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课堂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论文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5篇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5篇第一篇: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教学的中心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思维是贯穿整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的。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核心环节是理解。
在理解一环,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探究新事物,认识事物内部的联系,逐步深入事物的本质规律。
但理解的实现更是要通过思维。
因为认识活动要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不是单纯地依靠感知。
单纯依靠感知,所得只是一时的、粗浅的表象。
理解才能把握事物的脉胳走向,也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学习探究,它既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结果。
抓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呢?笔者有如下观点:一、采取措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从教育理论中知道:中学生学习时一般都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
它告诉我们:思维分具体形象和抽象逻辑两级,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在具体经验的基础上能借助词语理解概念,运用概念来进行分析推理,并且思维的深刻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能充分领会寓言、格言等的隐义和转义,能分析人物的内心状态。
但是他们容易被具体的事实材料所吸引,思维的发展还较多地依赖直观材料和具体经验。
况且具体经验愈丰富,越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也就越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不是年龄小才用到具体形象思维。
事实上画家作画,作家构思场面等都要用到具体形象思维。
因此,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具体经验,也是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基础。
(1)提供有关直观感性的教学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越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刻,学生获得的知识就越准确、越系统。
(2)注重阅读,注重语言材料的感悟和积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知识的理解还是概念的形成,常常是从语言材料开始的。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创新思维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产品,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收者。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在讨论一个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事件,如政治、经济、社会等,以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思维。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类比和推理等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
创新思维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和发展。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验、创作作品、进行调查研究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创新设计比赛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平台。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和创新。
教师可以制定一些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评价,并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经验,帮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给予学生自由、鼓励多角度思考、提供实践机会和给予积极反馈,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变革的时代取得成功和成长。
论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范文1份
论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范文1份论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一、激发好奇心,培养创新动机好奇心和新异感是一种求新的情感,是发明创造的先导。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从幼年期进入童年期,不随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意志比较薄弱,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
只有以新异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有效地推动儿童用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探索、才会有内动力去克服困难、保持注意,从而为培养创新动机铺平道路。
怎样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呢?在教学中,我把教材特点和低年级孩子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艳色彩的特点结合起来,向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思维变化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复习声母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件教具:在裁好的硬纸板b、t的双面涂上艳丽的色彩。
在课堂上,我故意神秘地说:“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魔术。
”同学们一听,马上产生了好奇心,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我先举起天蓝的“t”,鲜明的色彩立即强烈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异口同声得读到:“t”,我马上翻转,天蓝的“t”变成了紫色的“f”。
“啊!f!”孩子们眼前一亮,更兴奋了。
这时,我不失时机的拿出教具“b”,说:“其实你们都可以成为很棒的魔术师,谁能像老师那样把“b”变成别的声母?我们比一比,看谁变得多,变得快。
”这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一排排小手争先恐后举起来,翠绿的“d、b”,玖红的“p、q”,在一只只小手灵巧的翻转下,像变魔术一样依次出现,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下子被激活了。
二、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学会创新思维方法一年级的孩子,思维缺乏主动性、独立性且注意力容易分散,仅有创新动机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刚从游戏为主导的生活转为以学习为主导的生活,我在教学中,把这些特点与他们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结合起来,在说、讲、编故事、儿歌中,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收到良好效果。
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精选多篇)
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精选多篇)第一篇: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几年来,我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在过去的教学中,问题是由教师提出的,解决的方法是教师讲授的。
而学生也渐渐地习惯了由教师提供的半成品,然后只需按照教师交代的步骤做下去就行了。
像这样“先讲知识后学应用”的教学模式,人为地把知识与应用截然分开,使得学生习惯于等待教师或其他人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再按照教师传授的方法进行解答。
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下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落实,学生的创新精神会被抑制。
在教学中,我总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选取有趣、有用、可探索、可操作的素材作为问题情境。
第二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创新意识实质就是一种灵感思维和发现精神,或者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基于数学理论和方法产生的思考再现。
表现为:“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能不能不这样”“那样做是不是更好些”等认知的不断冲突和平衡。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和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激发问题意识。
教师从学生的视角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直观的提出问题,在解疑的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注重合情推理。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观察、类比、归纳、抽象、概括中学会推理思考。
3.发展自己的数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解读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反思数学知识内在的思想方法,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思维。
第三篇: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常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形成新的思维火花,产生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中学语文论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胡艳梅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新人才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开拓学生思维的门扉,使学生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呢?一、在教学中要强化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教学中不同于权威的课本,不同于教师的定论,敢于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创新思维,使创新成为他们自学的行动。
对于语文科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应当使学生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做,这是创新的基础,否则创新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启迪想象,诱发学生创造(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爱因斯坦曾讲过:“想象力的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着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出潜能,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创能力。
如在教《七根火柴》时,布置学生写一篇短文,各自想象无名战士是怎样度过暴风骤雨的夜晚而保存七根火柴的。
结果学生对环境和心理描写等想象得非常逼真。
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断创新,关键在于教者要挖掘教材,积极引导。
(2)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敢于标新立异,这本身就是创新。
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这就要求教者采用启发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当然,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事理,对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向,教师必须予以点拨(千万不能立即令学生坐下或批评);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要给以概括和恰当的评价,不断引导学生向既定目标靠拢,从而完成任务。
