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疟疾流行区情况
疟疾的诊断与防治【54页】
![疟疾的诊断与防治【54页】](https://img.taocdn.com/s3/m/fe1d425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d.png)
•
活动性Ⅰ级
活动性Ⅱ级
疟疾监测主要内容
• 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当地居民外出回归
外来流动人口
• 蚊情监测: 密度或叮人率
人血指数和媒介能量 对杀虫剂敏感性
薄血膜虫体形态完整,结构清晰,容 易辩认。但虫数少,容易漏诊; 厚血膜疟原虫较集中,易于检查,但 疟原虫形态不典型,鉴别困难。
实验诊断
• 血清学检查:IF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辅助 诊断和流行病调查时应用。
• 快速检测:澳卡、Dipstick、ParaSight-F 等。
• DNA探针和PCR方法需进一步简化、完善
• 适用于镜检或实验室技术质量难以保
证、亟待确定疟疾流行范围、疟疾呈 低度传播、需避免药物滥用以减少抗 性发展的地区。
• 局限性:用此法难以检出尚处于潜伏
期或血中仅含成熟配子体的恶性疟原 虫。
3.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诊断 方法
• 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300000 399 64
中国疟疾发病情况(千例)
600
500
1985-2000年
Number of malaria cases reported
400
300
200
100
0 85 87 89 91 93 95 97 99
无疟 发病率 < 1/ 万 发病率 >1/万 发病率> 10/万 发病率>100/万
3. 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通过基因扩增,检测疟 原虫某特异片段的DNA序列,从而大大提高检 测 的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 如 探 针 技 术 和 PCR- ELISA等。
1. 以显微镜镜检为基础的方法
我国中部地区目前的疟疾形势
![我国中部地区目前的疟疾形势](https://img.taocdn.com/s3/m/db160809de80d4d8d15a4f54.png)
按 蚊 分 布 的狭 长 地 区 以及 湖北 省 的 部分 地 区, 中江 其 苏、 河南 和 安 徽 3省 的嗜 人 按 蚊 分 布 区还 存 在 恶 性 疟 流 行 。 9 1 5省疟 疾 发病 2 3 7万人 。自8 18 年 6. 0年代 中 期 以来 , 中部 各 省 在嗜 人 按 蚊 分 布 区均 先 后 采 取 了持 续 、 范 围 的 室 内 DD 滞 留喷 洒 和 菊 酯 类 药 物 浸 帐 大 T 的 灭蚊 措 施 , 于 9 并 0年 代 初 成 功 地 阻 断 了恶 性 疟 传 播 , 日疟发 病 率也 显著 下 降 。 间 9 0年 代 以 来 , 、 、 、 4省 的 嗜 人 按 蚊 分 布 苏 豫 皖 鄂 区先 后 出现疟 疾 疫情 波 动 , 小暴 发 点或 局 部暴 发 流行 。 江 苏 省 嗜 人 按 蚊 分 布 区仅 5个 县 , 占全 省 总 县 数 的 6 5 , 人 口的 3 9 , 报 告发 病 人 数 占全 省 病 例 . 总 .% 但
中华按蚊 区的 疟疾 发病 人 数超 过 了嗜人 按蚊 分 布 区 。
3 我 国 中部 地 区 当前 疟疾 流 行的 特 点和 流行 趋 势
我 国 中 部 地 区 的 苏 、 、 、 4省 2 0 豫 皖 鄂 0 0年 出现 疟
疾 疫 情 回升 、 暴 发 点 或 局部 暴 发 流 行 的 区域 主 要 集 小 中在 河 南 、 安徽 和 江 苏 的淮河 沿 岸及 其 以北 地 区 , 河 从 南桐 柏 山区西北 缘 直 至江 苏洪 泽 湖北 缘 的狭 长 带状 区 域 内。该 地 区近 1 0年 来 疟疾 发 病 率一 直 稳定 在 1 以 ‰ 下 , 当地 经 济 发 展 较 缓 , 民生 活 、 生条 件 尚未 明 但 居 卫
