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3.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难点:运用牛顿三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尤其是非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2.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共同探讨力的奥秘,提高合作能力。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习题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的掌握。
2.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能准确判断物体所受合力及分力。
2.使学生掌握牛顿三定律,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运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计算方法。
7.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8.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点,加强学生对力学的整体把握。
9.结合生活实际,强调力的合理运用和节能减排,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0.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力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解答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改正。

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教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教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教案第一章:重力1.1 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强调重力的作用是使物体朝向地心运动。

1.2 重力的大小介绍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地心的距离成反比。

解释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指出其值约为9.8 m/s²。

1.3 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即垂直向下。

讨论重力对物体的影响,如物体在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

第二章:弹力2.1 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强调弹力的作用是使物体恢复原状。

2.2 弹力的大小介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遵循胡克定律。

解释弹簧常数的概念,并指出其与弹力的大小成正比。

2.3 弹力的方向强调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讨论弹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弹簧和弹性体。

第三章:摩擦力3.1 摩擦力的概念解释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强调摩擦力的作用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3.2 摩擦力的大小介绍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解释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并指出其与摩擦力的大小有关。

3.3 摩擦力的方向强调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讨论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汽车刹车和摩擦材料。

第四章: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相互作用4.1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合成解释在实际问题中,物体可能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强调需要根据物体的状态和受力情况进行合成分析。

4.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平衡介绍平衡状态的概念,即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强调在平衡状态下,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相互抵消。

4.3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应用讨论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结构设计和物体运动。

强调需要综合考虑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复习题和练习5.1 复习题设计一系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复习题,以巩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提供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江苏省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静电场第1讲电场力的性质教案

江苏省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静电场第1讲电场力的性质教案

第1讲电场力的性质目标要求内容要求说明1.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通过实验,了解静电现象.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2。

点电荷和库仑定律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体会探究库仑定律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3.电场和电场强度电场知道电场是一种物质.了解电场强度,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实验九观察电容器的的充、放电现象场强的情况。

第1讲电场力的性质一、电荷电荷守恒定律1.元电荷、点电荷(1)元电荷:e=1.60×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点电荷:代表带电体的有一定电荷量的点,忽略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及电荷分布状况的理想化模型.2.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2)三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3)带电实质:物体得失电子.(4)电荷的分配原则:两个形状、大小相同且带同种电荷的同种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带等量同种电荷,若两导体原来带异种电荷,则电荷先中和,余下的电荷再平分.自测1如图1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撑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图1A.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B.此时A带正电,B带正电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D.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答案C解析由静电感应可知,A左端带负电,B右端带正电,选项A、B错误;若移去C,A、B两端电荷中和,则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选项C正确;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则A、B带的电荷不能中和,故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仍张开,选项D错误.二、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表达式F=k错误!,式中k=9.0×109N·m2/C2,叫做静电力常量.3.适用条件真空中的静止点电荷.(1)在空气中,两个点电荷的作用力近似等于真空中的情况,可以直接应用公式.(2)当两个带电体间的距离远大于其本身的大小时,可以把带电体看成点电荷.4.库仑力的方向由相互作用的两个带电体决定,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判断正误(1)由库仑定律公式F=k错误!可知,当r→0时,F 为无穷大.(×)(2)两个带电体之间的库仑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库仑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的规律.(√)三、电场、电场强度1.电场(1)定义:存在于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2)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2.电场强度(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与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2)定义式:E=错误!;单位:N/C或V/m。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力和运动》复习教案(知识点)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力和运动》复习教案(知识点)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力和运动》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力和运动》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 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 重力的概念和计算4.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5.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6.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掌握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内在联系。

2. 能够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摩擦力、浮力的计算和牛顿定律的应用。

2. 重点: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板车、跳绳等,引发学生对力和运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摩擦力、重力、浮力、牛顿定律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选取几个典型例题,如摩擦力计算、重力计算、浮力计算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牛顿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重力的概念、计算浮力的概念、计算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摩擦力的概念是什么?请列举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3. 重力的概念是什么?请写出计算重力的公式。

