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对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

合集下载

阿司匹林可降低患黑色素瘤的风险

阿司匹林可降低患黑色素瘤的风险

阿司匹林可降低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恶性黑色素瘤是肿瘤的一种,主要分布于皮肤表面,所以也是皮肤癌的前期症状,死亡率高,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本病好发于30~60岁。

在发病性别上几乎无差别,唯病灶部位与性别有关,发生在躯干者以男性居多,发生在肢体者女多于男,尤以面部雀斑型黑色素瘤多见于老年妇女。

一直以来黑色素瘤都被认为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皮肤癌,而在美国研究人员在最近公布的报告显示,服用阿司匹林可减少女性患黑色素瘤的风险较低,且服用时间越长,风险越低。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近6万名年龄在50至79岁女性的数据。

研究开始时,研究人员询问了她们服用的药物以及饮食和活动习惯,此后对她们进行了为期12年的随访。

发现服用阿司匹林的女性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比未服用者低21%,而服用阿司匹林5年及以上的女性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比未服用者低30%。

在相关研究报告当天发表在美国《癌细胞》杂志网络版上。

研究人员说,阿司匹林具有抗炎症作用,应设计临床试验直接验证阿司匹林是否能预防黑色素瘤。

而在美国许多医生建议中老年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不仅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时在对降低多种癌症如黑色素瘤的患病风险也同样也有效。

我们都知道黑色素瘤是皮肤癌的前期症状,多发于皮肤表面,因此其易患人群应该更倍加小心:1、白发、蓝眼、苍白皮肤.白人易患。

2、黑人或肤色暗深的人鲜患此病,若发生亦以足、手掌发白处皮肤为主。

3、多数学者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约近一半发生在已有的黑痣基础上。

4、发育不良痣综合症,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患此症者周身布满大、扁、平、外形不整、菲薄、颜色不一的痣,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在多数患者衍生恶性黑色素瘤。

有些人有此综合征,但无遗传倾向者,亦应密切观察,警惕恶性黑色素瘤的出现。

5、大型先天性痣,超过2cm者恶变危险性增高。

因此在这里,我们建议中老年女性朋友在日常可以吃一片阿司匹林,而特别是易患的人群为提高免疫力,减少患黑色素瘤的几率也可在日常就吃些保健品如现代中药人参皂苷Rh2,增加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增殖,对黑色素瘤的预防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阿司匹林抗板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阿司匹林抗板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阿司匹林抗板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它具有抗炎、退热、镇痛等多种作用,但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干扰血小板中的血小板激活因子的生成和释放,从而阻止血小板的凝聚,进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一种酶——环氧化酶。

具体而言,阿司匹林可以通过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使得该酶失去活性。

环氧化酶是一种参与前列腺素生成的关键酶,而前列腺素是一类具有促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物质。

因此,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前列腺素的合成水平,从而减少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机制不仅仅局限于抑制环氧化酶,它还可以干扰血小板中血小板激活因子的合成和释放。

血小板激活因子是指一类可以刺激血小板激活和凝聚的物质,如血栓素A2等。

阿司匹林可以通过不完全明确的机制干扰血小板激活因子的生成,从而减少血小板的功能性活化和凝聚。

总结起来,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原理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和干扰血小板激活因子的合成来实现。

这一原理使得阿司匹林成为了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并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对阿司匹林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阿司匹林的应用前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和优化。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阿司匹林的作用和背景,然后详细解释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原理。

最后,结论部分将强调阿司匹林的重要性,并展望它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阿司匹林的作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广泛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降低发热和减轻炎症症状。

它也被用作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的一种药物。

阿司匹林的多种作用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释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原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产生血栓素A2(TXA2)的酶(TXA2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

近年来阿司匹林被发现的新作用及副作用

近年来阿司匹林被发现的新作用及副作用

近年来阿司匹林被发现的新作用及其副作用【摘要】: 阿司匹林几乎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制造奇迹的神药”。

它不仅具有卓越的消炎、退热、止痛能力,还可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如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等。

同时,最新研究显示其还有其它功能。

人们不断发现阿司匹林的新效用,它因此被称为“神奇药”。

阿司匹林一经问世就风靡世界,成为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据说,单是美国人每天就要吞下20吨该药片;在太平洋一个岛国,阿司匹林还可当“硬币”用……这种原用于止痛退热的药,如今被广泛应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中。

其最基本的药理作用是解热镇痛和控制炎症。

【关键词】:阿司匹林新用途神奇药副作用阿司匹林从发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这100年里,它从一个治疗头痛的药物,直至被飞往月球的“太阳神十号”作为急救药品之一。

人们不断发现阿司匹林的新效用,它因此被称为“神奇药”。

阿司匹林一经问世就风靡世界,成为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发现阿司匹林作用的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文尼说,全世界每年要消耗45000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其最基本的药理作用是解热镇痛。

