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1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2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2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汉族文化中诗歌在文化宣传中的地位,掌握诗歌鉴赏的知识和方法;2.具备快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较好地理解和感悟古典诗歌;3.能在古典诗歌的朗诵、赏析中获得美学享受,提高自身修养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古典诗歌,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2.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技巧和方法,提高听辨、鉴赏和表达能力;3.加深对打分韵、七言律诗、五言绝句等诗种的理解。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入古代人文环境,全面理解古典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次奥义;2.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增强对古典诗歌的鉴赏和理解;3.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自我的文学创作潜力。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讲授与互动相结合3.阅读和讲评相结合4.多媒体与音频教学相结合四、教学内容1.诗歌鉴赏基础(1)诗歌鉴赏的定义和意义•什么是诗歌鉴赏?•为什么要学习诗歌鉴赏?(2)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流程•学习古代汉族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流程。
(3)中国古诗文的发展和特点•古代汉族文化的历史背景。
•中国古诗文的分类和特点。
2. 诗歌鉴赏入门(1)古诗文常见手法和技巧•建议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熟悉句式和思路,大大提高诗歌鉴赏的效率。
(2)古诗文的情感表现和意象传递•表情达意的技巧和方法。
•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这些意象的含义和传递方式。
(3)古诗文细节•诗歌的特殊性。
•学习和理解措词、句子,加强对古代汉字的理解。
3. 具体体裁的诗歌鉴赏(1)打分韵•探究打分韵的特点。
•分析一首打分韵的诗歌,了解它的韵律和修辞。
(2)七言律诗•探究七言律诗的特点。
•分析一首七言律诗,理解其句式、韵律和语言的特点。
(3)五言绝句•探究五言绝句的特点。
•分析一首五言绝句,理解其句式、韵律和语言的特点。
五、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不同类型、难度的课堂作业和考试;2.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特别是通过课后阅读与写作作业,增强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3.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检查学生在“名篇欣赏、“文言阅读”、“诗选鉴赏”等学习方面的知识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
【K12学习】20XX年中考复习之古诗词曲赏析导学案
20XX年中考复习之古诗词曲赏析导学案浩口中学文朝丽邵礼生何光兵学习目标: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
2、会品析诗词曲的语言。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写作技法的鉴赏。
学习重点:古诗词曲赏析的解题方法。
一、导入语通过研读20XX年“三市一企”考试说明可知,古诗词赏析材料选自人教版和语文版课标实验教材中的所有古诗词。
考查角度一般从思想感情、主要内容、名句赏析、语言分析等角度入手,所以复习时应从这几个方面来加强训练,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探索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例题演绎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⑴诗中间接点明诗人出使边塞季节的词是“__”。
⑵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交代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荒凉的沙漠中,烽火台燃起一股浓烟;在苍茫中见到一轮落日在黄河的尽头,使人感到荒凉而温暖。
D.从诗题“使至塞上”以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⑶诗中的“征蓬”比喻什么?诗人写征蓬、归雁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做边思:诗歌赏析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解答方法有哪些?归纳记录:1、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2、体味诗歌的意象。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1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1复习教案诗歌鉴赏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目标: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 1.鉴赏用词之妙、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2.分类别鉴赏: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 3.十大置疑角度 4.分类鉴赏 5.表达技巧 6.做题指导时间:10课时步骤:第一节考点明析、历年高考盘点导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真是一字生辉。
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到诗歌,我就情不自禁地想抒情。
但到了高三,却没有了抒情的激情。
以应试为目的的鉴赏与以单纯获得美感,获得艺术享受为目的的鉴赏的区别。
应试与素质并不必然矛盾。
诗歌鉴赏纯粹走应试的路子行不通,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诗歌的感悟理解上。
而要在短期内迅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理解诗歌,首先必须设法使自己进入古典诗歌的情境之中。
【K12学习】关于诗词五首的教案
关于诗词五首的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前三首诗,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2.理解三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预习指导: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岱宗决眦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三、学习《观沧海》1.作家作品简介《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
建安五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
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四、学习《次北固山下》1.作家作品简介《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篇1第六节分类鉴赏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下面分别说明。
