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实操过程的个问题

合集下载

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及评析在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公私合作(PPP)项目成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重要模式。

然而,尽管PPP模式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PPP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1. 金融风险难以承受由于PPP项目通常涉及庞大的资金投入,需要吸引私人投资者参与,因此金融风险是一个主要问题。

经济周期波动、融资成本上升、合作方信用不足等因素可能使得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或提前终止。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提供稳定可靠的财务支持和风险分担机制。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PPP合作方的监管和评估,确保他们具备足够实力和信誉度参与项目。

2. 悬而未决的土地纠纷在很多PPP项目中,土地纠纷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土地被拆迁、征用或租用等操作所涉及到复杂的产权关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常引发矛盾和争议。

这些纠纷不仅耗费时间和金钱,也增加了项目的不确定性。

为避免土地纠纷,政府应强化土地管理的规范和透明度,并确保所有相关权益得到妥善保护。

同时,建立一个快速、公平、高效解决纠纷的机制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化解潜在的矛盾。

3. 信息不对称和透明度不足PPP项目中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导致私人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项目的风险与回报。

此外,一些PPP项目在决策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公众对项目进展了解有限,很少能参与讨论和审批。

在这方面,政府应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提供充分且易于理解的数据和信息供私人投资者参考。

同时,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能够促进更多社会各界对PPP项目质量及效果的关注。

4. 合同管理与约束机制不完善良好的合同管理是确保PPP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在现实中还存在合同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合同可能存在模糊、不清晰的条款,甚至有漏洞,可导致项目运营中出现纠纷。

为加强合同管理与约束机制,政府应建立专业化的团队进行监管,并且对关键合同条款进行详细规定和审查,确保各方权益能得到充分保障。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采用PPP(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降低投资风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本文将对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风险分担不均: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承担工程项目的风险,但往往存在风险分担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私营部门在项目经营过程中难以承受突发的风险,最终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2. 项目周期长:由于PPP模式下的工程项目一般都涉及土地征用、环保审批、政府批文等手续,因此项目周期相对较长,这给项目的管理和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信息不对称: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私营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政府往往对整个项目的情况了解不够充分,容易导致沟通不畅、决策不准。

4. 运营管理不规范:一些PPP项目在建设完成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导致项目的运营管理不规范,最终无法实现预期的效益。

二、对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1. 加强风险管理:政府和私营部门应该在项目合作的初期就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确保风险能够得到合理的分担和处理。

2. 简化审批程序:政府应该加快土地征用、环保审批等相关手续的办理速度,简化审批程序,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

3. 加强信息披露:政府和私营部门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双方能够及时了解项目的最新情况,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4. 强化运营管理:政府和私营部门应该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加强对项目的运营管理,建立起一套较为规范的管理体系,确保项目能够稳步、高效地运转。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与民间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广泛应用,旨在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合作,实现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在实践中,PPP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PPP项目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在知识、经验和资源方面存在差异,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政府往往对项目的信息掌握更多,而民间合作伙伴则可能缺乏必要的信息,这将导致决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增加。

为此,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建立信息平台,确保各方对项目信息的公开透明,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PPP项目中的风险分担问题。

在PPP模式下,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都会承担项目风险,但由于各方利益的不一致,风险的分担往往存在争议。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明确各方的权责,建立明确的风险责任分担机制,各方应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收益,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实现风险的最大化和共担。

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问题。

PPP项目通常涉及复杂的合同关系,而且项目周期较长,因此合同管理尤为重要。

合同中应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规定项目实施的具体细节和条款,并加强合同执行和监督,及时解决合同纠纷。

还应加强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PPP项目中的社会参与问题。

PPP项目涉及公共利益和社会资源,社会参与是必要的。

在项目设计和决策阶段,应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项目实施阶段,应通过公开信息和参与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和问责。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项目争议,增强公众对项目的认同和支持。

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担、合同管理和社会参与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明确风险分担机制、加强合同管理和社会参与,才能实现PPP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有效管理。

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应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共同推进PPP项目的成功实施。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PPP项目总承包模式是指政府和企业合作,由政府出资,由一家企业承包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

在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重难点,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加以解决。

本文将重点围绕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展开讨论。

1. 政策法规不完善在我国,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的管理还存在着政策法规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PPP项目总承包模式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会给项目的推进和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

2. 信息不对称PPP项目总承包模式中,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政府难以全面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也很难全面掌握政府的需求和政策。

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合作双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理解偏差、沟通不畅和合作不到位的问题。

