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课堂生成资源
因势利导 捕捉课堂动态生成资源
徐小霞:冈势利导 捕捉课堂动态生成资源
第2 4期
因势利导 捕捉课堂动态生成资源
徐 小霞
常州市 武进 区运村 小学 摘 江苏 常州 23 7 1 15 要 教 师在 课堂上 应抓住 学生 情绪 ,抓住 意外 妙用 学生错 误 ,恰 当地 评价激 励 ,因势利 导 ,捕
捉 课堂 动态 生 成资源 ,学生 的个性 才 能得 到张扬 , 思维 的火 花才 会绽 放 ,在教 师 、文本 、学 生互 动 中使凝 固 的课 堂场 景变成 鲜活 的 、生 动的 画面 。
一
用 。其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 师 、学 生本 身 也是 珍 贵 的教 学资源 ,他 们
“ 热 打铁 ”的新 教 学思 路 ,许 多 不 曾预约 的精 彩 也会 趁
在 交往 互 动 中时 时生 成着 课程 资源 。一 次精 彩 的 即兴 发 不期 而至 。
言 ,一个 异于 常规 的举动 ,甚 至 一 次看似 干 扰 教学 的 突 3妙用错误—一将错就错,刨根问 底 发 事件 …… 教 师 如 果 能 够 及 时 捕 捉 ,顺 势 引 导 , 定 能
资源 。教 师在 课 堂 中发现 亮 点后 ,应 该 及 时调 整教 学 策 正误 知 识 的辨 析 点 ,它 是 “ 生的错 误 也 是一 种教 学 资 学
略 ,抓 住 亮 点行 放大 ,让 所 有 学生 都来 关注 亮 点 ,让 个 源 ”教学观 的体 现 。 别的创造 变 为全 体 的创 造 。 在 上 《 弓之 鸟 》 ~ 课 时 ,笔 者 请 学 生 自由通 读 惊 笔 者 在 教 学 课 本 剧 《 荆 请 罪 》 时 , 让 学 生描 述 课文之后 ,抛 出这样 的问题大背景: “ 负 更赢不用箭只 蔺相 如和 廉颇 的性 格 特 点 ,他们 纷纷 表 达 自己的感 受 , 拉 弓 ,就 把 天 上 飞 的 大 雁 射 了 下 来 ,你 佩 服 不 佩 服 更 多数 发言 都在 笔者 的预设 之 中 。这 时 ,一位 女 生站 起 来 赢 ? ”一个 学 生说 : “ 有什 么稀 奇 的 ,如 果 当 时我在 这 说: “ 师 ,能 不能 让我 们现 在 就表 演 这 个课 本剧 ? ” 老
捕捉生成资源演绎精彩课堂
捕捉生成资源演绎精彩课堂新课程实施以来的课堂教学,在关注精心预设的同时特别强调课堂的即时生成。
课堂教学生成的实际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设是否充分和科学。
然而,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需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让它生成一道美丽的风景,让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一、精心预设,期待生成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只有高质量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
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预设”。
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教学时,我分别出示了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师:请你猜一猜这两个纸盒哪一个用的硬纸板多?生1:长方体多,因为长方体的面大。
生2:正方体多,因为正方体比长方体粗。
生3:比的应是它们六个面的总面积,不能只看个别的面。
师:他分析的有道理吗?我们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你认为怎么才能比较出它们的表面积的大小呢?生3:可以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展开再比,也可以把表面积算出来再比较。
师:谁的表面积大,你是怎么知道的?生4:正方体的表面积大,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侧面积是一样大,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比正方体小。