一、送别诗(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二)举例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解说]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述史实,赞扬汉朝的威德,结点出全诗的主旨:你这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不要去寻找屈辱的“和亲”方略。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解说]: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用景物特征为送别定下了调子,建业──则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深深的海门看不到尽头,远处的浦树在雨中摇曳,诉不完的别情,就如同这无边的雨丝。
”这四句则把别情形象化,反衬了情义的深重。
(三)检测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K12学习】古诗词鉴赏教案参考
古诗词鉴赏教案参考一、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韵律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教学时间:二、考点解析XX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特点是加大了主观题在整张试卷中的比重,其中诗词鉴赏题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
根据新颁布的XX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今年高考语文学科,有关诗歌鉴赏题的题型和内容已做了重大的调整。
诗歌鉴赏原来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方面的内容,今年,现代诗歌鉴赏不考了。
原来题型为选择题,今年,古代诗歌鉴赏将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试。
但考点仍体现在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和对作品思想内容进行评价等方面。
我们认为高考不会因为命题形式的变化而加大试题考查的深度或广度,但会增加考生解题的难度,因此,这种变化对具体教学过程中训练思路和方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面对高考古诗鉴赏题型的变化,考生必须进行针对性的适应训练,这将直接有助于考生解答古诗鉴赏题正确率的提高。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知识点讲解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为E级。
它是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参与才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K12学习】古诗三首课程教案设计
古诗三首课程教案设计第一课时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山行》,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二、学习《望庐山瀑布》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望庐山瀑布》。
学习《望庐山瀑布》1.出示《望庐山瀑布》全文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瀑:注意右边字形。
比较庐炉偏旁。
知道庐山是我国名山,在我国山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4.根据注释自学,读诗句,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5.反馈: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不理解?6.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意境。
诗句中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象?从哪儿看出的?读题。
作者来到庐山,望见庐山的瀑布,被庐山瀑布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著名诗句。
作者在哪儿看庐山瀑布?你从哪看出的?作者在远处遥望庐山瀑布,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到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远远看见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使人怀疑它是从天上流下来的。
读古诗,说说作者笔下的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愿意欣赏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吗?庐山瀑布壮观美丽,作者不由地对它赞叹,面对庐山瀑布,吟出这首诗歌。
谁愿意背诵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指名背诵。
愿意表达自己对庐山瀑布表达赞美之情的同学站起来背诵。
新课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新课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新课标要求的诗歌鉴赏方法。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和主题,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的定义、分类、形式和风格。
2. 诗歌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3. 诗歌鉴赏实践:鉴赏经典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鉴赏方法。
2. 难点:诗歌的语言品味、形象分析、情感理解和主题把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讨论、个人自学。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诗歌文本、鉴赏指导资料。
五、教学课时与进度1. 课时:本专题复习共需5课时。
2. 进度:每课时完成1-2个教学内容,每个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讲练和讨论。
【讲练一】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通过韵律、节奏和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诗歌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3. 诗歌的形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4. 诗歌的风格:豪放、婉约、清新、沉郁等。
【讲练二】诗歌鉴赏方法1. 品味诗歌的语言:关注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词语的内涵和修辞手法。
2. 分析诗歌的形象:描绘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形象的象征意义。
3. 理解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分析情感的表达方式和背景。
【鉴赏实践】1. 鉴赏经典诗歌《登高》:分析其语言美、形象、情感和主题。
2. 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诗歌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推荐相关的诗歌鉴赏资料和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六、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诗歌的名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魅力。
3. 鉴赏:分析一首经典诗歌,示范如何品味语言、分析形象、理解情感和主题。
【K12学习】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导入二、诗歌语言特点1、形象生动。
