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众包的移动通信教改研究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研究性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移动通信》研究性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移动通信》研究性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作者:顾朝志,李世宝,卢晓轩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9期摘要:研究性课程改革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介绍了对《移动通信》进行研究性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实际问题,可以为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提供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研究性课程;移动通信;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53-02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任务。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需要推进高校教学改革,而研究型教学[1]-[3]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移动通信》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知识点多、信息量大、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

国内3G刚刚全面部署实施,4G已经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即将走进我们的生活。

由于移动通信领域技术发展迅猛,目前大多数教材的内容都要滞后于技术的发展。

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授课讲教材的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汲取新知识、新技术的需要,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顺应移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尝试对通信工程专业的《移动通信》进行研究性课程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刻感受到授人以渔的重要性,但也在实践中反映出很多问题。

本文旨在介绍《移动通信》研究性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探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性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一、研究性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在本次《移动通信》研究性课程改革中,主要做法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采用教师主讲与学生研讨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增加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提出学生感兴趣、正确恰当的主题,供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移动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

移动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

移动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作者:胡苏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16期摘要:针对移动通信原理专业课本科教育的效率问题,本文从加强学生对移动通信原理的理解,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原创性应用为目标,从面向4G、5G的实际实验场景入手,重构未来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实验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在实验环节的课程效应,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本科学生的移动通信工程的学习积极性,将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

关键词:移动通信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55-02移动通信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大家对移动性、传输数量、可靠性、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移动通信系统从传统的3G时代全面升级到4G时代,并且面向未来移动通信的5G系统也正在积极研发和标准化制定过程中。

从移动通信原理出发,该学科属于综合性交叉学科,其基础理论涉及到线性代数、统计概率学、电子元器件、射频电子技术等诸多领域,因而移动通信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相对比较复杂,包括物理层传输,MAC协议栈设计,网络路由协议,信息安全、上层应用开发(APP)等,移动通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贯穿于专业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

对于移动通信原理这门课程而言,重点在于全面介绍移动通信系统中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典型的信号处理手段,力争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后续的移动通信课程设计,以及后续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打好良好的课程基础。

一、移动通信原理实验体系在以前的实验体系当中,通信原理相关仪器的使用和相关实验安排在《通信原理》课程,主要关注点在传统模拟调制以及简单的数字调制方式。

对于移动通信专业而言,以往更多的针对移动通信发展过程给学生讲解基本原理,基本没有安排合理的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

这样设置的结果是实验环节的安排比较零散,实验内容针对性不强,而且实验操作没有跟上移动通信行业快速的发展,教学与实际衔接不顺畅,因此学生无法真正从实验和实践中理解移动通信基础理论的内在联系。

《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程教学来看 , 内容 非 常 多 , 但 这 门课 程 需 要 在 有 限 的 课 时 内完 成 , 需 要 在 课 程 教 授 过 程 中既 要 做 到 内 容 选 择 适 当 、 重点突 出, 又 要保 证 知识 全 面 。 二、 改 进 教 学 手 段
c 同_ 坩蜓扩艘的接收信 弩比较阁
( ( 移 动 通 信 系统 课 程 教 学 改革 实 践
◆辛 洁 赵健东 孙运强
( 山西省巾北大学信 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 术的迅速发展 , “ 移动通信 系统” 课程的教 学 内容略 显陈旧 , 而且该课程 的 内容专 业性 、 理论性和 物理性 强, 如何
使授 课 内容 紧跟 移 动 通 信技 术 的 最新 发 展 趋 势 , 使 学 生 学到 在 将 来 的 工作 岗位 中 真 正 有 用 的 移 动 通 信 系统 最新 知 识 , 对“ 移动通 信 系 统” 课 程 进 行 教 学 改革 变得 尤为 迫切 。从 教 学 内容 、 教 学方 法 、 实验 以及 教 学评 价 几个 方面探 讨 了“ 移 动 通 信 系统 ”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的 一 些
分析和理解信道、 信 号 的特 性 。这 样 就 会 有 较 为 繁 琐 的 数学 公 式 推 导 。
a 频率 为 自变量 的多径 衰 落
1 5
b 信源和接 收机z 日 ] 的 距 离函数 的多径效应
c 抖 e1^c ∞0 2
g 0 -