师随即补上长方体的长(12厘米)、宽(8厘米)、高(10n米),正方体的棱长(10厘米)。
通过再观察后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师:现在你能通过计算证明你的判断吗?生4:12×8=96(平方厘米)10×10=100(平方厘米)96592 所以正方体表面积大,用的硬纸板多。
生6:(12×8+12 x10+10×8)×2=592(平方厘米)10×lox6=600(平方厘米)600>592 所以正方体表面积大,用的硬纸板多。
生7:12×8×2+12×10×2+10×8 x2=592(平方厘米)10×10×6=600(平方厘米)600>592 所以正方体表面积大,用的硬纸板多这个片断教学中我们看到,由于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用心领悟教学资源,预设学习时的相关活动过程,才会有学生比较时的方法的多样化,不但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而且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捕捉生成性资源 精致职高数学课堂
生 还 是 估计 不 足 。因 此 ,教 师 在 估 计 学生 的认 知 起 点 时 不 仅 要 了解 学 生 的知 识起 点 ,也 要 了解 学生 的生 活经 验
生 成性 资源 的发 现和 处 理 ,既 体 现 教 师备 课 的深 度 和广 待 : “ 条件l =b=c 1 a l l= ,说明A B l l I A C的内心为原点 度 ,又 展 示 教 师 课 堂教 学 的智 慧 。 那 么 ,教 师 应 如 何捕 ( 以原 点作 为 3 向量 的起 点 )。而 A B 个 A C的重 心表 示 的
所 谓 生 成 性 资 源 指 不 是 教 师 预 先 设 计 的 , 而 是 在 有 学生 要 回答 , 笔者 既受 到 鼓 舞 ,又 担 心 时 间 不够 ,但 课 堂教 学 中通 过 师 生互 动 、生 生 互 动 、学 生 与 文 本对 话 瞬 时还 是 做 出选 择 , 改变 原 来 的教 学 计 划 ,鼓 励 学 生 继
赋 予 学 生 的认 知 程 度 ,但 还 是 发 生 “ 外 ” ,说 明对 学 意
例 如在 一 次 公 开 课 “向量 的复 习课 ”教 学 时 ,笔 者 是 借 班 上 课 ,对 学 生 不 了解 。其 中有 这 样 一题 目: “已
I I I I I I f
性。
这 些 方 法 中 既 有 笔 者 预 料 到 的 , 也 有 没 有 预 料 到 的 ,通 过 表扬 与激 励 ,使 学生 的学 习 积 极性 更 高 ,解 题 思 路更 广 ,这 堂课 的收获 也就 更 多 。 笔 者 虽然 在 上 课 前花 了一 定 的 时 间 去研 究 以前教 材
如醉。
设置 得 过 低 ,使 学生 “ 装 不懂 ” ,让 教 师 硬 拉着 走 , 懂
浅谈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师 : 过这节课的学 习, 有什么收获吗? 通 你
2全 课 总 结 。 .
师 : 学 们 , 实 知 识 就 像 时 间 一 样 , 1 1秒 积 累 起 来 同 其 是 分
的 。今 天 我 们 珍 惜 了 一节 课 4 钟 的 时 间 , 习 了 许 多 知 识 , 0分 学
老 师 相 信 大 家 今 后 都 能 这 样 珍 潜分 分 秒 秒 , 时 间 的 主 人 。 做
资 源 呈 现 出 来 后 , 立 即组 织 学 生 比较 上 面 三 位 同 学 的 验 我
证 格 式 , 说 有什 么 不 同 , 追 问 :你 认 为 哪 一 个 验 证 过 程 更 说 并 “
好?” 生通过分析 、 学 比较 , 致 认 为 第 3 同学 的 验 证 过 程 更 一 个
师: 口算和笔算都正确 了, 细观 察一下它们的计算过程 , 仔
有 什 么相 同 的地 方 ?
式 各不相 同, 即感觉到这是一 个非常好的 、 以利 用的有 效 立 可
资源, 于是 我就利用实物投影 呈现 学生的验证过程 )
生 l3 7 7 3 :+ = + 。
生 23 7 1 7 3 0 : + = 0, + =1 。 生 33 7 1 7 3 0, + = + 。 : + = 0, + =1 3 7 7 3
滤 谈 课 堂 生 成
( ) 钟 面 时 间 三 读 1 课件出示右 图) 面上的时刻是下午几时几分几秒 ? . ( 钟
2 生汇 报 : 时 3 分 5 秒 。 . 学 1 0 1 3追 问 方 法 。 .
