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政策问题的认定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

第四章 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

2014-5-31 18
4、最优选择的具体步骤 (1)明确决策目标; (2)提出备选方案; (3)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4)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
2014-5-31
19
(1)决策者面临一个既定的问题,这一问 题同其他问题可以清楚地分别开来; (2)引导决策者做出重大决定的各种目的、 价值或各种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照 其重要性依次排列; (3)决策者将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全部列举出来,以供选择;

2014-5-31
10
在政策科学研究中,模型与方法没有严 格区分的必要,许多分析方法本身也就是 不同的分析模型。 伍启元:按照政策方法划分:理性最佳决 策模型、非理性主义的决策模型、有限理 性决策模型和综合决策模型、政策协调的 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个人判断与集 体决策模型等。

2014-5-31

2014-5-31
20



(4)决策者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对每一个方案进行 评估,并预测出该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5)决策者将每一个备选方案进行一一对比,并按优 劣排出先后顺序; (6)决策者正确地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预定目的、 价值或目标的那个方案。
开发 全部 备选 方案 预测、 估计、 比较 方案 成本收益
2014-5-31
3
2014-5-31
4
2014-5-31
5
2014-5-31
6
2014-5-31
7
2014-5-31
8
模型评述 世界是复杂的,理解这种复杂性,有必要对其 进行简化,因此我们构建了模型。 模型来源于人类的经验,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 一种认识方式,是人们理论知识、价值观念和个人 信仰的综合体现。

【学习】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

【学习】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
整理课件
3、社会问题的主观认定经常存
在分歧
如对贫困这个社会现象的认定:
一些人认为根本不是社会问题。
如果没有穷人,谁去买那些便宜的食品?谁去 雇用那些收费低廉的医生和律师?社会救济和 福利工作人员到哪儿去找工作?一些以穷人为 主体的政治团体和党派何以在社会中存在?在 他们看来,社会是一个等级的社会,必然存在 贫富之间的差别,贫困是有利于社会均衡发展 的一种自然安排,它起到的是一种积极的作用, 破坏这样一种均衡可能会带来更多、更严重的 社会问题。
整理课件
2.主观性和人为性
社会问题基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切 身感受以及分析研究和其他主动行为才 得以上升到政策问题的高度,因而必然 更具有主观性和人为性
同一状况,不同的人群因不同的标准、 价值、利益和规范,就有不同的认识
整理课件
不同国家对问题的认识不同
在讨论核能政策问题时,美国政治家商讨价格 控制、市场机制以及核电厂的所有权问题;而 法国政治家则关心私人收益、工人的健康以及 国家能力的执行;瑞典的政治领袖则讨论应该 建设12个还是13个反应堆的问题。瑞典人很少 提出所有权和国家能力的问题,美国人几乎不 考虑国家能力或反应堆的精确数量问题,法国 人从不置疑市场中的政府干涉问题。
整理课件
若对这些新闻的性质加以解释,可以说在1930 年之前,报道的主旨更多的是猎奇和娱乐而不 是提出警告。而评论专栏和“读者来信”这两 部分对这方面的情况则极少或根本没有提及。 1930年之后,这三家报纸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 章日渐增多,而读者来信中反映这方面情况的 也变得相当普遍。无论是新闻的连续报道,还 是评论版的评论文章,都反映出对拖车营地问 题的忧心忡忡,而且从多种角度对公众提出了 某种警告。
整理课件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1。

公共政策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

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1)阶级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孤立的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3)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显示出多样的特征.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

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2。

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王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4-6章)【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4-6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政策问题的认定4.1复习笔记一、政策问题1.概念的界定(1)社会问题是指人的价值、观念、利益或生存条件遭受威胁或产生矛盾而需要解决的问题。

包括私人问题和公共问题。

①私人问题,或称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在少数私人身上的体现,包括个人和其他非公共领域产生的问题;②公共问题,是社会问题在多数人身上的体现;③私人问题是公共问题产生的基础,私人问题的扩展就成为公共问题;(2)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和社会权威机构的代表,应该在公共问题解决方面负有主要责任。

①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就是查清发生的问题,分析认定问题的原因、性质、发展后果,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公共政策;②政策问题是指应该由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威机构负责解决的,且已经纳入政府工作程序或宣布即将纳入政府工作程序,开始实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2.概念的含义政策问题概念的含义可以阐释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问题是多数人认识到的一种客观事实客观存在的不良现象或事实能够体现为政策问题,成为政府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对象,是社会多数人达成共识的一种结果。