其特点是状物描形,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入其境。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用得特别好,表现了杏花的具体特征:鲜艳、热烈、红得象火,给人以闹哄哄的感觉,还表现了杏花枝头蜂飞蝶的热闹景象。
2、含蓄。
其特点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做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很含蓄,是对当时求仙学道的否定。
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灵药,成了仙子,进入月宫,长生不老。
但居住在碧海青天,孤身只影,非常寂寞。
虽然长生不老,又有什么意义呢?3、精炼。
其特点是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字字珠玑。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诗二十八个字,描写了五组画面,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整幅画的中心是"人(断肠人)"。
4、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
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
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
不久谪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
二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
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
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
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
乱平,降为太子中允。
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赠裴十迪》等。
【K12学习】《古诗词三首》教学导学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导学案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挂图。
2课时。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尽:完。
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四、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望洞庭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示教学挂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二、自由吟读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
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推荐学习K12大课堂九年级语文下册 1《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1 诗两首课时知识与技能,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著有《大堰河》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抒胸臆。
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应该”前面为什么加一个“也”字?“嘶哑”一词换成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课展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这是正语反说。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运用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看似平常思乡之愁。
转过一道山梁,一座矮矮的坟墓立在眼前,萋萋芳草已经盖住坟头,只见他快步上前,一头跪倒在坟墓之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怎样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是诗歌鉴赏的重要考查点之一,此考点主要考查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题技法]一要三看。
1.看题目。
题目是眼睛,有时甚至是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的直接表露,所以题目中的每一个字都不要放过。
鉴赏诗歌时千万要注意仔细体会题目的含义,因为题目有时就是解答问题的钥匙。
2.看作者。
“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中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说作者本身的信息是不可忽视的,对理解整首诗的思想感情是至关重要的,鉴赏时一定要把握好。
3.看注释。
注释是对一首诗的补充说明,或是交代背景,或是解释词语、典故,总之只要出现,必有用意。
二要抓住关键词或关键句。
所谓关键词或关键句,就是能够体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词或句子。
分析鉴赏时只要抓住了这个关键词或关键句,就抓住了作者的心境及处境,理解此诗就容易了。
素材积累:爱国名言祖国呵,在埋着我的骨骼的黄土堆上,也将有爱情的花儿生长。
——陈辉千古做完人,震撼三津。
爱国不怕进狱门。
——于方舟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K12学习】xx市xx中学诗歌鉴赏学案
江油市太白中学诗歌鉴赏学案诗歌鉴赏学案共 50 页第 1 页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目录◆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 2考点题型---------------------------------------- 3 二、景物形象---------------------------------------- 4 三、意象与意境-------------------------------------- 8 考点题型(意象、意境)---------------------------- 8 意象集锦-------------------------------------------- 10 质量检测-------------------------------------------- 12◆鉴赏诗歌的语言一、诗歌语言的总体特征------------------------------ 15 二、诗歌语言的炼字炼句------------------------------ 18 三、诗歌语言的具体特点------------------------------ 19 四、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 21考点题型---------------------------------------- 25质量检测-------------------------------------------- 27◆鉴赏诗歌的技巧一、表达方式----------------------------------------- 30 二、修辞手法----------------------------------------- 31 三、表现手法----------------------------------------- 32 四、结构章法----------------------------------------- 34 考点题型----------------------------------------- 34 质量检测--------------------------------------------- 35◆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抒情诗赏析----------------------- 39 二、仔细体察物关情———咏物言志诗鉴赏----------------------- 40 