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学辅导4第七章教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七章) - 【教育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教学概念?教学的含义有哪些?
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包括:(1)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的活动;(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要求: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的关系,既要避免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又要避免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大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1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一教师主导着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二教师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三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
6、什么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有哪些基本方法和方式?
含义:学习学业成绩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的基本内容,它是以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发展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方式:考查和考试
点击查看: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
(二)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要求:(1)目标准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组织有效;(5)体验积极。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1)课外作业的形式;(2)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3)及时批改课外作业。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
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 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 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教 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
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获得系统知识的 主要材料。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所要实现的基本目
• 学区
• 学校
影响课程实施的学校因素具体包括: (1)校长;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3)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 外部环境 课程实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社会条
件和文化条件。
六、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
常见的定义主要包括: (1)课程评价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
目标的程度。 (2)课程评价是将学生的学业与某些标准进行比较
(1)重视课程的完整性和整体功能。 (2)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化。 (3)重视课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4)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精神、
创新意识,以适应未来的学习化社会以 及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紧 密联系。
三、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改革背景 国内背景 国外背景
(二)改革的理念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一) 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 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 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
(二) 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 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 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一)显性课程:也被称为正式课程、官方课程、
四、课程的范围与结构
课程的范围大致包括如下方面(见表7-6)
五、课程实施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同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教学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
6.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7.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8.一般来说,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9.智力是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10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2);(3)。
3.(教学的意义)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2);(3)。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论(下)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七章教学论(下)一、名词解释:1、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或手段。
它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
2、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注入式教学而言的,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和维也纳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3、课外活动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广义的课外活动包括正式课程以外的校内外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课外活动仅指校内的课外活动。
4、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教学时间表面向全体同学进行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由夸美纽斯论证确立。
5、教学相长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互动原则。
6、产婆术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苏格拉底法被称为“产婆术”。
7、注入式教学是指教师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硬性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指导思想。
8、课的类型和课的结构:课的类型是指按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而划分的课的种类。
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一课,另一类是综合课。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一般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五部分。
二、填空题: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最早是由(孔子)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2、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4、教学的辅助形式有现场教学、个别教学、分组教学。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知识点与练习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与任务一、教学的概念1、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注意:教学不等于智育,还包括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途径不仅仅只包含教学,还有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
2、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3、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考点:要求掌握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教学在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
二、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1、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有力工具。
2、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是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注意:学校工作除教学外,还有党务、行政、后勤等,学校教育的途径除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必须与生活实践加强练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考点:正确理解“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这句话的内涵。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与创造才能。
3、培养审美情趣、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4、促进个性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同时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的过程。
受认识论一般规律的制约。
特殊性。
认识目的特殊,非发现发明而是缩小差距。
认识对象特殊:书本。
认识条件特殊:教师的指导。
认识序列特殊:多端性。
认识过程特殊:人类认识的捷径。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的认识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师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及策略 1、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2、教师的在职培训
第四节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课程观 (1)学校的课程是发展的。 新课程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位,重视学生学力的培养, 结构上强调均衡协调的发展,评价上更注重学生的发展过 程。 (2)学校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建构的。 (3)课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 课程不只是教程,而是教程与学程的统一。它不仅是 教师的,同时也是学生的,它是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 的桥梁。
3、教师职业的社会权利
教师职业从业者除享有一般的公民权利外,还 享有教育科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自由 和自主权。
4、教师职业的从业要求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 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国家规定的学历或经 国家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
(三)教师的社会作用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 文化 教师传递人类文化不是起一个传声筒的作用, 他不但要对知识作说明、解释、论证,而且要对人 类文化进行选择、提升和创造。 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展 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
第五节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概况
师生关系
(一)中国古代的师生关系 《弟子职》对学生如何尊师进行了严格规定。强调师道尊 严。 孔子: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学生对他既尊重敬仰,又 亲密无间。 (二)西方近代的师生关系 德国赫尔巴特:“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 “教师中心论” 美国杜威:“教育要把儿童当做太阳” “儿童中心论” 两个学说长期争论,对西方师生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有很 大影响。
