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的精神》导学方案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发问的精神》教案1

《发问的精神》教案1
1.结构:本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用讲道理、设比喻的方法,生动地引出论题发问的
精神”。作者先从日常事物里有许多道理谈起,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
”。接着用两个比喻从正面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49自然段):通过举例论证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此部分
可分三层:
教学目标
(1)学习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本文从反而论证儒家格物
要作用;作者把发问的精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三>语文>初三语文教案
的观点不能滥用于当今世界;从正面论证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的写作方法。
(2)掌握本文以首段提出论题怎样了解自然科学”来展开论述并归结出
论点:在研究学术中、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
神。
自读导言
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学习探究学习方法。
《发问的精神》教案1
学习目标
1.本文提倡发问,认为发问十分重要,要提高质疑问难的自觉性。
2.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3.反问的修辞,使文章观点得到强调,波澜起伏。
核心知识
【文体知识】
1.题解:本文是作者专为中学生写的学习杂谈。课文文题提出了全文的论
题,揭示了全文的议论中心。
2.文体:杂谈。
【课文分析】
人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错误。从道理论证为
主。
可分三层:
第一层(10):引出反面论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
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

发问的精神(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发问的精神(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发问的精神(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发问的精神(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注:以下为智能写作,仅供参考发问的精神(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们往往过于注重答案的正确性,而忽略了发问的重要性。

这也引起了很多教育者的忧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不取决于答案是否正确,而更多地受到发问的思考和探究精神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发问的精神。

一、为何需要培养发问的精神?发问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到我们思考、探究和创造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则是我们处理复杂问题所必须的技能。

通过帮助学生发展其发问的能力,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应对现实生活的能力。

二、如何培养发问的精神?1. 创设开放式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创设开放式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自行探究和解决,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答案,还需要了解问题的背景、来源和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掌握解决问题所必须的技能,并培养主动发问的习惯。

2. 培养活跃的学习氛围在学习场景中,教育者应当鼓励学生发言,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交流。

学生应该乐意向教师和同学提问,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问题,学会思考和探究。

3. 鼓励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发问精神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学生可以作为团队成员参与研究项目,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团队合作、鼓舞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专业领域的知识。

三、如何集成发问精神的实践?在学生课堂上启蒙发问精神的同时,还可以将这种精神引入其他实践性课程当中。

比如,可以在音乐、戏剧、体育等实践性课程中引入探究题,实现课内外发问精神的无缝连接。

同时,教育者还应积极推广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发问精神的方法,支持学生参加学术研究活动或社区服务,以扩大其探究的领域和机会。

发问的精神 教案教学设计

发问的精神 教案教学设计

发问的精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发问的精神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3. 教授提问的技巧和方法4.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从问题中发现机会和解决问题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提问和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提问的重要性和技巧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从问题中发现机会和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提问的重要性、提问的技巧方法、实例分析等内容2. 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分析和讨论3. 分组讨论材料: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资料和问题4. 教学视频或音频材料:如有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或音频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科学家和成功人士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提问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提问的重要性:讲解提问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问的价值。

3. 教授提问的技巧方法:教授一些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等。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从问题中发现机会和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些案例材料,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提问。

6. 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提问的重要性和价值。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提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提问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提问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与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

3. 作业提交:评估学生对提问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中的问题提出和分析来评估。

《发问的精神》教案

《发问的精神》教案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培养和 提高个人发问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05
作业布置
作业一:阅读《发问的精神》全文
总结词
理解文章内容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认真阅读《发问的精神》全文,理解文章的主题、观点和论据,把握 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
作业二: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观点
总结词
深入理解文章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观点 ,包括对问题的重要性和如何提 问的深入探讨,理解作者对于发 问精神的重视和倡导。
03
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我思考了教学方法是否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对于不
同特点的学生,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我回顾了我在教授《发问的精神 》时所传递的信息,以确保我提
供的内容是准确无误的。
教学内容的深度
我反思了我是否深入挖掘了主题 ,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背景信息和 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
课外拓展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如阅读相关书籍、参加相关活 动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
识面。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01
02
03
提问导入
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 生思考什么是发问的精神 ,以及发问的重要性。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发问的 情境或故事,引导学生进 入课程主题。
回顾导入
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相关 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理解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我思考了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 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相关, 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
能力。
学生参与度
学生参与度的高低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发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2.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提问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的意义和价值。

2. 提问的技巧:如何提出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

3. 提问的应用:在不同学科和学习场景中的提问策略。

4. 提问的实践:分组讨论,学生互相提问,培养提问习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提问的重要性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互相提问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提问的意义、技巧和案例分析。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具体案例,用于分析提问的技巧。