所以它可以它可以有效的用于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等。

阿司匹林的另一作用抗炎症因此用于治疗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阿司匹林越来越多的新用途被逐渐发现,主要的新用途如下。

1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由中英科学家发起的,有37个国家近千家医院参加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具有肯定疗效,从而使阿司匹林成为众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中,被证实有效且能全面推广使用的药物。

这一成果表明,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作期如果用2~4周的阿司匹林,即可使死亡率或中风复发率下降11%。

另有研究已证实, 在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中,阿司匹林长期治疗能够使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约1/4,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降低1/3,非致死性脑卒中的危险降低1/4,严重心血管事件病死率降低1/6,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正在得到重视。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思考题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思考题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思考题阿司匹林实验报告思考题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头痛、发热和关节炎等症状。

它的主要成分是水杨酸乙酯,具有镇痛、退热和抗炎的功效。

然而,除了这些常见的用途,阿司匹林还有一些其他的潜在用途和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对阿司匹林实验报告的思考,探讨一些相关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阿司匹林的基本原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体内的一种酶,即环氧化酶,来减少炎症反应和疼痛感。

这种酶在炎症过程中产生的前列腺素的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阿司匹林的使用可以减少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相关的症状。

然而,除了这种基本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血栓是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以减少某些癌症的风险,例如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这可能与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有关,因为慢性炎症与某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然而,阿司匹林并不是没有副作用的药物。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增加。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一种保护胃黏膜的酶的合成,从而使胃黏膜容易受到损伤。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和哮喘发作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我们应该权衡其益处和风险,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除了上述的一些常见的用途和副作用,阿司匹林还有一些其他的潜在用途和效果。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能对防止老年痴呆症具有一定的作用。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和血小板凝聚,从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减少脑部损伤。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对预防白内障和糖尿病等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然而,这些研究结果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具有镇痛、退热和抗炎的功效。

除了这些常见的用途,阿司匹林还可能对心脏病、中风、癌症和老年痴呆症等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阿司匹林 (Aspirin)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阿司匹林 (Aspirin)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阿司匹林 (Aspirin)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 (Aspirin)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也被称为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疼痛、发热和炎症等症状。

阿司匹林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能够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等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常见副作用等内容。

一、药理作用阿司匹林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简称COX)的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的生成。

前列腺素是一种介质,参与炎症反应,并促使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来自于抑制前列腺素TXA2的生成,能够减少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二、适应症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多种症状的治疗中。

其常见的适应症包括治疗轻、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等)、退烧、抗炎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面,阿司匹林已被广泛运用。

三、用法用量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轻、中度疼痛及退烧的用量为成人每次325-650毫克,每4-6小时一次,但不得超过24小时内4000毫克。

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建议成人每日口服75-150毫克阿司匹林。

四、常见副作用尽管阿司匹林在许多常见症状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常见的副作用。

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如胃痛、溃疡和消化不良等。

此外,长期使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还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少数患者可能对阿司匹林过敏,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和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

在应用阿司匹林过程中,如遇到任何不适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五、注意事项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阿司匹林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抗凝药物、降压药物等。

阿司匹林的反应原理

阿司匹林的反应原理

阿司匹林的反应原理
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是一种非处方药物,常用作镇痛药和抗炎药。

它的反应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阿司匹林抑制了环氧化酶(COX)酶的活性,特别是COX-1和COX-2。

COX-1和COX-2是参与前列腺素合成的酶,它们使花生四烯酸(AA)转化为不同类型的前列腺素,如PGE2和TXA2。

阿司匹林通过乙酰化COX酶中的丝氨酸残基,从而降低了它们的活性。

由于前列腺素在炎症和疼痛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是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2.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COX-1酶活性,阻断了TXA2的合成。

TXA2是一种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物质。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常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3. 抗炎作用: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减少血管通透性来实现的。

前列腺素PGE2是引起炎症反应的一种重要介质,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并缓解相关的疼痛和肿胀。

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作为药物,其反应原理是多方面的,而且可能还涉及其他机制。

此外,个体差异和剂量选择等因素也会影响阿司匹林的作用效果。

因此,
在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药物前,建议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是啥

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是啥

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是啥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疼痛、降低发热和抗血小板聚集,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以及其他一系列痛苦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阿司匹林的药理学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实现。

阿司匹林可被身体吸收并迅速转化为水杨酸,水杨酸可以进一步影响脑和形成血小板聚集的酶,从而产生药理学作用。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防止血栓的形成。