如钱梦龙教师教《中国石拱桥》,最后就利用教学挂图《赵州桥》布置学生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挂图(赵州桥)》在布置作文时,钱老师问学生,这篇目作文应该先抓住石拱桥的特点来写,因为石拱桥是这幅图的主要内容;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先抓住教学挂图的特点来写,因为当前要说明的对象是“图”而不是“桥”。
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言:在当今社会,创新思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一、树立激发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需要树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
这包括教师本身对创新思维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只有教师深刻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创新思维需要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得以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作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分享想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奖励制度和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运用和发展创新思维。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通过问题解决和发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更多的刺激和启示。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引导他们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研究。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观展览、实地考察等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往往需要多方面的智慧和经验的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互相学习,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六、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实践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调研、项目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改进,培养出更具创新思维的能力。
七、鼓励学生质疑和思辨培养创新思维需要学生有质疑和思辨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探索、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愿。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边界,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环境首先,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使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创新意识。
并且,教师还应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新思维。
其次,教师还应创造积极的教学环境,以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等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和创新,在错误中成长。
三、鼓励学生思考与提问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或者让学生自由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开展创新项目与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创新项目和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设计比赛、创意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创新的快乐和成就感。
通过这些创新项目和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五、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与责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与责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任务和课题,让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师激励与示范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积极激励和示范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分享一些有趣的创新故事、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动力。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共五则范文)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开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本文对素质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创新能力又是综合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兴旺的动力,更是促使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所针对的重点所在,也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那么,怎样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为学生提供创造和创新的条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对学生进行“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与时间。
具体来说,解放学生大脑,就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解放学生双手,就是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解放学生眼睛,就是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的能力;解放学生嘴巴,就是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解放学生空间,就是鼓励他们投身社会实践;解放学生时间,就是提倡讲究学习效率,节省学习时间。
“六大解放”的提出,为学生的创造与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
作为学习,应按照这一教学思路安排教育活动,如:在班级内实行“班干部轮换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并积极鼓励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发展创新;在全校范围内成立兴趣小组,为学生们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中小学生的减负工作,为学生减轻负担、注重创新奠定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源于思,思起于疑,产生疑问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与开端,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疑问,才能在自主思维与思考中获取答案。
任何思维过程都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包括对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讨论,直到解决问题,都体现了学生对思维的灵活运用,这一过程中所提出的具有新意和创意的解决办法,都是一种创新行为。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精选8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精选8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精选8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篇1【摘要】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腾飞。
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创新意识观察力记忆力陶行知先生曾说:“时时有创新,处处有创新,人人有创新。
”21世纪是充满挑战和竞争的时代,创新已成为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腾飞。
人贵在创新,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创设有意的教育情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通过加强学生的观察力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是学生学习各类知识的开端。
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谈不上创新,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会观察,才能获得全面、正确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形成思想意识,增强创新力度。
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要求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改掉过去那种观察不细致、无条理,只注重刺激现象,忽视观察整体和本质的毛病,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帮助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在观察中要及时指导观察方法,及时地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
学生的观察力是诱发想象力的前提,想象力是学生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活动都由创新想象力产生的,有了想象学生才会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形成创新意识。
因此,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细致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强调观察和思考相联系,这样在学生脑海中印象就越深,思维就越灵活,创新的可能性就相应增加,激发创新意识的几率就越高。
浅论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浅论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认真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要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一、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见,“学”与“思”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会思、善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创新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求异性。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养成探求真知的习惯;在课堂上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共同商讨,各抒己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本、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挑战者。
每次教学一篇课文时,我都会让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对提问都很感兴趣,他们乐于表现自己,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学《小狮子》一课时,有学生问:“小狮子长大后会怎样呢?”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
有的说:“它是一只刻苦学习的小狮子,能自立了,一定是只真正的狮子。
”“长大了它就会变成狮子王。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深化了,课堂也变得活跃了。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在尝试性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提出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
