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课件
音韵学
音韵学概述
反切法研究
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的历史演变和规律 的学科。在中国,音韵学的研究始于 汉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反切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 通过对反切法的分析,可以了解古代 的语音发音和语音结构。
韵书研究
韵书是中国古代的语音字典,通过对 韵书的解读,可以了解古代的语音系 统、音韵规律和语音演变。
其他重要著作及其影响
《康熙字典》
是一部集大成的字典,收录了大量的汉字和词语,对研究汉语词汇 和汉字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对古籍的整理、分类和评价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经义述闻》
是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对研究古代经籍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
05
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 物
02
中国古代语言学
文字学
文字学概述
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和应用的学科。在中国,文字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
甲骨文研究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的甲骨和龟甲上。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 ,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金文研究
金文是指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通过对金文的解读,可以了解周 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语言学史》ppt课件
目 录
• 中国语言学史简介 • 中国古代语言学 • 中国近现代语言学 • 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 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 中国语言学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中国语言学史简介语言Leabharlann 史的定义与重要性语言学史的定义
语言学史是研究语言学发展的历史, 包括语言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发展 过程。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一、语言学的起源在人类历史上,语言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大约两千年前的古印度。
当时,印度的婆罗门阶层开始研究梵文语言,探讨语言规律。
此后,受到梵文语言研究方法的影响,语言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语言学的发展1. 欧洲语言学欧洲的语言学起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哲学研究中提及语言,开启了欧洲语言学的先河。
之后,欧洲的中世纪天主教会也在研究拉丁语等语言。
直到20世纪初,欧洲语言学家才真正开始进行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研究。
2. 美国语言学美国语言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当时美国开始进行语言普查,研究各地语言的分布与演化。
20世纪初,美国大学开始设立语言学系,逐渐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1. 结构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它主要研究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结构方面的内容。
2. 生成语言学生成语言学主张从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等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智力的产物,需要通过特定的规则来描述。
3. 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的实际应用,理解语言使用者的意图、情感等诸多方面。
四、语言学的研究成果1. 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发音规律,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音节、音调、语音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2. 词汇学词汇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含义,探讨如何从单词中推导出词性、语法等方面的信息。
3. 语法学语法学主要研究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4. 语义学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的意义,探讨语言中词汇、句子等单元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对语言学的影响语言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对社会、文化、科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1.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包括口音、方言等方面。
它为语言的教育、规范化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
2. 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它将语言学方法应用到计算机程序开发中,致力于让计算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语言学则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前者以文字和书面语为对象,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微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
我国境内除汉藏语系外,还有三个语族:侗泰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
◆汉藏语系的语言特点:⑴每个音节上有固定的声调(3-8个)。
⑵大部分词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
⑶有类别词(量词),如汉语中“这个人”的“个”。
⑷词序很重要,且词的次序比较固定。
⑸附加成分的作用是有限制的。
◆“小学”:指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为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先秦:◆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声辞传》,这和《周易》用阴阳两个符号的意义相似。
◆关于名实的讨论:1.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其政治含义是以周礼为尺度来正名分。
2.老子对名实的看法,“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名”“实”不可分的人,也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指出名称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人。
3.荀子认识到语言是人类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他第一个揭示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幷指出了“名”和“实”的关系。
秦汉魏晋:◆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语言学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语言学家,也没有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著作。
发展到秦汉时代,语言学逐步兴起。
中国语言学史
