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五第13课时课后达标检测13

合集下载

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练习(含解析)《中外历史纲要(上)》

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练习(含解析)《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专练1.“自秦始置宰相,不旋踵而亡。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C项正确。

2.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加强B.中央官制简化C.君主专制强化D.行政效率提高1到图2反映了相权的废除,皇帝直接控制六部,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与中央集权无关,故A项错误,C项正确;中央官制的简化和提高行政效率都是表面的现象,不是本质,故B、D两项错误。

3.下列属于明朝皇帝用来牵制内阁权力的宦官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的监察机构。

东厂、西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

司礼监权力可与内阁“首辅”匹敌,故D项正确。

4.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B.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C.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中后期入阁官员的官位很高,A项错误;内阁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B项错误;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C项错误;明朝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D 项正确。

5.《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由此可知,明代内阁( )A.与唐代宰辅具有相同权力B.具有最高决策权C.承担了宰相的职能D.属于六部的下属机构,但是明代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机构,没有决策权,故选C项。

6.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位于即墨市鳌山卫,鳌山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对防备倭寇侵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人物中著名的明朝抗倭英雄是( )A.岳飞B.文天祥C.戚继光D.郑成功,故C项正确。

7.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

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时练-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时练-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历史课时练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堂巩固1.“18世纪下半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了。

但是西、葡宗主国却贪得无厌地从这里榨取财富……宗主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还多方限制殖民地的商业、制造业发展。

”材料论述的是()A.宪章运动兴起的原因B.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西班牙、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殖民地。

18世纪下半叶,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的疯狂掠夺严重阻碍了殖民地的商业、制造业发展,并引起了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的不满,最终导致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爆发。

所以上述材料论述的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故C项正确。

2.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两千多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它是一条分界线。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A.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21年统一了中国,开始了君主专制统治。

1912年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故C项错误;材料未从经济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

3.小磊同学正在复习整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应当将华盛顿、玻利瓦尔、提拉克等放在()A.民族独立篇B.改革发展篇C.国家统一篇D.思想解放篇,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提拉克是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领导者,故A项正确。

4.下列属于非洲人民抗击殖民统治史实的是()A.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B.成立“国大党”反抗英国C.玻利瓦尔领导拉美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D.墨西哥建立了共和国,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故A项正确。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题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题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含答案)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选择题1.《大明律》增设“奸党”条,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人官”;“凡诸衙门官吏及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

这些法律条文反映了明代()A.皇权专制的空前强化B.皇权与臣权矛盾激化C.吏治腐败的不可逆转D.政治集团无生存土壤2.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对当时的内阁大臣评论说:“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

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

故自世宗以来,宰相未有能保全身名而去者。

”这表明()A.内阁掌握中央的决策权B.阁臣已演化为宰相C.阁臣存在一定政治风险D.内阁成为六部上级3.万历六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因葬父归乡二月,出京时,“六部官员相送”,还朝时,“居正所过,守臣率长跪,抚按大吏越界迎送,道经襄阳,襄王出候,要居正宴。

虽公侯谒王执臣礼,居正具宾主而出。

过南阳,唐王亦如此,”上述情况反映出()A.内阁首辅位高权重B.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C.内阁直接统领六部D.皇权受到严重制约4.“史论结合,论从中出”是历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有误..的是5.明代,言官的弹劾权是朝中的一大利器。

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州县官员,都受到言官的制约和纠幼。

一旦受到言官的弹劾,首辅都得上疏向皇帝提出辞职,除非受到皇帝的挽留,否则便会下台。

这反映出明代A .言官权力不断扩大B .政治生态日益恶化C .专制皇权得以强化D .监察体系趋于完善6.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曾与后来即位的建文帝朱允炆有一段对话:朱元璋:“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

”朱允炆:“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朱元璋:“汝意如何?”朱允炆:“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甚则举兵伐之。

”朱元璋:“是也,无以易此矣。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一、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

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A.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B.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C.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D.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故D项符合题意。

2.有学者评论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这个中欧大帝国解体了,历经600多年的哈布斯堡王朝消失了,其实,在投降前夕,各民族就已起义,分别成立各自的民族国家,宣布脱离帝国。

下列国家属于从这个帝国独立出来的是()A.保加利亚B.罗马尼亚C.希腊D.捷克斯洛伐克“中欧大帝国”“成立各自的民族国家”,可知这个帝国民族众多,矛盾尖锐,又位于中欧,还独立出很多国家,所以这个帝国是奥匈帝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捷克斯洛伐克是从奥匈帝国中独立出来的,故D项正确。

