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8-11μm红外窗口系统中减反射与保护膜的研制

合集下载

离子源辅助红外探测器窗口减反膜的制备

离子源辅助红外探测器窗口减反膜的制备
7 ~ 1 m a e e m e ha ia te gh fte YF3一 Zn l i o rt n h to e YbF3一ZnS 2 r ng .I c nc lsr n t o h S f m sp o ha t a ft i h .
Ke od : rrdat f co ot g i sia t eoio (A ) moir go t a tikestewno yw r si ae i l t ncai ; nas t p si I D ; nt n f pi l cns; dw f n n r ei e n o sn d tn o i o c h h i
2 F j nIstt o eer nteS utr o irC i s cdm f cecs Fzo 50 2 C i ) . ui tu f sa ho t c e f l ,hn eA ae yo i e,uhu3 00 ,hn a ni e R c h r u Mae e S n a
wd adif rdatget e l ee ei e n eoi d t ei —em  ̄s t eoio ID)ss iebn r e n r ci m w r s n daddpse lt nba na if v f l i d g t l h o ie d psin(A s d t y—
减反膜的机械强度相比 Y F 一 n b ZS减反膜较差。
关键 词 : 红外减 反膜 ; 离子辅助 沉积 ; 学监控 ; 光 红外探 测器 窗 口
中图分 类 号 : 4 4 0 8 文献 标识码 : A
I f a e n ie e to l o t d o n o o f a e n r r d a tr f c i n f m c a e n wi d w fi r r d l i n

一种锗基底8-12um红外窗口片[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锗基底8-12um红外窗口片[实用新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703766.7(22)申请日 2020.04.30(73)专利权人 沈阳北理高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110044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东站街59号378幢401(72)发明人 姜海 侯强 刘瑞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代理人 张君男 宋铁军(51)Int.Cl.G02B 1/113(2015.01)C03C 17/00(2006.01)(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锗基底8-12um红外窗口片(57)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薄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锗基底8‑12um红外窗口片。

窗口片以单晶锗为基底,基底的两侧均镀有单层的增透膜结构,两侧膜结构的入射角均定义为0°±10°。

该窗口片可应用到8‑12um红外探测系统中,也可以用到夜视仪中,因其镀膜设计简单,镀膜材料选择普通,膜层牢固度高等优点,大大降低了窗口片制作的周期与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9页CN 212181064 U 2020.12.18C N 212181064U1.一种锗基底8-12um红外窗口片,其特征在于:窗口片以单晶锗为基底,基底的两侧均镀有单层的增透膜结构;所述增透膜为硫化锌材料时膜层厚度为1.083-1.162um,增透膜为KRS -6材料时膜层厚度为1.090-1.145u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锗基底8-12um红外窗口片,其特征在于:红外窗口片平均透射率大于95%,极值透过率大于9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锗基底8-12um红外窗口片,其特征在于:单晶锗的厚度范围是直径10-30毫米,厚度1-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锗基底8-12um红外窗口片,其特征在于:窗口片两侧的增透膜结构的入射角均定义为0°±10°之间。

硫化锌基底8~12μm红外增透膜的研究

硫化锌基底8~12μm红外增透膜的研究
光学性 能稳 定的红外增透膜。最后 ,对制备 的增透膜进行 环境 实验 ,各项指标均满足设 计要 求。
关键词:光学薄膜 ;红外增透膜 ;离子辅助
中图 分 类号 :T 4 B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6 2—9 7 ( 0 8 2—04 8 0 2 0 )0 0 6—0 2
的要求是相当苛刻的。随着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 , 光学系统越来越多地要求工作于宽波段的红外区, 这就使得具有高透射率 、宽光谱覆盖范围、可靠性 好,能够工作于恶劣的陆地及空问环境的高性能红 外增 透膜 的研制 成为 必要 。 除此之 外 ,镀制 过程 的连续 可行 并且 易于重 复
Vo . 1 No 2 1 3 . Jn 2 0 u.08
硫化锌基底 8~ 1p 红外增 透膜 的研 究 2m
庞薇 , 付 秀华 , 邢政 ,傅 晶晶
( 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工程学 院,长春 1 02 3 0 2)
摘 要 :为 了提 高硫化锌基底的透过率和膜层的机械 强度 ,对硫化锌基底上的红外 宽带减反射膜的设计和制备 工艺 进 行了研 究。经过实验 ,选取镀膜材料 ,优化沉积工艺参数 以及 采用 离子柬辅助沉积技术 ,研 制 出膜层 附着力好 ,
Hi h Pe f r a eI r r d An ie e to l s g r o m nc nf a e tr f c i n Fim l
o S S b t a ef r8 //1  ̄ n Zn u sr t o 、 2 t 、 m
P ANGwl,U uu , NGZ eg F nj g e F Xi aXI hn ,UJ gi i h i n
(co lfC ag h nU iesyo Sine n eh ooy C a g h n1 02 S h o o h n C u nvri f c c dTc nlg , h n cu 3 0 2J t e a

