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章节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章节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章节复习重点绪论重点:概念:预防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预防难点: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目标的一门学科。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认同人的生物属性,同时兼顾心理、社会及其他因素,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理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第一章重点:概念:生态系统、生态平衡、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

难点:两种烟雾事件的特征比较;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损害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人类或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流动所共同构成的功能系统。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各种群数量比例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指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食物和饮水使体内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

碘缺乏性疾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常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指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ion)从污染源直接进入环境,理化性质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如SO2、CO、NO、NO2、颗粒物、汞。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的新污染物,如酸雨、CO2、光化学烟雾、甲基汞等。

《流行病学》习题

《流行病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 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二、多项选择题1.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三、名词解释1.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四、简答题1. 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单项选择题1.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 发病率B. 发病专率C. 罹患率D. 时点患病率E. 期间患病率2.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标最合适?A. 死亡率B. 发病率C. 患病率D. 病死率E. 罹患率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那些疾病常用病死率A. 关节炎B. 消化道溃疡C. 流行性出血热D. 结核病E. 心肌梗死三、名词解释1. PYLL2. 爆发四、简答题1. 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第三章描述性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 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A. 个案调查B. 典型调查C. 现况研究D. 生态学研究E. 爆发调查2. 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关注的是社会群体的健康与疾病防治。

流行病学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展规律,旨在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