2学 生 汇 报 。 .
( ) 跑 得 快 四 谁
资 源 捕 捉 与 利
1 天 我 们 认 识 了秒 , 能 说 一 说 , 我 们 的 日 常 生 活 中 . 今 谁 在 还 有 哪 些 地 方 使 用 到 秒 这 个 时 间单 位 ?
捕捉生成资源,追求灵动课堂
捕捉生成资源,追求灵动课堂什么是生成资源?生成资源是指一种由学习者或教学者创造的,可共享与重复使用的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是各种形式的,例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代码等。
生成资源是一种反应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与应用知识。
为什么要捕捉生成资源?1.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资源学生会以多种方式收集、整合和生成自己的知识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推动学生深入探究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捕捉生成资源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2.提高学习者的个性化只有在收藏许多不同学科的素材时,才能真正做到个性化的课程。
该方法有利于他们针对不同主题或不同计划不断地获取新素材,检索做得好的素材,如果有新信息来源则加人素材库等。
这些素材无论在陆续或已经实践的学习过程中都会被很好的利用。
3.激励学习者参与到学习当中捕捉生成资源可以使学生更加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并与他人分享。
捕捉生成资源还有助于创造更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这有助于创建一种灵动的课堂,让学习过程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度。
4.节约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产出将会成倍增长,从而大大提升教育资源的价值,节约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能够为教育部门节省成本。
如何捕捉生成资源?1.利用网络利用网络工具和技术可以方便地收集、创建和共享生成资源。
例如,可以使用博客、维基百科、社交媒体、网络空间存储器等来创建和分享生成资源。
此外,还可以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库,以获取高质量的生成资源。
2.教授生成资源的技能教授生成资源的技能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从原始的材料转化为更具有价值的内容。
通过教授创意写作、图形设计、音频和视频制作等技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成资源的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
3.聚集知识社群知识社群是一个让人们分享、交流和讨论他们的知识和想法的平台。
捕捉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例谈
师 :哪 个 小 组 愿 意把 六 九五 十 四 这 句 口诀 的 推 导 过 程 展 示 给 大 家看 ?
生1 :6个 9相 加 得 5 。 我 们 是 通 过 摆 实 物 图 4
的方 式得 出 的结 论 。
堂好课 的首要 标准 。新课 程标 准编写 的教 科书所 提
供 的 知 识 也 将 为 激 活 教 师 个 人 知 识 及 师 生 互 动 产 生
生5 :我 是 用 4 +1 2 2得 到 5 4的 , 因为 9个 6 7 =
个 6 2 个 6 + 。
景 和 自身思维方式 的不 同 。学 生 的数 学活 动应 当是
一
师 ( 调) 强 :用 六 的 口诀 推导一 句 比一句多 6 ,
用 九 的 口诀 推 导 一 句 比一 句 多 9 。
力。 ”在开展 “ 作文超市”的过程中 ,学生为 了吸引 同学们更多 的 目光 ,得 到同学们更 多的欣 赏 ,就会 开始 自觉考虑作 文选材 的独 特 ,斟酌作 文命题 的奇
巧 ,揣 摩 用 词 造 句 的 精 妙 。 这 种 特 有 的 评 价 机 制 使 学 生 有 了写 作 反 思 意 识 ,在 一 次 次 的 思 考 中认 识 自 己 习 作 的 不 足 ,汲 取 别 人 习 作 的 长 处 .从 而 提 高 他
4 +9=5 5 4。
新知识 留下充分 的余地 。捕捉 生成性教 育资源往 往
能使教学 过程富于创 造性和乐 趣 。生成性 资源包 括 多样化 的解法 、错误 、疑问 、与众不 同的新思路 等。
( )差 异 是 一种 资 源 一
生 成 即 生 长 、长 成 。生 成 是 一 种 思 想 、更 是 一 种 过 程 、还 是 一 种 结 果 。笔 者 认 为 在 数 学 课 应 该 凸 显 “ 成” 生 。这 是 因为 学 生 所 处 的 文 化 环 境 、家 庭 背
精巧预设,捕捉课堂生成的“生长点”-生长点是什么组织