红外增透膜研究

红外增透膜研究

0 引言
红 外 增透 膜 基 底 的折 射 率 一般 都 比较 高 ,而 用 于 可见 光 的 增透 膜基 底 的折射 率
Ke y wo r d s :b r o a d b a n d a n t i r e le f c t i o n c o a t i n g, e l e c t r o n — b e a m d e po s i t i o n, DLC, i n h o mo g e ne o u s c oa t i n g
云 光 技 术
第4 6卷
第 2期
红 外增 透 膜 研 究
孙可祥 ,杨伟声
( 1 . 云 南 北 方 驰 宏 光 电有 限 公 司 , 云南 昆明 6 5 0 1 1 4 ;2 . 北 方 夜 视 科 技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 云南 昆明 6 5 0 2 2 3 )
摘要 : 在8 ~1 2 p m 红 外 范围 内 G e 基 底 上设 计和 制备 的 一面宽 带减反膜 和 一面介 质+D L C膜。薄膜材料 G e 、 Z n S 和Y F 3 由电子束沉积法制得, D L C膜 由P E V C D 制得。阐述 了利用非均匀膜理论设计红外减反射薄膜 的方法,所设计的红外减反 射膜膜系优化结果较为理想。经过研究分析我们选择 了氟化钇来进行此项研究并 加以 R F源 ( 射频源 ) 辅助镀膜 ,并用计算机修 正来矫正真空镀膜法生产宽带增 透膜时实验值 与理论值存在 的偏 差。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用 沈科仪镀膜机采用 P E C V D 镀 制 DL C膜 方面 的也有 很好 的效果 。 关键词:红外增透膜 ;电子束沉积法;D L C膜;非均匀膜系
il f m de s i g ne d ha s be e n p r o v e s t h e r e s u l t of o p t i mi z a t i on i S p e r f e c t . We c h o os e y t t r i um lu f or i d e f o r t h i s r e s e a r c h a n d c o a t i n g i S a s s i s t a n t O f RF s o u r c e a te f r s t u d y a n d a n a l y s i s . a nd u s e c o mp ut e r - a i d e d d e s i g n ,a me t h o d t o c o r r e c t t h e de vi a t i o n be t we e n t he o r y a n d

用于红外光学窗口的多层保护膜

用于红外光学窗口的多层保护膜
( 8 - 1 2 m) 波段 的 G e x C 1 _ x / D L C、 B P / DL C及 d — S i / D L C 系列 多层 保 护膜 。通过 对 比试 验 , 研 究 了多层 红
外光 学 窗 口保 护膜 的光 学性 能 、 显微 硬度 及 海 洋环境 适应 性 。结合 红外 窗 口及 膜 系材料特 性 , 对试 验
ha t t Ge x C1 — / DLC m u l t i l a y e r c oa t i n gs ha v e b e s t o p t i c a l t r a n s mi t t a n c e a n d BP/ DLC mu l t i l a y e r c o a t i n g s i s
b e s t t o r e s i s t ma r i ne e n v i r o n me n t . Ke y wor ds : I R o p t i c a l wi n d o w; mu l t i l a y e r pr o t e c t i v e c o a t i n g; m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e n t r e s i s t a n c e ;
L i u S h  ̄ u nபைடு நூலகம், L i Q i a n t a o , X i o n g C h a n g x i n , Y a n g C h a n g c h e n g
( Wu h a n N a t i o n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Op t o e l e c t r o n i c s ,H u a z h o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l e c t r o — Op t i c s ,Wu h a n 4 3 0 0 7 4 , C h i n a )