3. 风险分担不清在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中,风险分担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合理分担和承担风险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难点。

如果风险分担不清,可能导致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纠纷和合作问题。

4. 项目可行性评估和论证不足在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中,项目可行性评估和论证不足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管理问题。

由于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如果在项目启动前不能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评估和论证,可能会导致项目后期出现重大问题。

5. 合同管理不规范在PPP项目总承包模式中,合同是管理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合同一般都比较复杂,如果合同管理不规范,可能导致项目过程中出现合同解释不清、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2. 加强信息沟通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提高合作双方的理解和信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基础保障。

3. 合理分担风险针对风险分担不清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应当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方案,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承担范围,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4. 加强项目论证和评估针对项目可行性评估和论证不足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强对项目的论证和评估工作,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持续性,为项目的后期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行业PPP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行业PPP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行业PPP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一、引言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在PPP项目的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行业PPP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行业PPP存在的问题1. 不合理的分配权责和风险在一些PPP项目中,政府通常主导决策并享有较大权力,而私营部门承担更多风险。

这种不均衡分配导致了投资方面对项目持观望态度。

2. 信息不对称与透明度欠缺由于信息对称性不足以及政府采购标准不够明确,导致私营部门难以获得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

同时,政府在投资合作进程中缺乏透明度,增加了市场中各方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3. 融资难、融资贵由于银行借贷机制限制、金融机构风险偏好等原因,很多PPP项目在融资过程中遇到困难,并且由于风险的特殊性,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

4. 资金回收周期长许多PPP项目在运营阶段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回收成本和实现盈利。

这增加了私营部门投资的风险,限制了他们继续投资PPP领域的积极性。

5. 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行业PPP缺乏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机制,从而导致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缺乏标准化不仅影响项目整体效益,也使得民众对PPP模式的信任度下降。

三、整改措施1. 确立合理分配权责和风险机制政府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PPP决策机制,并明确各参与方之间的职责分工。

公平合理分配权责和风险将有效增强项目吸引力,促进投资者积极性。

2. 提升信息透明度与公开程度政府应加强与项目相关的信息发布工作,确保有关招投标、执行情况等重要信息及时公示。

同时鼓励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监督,提高整个运营过程的透明度。

3. 完善融资环境与机制政府应建立包容和可预测的财务环境,为PPP项目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此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投融资,降低资金成本。

4. 加强监督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加强对PPP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政府应注重绩效评估、社会影响评价等方面工作,并依此针对性地完善相关政策和规范。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PPP模式可以促进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PPP模式的几个关键环节出发,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项目前期准备1.问题:PPP项目的前期准备周期长、投入大,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顾问支持,但很多项目招标实施过程中,由于缺少足够的认真的前期准备,往往会导致工程项目在实施中出现各种问题。

2.对策:扎实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风险评估、商业模式设计等,确保项目获得正式批准前充分研究和讨论,做到最小化的技术风险和商业风险。

同时,要加强PPP项目的信息披露,使市场各方充分了解项目的情况,减少后期争议。

二、合同签订1.问题:PPP项目合同中的条款和约定复杂多样,需要各方在合同签订前详细协商。

但有时由于谈判双方力量不平衡、合同文本不明确等问题,可能导致合同签订后出现潜在问题。

2.对策:由于PPP项目的运营周期较长,涉及到多方合作和共同承担风险,因此,在合同签订前,应该提前完善所有标准条款和规则,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以充分预防潜在的矛盾和纠纷。

同时,要加强合同监管,为之后的项目运营提供保障。

三、项目实施1.问题:再次,由于PPP项目本身风险较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控也十分关键。

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PPP项目在实施阶段出现了投资方、运营方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项目乃至整个PPP模式遭受了严峻考验。

2.对策:确保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条约和合约得到贯彻执行,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和管理,降低项目风险,维护运营稳定和安全。

如发现项目存在问题,应该加强各方沟通,及时调整方案,协调分歧,降低损失并保证项目正常实施。

综上所述,PPP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如果提前充分进行前期准备、合同签订和项目运营监管等工作,充分利用PPP模式可能带来的优势,遵守所约定合同条款,强调合同监管,主动应对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加强沟通协调,相信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可逐步得到解决。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它解决了政府项目建设的财政难题,同时也提高了社会资本的利润水平。

然而,在PPP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PPP项目管理中寻求解决方案。

问题一:合同签约后,信息流和资金流缺乏透明度在PPP合作中,合同主要依赖于机构间签署,因此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透明度不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建立有效的合同制度,明确工程和服务承包商的义务,确保资金和信息流的清晰度和完整性。