当血管受到损伤或炎症时,血小板会聚集在受损区域,并释放出血小板聚集素,进而吸引更多的血小板。

这些聚集的血小板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刺激炎症反应,并导致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得血小板无法堆积在损伤血管处,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阿司匹林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前列腺素是一种体内产生的物质,参与调节细胞活动和炎症反应。

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环氧酶(COX)被激活并合成出前列腺素。

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COX-1和COX-2的活性来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

COX-1主要参与生理功能,如血小板聚集,而COX-2参与炎症和疼痛反应。

阿司匹林主要抑制COX-1的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但也会对COX-2有一定抑制作用。

因此,阿司匹林也能缓解疼痛和降低发热。

阿司匹林的药理学作用不仅涉及血小板和前列腺素,还涉及其他多种机制。

阿司匹林具有抗炎症、镇痛和抗热性作用。

另外,阿司匹林可能还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的前列腺素合成来产生其抗炎症作用。

炎症是一种免疫反应,当身体受到损伤或感染时会发生,导致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红肿和疼痛。

阿司匹林还可以通过抑制神经内酰胺合成来产生其镇痛作用。

神经内酰胺是一种体内产生的物质,参与控制疼痛感觉。

阿司匹林可以干扰神经内酰胺的产生,从而减轻疼痛感觉。

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抗热性作用。

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阿司匹林,也被称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常用药物。

它具有退热、镇痛和抗炎的效果,常用于缓解头痛、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退热作用:阿司匹林能够通过影响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
内PGE2的合成,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在发热过程中,PGE2能够促进体温升高,而阿司匹林通过抑制PGE2的合成,能够帮助降低体温。

2.镇痛作用: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OX酶的活性,降低体内前列腺素的
合成,从而抑制疼痛传导。

前列腺素是一种能够促进疼痛传导的物质,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能够减轻疼痛感受。

3.抗炎作用:阿司匹林能够干扰花生二烯酸(PGA2)的合成,从而降低
炎症部位的前列腺素PGE2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

PGE2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作用,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这些症状。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来实现的。

COX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酶类,在炎症过程中,白细胞释放的花生二烯酸通过COX酶转化为前列腺素,在感染或损伤情况下,前列腺素会促进炎症反应的进行。

而阿司匹林抑制COX酶的活性,干扰了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抗炎、镇痛和退热的效果。

总的来说,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通过干预体内花生二烯酸代谢途径,抑制COX酶的活性,实现了其退热、镇痛和抗炎的药理作用。

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注意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栓等症状。

然而,长期或滥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危害。

1. 胃肠道问题: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问题。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增加胃酸分泌。

长期大量用药或超过建议剂量使用阿司匹林的人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2. 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对阿司匹林及类似药物过敏,出现皮疹、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有哮喘和鼻窦炎症状的人患过敏性鼻炎时,使用阿司匹林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3. 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造成出血风险的增加。

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情况下,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用药剂量只需低剂量,但即使是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使用也可增加出血的风险。

4. 肝肾功能受损: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损害肝肾功能,特别是在老年人和存在肝肾疾病的患者中。

5. 儿童使用风险:阿司匹林与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Reye综合症相关。

Reye综合症主要影响肝脏和大脑,并在儿童发烧时与阿司匹林使用有关。

因此,12岁以下的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注意:以上只是阿司匹林可能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和危害,具体情况还需依据个体的健康状况、用药剂量和疾病风险来评估。

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初中化学】Cancer:阿司匹林可降低女性黑色素瘤风险

【初中化学】Cancer:阿司匹林可降低女性黑色素瘤风险

【初中化学】Cancer:阿司匹林可降低女性黑色素瘤风险本文由化学网为您整理提供:一项美国最大型调研结果显示,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女性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较低。

该研究旨在探索可预防这种最危险的皮肤癌的潜在方式。

斯坦福大学医学研究院的研究者同时发现,阿司匹林的服用时间越长,黑色素瘤发生风险就越低。

研究报告本周发表于Cancer杂志。

首席研究员r Jean Tang博士是斯坦福大学皮肤病科的助理教授。

“已经有很多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对女性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有保护作用。

这是阿司匹林发挥预防作用的又一领域。

”她补充说。

这一研究基于60 000例WHI女性得出的结论。

研究数据来源于全美参加女性健康行动(WHI)的60 000例50至79岁的高加索绝经后女性。

从这一数据源中,研究者取得了受试者的各方面健康数据,包括饮食、医药、体力活动以及日光暴露史等。

研究人员选择高加索女性,是因为这个人种皮肤色素含量少,皮肤癌风险高,同时前者是后者的已知风险因子。

WHI项目的受试者在研究初始时提供相关信息,并接受随后的定期临床随访。

受试者向研究者出示药物瓶以确认服用的是阿司匹林,还是其他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

