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法律的中立价值到价值中立的法律传统
马克思 韦伯 官僚组织理论
最佳答案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或官僚制)理论有着丰厚的思想内蕴,它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的重要内容。
这一理论的许多概念、范畴和分析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来源之一。
本文试图对这一理论作一讨论。
一、以合理性作为科层论的学理预设“合理性”(rationality)或“合法性”(legitimacy )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的中心概念。
可以说,他的政治理论实际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展开的,是对它们的进一步引申与发挥。
合理性是韦伯科层理论的重要学理预设。
韦伯认为任何一种合乎需要的统治都有着合理性基础。
既然科层制能够稳定地运作,并且呈现出等级制的权力矩阵关系,它必然也是以某种合理性作为其实现前提的。
他认为,科层制是特定权力的施用和服从关系的体现。
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或全部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可称为“统治”,此处的统治不包括纯粹暴力的控制,因而统治看来更多地限于自愿的服从。
自愿的服从又是以形成个人价值氛围的“信仰体系”为基础的,作为个人,他必得深刻认同信仰体系,才能取得行动的一致性、连续性而不致导致内心的紧张,并最终获得自愿的服从。
韦伯把个人自愿服从的体系视为合理性或合法性体系,从而他对一个体系的认识排除了价值判断。
也就是说,合理性并不表现在事实的好坏之分,而是存在于看它是否被人们在信仰上认可,或者说,个人对一种秩序保持了它是一种合法秩序的信念,这就是这个秩序的“正当性”(validity)或它之所以存在的合理性。
在正当性信念的支持之下,任何来自权威的命令都会得到个人的遵从,而不论这些命令是否来自统治者个人,或通过契约、协议产生的抽象法律条文、规章等命令形式。
这样一个合法性来源或正当性信念可以分为两大类别。
一类是主观的正当性,包括情感的正当性(多表现为情绪的接近、亲和)、价值合理性的正当性(相信一个秩序体现了个人的美学、伦理或其他价值)、宗教的正当性(来自于对救赎需要秩序这一看法的认可);第二类是所谓客观的正当性,包括习惯的正当性(对已经成为过程或重复出现的事实的默认,以及心理学意义上可表述为主要来自于外部压力的从众心理)、法律的正当性(对法律体系无论是出于内心的抑或外在的服从)。
社会学:社会思想史题库考点(题库版)
社会学:社会思想史题库考点(题库版)1、问答题论述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正确答案:韦伯既反对实证主义又反对历史学派,他力图把历史学个别化方法与社会学类型化方法结合起来,把意义的理解和因果的说明结合起来。
(1)研究对象:社(江南博哥)会行动,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为与主观意义,行为者考虑到他人的行为,并且在其行动过程中也是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的行动,韦伯定义的主要支点,社会行动的意向性,其社会分析的中心放在个体行动者及行动的主观动机和意义的联系上,目的合理的行动、价值的行动、情绪或概念的行动、传统的行动。
(2)价值相关与价值中立,价值相关仅意味着研究者需从价值的维度来选取主题,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必须保持价值中立,即研究这一旦选定题材,就决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到研究方式和对经验材料的解释中去。
(3)解释性的理解与因果性的说明,社会学是一门通过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以获得对这一行动过程和结果的因果性解释的科学,解释性的理解代表了对人的行为的较高层次的认识,他并非是以揭示行为本身的意义为目的,而是旨在获得有关指导行动者的动机的认识,与传统的因果观不同,韦伯用或然性、可能性、机遇、概念来表达因果关系。
首先,因果关系不是整体决定整体或部分决定整体的关系,二是部分对部分的关系,其次组成历史总体和社会总体的因果及其众多,要找到其全部确定的因果关系是不可能的,最后,已过关系不是线性决定而是双向的、反馈的与多重的关系。
(4)理想类型,理想类型是韦伯认识论的中心的、关键的概念,理想类型的概念首先是一种思维的建构,但绝非随心所欲的虚构,有两种不同的理想类型,一种是历史形态的理想类型,一种是历史实在中抽象组成部分的理想类型。
2、问答题简述韩非的社会控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正确答案:①韩非只认为外在控制有效,根本否认内在控制的作用,在外在控制中,他只重视严刑峻法,认为最奏效的社会控制方法就是法和威,而仁、爱只能带来祸乱。
哈贝马斯法现代性理论评析
法范式与合法性:哈贝马斯法现代性理论评析高鸿钧德国学者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传人,被认为是20世纪后期西方社会理论最有建树的学者之一。
他通过对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帕森斯、卢曼、米德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各种学说的阐释与分析、整合与扬弃,创立了颇具影响的沟通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本文无意对哈氏的庞大理论体系、复杂的论证过程以及具体的学术观点全面评说,仅对其中有关现代性与现代法范式的观点予以概要考察和简略评析。
一、现代社会的法律及其危机论及法现代性问题,我们不能不首先提到韦伯。
韦伯是稍晚于马克思的另一位德国学人,作为颇有建树的社会问题“诊断学家”[1]和社会学的“开山鼻祖”[2],他以一种“学术的凝重”与“浪漫的激情”[3],以“先知”般的救世使命感,在经历了“精神崩溃”[4]的痛苦心路历程之后,他运用了独特的类型学,对以西方为典型的现代社会进行了总体性研究,剖析了现代社会结构、关系和价值取向,并指出了现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样态和发展路径。
韦伯的社会理论涉及了法现代性的重大问题,其中对现代法治命运的诊断和分析尤其令人深思。
