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山水画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具体阐释 缘物寄情
第5段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过渡段)
↓
↓
第5段:要深刻
第5段:要有强 怎
认识对象
烈真挚的感情
样
↑
↑
第6段:要 第7段:要 深入全面 求站的高于 地认识对 现实,这样 象,必须 来观察、认 身临其境 识现实,才 长期观察 可能全面深
入
获 第8段:↑一棵树、 得 一座山观其精神 “ 实质, 经过画家 意 思想感情的夸张 境 渲染,意境会更 ”
⑵第6段: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具 体论证“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 的深度有关”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⑶第7段:作者举毛泽东《沁园春》的例 子,说明只有有了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才能写出高于现实的诗词,从而说明作画 与写诗一样要高于现实的道理,用作诗词 来谈作画,是化抽象的道理为生动形象的 例子,便于读者接受。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意境与意匠的解读, 带我们了解并体悟了山水画。这是李 可染对于山水画意境的阐述,更使得 我们认识并深刻感受到这份情怀,也 希望大家从这篇文章的手法中提升自 己的写作水平。
当堂训练
1、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 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 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根据课文第3段的观点,再举一 个古诗的例子,模仿课文写法, 写一段文字,作为补充的论据
淡的意境。∕ ⑤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
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 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
艺蕴术 含想着象无的限天的地大空,千灵使 世作 界之品 和美中 丰的的 富意有 的限 思义的 想空内间容和。形象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
造出美好意境; ✓ 对所写景物有强烈、真挚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
刻,认识全面,打动人心; ✓ 要思考和感悟生活,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课堂小结
1.主题:
本文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 观点,并且论述了获得意境的途径是深刻认识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也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 例如,齐白石画虾……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 ……
含义: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 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作用:在议论文中,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可以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课文精读·感受表达
2.引用论证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使得其真”。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
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杜甫说“意境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课文延申·思考反思
二、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相互借鉴。文章中出现了很多作 者的山水画的创作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提示: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好画。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木然地画画,是
画不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事物……说假话不行。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谈不上意境的
齐白石:
(1864-1957)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
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 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 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8张PPT)
字思 词考 学探 习 究
•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人民耳熟能 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4) 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 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这段话中引 用这些耳熟能详的改造过的词语,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任务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 默读文章,在阅读中圈点勾画,注意圈画出以下要素: 1.核心概念 2.主要观点 3.所用实例 4.所做结论
字核 词心 学概 习 念
• 意境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字主 词要 学观 习 点
• 为什么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作者:李可染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毛泽东
作者:李可染
山水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 该系列作品画功独特,扣人心弦,充分体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 术的精华。
教学目标
把握核心概念,理解 作者观点。
梳理论述思路,体会 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 系。
字思 词考 学探 习 究
•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人民耳熟能 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和表达效果。
(3)《沁园春·雪》中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列 举《沁园春·雪》的例子证明了写诗、作画要“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 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知识点讲解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 岁时学画山水。
43 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 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72 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二、理解词义惆怅:伤感,失意。
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充分的考虑。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朝朝暮暮: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4):作者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做出解答。
第二部分(5—10):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认识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认识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意匠。
四、问题归纳1.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有什么区别?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2.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
请学生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不会。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而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
可见,山水画具有独特的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会被山水摄影所取代。
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地分析诗歌的意境?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这两句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
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词语、作者、原文
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词语、作者、原文必记词语意境惆怅真挚渲染身临其境胸有成竹朝朝暮暮浮光掠影词语解释意境[ yìjìng ]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用语。
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具有情景相生和虚实相成以及激发想象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得到审美愉悦。
惆怅[ chóu chàng ]伤感;失意。
真挚[ zhēn zhì ]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渲染[ xuàn rǎn ]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2.比喻夸大地形容。
身临其境[ shēn lín qí jìng ]亲自到了那个环境。
临:到、来。
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原意是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
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成:现成。
