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实验室检查诊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长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

合集下载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正文:----------------------------------------------------------------------------------------------------------------------------------------------------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八日卫生部发布)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是法定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部分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可演变成慢性,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防止病毒性肝炎感染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搞好爱国卫生运动,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甲型肝炎和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切断粪—一口途径,乙型肝炎和非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切断肠道外如经血传播等途径为主。

要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疫点,以防止流行,提高疗效,要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减少疾病发生。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1.报告和登记:各级医务人员对疑似、确诊、住院、出院、死亡的急性、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均应作传染病报告,专册登记和统计。

报告卡必须填写完整、准确,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急性、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疑似或输血后肝炎。

检测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病例,应在报告卡上注明阳性或阴性。

各省、市、自治区应创造条件设点试行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报告和统计,每个病例尽可能经抗--HAV(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免疫球旦白M)HBsAg、抗--HBs(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包括抗--HBC.IgM和抗--HBC.IgG)检测,分成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未定型。

遇到急性肝炎暴发时,应先电话报告,然后填写卡片报告;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也可作病原学分型报告。

乙型肝炎各项指标实验室检查方法进展

乙型肝炎各项指标实验室检查方法进展

乙型肝炎各项指标实验室检查方法进展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威胁着人民健康的全球性问题。

目前,全世界受HBV感染者接近20亿,其中有超过3亿的慢性感染者,每年它大约带走120万人的生命,在重组乙肝疫苗问世以前,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一样可怕,因为还没有药物能有效清除病人体内的乙肝病毒。

在亚太地区,慢性HBV感染率超过10%,其中25%—40%患者会因合并或不合并肝细胞癌的肝硬化而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BV感染列为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发区域,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到35%以上。

据有关资料报道,肝炎检测阳性的患者已经达到1.89亿,而应就诊未就诊人数(携带者)将近4亿,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随着实验室检查方法进展,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我国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

敏感、特异、快速、定量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为诊断治疗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用HBsAg采用的免疫沉淀法作为临床检测,开创了我国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检测。

先后采用了琼脂免疫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法来检测HBsAg、HBsAb和HBeAg、HBeAb,但这些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都较差。

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逐渐被一系列方法取代,这些方法的出现,对于检测乙型肝炎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1 间接免疫凝集试验包括间接血凝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和乳胶凝集试验等,使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所提高[1]。

在ELISA方法出现之前,在表面抗原检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反向被动血凝用表面抗体致敏O型红细胞,将病人血清连续二倍稀释与其反应一定时间后肉眼观察凝集现象判断表面抗原滴度。

此法的特别之处在于可对表面抗原作相对定量,但操作繁复是其缺点。

2 酶联免疫试验( ELISA)由于反向被动血凝本身存在很大的缺陷,到20世纪70年代盛树力等开始将双抗体夹心法为代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介绍至国内,其发展迅速,很快覆盖了医学检验的诸多领域。

中医医院肝病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肝病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肝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肝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肝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肝病科管理者加强肝病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肝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肝病科应在肝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肝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肝病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肝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六条中医医院肝病科按收治病种可分为传染性肝病和非传染性肝病,以传染性肝病为收治病种的肝病科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的相关要求。

以非传染性肝病为收治病种的肝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参照本指南执行。

二、基本条件第七条中医医院肝病专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肝病科疾病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八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肝病科应开设病房,具备提供肝病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九条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合理,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肝病科病房应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能够开展针刺、灸疗、拔罐、中药灌肠、结肠透析等。

