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课堂新坐标高中语文第1单元入门四问讲义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2.升堂入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正误:半夜小偷扒开防护网升.堂.入.室.,钻进住户厨房, 最终被警察抓获。( ) 3.时过境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正误:有种友情,时.过.境.迁.,依然纯朴;有种信任, 时隔多年,依然怀念;有种问候,清清淡淡,却最真诚;有种
答案: 1.形容书籍或篇章多而纷繁。卷帙,书籍或篇章。√ 2.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 3.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 4.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或比喻优秀人才超出他人拔 尖而出。√ 5.撰写著作,创立学说,泛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 √
6.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 普遍性的问题,便于激发学习兴趣,共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 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三是中国文化经典的现代意义,四是 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经历了长达数 千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自我 更新能力,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生。今天,随着经 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 战。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 实力,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解答的时代课题。
类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容
史部
正史(沿用 如“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 《史记》开 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

2019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入门四问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9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入门四问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先秦至 科学家,也产生了一些伟大的科技类著作。明代科
明代
学家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写出了一批集大成的科技 著作。
明清之
明清易代,社会剧变,促使了早期启蒙思潮向
文化经典代表作品 《老子》《论语》《孟子》《庄 子》《墨子》《韩非子》《荀子》 等
《贞观政要》 《朱子语类》
《明夷待访录》
际 近代
纵深发展, 一是出现对封建专制体制的批判和反思, 一是提倡“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
(2) 另一条线索则大体是依时间顺序纵向展开的,从春秋战国起
( 第二、三、四单元 ) ,
经汉唐 ( 第五、六单元 ) ,至宋明 ( 第七、八单元 ) ,结束于清代 ( 第九、十单元 ) ,大致与中国
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走向相吻合。而两条线索,又相互结合,
如第二单元从儒、道两家
经典入手, 不仅是因为它们思想本身的重要, 也因为它们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之源; 而最后一
话,这种对话有利于对真理的探究。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也不妨开展各种各样的讨论,可
以是围绕一个共同主题的交流, 也可以是有目的预设了正反方的辩论。 通过形式多样的对话,
既能增强我们学习的兴趣,也能加深我们对中国文化经典的理解。
(4) 与自己对话。与自己对话是一种不断思考的过程。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
子部 籍。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
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
都归入子部。
家、类书、 小说家、 释家、 道家等 14 类。
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凡历代
集部
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 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 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教案

《入门四问》教案高二语文备课组个性化教学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4.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教学难点: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了。

”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二、讨论: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阅读经典著作?为什么?首先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

其次,就个人的修养而言,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三、学生自学:“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主要思考题:“经、史、子、集”各是指的什么?明确:经部:指儒家的经典。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了“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

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

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

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入门四问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入门四问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

文章剪辑 “礼之用,和为贵。”“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和而不同。” “天下一致而百
虑,同归而殊途。
3、包容性 这个和包括和谐、合作等多方面意义。古
人认为只要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
会的前进。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开 放趋势也是一致。
文章剪辑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4、对自然的亲和力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这可以 解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
家及其学说的
书籍。道教、 宋明理学、清 朝的考据学也 都归入子部。
集部:泛指诗
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凡历代,均归入此类。
通过这样的阅读,最终找寻到治愈浮 躁、贪婪及种种恶的解毒剂和觉醒丸,领 悟到一条至高无上的人生哲理,悟出人生 真谛,找到人生智慧。


《贞观政要》


《焚书》
《水经注》《齐民要术》《九章算
先 秦 术》《伤寒论》《营造法式》《农 至 明 代
政全书》《本草纲目》《徐霞客游
记》《天工开物》
明清之际
《日知录》《文史通义》