第一章 绪论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一、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 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时期的语言学。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关系到语言社会本质的认识;魏晋南北朝的语音研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2、 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早期: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中国音韵学史》解放后: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 国外译作:国外译作:1、 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2、 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3、 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于:一,汉字难学难认,文字的障碍很大;二,我国语言学家研究语言学史的很少,更谈不上向国外介绍中国语言学史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欧洲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语言学科建立于欧洲十九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并由此产生普通语言学)。
在这以前的语言研究,特别是东方民族的语言研究,是所谓“科学前”的语言学,即“语文学”。
这种看法,也影响了我国语言学界。
由于我国历来对语言学的重视不够,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又少,因此,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2 P2二、 关于我国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31、 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2、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五四以前的语言研究,大致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语言的结构、演变、习得和使用等方面。
随着人类对语言的兴趣不断增加,语言学也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起源开始,介绍其发展历史。
一、古代语言学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出现之前,人们就开始关注语言的表达和交流。
在古代语言学中,语音学和文法学是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在古埃及,人们开始研究语音的发音规则和语法结构。
他们发明了象形文字,并进行了大量的语言记录和分析工作。
此外,古埃及的语言学家还研究了词源学和语义学等方面的问题。
古巴比伦的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法学方面。
人们开始记录并研究巴比伦的文字,分析其语法规则和词义。
他们还研究了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二、欧洲语言学的兴起欧洲语言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兴趣日益增加,出现了一系列的语言学家和语言学学派。
18世纪末,德国的弗朗茨·鲁登多夫·冯·格拉斯提出了著名的比较语言学理论。
他认为各种语言之间存在共同的起源,并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19世纪初,英国的威廉·琼斯提出了印欧语系的理论。
他通过对梵语、希腊语、拉丁语等语言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共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认为这些语言可能有同一个祖先。
法国的索维尔、丹麦的鲍尔、俄国的布洛卡等语言学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研究了不同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
三、现代语言学的发展20世纪是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语言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发展。
在语音学方面,人们开始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机制。
他们发现语音是由不同的音素组成的,通过对不同语言的音素进行比较,揭示了语音的普遍规律。
在语义学方面,人们开始研究词汇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结构。
他们发现词汇的意义是由词义和语境共同决定的,通过对语义的分析,揭示了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
语言学纲要
1、语言学史:(一)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二)20世纪的上半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索绪尔)三大派别(1)布拉格学派,特鲁别茨柯的《音位学原理》(2)哥本哈根学派,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和耶姆斯列夫的《语言学理论导论》(3)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鲍阿斯《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三)20世纪后半期的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句法结构》《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句法理论面面观》2、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3、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专门的研究对象,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系统阐述语言性质、特点、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4、语言学的学科分类:1、从研究的侧重点上,可以把语言学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概括语言事实,总结语言规律,形成科学原理。
研究语言理论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叫应用语言学2、从研究对象范围来看,可分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3、从研究对象存在的时间来看,可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是截取语言发展中某一横截面,进行静态的研究,描写和研究语言在这个时期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和结构规律,不涉及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演变问题。
共时语言学关心的重点是平面的语言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语言的体系性。
历时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
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规律,是对语言的纵向研究。
4、从语言学研究内容上看,可分为宏观语言学和微观语言学5、语言和言语及其关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使用的符号系统。
所谓言语就是说(写)或者说出来的话(包括写出来的话)区别:1、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个人现象。
2、语言是封闭的系统,而言语是开放的。
3、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阶级性。
4、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
联系: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没有言语也就没有语言。
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中国语言学史绪论
绪论在21世纪的今天,全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时代。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的处理就成了最核心的问题。