三、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鉴赏----------------------- 40 四、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42 五、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鉴赏----------------------- 42 六、念天地之悠悠————即事感怀诗鉴赏----------------------- 43 七、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43 八、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诗的鉴赏-------------------------- 44 九、无限风光在险峰———哲理诗的鉴赏-------------------------- 45 十、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诗的鉴赏-------------------------- 46考点题型----------------------------------------- 46 质量检测--------------------------------------------- 47 - 1 -诗歌鉴赏学案共 50 页第 2 页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学案◆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是诗歌展现出来的生活图景。
【K12学习】《故乡》赏析指导学案
《故乡》赏析指导学案(新人教版07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以“我”的口吻,展开内心的独白,在抒情诗中是最常见的方式。
《故乡》以第一人称“我”为中心,倾诉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对故乡的向往。
在某种意义上,这虽然是一首情诗,诉说着诗人的“失恋”之苦,但与一般感伤、浮泛的情诗迥然不同,诗人没有止于诉说个人的痛苦,也没有过多地宣泄情绪,而是在一种“平静的回忆”中,在“痛定思痛”中,结合了对故乡的热爱,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
诗人如何展开自己的情感空间,如何使“抒情”的境界更为开阔、深沉,是讲解此诗的重点。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我”为中心,但诗人却从收获后返回河边的船夫写起,接着才引出了背负着痛苦回乡的自己,这种写法有点类似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在“船夫”与“我”的比照中,“痛苦”被比喻为一种收获,一笔财宝。
在这一“比喻”中,抽象的“痛苦感”不仅有了某种具体的可感性──“财宝”会给人沉甸甸的感觉,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他对“痛苦”的独特理解: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它既是一种不幸的感受,也是一种珍贵的经验。
在这一段中,诗人回避了直抒胸臆的做法,营造出了一种凝重、深远的抒情氛围。
在下面的诗行中,诗人正面展开了对故乡的咏叹。
在他的笔下,故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河岸、森林、溪水、群山,既是眼前展开的自然,也与诗人记忆中的童年、少年经验相关,它们迎接着诗人的归来,抚慰了他心头的伤痛。
在这一段咏叹中,诗人运用了不同的句式,先是疑问句──“你们能治愈爱的痛苦?”“你们会答应再给我安宁?”──追问故乡能否接纳他的归来;继而是排比句──“在清凉的溪边,我曾看水波嬉戏,/在大河边,我曾看船只驶过”──展开对往昔的回忆;最后,还有感叹句──“永葆忠实的你们”──抒发对故乡同胞的感激之情。
句法的交替,使诗行本身就像大河的波浪一样,一波又一波推进,展开了一个丰富的情感空间。
然而,就在故乡展开双臂,拥抱“我”的一刻,诗人的语调又发生了陡转,“可是,我知道,我知道,/爱情的痛苦,不会很快就治好”,刚才对故乡的呼唤,被一种深深的质疑替代,故乡接纳了“我”,但并不能真正驱除“我”胸中的痛楚,像大河一样展开的诗行在这里发生了逆流、回旋,清醒的、思辨的语调与前面咏叹的语调,形成了反差,进一步强化了“痛苦”的。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1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1复习教案一、课程内容回顾1. 什么是诗歌诗歌是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感情和思想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既有音韵、韵律和节奏的美感,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思考。
2. 诗歌的创作技巧•黄白•借景抒情•对偶•比喻•拟人•象征3.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通过对诗歌内容、结构、风格、意境等方面的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内在的意义。
二、复习内容重点1. 什么是诗歌的黄白?黄白是汉语古代诗歌的重要韵文格式,是由一次性念出的两句十四个字的对仗句构成,其中“黄”指的是黄庭坚,他善于写黄色主题的诗;“白”指的是白居易,他擅长写白色主题的诗。
2. 诗歌鉴赏的误区诗歌鉴赏也有自己的误区,比如迷恋技巧、纠结作者、迷信注释等。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避免这些误区,从而更好地领略诗歌的美丽。
3.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精读全诗•分析诗句•解释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全面考虑诗人、时代和文化背景因素三、课后练习1. 黄庭坚《寄扬州韩绰判官》•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请结合课程回顾和重点内容中的方法,对这首诗进行鉴赏分析。
2. 尝试创作一首古体诗,体现出黄白的对仗结构。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教案,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诗歌的定义、创作技巧和鉴赏方法,同时也学习了如何应对常见的误区。
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诗歌,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K12学习】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诗歌是高度凝炼的文字,是作者发挥想象并浓缩在心中的一幅至美图画,一字浓缩数语,一句就是一个场景。
因此,读懂诗歌,须字斟句酌,善于想象,不可操之过急,浮于表层,不求甚解地盲目去做题。
无论是平时的训练,还是在考场上,读懂是做对的前提,读是第一位的,具体到每一首诗,应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诗。
一、从“四角度”入手,读懂诗歌大意抓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应用体验] 卷别年全国卷Ⅰ试标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重要信息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②表明了事件(阅进士就试);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交代了写作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②表明了对象(元九、李二十);③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戏赠) ①点明了写作时间(晓);②表明了事件(行巴峡) ①交代了写作地点(金陵);金陵望汉江②表明了事件(望汉江);③明确了诗歌题材(即景抒怀诗) 登裴秀才迪小台①交代友人(裴秀才迪);年全国卷Ⅲ年北京卷年全国卷Ⅰ年晓行巴峡天津卷②交代事件(同友登台远眺);③暗示手法(借景抒情) 年山东卷水仙子·舟中①交代了地点(舟中);②暗示了题材(羁旅行役诗) ①点明了写作时间(夏日);年四川卷府夏日游山家同夏少②交代了事件(游山家);③表明了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④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闲适愉悦) 年全国卷Ⅰ别发临洮将赴北庭留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羁旅思乡诗);②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看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