4. 浮力的概念是什么?请写出计算浮力的公式。

5. 请解释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

6. 请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摩擦力、重力、浮力、牛顿定律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20年高三物理复习教案:第七章第3讲 电容器和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020年高三物理复习教案:第七章第3讲 电容器和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3讲电容器和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见学生用书P110微知识1 电容器及电容1.电容器(1)组成:两个彼此绝缘且又相互靠近的导体组成电容器,电容器可以容纳电荷。

(2)所带电荷量: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两极板所带电荷量相等。

(3)充、放电①充电:把电容器接在电源上后,电容器两个极板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电荷的过程,充电后两极间存在电场,电容器储存了电能。

②放电:用导线将充电后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极板上电荷中和的过程,放电后的两极板间不再有电场,同时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容(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电势差的比值。

(2)公式:C=QU=ΔQ ΔU。

(3)物理意义: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把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势差增加1 V所需充加的电荷量,电容C由电容器本身的构造因素决定,与U、Q无关。

(4)单位:法拉,符号F,与其他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 F=106μF=1012pF。

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平行板正对面积S、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r成正比,与极板间距离d 成反比,即C =εr S 4πkd 。

微知识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1)运动状态的分析:带电粒子沿与电场线平行的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受到的电场力与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用功能观点分析:电场力对带电粒子做的功等于带电粒子动能的增量,即qU =12m v 2-12m v 20。

2.带电粒子的偏转(1)运动状态:带电粒子受到恒定的与初速度方向垂直的电场力作用而做类平抛运动。

(2)处理方法:类似于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①沿初速度方向为匀速运动,运动时间t =l v 0。

②沿电场力方向为匀加速运动,a =F m =qE m =qU md 。

③离开电场时的偏移量y =12at 2=ql 2U 2m v 20d。

④离开电场时的偏转角tan θ=v ⊥v 0=qlU m v 20d。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学案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学案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宇宙的起源和发展、黑洞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认识黑洞的概念。

3.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黑洞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的沸腾,引出物质的基本组成。

2. 讲解:讲解原子结构,介绍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并通过示例说明原子的稳定性。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4. 讲解: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介绍元素周期律。

5. 练习:给出一些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6. 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科普视频,引出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7. 讲解:讲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大爆炸理论和宇宙的膨胀。

8. 讲解:讲解黑洞的概念,介绍黑洞的形成和特点。

9.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宇宙和黑洞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 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3. 黑洞黑洞的形成黑洞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请解释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并简要描述黑洞的概念。

作业答案: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从那时起开始膨胀和演化。

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教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教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教案第一章:重力1.1 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强调重力的作用是使物体朝向地球的中心运动。

1.2 重力的计算介绍重力的计算公式:F = mg,其中F是重力,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约9.8 m/s²)。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

1.3 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即垂直向下。

解释重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第二章:弹力2.1 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强调弹力的作用是使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

2.2 弹力的计算介绍弹力的计算公式:F = kx,其中F是弹力,k是弹簧常数,x是形变量。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弹簧产生的弹力。

2.3 弹力的方向强调弹力的方向总是与形变方向相反。

解释弹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弹簧秤、弹簧座椅等。

第三章:摩擦力3.1 摩擦力的概念解释摩擦力是物体表面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强调摩擦力的作用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3.2 摩擦力的计算介绍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 = μN,其中F是摩擦力,μ是摩擦系数,N是物体受到的正压力。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3 摩擦力的方向强调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释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鞋底摩擦、汽车刹车等。

第四章:重力、弹力与摩擦力的相互作用4.1 重力、弹力与摩擦力的关系解释重力、弹力与摩擦力在不同情境下的相互作用。

强调这些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4.2 实例分析提供实例,分析重力、弹力与摩擦力在实际情境中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3 综合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重力、弹力与摩擦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强调理解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5.1 复习重点内容回顾本章所学的重要概念、公式和原理。