因而以信息处理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科学就成了当今最尖端的科学。
在人类社会中,语言是信息最常用、最重要的载体,因而对语言的研究也就成了信息科学研究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
因此,专门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的发达程度实际上决定了信息科学的发达程度。
语言学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今世界最尖端的科学之一。
要推动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必须加强语言学的研究。
一、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重要性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我国对汉语研究的历史悠久,成果丰硕,这是祖国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胡朴安著有《中国文字学史》和《中国训诂学史》,张世禄的《中国音韵学史》等。
这些著作受了传统“小学”的影响,把我国语言学史分成文字学史、音韵学史、训诂学史三个方面来写,自有其方便之处,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也有贡献。
解放后,对语言学史的研究有越来越大的进展:195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第一部语言学通史性的著作——岑麒祥的《语言学史概要》。
《中国语文》杂志1963年第3期至1964年第2期连载了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1980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1985年,何九盈先生写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增订本。
1987年,上海出版社出版了濮之珍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
1993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李开的《汉语语言研究史》2000年5月,赵振铎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2年9月,巴蜀书社出版了邓文彬编著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次年出版了李恕豪的《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
王力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汉语的杰出专家,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方言、音韵、词汇、文字、语法、语言学史等有关语言的问题上都有很多著名的论文、专著,是国内外公认的一流学者,所以我们用他的《中国语言学史》为教材。
中国语言学史第三章两汉语言学
经”。秦始皇焚书的时候,有些人把书藏
在墙壁中或者埋在地下,汉朝建立,这些 书籍一批又一批被发现,它们是用战国文 字写的,称为“古文经”。按理说,今文 经和古文经本来只是书写时用的文字不同, 没有什么重大的差别。但是在当时却成了 对立的学派,互相攻击,争论不休。经过 了一段时间,形成了各自的研究风格。 今文经学派解释经典的特点在于阐明微 言大义,以便把经书联系到当时的政治, 解经是为了汉代的统治服务。因此常漠视 文本意义,着眼于阐述个人的见解,经文
于学官,给予合法地位。但他的这一建议
遭到今文经学博士的强烈反对,他们给刘 歆扣上了“颠倒五经”、“变乱师法”的 罪名。刘歆的建议最终未被采纳,他本人 也离开了首都长安。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两千多年的经学今古文之争,则由此开始, 刘歆也被称为古文经学的奠基人。 从表面来看,今古文之争主要表现在文 字及对经义的理解、解释的不同。一般来 讲,解经时,今文学派注重阐述经文中的 “微言大义”,而古文学派则注重文字训
今文经学有欧阳高、大小夏侯(夏侯胜“大
经学则有孔安国《尚书》。 经学从西汉开始,两千年来书籍众多, 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归纳起来,主要有三 派,即西汉今文经学、东汉古文经学、宋 学。
夏侯氏学”,夏侯建“小夏侯氏学”),古文
第四,汉代的客观条件也比较利于学术 发展。汉代社会比较稳定,政治环境也比 较宽松,物质生活也较前有所改善,这些 条件都比较适合各种学术(包括经学、小 学)的生存和发展。
《尔雅》是代表作。此外,《说文解字》
《方言》《释名》以及经书传注中都有辨 析同义词的资料。训诂学中的所谓“直训” (以字释字),基本上都是以同义词作释 的。 (四)方言研究具有开创性 扬雄的《方言》本质上属训诂学著作。 它开创了从地域角度观察、研究词汇的先 例,是汉语方言学史上第一部研究专著。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一部叙述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简史的首创之作王力先生是我国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散文家和诗人,而《中国语言学史》这本书是他1962年在北大中文系开设“中国语言学史”课时编写的讲义,是继岑麒祥的《语言学史概要》(科学出版社,1956)后又一部语言学史著作。
这本书是叙述了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的简史,它对我国两千多年的语文研究和语言学遗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并对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批判继承,为我国语言学研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阅读《中国语言学史》,我发现王力先生是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著作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的,对中国语言学史的阶段分析有其明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四个时期”。
所谓中国语言学史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语言学的阶段(先秦-清末),第二阶段为现代语言学兴起的阶段(清末-解放前即1899—1949)。
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则是《马氏文通》的问世。
所谓四个时期,即指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除了“前言”和“结语”部分,把整个中国语言学史划分为四章四个时期,并且运用“抓住突出性标志,对其时间倾向模糊”的方法论述每个时期的语言学发展情况。
第一时期是“经学时期”、“以训话为主的时期”(先秦两汉),突出了四部笔迹重要的与训话有关的两汉著作:《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介绍了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萌芽。
第二时期是“佛学与理学时期”,又叫“韵书为主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明代),重点介绍了《切韵》、《广韵》、《集韵》、《平水韵》和《中原音韵》等韵书。
其从反切的兴起及其广泛运用说起,介绍了韵书、韵图的出现,以及佛学、理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推动。
第三时期是“经学复兴时期”,也称“文字、声韵、训话全方面发展的时期”(清朝)。
书中提出,这是古文字学的产生时期,重点介绍了《说文》四大家的著作和王氏父子的论著。
中国语言学史课件
• 创造文字的是“圣人”,没指明是某个人
17
• 《说文解字》 •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 可相别异,初造书契
• 《荀子》 • 好书者众矣,仓颉独传者壹也。
18
三、名实论
• 诸子关于名与实的讨论是最早的关于概念 (词义)与概念名称(词形)关系的讨论
• (一)孔子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又“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侍坐于季孙, 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 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谓之取, 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自今以 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故孔子正 假马之名,而君臣之义定矣。”
20
• (4)《论语· 雍也》:子曰: “觚不觚,觚哉!觚哉!”