下面将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的复习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原则1.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流行病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3. 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4. 流行病学研究的伦理和方法学原则二、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设计1. 流行病学调查的分类和步骤2.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类型和优缺点3.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和控制方法三、流行病学指标和数据描述1. 流行病学指标的分类和计算方法2. 流行病学数据的描述和展示方式3. 流行病学指标的比较和解读四、传染病流行病学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传播途径2. 传染病的流行类型和传播规律3. 传染病的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风险因素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原则六、流行病学与公共健康1.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2. 流行病学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3. 流行病学对公共健康政策制定的影响七、流行病学新进展和挑战1. 全球化与流行病学研究的挑战2. 新兴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研究3. 基因流行病学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通过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的复习重点知识点的梳理,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设计技巧,充分发挥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中的重要作用,为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以上重点知识点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同时学习如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设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试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试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单项选择题]l、下列疾病不属千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范围的是()A. 血吸虫病B. 精神病C. 肿瘤D. 糖尿病E. 心血管病参考答案: A[单项选择题]2、下列关千慢性病流行趋势叙述错误的是()A. 在国内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B. 发达国家的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占疾病负担主要成分C. 我国的慢性病主要由营养不良引起的D. 在发达地区慢性病主要由不良习惯引起的E. 在慢性病中,癌症、心脑血管病占很大比重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3、下列不属千慢性流行病学研究范围的是()A. 慢性病的预防策略B. 慢性病的治疗C. 慢性病的分布D. 慢性病的防治效果评价E. 慢性病的病因研究参考答案: B[单项选择题]4、全世界的吸烟者大约有()A. 1亿B. 5亿C. 11亿D. 30亿E. 50亿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5、慢性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是()A. 发病率、死亡率、续发率B. 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C. 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D. 发病率、患病率、罹患率E. 发病率、感染率、二次感染率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6、疾病监测属千哪项研究()A. 前瞻性研究B. 病例对照研究C. 描述性研究D. 实验性研究E. 队列研究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7、慢性病的发病及相关资料收集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 描述疾病分布B. 已被彻底消灭传染源C. 向卫生部门报告疾病流行状况D. 制定卫生政策E. 研究疾病病因参考答案: B[单项选择题]8、下列不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是()A. 吸烟B. 饮酒C. 饮食不合理D. 熬夜E. 锻炼身体参考答案: E[单项选择题]9、我国肺癌发病的主要趋势是()A. 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B. 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C. 发病率上升,死亡率下降D. 发病率下降,死亡率上升E. 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稳定不变参考答案: B[单项选择题]10、我国癌症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是()A. 沿海高千内陆,北方低于南方,沿海高千内陆B. 沿海高千内陆,北方高于南方,沿海高千内陆C. 沿海高千内陆,东南东北高千西北华北和西南,沿海河岸海口和岛屿低千其他地区D. 沿海高千内陆,东南东北高千西北华北和西南,沿海河岸海口和岛屿高千其他地区E.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参考答案: D[单项选择题]11、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心肌梗死B. 脑血栓C. 脑卒中D. 冠心病E. 肾衰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12、在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中,最大的困难是()A. 医疗条件差B. 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不依从C. 病人经济困难D. 医患关系不好E. 宣传力度不够参考答案: B[单项选择题]13、血脂异常首选的预防措施是()A. 加强锻炼B. 限制食盐摄入C. 调整行为生活方式D. 使用降脂药物E. 减肥、降低体重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14、下列关千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分布叙述错误的是()A. 随着纬度增高,发病率增加B. 黄种人患病率低千臼种人C. 我国城市儿童发病率高于农村D. 高发年龄是儿童E. 最近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参考答案: D[单项选择题]15、糖尿病的防治措施是()A. 三级预防B. 双向策略C. 高危人群策略D. 定期筛检策略E. 全人群策略参考答案: A[单项选择题]16、在慢性病预防策略中,属千全人群策略的是()A.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B. 初级预防C. 二级预防D. 三级预防E. 健康保护参考答案: A[单项选择题]17、在全球范围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 白血病B. 食管癌C. 肺癌D. 结肠癌E. 鼻咽癌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8、年龄别发病率变动类型属千幼年高峰型()A. 高血压B. 肾母细胞瘤C. 冠心病D. 胃癌E. 结肠癌参考答案: B[单项选择题]19、筛检肝癌采用()A. 甲胎蛋白检测B. 大便潜血试验C. 超声检查D. 脱落细胞涂片E. 血清抗原检测参考答案: A[单项选择题]20、筛检宫颈癌采用()A. 甲胎蛋臼检测B. 大便潜血试验C. 超声检查D. 脱落细胞涂片E. 血清抗原检测参考答案: D[单项选择题]21、筛检前列腺癌采用()A. 甲胎蛋臼检测B. 大便潜血试验C. 超声检查D. 脱落细胞涂片E. 血清抗原检测参考答案: E更多内容请访问《做题室》微信公众号[单项选择题]22、描述时间分布的是()A. 我国人群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北方高于南方的特征B.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45岁以后上升速度显著加快C.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初脑卒中发病率就已呈下降的趋势D.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40岁以后上升速度显著加快E. 我国北方人群脑出血的发病高千南方,脑梗死的比例南方高千北方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23、描述人群分布的是()A. 我国人群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北方高于南方的特征B.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45岁以后上升速度显著加快C.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初脑卒中发病率就已呈下降的趋势D.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40岁以后上升速度显著加快E. 我国北方人群脑出血的发病高千南方,脑梗死的比例南方高千北方参考答案: D[单项选择题]24、按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分为()A.4类B. 5类C.6类D. 7类E.8类参考答案: D参考解析:按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 CD—10)标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 CD)分为:也精神和行为障碍;@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

流行病学正文部分-第6版第17章.遗传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正文部分-第6版第17章.遗传流行病学

第十七章遗传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genetic epidemiology)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医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与数理统计学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流行病学的分支之一。

遗传学家阐明了正常性状的传递规律及一些遗传性疾病的遗传原理,但在对一些复杂的与遗传有关的疾病进行研究时遇到一定困难。

这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出生缺陷、精神分裂症等,常受多个基因控制,同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疾病不能用简单的孟德尔定律来分析,因而也就自然地导致了医学遗传学与流行病学的结合,产生了这一学科分支。

近30年来,随着医学遗传学及流行病学方法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及数理统计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及这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遗传流行病学得到了很大的充实与发展。