另外,政府和合作伙伴也应及时发布有关PPP项目的公开信息,尽量提高信息公开度。

问题二:PPP模式下,灵活性不足PPP模式在面对变化的市场和管理模式时,可能会显得较为僵硬。

与传统的建筑行业不同,PPP模式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社会影响力。

因此在PPP项目计划和合同签订之前,需要制定项目的鲁棒性管理计划,以应对不可预测的问题和变化的情况。

问题三:PPP模式中难以控制风险在PPP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风险控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由于PPP模式需要不同的合作伙伴和融资来源,不同的风险会涌现出来。

为了控制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对方案。

同时需要制定合适的合同条款和附加规则,将各种方式的风险分配给相关合作伙伴。

问题四:PPP项目整合难度大PPP项目需要协调多个合作伙伴,例如政府部门,投资机构和服务承包商等。

而这些合作伙伴之间往往具有不同的管理结构和利益。

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可操作的PPP协调机构,达成项目目标。

问题五:PPP模式中利润分配问题在PPP模式下,利润分配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根据不同的合作伙伴,利润的分配往往也不同。

因此,在PPP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公平合理的利润分配规则,以平衡各方的利益,确保PPP项目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PPP模式的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综合分析,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在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伙伴带来获益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合适的制度,以使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

ppp工程施工风险

ppp工程施工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断增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逐渐成为重要的投资和融资方式。

然而,PPP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给项目各方带来一定的压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PPP工程施工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施工安全风险1. 人员伤亡风险:施工现场人员密集,作业人员在高处、深水、重物等地作业,容易发生高空坠落、触电、溺水、物体打击等事故。

2. 设备故障风险: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和临时设施存在故障和损坏的风险,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延误和额外成本。

3. 施工质量风险: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材料质量、人员素质等因素,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影响工程安全和使用寿命。

应对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二、施工进度风险1. 工程变更风险:由于设计不合理、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可能导致工程变更,影响施工进度。

2. 材料供应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商违约等原因可能导致材料供应不稳定,影响施工进度和成本。

3. 施工环境风险:施工现场周围环境变化,如天气、交通、土地征用等,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延误。

应对措施:加强项目前期调研,确保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材料供应稳定。

针对施工环境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三、施工成本风险1. 工程量变更风险:由于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化等原因,可能导致工程量增减,影响工程成本。

2. 人工成本风险:人工工资上涨、劳动力市场紧张等因素可能导致人工成本增加。

3. 设备租赁成本风险:设备租赁市场价格波动、设备故障等原因可能导致设备租赁成本增加。

应对措施:加强工程量控制,严格审查设计变更。

与施工队伍签订固定总价合同,降低人工成本风险。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已成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要模式。

作为PPP项目的关键环节,总承包模式的管理对项目的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承包模式的管理在实践中常常面临着诸多重难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找到对策。

一、重难点:1. 信息不对称:在PPP项目总承包模式中,政府、项目方以及承包商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政府对项目的需求和标准往往不够清晰明确,而承包商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成本也往往了解不足。

2. 项目风险分担:在PPP项目中,风险分担是一个关键问题。

政府、项目方和承包商对风险的认识和分担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合同签订和执行中的纠纷和矛盾。

3. 项目变更管理:由于PPP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政策变化、市场变化和技术变化等因素,导致项目需求和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总承包模式的管理难度增加。

4. 资金管理:PPP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一直是总承包模式中的难点,包括资金的来源、使用效率、监督和保障等方面。

二、对策:1.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政府在PPP项目的立项阶段应充分发布项目的需求和标准,公开项目信息,并接受承包商的咨询和建议,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PPP项目的签约阶段,政府和承包商可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合理分担风险,降低因风险分担导致的纠纷。

3. 完善合同管理机制:PPP项目在签约后,政府和承包商应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包括项目验收标准、变更管理程序、索赔处理机制等,为项目变更带来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4. 推进资金监管改革:政府可以探索建立独立的PPP项目资金管理机构,全面加强对PPP项目资金的监管和管理,推动PPP项目资金的规范化使用和保障。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的管理需要政府、项目方和承包商共同努力,强化信息披露,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合同管理机制,推进资金监管改革,从而解决重难点,并实现PPP项目的成功实施。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1. 信息不对称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私营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政府通常对项目的需求、预算和监管等方面拥有较为详细的信息,而私营部门对于项目的投资回报、利润预期和竞争态势等方面掌握的信息相对较少。