( 2) 专业性强 。对学生的专 业基础知识 要求较高 , 要 求熟练掌 握信 号
与系 统 、 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 。 还 要 有 一 定 的 电 磁 波/ 微波理论 基础 , 来 分 析 电磁 波 传 播 特 性 。

《移动通信》教学改革的探讨

《移动通信》教学改革的探讨
教 研 探 索
l 广 移动通信》 《 教学改革的探讨

[ 《 动 通 信 》 学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在 课 程 教 学 中合 理 安 排 教 学 内容 , 用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的 教 学 方 法 , 重 实验 针 移 教 应 采 注
和 实践 环 节 的作 用。 通 过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的 深入 , 课 程 教 学 内容 能 适 应 社 会 发展 的 需要 , 高学 生 的 学 习 能 力和 实践 能力 。 使 提
实验和 实践
1 . 教学 实验 多 数 高 校 移 动通 信 实 验 都 采 用 实 验 箱 , 内容 大 多 是 一 些 验
教 学 改革
《 移动通信 》 课程的改革 目标是使 学生不仅掌 握 目前主流 的 移动通信系统 , 还要 了解 今后发展的技术 , 对各种 技术之间 的联
系 有 一 定认 识 。
实验 。
3 G设备设计 和商用 的不同阶段 ,G与 3 2 G设备和技 术之间始终 存 在着 密切 联系 ,G系统的知识是理解 3 2 G系统 的基础 , 并且通 过 目前 的商 用 化 , 家 也 逐 渐 形 成 共 识 ,G也 只 是 移 动 通 信 向更 大 3 快 数 据 传 输 、 好 服 务 的一 个 过 渡 阶段 ,G与 3 之 问 是 密 不 可 更 2 G 分 的。 一些教材中已经开始介绍 4 因为该 阶段涉及 的技术大都 G, 还 处在 理 论 研 究 阶 段 , 握 的 资料 有 限 且 较 难 , 据 课 时 和 学 生 掌 根 的理解情 况 , 为课程知识 的拓展 , 作 可适 当介绍 4 G系统 的特点
结语
通过 教学改革 与实践 , 院通 信专业《 动通信 》 程 的教 我 移 课

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教学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教学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教学改革探究摘要:《移动通信》是通信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笔者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及课程特点,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选择教学方式和手段等多方面进行讨论,期望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移动通信;教学;实验《移动通信》是通信专业学生必学的专业课之一,该课程以《通信原理》、《电工电子技术》等为基础,全面论述了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原理。

移动通信是所有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也最为熟悉的通信手段,一方面,学生能熟悉运用其相关技术;另一方面,却对其原理不甚了解。

教师恰恰可抓住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1.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程体系没有密切关注通信技术和市场的革命性改变目前,4G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WAP与WEB结合,形成新一代通信系统。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职学校移动通信专业课程体系仍沿用传统的电子产品制作实践体系,基础电子、通信理论体系,无法满足信息市场发展和通信市场技术更新的需求。

导致学生学习后,对最新移动通信系统不能形成系统的认知,在通信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方面没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与通信用人单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教学模式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出发“多媒体+板书”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的日常教学中已得到广泛运用,我校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资源,比如多媒体课件,在传授诸如信号变换或系统网络结构改造课程相关知识时,能够获得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移动通信技术的理解。

但是由于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涉及面较广,尤其是后期的组网、网络测试优化等内容,较为晦涩难懂,仅仅依靠一些多媒体课件或是简单的动画演示,学生往往很难完全弄懂。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整个教学中,老师扮演的是主动的角色,而学生经常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学生经常是积极性不高。

(3)教材严重偏离教学实际内容高职毕业的学生,除了掌握必须的课程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具备较为完备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进与探索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进与探索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进与探索作者:李莉罗艳玲来源:《卷宗》2018年第16期摘要: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这样就迫切的需要大量的使用人才,同时也对通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目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在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和改进,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移动通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关于通信行业的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实现城镇及人口密集行政村深度覆盖和广域连续覆盖。