精巧预设,捕捉课堂生成的“生长点”:生长点是什么组织预设即“预先设定”“预先设计”,它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定,还包括对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等的把握,以及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变数等等因素的预先思考,以及相关的应变策略。
真正的教学情景是不确定、动态的,而课堂生成也是动态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捕捉精彩瞬间,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地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共享教学的愉悦。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状况,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具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使课堂生成更具多样性和创造性。
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生长点”。
一、互动对话,在交流中“生成”现代教学理念下的课堂强调师生的互动,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种思想、观念不断碰撞,精神、情感不断交流,思想、信念不断生成的过程”。
的确,互动对话是课堂生成的生态条件,通过交流,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充满生成的可能性,既改变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也避免课堂开放了,学生动起来了,教师却清闲了的错误。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在与文本对话、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出乎教师“预料”的信息生成。
把握生成,及时调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授很多文章时,在对文章重点语段的把握上学生必然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钻牛角尖的答案和思路。
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讨论和学生的发言,捕捉学生思维的方向,聚焦话题。
在教学《童趣》一文时,我们可以先介绍自己童年时的有趣往事,让学生在笑一笑后有所思考,然后再让学生讲述一些自己的小故事,这时,学生们稍作思考立即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有说过家家的,有说看蚂蚁搬家的,有说养小猫小狗的,可谓众说纷纭。
捕捉生成资源,追求灵动课堂
与评 改 , 可采取互批互改 、 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 。常用 的是互批互 写作兴趣 , 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和能力。
改 , 求学 生批改作 文时做 到 : 要 先通篇读 , 作文 是否符合 要求 , 看
一
生, 学生在 这个 过程 中兴趣盎然 , 认识 和体验不断加 深 , 就是生 这
、
热情“ 招待” 课堂 中的“ 不速之客”
成的课 堂教学 。 在这样的课堂上 , 学生才有更多 的机会用 自己独特 的方法去认识体验所学知识 , 同时还伴随着许多的发现。
一
多读精 品文章 , 在读 中感悟提高 , 这是 培养 写作 能力 的有效途径 。 这样 , 让所有学 生都能体 验到成 功 的喜悦 , 从而 产生越 来越浓 厚 三、 多写多改。 提高能力 的写作兴趣 。作文课后 , 我们也可 以经常挑选一 些优秀作文 和进 多写 、 多修 、 多改文章 是培养写作 能力必不可 少的重要环节 。 步大 的作 文 , 张贴在教 室里 , 让学 生相互 阅读 、 相互点 评 , 这样 既
多写 、 多练 , 才能熟 能生巧 , 益于语感 的培养 , 时 , 求学生 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 习 , 有 平 我要 还能增强激励效 果。另外 , 我们在教学 中 写 日记或周记 、 作读书笔记 、 写观后 感或读后感 , 结合每 一教学单 还 可 以通 过鼓励学生 办班级 手抄报 、 写广 播稿 、 论社 会热点 问 评 元 的作 文训练加强练习。 题 等方式来 激发学生 的写作 兴趣 , 锻炼他 们 的写作能 力 , 并鼓 励
得差 的学生改到好 的作文时 , 可以从 中学 到方 法 , 受到启发 , 得到 重的作用 。
捕捉生成资源 构建动态课堂
学 中 , 师和学生均处 于高考 的重压之下 , 乏广 阔的 教 缺 生活 面和宽裕 的时间 ,师生 的知识 、研究 能力是有 限 的; 网络环境 是一条 简便而有效 的途径 , 而 因为 网络具