遗传流行病学已成为许多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研究、揭示遗传因素在人类疾病,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等诸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探讨人类遗传变异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与必要的工具。

可以预料,未来一、二十年,遗传流行病学将会有更快的发展。

第一节概述一、概念遗传流行病学是研究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病因、以及制定预防和控制对策的学科。

它着重研究疾病发生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作用的方式、后果和预防控制的方法。

由此可见,遗传流行病学是以与遗传有关的疾病为研究内容,以预防、控制这些疾病为目的。

遗传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主要区别是,它首先考虑遗传因素及家庭相似性;与医学遗传学的主要区别是以人群为着眼点;遗传流行病学区别于群体遗传学则在于,后者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而前者关注的是疾病或健康状态。

二、疾病病因中遗传与环境的相对意义了解一种疾病在多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与控制这些疾病的对策与措施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及答案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及答案

1. 现场试验接受干预对象的基本单位 AA. 个人B. 社区C. 人群D. 一个种族E. 一个民族2. "最古老、最普遍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 AA. 面访B. 信访C. 电话访问D. 自填式问卷调查E.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3. 当选择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作为暴露组时,往往不能从这些人群中选出对照组,常需在该人群之外寻找对照组,这样选择的对照称谓 CA. 内对照B. 总人口对照C. 外对照D. 多重对照E. 单重对照4. 以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的是 AA. 现场试验B. 社区试验C. 干预试验D. 临床试验E. 社区干预实验5. 利用数字表随机排列表,也可用抽签的方法的随机分组方法是: AA. 简单随机化B. 区组随机化C. 分层随机化D. 系统随机化E. 盲法随机化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DA. 合理膳食B. 适量运动C. 戒烟限酒D. 提倡病人自我管理E. 防止和减缓疾病的发展7. 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 DA. 临床试验B. 横断面研究C. 病例对照研究D. 队列研究E. 现况研究8. 目前进行疾病预后研究的主要方法是 CA. 现况调查B. 病例对照研究C. 生存分析D. 生态学研究E. 数理研究9. 死亡指标包括 EA. 死亡率、发病率B. 发病率、患病率C. 感染率、患病率D. 患病率、生存率E. 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10. 母亲通过胎盘把疾病传给胎儿,此种主要传播形式应为: BA. 水平传播B. 垂直传播C. 连续性传播D. 接触传播E. 无传播11. 估计某病流行势态的指标是 BA. 患病率B. 感染率C. 引入率D. 发病率E. 续发率12. 判断疾病预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EA. 临床经验B. 疾病自然史C. 前瞻性观察D. 回顾对比E. 临床试验13. 新出现传染病和再发传染病总称为 AA. 新发传染病B. 传染病C. 总体传染病D. 流行疾病E. 流行性传染病14. 确定某因素与某疾病联系强度最好用 CA. 总人群中发病率B. 患病率C. 相对危险度D. 暴露于某因素的频率E. 总人群的死亡率15. 真正的普查是指 CA. 对某个人群的系统追踪观察B. 对某人群中的部分人进行调查C. 对某人群中某事件的完全调查D. 以发现隐性感染为目的的调查E. 对某人群的大部分人进行筛查16. 治愈率的计算公式 AA. 治愈的患者数/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B. 缓解的患者数/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C. 复发的患者数/接受观察的患者人数D. 死于该病的患者数/接受观察的患者总数E.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7. 疫源地的正确概念是 BA. 传染源活动范围的大小B. 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达到的范围C. 传染源居住地区的大小D. 传染病的病原体排除与否E. 易感者聚集的地方18. 疾病的流行强度分为? DA. 散发B. 流行C. 爆发D. 散发、流行和爆发E. 散发和流行19. 下列哪项属于医院感染: CA. "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B.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C.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D.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E.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20. 疾病的三间分布是 CA. 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B. 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C. 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D. 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E. 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21.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DA. 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B. 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C. 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D. 很难避免某些偏倚的发生E. 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22. 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DA.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B. 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C. 可预防因素和不可预防因素D. 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E. 致病因素与非致病因素23. 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 DA. 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B. 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C.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D.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E. 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24. 病因对疾病的作用在时间上必须在疾病发病 CA. 之后B. 同时C. 之前D. 以上都有可能E. 最后25.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 AA. 串联使用B. 并联使用C. 先串联后并联使用D. 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E. 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26. 只检测系统发现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的是 AA. 敏感性B. 及时性C. 简便性D. 灵活性E. 代表性27. 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哪个是正确的。