《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 《摩罗诗力说》《人境庐诗草》
三 、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文章剪辑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
入门四问
学习目标
1、 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了解中国文化经典在 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的特点;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 作,能够识记文化经典各部分、各门类的代表作;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 学习方法。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 经典;以发展的目光,有辨别地批判性地去学习文化经典,古为今用;强调 自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3、 在学习中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文化经典,学会与先哲对话;学习与 老师、同学、朋友等进行对话与交流;此外,“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 们还要学会与自己对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学会与自 己的心灵对话,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最新2019-2020年人教统编课堂新坐标高中语文第1单元入门四问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最新2019-2020年人教统编课堂新坐标高中语文第1单元入门四问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四、关于本书的学习 (一)本书的线索 本书按照两条线索进行编排。 1.一条线索是从经典的性质横向展开的,力求涵盖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 除了本单元属于中国文化经典概况的介绍外,以下九个单元依次是有关儒家和 道家、历史、道德、佛教、政治、理学、科学、学术、文学等方面的经典。
2.另一条线索则大体是依时间顺序纵向展开的,从春秋战国起(第二、三、 四单元),经汉唐(第五、六单元),至宋明(第七、八单元),结束于清代(第九、 十单元),大致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
16
2019-2020年人教统编课堂新 坐标高中语文第1单元入门四问 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
研读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采用问题提示的方法,引导我们对中国文化经 典及其学习方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共设计了四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过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物质和风貌的 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 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 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其他文化形态, 如道家文化,等等。为使承载这些文化的典籍有一个系统的梳理,我国从隋唐 以来,通常采用“四部分类法”。清朝乾隆时按照此法编成《四库全书》。
(二)本书的编写结构 在结构上,本书除了课文外,各单元还安排了一些“相关读物”,这些“相 关读物”大多与课文属于同一类经典,如第二单元的《孟子》《庄子》即与课文 《论语》《老子》相呼应,同是儒、道二家的重要经典。也有的“相关读物”是 课文的延伸,如第三单元的课文是《左传》,而“相关读物”的《直书》则是对 古代历史实录精神的总结;第六单元课文《求谏》反映的是封建政治的理想状 态,而“相关读物”《原君》则是对君权至上思想的批判。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本书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大视野”栏目,主要选录了 一些当代名家的文章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它们与课文大多有一些思想上的关联, 有助于同学们近距离理解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意义,并引发思考。

【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ppt精品课件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经、史、子、集”各是指的什么? •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 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 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 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 《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 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 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 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孩子读经,谁来评说?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经、史、子、集”各是指的什么? • 经部:指儒家的经典。儒家经书开始有 五部,即《诗》、《书》、《易》、 《礼》、《春秋》,称为“五经”;从 唐代到宋代,形成了“十三经”,即 《易》、《书》、《诗》、《周礼》、 《仪礼》、《礼记》、《左传》、《公 羊传》、《谷梁传》、《论语》、《孝 经》、《尔雅》、《孟子》。
近代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 几千年前对梁惠王说的话,流传到今天,还有 没有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以,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的 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决 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
别集,以年代(皇帝年号)命名。长庆是中 唐唐肃宗的年号。 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也叫《昭明文 选》)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 时期 文 化 背 景 文化经典代 对应 表作品 单元 专题
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时代。西 第二 周以来建立的礼乐制度开始瓦解,群《老子》《论语》 单元 雄争霸,征战频繁。在这样一个动荡《孟子》《庄子》 春秋 的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墨子》《韩非 战国 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子》《荀子》等 儒道 互补 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修纂.(zuǎn) 奠.定(diàn) 底蕴.(yùn)扎.扎实实(zā)B.载.体(zǎi)拓.展(tuò)烙.印(lào)越堆.越高(duī)C.阐.发(chǎn)祛.除(qū)崛.起(jué)踌躇.满志(chú)D.频.繁(pín)编撰.(zuàn)衔.接(xián)提纲挈.领(qiè)解析:A项,“扎”应读“zhā”;B项,“载”应读“zài”;D项,“撰”应读“zhuàn”。

答案:C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体裁崇高内涵承前起后B.顶盛巅峰颁布著书立说C.涌现赋与贬值一脉相承D.相继利弊浮躁责无旁贷解析:A项,起—启;B项,顶—鼎;C项,与—予。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学著作汗牛充栋....,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

B.中央希望经济战线上做实际工作和做理论工作的同志,和衷共济....,通力协作。

C.艺术创作没有终南捷径....,急功近利千万要不得。

人一旦踏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就需要做好准备:只管耕耘别问收获。

只有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才能锤炼出好的艺术修为,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D.当这个小偷升堂入室....,准备再次盗窃王云家的财物时,被警察逮个正着。

解析:D项,“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不能理解为“进入”。

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虽然经济有了发展,但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B.德国是西方现代化大国,不仅以其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制造业闻名世界,而且在哲学、文学、音乐等领域拥有许多享誉全球的巨擘。