【K12学习】最新诗歌鉴赏教案
最新诗歌鉴赏教案把一件事情、一种情绪表达清楚可能着墨很多,对于一个高中生应该说是较为容易的,但是若想“言少而意全”却不那么容易了。
诗歌便是这样一种文学形式,它可以用很精简的几句话表达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以前曾经学过一些现代诗歌,告诉了大家鉴赏诗歌的方法,还有人记得吗?幻灯:音乐、绘画、建筑;内容;主题;其他那么,作为欣赏者的我们该从何入手去了解,把握主题,领会其情感幻灯:意象、意境何为意象?什么又是意境呢?1、意象:“意中之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
2、意境: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动态画面,通过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通过语言刻画一个个典型意象、以及意境,我们就可以进入诗歌,用心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了吗?回忆一下曾学过的舒婷的《致橡树》,通读一遍整体感觉如何?有哪些意象?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只为写树而写树吗?象征含义为何?……通过复习《致橡树》,我们知道了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就是抓住了意象、意境来帮助大家进入诗人的思想领域与其产生共鸣的,而且还知道了一首诗可能有很多意象,但总有一两个是核心,是比较重要的,其他则是陪衬,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
至于这幅画是怎样的?——它不像实在的影视作品、清晰的摄影照片,我们只可看;诗歌通过文字所表现的意象、意境却可加以自身的创造,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经历各异,自然感受不同;即使同一个人也会随其成长而有不同的领悟。
这便是所谓“诗有百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
……当然,也不是毫无边际的胡乱揣摩,只要围绕其核心即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刚刚我们复习了《致橡树》,下面检验一下你掌握的情况,先来点简单的,咱们循序渐进。
幻灯:《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幻灯:《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就是鉴赏诗歌的重要一个环节——把握其主题、情感,即意境的方法。
下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诗,戴望舒的《雨巷》,注音、朗读。
【K12学习】最新有关诗歌鉴赏的教案
最新有关诗歌鉴赏的教案
六.课外拓展:再自学作者的《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七.附板书设计:闻一多:现代诗人,著名学者、民主战士
我们要写闻一多颂!
思想感情:死水再加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
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判精神。
写法特色: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
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象征和反讽的手法,实写虚拟,巧妙配合,创造出了深邃奇崛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1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目标: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
鉴赏用词之妙、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2分类别鉴赏: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
3十大置疑角度
4分类鉴赏
表达技巧
6做题指导
时间:10时
步骤:
第一节
考点明析、历年高考盘点
导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
“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真是一字生辉。
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到诗歌,我就情不自禁地想抒情。
但到了高三,却没有了抒情的激情。
以应试为目的的鉴赏与以单纯获得美感,获得艺术享受为目的的鉴赏的区别。
应试与素质并不必然矛盾。
诗歌鉴赏纯粹走应试的路子行不通,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诗歌的感悟理解上。
而要在短期内迅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理解诗歌,首先必须设法使自己进入古典诗歌的情境之中。
要进入情境之中,就必须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表达范式,相关的背景,以及起承转合等诗歌的基本常识。
一、考点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三、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
明确: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外。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四、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集锦
〖1994年·全国〗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99年·全国〗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996年·全国〗元曲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
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997年·全国〗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998年·全国〗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们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999年·全国〗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露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XX·全国〗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XX·全国〗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XX·全国〗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XX·全国〗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XX春季高考〗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XX春季高考〗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XX春季高考〗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兴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
原树似吾乡。
〖XX北京高考〗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XX春季高考〗新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