(2)政策问题表现为社会利益的失衡和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冲突客观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事实能被社会多数人认定为问题,是因为这些现象和事实的出现损害了公共利益,并与现行的主导价值观念、社会行为规范产生严重的冲突。

①政策问题的出现,必然要引起利益冲突;②政策问题的出现,必然体现为精神领域的失调,出现价值观念的冲突;③政策问题的出现,必然体现为个体行为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

(3)政策问题是政府纳入工作程序开始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是公共问题就都应该由政府负责解决。

3.政策问题的内在特征(1)相关性政策问题的相关性是指任何一项政策问题都不是毫无联系的孤立个体。

①政策问题要与其他社会公共问题息息相关、互为因果,体现为一种横向相关性政策问题的横向相关性提示人们,在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到它连锁性的影响。

②政策问题又是历史问题演变发展的结果,与历史问题体现出一种纵向相关性政策问题的纵向相关性,不仅提示人们一项政策问题的产生有可能是先前有关政策偏差或失误积累的结果,而且提示人们一项政策问题一经解决,很可能会出现另一个与其相关的新问题。

第四章 政策的制定(下)

第四章 政策的制定(下)

• 第二,从分配物来看,它涉及可分配事物的范围多大、 可分配物的价值如何等问题;
• 第三,从分配过程来看,它涉及竞争机会是否平等、统 计学意义上的平等分配过程、投票等政治参与机会平等 问题。
•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可以把它们归纳为三种公平:
• 第一是机会公平,每人都有同等的获取分配物的机会,但 不保证每位最终都能得到,例如抓阄决定、投票决定、平 等竞争等都属于机会公平。 • 第二是分配公平,这又有两种情况:
• 简言之,自由就是人们能做他们想做的事情,除非会伤 害其他人和群体的利益。这里主要涉及政府或社会对个 人行为的干涉范围到底如何界定?也就是对人群存在什 么样的伤害(如物质损伤,环境破坏、心理,感情或精 神道德伤害以及伤害到什么程度等)才有必要由政府或 社会来干涉?与此相应的问题就是如何防范和制约女回家”的提法坚决反对!她 表示,如果让妇女回家,建国以来倡导的男女平等就白费 了,是历史的倒退。妇女没有经济地位,其他权利就无从 保障,就会任人宰割。她还告诉记者,她和其他几位委员 正在撰写一份提案,建议政府帮助下岗女职工重新就业。
•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讨论的问题很多。
第四章 政策的制定(下)
第四节 政策的规划与决择
• 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与认定是整个政策过程的开始,公共 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包括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目标确定、政策规划、政策方案评 估和抉择四个环节和过程 。这个阶段之所以重要,就因 为它的目标定位、体系程序和方法技术等都会直接关系到 公共政策产出的质量和水平。
• 所谓自由,学界争论很多。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有 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 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 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 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 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约翰· 密尔主张,在自由的边界 (不伤害他人)内,政府应该越少干涉自由越好。

第四章 目标、指标和标准

第四章 目标、指标和标准
第四章
目标、 目标、指标和标准
第一节 政策目标 第二节 政策指标 第三节 评估标准
第一节 政策目标
一、澄清目标的重要性
如同问题一样,政策目标也并非给定的,也不是一清二楚的。或者 目标是多方面的,甚至彼此是冲突的。 决策者往往以一般的方式或抽象的语言来陈述目标,分析者需要使 政策目标清晰化。 在许多重要政策问题的分析中,不能将目标看作既定的、现成的东 西,政策分析的一个功能活动及任务是规划方案之前帮助决策者澄 清并最终确定解决政策问题的目标。
第二节 政策指标
一、政策指标的含义
政策指标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质的尺度,它是对政策目标的具体 说明。 政策指标包含价值因素,原因在于: 1. 指标是政策目标的具体化,而目标是决策者认为应该追求的东西。 2. 指标的选择和确定也受价值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评价性指标涉及 好坏、善恶,是明确以价值为取向的。
四、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及方法
1. 价值分析和政治分析 价值判断构成政策目标的基本前提或依据,政治因素也在目标形成 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认定政策目标就必须考虑价值因素和政 治因素,即价值分析和政治分析。
价值分析:
假定价值观是人类行为或行动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 确认某种目标或目的是否值得争取,争取的手段能否被接受 为澄清目标而作价值分析,主要解决目标反映谁的价值观,目标相 关群体的利益等问题。弄清谁的价值观在起作用,谁的利益得到了 反映。
城市
433
766
1464
4634
6800
12319
农村
218
493
884
2457
3595
5276
二、确定评估标准的活动及其困难
评估标准的确定必须考虑决策者或决策团体的情况,并在他们的参 与下来进行,因为标准是衡量政策目标的实现尺度。 确定评估标准困难的原因: 1. 政治过程的本性使得决策者不愿明确陈述出相关的政策目标,目 标不明确,也就难以有准确的评估标准。 2. 被提出的每个政策方案往往不是单一目标,而是有多个目标。每 个目标有几个评估标准,每个标准又有几个相关尺度,这样评估 标准问题就很复杂。 3. 决策者和政策分析者需要共同协作以确定评估标准。

