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第1~3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单元比——练习课(第1-3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单元比——练习课(第1-3课时)
5
剩下的按 2 ∶1 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
的占地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教材P54 练习十二 第7题】
800 2 320(m2 ) 5
800 320 480(m2 )
1 2 3
480 2 320(m2 ) 3
480 1 160(m2 ) 3
答:西红柿的占地面积是320m2;黄瓜的占地面积是320m2;
的比是(7∶5 ),女生与合唱队总人数的比是(5∶12 )。 34..甲0.3的m∶1 9和0c乙m的的最1简相单等的(整甲数、比乙是均(不1为∶03)),,甲比与值乙是的(比13是)。 (3∶5 3)。 5
备选练习
一、想一想,填一填。 5.在一块800m2的地里按3∶2的面积比种胡萝卜和白菜,萝 卜的种植面积是( 480 )m2,白菜的种植面积是萝卜的( 2 )。 6.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内角度数的比是1∶3∶5,这个三(角形3 ) 是( 钝角 )三角形。 7.一块长方形土地,周长是160m,长和宽的比是5∶3。这 块长方形土地的面积是( 1500 )m2。
拓展练习
1. 某仓库储存了150 t大米、60t面粉和15t杂粮, 求这个仓库储存的大米、面粉和杂粮的比, 并把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0∶60∶15 =(150÷15)∶(60÷15)∶(15÷15) =10∶4∶1
【教材P54 练习十二 第9题】
【教材P54 练习十二 第10题】
2. 搅拌一种混凝土中水泥、沙子和石子共20t,水泥、 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 这三种原料分别需要 多少吨?
3 4
:
9 10
=
(
3 4
不比比比2变0的号值) 。:相相后(19当当项0 于于相20分分当) =数数于1线值分5 :和和母18除商和=号。除(15;数;3)

六年级上册数学 练习课(第1~3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 练习课(第1~3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练习课,第1课时我们深入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实例演练掌握了如何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相乘。第2课时,我们探索了位置与方向的奥秘,学会了使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并能够根据方向描述找到目标地点。进入第3课时,我们挑战了分数除法的计算,学习了如何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以及分数之间的除法运算,同时理解了除法与乘法之间的逆运算关系。每一课时的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目都紧扣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教案(第1-3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教案(第1-3课时)
4531546 425231
764186 23647
答案:1表示1个千;第一个2表示2个万,第二个2表示2个百;6表示6个万;3表示3个千。
知识点2:亿以内数的读法。
课件出示1
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3题。
你能正确地读出下面的数吗?
北京:19612368人
西藏:3002166人
四川:80418200人
河南:94023567人
新疆:21813334人
黑龙江:38312224人
分析: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严格按照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来读。
答案: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三百万二千一百六十六、八千零四十一万八千二百、九千四百零二万三千五百六十七、二千一百八十一万三千三百三十四、三千八百三十一万二千二百二十四
读出下面各数。
3240581读作:
达标检测
知识点1: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进率及数级、数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件出示
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题。
写出横线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
32086 93787
107398 690250
分析:找对横线上数字的数位。
答案:8表示8个十;7表示7个百;1表示1个十万;9表示9个万,0表示0个千。
写出横线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
练习课(第1-3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2.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3.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
能够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节

《练习课(第1~3课时)》5 3课时练

《练习课(第1~3课时)》5 3课时练

第4课时练习课(第1~3课时)1.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68÷4=978÷3=586÷9=★453÷7=2.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3.填一填。

(1)536÷□,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大填()。

(2)在A÷B=45……4中,当B是()时,A最小,这时A是()。

4.选一选。

(1)小明用竖式计算36÷3的过程如下图所示,竖式中箭头所指的“3”相当于下面选项()中圈出的小棒数量。

(2)下图中,点M表示的数可能是()的商。

A.639÷3B.844÷2C.996÷3D.843÷3(3)明明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325错写成352,所得的商比原来多3,但余数相同,则除数是()。

A.6B.7C.8D.9(4)超市准备将2瓶洗手液、3块香皂包装成1个礼盒,根据存货表,最多可以包装()个这样的礼盒。

A.211B.183C.140D.1225.李老师买一种笔刚好用去108元,买一种球刚好用去60元。

他买的是哪一种笔和哪一种球?各买了多少?6.先给下面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列式解答。

①全班有26名男生,22名女生。

②全班同学平均分成4个小队。

③每2人用一张课桌。

④每人发3本数学练习本。

(1)求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张课桌,需要用到的条件是()。

(2)求平均每个小队有多少名同学,需要用到的条件是()。

(3)求全班一共需要发多少本数学练习本,需要用到的条件是()。

7.小强有367根小棒,按图1的方式,每4根摆成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成多少个正方形?芳芳也有367根小棒,她按图2的方式摆图形,摆出的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参考答案1. 17 326 65......1 64 (5)(竖式、验算略)解析:按照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2024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练习课(第1~3课时)