根据相关信息对受试女性进行分组:完全未使用NSAID药物组;使用非阿司匹林NSAID药物组;以及使用阿司匹林组。

试验对受试者随访12年,并对其癌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由皮肤学专家对随访期间受试者皮肤癌发生状况予以评估和明确。

分析结果后研究者发现,与未服用阿司匹林的女性相比,服用阿司匹林的女性黑色素瘤风险降低百分之21。

同时他们发现服用阿司匹林的时间越长,黑色素瘤风险越低,服用一年的受试者风险降低百分之11,而服用1年至4年的受试者风险减少百分之22,若服用时间超过5年,则风险降低百分之30。

排除使用防晒霜等可能影响患皮肤癌的风险因子后,研究人员发现,服用阿司匹林的女性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比未服用者低21%,而服用阿司匹林5年及以上的女性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比未服用者低30%。

阿诗匹林的功效与作用

阿诗匹林的功效与作用

阿诗匹林的功效与作用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解热镇痛药之一。

阿司匹林自19世纪末以来就被广泛应用,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医疗用途,不仅用于缓解头痛、发热、关节痛等一般疼痛,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阿司匹林的功效与作用,从不同角度解析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1. 化学成分阿司匹林的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其化学式为C9H8O4。

它是一种白色晶体粉末,在水中微溶,但在乙醇、乙酸酯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2. 作用机制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简称COX)来发挥其药理作用。

COX酶是一种将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简称AA)转化为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简称PG)的关键酶。

通过抑制COX酶的活性,阿司匹林可以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二、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解热镇痛是阿司匹林的最主要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COX酶,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

前列腺素是一种能引起发热和痛觉的物质,所以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可以缓解发热和镇痛。

三、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除了解热镇痛作用,阿司匹林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前列腺素在炎症反应中起到一个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引起血管扩张、炎症局部血液流量的增加,并在细胞水平上参与炎症相关信号传导通路。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OX酶来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性疾病的症状。

四、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阿司匹林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主要参与者,它们会在血管损伤后迅速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栓。

这种血小板聚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心脑血管病、血栓性疾病等),血小板的聚集过度,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COX酶来阻断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AA)转化为血小板凝血酶A2(TXA2)的过程,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阿司匹林实验报告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广泛应用于缓解疼痛、退烧、抗炎等方面。

然而,我们对于阿司匹林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呢?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阿司匹林的化学性质、药理作用以及潜在的副作用,为我们更好地使用和了解阿司匹林提供参考。

实验一:化学性质首先,我们进行了阿司匹林的化学性质实验。

将阿司匹林溶于乙醇中,并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与酚酞反应生成了一种红色的化合物,说明阿司匹林具有酸性。

实验二:药理作用接下来,我们进行了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小鼠作为实验对象,注射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溶液,并观察小鼠的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小鼠的体温,起到退热的作用。

同时,阿司匹林还能够减轻小鼠的疼痛感,使其活动更为自如。

这些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实验三:副作用然而,阿司匹林作为一种药物,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为了探究这些副作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将阿司匹林溶液滴入水中,观察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的阿司匹林溶液对水生生物产生了明显的毒性,对其生长和存活产生了不良影响。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刺激实验。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够引起胃黏膜的损伤,可能导致胃痛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这些实验结果提醒我们,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谨慎,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实验四:剂量效应最后,我们进行了阿司匹林的剂量效应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将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溶液分别施加于小鼠,并观察其对小鼠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阿司匹林剂量的增加,其药理作用逐渐增强,但同时也伴随着副作用的增加。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合理控制阿司匹林的剂量对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药理作用并减少副作用至关重要。

结论: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对阿司匹林的化学性质、药理作用以及潜在的副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阿司匹林具有酸性,能够退热、减轻疼痛,但也存在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及对胃黏膜的刺激。

阿司匹林对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

阿司匹林对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

阿司匹林对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作者:汤玲珍,坚哲,刘邦民,李凯,李强,李春英,高天文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第04期[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的活力、黑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PIG1细胞72h,CCK-8比色法测定阿司匹林对PIG1细胞活力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黑素的含量;体外多巴氧化反应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阿司匹林浓度小于或者等于500μmol/L时无明显细胞毒性;浓度大于或者等于125μmol/L时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黑素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司匹林抑制PIG1细胞的黑素生成,可能应用于色素增多性皮肤病。