在热点公共区域推广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

大力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联合研发、试验和预商用试点。

优化国家频谱资源配置,提高频谱利用效率,保障频率资源供给。

合理规划利用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加快空间互联网部署,研制新型通信卫星和应用终端,探索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究平流层通信等高空覆盖新方式。

这样就迫切的需要大量的使用人才,同时对通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通信设备研发、基站维护、网络优化等都对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理解、移动通信设备的了解有更高的要求。

为培养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对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进行改进。

1 移动通信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1.1 教学师资方面移动通信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掌握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的知识。

因此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复杂度。

在教学团队方面,教师中有实际通信企业工作经验的不多,在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上存在短板。

1.2 课程建设方面目前的教学中,已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已经突出了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不同制式网络设备组成、关键技术等,并注重通过实验来加强学生理论理解、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但实验设备基本上采用移动通信实验箱,机械按照指示去做,学生缺乏问题定位、调试手段,对于实际在网运行的移动通信设备的调试定位基本没有动手机会。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覆盖、 无线管理等基础内容 重点研究 , 为学生将来从 事无线通信领域 的研究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 的
基础 。 2 拓 宽视野 .
众所周知 , 目前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是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相关技术 已相对成熟且在我 国即将 投入商用 ,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也 已进入算法研究阶段。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 教学内容的重心逐步 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及相关技术 的研究 , 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转移 , 并逐步渗透第四代可能涉及的 相关技术, 同时让学生 了解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在某些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 既拓宽学生 的视野又 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 课 程开发 不 能排斥学 科中 尚待争 议的 课程 资源 . 我 国历史 上无论 初等 教育还 是 中等 、 高等教 育 的课 程设 置都 存在 过 于 重 视普 遍 的 真理性 知 识 的安
采 用原 版教 材 , 活 运用 双语 教学 的方 式过 渡 , 进 教 学质 量 的提高 灵 促 。
二 、 重 教 学 过程 注
1 提 高教师 素 质 . 作为教学主体之一 , 教师必须及时更新 自己的知识 , 不断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 。多年来 , 课程组始终
坚持收集和阅读与移动通信有关的各种资料和文献 , 并选派教师到清华大学进修。在课堂教学中, 介绍 研究方向和学科前沿 , 吸引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 , 拓展 自己的视野。 2 精心 备 课 , 出教学 内容 的 系统性 和完 整 性 , 突 如何组织课程内容 , 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 是课程组必须解决 的问题。通过较长时间的探索 , 我 们认为必须首先帮助学生建立移动通信系统总体结构轮廓 , 然后再介绍各部分 内容。整个教案 的内容 组织注重引导学生探讨各种知识的内容联系和技术 的引人背景 , 注重知识的理解 , 而非简单记忆。基于 这样一条明确主线 , 学生的学习更具方向性和 目的性 , 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3 科学 授课 。 . 充分调 动学 生 的积极 性 和创 造性 课堂教学是整个 教学活动的另一重要环节 , 课堂组织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 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 效果 。课程 组 总结 了一些 有效 的措施 。 () 1 明确学 习目的 , 激发学习兴趣 , 采用启发式 教学。兴趣是促进 学习的巨大动力 , 教师有义务激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教师在课前根据内容需要设计准备适当的问题 , 在课堂教学适 当的时候提出, 留给 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提问 , 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和问题 , 与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 , 而非给 出答案。这样在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同时 , 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 这种交互式方式 可以激发学

通信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通信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通信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一、教学内容改革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非常迅速,3G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的核心,4G也即将开始进行商用。

但是高校所用的教材仍然以2G为主,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而学生对于3G、4G知识的掌握也较2G更为迫切。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增加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

同时移动通信这门课程对通信基础知识又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班级要做到对重点知识的回顾,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系统的组成原理,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新技术进行涵盖,教学内容非常多,导致了大量的知识点与有限的课程时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更新和重构,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学科最新的进展和动态[2]。

为解决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有限这一矛盾,在教学中首先应对学生具体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做一个正确的评估,随时依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删减,进而体现课堂教学的精髓。