第十条中医医院肝病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肝病治疗设备、中药灌肠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可配备荧光定量PCR仪、血浆置换等,诊疗设备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意义-257-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意义-257-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57-感染性疾病的实验
室诊断及临床意义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1、患者HBsAg(+)、HBeAg(+)、抗-HBe(-)、抗-HBcIgM(+)、抗-HBs(-),正确的判断是()
A、患慢性乙型肝炎
B、患急性乙型肝炎[正确答案]
C、患慢性迁延性肝炎
D、乙肝恢复期
E、患慢性活动性肝炎
2、常用于乙肝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的是()
A、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
B、乙肝病毒耐药检测
C、乙肝病毒培养
D、乙肝核酸定量检测[正确答案]
E、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检测
3、临床上用于诊断肝脏疾病的酶,下列那组检测最恰当()
A、CKGGTALPAMS
B、ASTALTALPGGT[正确答案]
C、AMYLDHGGTα-HBD
D、ACPASTLDHCK
E、TnIASTACPALP
4、可引起碱性磷酸酶升高的疾病不包括()
A、骨肿瘤
B、肝实质疾病
C、肝癌
D、恶性贫血[正确答案]。

发挥中医药防治重大常见传染病作用..ppt

发挥中医药防治重大常见传染病作用..ppt
后世很多医家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多有理论和诊疗方 面的贡献。
中医最早发现的传染病 晋·葛洪《肘后方》所述的“虏疮”是世界上对 天花的最早记载:“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 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载白浆,随决随生”, “剧者多死”,治愈后仍留“疮瘢紫黑”。该书所 述的“鬼注”、“尸注”实际上就是结核病:“使 人寒热淋沥,怳怳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 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致于死。死后复传之 旁人,乃至灭门。”所述“恙虫病”是由沙虱传染, 至二十世纪初美国学者才证明该病的病原是一种立 克次氏体,携带该病原的是一种小红蜘蛛。
中医最早提出的传染病预防措施
◎据1975年湖北云梦县秦墓中出土的秦简证实,远在 秦代已经设立了“疠迁所”,强制隔离麻风病患者。 ◎《肘后方》记载防治恙虫病的方法有养鹅、鸭消灭 沙虱(病原体的中间宿主);以虫屑外敷和内服又 完全符合现代免疫学原理。书中还记载了狂犬病的 防治方法:“乃杀所咬犬,取脑傅(外敷),后不 复发。实际上也是利用狂犬病的病毒利用免疫学原 理进行防治,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后狂犬病疫苗才问 世。
从防治艾滋病的实践过程中,有可靠的研究资料证 明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领域是有用武之地的。
虽然艾滋病并非空气传播,现代中医还是从我国几 千年来防治瘟疫的临症经验中汲取了有关的治疗原则 (治未病、祛邪扶正、辨证论治等)和方药(并不局 限于温病用方),并根据艾滋病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期 (不局限于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而且依据 个体艾滋病患者的不同证候表现,切合实际地揉进了 众多的杂病治法和方药,尤其自始至终重视正气的培 护,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正邪关 系的理念,因此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隋·巢元方《诸病原候论》已将普通外感病与“疫 疠”相区别(见“温病令人不相染易候”与“疫疠病 候”),并提出“故须预服药”防止传染。

《乙型病毒性肝炎全人群管理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乙型病毒性肝炎全人群管理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乙型病毒性肝炎全人群管 理专家共识(2023)》解

汇报人:xxx
2024-03-11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乙型病毒性肝炎概述 • 全人群管理策略与原则 • 药物治疗选择与规范使用指导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对全人群健康构成重 大威胁。
04 药物治疗选择与规范使用指导
常用抗病毒药物介绍及作用机制
1 2
核苷酸类似物
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通过抑制病毒DNA聚 合酶来阻断病毒复制。
干扰素
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通过激活免 疫细胞来清除病毒。
3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
如丙沙通、夏帆宁等,针对丙肝病毒的不同靶点 进行抑制,从而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
肝功能衰竭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预警指标
肝功能衰竭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应构建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包括胆红素、转氨酶 、凝血功能等指标。
体系构建
通过建立多因素预警模型,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肝功能衰竭的风险进行动态评 估,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其他相关并发症处理建议
肾损伤处理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共识主要成果回顾
明确了乙型病毒性肝炎全人群管理的定义和目标
强调全人群策略和高危策略并重,通过降低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以减少乙肝相关的肝硬化 、肝癌等疾病的发生。
提出了全人群管理策略和方法
包括加强乙肝疫苗接种、提高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现和诊断率、规范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和 管理等。
制定了针对不同人群的乙肝管理建议
管理共识。

