 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意义:①取得了重大战果,打破了日军“囚笼”。 ②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一个支队9000 余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 到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伏击。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 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 俘。军长叶挺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遇难。事变发生 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决回击,在苏北重建新四军 军部,同时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战 的图谋。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亲笔题词。
2019级高一统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学案设计: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
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教学案设计班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案参考答案【问题探究一】参考答案全民族的抗战(1)评价:充分肯定了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抗战。
影响:抗战初期,国民党多次组织会战,抵抗日军侵略,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阻止了日军的侵略步伐,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2)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有效地牵制了敌人,打击了敌人;人民军队有了巩固的后方,抗战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并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问题思考二】参考答案抗日战争的特点(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2)方针:反对速战速决战略,实施持久消耗战略。
原因: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持久作战的条件。
【高效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C。
【解析】在淞沪会战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队纷纷奔赴前线,抗战杀敌,且广大的海外侨胞也踊跃支援中国军队的抗战,这说明了淞沪会战把中国社会最广大的阶层团结起来,民族凝聚力得到空前加强,故选C项。
A项错在“消弭了”,表述绝对化。
题干描绘的是淞沪会战的过程,而不是意义,故B项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公布的《国共合作宣言》,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A项材料没有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比较,不能说明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故A项错误;B项材料数据无法体现国民党是抗战战争胜利的主力军,故B项错误;C项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较多,表明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有巨大牺牲,故C项正确;D项材料数据没有反映出国共合作的问题,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结合电文“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看出该电文称颂的是正面战场的作用。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引入丰富的史料,帮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设计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通过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具体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胜利意义,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具体目标如下:
1.了解抗日战争的主要原因、过程、特点及其历史意义,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
2.能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引导பைடு நூலகம்生分工合作,完成战争场景的创设、史料的搜集和分析等任务。
3.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1.引导学生总结抗日战争的主要原因、过程、特点及其胜利意义,巩固所学知识。
五、案例亮点
1.情感教育的融入:本节课通过讲述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战争场景的再现,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抗战精神的伟大,有效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融入了课堂教学中。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历史背景,认识该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掌握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如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何在历史学习中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本章节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意识,使他们在探讨历史事件中,形成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
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国共两党合作与矛盾以及胜利的意义。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以及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
3.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与矛盾的分析,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民族自信。
2.增强学生对和平的珍视,认识到战争带来的灾难,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3.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矛盾,分析其对战争胜利的影响。
4.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胜利是全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弘扬民族精神。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
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相关图片、地图及文字史料(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具体的抗战史实及日军的残酷暴行(唯物史观) ; 通过自主思考及合作探究,客观理解抗日战争中国共两个战场的历史地位及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同时, 通过国际视角的分析,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最终,通过对本课的整体学习,使学生能够从中深切感悟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进而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并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努力奋斗(家国情怀)二、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科书为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总共有十个单元,本课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下的一课。
《中外历史纲要》的单元划分体现了多元史观,直接采用了历史研究的新概念和新说法,“学术观点”一栏,贴近学术,切合高中教学的需要。
四、学情分析:1、本课程教授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
2、知识储备:初中时学过抗日战争一课,了解抗日战争的原因和结果,但是过程不清晰。
3、学习能力:记忆里,观察力,想象力有所提升,思维活跃,能区分主要和次要。
注意力能够集中。
需要帮助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学习兴趣:好奇心强,对于历史中的具体事件的经过感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了解抗日战争一系列史实,知道全面抗战路线。
2、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通过史实学习与分析,真正理解抗日战争为何“伟大”?五、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高中历史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程标准课标解读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14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1.通过教材及史料,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同时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中流砥柱作用的理解。
2.通过教材及史料,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通过教材及史料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01 正面战场的抗战(一)防御阶段的四次会战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2、忻口会战:1937年9月,日军逼近山西太原。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寇,取得平型关大捷。
忻口会战历时近一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徐州会战: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1938年1至5月,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10月下旬,武汉会战结束,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拓展补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8日,一二·九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结局,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全面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姓名:班级:日期:【学习要求】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重要的历史意义【自主学习】1.根据本课内容,完成以下时间轴。
时间战争结果1937.8.131937.91938.1-51938.63.抗战时期中国工业和高校西迁的史实有哪些?有何影响?4.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抗战的?有何影响?5.中国在二战中的主要贡献、中国地位提高的表现?抗战胜利的意义?【合作探究】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共敌后战场领导阶级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路线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依靠的全面抗战路线作战方式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达标测评】1.某次战役后,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此役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
蒋介石也两次致电祝贺嘉勉,国内各党派团体纷纷致电祝贺。
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
文中的“此役”是指( )A.忻口会战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D.台儿庄大捷2.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型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