本人所教授的班级分为本科和专升本,对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授课内容就有所差别。

移动通信的课程内容涉及到无线信道的衰落分析和估算,信号调制、解调原理及技术,纠错编译码理论等,这些内容在通信原理、微波与天线等前期课程中都有所涉及,对于本科的学生授课时要注意避免知识上的重复,应围绕移动通信的特点有选择地讲解相关内容,比如书上第2章是调制解调,本人在授课过程中只着重讲解了扩频,其他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

在授课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各章节的联系,从而把教学内容的重心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转移。

而专升本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完全凭借自学难于掌握,除了要求自学之外,还需要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情况下,着重掌握2G网络的构建和组成,再逐步地向3G过渡,力保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够学到更适合他们掌握的知识。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进入21世纪,移动通信演变成了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1]3G 尚未普及,4G 已汹涌而来。

工信部2015年2月27宣布,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放FDD-LTE4G 牌照。

至此,我国三大基础运营商全部实现4G 业务全面商用。

流量、网速、套餐、4G 手机已成为其竞争的武器,战场将遍布纸媒、门户、微博、微信以及自媒体平台,一个全新的移动通信时代已然来临。

“移动通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越来越突出,如何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知识是信息通信类学生尤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结合移动通信教学经验,分析总结了移动通信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一、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移动通信”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其教学内容多,专业性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需要很多专业基础课做铺垫。

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是学时有限,并不能全方位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我们有效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课程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的分类、基本组成和特点;移动通信的组网、多址接入、分集和天线等技术;GSM 系统组成、无线信道、移动性与安全性管理、GSM 系统设备;CDMA 基本原理、无线信道、典型技术和设备;GPRS 、PHS 、SCDMA 等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与相关设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等。

[2]目前笔者所授该课程对象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学生,高职高专的培养计划是两年半的时间学习理论课,最后一学期实习,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毕业后能更快地胜任工作岗位。

“移动通信”课程按照高职高专的教学计划安排了36课时,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教学内容多,课时安排过少,教学进度快。

大部分以理论课为主,缺乏实践环节,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单一教学方法,实验课开设相对较少,综合成绩主要以期末的考试成绩和平时考勤为主,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体系研究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体系研究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体系研究作者:王东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19期王东(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 123000)摘要:随着通信行业领域的不断发展,专业教学改革就要与时俱进,以适应通信市场人才需求。

这就要求对专业教学整个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实训教学改革基础教学改革虚拟化教学项目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72-011 改革目标主要培养目标是从事通信设备生产、维护及通信业务类、服务类型人才。

通过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 教学体系改革2.1 教学内容改革(1)专业课程总体内容改革。

从高职类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上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多以“实训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原则,在进行理论教学中以够用即可,原理简单化,侧重实训教学环节,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使教学内容体系具有高职教学特色。

(2)专业基础教学内容改革。

为巩固学生职业能力扩大就业范围及提高专升本学生升学率,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要进行强化训练,采用适当性、实用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如《工程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要注重具有实际用途、针对性强的章节,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加以反复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3)专业实训教学内容改革。

实训教学内容采用“层进式”量化课程内容体系,按照行业需求在掌握基础技能后,以多元化形式对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并能够模拟实际工作进行操作,提高学生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为以后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2.2 课程体系改革近几年来,随着通信领域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满足不了通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在课程体系上加以改革。

它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要实时按部就班地通过市场调研进行研究,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引导课程体系不断改进,适应通信行业人才需要。

基于众包的“互联网+”教学互动模式

基于众包的“互联网+”教学互动模式

基于众包的“互联网+”教学互动模式作者:陈自洁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36期摘要:本文着眼于高校教学,设计移动互联网的教学互动环境,建立新型的“互联网+教学互动课堂”,通过教师制作的互联网微课及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灵活切换面授课堂与网络课堂之间的教学互动。

同时我们使用众包的方式激励学生共建学习资源,并根据学生完成众包学习任务的情况制定学习激励机制和评价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互动;微课;众包;激励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179-02一、引言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学习的自主性和教育的实践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师生、环境及互动引导过程都非常重要。