强调学生对重力、弹力与摩擦力的理解。

5.2 复习练习提供复习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力、弹力与摩擦力的掌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 第三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 第三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三、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弹力;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2、你能举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吗?二、弹力介绍:跳水,蹦床,蹦极,射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a、钢尺压弯反弹;b、拉伸或压缩弹簧。

小结: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形变。

3、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三、测力计及其使用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a、观察:量程与分度值b、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弹簧是否灵活c、测量:不能超过量程弹簧伸长方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弹簧一要靠在刻度板上沿力的方向静止或匀速拉测力计d、读数:数值+单位四、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五、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形变包括形变和塑性形变,弹力是指。

2、诸如力、力都是因为物体形变而产生的,这个力我们叫。

3、实验室里常用的测力计是,它是根据在一定的范围内,拉力越大,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主要是由、、组成。

4、弹簧秤的正确使用方法是:(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的力。

(2)观察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的和。

(3)要检查指针是否在刻度处,若不在,应。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一致;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章引言、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测量工具、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能运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分析力的作用。

2. 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了解其原理。

3. 理解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能在实际情景中识别这些力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种类、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

2.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摩擦力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木板、毛巾、瓶子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提书包、拉窗帘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定义,讨论力的作用效果。

3. 复习力的种类:按性质分,有力、压力、摩擦力、弹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推力、张力、压力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力。

4. 测量工具: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5. 复习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的应用。

6. 复习二力平衡: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现象符合二力平衡。

7. 复习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让学生举例说明相互作用力的应用。

8.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分析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

9.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如骑自行车、踢足球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
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挤压、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接触面粗糙
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有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摩擦力的分类
定义: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的 阻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实验验证:通过各 种实验可以验证牛 顿第三定律的正确 性,例如利用弹簧 测力计测量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的大小 关系等。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合力与分力关系的几何法则 三角形法则:求两个分力合力的最简单方法
弹力的大小
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影响因素: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和接触面的材料。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恢复原状的方向。
摩擦力的概念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 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重力的大小可以 用弹簧测力计测 量
质量为m的物体 受到的重力为 G=mg
重力的方向始终 是竖直向下的
弹力的概念
弹力定义:物体发生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力。 产生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与受力物体的外力方向相反。 弹力的种类:支持力、压力、拉力、推力等。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静摩擦力:静止的物体所受的力称 为静摩擦力,其大小与作用在物体 表面的外力相等,方向相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初二下物理各单元复习总结

初二下物理各单元复习总结

第课时第七章<力>复习学习目标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能用示意图描述力.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4、通过探究和观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5、积极参与小制作、家庭实验室和一些开放性问题的探究,培养自己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三要素,知道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特征.难点: 力的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认识力的三要素,知道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特征.知识回顾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________。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的,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它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因此,一个施力物体同时又是一个____________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或改变物体的____ ________。

3.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三要素决定,要准确地描述一个力,必须同时描述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

5.要详细反映力的三要素可以用 ;如果只是粗略的反映力的情况则可以用 .6.因物体发生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通常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实质都是弹力。

7.弹簧测力计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 .8.一对相互作用力一定大小______,方向________,且在___ _____上。

但分别是作用在________个物体上的,它们_______产生_______消失。

它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在于 .9.由于__ ____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符号“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 。

【人教版初二物理】 第七章重力与弹力_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 第七章重力与弹力_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复习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3.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两个方面:即形状的改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4.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5.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这个图就叫力的示意图。

其中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预习1. 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 弹簧测力计原理及使用。

3. 重力的大小。

4. 重力的方向。

5. 重心。

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我们都见过撑杆跳高、跳板跳水、蹦床等体育比赛场景。

思考:撑杆跳高、跳板跳水以及蹦床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考点/易错点1 弹力活动:分别用力作用在橡皮筋、弹簧、橡皮泥、气球、纸等物体上,物体有什么变化?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呢?当力作用在这些物体上时,这些物体会发生形变。