[关键词]阿司匹林;黑素细胞;黑素生成;酪氨酸酶[中图分类号]Q8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4-0593-03Effects of aspirin on melanogenesis of human epidermal melanocyte cell line PIG1 cells in vitro TANG Ling-zhen,JIAN Zhe,LIU Bang-min,LI Kai,LI Qiang,LI Chun-ying,GAO Tian-wen(Institute of Dermatology,Xijing Hospital,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 Shaanxi,China)Abstra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spirin on cell viability, tyrosinase activity and melanogenesis of human epidermal melanocyte cell line PIG1 cells in vitro. Methods After treating PIG1 cell with aspirin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for 72h, we employed CCK-8 assay, oxidative DOPA reaction and NaOH method to measure the cell viability, tyrosinase activity and melanogenesis of PIG1 cells respectively.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of PIG1 cells were observed via light microscope. Results Aspiri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ell viability of PIG1 cells when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r than 500μmol/L. The melanogenesis of PIG1 cells was remarkably decreased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by aspirin at the concentrations higher than125μmol/L (P0.05). Conclusion Aspirin can inhibit the melanogenesis of PIG1 cells, thus it may be developed as a clinical treatment of hyperpigmented skin diseases.Key words: aspirin; melanocyte; melanogenesis; tyrosinase人皮肤颜色的深浅主要由表皮中黑素细胞生成的黑素量决定,抑制黑素生成一直是皮肤美白及治疗色素增多性疾病的主要策略。

一女子把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脸上,两分钟后,她的脸竟然…

一女子把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脸上,两分钟后,她的脸竟然…

一女子把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脸上,两分钟后,她的脸竟然…1洗发水中加阿司匹林1.去屑阿司匹林洗头发能去屑一直是国外流行的一种偏方,将阿司匹林片捣碎后放入洗发水中,和洗发水充分混合,对于真菌引起的头皮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另外,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是水杨酸,可以修复正常的头皮细胞,减少脱落,从根源上减少头皮屑的产生。

2.消炎阿司匹林还具有消炎作用,对于油性发质或溢脂性皮炎具有一定调理作用,避免毛囊细胞感染,而且对于抑制真菌的滋生也有一定作用。

3.去头发上的污渍头发上容易黏上污渍,出现不同颜色的斑点。

利用阿司匹林片捣碎,用温水稀释,将水溶液涂抹在头发上,可以去除难看的污渍。

4.治疗皮癣将阿司匹林片捣碎参入其他具有消炎抗菌作用的药水,一同洗发,具有协助治疗皮癣的作用。

小步骤1. 将3~4片阿司匹林碾碎。

2. 将粉末倒入洗发水瓶中,轻微摇晃,使阿司匹林与洗发水混合均匀。

3. 平时洗发时,将泡沫停留在头发2~3分钟,让阿司匹林充分发挥作用,再冲洗干净。

2治疗粉刺首先将一片或者两片阿司匹林捣碎,而后加入少量水混合。

一切准备妥当后,你就可以把它们敷在粉刺上。

两分钟之后,再用水和洁肤液清洗。

不仅有效对抗痘痘,而且你的粉刺将变得更加干瘪并且以更快的速度从脸上消失。

3祛污洗手液如果将柠檬的酸性与阿司匹林的祛污特性结合在一起,你便得到一种效果相当不错的祛污剂,祛除手上的烟渍、咖啡渍和草渍。

具体方法是:将几片阿司匹林捣碎而后与柠檬汁混合。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你就可以用这种自制祛污洗手液,清除手上不雅观的污渍。

4活化土壤在植物的土壤上喷洒少量阿司匹林溶液可消灭土壤与植物争抢养分的真菌,但要注意不可过量。

5自制抗真菌粉几片阿司匹林外加爽身粉便可治疗由真菌引起的脚癣以及其他皮肤刺激。

方法很简单:只需将3片阿司匹林捣成粉末而后与爽身粉混合即可。

治疗时,你需要做的就是将这种自制的抗真菌粉敷于患处。

每天敷两次,最终杀死真菌,还身体以本来面目。

《阿司匹林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

《阿司匹林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

《阿司匹林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课程名称:《阿司匹林: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阿司匹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了解药物的发现和应用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

2.学习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理解其对炎症和疼痛的缓解原理。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

教学内容和方法:1.阿司匹林的历史背景(10分钟)-阿司匹林的发现者-阿司匹林的最早应用领域2.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15分钟)-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阿司匹林对炎症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对疼痛的缓解原理3.阿司匹林的应用领域和副作用(15分钟)-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应用-阿司匹林对癌症的潜在作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4.阿司匹林的科学探究(20分钟)-阿司匹林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比较研究-阿司匹林在儿童中的应用研究-阿司匹林在孕妇中的应用研究5.学生讨论和思考(20分钟)-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于阿司匹林的看法和疑问-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2.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示意图3.阿司匹林的相关研究论文和资料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设计一份5道选择题的题目,考察学生对阿司匹林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2.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教学延伸:1.实验设计:设计一份实验,研究阿司匹林在不同浓度下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和副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对阿司匹林的精讲,学生能够了解到药物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理解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并探究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研究。

通过课堂讨论和评估,可以评估学生对于阿司匹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延伸环节,可以通过实验和科普阅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阿司匹林可以美容吗