中医整体护理对乙型肝炎的干预

中医整体护理对乙型肝炎的干预

20 0 9年月 8 2 0 月~ 0 9年 1 月 , 院对 2 0 我 3例 乙型 肝炎 患 者在 基 础护 理 的基 础上 实 施 中 医整 体护 理 , 得 了较 好 的 疗 效 , 将 取 现 护理 体会 报告如 下 。 1 资料 与方法 1 一般 资料 : . 1 本组 2 例 , 1 例 , 1 3 男 3 女 0例 ; 年龄 2 3 。其 中 96 岁 人住 本 院 3次 的为 3 , 住 本 院 2次 的 为 5 , 例 入 例 首次 人 住病 人 l例。 5 1 方 法 :护士 对 2 例 患 者 在基 础护 理 基 础 上 实施 中医 整体 护 . 2 3 理 , 医生 的药 物 和治疗 。 配合 l 评价 方法为 : 院后 有不 相关 人 员 发放 满 意度 问卷 , 人指 导 - 3 住 专 填写个 人情 况 , 患者进 行 无记 名调 查 。 对
本组 共发 放 问卷 2 , 收 回 2 份 , 效率 9%。 统计 满 3份 共 1 有 6 经 意 度为 9 %, 中 2次 以上人 住 本 院患 者此 次 住 院 天数 比前 期 平 8 其
均缩 短 6 7天 。 ~ 3 护 理
1g 0 。水 煎 服 。 3 生 活起 居护 理 : 室 洁雅 “ 则虚 敞 , . 4 病 夏 冬则 温密 ”生 活规律 , , 起 居有 节 , 中医认 为 心神 得养 , 血得 兴 , 助 于肝病 的恢 复。 人卧 肝 有 “ 血归 于肝 ”肝病 患 者应 保证 休息 , 进和 改善 睡眠 。 , 促 卧姿舒适 , 枕 头 高低 适 度 , 高肝 缩 ” “ 枕 勿使 影 响 肝 之疏 泄 , 者 卧床 轻 者适 当 重 活动 , 精神 极 欲静 , 血极 欲动 。 所谓 气 动静 结合 , 令过 劳 , IN 勿 坐 ̄ I , 断失职 , 以胆怯易惊 , 少寐多梦为主要表现 ; 胆实证多为气郁痰扰 时 , 勿令身 怠 。 表现头 晕 目眩 , 口苦 , 眠惊 悸 等症 。此外 全 面观 察 患者 神志 , 失 面 3 服药 护 理 :肝体 阴而 用 阳 ,体 阴”指 肝贮 藏 阴血 之本 体 ,用 . 5 “ “ 色, 目睛 , 肤温 , 色 、 , 大 便 , 小便 量 以及 痰液 , 液 , 汗 呕吐物 。 照以 阳” 肝 的气机 主升 , 动之 动能 特性 。 参 指 主 藏血是 疏 泄气机 的物质 基 上 各型 特点做 好整 体护 理 , 辨证 施护 。 础 , 泄气 机是 藏血 的具 体 表现 。 疏 气郁 每易 化火伤 阴 , 易 于风 阳亢 3 . 2情志 护理 : 性 肝炎 病 程 长 , 慢 病情 反 复 , 治 不 愈 , 数 患者 。 动 , 肝之 病 , 还 防伤 阴 , 宜多 用 久用辛 辣香 窜之 品 。汤 久 多 故治 理气 不 心 情抑 郁 , 志 消沉 , 意 因肝为 刚 脏 , 喜 条 达而 恶 抑郁 恼 怒 , 怒 药偏 凉服 。 食变 色变 质 , 药物 以及 对肝 脏有 损害 的药物 , 性 息 不 过期 遵 宁 志是 中医学 所提倡 的 养生 护肝 保 健之 法 , 劝慰 患者令 其 心情 舒 医嘱服 药勿 自行 乱 用 。 陕西 省旬 阳县 中医院( 2 7 0 750 ) 3 . 6健康 宣教 对 牙龈 出 血 的慢 性肝 病患 者 , 其饮 食 , 物要 : 指导 食 21 l 00年 2月 1 7日收稿 温软 , 免粗 糙 食物 。 避 多食 新 鲜水果 , 菜 。 持 口腔 清洁 , 蔬 保 用软毛