2024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练习课(第1~3课时)

重点剖析
十位进位: 69
65
+ 38
1
+ 37 1
10 7
接近1100 1 0 3
十位进位时,和还有其他可能吗?
接近1000
重点剖析
十位不进位: 61
64
+ 30
+ 35
91
接近900
99
十位不进位时,和还有其他可能吗?
接近1000
重点剖析
继续摆下去,它们的和有可能接近1100、 1000或900。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869 692 405
减 数 578 323 147

291 369 258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基础练习
3. 【课本P44 练习九 第5题】
被减数 459 745 702 963 800
减 数 68
679 564 804 695
解决问题
1.把表格补充完整。【课本P45 练习九 第7题】
105 310
。【课本P45 练习九 第8题】
980 – 76 =980 – 80 + 4 =900 + 4 =904
256 + 475 =731
256 + 41715
731
解决问题
2.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课本P45 练习九 第8题】
29
十位不够减时,差还有其他可能吗?
接近300
重点剖析
继续摆下去,它们的差有可能接近200、300 或400。
重点剖析
小结: 继续摆下去,它们的和有可能接近1100、
1000或900。 继续摆下去,它们的差有可能接近200、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练习课(第1~3课时)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练习课(第1~3课时)课件

(4)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①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分 )。 ②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小时 )。 ③ 做30道口算大约5( 分 )。 ④看一场电影的时间是2( 小时 )。 ⑤李明从家走到学校要15( 分 )。 ⑥读150个字大约1( 分 )。
2. 填一填。
(1)80秒=( 1 )分( 20 )秒
3. 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10 35 5 40 4 20 1 15
4. 在里填上“>”“<”或“=”。
< >
6 20 8 1天,连一连。
第七单元 时、分、秒
4 练习课(第1~3课时)
基础巩固
1. 填空题。
(1)钟面上又细又长的针叫( 秒 )针,又短又粗的针叫 ( 时 )针。
(2)时针走一圈是( 12 )个小时,分针走一圈是( 1 ) 小时,秒针走一圈是( 1 )分。
(3)时针从“2”走到“5”走了( 3 )小时;分针从“2”走 到“5”走了( 15 )分钟。
(2)75秒=( 1 )分( 15 )秒
(3)1分30秒=( 90 )秒
(4)84秒=( 1 )分( 24 )秒
(5)1分15秒=( 75 )秒
(6)70分=( 1 )小时( 10 )分
(7)1小时20分=( 80 )分
(8)3小时20分=( 200 )分
(9)65分=( 1 )小时( 5 )分 (10)1小时18分=( 78 )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课》(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课》(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课》(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练习课》(第3课时)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

本节课通过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复习和掌握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认识数字等基础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认识数字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但仍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认识数字等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认识数字等基础知识。

2.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3.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练习题,包括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认识数字等基础知识。

2.准备教学课件,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复习和回顾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认识数字等基础知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认识数字等基础知识。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课(第1课时)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课(第1课时)教案与反思

练习课(第1课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73~74“练习十七”中第4~10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熟悉乘法口诀之间、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完成教科书P73“练习十七”第4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还记得吗?背一背吧。

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2.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七”第6题。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设计意图】复习乘法口诀和相关的计算,使学生的计算准确、流利,并逐步做到迅速。

二、分层练习1.完成教科书P73“练习十七”第5题。

【教学提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让学生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明确算理。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很会看图,都能说出:从图中知道每只骆驼运4箱,一共有7只骆驼,求一共运了多少箱。

明白题意后,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了哪句口诀。

【学情预设】一般学生都知道用了哪句口诀,这里也可以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说明理由。

2.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七”第7题。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在观察图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横着观察,有的学生可能是竖着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清楚奶粉的桶数组成。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桶奶粉,该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讨论,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预设1:7+7+7+5=26(桶)。

预设2:7×3+5=26(桶)。

预设3:4×5+6=26(桶)。

预设4:7×4-2=26(桶)。

由于观察方法不同,所以解决方法也多样化。

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第1~3课时)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第1~3课时)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练习课(第1~3课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学内容教科书P35~36“练习七”中第7、8、11、12、13、14、15、16、17*题。

▶教学目标1.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算理,并能够正确计算;能利用分数除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通过专题训练,体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喜欢数学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除法和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和分数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梳理旧知识。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与分数除法相关的计算,并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于分数除法,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预设1: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且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预设2: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预设3: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教学提示】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梳理前面学习的关于分数除法的知识点,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相互补充。