朝朝暮暮[ zhāo zhāo mù mù ]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浮光掠影[ fú guāng lüè yǐng ]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
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唐褚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作者李可染(1907—1989),现代画家。
江苏徐州人。
自幼习画,早年先后入上海美专、国立西湖艺术院学习。
1946年任教于北平艺专。
1956年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其山水画早年取法八大,笔致简率酣畅,后从齐白石习画,用笔趋于凝练。
又从黄宾虹处学得积墨法,并在写生中参悟林风眠风景画前亮后暗的阴影处理方式。
画风趋于谨严,笔墨趋于沉厚,至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亦善画牛,笔墨颇有拙趣。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含答案)
泠泠风雨声(胡竹峰)意与神会,情通自然。
意与神兮如痴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风和畅。
春雨绵绵,阴寒不散,夜里悠悠忽忽读了些旧人诗词。
元人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云:“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瘦金书我熟,小时候玩过一枚“大观通宝”铜钞,钱文正是赵佶手笔。
赵佶的帖读过不少,如《千字文》《牡丹诗》等。
瘦金体的线条仿佛金戈银丝,看《秾芳诗帖》久了,越发觉得线条薄利,笔锋可以削水果,手不敢触。
我看瘦金体,老想到春秋时候的尖首刀币。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长卷,每行二字,共二十行,清人陈邦彦题跋道:“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纤细、青郁、劲挺、有力,瘦金之味差不多这样。
不要说书法,宋人文章也涓涓细流出一派文气,不像唐朝欣欣向荣、郁郁勃发。
唐人写时间流逝无可奈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宋人却是“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唐朝人慷慨,宋朝人感慨。
慷慨常常是壮士,感慨往往为道家,宋徽宗恰恰是道君皇帝。
中国艺术,道家的痕迹处处可见,阴阳为骨,无为是表。
前些时日读《易经》,象曰:“风行水上,涣。
”大意是水上见风,涟漪泛起,散而不乱,涣然而合,成自然之象。
宋人书法,受老庄道家影响,大抵虚静,瘦金体是异数。
每见瘦金体,像在冬天的梅园游玩,老树新花,四周一望,虚室生白,全是一片吉祥。
有回在朋友画室玩,他运转提顿写瘦金体给我看。
想起当年的赵佶,一笔一画运转提顿在汴京皇城里自得其乐。
瘦金体的精气神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更多还是出世的。
我读赵佶书法,读出自得其乐——天下与我何干?且写字画画去,差不多是那样的字外音。
赵佶的字有弹性,有韧性,有精神,像钢丝。
书法家白蕉说:“瘦金体的线条,未必输给颜真卿的线条。
”瘦金体是文人字,并非帝王字。
到底什么是帝王字,我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是文人字,我更说不清。
我只能说自得其乐是文人字,旁若无人是帝王字。
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赵佶、董其昌的手迹一片自得其乐或者扬扬得意,唐太宗、唐玄宗、康熙、乾隆的手迹旁若无人或者居高临下。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这与他长期深入生活、静观默 察,对牛的动作习性熟稔于心,不无关系。他笔下的牛,或行、或 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 或竞渡,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李可染不仅能把牛的形状、比例、动态掌握得恰到好处,更能 把牛的朴实无华的性格和充满泥土味的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 他画的牛多一笔嫌碎,少一笔不够,这就是他多年修炼艺术的结果。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 情,说假话不行。 对于所描写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这样才能认 识深刻全面,才能打动人。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行的。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 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对生活没有深刻感受,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表现的欲望,总 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1、作者是如何论证意境是情与景的结合? 举例论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后两句描写自然景色,使人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古写诗景有体很现好山的的意崇境高,、而气这势意和境力正量是,诗歌歌颂“了缘人景的寄英情雄”气的概特。点,论证了 诗共画同就点是:要通写过景写和景写,情充相分结表合达才了会人有的意思境想和感灵情魂。。
论证了意境的产生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只有站的高于现 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五代画家荆浩画松树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一位作者出外写生
正反对比,证明了注重长期观察,才能深刻认识对象,才能创造意境。
苏州四棵柏树
论述了山水画的意境是靠长期观察,从中获得对这一对象的独特的认
知和思想感情,然后经过创造意境而获得灵秀的山水画。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学习指南及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学习指南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等第__________【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3、通过对“意境”本质的体味,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课前预习】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惆怅..( ) chóng( )高朝朝mù mù( ) 浮光掠.影( ) 渲.染( ) é( )眉富丽堂huáng( ) 金碧辉huáng( ) 【整体感知】1.什么是意境?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文本探究】4.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
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5.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6.“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
7.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一句的深刻含义。
【延伸实战】请用本课所学到的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欣赏李可染的画作的《万山红遍》。
【拓展阅读】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颜景龙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原文阅读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原文阅读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生字词注音解释作者简介意境段落大意行文思路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生字词注音解释作者简介意境段落大意行文思路《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生字词注音解释作者简介意境段落大意行文思路》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生字词注音解释作者简介意境段落大意行文思路(一)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惆怅(chóuchàng)真挚(zhì)渲染(xuàn)2.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
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充分的考虑。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二)了解作者及其“意境”观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时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时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写道:“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三)初探文章,把握行文思路1.在文中找出作者的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文章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划分结构层次。
全文可划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作者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做出解答。
九下语文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
九下语文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1.意境yìjìng : 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2.惆怅chóu chàng : 伤感,失意
3.真挚zhēn zhì: 真诚恳切。
4.渲染 xuàn rǎn : 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5.身临其境 shēn lín qíjìng : 亲自到了那个环境。
临:到、来。
6.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这里强调画家作画前,对于所画的对象已经有了整体把握,非常熟悉。
7.朝朝暮暮zhāo zhāo mùmù: 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
暂的时间。
8.浮光掠影fúguāng lüèyǐng :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山水画的意境》课文
《山水画的意境》课文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如《十六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山水画的意境》课下注释【部编版九下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课下注释【部编版九下第14课】