有资源 的海量化 , 信息 的多样化 等特点 , 可以使 教学呈
现互动学 习 、 自主学 习 、 开放学 习。
效果 。这样 上课 , 在某种程 度上实 现 了角色 的转变 : 学 生每人一 台电脑 , 人手一个 鼠标 , 个个 成 了负有 任务 的 探索 者 、 自主发展的学 习者 ; 教师真 正地变成 了学生学 习的促进者 和指导者 。在这样 的课上 , 生 自己动手 , 学 把 自己浸人 了一个多媒体 的全英语 的语 言环境 ,阅读 各种英语说 明文字 , 听纯正 的英 语 录音 , 聆 欣赏有 英语 解说的影 片 , 接触 的是全新的多源化 的英语材料 。这样 上课 , 学生可 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爱 好和英语 水平 , 自主
【 民主课堂 】
捕捉 生成 资源
构建 动态课 堂
泉州 32 1) 6 32
林 国登
( 福建 省泉州市德化县龙浔 中心小学 , 福建
摘 要 : 代 教 学观 认 为 , 学是 一 个 动 态生 成 的 过 程 。 它要 求 从 生命 的 高 度 , 动 态 生成 的 观 点 看 待 课 堂教 现 教 用 学。 正 如 叶 澜教 授 曹 经 所说 :课 堂应 是 向 未知 方 向挺 进 的旅 程 , 时都 有 可 能发 现 意 外 的 通 道 和 美丽 的 图景 , “ 随 而 不 是 一 切 都 必 须 遵循 固 定 线路 而没 有 激 情 的行 程 。 数 学课 堂教 学应 该 让 学 生在 “ 成 ” ” 生 中建 构 属 于 自己的认 知 结 构 , 样 才 能 真 正 促进 学 生 的 终 身 可持 续发 展 。 因 而我 们 要 捕 捉 生 成 资 源 , 建动 态课 堂 。 这 构 关键词 : 捉 资源 ; 捕 生成 ; 态课 堂 ; 建 动 构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与利用小学特级教师俞正强认为:“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廉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
预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生成。
“非预设生成”是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习的思维成果,开展实验操作获得的结论;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成。
因此,数学课堂上不光要利用预设性生成资源,更要学会捕捉和利用非预设性生成资源。
一、精彩生成需要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上教师不经意间追问一个问题、创设一种情境、给出一道习题,看似“信手拈来”,却是精心预设的结果。
在备《认识乘法》课时,笔者无意间听到有的同学在摇头晃脑的背“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二年级的孩子或许对乘法口诀表并不是那么陌生,但他们真的弄懂了吗?也许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陷入了深思。
上这节课时,果然刚板书课题,就有几个机灵鬼迫不及待的在下面小声说“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面对此,我微微一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几个算式:2+2+2+2+2+2+2,7+7+7+7+7,5+5+5+5+5+5,然后说:“老师先和大家进行一次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不用说,当然是我赢了。
学生有点不甘心,于是我装着很神秘的样子说:“老师之所以算得快,是因为老师有一件法宝。
”停顿一下,我接着说:“其实你们也有这个法宝,只是你们不会运用它而已!”学生很是吃惊。
我说:“这个法宝就是乘法口诀,有的同学虽然会背,但不了解它,所以它就不会为你服务。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它,运用它。
然后再进行比赛,好不好?”接下来的课,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
二、及时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巧妙地利用意外进行“生成”,会成为课堂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1、提取“错误”,点石成金。
有效地捕捉课堂上临时生成的资源
中的生成性资源 。” 因此 , 我们在教学过程 中捕捉到学生生成资源
的机会 多多 , 关 键在 于教师要敏锐地抓住 , 善于利用 。 是不是所有 的学生生成性资源都要抓住呢? 我们先来看看《 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的要求: “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中进行 。”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 语 文教学应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