全国疟疾流行区分类
![全国疟疾流行区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67f187da26925c52cc5bfc4.png)
除二类县外均为三类县(县名略)
0
无
四川省
0
无
41
安居区、安岳县、巴州区、长宁县、大安区、大英县、丹棱县、东坡区、富顺县、高坪区、珙县、古蔺县、广安区、华蓥市、夹江县、嘉陵区、犍为县、简阳市、江安县、江阳区、井研县、筠连县、乐山市中区、泸县、马边县、名山县、木里县、内江市中区、纳溪区、南部县、蓬安县、青神县、仁寿县、射洪县、顺庆区、五通桥区、武胜县、兴文县、沿滩区、宜宾县、岳池县
110(含成都市高新区)
除二、四类县外均为三类县(县名略)
31
阿坝县、松潘县、壤塘县、红原县、茂县、
理县、
黑水县、金川县、汶川县、小金县、色达县、白玉县、康定县、泸定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德格县、石渠县、巴塘县、理塘县、新龙县、雅江县、丹巴县、九龙县、得荣县、乡城县、稻城县、若尔盖县、马尔康县、九寨沟县
0
无
上海市
0
无
10
宝山区、崇明县、奉贤区、嘉定区、金山区、闵行区、南汇区、浦东新区、青浦区、松江区
9
除二类县外均为三类县(县名略)
0
无
陕西省
0
无
27
碑林区、长安区、澄城县、丹凤县、汉滨区、汉阴县、合阳县、户县、华县、华阴市、莲湖区、临潼区、洛南县、宁强县、蒲城县、秦都区、山阳县、商州区、未央区、渭城区、武功县、西乡县、新城区、雁塔区、镇坪县、周至县、柞水县
55
除一、二类县外均为三类县(县名略)
0
无
海南省
10
白沙县、保亭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琼中县、三亚市、万宁市、五指山市
8
澄迈县、儋州市、定安县、海口市、临高县、琼海市、屯昌县、文昌市
疟疾的流行与控制
![疟疾的流行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3e9221e781c758f5f61f6751.png)
连云港市2008-2012年疟疾疫情
35 病例总数 本地病例 输入病例 30
病 例 数
25
20
15
10
5
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年份
二、消除疟疾进程和主要技术措施
消除疟疾标准: 连续三年没有本地感染病例
各级医疗单位均具备疟疾诊断/治疗能力,疾控 机构具备长期疟疾监测和疫点处置能力
2001-2012年江苏省疟疾发病情况
1400 1200 1000
发病人数 本地病例 输入病例
病 800 例 数 600
400 200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年
2001-2012年江苏省输入性疟疾疫情
主要技术措施-健康教育
1.结合4月26日“全国疟疾日”活动,开展多种形 式的健康宣教。 2.主动与公安、商务、旅游、出入境检验检疫、 劳务中介等部门联系,加强对出境和回国人员的 疟疾防治知识宣教,并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和药 品。
谢谢
非洲大部是高疟区,80%以上为恶性疟
肯尼亚每年约30.7万病例
马达加斯加每年约35.4万病例
贝宁每年约68.5万病例 布隆迪每年约179.4万病例 喀麦隆每年约63.7万病例 乌干达每年约198.2万病例
(二)东南亚地区
有8个国家流行疟疾: 孟加拉、不丹、印度、印尼、缅甸、尼泊
尔、斯里兰卡和泰国
(四)中国
21个省、市(区)有疟疾疫情报告, 16个省有 疟疾传播, 11个省、区有疟疾流行
疟原虫
![疟原虫](https://img.taocdn.com/s3/m/7f2d49ed5ef7ba0d4a733bc5.png)
50%
P. f.
7%
P.M.
<1%
P.O.
43%
P.V.