慢性病的流行病学ppt课件

慢性病的流行病学ppt课件
① 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 ② 恶性肿瘤,如胃癌、肺癌等; ③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 ④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 ⑤ 心理异常和精神病; ⑥ 慢性肝、肾疾病,如肝硬化; ⑦ 其他各种器官的慢性、不可逆性损害。
急性与慢性和传染性与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 非传染性
急性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炭疽 钩端螺旋体病 麻疹 猩红热 流感
危险因素可分为可控制危险因素和难以控制的危险因 素,可控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运动不足、膳 食不平衡、心理压力等;难以控制危险因素包括疾病 家属族史、年龄、性别等。针对可控制危险因素进行 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缓生活方式病。
常见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的内在关系
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吸1烟.可吸以引烟起:很多NCD,有人认为至少有20多种,如
6.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感染与慢性病的关系也很密切,其中病 毒感染与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流行病学 研究发现,约有15%~20%癌症与病原体感染 ,特别是病毒的感染有关。
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的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 胃癌;HBV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人乳头瘤状病 毒(HPV)与宫颈癌;EB病毒与各种B淋巴细 胞恶性肿瘤、鼻咽癌;HIV与非何杰金氏淋巴 瘤等。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时间分布 (二)人群分布 (三)地区分布
性别差异 地区差异
我国慢性病现状
我国慢性病发病和患病情况是“发展迅速,形 势严峻”。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与流 行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15)
四、防制策略及措施
1、全人群策略与高危人群策略 2、三级预防策略 3、社区综合防治 4、风险评估与自我管理 5、优先干预措施和行动 6、评价

慢性病流行病学—慢性病案例讨论(流行病学课件)

慢性病流行病学—慢性病案例讨论(流行病学课件)
➢ 通过普查、筛查、定期健康体检等方式,早期发现高 血压病人,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防止或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高血压病的第三级预防措施 ➢ 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进行康复治疗,预防严重并发症。
➢ 无论处于哪个危险等级的患者,均应立即开始非药物治 疗,即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减重、适当运动等。
➢ 高血压患者还应根据分级管理要求,定期测量体重、 腰围、血脂、血糖、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眼 底、超声心动图等,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与非药 物治疗并举)
2018年AB两乡结核病的发病率?(列出计算公式,不做具 体计算)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定义: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 病新病例数 同期该人群暴露人口数
K
K=100%,1000‰,10000/万
计算发病率需考虑的因素:
新发病例数
上测定血压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类别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轻度) 2级(中度) 3级(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收缩压(mmHg)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和 和(或) 和(或) 和(或) 和(或) 和(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高血压的流行特征及诊断依据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 血管损害的疾病。
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是单纯性收 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流行特征
国家地区差异: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 种族差异:美国黑人>白人 年龄差异:老年人最为常见 地区差异:北方>南方 沿海>内地 城市>农村 性别差异:青年期 男性>女性 中年后 女性>男性