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在 临床 上 的大量使 用 ,也会 出现越 来越 多 的了马兜 铃酸 肾病 的
参考文献
[] 笪 红远 . 兜铃 酸和 “ 1 马 马兜 铃酸 肾病 ”涉及 新 药研 发方 面 问题
患者 ,而在 自然环境中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有60 0 多种,国内占4 多 0 种。临床最常用的含有马兜铃酸药物的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纯阳正
参 3g 0 、白术 2g 0 、炙 甘草3 g 0 、当归2 g 0 、陈皮 1g 5 、升麻 1g 5 、柴胡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充分显 示出中医药具有抗病毒、降低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抗肝纤维化、改
善肝功能 、调节免疫功 能、改善I床症状等作用 。以 中医基础理论 为 l 缶
1 ・中医中药 ・ 8 4
甚 至不知道该药 不能长期服用 。对 于一些基层 医院 ,多数都是 中西医
N v mb r 01 , o., .1 o e e V 1 No3 2 1 9
应 展示 在人 们面前 。由于我 国基层 医 院以及偏 远地 区 的医疗 设备 不
并用,对中药的知识了解情况欠缺,容易造成临床患者的其他并发 症 ,所以尽量避免此情况的发生,将新知识与自身的经验完整结合,
蒲 公英、赤芍 ,川芎等 。
1Hale Waihona Puke .3随证加减 2体 质强 ( 以实证 为主 如 :湿 热 中阻 、瘀 血 阻络 ) :小柴 胡汤 加 减 :湿热者 加茵 陈3g 0 、薏 米3 g 0 、苍术 1g 5 、茯苓 1g 5 ,淤血 内停 阻
络 :郁金 1g 5 、桃仁 1g 5 、牡蛎2g 0 、赤芍1g 5 、三 七末3 ( 服)、鳖 g 冲
气丸 、十香 返生丸等药物 ,而且经过观察 ,细辛、威灵仙 、等药 物中 也有马兜铃酸 的存在 。 随着 社 会 的 不 断进 步 ,人 们对 医疗 方 面 也有 了越 来 越高 的要 求 ,临 床使 用 中药 药 品的几率 也越 来越 高 ,但 是临 床在对 中药 药理 应 用 的研 究 方面 并没有 得到 重视 ,所 以在临床 使用 中药 物的不 良反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病毒性肝炎是指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可分甲、乙、丙、丁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由胃肠道途径传播。

临床可引起急性肝炎和重型肝炎。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由胃肠道外途径如血液、围生期、性传播。

临床除急性和重型肝炎外,可以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病理改变主要是肝组织有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变性、炎症、坏死、增生和纤维化。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黄疸、肝脏和脾脏肿大和肝功能异常。

血清和肝组织中可检出各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根据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分别表现为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多种临床类型。

【诊断标准】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应做好鉴别。

必要时应作肝脏组织学检查,最后作出诊断。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

(一)临床诊断潜伏期:甲型肝炎为2~6周,平均4周。

乙型肝炎为4~25周,一般10~12周。

丙型肝炎为2~26周,平均8周。

丁型肝炎为3~12周。

戊型肝炎为4~10周,平均6周。

1.急性肝炎(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流行病学资料:①密切接触史,是指与确诊病毒性肝炎病人(尤其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粪便,或有性接触而未采取防护措施;②有注射史,是指半年内有输血、血制品及消毒不严格的药物注射、免疫接种、针刺治疗等;③吃过不洁食物,是指经常在外吃饭、并吃过贝壳类食物如毛蚶等。

2)症状:指近期内出现,持续几天以上,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厌食及厌油腻、恶心等。