教师的引导必须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并通过情景化使学生自我理解来提升认知[1]。

同时,教学需要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与交往双方所在的环境关系密切,而传统的课内教学互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使得师生无法深入讨论和交流。

为了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需求,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探讨将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从构建网络学习资源,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到开设云课堂,再到近年来流行的幕课、微课[2]以及翻转课堂等。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契合碎片化学习时间”等特点,非常适合当今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综合众多文献研究和实践来看,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对微课的认识和应用存在一些误区,包括微课设计重形式而轻教学设计、缺少交互性以及教学效果缺乏客观评价等方面。

总体来说,微课不能简单地做课堂整合,而要适应在线学习的特点,将互联网引入课堂教学,发展“互联网+”课堂模式[3,4]。

基于大学学习的知识获取途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类型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的新变化,本文借鉴众包模式建设满足大学生新需求的优质微型教育资源,建立“互联网+”环境下以优质微课为支撑的众包式互动教学模式,增加虚拟环境中的教学互动。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摘要:移动通信技术在教材的建设或者是教学方法上都不够完善,需要革新的空间还很大。

针对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培养方案,对于实践性应用型人才是其培养目标,基于此,本文从移动通信技术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行系统的描述,从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促进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前言: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挑战是比较大的,对其进行恰当的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会专业的技能。

因此,如何基于学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从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出发,提出专门有针对性的课程创新以及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1.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现状《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是全国的必修课程,我们将要讨论的是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并且据此提出改革措施。

因此,我们将要关注《移动通信技术》这门课程在学校开展的教学过程,还需要分析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特点。

(一)移动通信技术课堂教学开展过程当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革经历了四个比较重要的改革阶段,首先是以教学内容为改革的重点阶段、以教学方法为重点的阶段、以教材改革为重点的阶段以及以课程学科建设为重点的阶段。

在这四个阶段的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其改革的只要目的是由于学生的移动网络的技能知识短缺的现状下进行改革的,在那段时间,各大移动通信相关课堂效率的确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移动通信知识掌握以及实际运用有很大的进步【1】。

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当初的目标已经不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给的人才培养目标了,之前的改革目标存在一定的弊端,使得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内容变得单一化。

我们要明确这样的一个事实,移动通信不仅需要具有实用性,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学生来说,移动通信研究性功能的培养也很重要,将移动通信技术的历史性、人文性融合贯通,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革的探讨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革的探讨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革的探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革的探讨如下:
移动通信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内容更新快,目前受实践条件限制,课程教学难度大。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进展的需求,一年来,我们对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验、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讨。

移动众包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移动众包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移动众包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近年来,“移动众包”技术在各行各业不断发展,这种“众包”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

移动众包是指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对用户进行任务划分,将任务分派给用户完成,从而形成一个分布式的模式。

通信领域中使用移动众包技术的例子包括,在地理信息中的路标标记任务、监测用户网络信号强度等。

移动众包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

目前,它已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和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更加智能、便携和高效的移动众包模式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通信领域,移动众包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首先,移动众包技术解决了通信领域的很多问题。

传统上,修缮通信网络需要发起大规模集中修复,造成了无线通信基站工作效率低下,耗费人力和时间。

而移动众包技术可以像平常一样,通过指定任务给家庭网络设备、移动设备和已存在的通信设备,实现对通信网络的监测和调试工作,将任务分派给无数个智能手机用户,从而解决了业务流程中的问题。

其次,移动众包技术在数据收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常运营中,由于高聚合度的大规模数据采集和加工时间成本太高,机构常常不能够承载这项工作。

移动众包技术则可以将这些任务分成小的子任务,分配给其他智能手机用户来完成,从而实现即时和有效的数据收集。

移动众包技术还能促进通信领域的创新。

利用移动众包技术,人们可以通过社区合作,创造和分享通信领域中独特的服务和资源。

在用户使用其中某一种服务时,另一用户(或服务提供者)也可以通过移动众包技术实时监测及时汇报。

这可以推动社区合作,精益创新,激发用户参与,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移动众包技术还有助于社区建设,增进社区之间的联系,推动移动广告和本地化商业。