分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疟疾
2.4 billion people at risk (40% world’s population) 300-500 million cases each year
• 2、厚血膜疟原虫计数:疟原虫数/ul血= 疟原虫数/白细胞数*白细胞数/ ul血。计 数200个以上白细胞,白细胞数/ ul血: 6000。 • 3、薄血膜疟原虫计数:疟原虫数/ul血= RBC疟原虫感染率* RBC数/ ul血。检查 1000个RBC, 男:500万个/ ul血,女: 450万个/ ul血
孢子生殖 雌按蚊叮咬疟疾患者,疟原虫随血液进入蚊 胃内,其他各期原虫在蚊胃中均被破坏和消 化,只剩下大小配子体(即 雌雄配子体)继续在蚊胃内 发育。配子、合子、动合子、 卵囊,发育至这个阶段约需 24~48小时。
随后,卵囊逐渐长大,呈瘤状向蚊胃壁外突起 。在卵囊内,核和细胞浆进行 孢子增殖,形成子孢子。一个 囊内可有1千以至上万个子孢 子。成熟的卵囊破裂后,子孢 子通过蚊体的血腔到达唾液腺。
3、裂殖体
核分裂、胞质也分裂,形成裂殖子。疟色 素成堆。被寄生RBC胀大明显。 4、配子体 圆形或椭圆形,疟色素 分散,核增大,1个。胞质占 满胀大RBC。♀配子体,♂配 子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V.、P.F.疟原虫形态区别
p.v.
环 状 体 (早期 滋养 体)
p.f.
环较大,核1 环纤细,核1
个,占RBC直 个或2个,占
30000 红内裂殖 12-24 子 36-48h 配子体 圆形 无
疟疾流行概况与疟原虫生活史 (2)
![疟疾流行概况与疟原虫生活史 (2)](https://img.taocdn.com/s3/m/accdd25fcf84b9d528ea7aec.png)
48h
薛氏点
红细胞
14-15 天 12-14 天
总结间日疟原虫生活史特点
蚊
体 内 发
胃壁上发育 (孢子生殖)
育
子孢子
人
体
内
肝细胞内发育
发
(红细胞外期)
育
胃内发育 (配子生殖)
配子体
红细胞内发育 (红细胞内期)
谢谢
发育周期
27℃ 蚊体内 发育时间
间日 疟原虫
8天
1-1.2 万
各期
涨大,薛氏 幼稚
点
红细胞
48h
8-9 天
恶性 疟原虫
5天
3万
R,G 期 无、茂氏点 无选择 36-48h
10 天
三日 疟原虫
卵形 疟原虫
14-15 天 9天
1.5 万 1.5 万
各期
无、齐氏点
衰老 红细胞
72h
红细胞略胀 网织红细
各期 大、变形, 胞和幼稚
东南亚 菲律宾,越南,泰国,斯里兰卡,中国,缅甸,朝鲜*,韩国*,尼泊尔,老挝,孟加拉 国,柬埔寨,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瓦努阿图,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帝汶岛, 塔吉克斯坦,叙利亚*
美洲
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北美洲),厄瓜多尔, 萨尔瓦多(中美洲),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中美洲),圭亚那,洪都拉斯(北美 洲),苏里南,委内瑞拉,秘鲁,巴拉圭*,巴拿马,尼加拉瓜,墨西哥,多米尼加, 海地
河南、湖北、广东各2例;浙江、上海、重庆、吉林、 辽宁、内蒙古、河北各1例),较2010年(15例)上升 100.00%
2001-2011年江苏省疟疾发病情况
1400
1200
中国疟疾发病数量、死亡人数、治疗及防控措施
![中国疟疾发病数量、死亡人数、治疗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1d7bd2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0.png)
中国疟疾发病数量、死亡人数、治疗及防控措施
一、疟疾种类
疟疾是一种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寄生虫疾病,由携带有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人体而导致感染。
疟原虫子孢子进入人体后在红细胞内增殖,主要引起发热、贫血、脾肿大及肾脏损害。
疟疾分为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恶性疟四类。
二、疟疾发病数量及死亡情况
2020年中国疟疾发病数量为1051例,相比2019年减少了1436例;死亡人数为6例,相比2019年减少了13例。
2020年中国疟疾发病率为0.0729/10万,死亡率为0.0004/10万;2019年中国疟疾发病率为0.1797/10万,死亡率为0.0014/10万。
三、疟疾防控措施
消除疟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
按照目前的工作进展和消除疟疾的总体规划,2020年全国范围内消除疟疾的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但消除疟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
因此,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
与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资源,力争按期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目标。
四、疟疾治疗方法
疟疾治疗通常选用药物治疗,无需手术治疗。
由于疟疾基本是经蚊虫叮咬传播,因此患者不需要隔离。
疟疾治疗中,最重要的是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
1、一般疟疾
重者酌情输液
2、脑型疟疾
①高热或昏迷:输液,酌用氢化可的松静滴,注意鉴别低血糖;
②抽搐:用镇静剂,如安定或氯丙嗪肌注或静滴;
③脑水肿与呼吸衰竭: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静推注等。
全国疟疾监测方案
![全国疟疾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1f72d002020740bf1e9b0b.png)
全国疟疾监测方案疟疾与艾滋病、结核病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及时了解我国疟疾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为制订疟疾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疟疾暴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制订本方案。