23《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23《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答案:B 9.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 A.维护阶级统治 B.保卫国家安全 C.增进民族团结 D.获取巩固:D 10.公共政策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的内容() A.导向功能 B.管制功能 C.反馈功能 D.调控功能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政策属于社会政策()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B.在野党对美国的公共政策不具有影响力
C.美国最高法院不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只能解释法律 D.美国总统在内阁决策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 答案:A 2.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答案:B 3.公共政策问题同任何问题一样都是源自() A.社会期望 B.社会需要 C.客观的社会现实 D.理想情况 答案:C 4.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 现为下列何种方式的不断循环往复:() A.政策咨询→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政策终止 B.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 C.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终结 D.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监督→政策终止 答案:B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选举 B.监督 C.罢免 D.立法 答案:D 6.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环境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 A.经济政策 B.政治政策 C.社会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答案:A 7.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 在总体上是( )的体现。 A.阶级压迫 B.国家意志 C.集体智慧 D.公共利益 答案:B 8.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总统决策 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 D.司法命令

长沙学院2022年《公共政策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长沙学院2022年《公共政策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长沙学院2022年《公共政策学》专升本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本考试采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的方式,以闭卷笔试的形式组织考试。

考试对象为参加物业管理专业专升本选拔考试的考生。

二、题型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三、考试时间和分数本课程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限为90分钟。

四、参考教材《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振明主编. 2003年.五、考核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一)考核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二)考核要求1.了解公共政策学的概念机研究途径2.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学科特点3.掌握公共政策创始人的主要观点第二章公共政策(一)考核知识点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考核要求1. 掌握公共政策的概念2. 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本质3. 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及分类,掌握政策周期第三章政策系统(一)考核知识点政策系统;政策环境;决策体制。

(二)考核要求1. 了解政策主体与客体的概念,政策主体的构成2. 掌握不同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3. 掌握政策子系统的构成及其关系4. 掌握常见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第四章政策问题(一)考核知识点政策问题的概念;政策问题的内涵(二)考核要求1. 了解私人问题、公共问题及政策问题的区别2. 熟悉政策问题的结构要素和结构类型3. 掌握政策问题的认定方法第五章政策制定(一)考核知识点政策议程;政策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

(二)考核要求1. 了解政策议程的概念,政策议程的种类,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2. 掌握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和障碍3. 了解政策规划的含义,熟悉政策规划的步骤4. 掌握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和政策规划中的重要思维方法5. 掌握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和程序第六章政策执行(一)考核知识点政策执行的概念;政策执行的作用;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二)考核要求1. 了解政策执行的含义和作用2. 掌握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3. 熟知政策执行的偏差类型及矫正措施第七章政策评估(一)考核知识点政策评估的概念;政策评估的内容;政策评估的障碍。

第四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第四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一、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美国兰德公司查尔斯.沃尔夫:公共政策分析是把 科学理论方法应用于解决政策的选择和实施问题。
优点
重视公共政 策的科学和 理性
缺点 将政策分析仅 仅视为一项简 单的技术工作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
一、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二)美国学者米切尔.怀特 人们很少能选定那些一劳永逸、自成一体、所有人都能领会的 政策。 政策分析是在公共政策领域内创造和应用知识的复杂的社会过 程。政策分析的目的不是产生某种一锤定音的政策建议,而是 要帮助人们对现实可能性和期望之间有逐渐一致的认识,产生 一种新型的社会相互关系与“社会心理”模式; 这种模式使人们对政府的某项职能有了新的共同认识,其结果 是使政治集团之间的活动或行为更趋一致,冲突趋于减少。
第二节 政治分析模型
(三)评价任何已有的政治制度下, 总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有助于了解部分社会现实与政府部门决策形成过程,如 落后的乡村或独裁社会中领袖人物的独立作用、行政部 门决策形成过程。
第二节 政治分析模型
(三)评价 2.不足
精英人物的统治与决策的形成是否受民众的影响,是一 个难以判定的问题。但民主政治社会的基本价值前提之 一就是要求政府反映民众的需求以获得其支持。因此, 决不能忽视民众的要求及其对政策过程的影响。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
(3)公共政策模型分类 政治模型 理性模型 其他模型
•精英模型 •团体模型 •制度模型
•完全理性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 •渐进决策模型
•过程模型 •系统模型 ……
第四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 代表性观点 综合观点 综合框架 精英分析模型 集团分析模型 制度分析模型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过程模型 系统模型