3.1947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见,印度独立()A.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瓦解B.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D.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可知印度独立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标志着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结束,故A 项不符合题意;印度独立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 B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无法体现D项,故排除。

4.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各领风骚,尼赫鲁、纳赛尔、卡斯特罗等人共同掀起的历史大潮是()A.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C.壮大社会主义阵营D.构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都领导本国人民推翻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或半殖民统治,因此共同掀起的历史大潮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故B项正确。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7天时间内,内外诸司奏札多达1660件,共3391件事。

平均每天要处理208件奏章、424件事。

朱元璋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息”,也无法把事情全部处理好。

导致朱元璋这么忙的主要原因是( )A.明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直管六部B.明朝政权建立不久,国家大事繁多C.明增设军机处,皇帝统揽军政大事D.明废除行省,皇帝要直接管理地方2、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废行中书省,改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A.参战的士兵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B.导致非洲和亚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C.唤醒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意识D.导致法国在战后的分赃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洲士兵“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这强调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和民族独立等思想传播给参战的非洲士兵,唤醒了他们的民族民主意识,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参战的主要是欧洲人,故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并没有导致其瓦解,故排除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主导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建立了凡尔赛体系,法国获得大量权益,并未受到不公正待遇,故排除D项。

2.民族自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的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67%,其余的人由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

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了( )A.民族自决完全是一个幌子B.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C.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划分D.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的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67%,其余的人由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可知波兰独立后,波兰国内民族成分较为复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声称自己是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领土问题,但实际上主要是根据掠夺战败国和它们自己利益的需要来实行这一原则,从而产生了题干材料所述现象,说明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划分,C项正确;题干材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自决没有得到很好地实行,但“完全”的表述绝对,A项错误;波兰的独立正是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B项错误;波兰获得民族独立,说明波兰已经成为独立主权国家,不能体现殖民统治,D项错误。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当堂达标题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当堂达标题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时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明史·职官志》将内阁的核心职责归纳为:"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

"票拟的对象是诸司的章奏,表达的是内阁对章奏的处理意见。

由此可知,明朝的内阁()A.是统领百官的行政机构核心B.极大地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C.为无实际意义的附庸和点缀D.依附皇权但拥有一定自主权2.下图所示是明朝内阁与司礼监的地位和政府决策的运行过程。

这实质上说明当时()A.专制皇权得到强化B.内阁掌握了决策权C.各部门分散了相权D.皇帝决策权被取代3.据《明史》记载:印度次大陆上的古里、柯枝等国,几乎每次都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竹步、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

这表明郑和下西洋()A.航行距离远、影响大,睦邻友好政策B.开辟了新的航线“海上丝绸之路”C.增进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D.打开了明朝走向世界市场的大门4.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可能正常运行的。

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帝的丞相替代机构。

由此可见,明初()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B.皇权体系受到制度化的制约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5.明朝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在西藏设行都指挥使司,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

清朝设台湾府,蒙古族地区设盟、旗,新疆设伊犁将军,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设理藩院等。

明清时期的这些举措()A.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弱化B.奠定中国的疆域版图C.体现不同政权和睦共处D.反映辉煌与挑战并存6.唐宋时期,六部长官一般无权向皇帝直接奏事。

到明代,六部直属皇帝,其长官可直接上书皇帝。

这一变化,表明明代()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六部长官的权力迅速膨胀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君权与相权矛盾不可调和7.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政绩卓越,“威柄之操,几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 课时检测

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 课时检测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限时训练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807年普鲁士颁布土地改革敕令,规定“不得以家庭出身或婚姻,或以承继农奴地位,抑或以契约创设新的农奴制关系”“那些由继承,或由其自身权利,或由永佃、或由公簿持有而占有其农地的农奴及其妻儿的各种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互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

关于普鲁士的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比较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制,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B.受到拿破仑战争的影响,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C.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一定的自由、平等思想D.为普鲁士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战争让文明更加文明”。

关于战争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下列理解准确的有A.战争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优胜劣汰B.战争导致了人口的减少与生产的破坏C.战争促进了疆域的开拓和帝国的形成D.战争促进了文明的碰撞、交流与重构3.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的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

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是事实,并且在制订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

”材料中反映的历史趋势是A.经济全球化开始B.不结盟运动兴起C.区域集团化加强D.民族的解放运动4.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中写道:“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

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相一致B.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D.家庭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没有积极作用5.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第13课【基础巩固】1.一战后,协约国声称用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但实际上却经常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违反这一原则。

下列选项与之相吻合的是( )A.对战败国德国的制裁B.确认波兰的独立和疆界C.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D.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听之任之【答案】C【解析】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这违反了民族自决的原则,故C项正确。