3. 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组,以便于课堂上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提问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提问的重要性和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问的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提出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问,培养提问习惯。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提问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运用提问技巧的情况和效果。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或学者来校进行提问技巧的讲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2. 组织提问竞赛:举办提问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问热情。

3. 建立学生提问平台:创建线上平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2. 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与提问相关的书籍,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参考

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参考

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发问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提问意识。

2.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提问技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发问的精神内涵2. 提问的重要性和作用3. 有效的提问技巧4. 培养提问意识的方法5. 课堂实践与反思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发问的精神,掌握有效的提问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勇于提问,培养他们的提问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问的精神内涵、提问的重要性和作用、有效的提问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提问的价值。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4. 课堂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所学,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准备课堂实践的任务,让学生有机会锻炼提问技巧。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发问精神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发问的精神内涵、提问的重要性和作用、有效的提问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提问的价值。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5. 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所学,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发问精神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发问的精神内涵、提问的重要性和作用、有效的提问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提问的价值。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5. 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所学,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效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发问的精神》教案素材

《发问的精神》教案素材

《发问的精神》教案素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发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提问精神。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提高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发问的精神内涵2. 提问的重要性和方法3. 倾听与理解4. 沟通技巧的培养5. 实践演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问的精神内涵、提问的重要性和方法、倾听与理解、沟通技巧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发问的精神。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演练法: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提问和沟通。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发问的精神》教案素材。

2. 投影仪或白板: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3. 活动材料:用于实践演练的活动道具或卡片。

4. 计时器:用于控制讨论时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发问的精神内涵:介绍发问的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提问很重要。

3. 讲解提问的重要性和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提出有深度、有启发性的问题。

4. 讲解倾听与理解:教导学生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并给予理解和支持。

5. 讲解沟通技巧的培养: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提高沟通技巧。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发问的精神。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8. 实践演练: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提问和沟通。

9.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发问的精神在生活中的应用。

10.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实践活动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发问精神及其应用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沟通技巧: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反馈等。

发问的精神教案范文

发问的精神教案范文

发问的精神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发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2.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提问技巧,提高问题质量。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发问的精神内涵2. 提问的重要性和意义3. 有效提问的技巧4. 培养提问意识的方法5. 提问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提问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发问的精神内涵,阐述提问的重要性和意义。

3. 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好问题,共同探讨如何提高问题质量。

4. 实践: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提问意识的提升。

2. 学生提问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发问精神的理解深度。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发问的精神、提问技巧等相关内容。

2. 案例素材:提供一些实际学习中的应用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互动交流。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运用发问的精神进行深入探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小组分享: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探讨过程和发现,促进全班交流和思考。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发问的精神,提出至少三个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

八、教学反馈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关注他们问题提出和解答的能力。

3. 反思日记:通过阅读学生的反思日记,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思考过程。

九、教学延伸1. 开展校园提问节:鼓励学生在校园中广泛提问,探讨各种问题,培养发问的精神。

2. 组织讲座或研讨会: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研讨会,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某个领域的问题。

十、教学反思2. 改进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反馈,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

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参考

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参考

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发问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提问意识。

2.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提问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4.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问的精神内涵2. 提问的重要性和价值3. 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4. 提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5. 提问与思维发展、问题解决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发问的精神,掌握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提问促进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问的精神内涵、提问的重要性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提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提问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提问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发问的精神、提问方法和技巧等内容。

2. 案例材料:收集各个领域的提问应用实例。

3. 小组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话题和方向。

4. 实践演练题目:设计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解决场景。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发问的精神内涵、提问的重要性和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提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提问的实际效果。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提问方法和技巧,互相学习。

5. 实践演练: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演练,运用提问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讨论和演练进行点评,总结发问的精神和提问的技巧。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生提问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演练中的提问水平和技巧。

3. 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演练,评估学生运用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提问竞赛:组织学生进行提问竞赛,激发他们的提问热情。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发问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提问意识。

2.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提问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问的精神内涵2. 提问的重要性和作用3. 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4. 批判性思维与提问5. 提问与解决问题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问的精神、提问的重要性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设计提问活动,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发问精神的思考,如“为什么我们要提问?”2. 讲解:介绍发问的精神内涵和提问的重要性,讲解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批判性思维与提问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提问。

5. 实践演练:设计提问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提问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提问技巧:评估学生在提问活动中的表现,如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深度。