预设4: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①一个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③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分数除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对前面所学的分数除法的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分数除法的知识,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这节练习课打下基础。

二、基础练习1.课件出示习题。

()×15=1165×()=1()×32=34()×18=92(1)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倍数与因数4课时练习课(第1~3课时)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倍数与因数4课时练习课(第1~3课时)
返回目录
2.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一个数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5,这个数是( C )。
A.3
B.5
C.15
(2)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 A )。A.90B.Fra bibliotek5C.99
(3)要使17能整除3,里可以填( A )。
A.1
B.2
C.3
返回目录
3.按要求填一填。
12346
返回目录
素养提升扩展
6.在1~300的所有自然数中,既不是3的倍数,又不是5的倍数的数一共
有多少个?
在1~300的所有自然数中,
5的倍数的数有300÷5=60(个)
3的倍数的数有300÷3=100(个)
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数有
300÷(3×5)=20(个)
既不是3的倍数又不是5的倍数的数有300-60-100+20=160(个)

返回目录
4.填一填。
2 4 6 8 12 14 16 18 22 24 26 28 32 34 36 38
10 20 30 40
5 15 25 35
返回目录
5.从0,5,6,7这四个数字中任选三个数字组成符合下面要求的三位 数。 (1)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数:____7_5_0_,_5_7_0_,_5_7_6_,_7_5_6_____。 (2)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__5_6_0_,_6_5_0_,_5_7_0_,_7_5_0_,_6_7_0_,_7_6_0__。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奇数:____7_6_5_,_6_7_5_,_7_0_5___________。 (4)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数:_________7_5_0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慕课教案-【练习课(第1-3课时)】 (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慕课教案-【练习课(第1-3课时)】 (2)

第4课时 练习课(第1-3课时)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慕课堂,我是小千老师。

今天我们对前面3个课时所学的内容进行 “梳理和练习”一、单元知识点回顾师: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倍”, 会用倍的知识,解决两种问题。

问题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样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问题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这样的问题我们用乘法来计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

二、基础练习,巩固知识1. 师:大家可以翻开课本53大家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1大题的两个小题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先数出相应水果的个数,然后用除法计算。

桃子有8个,香蕉有4个,所以桃子的个数是香蕉的2倍。

苹果有9个,梨有3个,所以苹果的个数是梨的3倍。

师:其实第2小题,苹果和梨的排列是有规律的,3个苹果1个梨为一组,每一组苹果的个数都是梨的3倍。

那么,无论再增加一组或减少一组,它们的倍数关系是不会变化,还是3倍的关系。

(2)第2大题,长跳绳的长度是短跳绳的几倍?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比的是跳绳的长度。

这里长跳绳正好与1、2、3,3根短跳绳一样长,所以长跳绳的长度是短跳绳的3倍。

师:我们在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时,只需要明确一个量里有几个另一个量那么多,就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了。

2. 师:课本54页的第6题,4大家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里4个小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

蝴蝶有5只,5的4倍是20只。

饼干是8元,8的3倍是24元。

母亲有3只,3的5倍是15只。

一只小熊收7个玉米,6只小熊也就是6个7共收42个玉米。

倍的理解了吧。

接下来我们继续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吧。

三、拓展练习,锻炼思维1. 师:课本54页的第7题,孩子们都在开心的踢毽子,这里的两个问题你能完成吗?第1题(读题)李芳踢的18个,是王平踢的3个的6倍。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比练习课(第1~3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比练习课(第1~3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表达方式。
(2)熟练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如求比值、化简比等。
2.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尤其是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2)解决比的相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将比的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综合运用。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比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概括能力。
(2)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思维活跃度、合作交流能力等。
2.比的计算方法:我会详细介绍求比值、化简比、比较比的大小等计算方法,并通过典型例题进行演示。同时,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知识:让学生互相讨论比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交流思路:学生可以分享各自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取长补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实际应用题:选取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解答。此类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3.提高拓展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题技巧。此类题目可以包括比的应用、比例关系等,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实施多元化评价,结合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5 倍的认识练习课(第1~3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5 倍的认识练习课(第1~3课时)

练习课(第1~3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53~55“练习十一”第1、2、6、7、10、11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灵活地求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能运用“倍”的基本概念,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体会数学学习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有关倍数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单元知识点回顾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倍的认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们学到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本单元的知识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

【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知识运用做铺垫。

二、基础练习,巩固知识1.完成教科书P53“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完整表达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学情预设】香蕉有4个,桃子有2个4个,所以桃子的个数是香蕉的2倍。