一、背景目前,世界上仍有100多个国家为疟疾流行区,约22亿人受疟疾的威胁,每年有300~500万疟疾临床病例,病死人数为110~270万。
疟疾也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寄生虫病。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积极防治,我国在控制疟疾流行、减少危害程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由于我国各类疟疾疫区的流行因素尚未根本改变,流动人口剧增导致传染源扩散与积累,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化造成媒介按蚊密度增加,恶性疟原虫和媒介按蚊对防治药物抗性的产生和扩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进程,近年来疟疾发病数呈上升趋势。
据2003年专项调查统计,全国疟疾的实际发病人数达74万,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07个县(市、区)数亿人口受疟疾威胁。
针对我国目前疟疾监测工作薄弱的现状和疟疾流行特点与趋势,有计划、连续、系统地开展疟疾病情、媒介和抗药性监测,是加强我国疟疾的预防控制的重要技术保障,是有效开展预防和控制疟疾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监测目的(一)了解疟疾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
(二)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订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病例定义(一)诊断依据根据疟疾疫区住宿史,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周期性发作、贫血及脾肿大等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结果,予以诊断。
(二)诊断标准1.发热病人:发热在37.50C以上的“三热病人”(即: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发热原因者)。
2.疟疾病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具体诊断标准参见《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9—1995”》。
全国疟疾流行区情况
![全国疟疾流行区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7d2709282f60ddccda38a087.png)
全国疟疾流行区情况
注:摘自关于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通知【卫疾控发〔2010〕47号】附件
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
根据国家级监测点选择原则,将国家级监测点设置如下(共5省16个监测点):
广东(4):广州市(海珠区)、汕头市(金平区)、中山市(该市无县区)、湛江(徐闻县);福建(3):福州市(台江区)、福州市(连江县)、泉州市(石狮市);
云南(3):红河州(河口县)、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德宏州(陇川县);
广西(3):北海市(市辖区)、北海市(合浦县)、钦州市(市辖区);
海南(3):儋州市、陵水县、临高县。
黄热病地方流行区分布于非洲及中南美洲地区。
具体被定为黄热病流行区的国家:非洲有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比绍)、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布基纳法索、马里(北纬15度以南)、尼日利亚、尼日尔(北纬15度以南)、乍得(北纬15度以南)、苏丹(北纬12度以南)、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北方省除外)、喀麦隆、中非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加蓬、刚果、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扎伊尔(南纬10度以北)、赞比亚(仅限黄热病地方性流行区)、安哥拉。
美洲:巴拿马、哥伦比亚(东科迪勒拉山东坡2000米高度以东)、厄瓜多尔(科迪勒拉山东坡2000米高度以东)、秘鲁(东科迪勒山东坡2000米高度以东)、玻利维亚(东科迪勒拉山东坡2000米高度以东)、巴西(除在部分地方性流行区外)、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巴拉圭。
中国疟疾控制概况及全国全球消除疟疾策略
![中国疟疾控制概况及全国全球消除疟疾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80f1c7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6c.png)
疟疾消除失败的案例:斯里兰卡
疟疾消除行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最初疟疾流行 处于中等水平,仅在少数地区有高水平流行。1946年 全国有2,800,000疟疾病例。疟疾消除行动在高水平高 素质工作人员的参与下,进展顺利,于20世纪60年代 中期进入巩固阶段。
在1966年全国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数下降至18的时候, 议会和政府突然决定解散疟疾消除工作小组,将工作 重心转移至基础卫生服务上。随后的三年内,全国的 疟疾疫情逐渐回升,在较大范围内出现了疟疾的流行, 10多年后,全国疟疾病例数达到50多万。
降低发病率阶段(1980—1999年)
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的指导下,以防止暴发、降低发病率、 逐步实现基本消灭疟疾为目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重点抓好年 发病率在1%以上的高发区和恶性疟流行区的防治,使全国的疟疾 年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水平。
1981年提出,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采取以防治传染 源为主和加强防蚊灭蚊的综合性措施;以微小按蚊或雷氏按蚊(嗜 人按蚊)为媒介的疟疾流行区,采取以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为主、 结合传染源防治的综合性措施;有巴拉巴按蚊(大劣按蚊)存在的 疟区,还要加强环境改造,减少孳生地。发病率已降至5/万以下的 地区,釆取加强监测,清除残存病灶的措施。