3)体征:肝肿大并有压痛和叩痛。

部分病人有轻度脾肿大。

4)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和病原学检测阳性。

血清ALT升高并有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三项中有两项阳性或血清ALT升高及体征(或血清ALT升高及症状)均明显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乙型肝炎中医分型与医学实验室检查的关系分析

乙型肝炎中医分型与医学实验室检查的关系分析
断 为 慢 性 乙 型 肝 炎共 4 0例 , 中男 3 6 , 1 4 ; 龄 l 8 其 1例 女 6 例 年 7

13 观 察指 标 : 学 实 验 室 检 查 学 包 括 丙 氨 酸 转 氨 酶 ( L ) . 医 AT、
天 冬 氨 酸 转 氨 酶 ( S ) 总胆 红 素 ( BL 、 AT 、 T I ) 总蛋 白 ( P 、 T ) 白蛋 白
吉 林 医 学 21 2月 第 3 02年 3巷第 5期

9 05 ・
乙 型肝 炎 中 医分 型 与 医学 实验 室检 查 的 关 系分 析
罗 彬 , 红 钊 . 李 宁俊 云 ( 西 省 凤 翔 县 医 院 . 西 陕 陕 [ 摘 风翔 7 10 ) 240
要 ] 目的 : 讨慢 性 乙 型 肝 炎 的不 同 中 医证 候 之 间 的 差异 和 最 常 见 的 中 医 证 型 。方 法 : 4 0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患 者 按 探 将 8例
注 : ( ) () ( )( ) 与 2 、 3 、4 、 5 比较 , P<0 0 , 与 ( ) ( ) ( ) f ) ① .5 ; 1 、2 、 3 、4 比较
② P<0 0 .5

9 06 ・
吉 林 医 学 2 1 年 2月笫 3 02 3卷第 5l 9 J
23 免 疫 学 指标 变 化 情 况 : 热 中阻 、 血 阻 络证 型 I .月末 , 灵 台 , 建 杰 , . 肾 冲 剂 治 疗 慢 性 乙 型 肝 3 王 陈 等 补 炎 的临 床 研 究 [] 上 海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0 1 1( )3 . J. 20 .5 1 :4
[ 收稿 日期 :O I ,一} 2 I 一1 9 I 编校 : 郑英 善 ]

利用中医辅助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分析

利用中医辅助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分析

利用中医辅助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分析目的:探讨中医对于乙型肝炎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服柴胡解毒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AST及ALT的变化。

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4%(41/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32/48),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AST及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辅助治疗,对于乙型肝炎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AST及ALT 水平,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标签:中医;乙型肝炎;临床治疗在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逐年升高,是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其发生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机体,入侵肝细胞后导致肝损害,导致肝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1];此外,由于乙肝病毒可在机体内不断复制,可转变为慢性肝炎,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共48例,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11-56岁,平均年龄32.4±3.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为4.1±1.2年。

对照组:共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10-58岁,平均年龄33.5±3.3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为4.6±1.4年。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进行比较,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48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给予患者保肝治疗,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一日4支;给予0.5mg的恩替卡韦,一天一次,一个疗程为半年。

病毒性肝炎诊断时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评价

病毒性肝炎诊断时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评价

病毒性肝炎诊断时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评价【摘要】病毒性肝炎诊断对于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病情恶化具有重要性。

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是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常用的检查项目,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肝功能情况。

血常规可以反映炎症程度和免疫功能,生化检验则可以评估肝功能和病毒感染情况。

通过对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准确判断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和预后。

误诊和漏诊仍然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医生谨慎诊断。

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性和研究新的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带来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常规、生化检验、诊断、临床价值、误诊、漏诊、重要性、发展方向、应用前景1. 引言1.1 病毒性肝炎诊断的重要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病毒有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不仅会导致肝脏疾病,还会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毒性肝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症状常常不典型,易被忽略或误诊。

而血常规和生化检验作为常规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常规可以反映出病毒感染时机体的炎症程度和免疫状况,而生化检验则可以评估肝功能和炎症程度,有助于判断病毒性肝炎的病情严重程度。