2.有学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民族主义蔓延到更广阔的世界,使各民族自己开创命运的自由主义精神在时代上被定格为最普遍的价值,且是不可倒退的。

该学者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激发了各国的民族意识C.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D.改变了各洲的力量对比【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使欧洲的民族主义蔓延到更广阔的世界,使各民族自己开创命运的自由主义精神在时代上被定格为最普遍的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客观上传播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激发了各国的民族意识,故选B项。

3.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不断发展。

1958年戴高乐当选为法国总统后,通过谈判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获得了独立。

此举意在( )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B.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答案】B【解析】20世纪50年代,戴高乐当选为法国总统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材料中“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的目的显然是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故B项正确。

4.《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

1944—1970年间,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

上述材料旨在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A.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B.粉碎了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C.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D.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深远的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故C项正确。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同步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同步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1.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解体的四大帝国包括( )A.俄罗斯、奥匈、德意志、南斯拉夫B.奥匈、德意志、南斯拉夫、波兰C.俄罗斯、奥匈、德意志、奥斯曼D.奥匈、德意志、南斯拉夫、奥地利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因此C项正确。

答案:C2.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主题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文章数量/篇36 5 30A.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为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解析:据表格中文章的数量可知,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数量最多,这表明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为强大思潮,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中“唯一途径”“都是”“最关心……礼仪”的说法不符合当时史实。

答案:A3.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

”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A.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C.传播了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价值观D.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解析: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唤醒了……独立意识”,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因此B项正确。

答案:B4.下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时间趋势1947年6月英国首相艾德礼与印度总督发表《印度独立方案》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第181号决议) 1948年8—9月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两极格局的形成B.殖民体系的瓦解C.第三世界的崛起D.区域集团化加强解析:印度、巴勒斯坦地区、朝鲜半岛、中国在近代史上都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区,他们的独立标志着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故选B项;两极格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排除A 项;独立不等于立即崛起,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原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独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与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D项。

高中历史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高中历史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3山东烟台高二联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悉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

据此可知 ( )A.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B.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亚的政治版图C.列强放弃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D.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提供了契机2.戊戌变法时期,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并指出“中国不变法则必亡”。

1918年严复又力主回归传统,高呼:“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西方文明的弊端C.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凸显D.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了一系列声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上述内容产生的影响是( )A.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B.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C.改变了国际社会的政治结构D.有利于形成战后两极格局4.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些国家文化发展的共同点是( )及A.注重发扬儒家文化精华B.文化多样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C.全盘否定本土传统文化D.注意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属殖民地基本通过和平谈判实现了独立,且独立后与英国大都保持了较为密切的关系;大多数法属殖民地通过和平方式也取得了独立;荷、比、葡三国的殖民地经过漫长而激烈的斗争后也获得了独立。

这主要反映了( )A.西欧殖民势力大势已去B.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崩溃D.暴力革命是主要斗争方式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

高中历史第13课鸦片战争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历史第13课鸦片战争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历史第13课鸦片战争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道光皇帝决定禁烟的目的是()A、鸦片毒害中国人民B、林则徐的上书感动了道光C、接受人民的禁烟要求D、银荒兵弱对清朝统治不利2,“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

”此话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期清朝怎样的实质问题A.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B.皇权至高无上C.国力强盛D.皇帝、大臣闭目塞听3,两次鸦片战争后,按当时清朝的行政区划,开放口岸最多的行省是(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D.江苏省4,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请结合有关史实,选用适当角度评述这种观点。

5,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以下不属于其表现的是:A、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B、清政府统治者开始成为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C、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D、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6,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是( )①数量增多②开始深入内地③由东部延伸到西部④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7,鸦片走私在中英贸易中起了什么作用?8,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B、军事武器的优劣C、国民素质的优劣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9,英国在18世纪中期的对华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A.英国对华输入的商品较少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C.英国商品价格比较低廉 D.中国对英国输出商品较多10,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A、损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11,近代西方列强侵占的第一块中国领土是A.澳门B.厦门C.虎门D.香港岛1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A、打开了西南门户B、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C、取得在华建立租界的权力D、取得了领事裁判权1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商的利益B.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C.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D.清王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14,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的皇帝是A .道光皇帝 B.康熙皇帝 C.雍正皇帝 D.乾隆皇帝15,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推行的对外政策是A.闭关锁国B.自由通商C.平等往来D.出卖利权答案1, D2, D3, B4,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高中历史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专项测试同步训练1588