[5]首先,韦伯以一种“价值无涉”(value free)的姿态,从考察人的行为及其赋予该行为以某种主观意义的动机入手,将人的行为分为四类:一是旨在实现合理功利预期的目的理性(purpose rational)行为;二是以某种信念和价值为依归而无实用目的的价值理性(value rational)行为;三是由感情与激情所决定的情感行为;四是由根深蒂固的传统所支配的传统行为。
[6]与这四类社会行为相对应,他提出了四种合法性秩序:一是法律型;二是价值型;三是情感型;四是传统型。
他认为,法律型行为的合法性或者基于相关人们的自愿协议;或者基于合法权威的强制。
[7]在经验的基础上,他提炼出了三种合法性权威类型:一是基于“一向如此”惯性的传统型权威;二是以个人的“神性”与人格魅力为基础的“克里斯玛”(charisma)型权威;三是依据民主程序制定的规则而行使职权的法律型权威。
法学方法论的研究范式及应用
法学方法论的研究范式及应用方法论是指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旨在解决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法学方法论作为法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旨在探讨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以及判例和法律原则的运用方法。
本文将从研究范式和应用两个方面探讨法学方法论的相关内容。
一、法学方法论的研究范式1. 传统法学方法论传统法学方法论主要受罗马法学影响,注重对法律规则的解释和运用。
其主要特点是严格区分实证与规范,强调法律的客观性和普遍适用性,并奠定了法律的价值中立性。
但传统法学方法论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有效解决法律规则的适用问题,且缺乏对法律背后的社会、历史和经济背景的分析。
2. 现代法学方法论现代法学方法论试图超越传统方法论的局限,注重对法律规则的解释和评价。
现代法学方法论主要包括解释学、实证主义、规则主义等流派,强调运用一定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现代法学方法论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一系列研究法律问题的新方法,帮助法学研究更密切地与现实联系起来。
3. 法学实证主义方法论法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强调对法律的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实证分析和统计方法来揭示法律规则的实际运作情况。
其主张法学研究应以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的评价和建构。
法学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发展使得法学研究更加科学化和现实化,为法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法学方法论的应用1. 法律制定与司法裁判法律制定和司法裁判是法学方法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法学方法论可以帮助法律制定者和司法裁判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法律,确保法律规则的适用性和公正性。
例如,法学方法论可以通过解释学方法对法律进行解释,确保司法裁判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2. 法律学科研究法学方法论对法律学科研究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方法论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法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例如,社会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社会背景的角度来分析法律问题,经济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评估法律规则的合理性。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导论
第1章导论1.简述公共管理的概念?答∶"公共管理"的概念具有三重含义∶其一,是公共部门中的管理;其二,是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三,是具有公共性质的组织及其成员对社会的管理。
一般认为,公共管理是指政府等多元社会治理力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战略性地运用治理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对公共管理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1)公共管理主体是一切从事和参与社会治理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总和,或者说,一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围绕着社会事务开展活动的组织都属于公共管理主体的范畴。
现代社会的治理活动都是以组织为载体或基本单位展开的,因此,从组织的意义上来审视公共管理活动,政府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社会治理主体,而是需要与多元化的社会治理力量一起开展合作治理的组织。
所以,公共管理主体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治理力量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治理。
(2)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目标体系,表现为提高社会治理活动的效率、促进社会发展和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一切公共管理主体都需要在注重社会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不断地改善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注重绩效和服务品质。
对政府而言,要把重心放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上;对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自治力量来说,应当在其所活动的区域(或领域)内积极开展治理活动,及时地把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种利益诉求传递给政府。