三、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 础。 师生之间一般要经历“接触、亲近、共鸣、信赖”四个 步骤。 (三)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 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真正的教师威信建立首先依靠教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 提高。 还要具பைடு நூலகம்教师职业所要求的特殊性格,即:具有童心、 公正感和自制力。
2021年高校版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教育学第七章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
2021年高校版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教育学第七章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教育学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学科,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是教育学中的一门重要章节。
本章旨在探讨课程的基本理论以及实践应用,帮助教师了解并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一、课程基本理论1. 课程的概念及分类课程是指根据学校设置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一系列组织和计划活动的集合。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实践需要,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和班级课程。
2. 课程标准的制定与评价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内容、目标和评价体系的规范和指导。
制定课程标准需要根据教育目标、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并结合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进行评价和修订。
3. 课程与教材的关系课程和教材是密切相关的,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呈现形式。
课程教学应该根据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确保达到教学目标。
4. 课程开发与课程改革课程开发是指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需要,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并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的过程。
课程改革是指对现有课程进行修订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二、课程实践与教学策略1.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他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课程评价与反馈课程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促使他们改进和提高。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实验和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
4. 创新教育理念的应用创新教育理念是指倡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实践案例在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中,我们以第二外语课程为例,探讨如何有效组织和实施课程。
教育学 第七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1、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主要条件 2、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3、教育通过转化和应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学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制定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教育学
第一节 关于人的发展的种种认识
2、教育万能论 英国的洛克的白板说。“我敢说我们日常
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 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决定 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 之故。” 法国的卢梭:“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 的形成由于教育。” 德国的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 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教育学
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的概念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个方面,这两个 方面是密不可分的,身体的发展和健康状况影响着心理活 动及其发展,同样,身体的发展,也要受到认识、情感、 意向和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
教育学
一、关于人的发展的种种认识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英国的高尔顿:“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 其受遗传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和组织之受遗传 决定一样。”
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
较大影响。
教育学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 影响的外部世界。
(1)环境制约人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2)环境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进程
思考:如何辨证地理解“近朱者赤,近墨 者黑”与“出污泥而不染”?
教育学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上)》知识点重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指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想也许、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知识与方法同样重要。
二、教学的意义(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三、教学的任务(一)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二)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第二节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一、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注重“躬行”,即身体力行,初步形成了把“学”、“思”、“行”看做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
这是我国最早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思想。
《中庸》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思孟学派的《学记》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比较系统完整的教育论专著。
阐述了“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与方法朱熹比较强调学与思,提出了著名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养,切己体察,居敬持志的读书法,但他对行有所忽视。
苏格拉底的教学过程思想被称为“产婆术”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中。
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
昆体良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教学过程理论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夸美纽斯认为“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因而教学艺术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模仿和遵循自然的秩序,卢梭极力主张自然教育,卢梭所谓的自然教育是指儿童内在的身心发展,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
并首创发现教学赫尔巴特重视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教学,是他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导论《第七章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七章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知识点汇总一、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名解):教学过程即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人事教学内容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过程。
2教学过程本质上是:特殊的认识过程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属于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的矛盾主要地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即教与学的矛盾)、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容、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三个方面。
其中第三方面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活动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2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
简述教育过程的特殊性?或教学认识的特殊性是如何体现的?●教学认识有特殊的主体(学生)●教学认识有特殊的客体(教材)●教学认识有特殊的目的(学生发展)●教学认识有特殊的活动方式(教学实践)●教学认识有特殊的检验方式(考试)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是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任务。
1)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之争。
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任务主要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齐。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应当是教给学生对生产活动实际有用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自然科学、机械技术等学科的教学,代表人物是斯宾塞。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具体表现为: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二者互为基础、互为条件首先,知识是发展智能的内容和手段。
其次,智能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因此,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对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必然导致另一方面的畸形发展,并最终影响教学质量,损害个体的整体发展。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并未同步进行、一一对应。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虽然联系密切,不可分割,但知识并不等于智能,知识掌握的量与智能发展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水平之间不是一种绝对的正比关系,两者之间不同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剪刀差”。
首先,知识的智力价值是不同的;其次,不同的认知活动方式在发展智能方面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普通教育学第七章教学
8.发展性原则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述
教学方法是指师 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 完成教学任务、实现 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 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 的总称 教师教的方式 和手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学习的方式和手段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特性