阿司匹林可以美容吗

阿司匹林可以美容吗关于《阿司匹林可以美容吗》,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网上传闻阿斯匹林有一定的美容护肤的功效,它有一定的消炎的实际效果,由于阿斯匹林里边带有水杨酸钠,可以推动皮肤对营养元素的消化吸收,可是还要留意,阿斯匹林归属于一种药品,可能会对皮肤造成欠佳的刺激性和影响,在这些方面应当有一定的留意,假如要应用阿斯匹林敷面膜的情况下,不可以经常的应用。

阿斯匹林能够美容护肤吗在网上流传用阿斯匹林制做美白补水面膜的方式是:把5~6片阿斯匹林药丸捻成细粉末后加冷水调合匀称,用卸妆棉蘸该水溶液擦在脸部,20~30分钟后清洗干净就可以。

一些看起来言之有理的表述很能“坑骗”人——阿斯匹林的特异性成份是乙酰水杨酸,许多美白化妆品上都带有水杨酸钠这一成份,因此不妨一试。

没有错,阿斯匹林的确带有乙酰水杨酸,但它是水溶性成份,其成分难以根据皮肤的角质层薄,而被皮肤所消化吸收。

此外,用药品做的补水面膜有别于食材或绿色植物材料的,假如配制占比不对,药品副作用会对皮肤导致刺激性和损害,因此不必探险试着。

怎么制作阿斯匹林补水面膜?阿斯匹林最广为流传的美容护肤主要用途便是可以用它来制作面膜。

据健保健专家详细介绍,阿斯匹林自身有软化血管、减少血小板聚集和推动血液循环系统的功效,因而应用阿斯匹林补水面膜,会使皮肤看上去白里透红。

另外因为阿斯匹林的特异性成份是水杨酸钠,这类护肤品常见的成份有美白皮肤和收敛毛孔的功效,因而应用阿斯匹林补水面膜能够消除色斑,让皮肤看上去更细腻和有光泽度。

但需要留意的是,水杨酸钠刺激较为强,假如配制或错误操作,可能造成使用人出現皮破、水肿等副作用,这也是阿斯匹林补水面膜常被别人抨击的地区。

操作方法:用擀面棍等专用工具把5片阿斯匹林碾碎细细的的粉末状,随后加一勺子冷水调合,用卸妆棉沾阿斯匹林水溶液涂在脸部,等候20分钟后清洗掉。

常见问题:对阿斯匹林和水杨酸钠过敏症状不必应用这类补水面膜,为避免有皮肤过敏状况,应用前最好是先在耳垂后边使用;补水面膜一定要配制成适度的占比,且每星期应用不可超出2次,防止对脸部皮肤导致刺激性和损害;阿斯匹林药丸一定要磨得细细的,不然擦在脸部会觉得疼痛;做了阿斯匹林补水面膜后,应应用滋养型的护肤产品保湿补水,补充水分。

神药阿司匹林

神药阿司匹林

龙源期刊网
神药阿司匹林
作者:袁越
来源:《大众健康》2017年第07期
新的研究显示,阿司匹林除了能抗凝血和消炎之外,还能抗癌。

有一种药,全世界几乎每一个人都曾吃过,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

今年是阿司匹林发现120周年,这种提取自柳树皮,学名为“乙酰水杨酸”的小分子化合物被很多医生视为百搭神药,至今仍然不断有新的功能被发现。

阿司匹林的传统功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止疼消炎,另一类是抗凝血,所以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治疗发烧、预防关节炎、防治心脏病和预防中风等等很多看似不相关的领域。

与此同时,阿司匹林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副作用,那就是它会导致一部分人消化道出血。

虽然现代制药技术可以减小阿司匹林对胃部的伤害,但无论如何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服用阿司匹林。

在你决定吃药之前,应该先问咨询一下医生的意见。

不过,医生们估计也很难给出肯定的答复,因为目前尚无简单有效的方法鉴别出哪些人适合服用阿司匹林,哪些人会有严重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医生也只能先让病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然后通过验血的方式做判断,非常麻烦。

曾经有人尝试用基因分析的方法来做筛查,但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够影响很多基因的功能,这个办法不可靠。

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医学领域。

它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首先,阿司匹林被广泛应用于镇痛和消炎的治疗方面。

它通过抑制体内一种称为环氧酶的酶的活性,从而减少病灶处的炎症反应和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酶的活性来发挥其药理作用。