使用移动众包技术运营社区对应用开发和数据收集的财政影响,将大大降低成本。

移动众包的成功例子在通信领域已被证明。

随着移动众包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它还会为通信领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在竞争激烈的通信市场中要占领市场份额的公司而言,利用移动众包技术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最新作文资料

《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最新作文资料

《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最新作文资料《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最新作文资料移动通信系统教学改革与实践在我国大学中,本科教育仍然是基础,如何更好地改革和发展本科教育,立足于所教授的课程,深入开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切实问题[3]。

移动通信系统是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课程涉及电磁波/电磁场、概率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等多个领域。

移动通信技术是近30年来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合这门课的教学[4]。

本文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精选、整合教学内容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1)数学性强。

相对有线传输方式,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建立的数学模型更加复杂,而且需要从时域和频域的不同方面分析和理解信道、信号的特性。

这样就会有较为繁琐的数学公式推导。

2)非常专业。

要求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电磁波/微波理论基础,分析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3)物理性强。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原理和物理量都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仔细体会、深刻理解[5]。

对于工科学生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他们需要介绍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实际计算。

移动通信系统课程除了具有以上特点,还要根据发展情况,教学内容也要发生变化。

尤其3g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并向4g发展,要使学生对现有移动通信系统及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等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从课程教学来看,内容非常多,但这门课程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需要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既要做到内容选择适当、重点突出,又要保证知识全面。

在此基础上,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使学生能够区分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的关系,以及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移动通信系统,以及这些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技术规格,以使学生充分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本文介绍了移动系统中使用的数字调制技术,使学生掌握这些调制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优势;通过对移动信道中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了解了不同环境下移动信道的中值传播损耗、大规模路径损耗和小尺度衰落损耗的计算方法,为以后的组网中的网络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移动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抗衰落技术和组网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网络设计。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最新教育文档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最新教育文档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移动通信是通信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理论性和实践性强。

最近几年,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发展态势非常迅猛,移动通信技术的变革和市场的发展都使通信企业对通信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多,学时有限。

移动通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基本原理,包括移动信道、数字调制技术、抗衰落技术和组网技术;二是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GSM和CDMA移动通信系统;三是移动通信中的各类新技术,包括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和OFDM等。

大量的知识点和有限的学时构成了矛盾。

另外,移动通信技术更新速度快,目前2G的手机用户仍占大多数,3G的手机用户已经接近3亿,而4G的TD-LTE牌照已经发放,未来几年2G、3G与4G将是互为补充、长期并存的状态。

不断增多的教学内容和有限的学时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2.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许多院校的移动通信课程采用“多媒体+板书”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由于上课人数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不能及时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不思考、不主动学习,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主观能动性根本无法发挥。

3.实验内容脱离实际。

移动通信实验通常采用模块化的实验箱来完成,一般都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比如:信道编码与解码、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实验等。

这些实验内容很难组合和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仅仅能验证一些以前在理论课学习过的知识,而且与现实的手机用户、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等元素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差别较大。

很多信号处理过程都被集成在模块中,学生无法观察移动通信网络中信号的传输和处理过程,理论和实际无法结合,做完实验后学生对于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还是缺乏感性认识。

二、改革措施1.以社会需求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特别是3G 和4G系统的应用,未来几年内通信行业人才需求会更加旺盛,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移动增值软件开发、移动通信工程类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移动通信基站工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移动通信基站工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移动通信基站工程》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正定 050800作者简介:黄军霞(1983-3-29),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副教授,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学学士,主要从事电子通信教育研究。

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移动通信基站工程》为例>。

摘要:《移动通信基站工程》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分析行业需求及教学需求,明确采用仿真软件模拟基站工程的工作过程,并详细阐述了5G网络建设中新建宏站项目中的七大环节。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软件仿真;一、契合国家发展战略,紧贴行业需求2019年5月,工信部和国资委联合下发了《关于2019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要求,加快5G基站站址规划。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发放5G 拍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网络商用时代。