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合作方在协商和决策过程中存在误解和分歧,从而影响项目的有效推进和管理。

2. 风险分担不清在PPP模式下,风险的分担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往往存在各种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

如果在合作方没有明确约定风险的分担责任和方式,很容易导致一旦出现风险事件时,各方之间产生纠纷和争议,从而影响项目的进展和成果。

3. 成本控制困难在PPP模式下,项目的资金来源较为多样化,一般包括政府的拨款、私营部门的投资和融资等。

这种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和投入方式,使得项目的成本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特别是在项目的运营阶段,如何有效地控制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和风险成本,成为了一个较为严峻的挑战。

1. 完善信息披露和交流机制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和私营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和交流机制来解决。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要求项目承办方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向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方公开项目信息,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各方可以建立定期的沟通和协商机制,及时交流项目进展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和纠纷。

2.明确风险分担责任针对风险分担不清的问题,政府和私营部门可以在合作协议中明确风险的分担责任和方式。

可以通过协商确定各方在项目中所承担的风险,划分责任范围和方式,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应对措施。

这样可以在项目发生风险事件时,及时、有序地解决问题,确保项目能够高效地推进和实施。

3. 强化成本管理和监控针对成本控制困难的问题,政府和私营部门可以加强对项目成本的管理和监控。

在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包括成本预算、成本分析、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管理体系。

ppp实施方案 重难点

ppp实施方案 重难点

ppp实施方案重难点PPP实施方案重难点。

一、PPP模式的重要性。

公私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一种合作模式。

近年来,我国PPP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PPP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

二、PPP实施方案的重难点。

1. 政策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PPP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不明确的地方,给PPP项目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例如,政府部门在PPP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方面的程序不够规范,导致项目推进缓慢。

2. 风险分担机制不清晰。

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机制是关键的问题。

在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方都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

如果风险分担机制不清晰,就会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

3. 项目信息不对称。

在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往往信息不对称,这就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政府在项目的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足,社会资本方也难以获取到项目的真实信息,这就容易导致项目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影响项目的实施。

4. 资金来源不确定。

PPP项目的资金来源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PPP项目一般都是长期的投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如果资金来源不确定,就会影响项目的实施。

5. 监管不到位。

PPP项目的监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果监管不到位,就容易导致项目的质量不过关,甚至出现违规行为,给项目的实施带来隐患。

三、解决PPP实施方案的重难点。

1. 完善政策法规。

需要加强对PPP模式的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完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项目的立项、审批等程序,为PPP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建立健全的风险分担机制。

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分担机制,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在项目中所承担的风险,合理分担风险,降低项目的不确定性。

3. 加强信息披露。

政府需要加强对PPP项目信息的披露,提高透明度,为社会资本方提供真实、准确的项目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PPP项目实操过程的44个问题

PPP项目实操过程的44个问题

最新PPP项目实操44个问题PPP项目流程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项目发起、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

根据财政部官方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PPP全国入库项目已达12287个,累计投资额14.6万亿元。

一季度进入执行或移交阶段的项目在逐月增加,落地速度在加快。

但在PPP项目推进过程中,还有很多专业问题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

为此,度川管理研究部整理了在PPP项目5个阶段中的常见问题,以飨读者!一、项目识别阶段问题一谁能发起PPP项目?应当向谁提出?按照指南的要求,政府方和社会资本都可以发起项目。

政府发起是由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负责向行业主管部门征集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行业主管部门可从新建、改建项目或存量公共资产中遴选潜在项目,向财政部门申报。

社会资本应以项目建议书的方式向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推荐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在实践中,通常PPP项目是由行业主管部门、下属的平台公司或社会资本发起,向当地的财政部门申报。

如果是省一级向下主导PPP项目的地区,是由市/县级的地方政府,委托当地的财政部门,向省PPP中心申报,省PPP中心会通过筛选和分类,建立三个“库”:示范库、推介库和备选库,重点支持示范库和推介库的项目,例如给予省级的财政补贴等。

问题二立项阶段《可研》的必要性,没有可研是否会影响下面工作的推进?这里的《可研》全称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报发改委立项审批中重要的支撑性报告。

在财政部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中提到了,在项目发起阶段,“新建、改建项目应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存量项目应提交存量公共资产的历史资料、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可以看出新建项目是必须要提交可研的,而存量项目因为已经立项,实际上也是提交过可研的。

在《合同指南》中也提到了“如包含工程建设的合作项目,应明确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要求”。

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摘要: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财政部和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推动和引导ppp项目实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ppp模式实践热潮。