无论是政府还是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治理力量,在公共管理过程中,都需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地完善公共服务的合作关系。
(3)公共管理的手段或途径是多样的,概括地说,主要是由政治的、法律(政策)的和管理的三个方面构成。
近代以来的社会治理过程由于专业化追求,往往把政治的、法律(政策)的和管理的手段隔离开来,由不同的部门突出运用其中某一手段。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名词解释:1. 初级群体(库利)初级群体的属于引自斯莫尔和温森特1894 年所著的《社会研究导论》一书。
库利将个人每天置身其中的初级群体,如家庭、儿童游戏群伙、邻里和其他类似的社会群体成为“人性的摇篮”和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他认为,“我所说的初级群体,其特征是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
它们在许多意义上都是初级的,但主要在与他们是形成个人社会性与社会理想的基础。
”在他看来,正式在初级群体中,个人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属于社会,并且了解到人们具有的共同思想,从而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同时指出,在初级群体中不仅有和谐,也有竞争、倾轧和仇视。
初级群体不依赖于大社会,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社会的精神。
2. 镜中我(库利)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
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
“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1 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2 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3 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
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
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
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
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以从个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从社会的,即总的方面去考察。
”他的这种认识与极端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相对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
社会学考研名词解释知识点整理(20)
工具理性:亦称“目的工具(手段)理性”。
德国M.韦伯研究社会形态属性的用语。
认为随着市场交换成为一种习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从事有目的和合理的活动。
社会按照合理的模型来安排,每件东西都以可以计算的理性方式发生作用,世界变得日益清醒,这种理性渗透到社会组织中,改变了社会制度,推动了社会发展。
因此,无论资本主义对人造成多大的损害,工具理性都应理解为社会理性化的一个必然内容。
但同时他认为,这种理性的发展建造了一个“铁笼”,把人困于其中,人类的发展前途是令人悲观的。
该理论遭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和改造,霍克海默、阿多诺等学者认为,工具理性对自然界起到了技术控制的作用,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退化为“极权主义理性”,成为维护现存秩序、操纵大众意识形态的工具。
价值理性:德国M.韦伯研究社会形态属性的用语。
认为与工具理性的价值中立判断相反,价值理性内含着丰富而鲜明的价值判断色彩。
凡是出于伦理、审美、宗教、政治或其他行为方式的考虑,与直接的后果和希望无关的,由纯粹的、排他的、无条件的或特定的价值观念决定的行动方式,都属于价值理性的范围。
指出15、16世纪的西方基督教,特别是清教徒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促生了资本主义精神,使人的价值取向趋于勤俭克己和功利、计算。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结尾处,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的个性再也不可能是古典主义理想中那种追求完美的、浪漫的个性,而是通过现实理性的日常生活、工作体现出来。
希望通过行动来解决或化解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将自由问题与理性问题结合在一起。
因果多元论:德国M.韦伯关于社会现象因果关系的理论。
认为因果关系不是必然的,它只是一种可能性或是一种机遇。
对它的把握不存在整体决定整体,或部分决定整体的关系,只存在部分对应部分,或某个原因对某个结果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影响社会或历史的因素极其繁多,我们无法找到全部确定的因果关系。
客观可能性:德国M.韦伯用语。