《流行病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流行病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1. 现场试验接受干预对象的基本单位AA. 个人B. 社区C. 人群D. 一个种族E. 一个民族2. "最古老、最普遍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 AA. 面访B. 信访C. 电话访问D. 自填式问卷调查E.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3. 当选择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作为暴露组时,往往不能从这些人群中选出对照组,常需在该人群之外寻找对照组,这样选择的对照称谓CA. 内对照B. 总人口对照C. 外对照D. 多重对照E. 单重对照4. 以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的是AA. 现场试验B. 社区试验C. 干预试验D. 临床试验E. 社区干预实验5. 利用数字表随机排列表,也可用抽签的方法的随机分组方法是:AA. 简单随机化B. 区组随机化C. 分层随机化D. 系统随机化E. 盲法随机化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DA. 合理膳食B. 适量运动C. 戒烟限酒D. 提倡病人自我管理E. 防止和减缓疾病的发展7. 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DA. 临床试验B. 横断面研究C. 病例对照研究D. 队列研究E. 现况研究8. 目前进行疾病预后研究的主要方法是CA. 现况调查B. 病例对照研究C. 生存分析D. 生态学研究E. 数理研究9. 死亡指标包括EA. 死亡率、发病率B. 发病率、患病率C. 感染率、患病率D. 患病率、生存率E. 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10. 母亲通过胎盘把疾病传给胎儿,此种主要传播形式应为:BA. 水平传播B. 垂直传播C. 连续性传播D. 接触传播E. 无传播11. 估计某病流行势态的指标是BA. 患病率B. 感染率C. 引入率D. 发病率E. 续发率12. 判断疾病预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EA. 临床经验B. 疾病自然史C. 前瞻性观察D. 回顾对比E. 临床试验13. 新出现传染病和再发传染病总称为AA. 新发传染病B. 传染病C. 总体传染病D. 流行疾病E. 流行性传染病14. 确定某因素与某疾病联系强度最好用CA. 总人群中发病率B. 患病率C. 相对危险度D. 暴露于某因素的频率E. 总人群的死亡率15. 真正的普查是指CA. 对某个人群的系统追踪观察B. 对某人群中的部分人进行调查C. 对某人群中某事件的完全调查D. 以发现隐性感染为目的的调查E. 对某人群的大部分人进行筛查16. 治愈率的计算公式AA. 治愈的患者数/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B. 缓解的患者数/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C. 复发的患者数/接受观察的患者人数D. 死于该病的患者数/接受观察的患者总数E.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7. 疫源地的正确概念是BA. 传染源活动范围的大小B. 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达到的范围C. 传染源居住地区的大小D. 传染病的病原体排除与否E. 易感者聚集的地方18. 疾病的流行强度分为?DA. 散发B. 流行C. 爆发D. 散发、流行和爆发E. 散发和流行19. 下列哪项属于医院感染:CA. "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B.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C.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D.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E.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20. 疾病的三间分布是CA. 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B. 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C. 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D. 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E. 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21.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DA. 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B. 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C. 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D. 很难避免某些偏倚的发生E. 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22. 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如下两个层次DA.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B. 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C. 可预防因素和不可预防因素D. 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E. 致病因素与非致病因素23. 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DA. 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B. 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C.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D.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E. 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24. 病因对疾病的作用在时间上必须在疾病发病CA. 之后B. 同时C. 之前D. 以上都有可能E. 最后25.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AA. 串联使用B. 并联使用C. 先串联后并联使用D. 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E. 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26. 只检测系统发现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的是AA. 敏感性B. 及时性C. 简便性D. 灵活性E. 代表性27. 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哪个是正确的。

8.《流行病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等专业)

8.《流行病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等专业)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epidemi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NN101412 课程总学时20(理论总学时20/实践总学0时)周学时(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0)学分2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专升本)、全科医学、眼视光(七年制)、眼视光学(专升本)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主导课程,也是医学各学科的方法学基础。

随着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兴起,使得流行病学也日益成为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流行病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并了解相应的扩展知识和新进展知识,为临床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及培养防治结合型人才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本课程教学要求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注意传授一定比例的扩展知识、新进展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思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内容精练,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并根据本章节的特点,结合课时安排规定学生必要的自学内容。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临床医学各学科中,凡涉及专业问题的调查设计、资料的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及其解释,都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