在五省疟疾联防的推动下,广西、贵州、云南、江西、湖南、四川、 福建、广东等省(自治区)也组织了省际和省内的联防。到1986年, 全国各类疟疾联防区已覆盖了713个县(市)、4.01亿人口地区。
巩固防治成果阶段(2000年后)
我国的疟疾防治以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防治 成果为目标,防治策略为贯彻预防为主、科 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 原则,以传染源的及时发现和规范抗疟治疗 为重点,采取传染源监测和人群健康教育为 主的防治策略。
疟疾是什么
![疟疾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e2567f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2.png)
疟疾是什么疟疾其实也是平时生活当中人们所说的冷热病,而且在秋季的时候这种疾病出现率比较频繁,疟疾以传染性极高而著名。
那么疟疾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为您详细讲解。
疟疾的简介疟疾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
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有20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本世纪30年代,疟疾几乎遍及全国。
疟疾的症状体征一般症状:四种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相似,可分为前驱期、发冷(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
前驱期:患者有疲乏、头痛、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
发冷期或寒战期:持续数分钟至1h,常伴头痛、恶心和呕吐。
此时体温多已超过38℃。
镜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发热期:一般持续3~4h,头痛加剧,体温高者可超过40℃。
出汗期:可微汗至大汗淋漓。
在此期内体温迅速恢复正常,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
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
潜隐期和复发:间日疟和卵形疟还有潜隐期和复发;恶性疟和三日疟只有复燃,没有复发。
疟疾有哪些传播途径疟疾病人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
且只有末稍血中存在成熟的雌雄配子体时才具传染性。
配子体在末稍血液中的出现时间、存在时间及人群的配子体携带率,随虫种不同而异。
复发者出现症状时血中即有成熟的配子体。
疟区的轻症患者及带虫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血中也有配子体。
这类人员也可成为传染源。
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
按蚊的种类很多,可传播人疟的有60余种。
据其吸血习性、数量、寿命及对疟原虫的感受性,我国公认中华按蚊、巴拉巴蚊、麦赛按蚊、雷氏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及萨氏按蚊等七种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
人被有传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即可受染。
如何预防疟疾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
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
服用方法是二药合用,连服8天。
1992-199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
![1992-199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0b90b7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4.png)
1992-199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正文:---------------------------------------------------------------------------------------------------------------------------------------------------- 1992-199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1992年5月27日卫生部)一、疟疾防治工作的成绩与现状全国各地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组织实施《1986-1990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积极开展疟疾防治工作,五年内休止期服药人数1410万人次,预防服药2457万人次,治疗病人和疑似病人102万人次,血检10050.6万人次,平均每年在1647万人口地区实施灭蚊措施,疟疾防治取得了显著成绩。
疟疾发病人数1985年为56.3万至1990年减少到11.7万,发病率由54.4/10万下降到10.6/10万,平均每年递减28.0%;1985年发病率在100/万以上的县(市)有29个、1500万人口地区,1990年减少到2个县(市)、25.9万人口地区,发病率在1/万以下的县(市)由2120个、7.47亿人口地区,增加到2573个县(市)、9.84亿人口地区:经考核已有827个县(市)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上海、山东达到全省、市基本消灭疟疾;恶性疟流行范围进一步缩小,河南省已连续三年无恶性疟病例,基本完成规划中提出的要求和指标。