环氧酶是一种在体内广泛分布的酶,主要负责合成一些促炎物质,如前列腺素。

阿司匹林通过与这种酶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减轻炎症和镇痛的效果。

此外,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它通过影响血小板的凝集功能,阻止血小板在血管内形成血栓,进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其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为我们探索和理解其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为阿司匹林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凝集和对血栓的影响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凝集和对血栓的影响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凝集和对血栓的影响【研究背景】全球一半人死于血栓:近年来,脑血栓、心肌梗死、周围动脉血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一系列血栓栓塞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据统计,其导致的死亡已达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1%。

因此,血栓,这个血管中的幽灵,多专科医生共同的对手,已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敌人。

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当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在炎症细胞产生的趋化、粘附及细胞因子作用下,血小板粘附在破裂处,粘附后血小板活化,释放血栓素A2(TXA2)、二磷酸腺昔(ADP)、凝血酶等,使血小板板聚集,并和凝血瀑布终产物纤维蛋白交联,最终导致血栓形成。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起关键作用,TXA2是活化血小板的重要因素,阿司匹林(Aspirin,Asp)是环氧化酶(COX)抑制剂,主要通过减少TX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从而发挥其抗血栓作用。

阿司匹林减少TXA2的合成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种酶的级联反应。

阿司匹林通过它的乙酸基与含有600个氨基酸的酶活性中心发生不可逆结合(530位的丝氨酸残基),使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即PG合成酶)乙酰化,从而抑制了环内过氧化物(前列腺素类化合物)的形成,其中第一步就是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H2(PGH2)。

PGH2是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它至少可产生5种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前列腺素类物质其中包括TXA2和前列环素(PGI2)。

【实验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及对血小板凝集的抑制作用,从而探讨其抗血栓机制。

【材料与方法】40只健康雄性小鼠,体重18~20 g,Asp结晶(临用前以50mmol·L1-Na2CO3溶解后再用0.1mol·L1-HCl 调节pH 7.0),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e acid,AA)实验方法:1、Asp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小鼠20只,随机分成对照、Asp二组,每组10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对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的活力、黑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pig1细胞72h,cck-8比色法测定阿司匹林对pig1细胞活力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黑素的含量;体外多巴氧化反应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阿司匹林浓度小于或者等于500μmol/l时无明显细胞毒性;浓度大于或者等于125μmol/l时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黑素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司匹林抑制pig1细胞的黑素生成,可能应用于色素增多性皮肤病。

[关键词]阿司匹林;黑素细胞;黑素生成;酪氨酸酶effects of aspirin on melanogenesis of human epidermal melanocyte cell line pig1 cells in vitrotang ling-zhen,jian zhe,liu bang-min,li kai,li qiang,li chun-ying,gao tian-wen(institute of dermatology,xijing hospital,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 shaanxi,china)abstra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spirin on cell viability, tyrosinase activity and melanogenesis of human epidermal melanocyte cell line pig1 cells in vitro. methods after treating pig1 cell with aspirin in differentconcentrations for 72h, we employed cck-8 assay, oxidative dopa reaction and naoh method to measure the cell viability, tyrosinase activity and melanogenesis of pig1 cells respectively.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of pig1 cells were observed via light microscope. results aspiri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ell viability of pig1 cells when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r than 500μmol/l. the melanogenesis of pig1 cells was remarkably decreased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by aspirin at the concentrations higher than 125μmol/l (p0.05). conclusion aspirin can inhibit the melanogenesis of pig1 cells, thus it may be developed as a clinical treatment of hyperpigmented skin diseases.key words: aspirin; melanocyte; melanogenesis; tyrosinase 人皮肤颜色的深浅主要由表皮中黑素细胞生成的黑素量决定,抑制黑素生成一直是皮肤美白及治疗色素增多性疾病的主要策略。

酪氨酸经过一系列氧化反应生成黑素的过程中,需要活性氧的参与[1],因此,抗氧化剂通常能减少活性氧来抑制黑素的生成[2]。

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

近年来有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具有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3-4]。

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能降低小鼠b16黑素瘤细胞的酪氨酸酶表达[5],但阿司匹林对正常人黑素细胞黑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还未有研究报道。

本研究探讨了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的黑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为其应用于色素增多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永生化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本实验室保存。

由美国loyola 大学caroline le poole博士赠送。

为正常新生儿包皮组织运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16型人乳头瘤病毒e6和e7开放读码框得来,与正常黑素细胞生物学特性相似[6]。

1.1.2 主要试剂和仪器:254培养基及人黑素细胞生长添加剂(美国cascade biologics/invitrogen公司),胎牛血清(美国gibco公司),阿司匹林(美国sigma公司),cck-8(江苏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naoh(天津石博迪化工有限公司),左旋多巴(l-dopa)(美国amresco公司),tritonx-100(江苏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倒置显微镜(日本nikon公司),酶联免疫分析仪(美国bio-rad公司)。