2016《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

2016《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

2016《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公共政策: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制定和执⾏的⾏动⽅针和⾏动准则。

第三讲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名词解释:1、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评估与监控等(政策过程)的个⼈、团体或组织。

官⽅决策者:指拥有合法的权⼒去作出具有强制⼒的政策决定。

⾮官⽅参与者:1利益集团2公民个⼈ 3⼤众传媒:4思想库、5多元化:联合国、WTO、欧盟2、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问题及其发⽣作⽤的社会群体。

3、公共政策问题:就是能够进⼊政策议程的社会公共问题。

4、政策⽬标群体: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与影响的社会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简答题:1、⽬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或反对和不服某⼀项公共政策,通常是出于以下⼏个⽅⾯的缘由:(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传统思想观念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5)对⼤局或整体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7)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1)公共政策问题的相互依存性(系统性):政策问题是⼀个系统,整体在质上⼤于部分之和。

(2)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产⽣问题的外部条件是被有所选择地确定、分类、解释和评估的。

(3)公共政策问题的⼈为性:政策问题的产⽣、存在和改变具有社会性,依赖于相关社会群体和个体,不存在政策问题的“⾃然”状态。

(4)公共政策问题的动态性:社会的动态性,⼈类⽂明的进步,社会⾏为⽅式发⽣变化,政策问题也变化4、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国家政治、经济、⽂化、军事等⽅⾯的相互作⽤及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影响。

2、经济环境:主要由社会⽣产⼒和⽣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包括⽣产⼒的结构、性质和⽣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3、政治环境包括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化等,是公共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学院学术不端行为查处规则及处理办法

学院学术不端行为查处规则及处理办法

学院学术不端行为查处规则及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我校师生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校学术声誉,维护师生学术诚信,促进学校学术创新和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学校所属各单位教职工及在校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

第二章学术不端行为管理机构及职能第三条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

学校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学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规则与程序。

第四条学校学术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负责评估学校学术道德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存在的问题,对违反学术规范的不道德现象和行为进行界定。

根据科技处的前期调查意见,决定是否就有关学术诚信和学术不端行为开展正式调查。

正式调查结束后,向校长办公会提供明确调查的结论和处理建议。

第五条学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常设机构设在科技处。

第六条科技处负责建立健全针对我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机制,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的通报与相关信息公开制度。

负责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建立对学术成果、学位论文所涉及内容的知识产权查询制度,健全学术规范监督机制。

负责受理社会组织、个人对本校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及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指定专人负责学术诚信和不端行为举报相关事宜的咨询、受理等工作。

定期向校学术委员会汇报学校有关学术诚信及学术不端行为举报线索。

对涉及学术诚信和学术不端行为开展前期调查,形成初步调查意见,提交校学术委员会,由校学术委员决定是否正式开展调查。

代表校学术委员会将相关举报问题的处理意见和处理结论送达相关人员。

负责建立教学科研人员学术诚信记录。

第七条科技处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将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和学生教育的必要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

第八条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应当进行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和指导,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学术诚信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审核。

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的认定

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四章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的认定学习目标了一个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严重性,但是只是关系到当事人,尚未影响到其他人。

当问题超出了当事人而影响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并且,公众基于价值观念和自身的切身利益的考虑,开始提出以解决该问题为目的的公意诉求时,问题就转化为了公共问题。

而当社会的权力主体体会到公众的公意性并趋同于公众的诉求时,该问题就成为了一项政策问题。

2.政策问题的内涵对于政策问题的含义,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迪里 (David Diry)在《政策分析中的问题定义》一书中说:“政策问题是未实现的需要、价值或可以通过公共行动来追求的改善机会。