疟疾是一种传播快、易反复、防治难度大的疾病,且目前大部分疟区的流行因素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1990年还有71个县(市)、2726.6万人口地区发病率在10/万以上;海南、云南两省疟疾流行还较严重;以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区疫情尚不稳定,时有暴发点出现;海南、云南、广西、安徽四省、自治区还有恶性疟流行,贵州省近二年尚有少数恶性疟病例,抗药性恶性疟未得到有效控制;流动人口增多,导致传染源扩散,疫情回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全国疟疾疫情特征分析及消除工作进展
![全国疟疾疫情特征分析及消除工作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2e66a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2.png)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全国疟疾疫情特 征分析
03 三、消除工作进展
04 四、结论
05 五、建议与展望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健康安全。我国自20 世纪年代以来,疟疾疫情呈现上升趋势。为了有效控制疟疾疫情,我国政府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次演示将分析全国疟疾疫情的特征,并探 讨消除工作的进展情况。
五、建议与展望
1、持续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确保《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各项政策得 到有效落实,为消除疟疾提供坚实的保障。
2、提高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疟疾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防止 疫情扩散。同时,建立预警系统,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抗疟行动,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 应对全球疟疾挑战。加强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消除疟疾进程。
2、疫情趋势和特点
近年来,全国疟疾疫情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高发地区集中于中部和南 部的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防控难度较大;二是易感人群以 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这些人由于生活和工作环境往往更容易暴露于蚊子叮咬的环 境。
导致全国疟疾疫情的原因和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气候、人口等因素。例如, 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适合蚊子滋生,而气候变化也影响了蚊子的繁殖和传播;同 时,人口流动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也加速了疟疾的传播。
二、全国疟疾疫情特征分析
1、地域分布:我国疟疾疫情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特别是云南、广西、贵 州等省份。这些地区气候条件适宜,为疟疾传播提供了有利环境。
2、人群分布:疟疾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这 可能与劳动力的流动和性别差异有关。
疟原虫“五兄弟”
![疟原虫“五兄弟”](https://img.taocdn.com/s3/m/6394916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7.png)
疟原虫“五兄弟”疟疾是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与人类共存了三千多年,现今仍在非洲肆虐,每年导致60多万人死亡。
中国从20世纪40年代时,每年报告约3000万疟疾,经过70多年不懈努力完全消除了本地疟疾。
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但是输入性疟疾仍然存在。
陆续的研究表明,可感染人体的疟原虫家族中有“五兄弟”,即“老大”恶性疟原虫、“老二”间日疟原虫、“老三”卵形疟原虫、“老四”三日疟原虫、“老五”诺氏疟原虫。
疟原虫生活史我们家族成员主要是通过按蚊传播疟疾,也可通过输血或母婴传播。
我们在按蚊体内通过按蚊叮咬将孢子注入人体,之后孢子进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数量足够多时引起肝细胞破裂,随后便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在红细胞内发育成熟,形成雌雄配子体,最后红细胞破裂,雌雄配子体释放入血液,按蚊吸食血液后,雌雄配子进入蚊胃,在按蚊体内进行配子生殖和孢子增殖,最后积聚于唾液腺,再通过叮咬传播给下一个人。
下面我们“五兄弟”给你们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恶性疟原虫大家好!我是疟原虫家族中的老大,感染的病例约占全国输入性疟疾的60%,也是家族中最凶险的疟原虫,感染人体后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容易导致重症甚至引起死亡。
感染人体后发作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1~16天,起病急,寒颤、出汗不明显,热型不规则,有时可能会出现头痛、乏力、腹泻、恶心、呕吐等。
首选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治疗。
主要的流行区在非洲,如果从非洲回国出现发热等不适现象记得去县级及以上正规医院治疗,并告知非洲出国史哦。
间日疟原虫我想必大家也不是很陌生,中国20世纪主要流行的疟原虫就是我。
有长短潜伏期,短者一般12~30天,长者可达1年左右。
典型的疟疾发作先后出现寒战、发热、出汗退热等周期性症状,通常为隔天一次。
首选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治疗。
子孢子有两种类型,速发型和迟发型,速发型会引起当下临床发作,迟发型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后不继续发育,处于休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休眠期再发育释放出肝细胞侵入红细胞引起复发,所以在第二年5月份之前要再服用8日磷酸伯氨喹疗法防止复发。
[整理]k全国疟疾区分类zesso.