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表示欢迎并给予表扬。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起了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的兴趣。
二、注重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
传统的师问生答、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儿童的这一天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向前发展的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创新能力,这一点应该成为新课改的一个主题。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去实现这一点呢?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一、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其一,我们教师首先应转变自己以往陈旧的教学思想,把自己苦口婆心的教变成引导学生勤奋地学,我们由原来课堂的主人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生的“参谋”。
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自信,使他们迸发出学习的热情,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所研究的问题中去,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去,从而使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成为真正的“学者”。
其二,敢于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能力。
学生是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需要掌握知识,提高本领,所以,学生的课堂应该属于学生自己。
我们应该大胆地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让他们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自信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老师是他们的帮助者而不是给予者,消除学生思想上的依赖性,努力地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其三,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合理利用他们的特长。
学生在问题的研究中出现分歧是常有的事情,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意见,给予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肯定,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
合理地采用他们的意见,集思广益、综合利用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自主意识会不断增强二、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数学本身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严密性和抽象性,使很多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单调,因此没有很高的学习兴趣,甚至是讨厌数学课或厌恶数学,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出现。
数学兴趣直接影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和能力发展程度,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有很强的学习数学的动机。
对此,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了解数学史上的名人轶事,让学生了解一些知名数学家的故事,如陈景润、高斯等,从而提高学生兴趣。
②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解决存款问题、灯泡省点问题、话费选择问题、购买物品问题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因此,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世纪教师应尽的职责。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创设情感共鸣的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著名的心理学家扎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新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有奖赏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只有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才能大胆去想象,把他们的设想说出来,发挥他们的天赋。
”要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一员,把“指令者”“传授者”“监督者”的地位改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支持者”,这样就要和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点我们都明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充沛的感情,温柔友善的态度,通情达理的语言,尊重学生的行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支持学生的新思路,这样就能营造一种共同活动的氛围,使学生有了话语想说出,有了想法敢争辩,有了疑虑想提问,有了发现敢提出。
这样才能挖掘学生创新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鼓励,才能摩擦出创新意识的智慧火花。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巴浦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的前提。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要让学生有创新的思维,就必须首先创设疑问的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就是科学知识在学生面前重现的过程,把这些科学知识“告诉”学生是旧的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形式,而现在的教学过程是怎样让学生重现科学家发现这些知识的过程。
因此,数学的重结果教学也转到了重过程性的学习上来。
根据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初步的感情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要经过一个历程。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创设一种产生疑问的情境,创设一些思维的疑点,让学生由此追踪找到发现知识的途径。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而要培养创新能力,从小学开始就至关重要。
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境。
本文将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选取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需要鼓励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探究精神。
创新思维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思维碰撞和探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情境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和收获,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不仅仅是空想,更需要结合实际来进行验证和实践。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空间。
创新思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和发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展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三
开展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三篇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
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
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
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
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1.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科学知识的创新充满了进取的人文精神,记录了人类发明创造的光辉历史,体现了人类思考和奋斗的成功经验。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更新观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氛围,引导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鼓励、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个方面,就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化学教学学生创新意识情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
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结果。
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看法。
一、更新观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化学知识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教。
学生的活动机会就是模仿,即做题。
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模仿,而不利于创造。
只有调动起学生对化学学科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产生创新欲望。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活动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以及各种现代教学工具和设备等),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捷的重演于课堂,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发现和创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之目的。
例如,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试管破裂了,会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此题的设计很具有开放性,解答过程具有探究性,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这样,可使学生的思想沿着不同的方面展开,他们在创新意识的驱使下爆发出创新的火花,随之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成为了越来越受重视的能力。
在现今的社会中,创新思维已经成为了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在教育领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已经成为了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教师、教材和课堂活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引导和激发,必须首先具备自身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研究创新知识、方法和技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因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思维。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意愿,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愿。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开放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和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的选择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材应该是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对问题的思考。
教材应该是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引发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探究欲。