高中历史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专项测试同步训练1588

高中历史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它适合于解决①少数民族问题②和平解决某些国际争端③台湾问题④香港、澳门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2,阅读下面一段邓小平的一段话: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请回答:(1)“现在时机成熟了”指的是什么?(2)请列举出中国近代史上关于香港地区(香港岛、新界、九龙)的不平等条约或列强侵略事实。

(3)文中所讲的中英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前提是什么?后来是否得到实践?请说出有关时间。

3,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A.属于历史遗留问题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C.属于外交问题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外交事务B.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C.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欢迎台湾各界为统一献计献策。

5,1999年12月20日中国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在此之前,葡萄牙已经占据了澳门A.150多年B.近400年C.400多年D.500多年答案1, B2,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为香港回归创立了有利条件。

(2)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9世纪末,英国强租新界。

(3)在不讨论主权问题的基础上于1997年收回整个香港。

得到了,1984年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

高中历史第13课万里长城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历史第13课万里长城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历史第13课万里长城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分析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緬公路运到中国。

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风,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

(2)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

2,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大革命。

下列有关活字技术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木活字、泥活字、铜活字 B.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 C.铜活字、木活字、泥活字 D.木活字、铜活字、泥活字3,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

其中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4,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有①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②注重气节与品德③发奋立志④敬畏天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修养的是 A.文人画 B.宗教画C.人物画 D.花鸟画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

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同步测试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同步测试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选择题1.揭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序幕的是()A.古巴B.海地C.巴西D.秘鲁2.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材料说明了()A.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B.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C.国际合作有利于应对全球挑战D.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3.亚洲的觉醒标志着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一个新的阶段。

促使亚洲进入新阶段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B.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资本主义各国对外扩张的不断加剧D.亚洲各国的封建统治趋向衰落4.为抵抗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拉丁美洲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下列属于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是()A.1905年伊朗的立宪革命B.1804年海地的独立运动C.1905年印度的独立运动D.1881年苏丹反英大起义5.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C.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D.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6.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提拉克曾经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

”提拉克主张“自治”是要摆脱()A.荷兰殖民统治B.美国殖民统治C.英国殖民统治D.法国殖民统治7.某同学正在复习整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应当将华盛顿、玻利瓦尔、提拉克等放在() A.民族独立篇B.改革发展篇C.国家统一篇D.思想解放篇8.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他被称为“南美的乔治·华盛顿”。

其理由最有可能是()A.推动民族独立B.维护国家统一C.反抗殖民入侵D.建立民主政治9.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主要打击的殖民国家是()A.英国和法国B.西班牙和葡萄牙C.英国和美国D.法国和葡萄牙10.列宁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为“亚洲的觉醒”,主要是因为()A.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B.运动的时间长、规模大C.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性质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11.林承节在《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20世纪初亚洲革命虽告失败,但它所体现的“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同步训练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同步训练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后·提升训练学考过关检验1.西属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给西班牙殖民者以毁灭性的打击。

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瓦解,正是欧洲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一个封建堡垒的彻底崩溃。

从世界全局来看,西属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A.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B.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C.奠定了拉丁美洲各国的政治格局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民族独立运动,这场运动打击了欧洲殖民者和封建主义。

根据题干材料“从世界全局来看”,可知这场运动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故选B项。

2.1917年墨西哥宪法规定:“国家是所有一切土地、河流和矿藏的所有者……有权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土地、矿山和油田……国家要采取适当方法拆散大地产。

”对以上宪法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B.具有社会主义性质D.“外国”主要指英国“有权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土地、矿山和油田”体现了反帝的主张,“国家要采取适当方法拆散大地产”体现了反封建的主张,故A项正确;1917年墨西哥宪法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原则,而非社会主义性质,B项错误;大地产制是独裁统治的基础,宪法虽然规定采取适当方法拆散大地产,但没有从根本上根除大地产,C项错误;“外国”主要指美国,D项错误。

3.下列对“亚洲的觉醒”中“觉醒”一词理解正确的是()A.认识到要独立必须进行斗争B.认识到给亚洲带来深重灾难的是帝国主义的侵略C.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必须联合斗争,相互支援4.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叙述正确的是()A.埃及人民爆发了反法起义B.马赫迪起义使苏丹赢得独立C.埃塞俄比亚取得了抗意斗争的胜利5.1896年,埃塞俄比亚打败意大利侵略者,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这主要是因为()A.意大利是资本主义世界实力相对弱小的国家B.埃塞俄比亚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抵抗侵略C.埃塞俄比亚有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选考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1809年阿根廷牧场主的代言人认为,因为西班牙诸省不能消费阿根廷的农产品而导致农产品的浪费,因为西班牙海军无力将该国丰富的产品运出去而导致产品烂在仓库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达标检测13[学生用书单独成册]专题整合提升课(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绵阳诊断)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2.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史观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3.(2015·福州质检)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