3. 批判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活动,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发问精神教案的评价和建议。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研,寻找现实生活中与应用场景相关的发问案例,分享并讨论。

2. 邀请企业人士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工作中的提问技巧和批判性思维应用。

3. 开展学科竞赛,鼓励学生运用发问精神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年龄段的发问精神相关教材,提供理论知识学习。

2. 案例库:收集各类发问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 提问工具:提供各类提问工具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提问。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简介发问的精神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针对发问的精神进行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提问方式,以及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发问的精神;2.学会正确的提问方法;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准备PPT,用于介绍发问的精神的定义和重要性;•准备白板和黑板;•打印出“正确的提问方式”及相关例子的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步骤1:了解发问的精神1.讲师在PPT中介绍“什么是发问的精神”以及它的重要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解自己对发问精神的理解,以及他们认为为什么重要。

步骤2:正确的提问方式1.讲师使用PPT演示正确提问的方法,同时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2.让学生仿照PPT中的提问方式,自己找一些问题来进行练习,同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提问方式。

3.让学生自己写下一些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并将问题写在白板上。

随后,全班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思考值得追问的问题。

步骤3:应用发问的精神1.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做研究,并将他们的发现和其他同学分享。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将发问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还开发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能力。

2.让学生尝试破解问题。

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然后请他们讨论可能的答案。

提供不同的视角使学生思考更加全面。

3.让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鼓励学生探究不同的学科,例如历史,哲学和科学等。

学生应该在探究自己喜欢的学科时,自主学习、观察,学会发问。

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热情地参加讨论,以帮助学生探究好问题和寻找答案。

2.教师可以将课程性评估和反馈组成的小组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以确保学生受到充分的帮助和观察。

3.根据学生的兴趣向引导细节,老师可以自由地引导学生在他们感兴趣或优惠的项目中进行学习。

总结发问的精神是我们日常思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问的精神》教案素材

《发问的精神》教案素材

《发问的精神》教案素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发问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提出有深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发问的思考,引入主题。

2. 发问的意义:讲解发问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发问是获取知识和思考的途径。

3. 提问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提出有深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供一些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5. 倾听与尊重:强调在讨论中倾听他人观点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问的意义和提问技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3.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讲解内容和讨论问题。

2. 故事素材:准备一个有趣的故事,用于导入主题。

3. 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提问的深度和思考价值:评价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的深度和思考价值。

2. 学生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的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的表现。

3. 学生参与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讲述一个引发思考的故事,如“孔子问路”,引导学生认识到发问的重要性。

2. 发问的意义:讲解发问在学习和思考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发问是获取知识的途径。

3. 提问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提出有深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供一些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5. 倾听与尊重:强调在讨论中倾听他人观点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发问精神和合作意识。

发问的精神教案范文

发问的精神教案范文

发问的精神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发问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提问意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发问的思考。

2. 教学主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探讨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3. 实践环节: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发问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发问的重要性。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提问与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就特定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教室环境宽敞、舒适,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相关教学PPT、案例等。

3. 小组讨论安排:提前分组,确定讨论话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沟通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发问精神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发问的思考,如:“为什么我们要问问题?”2. 讲解:讲解发问的重要性,如提问可以促进思考、激发好奇心、提高沟通能力等。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的提问案例,让学生了解提问的实际价值。

4. 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发问的过程。

5. 总结:强调发问的精神,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勇于提问。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发问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提问意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导入:5分钟2. 讲解:15分钟3. 案例分析:10分钟4. 小组讨论:20分钟5. 总结:5分钟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他们对发问精神的理解程度。

2. 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3篇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3篇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3篇《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提倡“发问”精神对自己学习的指导意义;(2)学习运用反问句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的方法;(3)领会作者怎样既从正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正确,又从反面论证了相反的观点不正确,这一正面和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教学建议反问的修辞手法文中多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反问是通过语气的强化,来强调观点,强调感情,并造成文章的波澜。

课文中的反问句运用有两个特点:一是变化着使用标志反问的词语。

例如:①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②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二是几个反问句并列使用,关联上下文,增强气势。

例如: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语势强烈,有力地强调了所要表达的意思。

过渡文中在举例前,先指出名人的共同特点,并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来开启下文。

在列举事例之后,文中第九段用“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作为过渡,紧接着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是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这一句话归结到中心论点上。

这样,上下文过渡自然,论点与论据配合紧密,事例论证层次清晰。

论证方法本文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

作者认为,发问就是善于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求知识、明道理的途径,也是新发明、新创造的开端。