觚
爵
•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急就者,
谓字之难知,缓急可就而求焉。”
29
•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 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 喜。 •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 赵孺卿,爰展世,高辟兵…… • 锦绣缦旄离云爵,乘风县钟华洞乐,豹首落 莫兔双鹤,春草鸡翘凫翁濯…… • 锦绣、饮食、衣服、臣民、器物、虫鱼、服 饰、音乐、形体、兵器,车马、宫室、植物、 动物、疾病、药品、丧葬
23
• 三个重要观点(P4-5):
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二、语言具有民族的特点;
三、语言是具有稳固性的,同时又是发展的。
24
• 《尹文子•大道下》 :
• 庄里丈人字长子曰盗少子曰殴盗出行, 其父在后追呼之曰盗盗吏闻之因缚之其 父呼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 之几殪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标签:语言学, 发展史阶段 ] .才小貓、 2009-07-29 15:47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满意答案好评率:85%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早期的希腊学者对语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词源学、语音学和语法学三个方面。
其中语法学所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对传统语言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语言学史
中外语言学史简介1.传统语言学传统语言学一般指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和19世纪以来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语文学指从古代书面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
人们对于语言的兴趣与研究可以上溯到两、三千年以前。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语言的国家和地区。
早在公元前2-3世纪,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在《正名篇》中就提出名称同其所代表的事物没有必然联系的观点。
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此后,《尔雅》──我国第一部语义词典,《方言》──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汉代刘熙的《释名》,隋朝陆法言的《广韵》,宋朝陈彭年的《切韵》,以及清代大家的语言研究著作,谱写了中国语言研究色彩纷呈的篇章。
根据研究的对象,可分为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个分科,统称为“小学”。
大体上说来,中国传统语言学中的训诂学着重研究字义,文字学着重研究字形,音韵学着重研究字音。
由于形、音、义关系密切,上述著作都具有“字典”的性质。
又由于共同目的是解释古代文献,整个“小学”成为经学的附庸。
但这些著作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成果,是语言研究中宝贵的遗产。
古代印度的学者对语言的研究也比较有价值。
著名的巴尼尼对《吠陀》的语法进行了研究,作品《梵语语法》提出了近四千条规则,其讨论问题的深入程度、自身的系统性以及表述的简练性是其他语法书无法比拟的。
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有两个方面是西传统语言学望尘莫及的:一是对语音问题的研究,一是对单词内部结构的研究。
正是古印度学者对梵语语音作出的准确详尽的描写,才使得公元18世纪末欧洲学者对梵语同拉丁语以及其他日耳曼语言的比较成为可能。
古希腊的学者对于语言喜欢作哲学上的辩论,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有名的大论战,其中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或者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语言是自然发生的。
语言学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1 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2 结构主义语言学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3 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及在语言描写中摒除语义或功能因素等;但在语言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等问题上,乔姆斯基所持的观点与结构主义却大相径庭. 从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来看,乔姆斯基区别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他不赞同结构主义学派将语言研究对象仅限于分析和描写实际话语(即语言行为)的作法.因为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语总是有限的,而人们能说出的话却是无限的;只研究那些实际出现了的有限的话语是很难解释语言的本质的.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能力,即人们说话时的心理过程. 从语言学研究的目的来看,结构主义学派将语言结构的描写和分类作为语言学的最终目的.而乔姆斯基认为,描写和分类仅仅是语言研究的一部分;语言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种种假说,对人类认知结构中特有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假说,普遍语法假说等都是为试图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而提出来的. 