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流行病学是伴随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发展起来。

现在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外,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学科,包括卫生管理学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在非传染病研究上与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应各科及预防医学有关学科关系密切。

研究健康流行病学与生理学、生化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有关。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李立民主编.《流行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曾光主编.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43.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赵忠堂主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林果为,沈福民主编.现代临床流行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王家良主编.临床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MacMahon B, Trichopoulos D. Epidemiology-Principles and Methods, Second edition.Boston, New York, Toronto and Lond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68.施侣元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叶临湘主编,《现场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 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3.沈洪兵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监测

[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监测

2.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 措施。
21
3.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通过采取对症治疗和康复 治疗措施,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
22
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
常是大型活动卫生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
48
症状监测
汶川地震后,在救灾部队中开展了对发热、 腹泻、咽痛、皮疹、皮肤外伤、眼结膜红肿等 6种症状的监测。 监测发现某分队5月20、21日报告的皮疹病 例数明显升高, 是5天前的6倍, 调查组22日查 明是由一种“火麻草”的植物引起的过敏。经 宣传有效控制了该病的流行。
症状监测
50
症状监测直报系统
51
事件监测
药品、医疗相关用品(口罩/卫生纸等)销 量监测,学校缺勤率监测,动物患病或 死亡,120 出勤监测等
52
学生缺课监测系统 学校
填表人: 因病缺 性别 勤人
班级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每天登记表
( 年 月 日)
因病缺课主要症状
因病缺课疾病名称
缺课 发热、 目 前 腹痛、 天数 咳嗽、 状况 红 皮 受 其 确诊 可疑 姓 名 男 女 腹泻、 未定 头痛、 眼 疹 伤 它 疾病 疾病 呕吐 咽痛
65
4.针对其他卫生问题的监测
营养监测 环境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学校卫生监测等
66
中国食物营养监测系统 在各监测点定期抽样调查,收集儿童营 养状况、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情况及健 康情况和住户卫生设施情况,以及相应 点的全年食物消费数据,以了解我国人 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健康状况的资料。

解剖学知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解剖学知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尝 试 通 过 多 种 方 法在 课 前 和课 中帮 助 新 任 教 员 和 学 员 强 化 解 剖
1 NC D 的发展 趋 势及 NC D E 的教学 要 求
随着 全球 工业化进程 的加深 , 人 类社会 在政治 、 经济、 文化 及 医疗卫 生方面也得到 了前 所未有 的发 展 , 这 必然 导致人 们的 生产 生活方式发生相应 的改变 , 同时伴 随着疾 病流 行病学模 式
局 解 手 术 学 杂 志 2 0 1 3年 第 2 2卷 第 5期
J R E G A N A T O P E R S U R G, 2 0 l 3 , V o 1 . 2 2 , N o . 5