正确答案 政治学原理第3阶段测试题3a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第10 章至第13 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业余高起专专业:行政管理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将政治领袖分为剥削阶级的政治领袖和劳动阶级的政治领袖,属于( A )A、阶级分类法B、社会作用分类法C、功绩分类法D、活动时间分类法2、将政治领袖区分为进步与保守、革命与反动的两种类型,属于( D )A、功绩分类法B、活动时间分类法C、阶级分类法D、社会作用分类法3、人的行为是受( A )A、动机支配B、态度支配C、目标支配D、世界观支配4、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是( C )A、塞缪尔·亚当B、派伊C、阿尔蒙德D、亨廷顿5、在政治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C )A、政治价值观B、政治心理C、政治意识形态D、政治评价6、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推动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和国家走向民主的阶级基础是( A )A、中产阶级B、无产阶级C、统治阶级D、企业家集团7、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的途径和根本动力是( B )A、政治革命B、政治体制改革C、经济一体化D、依法治国8、政治发展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说法是( C )A、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观点B、西方后期发展理论的观点C、西方早期发展理论的观点D、发展中国家发展理论的观点9、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标志是政治制度的改变,其实质是( D )A、政治社会矛盾激化B、政治体制渐进改革C、政治制度化水准降低D、国家政权性质改变10、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准是( C )A、政治参与B、政治秩序C、政治制度化D、政治多元化11、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最系统化和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是( C )A、广播电视、出版B、社会舆论C、学校教育D、社会环境12、在政治文化结构中,对政治文化主体的政治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的是( C )A、政治心理B、政治情感C、政治价值观D、政治态度13、从政治文化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政治文化的主体是( C )A、政治心理和过程B、政治价值观念C、阶级、团体和个人D、政治现象14、政治认知体系的基础是( A )15、最早把政治问题与文化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的是( B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孔子D、孟子16、无产阶级专政最本质的特征是( A )A、对敌人的专政B、对人民的民主C、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防御D、组织经济文化建设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 )A、民族问题B、宗教问题C、政党问题D、政权问题18、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时期的最基本职能是( D )A、加强无产阶级专政B、强化意识形态的控制C、维护国家的安全D、大力发展生产力19、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来自于( D )A、人的欲望B、劳动工具的改善C、生产关系的改变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20、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C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政治领袖的行为特征有( ABCDE )A、强烈的权力动机B、明确的目的性C、中心任务是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D、领袖的行为影响大、范围广E、高超的艺术性2、政治领袖的行为模式有( ACE )A、专制集权型的行为模式B、专制分权型的行为模式C、自由放任型的行为模式D、民主集中型行为模式E、民主参与型的行为模式3、政治决策的基本特征是( ABCDE )A、阶级性B、政治性C、方向性D、权威性E、对错性4、政治性决策的内容主要有(ABCD )A、对外政策B、军事政策C、选举政策D、公民政策E、税收政策5、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E )A、政治不发展B、政治发展目标C、政治发展动力D、政治发展战略和途径E、政治稳定和政治衰败6、社会性决策的内容主要有( ABCDE )A、人口政策B、教育政策C、民族政策D、福利政策E、治安政策7、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特点是( ABCD )A、采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两分法B、以“价值中立”为原则C、以西方民主模式为标准D、采用非历史的、抽象的分析方法E、认为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8、团体的政治行为主要有( ABCDE )A、阶级的政治行为B、国家的政治行为C、政党的政治行为D、民族的政治行为E、宗教组织的政治行为9、改革的特征是( ABCD )A、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B、改革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C、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过程D、改革以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为基础E、改革会改变政治发展性质10、政治领袖产生的方式有(ABCDE )A、世袭产生B、选举产生C、革命产生D、政变产生E、任命产生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农业社会政治领袖主要以______传统型___权威为核心。
新制度主义与行为主义研究方法比较
新制度主义与行为主义研究方法比较摘要:行为主义和新制度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学主流研究方法。
而从一般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都只侧重于政治系统运行的不同环节或过程。