语文:《入门四问》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入门四问》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相关论述
要点
对自 然 的亲 和 态度
其他
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 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 “斧斤以时入 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 山林,材木 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 不可胜用 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 也。” 盾,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 源。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 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 对道德的倡导;对科学 …… 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的 探究等。
学 术 思 想
文化背景
时期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专 题
近代是中国社 会的又一个转型期。 在文化领域,比较 突出的现象是西方 理论的引进,如何 近 将西方理论与中国 代 传统的学术思想结 合起来,成为学术 研究的重点。
《人间词话》 《红楼梦评论》 第 《摩罗诗力说》 十 《人境庐诗草》 单 元 人文 心声
其次,在存在形态上具有开放性、超越 性和多元性的特征。经典作为人的精神个体 和艺术原创世界的结晶,它诉诸人的主体性 的发挥,是公众话语与个人言说、理性与感 性、以及意识与无意识相结合的产物。 再次,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 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
“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 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 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 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 来越多了,知道“马克 · 吐温”的人越来越 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 “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 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 了。”
哲 学 三
文化背景
时期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水经注》 《齐民要术》 《九章算术》 《伤寒论》 《营造法式》 《农政全书》 《本草纲目》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

最新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一单元入门四问 1

最新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一单元入门四问 1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了解知识领域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 的问题,目的是用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首先按照四部分类法, 将中国古代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介绍了我国古代 典籍的发展情况以及各部的代表作品;其次以时间为序,纵向展开, 介绍了我国从先秦到晚清文化经典不同的时代特点和思想风貌;再 次阐述了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指出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文化的 基本内涵,才可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最后介绍本书的结 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掌握学习方法
1.自主阅读文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分类方法,了解中国文 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的特点;列举自己学过的中国 古代文化著作,试着对其进行分类。
2.回顾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文化经典作品,探究其思想价值和艺 术价值,写出探究心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1.注字音 阐.发(chǎn) 撰.写(zhuàn) 训诂.(ɡǔ)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 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古 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合理 地利用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环 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
对道德的倡导,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 美的探究等。
科 技
物》
续表

时 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代表作品
应专 单题 元
明 清 之 际
明清易代,社会剧变,促 《明夷待访 使了早期启蒙思潮向纵深发 录》 展,一是出现对封建专制体制 的批判和反思,一是提倡“经 《日知录》 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
政治 学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教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教学案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明确]“经、史、子、集”四大部分。

如下图:分类释义内容经部指儒家学说。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五史。

此外还有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凡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

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类。

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明确]中国文化经典不但数量多,产生的时间跨度也长。

从先秦到晚清,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重大变化,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经典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与思想风貌。

其具体特点如下:时期文化背景与特点文化经典代表作品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等春秋战国至两汉在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

在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下,出现了具有宏大规模和皇朝史格局的纪传体通史。

西汉中国古代重视礼法,礼书在历史典籍中具有重要地位。

两汉至隋唐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开始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佛教一经传入,不可避免地带上中国文化的烙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①《入门四问》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①《入门四问》优秀课件

三、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
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经部
指儒家学说。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 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 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 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 经、尔雅、孟子。
四书: 南宋朱熹编辑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史部
• 或:第二则材料告知人们,面对父母的过失,子女不应阿顺曲从, 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坚持规劝,帮助父母改正。当今社会,人们很 有必要从古人的行为规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构建既明是非、讲原 则,又知礼节、重亲情的和谐亲子关系。
怎样学习本书?
全书按照两条线索进行编排
1.从经典的性质横向展开。
2-9单元依次是关于儒家,道家, 历史,道德,佛教,政治,理学,科学, 学术,文学。
“三通”:
指的是中国古代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 的历史著作:
《通典》(唐代杜佑) 《通志》(宋代郑樵) 《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
子部
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 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 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 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 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专题
《尚书》 《春秋》 《左传》 《史记》 《汉书》

第 三 单 元 春秋 笔法
史 学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对应 专 代表作品 单元 题

中国古代重视礼 西汉 法,礼书在历史典
籍中具有重要地位。
《礼记》
四 单 元 修齐
哲 学 二
治平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入门四问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入门四问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 1 单元入门四问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采纳问题提示的方法,指引我们对中国文化经典及其学习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共设计了四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文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过演化聚集而成的一种反应民族物质微风采的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点形态的整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区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建的、为中华民族子子孙孙所继承发展的,拥有鲜亮民族特点的、历史悠长、内涵博大精湛、传统优秀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括其余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等等。

为使承载这些文化的文籍有一个系统的梳理,我国从隋唐以来,往常采纳“四部分类法”。

清朝乾隆时依据此法编成《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分类是分类内容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石经、汇经部编等 12 类。