”1琼斯在1970年版的《公共政策研究导论》中认为,政策问题是一种人们的需要被剥夺或不满足,可由自己认定或他人认定,且要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2林永波、张世贤则认为,“所谓政策问题,乃是在一个社群中,大多数人觉察到或者关心到的一种情况,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规范或者利益相冲突时,便产生一种需要,受剥夺或者不满足的感觉,于是透过团体的活动向权威当局提出,而权威当局认为多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必要者”3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从政策意图的角度看,政策问题可以被定义为引起社会上某一部分人需要或者不满足的某种条件或者环境,并为此寻求援助或者补偿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由受影响者直接从事,也可以由别人以他们的名义进行。

国内有学者认为只有公共问题属于政府的政策范围,因而能进入政府议程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4陈振明认为,政策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者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

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5宁骚认为,在考虑政策问题时我们不应该忽略两点:一是社会统治集团与社会多数民众在公共政策问题的认知上往往是有差异甚至相互矛盾的,有些可能并不为社会大多数人所感知的问题却为统治集团的少数人所认识,因而也可能成为公共政策问题;二是公共政策问题尽管主要依靠政府来解决,然而并非都必须由政府亲自出面加以解决,有许多问题可由一1Willian N Dunn,Pb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94,p85. 2See David Diry,Problem Definition in Policy Analysis,Lawrence ,Ks: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84.3林永波张世贤:《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72页4桑玉成刘百鸣《公共政策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76页;5陈振明编著《公共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4页些非政府的社会公共组织乃至政府委托的私人组织加以解决。

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

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

案例:底特律拖车问题的建构过程
• 几乎在当地居民团体提出抗议的同时,一些公共部 门也行动了起来,如卫生机构、警方和学校。卫生 机构所收到的信息是由那些经常访问拖车营地并施 以救济的社会工作者们提供的:营地里平均每个家 庭还拥有不了一辆拖车,那里的居住条件极其恶劣; 有些营地连一个厕所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 有个人的隐私可言;营地里供水严重不足,居民们 经常要到营地外去打水;冬天里的取暖条件非常之 差,大部分拖车居住者只是靠小煤气炉取暖,而且 有些家庭连这样的条件都不具备。
1
成都:重拳封杀奥数班
• 消息一出,《人民日报》发时评、新华社发 长文讨论此事。网上赞声一片:“奥数班取消那天, 就是孩子解放的那天”,“斩断奥数,让基础教育 的咽喉顺畅呼吸,成都万岁!可在一位奥数金牌 教练眼里,奥数还有13年都下不了课。他坦承, 不相信成都能真正“打掉”奥数,“就算取得暂时性 胜利,奥数也会卷土重来”。他甚至认为,“那4条 禁令根本是纸糊的”。
社会问题
社会利益
政府
社会分享性
是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政府都会管呢?
11
问题
私人问题
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
12
一个问题上升到社会公共问题的层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受到广泛关注,或者 至少必须为公众所感知; 二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三是公众普遍认为这个问题是某个政府职能部门权限范围 内的事务,而且应当给予适当关注。 案例:一个社会问题的自然史观:底特律拖车居住者问题
案例:底特律拖车问题的建构过程 • 然而,到1930年城区范围内已经有了4个象模象样的
拖车营区,1935年上升为9个。在这9个营区中,有5 个营区的居民看似准备永久性地居住下来。随着拖 车式活动房屋居住者人数的不断增多及其营区的不 断扩大,这一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公众越来越广泛 的关注。从报刊的专栏、邻居的闲谈、居民们向新 闻媒体和市政当局表达的正式抱怨、以及底特律市 官方机构所发布的有关言论来看,底特律市的拖车 居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迹象 足以表明社会问题的察觉阶段已经由此形成。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公共政策部分第一讲总论(前三章)第一章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4.公共问题:了解。

★5.公共利益:(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1)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2)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3)正当性:听取公众意见、参与公平性: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6.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公共政策学 第四章 公共政策模型及理论

公共政策学 第四章 公共政策模型及理论
6
传统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条件:
◆ 1、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 2、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
◆ 3、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 4、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 5、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最优选择的具体步骤
1、确定决策目标。 2、提出备选方案。 3、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Herbert Alexander Simon 1916- 2001)
10
有限理性模型的基本问题
◆ 有限目标:目标多重或不清晰 ◆ 期望水平:因人而异 ◆ 搜索方法:满意即可
① 试探方法:在没有现成满意方案时,提出探索方案,进行试点,然
后总结推广。 ② 随机方法:决策环境不明朗。 ③ 排除法:方案较多时,一一排除。
◆ 2.认定重要层面:抓住主要矛盾,剔除不相干因素
◆ 3.符合社会现实: 模型根据现实归纳提取的
◆ 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剔除概念,对现实进行抽象
◆ 5.指导调查与研究: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可验证
◆ 6. 提出一定的解释: 描述现实+解释现实。
第二节 政策分析模型及理论
1. 传统理性模型
2. 有限理性模型 8. 团体理论 9. 系统理论 10. 公共选择理论 11. 小组意识模型 12. 过程模型 13. 批判性理论 14. 实验性理论 15. 取舍理论
决策也就越有意义。
16
五、精英理论
◆ 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 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 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 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英雄史观