通过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及时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疑似患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验,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只有充分重视和正确应用这两项检查,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作用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是常用的临床检查项目,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实验室检查诊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长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

合理利用实验室检查诊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长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

病 毒性 乙型肝炎 ,是现代 医学名称 ,是通过 实验室检 查血清 ,进 行病 毒分类 ,定量等一 系列检查 而确诊的一 类传染性疾 病。治疗 不当 极易 并发肝纤 维化或肝癌 。临床根据 个体差 异和不 同的病 情 ,运用 中 草药治疗病 毒性乙型肝炎取 得 良好的效果 。
者 ,容易反 复出现肝 炎发作 ,疾病 进展可 发展 为肝纤维化 、肝硬化甚 至H C C( 原发性肝癌 )。 2 临床表 现及 并发 症
例,显效8 例,有效4 例。
体 会 :清 热利 湿 ,解毒 止痛 肝胆 实 热型 带状疱 疹适 用 ,如 果加 黄连 、连 翘 、效果 更佳 。本 方药 多苦 寒 ,易伤 脾 胃, 中病 即止 ,不
宜久服 。
龙胆 泻肝丸 ( 汤 )是一 传统 中药方剂 。中医一整体观念 和辨证施 治为原则 ,所 以在治 疗过程 中切忌头痛者 医头 ,脚痛者 医脚 ,应充分 把握住病 因病机 ,采用异病 同治 ,同病异治 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
体 检化验时才被 发现。 2 . 2慢性 乙型肝炎 根据病 情可分为轻 、中、重三种。
①轻度 :是指病 情 较轻 ,反 反复 复会 出 现例如 低 热 、头晕 、乏 力 、食欲 减退 、厌 油 、尿黄 、肝 区不 适 、睡眠 欠佳 、肝稍 大有 轻触 痛 ,可有 轻度脾大 。部分病例症状 、体征缺如 。肝功能 的各 项指标仅
2 . 1急性 乙型肝炎
1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及特点 根据个体差异,临床上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成为终身携带者 ,
有 的则 如期 发病 而 出现不 同 的实验 室检 查结 果和 症状 。大致 可分 四 期 :即免疫 耐受 期 、免疫 清 除期 、非 活动复 制 期 以及再 活动 期 ,而 各期 特点 则为 :①免疫耐 受期 :血 清H B s A g 、H B e A g 、抗H B C 三者 阳性 ( 即大 三 阳) ,H B V - D N A 病 毒载量 高 ,但 肝功能 正常 ,肝脏组 黄疸型 。急性 黄疸型可有 比较典 型 的临 床症 状 ,表现 为低 热 、乏力 、呕 吐 、恶心 、食欲 减退 、肝 区疼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意见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意见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06.12.01•【字号】甘卫中发[2006]388号•【施行日期】2006.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意见(甘卫中发〔2006〕388号)各市、州卫生局,厅直各有关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国中医药发〔2006〕3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在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基本原则坚持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与作用。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坚持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完善社区中医药服务功能。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逐步推进;改革创新,稳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省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服务设施齐备、人员配备较为合理、服务功能比较完善,能基本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全省社区中医药服务管理机制。

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中医药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下同)门诊部、诊所等其他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

在调整现有卫生资源时,要将中医医疗机构作为社区内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充分利用,政府举办的一级中医医院和部分市辖区的二级中医医院可以转型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中医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进展崔赤梅【摘要】中医药抗乙型肝炎病毒在实验研究方面已经获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对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指出抗 HBV 的有效方药,为今后筛选抗 HBV 药物提供思路.【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3(011)017【总页数】2页(P162-163)【关键词】抗乙肝病毒;中药;研究进展【作者】崔赤梅【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东台,224200【正文语种】中文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分布于全国范围内。

10%~15%的病人已经是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5%~20%的人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部分病人转化成为肝硬化。

肝癌的发病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此方面,国内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文将这些年来抗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和研究方法进行如下叙述。