梨有3个,苹果有3个3个,所以苹果的个数是梨的3倍。

师:苹果和梨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果再增加一组或减少一组,它们的倍数关系会变化吗?【设计意图】回顾前面所学内容,渗透比例的初级模型,让学生再次感受比例的关系。

2.完成教科书P53“练习十一”第2题。

师: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吧!【学情预设】预设1:长跳绳是短跳绳的3倍。

(教师及时予以纠正,指出一个物体有多种属性,需要完整表达才能明确两个数量之间是什么样的倍数关系,让大家明白比的不是根数,不是粗细,更不是其他,而是长度。

)预设2:长跳绳里有3个短跳绳那么长,所以长跳绳的长度是短跳绳的3倍。

师:我们在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时,只需要明确一个量里有几个另一个量那么多,就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了。

3.完成教科书P54“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展示。

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练习课(第1~4课时)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练习课(第1~4课时)

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所 成的同方向的角的度数一样。
a
b
3
440°
1
40°
2
a∥b
∠1 =∠2=40°
四、拓展练习
2.下图中,哪些线段互相平行?哪些线段互相垂直?
【课本P63页 “练习十” 第15题】
75° 60° 80° 90° 80° 60° 90°
l
ab
c
def
g
b∥f c∥e d∥g
四、拓展练习
2.画垂线
边线重合
边点重合
画垂线 标直角符号




一、复习回顾
3.点到直线的距离
A
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直线段最短
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处处相等
b
一、复习回顾
4.画长方形
①画出长 ②画垂线 ③连线
二、基础练习
1.下面各图中,哪些线段互相平行?把各组平行线段涂上 相同的颜色。【课本P62页 “练习十” 第10题】
二、基础练习
2.你能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上找到互相垂直的 线段吗?【课本P62页 “练习十” 第8题】
每个面上,相邻两条线 段都是互相垂直的。
二、基础练习
3.观察右图,指出正方形中哪些线段互相垂直。
【课本P63页 “练习十” 第14题】
每相邻两条边 互相垂直。
对角线 互相垂直。
三、巩固练习
2.下图中,哪些线段互相平行?哪些互相垂直?
【课本P63页 “练习十” 第15题】
l
ab
c
defgb∥f ce d∥gd⊥lg⊥l
五、课堂小结
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 赶快做几道练习试试吧!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的练习。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第1~3课时)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第1~3课时)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1练习课(第1~3课时)▶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44~46“练习九”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一份0~9的数字卡片,加号和减号磁性教具(与数字卡片同样大小)。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算一算,说一说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笔算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3、5题。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重点说一说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小结: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3.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再连线。

此时注意交流算法。

预设2:学生根据被减数和减数百位及个位的数字就做出了判断。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检验。

注意运算过程要写得整洁和有序。

4.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九”第9题。

将计算卡片发给学生,小组合作以游戏形式进行,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小朋友是好朋友。

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你是怎么快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的? 【学情预设】预设1:直接计算。

预设2:先看个位,若不能区分,再继续看十位。

学生没有出现第二种预设情况,或者只看个位就直接连线时,要及时纠正。

课件展示两种方法,巩固练习内容,培养学生数感。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算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改正学生不良的表达习惯,进一步规范表达和书写过程。

二、重点剖析,培养数感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第13题。

1.猜想。

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果继续摆下去,两人摆出的三位数的和接近多少?差呢?◎教学笔记◎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交流算法,巩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教案(第1-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教案(第1-4课时)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1)过一点O,能画直线吗?能画几条?
(2)经过两点A、B,能不能画直线?能画几条?
分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答案:(1)能,能画无数条;
(2)能,能画一条 。
填空:线段有()个端点;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条射线。
答案:2无数
知识点2:角的度量。
角度: 150°120°90°180°
知识点3:认识平角和周角。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练习七第7题。
看图填一填。
(1)已知
∠1=70°,那么∠2=。
(2)已知∠1=40°,那么∠2=,
∠3=,∠4=。
分析:先找出平角,再通过平角和已知的角计算出剩下的角。
答案:(1)110°
(2)140°40°140°
本节课主要的巩固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和角以及学习角的度量和画角。课堂内容很多,而且大多是很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讲解直线、射线和线段时,重点要对这三种线的特征进行正确地区分,了解每种线各自的特点,如: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还要了解到,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要让学生能正确地画出直线、线段、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射线等。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画,看一看能画出多少条。
已知∠1=130°,则∠2=(),∠3=(),∠4=()。
答案:50°130°50°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44~46页第6、8、9、12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熟练的地方。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