宽光谱监控法制作红外超宽带减反膜的研究

宽光谱监控法制作红外超宽带减反膜的研究

很 宽 的波 长 范 围 内监 视 薄膜 的 光谱 特 性 .实 时测 量 的是 宽 带 的光 谱反射 比数 据, 到 的是光 谱 曲线 单 波长 监控 得
只监控 一 个 波长 点 的 反 射 比.实 时得 到 的 是 监控 波 长点 的反射 比数据 。以可 见光 为例。 测量 数 据对 比如 图 1 示. 所 宽 光谱 监 控实 时 得 到 的是 4 0 m~ 0 n fn 一 个测 量 0 n 80 m I m
度提 出 了更 高的要 求 . 红外 超 宽 带减反 膜 就是 为 适应 这 些 需求 而 开发 的一 种膜 系。 宽光谱 监控 法是镀 制 高精
度 红 外超 宽 带减 反膜 的 最合 适 、 有效 的 方 法之 一 , 文根 据 薄膜 光 学 的基 本 方 法 , 过膜 系设 计 、 最 本 通 实际 的制
作 过 程 和 制 作 结 果 . 分 证 实 了 这 一 点 充
关键 词 : 薄膜光 学 ; 宽 带减反 膜 : 超 宽光谱 监控
中 图 分 类 号 :B 3 T 4
1 引 言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5 8 (0 10 — 17 0 17 — 7 7 2 1 )3 0 4 — 2
膜 厚 监控 法。 以直接 了解 薄膜 的光 学特 性 宽 光谱 监控 可
和单 波长 监控 属 于光 学膜 厚 监控 方 法 .宽光 谱 监控 是在
A1 L Mg 其 中三种 膜料 的 光学 参数 是用 镀制 该膜 系 : - F, O
的镀膜 机进行 测 试得 到 的实际光 学参数 在 同一 台镀膜 机
上, 工 艺参 数如 真空 度 、 板温 度 、 发速率 等相 同的 镀膜 基 蒸
情 况下 进行镀 制

8μm~12μm红外减反射膜镀制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8μm~12μm红外减反射膜镀制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8μm~12μm红外减反射膜镀制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8μm~12μm红外减反射膜镀制的工艺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红外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医疗、环保、化工等领域中。

对于红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减反射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8μm~12μm波段内,减反射膜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8μm~12μm红外减反射膜镀制的工艺研究,为红外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通过文献调研了解目前8μm~12μm波段内红外探测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近年来常用的减反射膜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了解目前各种减反射膜的镀制工艺,为本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第二,分析研究了8μm~12μm波段内需要使用的红外材料类型及其物理特性,为后续的工艺研究提供依据。

第三,通过控制不同参数,研究不同的工艺条件对8μm~12μm波段内红外减反射膜的性能影响。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率测试仪,对膜层厚度、均匀性和透射率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第四,通过不断实验调整,找到最佳的制备工艺,使8μm~12μm波段内的红外减反射膜具有高透过率和广阻带宽,并在实验室实现可重现性和工业化制备。

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镀制工艺的研究和优化,可以制备出具有高透过率和广阻带宽的8μm~12μm红外减反射膜。

对于提高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同时,本研究对于推动红外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步法制备减反射疏水型透明薄膜

一步法制备减反射疏水型透明薄膜

一步法制备减反射疏水型透明薄膜
马英;曹新宇;江雷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8(037)008
【摘要】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为原料,在不使用低表面能物质的条件下,采用一步法制备出具有纳米多孔粗糙结构的、具有减反射性的疏水型透明薄膜(简称纳米多孔薄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纳米多孔薄膜表面的所有微观结构尺寸均小于40 nm,远远小于可见光波长.与玻璃基板相比,涂有纳米多孔薄膜的玻璃基板的透光率可由91%左右提高到98%左右,减反射效果显著;纳米多孔薄膜与水的接触角为125°,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纳米多孔微观结构形成后,不仅实现了减反射,且提高了纳米多孔薄膜表面的疏水性.
【总页数】5页(P836-840)
【作者】马英;曹新宇;江雷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10001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中心,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中心,北京,10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0.721
【相关文献】
1.有机硅烷共缩合制备抗紫外超疏水减反射涂层 [J], 李怡雯;郝丽琴;王红宁;陈若愚
2.疏水型近红外低反射与8~14μm低发射率兼容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J], 张伟钢; 张涛; 吕丹丹
3.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表面减反射绒面的制备 [J], 刘友博; 李利凯; 汪雷; 杨德仁
4.硅烷共缩合制备耐紫外光超疏水减反射涂层 [J],
5.疏水型纳米多孔SiO_2减反射膜的制备及其催化机理 [J], 于文英;沈毓龙;徐娟;马新秀;张占先;陈世杰;周桃;刘永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5微米和8-15微米红外增透膜的理论设计及计算机辅助研究的开题报告

3-5微米和8-15微米红外增透膜的理论设计及计算机辅助研究的开题报告

3-5微米和8-15微米红外增透膜的理论设计及计算机辅助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目前,红外传感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包括红外热像仪、红外夜视仪、红外测温仪等。

这些设备中,红外透镜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透过不同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对介质的吸收情况不同,因此需要在透镜表面增加一层红外增透膜,使得不同波长光线的透过率更高,从而提高设备的成像效果。