这两种分析方法在理论上和分析中的局限性都与它们在系统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息息相关。
行为主义重视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就必然会忽视制度本身的作用;新制度主义立足于研究复杂制度的系统转换过程则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其研究的科学化程度。
关键词: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对传统政治学的批判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所谓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简要地说,就是以人类的政治行为作为基本分析单位,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各种类型的政治行为作经验的实证分析,使政治学成为一门可以用经验验证的、能预先用科学方法进行预测的学科。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体现为两个大的方面:第一,针对传统政治学的意识形态倾向,行为主义政治学提出了“价值中立”论,主张政治学研究必须“价值中立”,而且政治学研究可以达到“价值中立”。
第二,针对传统政治学方法思辩和抽象推演的特点,行为主义政治学提出了政治学唯实论的研究方法,实证方法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第二面旗帜。
20世纪80年代,西方政治学有选择地吸收了传统政治学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兴起了一股新制度主义思潮。
新制度主义认为,虽然政治行为、政治选择受到了制度的约束,但制度只是影响人们行为的核心因素(或者重要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
新制度主义着重解释性理论研究,把制度变量纳入理论框架,研究变量呈现多元化,制度对个人、群体行为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层的考察和变量的分析,考虑路径依赖的因素,注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变化,通过归纳法的应用形成成熟的经验理论,再进一步应用到跨国研究或者别国的比较研究中去。
特别是新制度主义还做了将制度科学化的工作,主张提出新理论,对新理论进行验证,并且要构建新框架来验证新理论。
新制度主义拓宽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新制度主义和行为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科学的两种主流研究方法。
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梁治平)
变迁中的传统:法不等于法律发表时间:2004-9-29 阅读次数:2215为给学生开课,又翻出两种冷落了许久的比较法教科书,一种是法国比较法学家勒内·达维德的《当代主要法律体系》,另一种是美国法学家J.H.梅里曼的《民法传统》。
这两种书以前都认真读过,不想此番重读又有新得。
依比较法上流行的分类,当代西方法律体系大别为二:一是以欧陆诸国为主体的“大陆法系”,一是围绕英、美建立之“普通法系”。
《民法传统》即是一部介绍“大陆法系”的专书,其主题与《当代主要法律体系》第一部分“罗马日耳曼法系”相当,篇幅也大致相同。
不过,两位作者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法律传统,他们对于相同题材的处理因此而不尽同,也是十分自然的。
下面要讨论的问题,即法与法律的关系这一古老而长新的主题,两位作者在各自书中论及,虽然方式不同,但是可以互相发明,启人深思。
自十二世纪罗马法复兴之后,西方社会流行的观念是把法与正义视同一物,以法为关于世俗社会之公正、合理的安排。
彼时,这种堪为典范的正义之法也就是学者们探究和讲授的东西,是通行于欧洲的“普通法”。
在长达六百年的时间里面,一代又一代的法学家为此种普遍正义的法律理念所感召,孜孜,锲而不舍,终于在十九世纪营造出像《法国民法典》那样划时代的作品。
不过在这时候,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与十九世纪法典编纂运动相伴随的,是法律民族主义和法律实证主义的兴起。
前者旨在通过法典编纂实现法的“民族化”,后者则把实证主义的思想、方法引入法学,从而使法脱离正义,而与比如君主的命令混为一谈。
这些,在达维德看来,都是对于西方法律传统的“背离”。
(达维德§50)为什么会有这种“背离”,其意义何在?如何评判这种“背离”,以及,上述法律传统今天是否仍具价值?这些问题不独为达维德所关注,也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因为首先,法律之民族主义与实证主义乃是近代法律史上的基本问题,不容漠视;其次,此种近代思潮对于法律与社会的影响今天仍然极为广泛,且在空间上早已越出西方世界,深入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类型思维_刑法中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存在的法理根据
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 2009年第1期(总第85期)类型思维:刑法中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存在的法理根据王昭振(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辽宁大连116026)摘 要:理性至上与科学实证主义为刑法中记述性构成要件要素的创建及其普遍化提供了原动力,而同时它们的历史局限性也为规范构成要件要素的产生与存在敞开了大门。
法学方法一元论为规范构成要件要素的类型特征与开放结构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而规范构成要件要素的类型结构则是法学方法一元论在刑法中的一种具体体认。
对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具体内涵的把握也必将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刑法诠释方法的发达必将成为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规范构成要件要素;法学方法一元论;类型思维中图分类号:DF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128(2009)0120142212在刑法中,构成要件要素顾名思义是作为构成要件的具体内容而存在的,是构成要件的下位概念。