①选自《李可染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略有改动。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②【惆怅】伤感,失意。
①【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琐,号白石,湖南湘潭人,画家、篆刻家,尤擅长画花鸟虫鱼。
②【“全马在胸”“胸有成竹”】“全马在胸”语出罗大经《鹤林玉露》“大概画马者,必先有全马在胸中”,“胸有成竹”语出苏轼《文与可画赏笃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都是强调画家作画前,对于所画的对象已经有了整体把握,非常熟悉。
③【荆浩】字浩然,河内沁水(今属山西)人,五代后梁画家。
擅长画山水树石,有《匡庐图》传世。
④【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①【峨眉】即峨眉山。
“峨眉”与下文的“夔门”“剑阁”“青城”,都是川渝一带的风景名胜。
①【意匠惨淡经营中】语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意思是下笔之前竭力构思。
形容艺术创作的艰苦。
②【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意思是作诗或写文章不搜寻到惊人的妙语不肯罢休。
形容写作时在语言上下苦功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第⑥段是如何论述意境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 认识的深度有关”的?
首先提出观点“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 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 深度有关”,接着阐明“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 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中国山水画主要以描绘自然山川及人文景观为表现 对象,但绝不是像西方油画那样对景物的逼真、写实的 光、影、形的再现,而是强调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想象活 动,进行“致情”和“意境”的创造,形成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种情 景交融的画面中,表现出一种十 分鲜明的、可给人以启示和想象 的自然景观,同时又包含着一种 耐人寻味的意境。
意 境 阐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 — 语重心长
文章解析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明作者的美学观点,揭示中心 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 有什么区别?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 ,它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 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 要结合。
山水画的意境
情景导入
“山水画意境”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
中国画,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是指抒情性作 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 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 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 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 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 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 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 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识文辨字
生难字
chóu chàng
惆怅
ǎi
暮霭
x渲uàn染
zhì
真挚
fù
赋予
mù
lüè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
qiáng
多音字:强壮
qiǎng
jiàng
勉强 倔强
chóng
崇高Βιβλιοθήκη suì鬼祟词语解释
惆怅:伤感,失意。 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渲染:(1)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2)比喻夸大的形容。 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境界,地方。 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 朝朝暮暮:意思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 天如此。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 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富丽堂皇: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也形 容文章辞藻华丽。
然后列举齐白石画虾 的事例,论证这个观点, 最后反面假设得出结论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 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 画”。
7.第⑦段强调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并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 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 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 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第⑦段强调写景是为了要写情。首先提出观点: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然后论述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无 论写诗还是作画,都站得高于现实,全面深入观察、 认识现实,最后列举毛主席《沁园春·雪》开头几句 词来证明这个观点。
那么什么是意境呢?
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 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 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 人情的雄浑意境。可以说,意境是 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 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 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 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 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 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
文章感知
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写景就是写情。
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 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 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 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 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 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 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 是加工手段。意境和意匠是山水 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 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请结合上述分析,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 本文划分结构。
山 水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 总领全文
画 的
什么是意境 具体阐述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 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 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 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 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8.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各 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举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 描写松树的例子,论述山水画注重表现长期观察 的结果。对比论证:先从正面列举荆浩画松树的 事例,
3. 列举李白的诗有什么作用?
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古诗 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
4.为什么说“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毛主席的词《十六字令三首》做到了情景 交融,有意境。《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 写景,每一字又都是说山, 但每一首、每一字都充分 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5.第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构上有什么 作用?
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 《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 《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漓
万
江
山
井
胜
红
冈
景
遍
山
李可染谈意境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 “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 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 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 界,就叫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