以乔姆斯基为中心,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基地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自从1957年创立以来,经历了经典理论,标准理论,扩充标准理论,修正的扩充的标准理论和管束理论等几个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虽遭受过不同学派的批评,学派内部也屡起争端,先后产生了许多分支流派,如支配与约束理论派,普遍短语结构语法派,词汇——功能语法派等,但至今转换生成语法仍是当代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4 功能主义语言学语言本身存在着形式与功能两个不同的方面.转换生成语法侧重的是对语言的结构(即形式)作出公式化,数学化,形式逻辑化的描写.从60年代末开始,语言研究的重点逐渐由语言形式转向了语言功能,从而拓宽了语言研究的视野. 语言研究中的功能主义方法最早可见于30年代的布拉格学派关于语言内部功能的研究之中,而功能主义语言学作为一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学术思潮,是在70年代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韩礼德(M.A.K Halliday),法国的马丁内(A.Martinet)等人. 功能主义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基本功能是交际和交流思想.因此,语言研究不但要注重语言的结构意义,而且更要注重词句的社会和文化的情景意义,即语言各单位在完成交际中所体现的功能.功能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即描述语言被用来施行哪些社会功能,以及如何被用来施行这些功能的;二是研究语言的本质,即揭示语言的功能是如何决定语言的形式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的两种不同的路子.二者处于互补的关系,对促进现代语言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近二三十年来现代语言学发展了许多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如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篇章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都是由于在不同程度上受了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影响的结果.。
中国语言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语言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奠基人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许慎答案:D2. “六书”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许慎答案:D3. 以下哪部著作是汉代语言学家扬雄的作品?A. 《说文解字》B. 《方言》C. 《尔雅》D. 《法言》答案:D二、填空题1. 古代汉语中,“之乎者也”被称为______。
答案:虚词2. “文言”和“白话”的区别主要在于______。
答案:语言风格3. 宋代语言学家陆游的《______》是研究古代汉语方言的重要文献。
答案:《老学庵笔记》三、简答题1. 简述《说文解字》在中国古代语言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字字典,对后世的汉字研究和字典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简述“六书”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六书理论是汉字构字的六种基本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四、论述题1. 论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词汇、语音方面的主要差异。
答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上,古汉语词序较为灵活,而现代汉语词序较为固定;在词汇上,古汉语词汇较为丰富,现代汉语词汇更加简化;在语音上,古汉语声调较少,现代汉语声调较多。
五、翻译题1. 请将以下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中国语言学史 读书笔记
精心整理读书笔记——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部叙述从先秦时期到解放前期的汉语研究发展的历史。
该书以研究对象为线索分类,分为训诂为主的时期;韵书为主的时期;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西学东渐时期,这种分类方式虽然与其他的以时间为线索的分类方式不同,但也基本上与之相吻合。
按照王力先生的观点中国语言学史,真正的语言学始于五四运动以后,之前的各种研究均属于“训而序》第一类是校勘和考证的工作;第二类是对《说文》有所匡正;第三类是对《说文》做全面研究,多所阐发;第四类是补充订正先辈或同时代的着作,其中以第三类最为重要,并且出现了“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说文四大家。
在甲骨文和铜器的影响之下,在清以后,出现了古文字学的极盛时期。
第四个时期是西学东渐时期,这个时期是以资产阶级语言学为主流,语言学的领域扩大了,方法改进了,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从清末到解放前,西洋的影响,基本上是资产阶级语言学的影响,出现了中国真正的语法书《马氏文通》,在模仿西洋语法的同时,也指出了汉语语法与拉丁语法、英语语法的差异。
普通语言学传到中国,学者们对语言研究才有所转变,可以对现代语言学进行静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例如:记音的方法不再是用反切的旧方法而是利用音标。
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是中国描写语言学较早的着作。