现阶段我国SA组网已实现初步商用,由于当前4G站点保有量及其频段优势,未来NSA与SA必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共存。

按照相关规划文件指出,在2025年,我国5G将全面实现世界领先,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稳居世界前列,我国将形成多个世界级5G产业集聚区和5G 融合应用区。

二、基站工程场景特殊基站工程场景具有特殊性,涵盖网络规划、站点选址、站点勘察、方案设计、工程预算、工程实施及工程验收流程岗位内容,使用硬件设备实训教学缺乏全局性,我们采用仿真软件去解决以上问题。

仿真软件通过模拟通用网络建设过程,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操能力。

通学生就业后可适应岗位技能需求,实现校内实训与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

三、构建思路与方法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需打破“学科完整性”,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电脑2015年第5期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教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3--07)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众越来越重要[1]。

可以说,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移动通信技术,如手机、网络、电脑等设备都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但由于技术、设备、人才等原因,我国的移动通信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人才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国家每年都在加大移动通信人才培养的投入,但还是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为了培养更多的移动通信技术人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通信工程专业。

移动通信课程则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内容系统地阐述了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当前的最新应用[2]。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将来从事移动通信网的系统设计、网络优化和相关技术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但由于教材不能及时更新、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等多种原因,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大部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也只是了解一些基本概念,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笔者担任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多年,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等方面做如下探讨。

1教学内容1.1教材选取教材的选取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教材内容陈旧,就不能反应当前的新技术,达不到教学的前沿性;如果教材内容难以理解,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学太简单,又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

尽管市面上该课程的教材很多,但侧重点不同[3],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的前沿性、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往届学生对教材的评价及现有学生的基本情况等综合因素来选取教材。

1.2教学内容组织我们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基础及目前主流技术等多方面的的因素综合考虑,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重组和划分,将内容划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对涉及实验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有利于学生很好的完成实验。

2教学方法在移动通信的教学方法众,笔者引入了一种新的方法———众包教学法。

众包是Howe Jeff 于2006年6月在美国《连线》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它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最初是由是指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做法[4]。

具有低成1本、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等优势[5]。

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雇主将任务发布到众包平台上;其次,工作者从众包平台上提取任务;第三,工作者将完成的任务提交到众包平台;最后,雇主从众包平台上提取完成的任务并支付给工作者相应报酬。

根据移动通信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本人采取了积分制众包式教学方法,其流程如图2所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的问题,有课堂提问、课后思考题等,并根据问题的难易设置一定的分值,提出问题时告知学生问题的分值。

对于难度较低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抛出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直接向老师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相应的积分;对于思考题,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发布到中间平台,如QQ 群,微信群,微博和邮箱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解答并提交答案到相应平台,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给予相应的积分,并在相应平台上公布最佳参考答案。

对于雷同的解答或者有疑问的解答,教师会对次部分进行重点抽查,以剔除伪解答者,并给予警告。

每月都会公布学生的积分,对积分抵的学生进行鼓励或定向提问,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考核机制本课程的考核采取综合考核方式,总成绩由期末考试、积分、实验成绩和考勤四部分组成,其中期末成绩占40%、积分占30%,实验占20%,考勤占10%。

当然,这个比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积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占的比例相基于众包的移动通信教改研究杨茂强,蔡春梅(遵义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2)【摘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从行业发展、人才培养、教学建设等出发,对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中引入了“众包式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考核结果充分地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实践证明,众包教学方法在移动通信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字】众包教学法;移动通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图1众包图图2众包教改图(下转第81页)60··对较大,这样的考核方式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笔者在对移动通信课程成绩分析时发现,引入“众包式教学方法”班级的平均成绩提高了15%左右,最高分成绩、人数等都有大幅度提升。

4结束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培养适合社会行业发展的人才,通信行业发展迅速,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也在不断改革。