红外增透膜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波长、膜厚、材料等多个因素。

现有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手工试错和经验设计的阶段,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提高红外增透膜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本课题旨在研究3-5微米和8-15微米红外增透膜的理论设计及计算机辅助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3-5微米和8-15微米红外增透膜的理论设计原理,探究膜厚、材料、波长等因素对增透膜透过率的影响。

2.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例如Zemax)进行模拟仿真,优化增透膜的设计参数。

3.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制备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

4.对比手工试错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效果和精度,探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红外增透膜设计中的优势和不足。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资料调研,了解红外增透膜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发展现状。

2.利用光学仿真软件进行三维光学设计和优化。

3.在真空镀膜系统中使用辐射加热进行样品制备,并进行多种光谱测试和光学表征。

4.使用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探究红外增透膜设计的规律和原理。

三、预期成果1.得到3-5微米和8-15微米红外增透膜的设计参数和优化方法,提高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2.实现增透膜的制备,并对样品进行多种光谱测试和光学表征,得到透光率、反射率、吸收率等数据。

3.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总结红外增透膜的设计规律和原理,探索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红外增透膜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1.探究红外增透膜设计的规律和原理,提高红外增透膜的设计精度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层的厚度选择要尽量减小对透过率的影 响 。 利 用 TFCalc 软 件 中 的 交 互 式 分 析 (Interactive Analysis) 功能对过渡层的厚度进行分析, 模拟曲线 如图 1 所示。
1 镀膜材料的选择
红外波段常用的高折射率材料有 ZnS、ZnSe 以 及金属 Si 和 Ge 等,在这些材料中进行比较,考虑其 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的稳定性, 最终选择 ZnS 作为 减反膜系的高折射率材料。 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低 折射率材料与其进行匹配,在 8~11 μm 波段范围内, 目前可用的低折射率材料主要 是氟化 物, 如 BiF3、 BaF2、ThF4、PbF2、YF3 和 YbF3 等 。 经 过 反 复 试 验 研 究,考虑材料的匹配性能、化学性能、机械强度等因 素 ,最 终确定 低折 射 率材料 为 YbF3, 与 ZnS 匹 配 组 合来进行膜系设计。
系,所以在膜系设计方面不仅要考虑硫化锌基底 8~ 11 μm 波段介质膜与 DLC 保护膜结合性的问题,同 时要针对介质层、过渡层、保护层进行整体优化设计。
图 2 多层膜理论光谱曲线 Fig.2 Spectral curve of multilayer film theory
第 12 期
付秀华等: 基 于 8 ~ 11 μm 红 外 窗 口 系 统 中 减 反 射 与 保 护 膜 的 研 制
在整个镀制过程中,ZnS 和 YbF3 的膜厚均采用 石英晶控 法控制[7],同时优化 ZnS 和 YbF3 的离子源 参数,提高了膜层的致密性。 经过反复优化,得到离 子源参数如表 1 所示。
表 1 介质膜离子源参数 Tab.1 Ion source parameters of medium layer
第 43 卷第 12 期 Vol.43 No.12
红外与激光工程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14 年 12 月 Dec.2014
基于 8~11 μm 红外窗口系统中减反射与保护膜的研制
付秀华,杨金也,刘冬梅,张 静,寇 洋
(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Plate voltage / V
Acceleration
voltage/V
Anode voltage / V
Neutralizing current
/A
Cathodic current
/A
Ion beam current /mA
PECVD 设备,射频电源频率为 13.56 MHz,反应源气 体为丁烷,用氩气作为载气。 沉积前用氩离子对镀制 好过渡层的基片进行清洗,时间为 10 min,清洗后开 始进行沉积。 如图 3 所示,制备完成后的基片薄膜表 面较为牢固。 但对基片进行表面质量测试,采用质量 分数为 4.9%~5.1%、pH 值为 6.5~7.2、 温度为 35 ℃ 的盐雾中承受连续测试 48 h 后, 发现薄膜表面出现 鳞片状脱膜现象,基片表面外观如图 4 所示。
选 定膜 系 后 , 利 用 TFCalc 膜 系 设 计 软 件 中 的 Tunneling method(隧道法)进行限定,同时利用Targetscontinuous 优化方法对光谱进一步优化,最终设计出 优化后的多层膜系理论光谱曲线如图 2 所示。
2 膜系设计
2.1 膜系的设计思路 因为该薄膜为多种沉积方法组合的复合型膜
据所查资料可知[2],DLC 与 YbF3 应力不匹配,需 要选取一种过渡层材料对两者进行连接。 常用连接层 材料为 Si、Ge、Ge1-xCx、Bp 等,其中碳化锗(Ge1-xCx)作 为一种新兴的超硬镀膜材料,具有光学吸收系数低、 内应力小等优点,且与 DLC 结合性能较好。 经过对 比分析,决定采用碳化锗作为过渡层材料。