丽水市积极响应,在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荣获浙江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市县称号。

本文以丽水市本级ppp项目实践经历,浅谈地方政府在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寻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ppp项目问题建议一、基本情况自ppp模式推进以来,丽水市政府于2015年1月出台了(丽政发〔2015〕4号)《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公共设施领域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市财政局专门成立推广和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领导小组和“丽水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指导服务中心”,建立了“5+x”联合审查机制,初步完成编制ppp模式操作实用手册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操作指引等等工作。

目前市本级共有20个实施类ppp项目,总投资124.16亿元,项目涉及市政工程、政府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利、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多行业领域,其中6个项目列入省财政厅示范项目,3个项目入选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在推广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由于ppp 模式实践时间相对过短,还不够成熟,且ppp项目周期又长、步骤相对繁琐,实际实施中还是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以下笔者将从ppp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和ppp项目实施中的建议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二、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ppp项目实施中,由于对ppp项目相关政策、规定学习不够,研究不深,不少人对ppp 缺乏了解,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ppp是政府财政危机下的权宜之计,仅仅是为了融资,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过分让利,把风险几乎完全留给政府,承诺固定回报率等,无法实现物有所值;另一方面当社会资本大量盈利时又想方设法分一杯羹,没有树立起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平等关系,影响项目的推进。

PPP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PPP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PPP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发布时间:2021-12-16T08:21:09.734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0期(中)作者:洪雪娇1,2 [导读] 为了同时满足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机制的洪雪娇1,2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205 2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05摘要为了同时满足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机制的双重需求,国务院于2014年9月21日颁布国发4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首次提出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

PPP模式的诞生承载了各方殷切的期望,力求达到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一个共赢局面。

但PPP在我国的发展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上PPP本身环节比较多,涉及专业领域比较广,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凸显出来,亟待破解。

关键词:PPP项目存在问题建议 PPP模式即Public-Prival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面对宏观政策重大变革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现实需求,如何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同时保证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地方政府把目光都投向了PPP。

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促进经济转型、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供给侧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

1. PPP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过度干预项目在经营者转向监督者的过程中,政府尚未完善自身定位。

制度缺乏更是扩大了这一问题,在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方负责承担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的绝大多数工作,相比较由政府全额承担的项目,PPP项目更加市场化。

浅析PPP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PPP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PPP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一、资金管理问题在PPP项目中,资金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PPP项目的投资周期长、资金规模大,因此项目的资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融资难题由于PPP项目的投资周期长、回报周期较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导致融资难题。

2. 资金使用效率低由于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低,增加了运营成本,影响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应对措施:针对资金管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1. 完善金融体系,创新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2. 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风险控制问题在PPP项目中,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由于PPP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存在着多种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将会给项目带来不小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1. 投资风险由于PPP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将会导致投资者的投资遭受损失。

2. 市场风险由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项目预期的收益和效益不达预期。

应对措施:1. 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和规避工作,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应对各种风险;2.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在项目中的权利义务,降低政策风险。

三、财务透明度问题在PPP项目的运营过程中,财务透明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果缺乏有效的财务透明度,将会影响项目的稳健运营。

具体表现为:1. 资金流向不透明由于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信息不对称,项目资金流向不透明,导致社会公众对项目的信任度降低。

2. 财务报表不规范由于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导致项目的财务状况不明朗,增加了投资者的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1. 建立规范的财务报表制度,健全财务监管机制,确保项目的财务透明度;2. 加强信息公开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项目的了解和信任度。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PPP模式是一种重要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在PPP模式下,政府与企业合作难度大、项目风险管理不完善是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和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作为对策。

有效沟通机制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明确责任、加强协作,降低合作难度;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可以帮助项目方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高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成功率。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PPP模式下的问题与对策是关键,只有有效应对才能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关键词】PPP模式,工程项目管理,问题与对策,政府合作,沟通机制,项目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计划,结论。

1. 引言1.1 PPP模式介绍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企业)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共同运营和管理项目的一种合作模式。

PPP项目通常由政府出资建设项目并委托给私营部门进行运营和管理,私营部门则承担相应的风险,并在一定期限内收取一定回报。

PPP模式的出现,旨在提高项目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PPP模式的特点包括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共同承担风险;注重长期建设和管理,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强调公共利益和市场效益的平衡,确保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社会效益。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采用PPP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政府的财政风险,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

PPP模式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

2. 正文2.1 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分析在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政府与企业合作难度大以及项目风险管理不完善。