笔者在教学过程众引入了“众包式教学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对提高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质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1]黄琳,段莉莉,曹杉杉.移动通信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4[2]杨茂强,杜华,蔡春梅.移动通信教学方法研究[J].福建电脑,2014[3]付秀花,张连俊.移动通信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探索,信息科技,2012[4]HoweJ.Theriseofcrowdsourcing.Wired,2006,14(6):176╞183[5]WHITLAP.Crowdsourcinganditsapplicationinmarketingactivities.Wired.2006(6):1-2时间独立于处理数据对象的数目,只是与之前确定的网格结构每一维上的单元数目有关。

典型代表算法是String算法,WAVE-CLUSTER和CLIQUE方法,CLIQUE方法是基于网格和密度高度高度结合的高维数据聚类算法,WAVE-CLUSTER方法的速度很快,能够处理多达以十为量级的数据,复杂度为O (n)。

而这种方法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于利用概率统计模型进行概念聚类以及进行自组织聚类等方面,因其特有特点使其在商业运作中发挥特有作用。

1.5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密度方法的中心思想是以数据集在空间分布上的稠密程度为依据进行聚类,不需要预先设定簇的数目,所以适合对未知数目的数据集进行操作,不用过多考虑数据集的规模。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发现任何形状的的聚类,而且它对噪声数据不敏感,密度聚集方法有DBSCAN算法,OPTICS算法。

DBSCAN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

该算法将具有足够密度的区域划分为簇,并在具有噪声的空间数据库中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它将簇定义为密度相连的点的最大集合。

利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的概念,即要求聚类空间中的一定区域内所包含对象(点或其他空间对象)的数目不小于某一给定阈值。

DBSCAN算法的优点在于聚类速度快且能够有效处理噪声点和发现任意形状的空间聚类,可以直接对整个数据库进行操作且进行聚类时使用一个全局性的表征密度的参数。

2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由于大量数据的产生,数据挖掘引起了计算机领域和信息产业界的极大关注,人们迫切需要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我们可以将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可以广泛用于各种应用,包括商务管理,生产控制,市场分析,工程设计和科学探索等方面。

由于社交媒体和网络的产生,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获取大量数据,数据挖掘库可以从数据仓库和事务数据库中得到。

要发现大数据的奥秘,普通PC机对大规模的计算是无法胜任的,我们可以把超级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结合起来,发现世界隐藏的奥秘,以便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超级计算机可以把在社交媒体和各种渠道获得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超级计算机一向以功能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而著名,将数据挖掘相关算法与超级计算机结合起来,可以发现当代社会中商业发展,日常生活中的规律。

数据挖掘和Deep Learning结合,可以产生更大规模的效应,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主要应用于机器翻译以及语义挖掘等方面。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研究领域,而且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数据挖掘算法在这方面的研究深度也有很大的发展,将二者结合也许会使两者都会获得很大的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数据挖掘技术,超级计算机,深度学习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3结束语数据挖掘算法可以提高数据挖掘提供服务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取隐藏信息,帮助企业,政府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是数据挖掘研究的主要领域。

本文对近年来主要数据挖掘算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指出其中不足和优势。

目前,对数据挖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较少考虑海量数据和市场需求对数据挖掘结果所造成的影响。

如果数据挖掘的结果最终只是一个数字,那么对于帮助决策效果很小。

因此实际环境中数据挖掘算法,超级计算机,深度学习对实际的指导将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参考文献:[1]赵致琢.计算科学导论[M].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吴昌友.神经网络的研究及应用[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7.[3]郑霄.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评估研究[D].郑州市: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4]巍玉琪.超级集群计算机系统的系统环境与运行策略研究及其在曙光400A0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应用[D].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2006.[5]HintonGE,SalakhutdinovRR.Reducingthedimensionalityofdatawithneuralnetworks[J].Science,2006(5786):504-507[6]汤姆·切尔.机器学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280.[7]HINTONG,OSINDEROS,TEHY.Afastlearningalgorithmfordeepbeliefnets[J].NeuralComputation,2006(07):1527-1554.[8]HubelDH,WieselTN.Receptivefields,binocularinteractionandfunctionalarchitectureinthecat'svisualcortex[J].TheJournalofphysiolo-gy,1962(01):106.作者简介:许可(1995-),女,陕西商洛人,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袁野(1994-),男,河南人,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上接第60页)81··福建电脑2015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