膜系中类金刚石保护膜的膜层越厚, 其物理特 性会越好, 但反之在该波段的透过率与光谱位置就 会受到相应影响。 因此,选择膜层厚度时,要考虑到 在保证透过率的前提下尽量增强复合膜系的硬度及 抗磨损能力。 经分析,最终选定 100 nm 作为类金刚 石保护膜的镀制厚度。 经过优化, 获得非规整膜系 Sub|0.8661H 7.11L 0.8661H 8.7507L B D|Air。
经过综合考虑,选用了硫化锌、氟化镱材料与碳 化锗、DLC 进行复合膜系设计。
图 1 复合膜系设计对比曲线
Fig.1 Contrast curves of composite membrane system design
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渡层的厚度变化对整体膜 系的光谱曲线存在一定影响。 经过综合考虑, 选择 10 nm 作为过渡层的沉积厚度。
图 3 镀制完成的基片 Fig.3 Substrate which has coating finished
200
295
55
13 . 5
27
55
为了提升薄膜整体质量, 采用退火的方法对基 片进行处理,以改善薄膜内部应力[3]。 3.2 过渡层材料的制备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退火后的基片上制备 Ge1-xCx。 过渡层的制备是在 JC650-Ⅱ型磁控溅射机 上实现的。 将初始射频功率稳定在 150 W,溅射时间 约 为 110 s [8], 利 用 NanoMap500LS 型 台 阶 仪 进 行 厚 度测试,厚度约为 10.2 nm,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但镀 制的 Ge1-xCx 膜层与介质层的结合性较差,分析是由 于连接层结构内部 SP3C 含量较少导致。 通过提高射 频功率和衬底温度来改善膜层质量,经过多次实验, 最终选定射频功率为 200 W、衬底温度为 150 ℃来制 备过渡层。 3.3 DLC 类金刚石保护膜的制备
3890
红外与激光工程
第 43 卷
0引言
随着军用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 光学仪器对耐 环境特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红外窗口作为整体光学 仪器中的关键部件而成为研究的重点。 针对硫化锌 基底远红外窗口薄膜, 国内外对于该波段的研究已 有报道,分别采用不同设备制备相应的薄膜,如电子 束蒸发制备减反射膜、 磁控溅射制备碳化锗保护膜 以及化学气相沉积制备 DLC 类金刚石保护膜,但是 将三种沉积方法结合使用未见报道[1]。
(College of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ilitary space technology, the requirement of infrared detector is increasing, the requirement of infrared optical element will stricter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paration of anti-reflection and protective film on the substrate of ZnS were mainly studied. The coating method of dielectric and hard film were combine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finally, the carbide germanium (Ge1-xCx) as transition layer which between media film and DLC would be selectted. Using electron beam and ion source assisted deposition technology to manufacture the dielectric film, and using magnetron sputtering technology to manufacture the transition layer, at the end of process the DLC will be prepar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technique. The problems of stress matching, and integrate different sedimentary processes were solved, meanwhile a stable process preparation process was got. Finally, the anti-reflection and protective film were deposited which average transmitted is 92%, the hardnes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Key words: thin film; anti-reflection film; diamond-like coating; process cohesion
文中重点研究了三种不同工艺技术, 解决了膜 层应力匹配问题,并通过对整套工艺的优化,对生产 流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2.2 复合膜系的整体设计 基于双有效界面法[3]对复合膜系进行整体设计 ,
为了尽量避免应力的集中,同时不影响减反效果,采 用 多 层 膜 系 作 为 基 础 膜 系 , 其 膜 系 结 构 为 Sub/ HLHLBD/Air,其中 H 代表 ZnS,L 代表 YbF3,B 代表 过渡层碳化锗(Ge1-xCx),D 代表 DLC 类金刚石保护膜。 同时,为了减少基底背面反射,在基底背面设计镀制 减反射膜系 , [4-5] 其膜系结构为 Sub/HLHL/Air。
收稿日期:2014-04-13; 修订日期:2014-05-19 作者简介:付秀华(1963-),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学薄膜、光学工艺及测试方面的研究。 Email:goptics@ 通讯作者:杨金也(1984-),男,硕士,主要从事光学薄膜方面的研究。 Email:Yang_jiny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