当松手后,其中有些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而有些却不能够恢复原状。

我们将发生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做弹性,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做塑性。

物体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为塑性形变。

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不能)我们还会发现当用力过大时橡皮筋会断,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是有一定限度的。

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考点/易错点2 弹簧测力计活动:取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观察其形变量的不同。

总结: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正比。

根据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的对应关系,我们制造了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者改变形状的原因;•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掌握解决力的合成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者改变形状的原因。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力的合成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章节已经学习了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对于力的合成问题较为陌生,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合成。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节学到的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提问:力的合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合成?2.示范案例讲解–提供一个力的合成的案例,例如:有一个物体同时受到50N和30N的力,这时物体所受合力是多少?方向是什么?提示:合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力的矢量合成法解决,合力的方向是力的合成方向。

3.概念解释–解释力矢量的概念:力可以用矢量表示,用力的箭头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释力的合成法:力的合成方法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4.练习与讨论–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力的合成练习。

每个小组根据题目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示例题目:1.有一个物体受到30N的力向右和20N的力向上的作用,求合力的大小及方向。

2.有一个物体受到50N的力向左和40N的力向下的作用,求合力的大小及方向。

–每个小组轮流发表答案,并与其他小组的答案进行对比和讨论。

5.概念总结–总结力的合成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三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如何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使用什么方法解决?7.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拓展讨论中的问题,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对比答案。

8.作业布置–布置力的合成练习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标明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讨论参与度和解题情况,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几种常见的力教案

几种常见的力教案

几种常见的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2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单位:牛顿(N)。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力的概念、单位和作用效果。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推门)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讲解力的概念、单位和作用效果。

提问:力的作用有哪些?第二章:重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让学生学会计算重力。

2.2 教学内容: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的计算:G = mg,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约9.8 m/s²)。

重力的作用:使物体受到向地心的拉力。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重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作用。

演示法: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重力的作用。

2.4 教学活动:讲解重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作用。

演示重力的作用(如悬挂物体)。

练习计算重力:给定物体质量,计算其受到的重力。

第三章:弹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让学生学会计算弹力。

3.2 教学内容:弹力的概念: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的计算:F = kx,其中k为弹簧常数,x为形变量。

弹力的作用:使物体恢复形状或产生加速度。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弹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作用。

演示法: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弹力的作用。

3.4 教学活动:讲解弹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作用。

演示弹力的作用(如拉伸弹簧)。

练习计算弹力:给定弹簧常数和形变量,计算弹力。

第四章:摩擦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让学生学会计算摩擦力。

4.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概念:物体间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的计算:F = μN,其中μ为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

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物体的滑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作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平衡的应用》复习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平衡的应用》复习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平衡的应用》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本节课——《力的平衡的应用》的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巩固和加深对力的平衡的理解和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复习的方式,通过让孩子们参与一系列实践活动,巩固他们对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 掌握力的平衡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力的平衡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力的平衡的模型、计算器、实际问题的小案例等。

五、活动过程1. 开始活动,我先向孩子们介绍力的平衡的概念和条件,通过力的平衡的模型,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力的平衡的意义。

3. 在孩子们掌握了力的平衡的计算方法后,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孩子们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4. 我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力的平衡的计算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发现孩子们对力的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计算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训练。

对于力的平衡的应用,我们可以拓展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在制作风筝、荡秋千等方面,都可以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