政府与企业合作难度大是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PPP项目实操问题清单详解

PPP项目实操问题清单详解

PPP项目实操问题清单详解【干货】PPP项目实操问题清单详解一、物有所值定性分析相关问题问题1.1 :咨询公司在开展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之前如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价标准的设定如何确定物有所值定性分析指标?分析:依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文件规定,在确定分析指标时,应当在给定的基本指标和权重的基础上,选择不少于三项附加指标及其权重,附加指标可以从推荐的附加指标中选取,也可另行提出,但不可与基本指标重复,其中基本指标权重之和为80%,附加指标权重之和为20%。

一般而言,完整的指标体系应包含:指标,权重,评分规则等内容。

由此观之《指引》中仅仅明确了7 项基本指标,还需要评价方进一步选取不少于三项的附加指标,同时对于指标权重,《指引》也仅仅给出了基本指标与附加指标的权重范围并未明确具体指标的权重数值,另外,针对评分标准,《指引》在附表2 中给出了评分参考标准,可直接采用。

由此可见,咨询单位在组织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之前还应做好指标选取以及权重确定的工作解答:附加指标的选取首先,组建专家小组,结合待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现场填写问卷对《指引》中给出的7 个附加指标进行评分。

采用Likert 量表,设置五个评价等级,即1 分至 5 分,分数越大表明该指标的重要程度越过大,对于待评价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中的作用也越关键,打分表可参考表 1 所示。

指标种类项目规模项目资产寿命项目资产种类全生命周期成本估计准确性法律和政策环境资产利用及收益融资可行性重要程度打分重要较不重要不重要(5)较重要(4)一般(3)(1)(2)其次,将所有专家的问卷进行回收,取平均值,按照从高向低的顺序排列,根据项目情况选择三个以上附加指标作为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

权重的确定同样采用现场填写问卷的方法,对比两两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可采用表的形式。

资产全生命法律利项目项目资产寿项目资周期成和政用融资可行性规模命产种类本估计策环准确性境及收益项目规模1a12a13a14项目资产寿a111命项目资产种a211类全生命周期a31成本估计准1确性法律和政策1环境资产利用及1收益融资可行性1定义R 表示两个指标之间相对重要程度,即两指标权重之比,具体数值如下:当R=1 时,表示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同等重要;当R=2 时,表示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略微重要;当R=4 时,表示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相当重要;当R=6 时,表示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特别重要;当R=8 时,表示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非常重要;当R 为分数表示,即为1/2 、1/4 、1/6 、1/8 时,表示的含义与上述截然相反。

ppp实施方案 重难点

ppp实施方案 重难点

ppp实施方案重难点PPP实施方案重难点。

一、前言。

公私合作(PPP)模式是一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模式,是一种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近年来,我国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PPP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二、重难点分析。

1. 政策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PPP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争议和纠纷。

政策法规的不完善给PPP项目的推进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2. 项目风险难以评估。

PPP项目通常涉及长期投资和运营,风险较大。

但是由于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项目风险很难进行准确评估,导致投资方和运营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风险。

3. 政府支持不足。

PPP项目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PPP项目的支持还不够到位,导致项目推进缓慢,甚至搁浅。

4. 信息不对称。

在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较突出。

政府在项目信息披露和对接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社会资本在项目选择和投资决策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5. 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PPP项目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一些地方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导致一些PPP项目存在违约、质量问题等。

三、解决对策。

1. 完善政策法规。

加快完善PPP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规范项目实施的程序和流程,为PPP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加强风险评估。

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充分评估项目的各项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降低投资方和运营方的风险。

3.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PPP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4. 加强信息披露。

政府应加强对PPP项目信息的披露和对接,提高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为社会资本的投资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P项目实操过程的个问题————————————————————————————————作者:————————————————————————————————日期:最新PPP项目实操44个问题PPP项目流程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项目发起、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

根据财政部官方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PPP全国入库项目已达12287个,累计投资额14.6万亿元。

一季度进入执行或移交阶段的项目在逐月增加,落地速度在加快。

但在PPP项目推进过程中,还有很多专业问题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

为此,度川管理研究部整理了在PPP项目5个阶段中的常见问题,以飨读者!一、项目识别阶段问题一谁能发起PPP项目?应当向谁提出?按照指南的要求,政府方和社会资本都可以发起项目。

政府发起是由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负责向行业主管部门征集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行业主管部门可从新建、改建项目或存量公共资产中遴选潜在项目,向财政部门申报。

社会资本应以项目建议书的方式向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推荐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在实践中,通常PPP项目是由行业主管部门、下属的平台公司或社会资本发起,向当地的财政部门申报。