卫生政策学(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卫生政策学(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卫生政策第一章概述1.简述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的总体思路、7个步骤、21项动态的任务链。

总体思路:即制定程序:步骤+任务链7个步骤: 1.政策问题的确认;2.政策问题根源分析;3.政策方案研制;4.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5.政策执行;6.政策评价;7.确定政策去向21项主要任务:特定领域-众多问题-问题界定-优先顺序-关键问题-政策问题-问题危害-影响因素-问题根源-作用机制-政策思路-政策目标-目标指标-措施方法-可行论证-最优选择-动阻力分析-执行实施-效果问题-归因分析-确定去向2.怎样从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的特征看该程序的作用。

制定程序基本特征:一是制定高价值政策是该程序的基本目的;二是这个程序是一个过程—一个始终围绕如何达成基本目标而展开的过程;三是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逻辑相连的步骤,每个步骤具有各自的目标、操作思路和常用方法,制定高价值政策有赖于各步骤目标的实现;四是高价值政策源于科学制定,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五是高价值政策需制定者和研究者共同努力、各司其职,政策制定者的职责是科学地制定政策,研究者是为科学制定提供科学、逻辑和合理的一句依据。

3.论科学性和理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与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的关系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是建立在“逻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基础上,即基本思路符合逻辑、研究方法工人、过程可操作、进展和结果可考核。

高价值政策也是运用“四性”指标体系,明确现有政策过程理论的不足并逐步弥补后形成的。

逻辑性指在思路展开过程中,能否围绕目的表现出清晰的内外在联系及其递进关系科学性指可考核性和科学方法可操作性为面对一个特定目的或目标时,有清晰完整的实现思路,懂得如何才能一步步把事情做好。

合理性为是否符合常理,因而能够被各方接受。

第二章政策问题的确认1.解释政策问题确认的目标与任务、逻辑思路、操作步骤之间的关系2.举例阐述政策问题确认的难点和原则3.特定领域界定中的领域的含义,以及界定思路和方法含义:对于政策研究者来说,领域是其研究范围,也就是潜在的政策问题所在的范围。

政策问题的认定

政策问题的认定

图尔敏论证模式
正当理由
支持依据
论据资料
合格者
主张
放弃理由
反驳
放弃

2. 假设分析法(Assumptional Analysis)
• 假设分析法是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有效地整合 为一体的方法。由于其在方法上有综合性,所以它更适合 于处理结构不良的问题。这一方法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 弄清分析人员、决策者、利害关系人各自对问题所做的基 本假设;比较和评估这些假设;检视假设以及假设推论的
决的诉求,那么它就变成了社会问题,需要动用社会的力 量去加以解决。
• 2.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
• 当某些社会问题的影脱某个群体或某个领域时,
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并且,公众基于价值观念和自 身的切身利益的考虑,开始提出以解决该问题为目的的公 意诉求时,社会问题就转化为公共问题。
• • • •
7. 维度分析(Dimensional Analysis) 实质维度(Substantive)——问题是什么(what?) 空间维度(Spatial)——问题来自何处(Where?) 时间维度(Temporal)——问题何时发生 (When?) • 数量维度(Quantitative)—— 问题有多少(How much?) • 性质维度(Qualitative)——问题有多严重(How serious?)
政策问题结构 结构良好 问题性质 决策者 资源投入 备选方案 效用(价值) 结果 概率 清晰可辨 一人或数人 少量可计算 有限 一致 确定性或者风险 可计算 结构适中 清晰可辨 一人或数人 大量可计算 有限 一致 不确定 不可计算 结构不良 模糊有争议 许多 不可计算 无限 冲突 未知 不可计算