分为正史 ( 纪传 ) 、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列传、史史部抄、载记、季节、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7 类。

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子部14 类。

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 5 类。

二、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流传的特点我国古代文化文籍不单数目多,产生的时间跨度也长,从先秦到晚清,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重要变化,决定了中国文化经典有着不一样的时代特点与思想风采。

期间文化背景与特点代表作品中国历史前一次重要的改革时代。

西周时成立的礼春秋乐制度开始崩溃,群雄争霸,征战屡次。

在这样一《老子》《论语》个动乱的时代,大量人材崭露头角,各种主张和学战国《孟子》《庄子》等说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形成了所谓“百花怒放”的场面。

春秋在先秦大改动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尚书》《春秋》战国批历史著作,确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

在两汉《左传》《史记》至大一统的政治场面下,出现了拥有弘大规模和皇朝《汉书》《礼记》等两汉史格局的纪传体通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入门四问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采用问题提示的方法,引导我们对中国文化经典及其学习方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共设计了四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过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物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等等。

为使承载这些文化的典籍有一个系统的梳理,我国从隋唐以来,通常采用“四部分类法”。

清朝乾隆时按照此法编成《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分类
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不仅数量多,产生的时间跨度也长,从先秦到晚清,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重大变化,决定了中国文化经典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与思想风貌。

中国文化经典滋养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文化经典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体体现如下:
(一)本书的线索
本书按照两条线索进行编排。

1.一条线索是从经典的性质横向展开的,力求涵盖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

除了本单元属于中国文化经典概况的介绍外,以下九个单元依次是有关儒家和道家、历史、道德、佛教、政治、理学、科学、学术、文学等方面的经典。

2.另一条线索则大体是依时间顺序纵向展开的,从春秋战国起(第二、三、四单元),经汉唐(第五、六单元),至宋明(第七、八单元),结束于清代(第九、十单元),大致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走向相吻合。

而两条线索,又相互结合,如第二单元从儒、道两家经典入手,不仅是因为它们思想本身的重要,也因为它们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之源;而最后一个单元在内容上与文学相关,又兼及近代文化转型问题。

总的目的是力图使学生在选修了本课程以后,对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论著有相对来说较为系统的学习,进而初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

(二)本书的编写结构
在结构上,本书除了课文外,各单元还安排了一些“相关读物”,这些“相关读物”大多与课文属于同一类经典,如第二单元的《孟子》《庄子》即与课文《论语》《老子》相呼应,同是儒、道二家的重要经典。

也有的“相关读物”是课文的延伸,如第三单元的课文是《左传》,而“相关读物”的《直书》则是对古代历史实录精神的总结;第六单元课文《求谏》反映的是封建政治的理想状态,而“相关读物”《原君》则是对君权至上思想的批判。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本书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大视野”栏目,主要选录了一些当代名家的文章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它们与课文大多有一些思想上的关联,有助于同学们近距离理解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意义,并引发思考。

(三)学习态度与方法
本书的编排与必修课相辅相成,同学们可以将以前的课文找来温习一下,加深对经典和此前所学相关课文的理解,同时巩固和拓展文言文的知识。

学习本书中的经典有以下几个途
径:
1.要与先哲对话。

所谓与先哲对话,就是带着问题去学习,从文化经典中寻求启发或答案。

当然,古代的文化经典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不可能对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因此,我们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化经典中发现问题。

当先哲不再高不可攀,他们也就如同我们的长辈、老师、朋友一样了。

2.要与师友对话。

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

在《论语》中就看到孔子与弟子间的很多对话,这种对话有利于对真理的探究。

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也不妨开展各种各样的讨论,可以是围绕一个共同主题的交流,也可以是有目的地预设了正反方的辩论。

通过形式多样的对话,既能增强我们学习的兴趣,也能加深我们对中国文化经典的理解。

3.要与自己对话。

什么是与自己对话?那就是一种不断思考的过程。

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讲的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逐步确立正确的认识。

在中国文化经典中,有不少说法放在现代并不一定合适或正确,这就需要我们去辨别。

比如,本书所选的有关佛教及禅宗的经典,并不是要引导同学们成为佛教徒,而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一至今在中国文化中仍有重要影响的宗教思想体系;又比如,王国维用叔本华的悲剧哲学来解读《红楼梦》,也不一定是科学的阐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