精心整理王力先生的这本《中国语言学史》内容丰富,写作谨严,观点新颖。
在每一个分期之下,描述这一时期的研究特点,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其中援引了许多经典着作中的观点,同时也对每一时期的研究对象,重要代表人物和着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其重要的价值,历史地位,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体现了王力先生严谨的学术态度。
这本着作第一次给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建立起一个科学的体系对我国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开创性作用。
关于中国语言学始于五四运动以后的观点,我有不同的想法,西方的语言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初,而我们国家的语言学几乎晚了一个世纪,这差距有点过于悬殊了。
中国语言学史重点
中国语⾔学史重点⼀、语⽂学和语⾔学语⾔学:就是研究语⾔的科学,有⼴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义的语⾔学包括传统语⾔学和现代语⾔学。
狭义的语⾔学指的是同语⽂学相对的现代语⾔学。
传统的语⾔学称为语⽂学,以研究古代⽂献和书⾯语为主。
现代语⾔学则以当代语⾔和⼝语为主,⽽且研究的范围⼤⼤拓宽。
语⽂学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
现代语⾔学是⼀门独⽴的学科。
区别:P3前者是⽂字或署名语的研究,特别重在⽂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的语⾔理论。
(王⼒)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研究,⼤致是属于语⽂学范围的。
⼆、中国有⽆语⾔学?⽚⾯观点:没有,是语⽂学⽽不是语⾔学。
欧洲有语⽂学(philology)和语⾔学(languistics)的区分,现代西⽅的语⾔学传统中,往往强调语⽂学和语⾔学的区别。
我们有的⼈也⼀切以欧洲模式⾃蔽,谓我国在“五四”以前的语⾔研究都是属於“语⽂学”范围的,是“前科学”的。
原因:(1)我国历来对语⾔学的重视是不够的,从事语⾔学研究的⼈很少,⾄今仍有⼀些问题得不到澄清.(2)根据现代西⽅语⾔学理论,认为有三点理由:P4研究对象、研究⽬的、研究成果驳斥:这些理由似是⽽⾮,不能令⼈信服。
(1)研究对象:“⽂字和书⾯语”与“语⾔本⾝”并不对⽴研究事实:古代语⾔学有优秀的著作,已超出语⽂学范围。
如《⽅⾔》(2)研究⽬的:任何⼀门学科的兴起,都有它的⽬的,不能以此就判断它的性质。
西⽅语⾔学最初也是为阅读古典⽂献服务的。
(3)研究成果:我国古代语⾔学是研究有丰富的理论成果。
⽂字、词汇、⽅⾔、语⾳三、“⼩学”中国传统语⾔学也被称为“⼩学”,包含⽂字学、⾳韵学、训诂学三个⽅⾯。
但⼩学最初是指教育童蒙的学校,后⽤来指语⾔⽂字的学习。
P36四、古代语⾔学史⼤致分期及特点:(1)先秦:萌芽时期,以研究事物名称为特点主要成就:童蒙识字课本的编撰——《史籀篇》名实关系⼤讨论——孔⼦、⽼⼦、荀⼦(2)两汉:确⽴时期,⼩学的建⽴,以研究⽂字、词汇为特点主要成就:识字课本——史游《急就篇》;训诂学、词汇——《尔雅》、扬雄《⽅⾔》、刘熙《释名》、《⼩尔雅》;⽂字学——许慎《说⽂解字》;(3)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发展时期,语⾳研究开始,词义研究进⼀步发展主要成就:训诂学、词汇——张揖《⼴雅》、顾野王《⽟篇》、孔颖达《五经正义》⽂字学——《字林》、正字法专著⾳韵学——韵书:陆法⾔《切韵》、孙愐《唐韵》(4)宋元明:研究范围扩⼤、承前启后的时期,以语⾳研究为特点主要成就:⾳韵学——韵书:《⼴韵》、《集韵》、《中原⾳韵》、《韵镜》等(5)清代到“五四”之前:⿍盛和转型时期,以研究古⾳、古义为根本特点,是对古代语⾔学的总结时期主要成就:古⾳学研究、《⽅⾔》、《尔雅》、《说⽂》研究语法研究兴起——马建忠《马⽒⽂通》知识点:三仓(秦朝)——李斯《仓颉篇》、赵⾼《爰历篇》、胡⽏敬《博学篇》西汉史游《急就篇》:唯⼀流传下来的识字课本。
中国语言学史重点(濮之珍版)
中国语言学史笔记1.绪论1.1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对象和任务对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小学:文字训诂音韵19世纪以前语文学: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零碎且缺乏系统性19世纪以后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系统细致全面的语言理论1.2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问题继承和发展并存,不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勇于创新,并积极接受新的观点。
1.3研究中国语言学史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一)了解中国语言学历史发展概况(二)认识我国语言学各时期的成就和局限(三)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和批判2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2.1概述2.1.1汉语的起源和发展北京猿人已具有语言传说中国远古居民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炎帝黄帝东夷八卦记事黄帝象形文字仓颉造字28个字为:"戊已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釜(斧)芾"。
对此,有人推测说这28个字其实讲了一件事,大意是说:“黄帝与炎帝召集部落首领会盟,首领们聚在一起商讨攻打蚩尤,各部落成员在外列队等候命令,之后进行占卜,占卜的图案表明前景光明,接着他们互相配合一举打败了蚩尤,随后他们伴随着篝火,设下祭器,手持兵器,腰围兽皮,狂欢起舞。
”华夏族文化“汉语不是一种纯质语言,形成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三次部落战争:炎帝蚩尤黄帝蚩尤黄帝炎帝之后黄帝后裔南迁形成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尧:陶唐氏舜:有虞氏禹:夏后氏仰韶文化远古时代的语言,到了氏族社会,随着氏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也随着氏族的兼并而融合。