结构质量 与解决 难易度 关系

《社会政策第四章》

《社会政策第四章》

社会问题分类
• 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了物质和精神损害。 • 它们触犯了社会里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或准
则。 • 它们持续很长时间。 • 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的群体会做出不同评
判,对它们的解决方案往往多种多样,因而在 解决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出台社会政策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概念
• 1873年,德国的一批经济学教授们为求解决德 国当时的劳动问题,组织了“德国社会政策学 会”,此即社会政策名词的由来。 瓦格纳是该会的三大主干人物之一,他于1891 年发表社会政策、财政政策、租税政策的论文 时说:“所谓社会问题,就是分配上的不公平 。……所谓社会政策,就是要把分配过程范围 内的各种弊害,采取立法及行政手段,以争取 公平为目的而加以清除的国家政策。” 他第 一个给予社会政策科学的概念。
• 3、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 • 社会政策学认为,在社会领域中,有6项公民权利是国
家必须予以保障或满足的,这就是:生存权、健康权 、居住权、受教育权、工作权和资产形成权。对广大 民众而言,上述6个方面的基本需求又是不可或缺的。 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对这6项社会权利进行考 量,可以发现,社会权利所涉及到的人的需求都处于 “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这两个较低的层次 上。需求层次越低,就越接近人的自然属性。要确保 社会领域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需要政府和社会给 予制度性的保证和有效的社会支持,这就是社会政策 追求的基本目标。
《社会政策第四章》
第一章社会政策概述
• 一、异常群体社会问题 • 1、自杀问题 • 2、精神疾病问题 • 二、越轨群体社会问题 • 1、吸毒问题 • 2、卖淫问题 • 3、青少年犯罪问题 • 三、弱势群体社会问题 • 1、残疾人问题 • 2、老年人问题 • 3、婚姻家庭问题 • 4、不良青少年问题 • 5、失业问题 • 6、贫困问题

卫生政策学资料整理(具体)

卫生政策学资料整理(具体)

第一章>卫生政策概论>政策的特征(跨科学性、实践性、兼具指令性和指导性、周期性、潜在的价值取向性)。

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

政策学的研究容(基本理论研究、政策过程研究、有关政策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政策研究的方法论研究)。

政策研究体系初步建立(行政型政策研究组织、学术型…、产业型…)。

发展趋势(加强政策学的应用性和本土化研究、加强对政策学分支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加强公共政策领域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卫生政策科学的研究畴(卫生政策系统的主体与客体、卫生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卫生政策的运行机制、卫生政策的方法学研究)。

卫生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卫生政策的研究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涉及到国和国外,过去、现在和将来。

卫生政策研究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多样性、创新性。

诸如系统方法、控制方法、信息方法、预测方法、运筹方法、优选方法和概率方法等,详见第12章)。

卫生政策学的研究任务(一是总结卫生政策研究的特点和规律,二是依照卫生事业性质和功能进行卫生政策价值分析和选择,三是制定卫生政策研究原则,四是研究如何制定高价值的卫生政策,这是卫生政策科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五是研制卫生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

卫生政策研究原则(目标原则、系统原则、民本主义和人本主义原则)。

当前我国卫生政策研究的功能定位(首先,卫生政策的研究要转变观念。

其次,卫生政策研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最后,卫生政策过程本身必须不断地改进、完善与发展)。

卫生政策系统的要素构成(卫生政策目标、…价值、…容、…形式、…效果、…的主体和客体、…环境)。

卫生政策的类型(积极型与消极型、能动型和被动型、全局性与局部性)第二章>政策制定科学程序。

政策科学发展的标准(一是现有的政策理论和方法对特定政策制定者的指导性,即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指导人们制定高价值政策,二是现有的政策理论和方法对特定政策研究者的指导性,遵循它展开的政策研究对制定高价值政策能够产生多大的作用,三是遵循现有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使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围绕高价值政策的制定优势互补和相互支撑,四是能否通过高价值的政策制定、政策实践和政策效果,使政策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式,在科学性、合理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诸方面得到公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blioteka 三、问题认定的分析方法 1、类别分析 2、原因分析 3、对比分析 4、假设分析

第四章 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一节
政策问题

一、概念的界定 政策问题是指应该由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威机 构负责解决的,且已经纳入政府工作程序或宣布 即将纳入政府工作程序,开始实际解决的社会公 共问题。


二、概念的含义 1、政策问题是社会公共问题 2、政策问题不是既定的,需要界定(认定) 3、政策问题是多数人认识到的客观事实 4、政策问题表现为利益失衡,价值观念与行为规 范的冲突 5、纳入政府工作程序,才能得到最后认定 6 认定问题是公共政策动态运行的第一环节

新闻媒介分析 社会个人议论 社会团体议论 国际有关议论
问题产生 政府机构议事 专业人员分析 政府官员表态
形成 公众议程
形成 政府议程

认定完成

图4·5
问题认定中的政策议程



2、政策议程建立的基本条件 (1)政策问题的创始者 (2)社会支持力量 (3)清除议程建立的阻碍 3、议程建立中政府的态度 (1)任其产生:消极放任态度 (2)鼓励其产生:支持公众议程 (3)主动产生:直接政府议程