5 5 9・
解 剖 学 知 识 在 慢 性 非 传 染 性 疾 病 流 行 病 学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如子宫颈癌 、 子 宫 内膜癌 等 - , 。由此可 见 , 只有 牢 固掌握 相关
解 剖学 知识 , 才能够更好地学好 N C D E 。
靶点和组织靶点 , 才能够更好 的理解 内暴 露损伤 的代谢 途径 和
NC D E学 科发 展对 教师 能力 和素 质的 要求 转归 J 。N C D E教 学中 , 我们注重从 靶器官 的解 剖特征 出发 , 讲 3
解 具 体 病 种 中外 暴 露 、 内暴 露 的作 用 特 点 和规 律 , 以帮 助 学 生 理 N C D E与 解 剖 学 等 学 科 的 融 合 极 大 了促 进 了 医 学 的发 展 ,
解疾 病发生 的“ 黑箱 理论” , 取得了非常好 的教学效果 。
但 同时也对教师的能力和 素质提 出 了更 高的要求 。因此 , 我们
对 相 关 解 剖 学 知 识 进 行 自主 学 习 , 并 制作 幻灯 片 , 课 堂 上 安 排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二)慢性病的病因
慢性病不同于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慢性病的病因复杂, 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部分疾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 相关,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病因复杂、 多基因致病、多阶段、长期性等特点。传统的生物医学模 式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要用现代的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多维的角度去探究疾病的病因。
(1)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过量饮酒 饮酒对健康的影响与酒精摄入量有关。过量饮酒 会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问题,还会增加心血管病、癌症、 慢性肺病、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的危险。
精神心理因素 情绪与负性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致病,也可 以作为诱发或促进因素。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被认为 是高血压、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心理因素。
(2)生物遗传因素
年龄与性别 随着年龄增长,多数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 高。慢性病还存在性别差异。如:女性在绝经期前由于有雌 激素的保护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低于同年龄组男性 ,但在绝经期后这种差异消失;男性由于社会工作压力较大 、吸烟、饮酒等不健康行为较为普遍,高血压、糖尿病等患 病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
(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遗传因素、社会因 素和生活方式。其中,社会环境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 决定基因表达,而生活方式是最可被控制并且最有影响力 的因素。
(1)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不合理膳食 不合理膳食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一种 膳食成分可以影响不同的慢性病,同一种慢性病又受多种膳 食成分的影响。
膳食 与2002 年相比,2012年我国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有 所上升,烹调用盐摄入量由2002年的12克下降至2012 年的 10.5克,城乡居民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均有所增加。

流行病学在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在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在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流行病学是疾病研究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它的主要目标是识别疾病的患病率、疾病的分布模式和确定其危险因素。

虽然流行病学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传染病的研究,但是它在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在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对于慢性病研究的贡献不可忽视。

慢性病指的是发展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的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等。

流行病学通过对群体中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分析,可以确定重要的慢性病危险因素。

例如,通过对大量人群的调查和追踪研究,流行病学家发现吸烟与肺癌的发病风险有关。

这一发现推动了控制吸烟的措施,有效降低了肺癌的发病率。

此外,流行病学还可以揭示慢性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差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流行病学也在非传染性疾病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其发生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通过研究人群中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揭示了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

例如,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有关。

这一发现促使人们重视饮食结构调整,减少盐的摄入,从而有效预防高血压。

流行病学还可以通过大规模的队列研究,追踪观察人群并分析相关数据,揭示出某些基因与特定非传染性疾病的关联。

这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等。

横断面研究是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一群人进行调查和观察,了解其患病率和相关因素。

队列研究则是追踪观察一群人的进展,对其患病率和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长期观察。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流行病学家建立起临床数据的数据库,并从中得出科学结论,揭示出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流行病学研究还需要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

流行病学家可以使用不同的统计模型来评估相关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程度,并通过计算风险比、绝对危险度等指标来衡量风险的大小。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比较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比较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比较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的分布、发生和影响因素的科学。

在流行病学中,人们将疾病分为两大类别: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本文将比较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染病是指通过感染源(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传播而引起的疾病。

以下是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1. 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染病可以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水源传播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2. 高度传染性:传染病通常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给群体中的其他人,引发疫情和流行。

3. 季节性变化:某些传染病具有季节性的发病特点,如流感在冬季高发。

4. 防治措施重视:由于传染病的传播性强,社会对其防治非常重视,通常会采取隔离患者、接种疫苗、消毒等措施来控制传染源的传播。

二、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非传染病是指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由不良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引起。

以下是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1. 多因素作用:非传染病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

2. 慢性发展:非传染病通常具有慢性发展的特点,疾病的发展过程较长,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3. 个体差异:不同人群对非传染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包括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疾病的患病率。

4. 预防为主:相比传染病,非传染病的主要控制策略是预防为主,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等手段来降低患病风险。

三、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对比与联系尽管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有一些不同之处,但这两者也存在一定的联系:1. 有相似的防控原则:无论是传染病还是非传染病,预防和控制都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