不论是在德、日刑法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还是在我国犯罪构成四要件模式下,行为、结果、行为对象、主体身份等等都是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重要内容,即构成要件要素。
一般认为,出于刑法理论研究的需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构成要件要素进行不同的分类。
比如,根据要素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构成要件要素区分为违法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作为责任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依据要素的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区分为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除此之外,还可以依据是否需要法官的价值评价与价值补充,将构成要件要素区分为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记述性构成要件要素,只需要进行事实判断、知觉的、认识的活动即可确定的要素是记述性构成要件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作为与记述性构成要件要素相对应的概念,表明的是由法官的一种价值评价与价值补充,是需要法官的规范的评价活动、需要法官的补充的价值判断的要素。
[1](P330)从我国构成要件要素理论的研究现状来看,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在我国刑法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更不用说细致地探讨其存在的法理根据。
国家开放大学考试复习题-政治学原理
国家开放大学考试复习题-政治学原理《公民文化》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A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D1880年美国D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1880年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B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D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1970年代以后C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B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福利改革和经济干预A AD的总统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
AD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
AD是多党制的典型。
A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A方案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来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A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A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A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
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B是天生的民主派。
B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B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B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
C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C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C是政府的灵魂。
C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D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张文显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1、法学:是指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学科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理论法学:是指综合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法学。
3、应用法学:是指主要研究国内法和国际法的结果和内容以及它们的制定、解释和适用的法学。
4、法律素质是法律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其要素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
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中,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素质的核心。
5、价值分析方法:是指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揭示、批判或确证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
6、实证分析方法:又称实证研究方法,是指在价值中立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总称。