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

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太平天国运动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D.维新变法运动4.(2015·自贡诊断)近年来,对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

胡绳说:“从所代表生产关系来说,资产阶级是比农民阶级先进的阶级,但从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上说,农民阶级远远超过资产阶级。

”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5.(2015·成都七中考试)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即这段话反映了作者() A.寻求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B.讨论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6.(2015·成都七中高三期中)下图几家企业的共同点是()①属于近代工商业②一定程度抵制列强经济侵略③面向市场经营④民族资本主义的典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2015·重庆一中月考)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A.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B.重工业和轻工业C.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D.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及阶级力量8.(2015·贵州高考适应考试)1873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已经造起数艘,快马如飞……有小火轮出售,由英国来的”。

据此可推断发昌号()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受外国资本控制C.是洋务派开创的近代民用工业D.已是近代性质的企业9.(2015·广东珠海质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志西洋,正所以志英吉利也”,“故今志于英夷特详”。

魏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在当时的国际地位非常高B.中国国门最先是被英国人打开的C.当时中英关系特别友好D.当时的国人只能收集到关于英国的资料10.(2015·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某官员上奏折时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该文后的语句应该是()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B.“臣等再四商酌,应于关防内,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C.“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D.“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11.(2015·山东淄博质量抽测)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

”1883年,又说:“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材料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B.中体西用君主立宪C.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共和D.君主立宪民主共和12.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目的是()A.证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13.(2015·北京朝阳区高三期末)五口通商之后,洋商从中国收购的农副产品,以丝、茶为大宗。

受丝、茶大量出口的影响,部分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所述历史现象()①使中国完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增强了中国出口贸易对外国资本的依附性③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④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4.(2015·宜宾高三诊断)下图为1820—1911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单位:人)对其解读完全正确的是()①该乡出现了居民由农村向城镇、由国内向国外迁徙的趋势②反映了近代经济兴起,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③反映了该地区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反映了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业、手工业衰落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5.(2015·山东淄博模拟)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6.(2015·江西遂川中学高三月考)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提出:“……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是以虽当竭服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该材料主要说明张之洞()A.主张取消对民族工商业的限制B.带有抵制洋货和夺回利权的意图C.认识到了中国贫弱的经济根源D.提出应以民用企业辅助军事企业17.(2015·河南淇县模拟)下面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A.①⑤B.②④C.③⑤D.③⑥18.(2015·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李鸿章晚年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既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这主要是说明其()A.肯定了西方先进技术B.主张开展洋务运动C.对清朝统治失去信心D.希望实行政治变革19.(2015·广东茂名一模)“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包括上海的华新、裕源和裕通,宁波的通久源,无锡的广勤等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广勤纱厂创办人杨宗瀚曾主持过上海机器织布局。

……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洋务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洋务企业为民族企业培养了管理和技术人才C.民族企业普遍存在官商勾结现象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诞生在东南沿海地区20.(2015·北京东城区高三期中)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诞生了一批中国绅商自行创办的新式企业。

下列选项中,对上述企业表述准确的是()A.官营企业、国家资本、手工工场B.民营企业、私人资本、近代工厂C.民用工业、官商合办、合股公司D.民族工业、官督商办、机器生产21.1839年,林则徐便委托美国医生伯驾和袁得辉合译瑞士法学家艾默瑞奇·德·瓦特尔的著作《万国公法》中有关战争、封锁、扣船部分的内容,这是“中国对西方国际法最早的翻译”。

此举的实质是()A.引导人们开眼看世界B.开展禁烟运动C.宣传依法治国的理念D.维护国家主权22.(2015·江苏泰州模拟)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 A.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B.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C.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D.论证“中体”和“西用”相互矛盾23.(2015·自贡诊断)郭嵩焘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这表明他主张学习西方的()A.器物层面B.制度层面C.文化层面D.实践层面★24.(2015·北京朝阳区期末)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A.启蒙与救亡并重B.推动中国近代化C.实行民主政治D.实现民族独立二、非选择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25.(2015·雅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不断。

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

一国争,诸国附;一国至,诸国蜂从。

滨海七省,尽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三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通商口岸的开放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10分)(2)《马关条约》相对前两次战争所获侵略权益所体现的侵略方式有什么新特点?有什么严重危害?(8分)(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10分)26.(2015·重庆杨家坪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