例如,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加强卫生管理、改善生活方式等都是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措施。

2. 相互影响: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

患有非传染病的个体可能因为其免疫力下降而易受传染病的感染,而某些传染病也可能导致患者发生非传染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天津医科大学
一. 病因研究
(一)主要危险因素的研究 2.饮酒 与癌症、肝脏疾患、心血管疾 与癌症、肝脏疾患、
病有关。 病有关。
天津医科大学
一. 病因研究
(一)主要危险因素的研究 3.膳食因素和肥胖 膳食因素和肥胖 4.缺少体力活动 4.缺少体力活动 5.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感染 6.遗传与基因因素 遗传与基因因素
天津医科大学
三 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NCD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NCD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NCD是丧失劳动能力、 NCD是丧失劳动能力、影响居民生活质 是丧失劳动能力 造成残疾的重要原因。 量、造成残疾的重要原因。 NCD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NCD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天津医科大学
四.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二)研究方法 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包括:基因连锁、 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包括:基因连锁、 分离分析和基因信息标志的选择及基因 信息获取的方法。 信息获取的方法。
天津医科大学
四.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三)应用 主要应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基因和基 因变异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其与 疾病或健康的关联状况; 疾病或健康的关联状况;探讨基因与环 境的相互作用、基因-基因的相互作用 基因的相互作用; 境的相互作用、基因 基因的相互作用; 从基因、分子水平, 从基因、分子水平,结合特定的人群分 布探讨疾病的致病机制与流行规律。 布探讨疾病的致病机制与流行规律。
天津医科大学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经典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行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45
图20-13 2008年全球肺癌分性别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10万)
肺癌发病率男性高 于女性,这可能与男 性在日常生活及职业 工作中接触环境致癌 因素的风险高于女性 有关。
来源:WHO-IARC, GLOBOCAN 2008.
46
性行为及婚育状况
宫颈癌
• 早婚多育的妇女中多发 • 未婚者及犹太妇女中罕见
29
恶性肿瘤监测
收集和分析肿瘤发病、 死亡数据,掌握恶性肿 瘤的时间变化趋势、地 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确 定优先干预的癌症类型 和重点人群。
高危人群 全人群
30
图20-1 肿瘤病因及干预研究的步骤
(Greenwald P, 1995)
31
• 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流行病学的研究目的 和内容与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相似。
40
图20-4 1985-2008年美国女性常见恶性肿瘤
粗死亡率(/10万)
自然环境污染加 重,人们生活行为 习惯(吸烟、饮酒) 和膳食结构改变 , 增加了人群恶性肿 瘤发病的风险。美 国女性肺癌粗死亡 率持续上升。
来源:WHO-IARC, GLOBOCAN 2008.
41
人群特征
年龄 性别 性行为及婚育状况 种族 职业 移民
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种物理化学物质 是明确的致癌物,如:石棉、联苯胺、苯、氯 甲醚、砷、氯乙烯、煤焦油、铬酸盐和职业性 放射等。
49
移 民
美国日裔二代、三代的胃癌发病率、死亡率下降, 接近美国当地人水平,而大肠癌、乳腺癌发病率逐渐 上升,说明这些肿瘤与环境及膳食结构改变的关系较 为密切。
鼻咽癌在二代广东移民中发病率仍然显著高于当地 美国人,说明鼻咽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

201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201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201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王立明;李智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1(013)032
【摘要】@@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从发现之日起算>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2010年就诊患者234124例,其中
被诊断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为慢病)者3100例,依据门诊日志、住院病历、医生诊断书、"慢病"报告卡、辅助检查等,逐例调查、核实、登记,按统一制定的表
格分项、分类、分病症统计.现总结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323)
【作者】王立明;李智
【作者单位】130300 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130300 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青岛市城阳区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3.南海平洲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谱及其危险
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行为干预4.2009年中北镇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5.201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