7、毛泽东的法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无产阶级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一般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的具体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进程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不仅揭开了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史的崭新篇章,而且为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8、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9、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所制定的特殊地方规范性法律文件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总称。
10、单行条例是指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自治权制定的调整某一方面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1、规范性法律文件是以成文法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法的形式的总称。
12、法的清理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以一定方式,对一定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它们或存或废或改动的专门活动。
13、法的汇编是在法的清理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将各种法或有关法集中起来,加以系统编排,汇编成册。
14、法的编纂又称法律编纂、法典编纂,指立法主体在法的清理和汇编的基础上,将现存同类法或同一部门法加以研究审查,从统一的原则出发,决定它们的存废,对它们加以修改、补充,最终形成集中统一、系统的法。
2022年最新国开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一答案
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一题目顺序为随机,请根据题目开头关键词查找(或按快捷键Ct r l+F 输入题目中的关键词,不要输入整个题目)题目:“ 程序性的“ 正义指的是真实的(或内容的)正义,即它关注结果本身(要求结果相同或相等),通常在“ 定罪量刑"的思想中得到体现。
答案:错题目:“ 传统学术”起始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一时期的学者通常采用历史的和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讨论一些重大的道德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最好的政府形式?其研究核心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制度研究和理论研究。
答案:对题目:"讲政治”,就是要从理论认识和政治实践两个方面,探讨“ 正义”的社会究竟如何构成、“ 正义”的社会究竞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和机制来保障。
答案:错题目“:实质性的“正义指的是产生结果的方式和支配人们行为及相互作用的规则的公正性。
答案:错题目:1 8 80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建立可以被视为现代政治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
答案:错题目:1 9 世纪末,权力研究方法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答案:错题目:1 9 世纪以前,民主一直被看成“ 暴民政治”。
答案:对—60 年代,系统分析和功能主义成为政治研究的主要方法,宏观的系统分题目:20 世纪so析模式成为解释政治的时尚理论。
答案:对题目:20 世纪初,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答案:对题目:20 世纪以后,改良社会主义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目标不是推翻资本主义,而是使资本主义和平过度到社会主义。
答案:错题目:按照柏拉图的观点集体生活遵循的根本原则就是“正义”。
答案:错题目:按照联合程度的不同,复合制国家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
答案:对题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政权组织形式,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共和政体的一个伟大尝试。
答案:对题目:保守主义大体出现在18 世纪末19 世纪初期。
它的产生背景是对以英国革命为标志的经济和政治急剧变迁的反动。
治民之具抑或为民之具——《商君书》法律工具主义观批判
先秦时期不仅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开端,更是其辉煌灿烂的重要时代。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无论其内容、形式与学风,都对秦、汉以后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该时段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法哲学的诞生期,儒、法、墨以及道家等学派,分别从不同侧面对法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等论题作出系统探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1]为后世中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引子:为何重读《商君书》先秦显学之中,孔孟倡仁义教化,墨翟主兼爱非攻,老庄言无为而治,虽各成一家之说,然于世道人心之关注、于治乱兴废之补益,未有过于法家者。
试观《商子》、《申子》、《慎子》、《韩子》能卓然立于诸子之流,历千百年而不废者,必有其所以不朽之道,岂可轻易忽视!至于商鞅,梁启超曾将他归入中国六大政治家之列,确已成为公论。