• 目的性。教学方法产生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
一、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 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 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
方面和始终。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的八大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 昆体良(约35-95)的教学过程思想
第一节 教学概述与教学过程
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
• 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
• 凯洛夫的教学过程理论
第一节 教学概述与教学过程
当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 • 赞科夫的教学过程理论 • 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 •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完成教学任务,配合某种教学
方法而采用的器具、资料与设施。它的范围很广, 主要有:教学用书、教学用资料、直观教具、现 代化教学手段以及专用教室等。 教学手段通常是教师配合某种教学方法而采
用的,对教学方法起到补充、解释的作用,但它
本身不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 指导性的简约理念和要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它具 有为完成一定任务而活动的方法特性,也属于方 法范畴。 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传授/接受教学模式、问题/ 探究教学模式、精读多练模式、自学辅导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等。 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起着单一的教学方法所难 以起到的具体而明确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教学方 法是构成教学模式的基础及要素。
教育学第七章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所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教育。
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2、教学≠教育。
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
但不能把两者等同。
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流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3、教学中教与学。
教学还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自学相紧密联系。
教学由教与两方面组成,其中,学既包括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教授下的学习,也包括学生为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预习、独立作业等自学活动,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能独立自主地自学。
但是教学与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有严格的区别,后者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学习,根本不同于教学中的预习、复习和作业。
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概括:教学既包括教师直接的教和学生接受学习,有包括教师间接的教和学生发现学习。
)二、教学的意义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三、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科学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
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
基础技能: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教学内容
robust [发音]“乐百氏” [词义]强壮的(头脑简单的那种)
4、循序渐进原则
• 含义: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 识发展的顺序进行,“学不躐等”。
• 要求:1、按照教材的系统逻辑性教学 2、分主次难易,突出重点难点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到
繁,处理好“两个序”(知识的逻辑顺序 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的统一
1、直观性原则
• 含义:通过直观教具、观察和教师形象的语言描 述,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感性认识,使左右脑 协同工作,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 直观教具: 1实物直观 2模象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影视、幻灯、电脑) 3语言直观
直观性原则
• 要求: 1、正确选择和运用直观教具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语言直观
“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 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 的。” ——乌申斯基
直观性原则的例子
• 右脑加工声音、形象:“团身—球”(前滚 翻)
• 生动形象的语言:“一大二小三跳”“青蛙” • 利用错觉
跳高
2、启发性原则
• 含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 极探索等。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且呈现多样 综合的特点。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 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为: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5、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从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出发,进行差异教 学,有的放矢,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最大限度 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学第七章教案
标题:教育学第七章教案引言:教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是教育的原理、方法和过程,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素质和个性。
本文将针对教育学第七章的内容,设计一份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了解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2. 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 分析和评价不同教育模式的优缺点;4. 思考和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教育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教育的定义和目的;2.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介绍;3. 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分析;4. 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学生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本章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的优缺点,并分享意见和观点。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分析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教育实例和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本章的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引入阶段:- 介绍本章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并引发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和思考。
- 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教育实例,引发学生对教育问题的讨论。
2. 探究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实践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分析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探讨如何改进现有的教育模式和制度。
4. 总结阶段:- 对本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育学第七章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标规范下的,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 活动。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
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和思想品德获 得一定的发展。
二、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 最有效的形式 (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 标的基本途径 学习生活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锻炼与 成长的平台。 (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三、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
1、代表人物:杜威
教学过程理论:五步教学法 (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 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 各种假设、推断那种假设能解 决问题、经过假设获得结论) 特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 个人探索进行学习,能够发 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派 代表人物:凯洛夫 教学过程理论:知觉具体事物,理解事物的特点、 关系或联系,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 巧,实践六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特点: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释教学过程。 发扬了传统教学论的优点,纠正实用主义教育忽视系 统知识的偏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提高了学校的教 学水平。
一、古代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 1、孔子及儒家教学过程 公元前6世纪,孔子提出把“学””思””行”看作统一 的学习过程的思想,这是最早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 孟学派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强调个人能动的去学习、思考和实践的学习过程。 2、苏格拉底教学过程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 盾,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真知。 3、昆体良教学过程 古罗马的昆体良提出了“摹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 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特点: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教育学第七章
(二)教学的定义
(1)最广义的理解。一切学习、自学、教育、科研、劳动,以至生 活本身都是教学。
(2)广义的理解。是指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有目的、有领导,经常而 全面的影响。
(3)狭义的教学。是指教育的一部分和基本途径。它以传授和学习 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并以此对学生的身心施行多方面的影响。这是 教学的主要特征。
就忽略了教学过程本质的其他特点。
3.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 。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 心理学家罗杰斯。他提出了教学中的情感 因素问题,并将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 动力。这一学说,对传统教学本质观是一 个冲击。 4.控制论——信息论意义上的教学本质观 。
控制论——信息论意义上的教学本质观是60 年代在德国产生的。它的提出者是弗兰克 和库贝。他们认为,教学是一个对学生进 行行为控制与行为管理的过程。控制论与 信息论是分不开的,教学控制系统对学生 行为的控制过程也就是信息处理过程。