政策问题的层次不同,其解决的难易程度也不 同。从微观、系统到宏观的不同政治层次中,层 次越高,宏观性越强,解决的难度就越大。

从政策问题的层次与结构的关系来看,政策问 题的宏观性越强,结构质量的不良度就越强,解 决的难度就越大;政策问题的微观性越强,结构 质量的优良度就越强,解决的难度就越小。

三、政策问题的发现 1、专业机构的意义 2、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1)例外原则 (2)偏差记录 (3)组织诊断 3、政策问题的搜寻系统 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专业机构、新闻 媒介、政党、政府等,共同组成政策问题的搜寻 系统。系统的有效运转,可快速发现问题。

社会团体 企事单位 社会个人 专业机构 新闻媒介 政 政 党



三、政策问题的内在特征
1、横纵向相关性 任何一项政策问题都不是毫无联系的孤立个体, 它一方面要与其他社会公共问题息息相关,互为 因果,体现为一种横向相关性,另一方面它又是 历史问题演变发展的结果,与历史问题体现出一 种纵向相关性。



2、主客观统一性 政策问题的主客观统一性是指政策问题的形成, 从社会实践角度来说,是客观现象和主观认识的 统一体。 客观现象是政策问题的实质性内容。而这些客 观现象要想成为政策问题,也必然要包含人的主 观认定。没有人的主观认定,客观现象再严重, 也不能成为政策问题。而如果没有客观现象作为 基础,单纯的、脱离客观基础的主观认定,也必 然导致问题分析和政策制定的失误。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产生与发现

一、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流行观念 2、社会现状的理性分析 3、政策问题产生的客观因素 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二、科技水平与政策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水平越高,出现问题 的可能性越低,但是,一旦产生问题,就可能是 致命的问题。





2、政策问题的层次 政策问题的层次是指由影响范围和社会关注参 与人数的多少所决定的,政策问题在社会政治过 程中所处的位置。 根据政策问题涉及影响的范围、社会关注和参 与人数的多少,可将政策问题所处的位置分为三 个政治层次,即微观政治、系统政治和宏观政治 层次根据政策问题涉及影响的范围、社会关注和 参与人数的多少,可将政策问题所处的位置分为 三个政治层次,即微观政治、系统政治和宏观政 治层次。


问题提出
社会讨论
政府讨论
社会分析界定
政府分析界定


问题实质 政府规划解决方案 图4·4
不属于政府职能的 不纳入政府日程

政策问题的认定过程


二、问题认定中的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是指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议论、商讨、 规划、研究的议事程序。政策问题从认定到解决, 都要经过各种不同的议程。政策问题的认定是首 先进入议程的政策过程环节。因此,政策议程对 于问题的认定有着重要意义。

3、发展可变性 政策问题的发展可变性是指政策问题一经过认 定之后,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他又将随 着问题解决的程度、产生影响范围的变化和时代 的推移产生变化和发展。

四、政策问题的结构与层次
1、政策问题的结构 政策问题的结构是指与政策问题相关联的各种 内在要素的构成状态。根据各种要素所达到的不 同标准,可确定政策问题结构的不同质量:优良、 适度或不良。 不同的结构质量,将决定着政策问题解决的难 易程度。在“优良、适度、不良”的区间中,结 构质量越趋近优良,问题越容易解决;结构质量 越接近不良,问题越不容易解决。
搜寻 有关社会领域 发现 政策问题 搜寻 社会各个领域





反馈提交 府 制定执行公共政策,解决问题 图4·3 政策问题的搜寻系统


第三节
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政策问题的认定过程 政策问题的认定是指政策问题从提出、议论陈 述、分析界定达到问题实质认识的整个过程,也 是对政策问题的社会认识走向统一的过程和在社 会认识统一的基础上,政府将问题纳入议事日程 开始解决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公众讨论和政府 讨论两个环节。在政府职能明确的前提下,通过 政策问题的认定,不属于政府职能范围内的问题, 将不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1、政策议程的种类 (1)查尔斯· 琼斯认为,依据议程产生的先后次 序和议程的不同功能可将政策议程分为以下四种: 问题认定议程、规划议程、协商议程和循环议程 。


(2)库伯和艾德尔认为,根据不同主体和不同性 质可将政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后来 又经库伯修正,改述为公众议程和正式议程。后 又称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