在他之前,管仲于齐国力推富国强兵;[2]晋国赵宣子“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3]郑国子产铸刑书;[4]魏国用李悝为相,推行其尽地力政策;[5]后吴起也在楚国变法。
[6]上述变革虽在法制的实践上有所开拓与推进,但真正全面地实行法制,又以其较为系统的理论使法家成为一个学派的,当首推商鞅。
商君假孝公之势,变法于秦,“行之十年,秦民大说。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
[7]后其人虽因宗室贵戚之怨望而为秦惠王车裂,然百年以后,其历史贡献仍获秦人肯认。
[8]他的思想对韩非及后代法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则早已是众所公认的事实。
所以,若要深入了解商鞅其人,弄清其所代表的法家理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全面、细致地研读《商君书》是我们绕不开的工作。
二、检视:《商君书》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商君书》[9]现今被视为哲学与政治学方面的古典名著,集中记述了商鞅的政治与军事思想。
(一)政治思想商鞅从历史的演变中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的实质是一种内行刀锯、外用甲兵的暴力统治。
因此,他特别强调强力对社会统治的重要性。
《慎法》说“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 a so m a i n f o Ne t a l e o a i o a w o t eLe a a t n o l u u r l m e Tr n f r to r m u r lVa u fTr d t n lLa t h g Tr d i fVa e Ne t a i i l i o s
要 一 种 新 的方 法或 者 范 式 来 直入 传 统 之 门径 。
[ 关键 词】 法律传统 ; 价值 中立 ; 技术 细节
[ 中图分类 号]30 03 1 — 5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2 94 2 0 0 — 0 5 0 17 — 3 X(0 9)2 04 — 6
t o sr c ieelgld vlpn h o . I u s n e,Chn s o ite ed ala po rae t dt n e r h o n a o fte oc n tu tChn s e a e eo igt er y n sbt c a iee sceisn e l p rpit r io a t oy a te fu d t n o a i l h s i h
d ta c r i g t h e eo me t o x s o i e u t r a i o n e ba i n e p rt o i c o d n o t e d v l p n a c  ̄e fCh n s c l a t d t n a d t s c i n r s i .W e s o l e n n mu h p r re s n e l t e ul r i h i h udrf eo c u s c i e e
is ed e nte iti h nh mim rt eP amaim ,b to te yru d,i l si elcigtes to u itrcc l rlt d— su o s ’ xs n teBe ta s o h rg t s u nt oh rwa o n he t i nn ge t h a fo rhso ut a a i e n l i u r
WANG D g— n G= 凡 we
( colfL w,C i t l yU i rt, agh u Z eag3 0 1 ,C i ) Sho a o hn Me o g n esy H nzo , h in 10 8 hn a ro v i j a
Ab ta tI epoes go hn s iit dt nf mte det te et fh u t ,h jrakfr hn'l a fl ,soa— sr c :nt r si f ieecvlr io o g nr o ec nr tema s iase l ed it h c n C a i r h e oh c e t o y ot o C g i c
本 中提炼 出更 为根本 的东西, 用来构建 中国本身的法律发展理 论。从本质上 来说 , 中国社会 的发展 确 实也需要这 样
一
种具有相 当阐释 力的传统理论作 为思想运动之基础 。准此而言, 如果我们 尚有 能力通过技 术化的 细节处理 来完整
的表现思想 史的体 系以及精微之 处 , 由此 形成一种思想 史研 究的风格 , 并 则不啻是一种伟大 的贡 献。所 以 , 我们 更需
k o e g n orsac nChn s u trlta iina dlglra n.B t ntev le c a eb e imisd b itr h e n wl ea dt e erh o ieec lua dt n e a o da d r o u ,i au swhihh v e nds se yh s y,tek y h o
t n owened isa ̄ n Chn s e di rae xe to g1d vlp na itr ;a d n e i .S e e elh o ieelglte r i ig rc t a o tx n nage tretn fl a e eo me tlhso o y u e y n e d
从传 统 法律 的 中立 价 值 到 价 值 中立 的 法律 传 统
汪 公 文
( 中国计 量学院 法学院 , 江 杭州 浙 301 ) 10 8
[ 摘要 ] 中国文明传统从边陲向 中央世界 的迈进过程 中, 在 中国法律 界 的主要任 务 , 重新 把握和研 究中华 民族传统 是
文明及其 法律道路 问题 。但是 , 一个 已经 瓦解 了神 圣性的传统价值 中, 在 问题 不在 于功利主义或 者 实用主 义的短视 , 而在 于忽略 了我们历 史文化传统 中最为深层的 东西。因是之故 , 有必要 将 中国法律理论 的研 究放 到一 个大的文化 背 景 中, 到大的法律发展 史的框 架 中来研 究 , 必要根据 中国传 统文化 的发展脉 络及其 内在精神 来研 究, 放 有 要从这 些根
第2 4卷第 2期
2009 年 6月
长沙理工 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V 12 o 2 o. 4 N .
J U N LO H N S A U I E ST FS I N E& T C N L G S C A C E C ) J n . O R A FC A G H N V R I Y O C E C E H O O Y( O I L S I N E u 2 0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