为了证明这个正确的论点,作者列举了外国的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说,瓦特发明蒸汽机,释加牟尼创立佛教;中国的孔子每事问的事例,从正面加以论证。

接着,作者针对“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的糊涂见解,又举了几个例子,从反面加以论证。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提问的重要性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提问的重要性和技巧•了解为什么要提问:激发思维、拓展知识、解决问题、促进交流。

•掌握提问的基本技巧:明确问题、简洁清晰、针对性强、开放性。

•分析不同类型的问题: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引导性问题等。

2. 发问的意义和方法•理解发问的意义:激发好奇心、培养求知欲、拓展思维深度。

•学习提出有效的问题:预测问题、研究问题、探究问题、假设解答等。

•了解和运用不同类型的问题:事实性问题、观点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等。

3. 发问与倾听•培养倾听和回应能力:学会倾听他人的问题、认真回答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问题处理能力:学习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你曾经有过好奇心很强烈的经历吗?”“在学习中,你是否有过想要提问的瞬间?”等等。

激发学生对提问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白板等工具,向学生介绍提问的重要性、技巧和发问的意义和方法。

讲解不同类型的问题和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

3. 团队活动(3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并设计相关问题。

要求学生团队之间合作,思考和讨论,提出有深度和挑战性的问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在全班展示并介绍他们所设计的问题。

4. 学生实践(25分钟)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课堂上的一个知识点,设计一个问题,并以书面形式提交给老师。

老师随机选取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引导。

5. 总结归纳(5分钟)对学生在团队活动和个人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

强调提问对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发问。

四、教学评价1. 基础知识的测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测试学生对提问的重要性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发问的精神》教案

《发问的精神》教案

《发问的精神》教案《发问的精神》教案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问的精神》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问的精神》教案篇1发问的精神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提倡“发问”精神对学习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作用。

(2)学习理解运用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论述中心。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提倡并实践“勤学好问”的精神。

这好问就是善于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就是“善学者必好问”的道理了。

今天我们学习《发问的精神》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正是阐明这个道理的。

(2)预习新课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来思考、讨论或完成下列问题,以便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可以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给学生)。

①这是一篇提倡发问的议论文。

课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的安排,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②本文层次清晰,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试举例说明。

③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④本文多处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有什么特色?找出来说说它的作用。

⑤这篇文章,作者是写给谁读的?从哪些文句中看得出来?(3)研习新课,阅读全文请若干学生依次阅读全文,同时检查同学们对本课词语的预习情况。

(4)解答问题①本文论证的思路是什么?根据论证的思路,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明确:课文首先提出论题,接着展开正面论证,提出有关发问重要的论点,用牛顿、瓦特、释加牟尼、孔子由于好问终于取得了伟大成就的事例进行论证;其次,从反面论证,假设“何必多问”的反面论点,用逐层深入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这论点的不正确。

这样,正反结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分析并归纳段意如下:第一部分:(1—3段)引出话题“发问的精神”。

第二部分:(4—9段)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以事例论证为主)。

第三部分:(10—14段)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以道理论证为主)。

五册7课发问的精神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五册7课发问的精神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五册7课发问的精神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了解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的有关常识(二)能力训练点学会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来论证论点的写法(三)德育渗透点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善于发问、勤于发问的人(四)美育渗透点.体会本文活泼、生动、富于鼓动性的语言艺术二、学法引导1.学生自学课文,找出文章中心论点,与上一课《怀疑与学问》尝试比较体会异同。

2.细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找出正面论证。

反面论证的部分,并具体分析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说道理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学会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如何紧扣论点选择典型论据是学习中的难点;同样具有发问精神,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能提出的疑问。

对于“重点”,主要采取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诵读中理解体会,对于“难点”,需要老师作一点扩展训练来完成;“疑点”可以通过让学生集体讨论的方法来澄清。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论理思路。

2.结合思考题,启发学生精读部分段落,理解本课学习的“重点”。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解决本课的“难点”,化解“疑点”。

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议https:///论文论证观点的方法灵活多样,不同文章不需要强求统一,关键取决于论证效果。

学习本文,重点是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会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并体会其好处。

2.了解什么是发问的精神,培养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本文主旨是提倡发问,开头通过比喻论证,正面提出发问的精神,扣题,引出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接着在简要的理论分析之后,列举了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孔子等人的事例,证明了发问精神的可贵。

然后再提出反面观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中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不必多问。

对此,作者从文明的进步,个人见识的局限,知识的实际运用三个方面反驳了反面论点。

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参考

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参考

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发问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提问意识。