1.2 方法1.2.1 试剂配制:使用前,人黑素细胞生长添加剂以1:100体积比加入到254培养基中。

阿司匹林先用无水乙醇溶解配制成0.5m 溶液,再用无血清254培养基配制成10mm浓度的阿司匹林原溶液,保存于4℃冰箱内。

1.2.2 细胞培养:pig1细胞置于含5%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及100mg/ml链霉素的254培养基中,37℃含5%co2孵箱内培养。

1.2.3 阿司匹林对pig1细胞活力影响的测定:采用cck-8法,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常规消化离心后,调节细胞浓度至2×105/ml,以100μl/孔接种于96孔板,37℃ co2孵箱培养24h,细胞完全贴壁后吸去原培养基,分别加入100μl无血清254培养基配制的终浓度为62.5μm、125μm、250μm、500μm、1000μm、2000μm的阿司匹林溶液,对照组只加无血清254培养基,每组设3个复孔,并设立空白组(单纯培养基)。

37℃ co2孵箱培养72h后,先用倒置显微镜观察pig1形态学变化,接着分别向空白组、对照组、阿司匹林处理组每孔加入10μl cck-8溶液,37℃孵箱内继续孵育90min,酶联免疫分析仪450nm处测吸光度值(a)。

阿司匹林处理组相对细胞活力=(a阿司匹林组-a空白组)/(a对照组-a空白组)×100%。

1.2.4 阿司匹林对pig1细胞黑素生成影响的测定[2]:采用naoh 裂解法,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常规消化离心后,调节细胞浓度至5×105/ml,接种及分组同上。

阿司匹林处理72h后,吸去上清,用1×pbs洗2次,每孔加入100μl浓度为1m的naoh溶液,37℃水浴1h,酶联免疫分析仪测定450nm波长的吸光度值(a)。

阿司匹林处理组相对黑素含量=(a阿司匹林组-a空白组)/(a对照组-a空白组)×100%。

1.2.5 阿司匹林对pig1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测定:采用体外dopa氧化反应法,细胞接种方法和分组同黑素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处理72h后,吸去上清,用1×pbs洗2次,每孔加入90μl浓度为1%的tritonx-100溶液,迅速置于-80℃冰箱内冻存30min,室温下融化使细胞完全裂解。

每孔加入100μl浓度为0.1%的l-dopa(1×pbs配制)溶液,37℃孵育2h,酶联免疫分析仪测定490nm波长的吸光度值(a)。

阿司匹林处理组相对酪氨酸酶活性=(a阿司匹林组-a空白组)/(a对照组-a空白组)×100%。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x±s表示,利用spss1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2.1 阿司匹林对pig1细胞形态及细胞活力的影响:阿司匹林浓度在62.5~500μm时,pig1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阿司匹林浓度大于1000μm时,细胞树突变短,胞体肥大。

细胞活力检测结果为阿司匹林在浓度小于或等于500μm时,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阿司匹林浓度大于或者等于1000μm时,细胞活力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3.1 一直以来,色素增多性疾病如炎症性色素沉着、黄褐斑等都是困扰皮肤科医师的难题。

如何在不杀伤黑素细胞的情况下降低黑素合成一直是研究者不断探索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抗氧化性质的活性成分,如姜黄素[2]、茶黄素[7]、槲黄素[8]、莱菔硫烷[9]等,被证实具有抑制黑素生成的作用。

阿司匹林最初来源于柳树,同样发现其具有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3-4],因此我们研究了阿司匹林对黑素细胞黑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3.2 本实验中,通过对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的培养,我们观察到浓度在62.5~500μm之间的阿司匹林对黑素细胞无明显毒性,降低了黑素生成量,但是对酪氨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之前sato k等[5]发现2mm阿司匹林作用5天后,小鼠b16黑素瘤细胞的黑素生成量显著降低,酪氨酸酶蛋白量显著降低,但是体外酪氨酸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与本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有些差异可能由于细胞系不同或体外实验误差导致。

研究显示大多数药物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抑制黑素生成[2,8- 9],但是酪氨酸羟基化形成多巴与多巴氧化形成多巴醌最终生成黑素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中,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如腺苷酸环化酶/camp-依赖蛋白激酶通路、map 激酶通路、pi激酶/p70sg激酶通路、pkc依赖通路[10],除了主要的调控因素酪氨酸酶,相关的调控或影响因素还有pmel基因家族、内皮素、过氧化物酶、多巴醌及转录因子mitf[10-11],因此阿司匹林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抑制黑素生成,如可通过抑制cox或nf-κb 等影响某个信号通路,导致黑素生成或转运过程中某个步骤改变,或者通过清除自由基改变黑素生成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不同类型黑素颗粒或者黑素前物质比例改变,进而影响了黑素的生成量。

因此,明确阿司匹林对黑素生成的具体影响机制,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来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