教材还应该是有挑战性的,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
教材要引导学生解决真实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和实践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中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展开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教材还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应该传授知识,还应该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的需要,教师在这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应用是教育的目的。
本文就此问题,浅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育在培育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不落俗套,教会学生创新学习的方法,大胆实践、大胆探索,有效地开启学生创造的门扉。
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浅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引导学生的思维不落俗套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教师是机械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还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总结归纳,自己得出结论,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死记硬背前人的数学结论,没有自己参与到知识发现的过程,就不会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地选择一些定理、公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去探索、去发现、去论证。
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过程,亲身体验知识创造的经历,而且可以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
鼓励学生创新,在学生了解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外因。
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注重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对学生的错误不要一味地指责,要充分利用学生求新、争强好胜、渴望成功的心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而不是随意批评甚至讽刺学生,要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问题失败的自卑心理,在课堂教学中多用“你以为应该如何”“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等充满人情味,含有激励成分的语言去代替简单的“对”“错”等语言。
在这样一种宽容、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自主性学习就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
通过学生自主性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导航引路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致力于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知规律,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可见,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驱动力。
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
二、创设自主性学习情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学习是学生主动认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吸收或接受。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体现他们自主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欲望,必须在宽松的氛围中通过适当的刺激,才能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渴望和需求,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和谐、愉悦、友善的学习氛围,会促使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富有启发性、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进入兴奋状态,并以最佳的精神面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教会乐中求学,启迪创新思维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摘要:新课程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对知识的探究具有明确的主动意识成为了教师的主要任务。
本文将从探究性课堂的构建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关系出发,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创新思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新课程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往的教师为中心变成了学生为中心。
怎样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探究性课堂的构建对此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体意识体现了新时代对课堂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的重要表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何培养高素质适应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也是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的特征
(一)、开放性
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首先,是思想的开发,不再限制于教师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的知识探究。
教学目标由原来的知识性目标增加为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
学习方式也由原来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
其
次,学习探究的结果和表达形式具有灵活性,可以口头表达,也可以书面表达。
再次,学习的方式可以个体独立学习,也可以多人合作学习。
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探究性课堂对于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探索性
探索性是探究性课堂的重要特征。
探索性是指学习的过程以学生探索为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
探索性的特点也包容着创新性的特点。
有探索才有发现。
有发现才会有创新。
因此,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平台。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所以无论新教材还是新课堂设计情境都是重要环节。
在探究活动中,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目标、新问题、新发现会不断产生通过探究,学生不断提出不同寻常、独特、新颖的见解,学生的创造火花不断得到迸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创造意识逐步形成。
(三)、差异性
探究性课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可以因材施教,进行层次教学。
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可避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求得学生的合理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在探究式课
堂中。
学生之间可以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同时,在探究式课堂中还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更加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
二、构建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的措施
(一)、创建和谐有序的课堂
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的构建需要一个和谐有序的课堂秩序。
和谐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师生之间应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师在实施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的思想能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得到释放。
其次,教师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因为民主、平等而放纵了学生,要收放自如,这样才能使整个探究式学习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有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秩序和进度,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二)、分层次教学,关注差异性
分层次教学,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是构建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的有效措施。
分层次教学是指可以把教学内容、问题没置、作业布置进行分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对于层次低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层层深人。
而作业的布置也是,不强求程度低的学生一下子达到高层次的水平,给他们没定一个目标.在完成他们自己的层次目标后进入下个层次的学习中。
学生在分层次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摘取到胜利的果实,对于学习就更加有
信心了。
这种分层次的探究式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而不是整个学生群体,更加关注个性的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切实以学生为中心。
(三)、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也是构建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的重要措施。
具体的作法是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最好以十人以下四人以上为一小组,小组成员按其学习能力的高低合理地搭配,以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每个小组中要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讲解员、问题员等,总之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对于组长可以教师任命,同学选举或者轮流负责。
要求学生对每次的合作学习进行记录,组织安排好每次合作学习的程序。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突破自己,培养创新精神。
在构建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的作用、组织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从探究中获得新知,获得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创新思维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锻炼,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探究性课堂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平台。
总之,探究性课堂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关注的热点。
探究性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深化学生的数学体验,养成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主编.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08.
[2]王冰编著.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大连:大连璋工大学出版社.2009.
[3]吕世虎.王积健著.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