2.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提问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发问的精神内涵2. 提问的重要性和意义3. 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4. 实践发问的精神5. 提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问的精神内涵、提问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实践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提问技巧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发问的精神教学参考书籍。

2. 课件:发问的精神相关PPT。

3. 案例材料:用于分析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4. 情景模拟道具:用于模拟实际场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发问的精神的兴趣。

2. 讲解发问的精神内涵和重要性:介绍发问的精神的概念,阐述其在个人成长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3. 分析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有效提问的技巧,如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践发问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提问技巧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提问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与发问的精神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对发问精神的理解和应用。

2. 提问技巧: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运用提问技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学习日志:要求学生记录在课程中的学习体会和反思,以此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理解和完成质量,检验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问的精神》导学方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发问的精神”。

2.学习本文引出论题后,先从正面论证自己论点正确,又从反面阐述相反观点不正确的写法。

3.学习本文在正反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和讲道理论证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在正面论证过程中列举事例,归纳出论点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在反面论证过程中讲述道理,逐层递进的方法。

[学习活动]“读读、问问、议议、说说、讲讲”[学习时数]二课时[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预习(自习时完成) 1.阅读课文,查工具书,解释课文词语。

2.思考阅读提纲的编写。

二.新课导入l.总结前课“所学”,引入新课学习。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启凡(1913-1986),原名贾必陶。

湖南人,长期担任编辑工作。

30年代前后,常有文章在《中学生》杂志等刊物上发表。

《发问的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篇。

从课文有关语句可知本文是作者当年专门为中学生写的。

3.学习提示:学习本文引出论题后,先从正面论证自己论点正确,又从反面阐述相反的观点不正确的写法;学习本文在正面论证过程中列举事例,归纳出论点,反面论证过程中讲述道理,逐层递进的方法三.学习活动(一) 1.说说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默读思考----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讲道理,设比喻,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

第二部分(4~9段):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

第一层(4段):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第二层(5~8段):列举四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发问的精神的可贵。

第三层(9段):小结,强调人要求知识、明道理,不能不勤于发问。

第三部分(10~14段):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

第一层(l0段):提出“何必多问”的反面论点。

第二层(11~13段):从三个方面讲道理,逐层深入阐明了反面论点的不正确。

第三层(14段):小结,再次强调要能发问,勤发问。

四.学习活动(二) 请同学们从第一部分中提出一个“问题”并请一同学作答。

如:1.第2段用了一个比喻,把什么比作封锁在秘库石室里的珍奇,把什么比作钥匙?2.运用比喻来说理有什么好处?五.学习活动(三) 依次讨论下列问题1.课文第二部分举了哪些事例论证正面论点的?事例是怎样与上下文紧密联系的?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事例。

3.第9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能否改成“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别的称谓呢?*深层探讨第二部分似乎在论证和用词上有不妥这处,你敢“怀疑”和“发问”吗?如: 1.你觉得课文第2部分选用这四个例子是否很妥贴?为什么?(如果不能,你能为课文补充今人好问的例子吗?) 2.文中用了“蒙受”一词,你认为妥帖吗?六.小结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讲道理,设比喻,引出“发问的精神”的论题,接着第二部分列举了四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正面论点:“发问精神的可贵”。

既然如此,我们每个
同学都应该敢于怀疑,大胆发问。

(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写法与第二部分不同,第二部分是先提出论点,然后列举事例,最后归纳论点。

第二部分的论点是正面的。

但是第三部分的论点却是反面的,是错误的,需要你去证明这个论点是不正确的,作者是什么写的呢?二.学习活动(一) 1.课后练习二:第三部分怎么提出了什么反面论点的?分几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指出其“漏洞”的?又用哪些词语把几个层次串联在一起的?三.学习活动(二) 师生研读下列问题1.第11段是怎样论证反面的论点不正确的?2.第12段是怎样论证反面的论点不正确的?3.第13段是怎样论证反面论点的不正确的?4.提问:第14段的三个问句是什么问句?它们分别承接哪些段落?5.提问:本文多处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请从课文中找出,谈谈反问句的使用有什么好处?6.提问:篇末“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句中的“那把钥匙”指什么?它与前文哪些语句相呼应?三.小结本文议论了关于发问的精神。

作者提倡发问,认为发问精神非常可贵。

阐述这些看法,主要采用了提出正面论点和提出反面论点相结合的方法。

在提出论题后,先提出正面论点,列举事例从正面论述,然后提出反面论点,用讲道理逐层深入论证,正反结合,强调发问的重要,发问精神的可贵,提高人们对“发问精神的认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