1 治疗乙型肝炎常用的中药临床研究和实验表明: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能够很好的抑制HBSAG。

用酸味药物配甘寒药物,在清除湿热病毒的同时又能抑制病毒的复制,还可以将肝功能和微循环改善,让肝细胞恢复正常的代谢。

经常将其用在治疗乙肝的中药主要的作用机理,大多数是对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将免疫功能改善,凭借机体本身的抗病毒能力实现治疗的目的。

人参、党参、灵芝等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可以使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对淋巴细胞的转化有促进作用,使干扰素更容易生成增加。

肉桂、仙茅、菟丝子、锁阳等能够使B细胞功能增强,将免疫球蛋白活性的作用提升;玄参、天冬、麦冬等能够使免疫球蛋白的时间延长半天。

2 民间经验中抗HBV的中药中医药的实践性有着丰富的生命力,在民间中医药一直被不断的验证、总结和发展,得到了不少治病的好药方,可是却不能够获得现代医学的科学验证,这也为筛选抗HBV药物提供了希望。

愈肝胶囊(绣花针花枝、金刚头、六月雪、黄芪、田七、枸骨、平地木等)为基于民间验方研制的治疗肝炎的中药复方制剂,有着补气益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

关幼波:中医对乙型肝炎的治疗

关幼波:中医对乙型肝炎的治疗

关幼波:中医对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医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北京中医医院关幼波主讲赵伯智整理乙型肝炎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广为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在慢性肝炎患者中,大多数为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程长、变化大、治疗难、预后差,尤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容易转为肝硬化,有的转为肝癌,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此,如何有效地治疗乙型肝炎,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目前,西医对乙型肝炎的病因、病理、检测手段以及预防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在治疗方面没有突破性成果。

虽然应用干扰素、阿糖腺昔、胸腺肤等药物治疗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停药后复发率很高,基本上是束手无策。

而中医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践证明,如能正确辨证、妥当组方、合理用药,将会取得满意的效果,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脏损害,乙型肝炎病毒是外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为什么感染乙肝病毒后,有的人发病,有的人不发病?盖邪为外因,正气为内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不发病,有的人感染后不仅肝功能正常,表面抗原(HBsAg)转阴,而且出现了表面抗体(HsBAb)就是最好的说明。

只有正气不足,正不胜邪才可致病。

多数人感染后,肝功能正常,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一旦正气虚弱,邪即乘虚而人,导致肝功能的损害。

大部分乙肝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的,这些人什么时间患的病不清楚,其实病毒早已侵人并损害人体,肝功能受到损伤并经久不能恢复,说明正气已虚。

因此,不论对乙肝患者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我认为应当:1 扶正祛邪,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西医目前尚无治疗乙型肝炎的特效药物,而中药也无任何一种药物能直接杀死人体内的乙肝病毒。

中医治疗是整体治疗,不是只靠某一味药物,而是靠调整人体脏腑的平衡来达到扶植正气,以驱邪外出的目的。

有的医者效仿西医治法,应用大量清热解毒药物,把在体外试验中认为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的中药罗列在一起对病人进行治疗,这不符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不但不能取效,而且清热解毒药中多为苦寒之品,大量久服,日久必将败胃伤正,乃犯“虚虚实实”之戒。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之欧阳育创编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之欧阳育创编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最终稿完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2005年12月10日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其中推荐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 viridae),基因组长约 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HBV侵入人体后,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脱去包膜,穿入肝细胞质内,然后脱去衣壳,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进入肝细胞核内,在宿主酶的作用下,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在宿主RNA聚合酶Ⅱ的作用下,转录成几种不同长短的mRNA,其中 3.5kb的mRNA含有HBV DNA序列上全部遗传信息,称为前基因组RNA。

后者进入肝细胞质作为模板,在HBV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负链DNA;再以负链DNA为模板,在HBV 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正链DNA,形成子代的部分双链环状DNA,最后装配成完整的HBV,释放至肝细胞外。

胞质中的子代部分双链环状DNA也可进入肝细胞核内,再形成cccDNA并继续复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