……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 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 019 911 人的重大伤亡。
”这说明( ) A.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B.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C.国共合作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D.国民党全面抗战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3.1935年,国民党政府先后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抗战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画作、播放歌曲、再现历史场景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历史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1.通过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展示相关图片等手段,营造紧张而庄重的课堂氛围;
2.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抗日战争的重要历史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战场;
3.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亲身体验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问题导向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抗日战争的历史。具体包括: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结合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和抗战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历史素养。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案例背景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学设计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防御阶段
1、淞沪会战,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2、忻口会战,特点: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平型关大捷,特点: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
①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使抗战成为持久战;
②为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使学生明白历史的重要性,懂得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策略
()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场景,如战场图片、视频片段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民族精神的教育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百团大战等,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案例背景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抗日的旗帜下,团结一心,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全民族抗战的伟大精神,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历史素养。
2.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从国际形势、国内政治、军事战略等多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探讨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强调全民族抗战对于民族精神、国家命运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重大事件等,使学生深刻体会抗战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话题,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等。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发展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全民族抗战,形成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效打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个子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正面战场的抗战”讲述了正面战场的几场重要会战;“敌后战场的抗战”陈述了中共在敌后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做的贡献,以及中共始终坚持抗战到底,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东方主战场”陈述了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前召开的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四个子目从不同角度烘托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伟大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做的重要贡献。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时空观念】了解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抗战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
【史料实证】了解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历史解释】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家国情怀】理解全民族众志成城抗战的精神,感悟抗日战争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所起的作用,增强民族责任意识重点:掌握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作用。
难点: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地位。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教师需在此基础上,以地图为媒介探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史料为依托,探讨本课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如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中的某一战役或历史人物,分析其对全民族抗战的贡献。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心得。
3.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果。
(四)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归纳: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提炼本节课的重要观点和知识点。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旨在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胜利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3.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人物,评价他们的行为和贡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探讨抗日战争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心得,拓宽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3.小组合作完成抗日战争主题的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掌握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分析全民族抗战的形成过程,认识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3.通过分析重大战役,了解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4.运用历史知识,评价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4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发展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全民族抗战,形成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效打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个子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正面战场的抗战”讲述了正面战场的几场重要会战;“敌后战场的抗战”陈述了中共在敌后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做的贡献,以及中共始终坚持抗战到底,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东方主战场”陈述了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前召开的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四个子目从不同角度烘托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伟大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做的重要贡献。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教师需在此基础上,以地图为媒介探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史料为依托,探讨本课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如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目标】1.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理解十四年抗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2.运用抗战地图,梳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贡献;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探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
3.感悟中华民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全面抗战开始后的形势以及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
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展开,本课主线为抗日战争的进程。
第一部分全面抗战到相持阶段的主要状况。
第二部分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
第三部分介绍了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第四部分介绍了抗战后期史实以及抗战胜利的影响。
本课内容较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
二、教学立意通过了解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国社会各阶层政治势力从民族国家利益出发浴血奋战的史实,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地位,激发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于抗日战争具备一定史实基础,具有主动探究的意识,但思维较为抽象,无法运用辩证史观认识和评价历史问题,学生可能对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地位没有形成深刻认识,对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存在理解偏差。
四、教学目标1填表整理正面战场抗战进程。
感受到抗战官兵为国奉献、英勇不屈的精神。
感受到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不畏艰辛、英勇不屈的精神。
2.知道中共在敌后战场积极抗战的基本史实,了解皖南事变国民党反共消极抗战的史实,认识到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局限性3.知道同一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标志事件,从空间上感受到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理解为何中国战场为东方主战场。