不过,总的说来,在氏族社会中,氏族以分化独立为主,因此表现在语言上,也是分化占优势。
黄帝入主中原以后,先后兼并了许多其他氏族,因此黄帝族的语言也先后融合了许多其他氏族的语言,从而成为当时部落联盟的共同语。
《墨子·兼爱篇》:“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
简述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
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末期的荀况(公元前335—255年)曾在其《正名篇》中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者就持有与“约定俗成派”相类似的观点。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早期的希腊学者对语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词源学、语音学和语法学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史
1、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著:
《尔雅》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训诂学(解释词义)的专著(①周初周公旦编,②秦汉间编成);
《方言》(扬雄,字子云)是汉语言学史上第一部研究汉语言的专著,也是第一部以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方言学)专著;
《说文解字》(许慎,东汉)是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专著;
《释名》(刘熙,东汉)是第一部研究词源的专著。
2、隋唐宋元重要的韵书:(我国的第一本韵书是魏朝李登所作的《声类》)
[晋] 吕静《韵集》;
[隋]《切韵》,陆法言等集修而成的,我国规模最大的韵书;
[唐] 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孙愐《唐韵》;
[宋] 陈彭年、邱雍等重修《广韵》(《大宋重修广韵》)、贾昌朝《集韵》;
[金] 韩道昭《五音集韵》、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元] 周德清《中原音韵》(适应作曲者需要);
元明以后作旧诗的有《诗韵》。
([明] 乐韶凤、宋濂等《洪武正韵》)
3、中国第一部语法学专著:清末马建忠《马氏文通》。
4、三仓(名词解释):
1)汉代时,把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爱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合称《仓颉篇》,收字3300个,60字为一章,共55章,小篆书写,扬雄为其作注。
2)晋人把李斯的《仓颉篇》,扬雄的《训纂篇》,贾鲂的《滂喜篇》合称《三仓》,是新三仓。
不仅利于儿童识字,更体现古人对汉字的认识,开了按“义”编排汉字先河,为部首编排法奠定了基础,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而且也是最早的字典。
5、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第一部语法著作:
[希腊] 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希腊语语法》;
[罗马] 瓦罗《论拉丁语》(《拉丁语研究》)、多纳图斯《语法术》;
[印度] 波尼尼《梵语语法》、古代梵文写成《吠陀》。
斯拉克斯《语法科学》是亚历山大学派语法研究的最早成就,被誉为西方第一部完整的、全面的语法专著。
6、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语法专著:
但丁《俗语论》;[法]阿尔诺、兰斯洛《普遍唯理语法》(《哲理语法》);拉穆斯(现代结构主义先驱)《语法流派》;霍尔德《言语要素》。
7、唯理语法(名词解释):
十七世纪法国,阿尔诺和兰斯洛在波尔洛瓦雅耳修道院中编写出来的《波尔·洛瓦雅耳逻辑》、《普遍唯理语法》理论。
唯理语法的基本原则是以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及其学派对于良知和理性的理解为出发点的。
认为语法应该依靠于逻辑,语法范畴应该看做逻辑范畴的表现,语法是不可变异的。
但其理论观点缺乏科学根据,语法与逻辑的关系较其研究成果而言应更为复杂。
8、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三大奠基人及著作:
1)[德] 弗兰兹•波普《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简称《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比较语法》;
2)[丹麦] 拉斯克《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
3)[德] 雅各布•格里姆《德语语法》。
9、施莱赫尔(名词解释):
德国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最重要的著作《印度•日耳曼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对于历史比较语言学最大的贡献是其对于古印欧语的“重建”。
他提出了自然主义语言观,开创了自然主义语言学派,在具体语言研究方面成就显著,在《印》中改进和完善了研究方法,创立了构拟法,使用了“*”符号。
主要观点有①语言是有机体,②语言谱系树理论。
缺陷:简化了语言发展的过程,在“重建”过程中沉迷于黑格尔哲学的三分法,犯了许多主观错误。
其学生施密特提出语言发展的“波浪说”,即语言是怎样扩散的,他认为语言发展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的波浪,形成很多同心圆,不断向方向外传播,带有先验论的色彩,被认为带有唯心主义。
10、青年语法学派(名词解释):
又称“新语法学派”、“莱比锡学派”。
勃鲁格曼和奥斯脱霍夫创立了《形态学研究》杂志,联合写的序言是新语法学派纲领性文件。
新语法学派在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中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语音定律没有例外,一个是类推作用。