![[整理]k全国疟疾区分类zesso.](https://img.taocdn.com/s3/m/1e2094bc76a20029bc642d0a.png)
除二类县外均为三类县(县名略)
0
无
甘肃省
0
无
3
武都区、舟曲县、康县
2
文县、宕昌县
81
除二、三类县外均为四类县(县名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
无
0
无
6
伊宁市、霍城县、温宿县、乌什县、喀什市、察布查尔县
92
除三类县外均为四类县(县名略)
福建省
0
无
0
无
85
均为三类县(县名略)
0
无
河北省
0
无
0
无
172
均为三类县(县名略)
24
除一、二类县外均为三类县(县名略)
0
无
山东省
0
无
61
滨城区、博山区、苍山县、曹县、成武县、岱岳区、单县、定陶县、东昌府区、东港区、东明县、东平县、坊子区、肥城市、费县、福山区、高青县、广饶县、河口区、环翠区、桓台县、黄岛区、即墨市、济南市中区、枣庄市中区、济宁市中区、嘉祥县、胶南市、金乡县、莒县、巨野县、鄄城县、兰山区、历下区、梁山县、龙口市、罗庄区、牡丹区、宁阳县、蓬莱市、平阴县、任城区、荣成市、乳山市、山亭区、四方区、台儿庄区、泰山区、郯城县、滕州市、微山县、新泰市、薛城区、阳谷县、峄城区、鱼台县、郓城县、张店区、芝罘区、邹城市、邹平县
69
除一、二类县外均为三类县(县名略)
0
无
贵州省
7
册亨县、从江县、荔波县、罗甸县、三都县、长顺县、榕江县
23
安龙县、赤水市、丹寨县、都匀市、独山县、惠水县、剑河县、锦屏县、黎平县、南明区、平坝县、平塘县、思南县、松桃县、望谟县、威宁县、小河区、兴义市、修文县、镇宁县、紫云县、沿河县、铜仁市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f730c92afd0a79563d1e7281.png)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0年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1.1 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
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
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
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
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
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疟疾流行区情况
注:摘自关于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通知【卫疾控发〔2010〕47号】附件
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
根据国家级监测点选择原则,将国家级监测点设置如下(共5省16个监测点):
广东(4):广州市(海珠区)、汕头市(金平区)、中山市(该市无县区)、湛江(徐闻县);福建(3):福州市(台江区)、福州市(连江县)、泉州市(石狮市);
云南(3):红河州(河口县)、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德宏州(陇川县);
广西(3):北海市(市辖区)、北海市(合浦县)、钦州市(市辖区);
海南(3):儋州市、陵水县、临高县。
黄热病地方流行区分布于非洲及中南美洲地区。
具体被定为黄热病流行区的国家:非洲有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比绍)、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布基纳法索、马里(北纬15度以南)、尼日利亚、尼日尔(北纬15度以南)、乍得(北纬15度以南)、苏丹(北纬12度以南)、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北方省除外)、喀麦隆、中非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加蓬、刚果、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扎伊尔(南纬10度以北)、赞比亚(仅限黄热病地方性流行区)、安哥拉。
美洲:巴拿马、哥伦比亚(东科迪勒拉山东坡2000米高度以东)、厄瓜多尔(科迪勒拉山东坡2000米高度以东)、秘鲁(东科迪勒山东坡2000米高度以东)、玻利维亚(东科迪勒拉山东坡2000米高度以东)、巴西(除在部分地方性流行区外)、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巴拉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