教学认识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学生的认 识过程不同于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表现 出不同的规律性。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 矛盾是教学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教学认识 客体对象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的认识过程 ,一般表现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 知识和运用知识这样一个序列过程。
四个阶段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彼
2.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并不是彼此孤
立,互相对立,而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 。一方面智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的掌握
二、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确保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是发挥教学的教育功 能的重要保证。 (二)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三)充分利用良好的班集体的教育力量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教学能力和思想水平
2024年学前教育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2024年学前教育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2024年学前教育学教材第四章“儿童心理发展”及第七章“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编制。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定位、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阶段特征。
2. 了解并分析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提高学生针对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引导能力。
3. 掌握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应用与实践;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方法与实施。
教学重点: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板书用笔、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儿童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阶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引导方法。
4. 课程设计:介绍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学习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特定儿童群体设计课程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阶段特征、影响因素。
2. 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目标、内容、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某一具体儿童心理发展案例,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措施。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针对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案例分析方面的表现。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加深对学前教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身教育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专业能力
• 1.教学能力 • 2.表达能力 • 3.组织能力 • 4.教育智慧 • 5.科研能力 • 6.信息获取能力
(三)专业情意
• 1.专业理想 • 2.专业情操 • 3.专业意志 • 4.专业性向。包括:教师对自身职
第七条明确规定我国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与实验的权利,简称教育教学权;
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 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 权利,简称科学研究权;
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 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简称学生管理权;
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 遇以及寒暑假期的 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 待遇权;
• 因此,考察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可
以从它应有的社会权利、经济待遇、政治待遇 与职业声望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
职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的高度。
• 三、教师的作用 • (一)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
传递作用
• (二)教师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培养
引导作用
• (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和条
件性作用
• (四)教师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意义
和作用
• 四、教师的角色
(一)学习者和研究者
• (二)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的引导
者
• (三)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 (四)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
和管理者
• 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素质 • 一、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不同观点
• 二、教师的若干重要专业素质
(一)专业知识
教育学辅导4第七章教师
第七章 教师
教师职业的源起
教师是原始文化的保存者和传播者:古 籍记载的,原始社会的燧人氏教民熟食; 伏羲氏教民狩猎;神农氏教民农作等, 他们都是把生活及生产经验教育民众, 是充当教师职责的,
•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应取决于它的社会功能及
其从事这种职业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对社会 的贡献。但在现实中,往往受到国家政府及社 会对其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评价所制约,通过国 家政府和社会所给予的权利与待遇,提供的工 作环境条件显示出来。
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 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 等方面全面发展;
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 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 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
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 教师的资格 1.教师资格条件 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资格必须具有四个
业的认同感。
• 5.专业自我: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
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 理倾向。
• 教师工作的特点
• 1、复杂性 • 首先,工作对象是具有一定自觉意识,有理智,
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学生;其次,教师工 作内容是多方面的,即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又要 促进学校智力及各方面能力、即身又心,即知识 又思想品德等;教师工作过程的全日制。
•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内容 •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 1.具有成熟的专业理念 • 2.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 3.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 4.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
•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 1.提升专业理念 • 2.锤炼专业品德 • 3.学习业务理论 • 4.造就专业技能
•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和途径 • (一)加强高校培训机构与中小学学
校的合作
• (二)注重行动研究,引领专业发展:
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 (三)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
• 第三节 教师的专业发展
•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 “教师不单是一种职业,且是一种专
业,……性质与医生、律师、工程师 相类似”。
•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
业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为核心,以教师 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 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 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 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 的专业成长过程。
• 2、创造性 • 因为对象的千差万别,教学过程千变万化
• 3、示范性 •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 4、系统性 • 培养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具
有周期性和集体合作的结果。
• 正如《管子。权修》篇中所言:”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 人。”
教师的权利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要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 (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
试合格 (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2.教师资格认定 认定程序:(1)提出申请 (2)受理 (3)
颁发证书 3.教资格丧失
我国《教师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受到剥 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 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 的,丧失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条例》进一 步规定,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丧失教师资格的, 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 以上人们政府教师行政部门收缴。
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 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 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 理,简 称民主管理权;
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简
教师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 列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 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 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 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 教师专业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
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前,接受教育和学 习的职业准备期。二是教师走上工作 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 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最起码 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职业适 应期。三是教师继续在实践中锻炼自 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并达到熟练 程度的职业发展期。四是教师开始进 入探索和创新并形成自己独到见解和 教学风格的职业创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