代表人物有:勃鲁格曼《印度·日耳曼语的鼻音领音》、《比较语法纲要》、《比较语法简编》;雷斯琴;奥斯脱霍夫;维尔纳等。
贡献:对于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发展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重新定位了历史比较法;改变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缺陷:认为语言观是个人的生理、心理语言观;研究方法具有机械性;重视事实,轻视理论。
1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贡献与不足
贡献:①语言的亲属关系得到了普遍认同;②历史比较法得到不断改进和广泛运用;③语言学和语文学的分歧越来越明显,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缺陷:①缺乏可靠的理论基础;②把研究眼光停留在语言的最古老方面,而忽视对活的口语的关注和研究。
12、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为比较语法,是史勒格耳在《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里第一次用上了“比较语法”这个名词。
13、西方语言学史家中两位丹麦语言学家及其著作:威廉·汤姆逊《19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裴特生《19世纪欧洲语言学史》。
14、青年语法学派与布拉格学派的区别
布拉格学派:创立于1926年,最初以语言学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创始人有马泰修斯,特鲁别茨科依,雅克布逊等,提出了“结构功能语言观”。
1)关于共时方法和历时方法的区别:“新”认为语言的早期更重要,时代越久远,语言研究材料的价值就越高,故“新”认为历时方法是语言研究唯一的真正的科学研究方法;“布”认为只有当代语言才能提供语言系统的全貌,认识语言本质和特征最好方法便是对当代语言进行共时分析。
2)在比较的方法方面:“新”建立了有效的语言比较方法,但这种比较方法局限于亲属语言内部,目的是寻找他们共同的原始母语;“布”关注对语言的结构分析,关注结构分析方法的攻进,因而他们认为语言比较的范围要扩大,不能局限于亲属语言之间,他们的结构比较方法目的之一是进行语言结构类型的研究,为结构类型学奠定了基础。
3)“新”在分析语篇时采用从形式到功能的方法,“布”从功能到形式。
15、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学术背景: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与欧洲语言学传统有许多渊源关系,但也有不同。
渊源:①美国早期语言学家包括领域领头人物,或是欧洲国家直接培养或有过欧洲留学
经历的如雅克布逊,鲍阿斯、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等;②美国语言学很多受到欧洲语言学的影响。
区别:①欧洲语言研究历史悠久,美国语言学研究则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欧洲语言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了充分的研究积累基础与进一步研究的条件,而美国的土著语言(印第安语)虽然有独特的文化背景但未形成优势文化,也没有独特的文字形式进行记载,因而缺乏学术积累;③在结构主义本身来看,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更注重活的语言的调查研究,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早期具有浓厚的人类主义语言学特色,晚期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16、布伦菲尔德(名词解释):
美国语言学家,深受新语法学派影响,多次引用索绪尔《普通语言学》,代表作是《语言论》,被认为是新语法学派代表之一。
在哲学上尊崇经验主义,在心理上尊崇行为主义论,用刺激反应理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问题。
17、索绪尔《普通语法学教程》材料题
1)编者论述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问题
关于分期问题,最流行的是两段论(两分法),索绪尔把1870年以前的研究称为“科学前研究”,1870年以后的研究称为“真正的语法学研究”。
2)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论贡献:
1)对语言符号性质的认识;
2)对语言系统的认识;
3)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明确了语言研究的对象问题;
4)明确了语言研究的两条途径:共时研究、历时研究;
5)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8、语言观内涵:简单地说是人们对语言本质特点认识的统称,属于认识论层面,包括语言结构观(立足于不同角度,对不同语言进行了研究并形成科学的认识),语言功能观(对语言所实现的功能的认识),语言哲学观(在特定哲学基础上形成的,对语言结构、语言功能本质特点的基本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语言方法论),语言价值观(人们对语言结构、语言功能的判断与认识)。
四种观之间相互联系,前二者是后二者的基础,后二者也反作用于前二者,制约着人们对语言结构动能的认识,从而形成特定的语言结构观、功能观。
19、洪堡特
德国十九世纪政治家、学者,在德国被认为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
代表作是《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语言理论核心:语言是连续的、不断地创造性活动;提出了“语言的内部形式”概念;提出了语言的相关性原理;关于语言类型分类的观点;语言发展顺序观。
汉语观:①汉语没有形态和词类;②汉语表达词序的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非语法形式上的标记;③汉语的语法绝大多数是隐性的,对形式关系的表达大多采用非语音化的手段;
④认为汉语由于缺乏语法形式标记,必然要求进行语言的精神探索;⑤汉语既有特殊优点,又有明显缺点;⑥认为汉语离开了语言发展的常规道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