4.列时间轴整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抗日与国民党抗日的相关史实,小组讨论抗战中国共两党各自发挥的作用,认识到共产党才是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5.总结归纳抗战后期中国的重大事件,认识抗战胜利对中国多方面的积极影响,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意义。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 Word版含解析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937年淞沪会战,1940年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1945年中共七大,1945年日本投降2.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共七大提出的政治路线3.明确历史解释研思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4.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5.渗透家国情怀感悟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经历的民族磨难与牺牲,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自主学习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四次大会战(1)淞沪会战①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
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②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粉碎了日军“”的狂妄企图。
最后,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①日军逼近山西太原。
八路军参加忻口会战,取得。
②忻口会战历时1个多月,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徐州会战①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夹击徐州。
1938年,国民政府调集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
②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1万余人,取得,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①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始。
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的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的一次战役,武汉沦陷,共毙伤日军近4万人。
与此同时,南部重镇也被日军占领。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案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一)正面战场的抗战2.大后方迁移(1)表现①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__西南大后方__迁移。
②__华北__、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2)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__物质__和精神基础。
易错提醒 正确认识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
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抗战初期(1)表现①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巩固的敌后__抗日根据地__,开展游击战争。
②根据地军民采取地道战、__地雷战__、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
(2)影响: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__正面战场__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2.相持阶段(1)发动百团大战①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囚笼政策”。
②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大规模的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__百团大战__”,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2)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__皖南事变__”。
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3)加强根据地建设: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展__大生产运动__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东方主战场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1)1941年6月22日,__苏德__战争爆发。
(2)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__珍珠港__,太平洋战争爆发。
(3)1942年年初,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__反法西斯统一战线__正式形成。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問題,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历史素养。
4.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2.设定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4.结合时事,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应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和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
2.分析全民族抗战的形成的史实和意义,介绍国共合作抗日的历程,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珍惜和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增强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讨论效果。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时空观念:通过知识填空表格,梳理本课内容的知识线索,让学生掌握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及战绩。
2、史料实证:通过对本课史料的分析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历史解释:注重相关历史概念的解读,论持久战、根据地的民主选举制度、皖南事变等,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
4、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日本侵华罪行和全民族抗战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运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难点: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1、讲述法;2、问题探究法;3、分析归纳法4、多媒体教学等。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总结上节课的知识内容,导入本节课题。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和学习重点。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展示PPT,让学生读书完成下列表格。
(一)防御阶段1、淞沪会战,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2、忻口会战,特点: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平型关大捷,特点: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特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特点,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5、结果: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二)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发表《论持久战》、内容及意义。
(三)相持阶段1、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在案例中,我以时间为线索,将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局部抗战、全面抗战和反攻阶段。通过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事件的阐述,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发展脉络。此外,案例还重点介绍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包括: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二、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4.学会分析历史事件,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为了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过程和方法:
1.情景模拟: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和音乐,营造抗日战争时期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和事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得非常详细且有序。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这种设计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和事件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我会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例如,针对台儿庄战役,学生可以探讨战役的指挥策略、战斗过程以及战役对整个抗日战争的影响。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第24课,相较于第23课而言,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于后一课而言,本课是人民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基础。
本课共分为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四个子目,时间跨度上从1938年8月一直到1945年10月。
从不同角度烘托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伟大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作的重要贡献。
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的知识点在中国近代史占据重要地位,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
本课内容与初中内容存在相似性,主要包括在初中课本第六单元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四节课内容,第十九课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之淞沪会战的内容,以及第二十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二十一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与初中教材相比,高中教材新增了东方主战场,此内容仅在初中课本的知识拓展中进行介绍。
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应该有一个提升,把中国抗日战争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背景下来认识,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凸显国际视野,更加突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此外论持久战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内容在初中仅是知识拓展,而高中属于正文内容。
在敌后战场和抗战部分高中教材新增了陕甘宁边区的内容,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介绍也更加的全面。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本课大部分内容在初中时就已经进行学习,学生在初中对知识的把握相对比较好,故而在本课程教学中以时间轴、历史地图的方式既可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同时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及他们初中时期没有深入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