如果是省一级向下主导PPP项目的地区,是由市/县级的地方政府,委托当地的财政部门,向省PPP中心申报,省PPP中心会通过筛选和分类,建立三个“库”:示范库、推介库和备选库,重点支持示范库和推介库的项目,例如给予省级的财政补贴等。

问题二立项阶段《可研》的必要性,没有可研是否会影响下面工作的推进?这里的《可研》全称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报发改委立项审批中重要的支撑性报告。

在财政部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中提到了,在项目发起阶段,“新建、改建项目应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存量项目应提交存量公共资产的历史资料、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可以看出新建项目是必须要提交可研的,而存量项目因为已经立项,实际上也是提交过可研的。

在《合同指南》中也提到了“如包含工程建设的合作项目,应明确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要求”。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可研是项目立项的依据,如果没有可研,项目不能通过立项,是否采取PPP都不可能实施。

现实情况是,各地都在紧锣密鼓的推动PPP项目,如果严格按照程序一步一步的实施,那么很可能错过一段时间的政策支持。

以我们在某省操作的大量案例来看,通常是《项目建议书》报发改委审批确定立项之后,可以先提交PPP的初步实施方案,与可研同步推进,最终仍然需要可研来确定项目的边界条件、准确参数,作为调整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

缺少可研会导致项目流程不完备,实施方案(或初步实施方案)依据不充分不准确,无论是业主方、社会资本,还是咨询机构都应当清楚其中存在的风险。

如果按照非常规的流程推进项目,在具体操作实施中,需要向省级的相关部门了解清楚各项工作的要求,确保进一步降低风险。

问题三哪些主体可以作为实施机构?发改委2724号文对实施机构进行了描述:实施机构是由政府确定,作为PPP 项目的实施主体,在授权范围内负责PPP项目的前期评估论证、实施方案编制、合作伙伴选择、项目合同签订、项目组织实施以及合作期满移交等工作。

其中实施机构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即作为采购人,通过政府采购的流程选择合作伙伴,同时负责资格预审、谈判、最终确认等工作(可以委托采购代理机构办理相关事宜)。

关于哪些主体能够成为实施机构,在财政部76号文中,“政府或其指定的有关职能部门或事业单位可作为项目实施机构,负责项目准备、采购、监管和移交等工作”。

发改委2724号文也提出“按照地方政府的相关要求,明确相应的行业管理部门、事业单位、行业运营公司或其他相关机构,作为政府授权的项目实施机构”。

综上,只要是政府授权的,职能部门、事业单位、行业管理部门、行业运营公司、其他相关机构(平台,地方国企)均可作为实施机构。

但是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部分职能部门、事业单位、行业管理部门若作为实施机构,可能直接参与到项目的经营中,同时又承担了项目的监管、考核等职责,存在“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风险。

因此建议将实施运营和监管考核分开,由两个主体分别承担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以确保政府简政放权,不过度干预市场。

问题四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可行性论证由谁来做?因为开展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主体要么是行政机关性质的财政部门,要么一般是事业单位的PPP中心,但不管是财政部门还是PPP中心,它们在聘请第三方专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时,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的范畴,也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约束的范畴。

因此,PPP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PPP中心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并聘请第三方专业中介机构予以协助时,必须符合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不能随意委托。

二、项目准备阶段问题五PPP项目在准备期需要完成哪些主要工作?1、整体架构搭建;2、项目风险分配;3、项目运作方式确定;4、项目交易结构确定;5、项目合同体系确定;6、监管架构确定;7、采购方式确定;8、实施方案审核与核准。

PPP模式的核心要素有哪些?PPP模式的核心要素有三个:一是社会资本与政府部门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在达到共同目标的基础上,社会资本对利润的追求与政府公共部门对公共福利的追求也应被共同实现;二是利润的可控制性。

PPP项目一般都是社会公益项目,应确保其盈利,但不能因追逐暴利而伤害其公益性;三是风险分担。

PPP模式应根据承担能力划分风险,从而降低项目的整体风险。

问题七PPP项目的交易结构包含哪些内容?PPP项目的交易结构是项目结构设计中的核心环节,需要综合协调和合理配置各方权利义务。

根据《财政部PPP模式操作指南》的相关规定,交易结构主要包括项目投融资结构、回报机制和相关配套安排。

问题八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哪些问题?在PPP项目交易结构设计中通常应考虑项目类型、政府的市场化目标以及社会资本的投资目标、政府或国有企业的参与方式、项目建设范围和资产范围、项目资产权属、项目运营安排、计划实施进度、政府监管体系、价格水平及收费机制等问题。