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一些力的平衡的应用案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力的平衡的计算方法,这是本次复习的核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具体的实际案例,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力的平衡计算方法的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第一章: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力的定义与描述引入力的概念,解释力的含义讲解力的基本性质,如相互性、矢量性等1.2 力的计量单位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计量单位解释牛顿与克力、dyn的关系第二章:力的合成2.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引入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解释其原理示例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2.2 力的合成计算讲解力的合成计算方法,如向量加法练习力的合成计算,提供例题与解答第三章:力的分解3.1 力的分解概念引入力的分解概念,解释其意义讲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的关系3.2 力的分解计算讲解力的分解计算方法,如向量减法练习力的分解计算,提供例题与解答第四章: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4.1 共点力的合成引入共点力的概念,解释其特点讲解共点力的合成方法,如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4.2 共点力的分解讲解共点力的分解方法,如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的关系练习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提供例题与解答第五章:非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5.1 非共点力的合成引入非共点力的概念,解释其特点讲解非共点力的合成方法,如力的向量加法5.2 非共点力的分解讲解非共点力的分解方法,如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的关系练习非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提供例题与解答第六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图形方法6.1 力的平行四边形图示介绍力的平行四边形图示方法讲解如何通过图形方法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6.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三角图解法引入三角图解法,解释其原理示例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三角图解法应用第七章: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7.1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力学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实际问题例题,指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问题7.2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工程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实际问题例题,指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问题第八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物理意义8.1 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传递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传递之间的关系解释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力的传递过程中的作用8.2 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第九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验证9.1 实验目的与原理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讲解实验设备与实验步骤9.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如何处理与分析实验数据提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例题10.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复习题提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复习题提供复习题的答案与解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力的基本性质力的相互性:理解力是相互作用的,即每个力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反作用力。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 第七章 有机物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 第七章 有机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料收集体验有机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科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2)通过是对甲烷燃烧生成物的检验,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是重点,甲烷和乙醇的分子构成和主要 性质也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区分标准。
[提问]甲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 发生爆炸。收集可用排水集气
检验纯度吗?
法或向下集气法。甲烷用途是
[提问]甲烷可用什么方法收集? 作燃料。
[提问]甲烷有哪些用途?
[板书]3、甲烷的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和用途。
学生阅读介绍乙醇的有关内容。
乙醇的 性质
甲烷和 乙醇的 结构式 小结本

[提问] 乙醇俗称什么?乙醇有 哪些物理性质?乙醇有什么化 学性质?乙醇有什么用途? [板书]4、乙醇的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和用途,
四、教学用品
药品:植物油、食品袋、蔗糖、食盐、甲烷气体、石灰水等。 仪器:烧杯、镊子、酒精灯、石棉网、试管、试管夹等。 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 课件。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1]学习 主题引入
[2]有机物的概 念
[3]含碳物 质并非全 是有机物
[4]常见的有机 物
[5]日常 生活离不 开有机物
清石灰水,请学生观察火焰颜 浊得出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 观事实的意
色和检验生成物的现象。
碳。写化学方程式。
识。
[提问]:甲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请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甲烷燃烧有什么现象?从什么 CH4+2O2 点燃 2H2O+CO2
现象得出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什 学生回答:可燃性气体点燃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图是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画出足球被踢
__________N,它的1大格表示
__________
语言加以表
二自主探究
专题一、力
1、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物体是:,同时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包含的力学知识有:。

2、如图所示,小强和小丽坐在滑板车上,各自握住绳子的一端,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拉动绳2、【举一反三】: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应用这些原理?并加以分析解释。

专题二、弹力
1、2011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思581D”教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思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表面,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B、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C、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D、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专题三、重力
1、在地球上不同点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是平行的,你认为正确
吗?并解释
2、如果用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则一个质量为M的
物体所受的重力G= ,它受到的重力方向是3、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明同学认为物体的
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使用天平、钩码、弹簧测
力计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所示是他在一次测量时情景,则该弹簧测力计
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测量值是(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

(3)、若干年后小明同学在我国建成的空间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还能探究该问题吗,说明原因?
三、互助释疑
2、如图.1.所示的实验中,说明了我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

3、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跳板发生________,变弯的跳板要恢复原状就会________运动员,使运动员受到一个________力;用手向上拉弹簧,弹簧发生______,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长就会对手________,这种因物体形变而产生的力叫________力。

4、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图1中表示正确的是( )
5、如图那样,用6N的力拉A弹簧测力计,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子,请你写出在此情境中涉及的两个物理知识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