从学生的需求以及学习行为出发,学生对历史问题有一定的知识归纳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难度的设置上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937年淞沪会战,1940年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1945年中共七大,1945年日本投降2.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共七大提出的政治路线3.明确历史解释研思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4.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5.渗透家国情怀感悟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经历的民族磨难与牺牲,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自主学习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四次大会战(1)淞沪会战①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
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②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粉碎了日军“”的狂妄企图。
最后,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①日军逼近山西太原。
八路军参加忻口会战,取得。
②忻口会战历时1个多月,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徐州会战①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夹击徐州。
1938年,国民政府调集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
②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1万余人,取得,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①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始。
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的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的一次战役,武汉沦陷,共毙伤日军近4万人。
与此同时,南部重镇也被日军占领。
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继续奋勇抗击日军(1)第三次长沙会战①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
②英美盟军在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向西南大后方迁移的壮举①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长途跋涉,迁到大后方。
②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基础。
[知识拓展]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的原因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取胜。
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广人多,因此,日本也不能迅速战胜中国。
在防御阶段,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侵华日军,成为抗日主战场。
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敌后战场的开辟(1)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
(2)根据地军民依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3)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2.百团大战(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2)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以破袭日军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3)随着战役的展开,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称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摧毁大量,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囚笼”。
3.皖南事变(1)1941年,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以中共中央所在地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
[知识拓展]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的地区,主要是抗击日本的侵略。
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地区,主要是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抗战时期,正面战场主要由国民党领导,敌后战场由共产党领导。
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的辉煌成果。
自主探究全民族的抗战材料一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关系也是比较好的。
”材料二从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迅速从敌我争夺区到敌后、从山区到平原蔓延。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是因为有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个形式,才从单纯的政府军队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
——以上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如何评价的?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何影响?提示:评价:充分肯定了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抗战。
影响:抗战初期,国民党多次组织会战,抵抗日军侵略,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阻止了日军的侵略步伐,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有何意义。
提示: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有效地牵制了敌人,打击了敌人;人民军队有了巩固的后方,抗战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并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东方主战场1.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1941年,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2)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
2.《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宣言》(1)26国《联合国家宣言》①1942年,以中、美、英、苏四国为首的二十六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②中国远征军开赴,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2)《开罗宣言》1943年,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开罗宣言》,决定了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
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便独自抵抗的侵略,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中国的抗日战争与在太平洋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
(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1)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做准备,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
毛泽东在会上作《》的政治报告。
(2)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并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4)中共七大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2.日本无条件投降(1)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
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
苏联对日宣战。
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迅速消灭日本。
(2)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
在东京湾的美国“”号巡洋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经历了民族磨难与牺牲,经过全民族英勇、顽强的奋斗赢得完全胜利的。
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3)抗日战争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知识拓展]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4)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自主检测1.针对抗战初期的某次战役,西方学者称其为“自日本建立陆军以来第一次显要的战败”,国民政府宣传机构则称“歼敌三万余众”。
该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C.淞沪会战 D.南京保卫战解析: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击毙日军1000余人,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故A项错误;台儿庄战役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约3万余人,故B项正确;淞沪会战日方宣布死伤4万余人,而且淞沪会战不是日本战败,故C项错误;南京保卫战,中方失利,故D项错误。
答案:B2.下图是冯玉祥在1939年所作的漫画。
画上的白话“打油诗”是:“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多产粮米把倭打走”。
该漫画的主旨是( )A.嘲讽日寇对华侵略 B.鼓励发展农村经济C.号召百姓积极抗日 D.赞扬国共合作抗日解析:该漫画的主旨并不在于嘲讽日本的侵略,而在于号召百姓积极抗日,故A项错误;鼓励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是抗日,故B项错误;材料中全家齐上生产抗日,体现出了号召百姓积极抗日的主旨,故C项正确;材料与国共合作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齐涛在《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中说:“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
”“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作用”。
材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C.工农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D.全国性抗战局面已经形成解析:根据题目中“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形成了全国性的抗战局面,故A项错误;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是在抗战相持阶段,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工农红军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之前,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
答案:D4.毛泽东曾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国民政府在这一时期组织了( )①淞沪会战②徐州会战③长城抗战④百团大战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淞沪会战的时间是1937年8月至1937年11月,故①正确;徐州会战的时间是1938年1月至5月,故②正确;长城抗战的时间是1933年3月至5月,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③错误;百团大战的时间是1940年下半年,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项A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