问题九为什么要建立浮动收益率机制?在PPP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社会资本最关注的无疑是回报率,但PPP项目的时间跨度长、投资额度大,如果调价机制不明确,几乎没有社会资本敢投入PPP 项目,因此,建立浮动收益率机制,是解决基层政府“一头雾水”的关键,也是激活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

10问题十是否有必要建立价格管控机制?在PPP项目实践中,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的价格管控机制非常重要,有助于防止“短期的价格竞争行为”异化为“长期的价格垄断行为”。

要设计一个有效的价格机制,来管控厂商在整个特许经营期内可能发生的价格垄断行为,并向厂商的价格行为施加竞争压力,可以采用“利润率限定”,“价格封顶或包干”,同域、同业“价格比较”等方式,如在相关项目协议的价格章节中规定,如果结算价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与同区域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失去竞争性,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则需重新核定结算价格;又如可以规定企业的成本,包括其采购设施数量、质量、价格和工程建设成本等,应当不高于行业的可比较的合理水平。

11PPP项目的特许经营期应如何设计?特许经营期的设计选择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项目的施工难度(简单还是复杂)和市场特性(市场性还是合同性)。

施工简单的项目,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施工期,完工风险较小。

因此,选用单时段结构还是双时段结构差别不大。

而施工复杂的项目,难以准确地估计施工期,完工风险较大,选用双时段结构可以降低项目公司的完工风险。

再通过激励措施的设计,进一步调整完工风险在项目公司和政府之间的分担程度。

而就市场特性而言,合同型市场中政府可以有多种激励措施设计用以选择,而市场型市场中,政府选择范围较小。

1208问题十二赋予特许经营权的PPP项目中投融资手段有哪些?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特许经营项目中,可采用的投融资手段包括一般银行贷款,项目预期收益质押贷款,设立产业基金等形式入股提供项目资本金,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和资产支持票据,成立私募基金,发行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公司债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

三、项目采购阶段13问题十三由谁确定采购方式,社会资本方是否可以提出采购方式建议?通常采购方式的选择,有所在地的财政部门最终确定,最终体现在“实施方案”中,批准了实施方案,就相当于批准了项目的采购方式。

社会资本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根据《操作指南》、《竞争性磋商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要求,提出采购方式的建议,但最终的决定(审批)权仍在地方财政。

14问题十四竞争性磋商与竞争性谈判有哪些区别?首先,“竞争性谈判”与“竞争性磋商”的最大区别,在成交供应商(社会资本方)的确定方式以及候选成交供应商(社会资本方)的推荐方法及评审标准中,“竞争性谈判”最终是由“价格”决定(即以价格低者获得),“竞争性磋商”主要看“综合条件”,而不仅仅看价格(综合情况最优着获得)。

第二,在程序和时限层面,竞争性磋商在总体上要宽于竞争性谈判。

第三,在保证金层面,竞争性磋商明确规定“供应商未按照磋商文件要求提交磋商保证金的,响应无效”,而竞争性谈判无此明确规定。

第四,在重新评审标准上,竞争性磋商增加了重新评审的情形,赋予政府方更多的权利。

竞争性谈判规定:“除资格性审查认定错误和价格计算错误外,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重新评审。

”而竞争性磋商则规定:“除资格性检查认定错误、分值汇总计算错误、分项评分超出评分标准范围、客观分评分不一致、经磋商小组一致认定评分畸高、畸低的情形外,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重新评审;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不得通过对样品进行检测、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等方式改变评审结果。

”15问题十五竞争性磋商邀请供应商有几种方式?有三种方式:1、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媒体发布竞争性磋商公告选择供应商;2、从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建立的供应商库中随机抽取;3、采购人、评审专家分别推荐(需要出具书面推荐意见)。

16问题十六采用竞争性磋商,若意向投资人退出,如何解决?如果意向投资人在竞争性磋商文件发出后选择退出,那本次竞争性磋商为无效,应选择二次采购。

如果一直没有意向的投资人可以推荐,建议选择邀请供应商的第一种方式: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媒体发布竞争性磋商公告选择供应商。

17问题十七格预审是否属于PPP项目采购阶段的必要组成部分?依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第五条的规定:“PPP项目采购应当实行资格预审。

项目实施机构应当根据项目需要准备资格预审文件,发布资格预审公告,邀请社会资本和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参与资格预审,验证项目能否获得社会资本响应和实现充分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