拜佛 , 可就玄虚之 至了 , 有益或是有 害 , 一 时就找不出分 明的结果
首先 , 谈谈甄别这些资源价值 的方法。 ( 1 ) 要对学生发展有利。
因为“ 学生 是语 文学习的主人 ” , 我们教学 的 目的最终是要学生获
来, 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 自己பைடு நூலகம்”
我正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句子为什么加 上着重号 ,并让学生从 得发展 。 ( 2 ) 要对教学 目标的实现有帮助。 我们可以直接利用 , 也可 着重号的作用方面去思考 ,不想一个女生很不满 意地 站起 来说 : 变通利用 。 ( 3 ) 要对教学活动起到促进作用 。 ( 4 ) 要对课堂气氛的活 “ 老师 , 资料显示这两个句 子曾被国 民党检察官删 掉了 , 显然不是 跃 , 学生学习的激情有帮助等等。如何甄别呢?当然关键是教 师根
《 义务教育语 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 出: “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 点 , 你不是常教导我们要有更高更远的 目标吗 ? 如果我们永远坐在
程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 ,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 这 山, 不望那 山, 怎能前进呢? ” 老师猝不及防 , 愣 了一下 , 然后随 口
治学之法
2 0 1 3 一 O 1
有效、 地捕 捉课堂上临时生成的资源
文/ 程 恒 明
把握课堂生成资源驾驭学生智慧动态生成
于提 高他们 的创新 思维 能 力 , 有助于他 们 “ 变得更
聪明” .
生 l将小长方形剪下 , : 拼在右面 , 得到一个更大 的长方形 ( 如图 4 . ) 因为原图的面积是 n 。 , 而新长 方形长为 叶 6 宽为 。-, , _ 所以 _l(+)( ) 6 ] 。f r . 6 L ) 广6
质 的正迁移及前面画法的启发 , 学生踊跃发言.
D C
生 1如 图 l可 以作 △4 C的角平分线 A 然 G 连结 C 可 得 AA D AG D, : , B D, , G, B  ̄ C 后利用 A S判定 B c所在 的两 接 下 来 再 证 AA C △G C 即 A , D D 个 三角形全等. 生 2 :还 可 以作 B C边 上 的高
【 6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教 育部 . 日制 义务教 育 学教 学参考 ( 全 高中)2 0 ( )1 — 0 ,0 69 :8 2 . 数 学课程 标准( 实验稿 ) J北 京: [. s 北京师范大学 出
2 1/ 0 02
,
.
,
欺 法 探 讨
= w *_ | l| ¨ …: … ~
发展 ? 实际上 图5 成两 个梯 形 面积相 加 , 是更 分 不 好吗? 教学 中不仅局 限在 拼长 方形上 , 而是 让学生 思考还 有哪 些不 同的拼法 也能 说 明平 方差公 式 的 几何意义. 这样 的教学或许在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的 同时 , 也打开 了他们 思考 问题 的新思路 , 疑有助 无
学生都来关注这个亮点, 保护他们的积极心态.
【 案例 2在浙教版七下 “ 】 用乘法公式分解 因式”
的第 1课时 “ 平方差公式 ” 教学时 , 我根据节前语 中 的情境 , 编制 了一个 问题 : 用一张 如图 3所示 的纸 , 剪拼成长方形. 你认为该 怎么剪?你能给 出数学 解
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优化英语课堂
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优化英语课堂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指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并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良好影响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信息、环境和机会。
它是不可预设的,在课堂教学中它是偶遇的、随机的现象和时机。
若能善于捕捉并巧加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改进学习方法和转变课程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捕捉偶发事件所谓捕捉偶发事件,就是指教师要善于将那些在教学设计之外而又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件,能善加利用、将其巧妙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的动态性教学资源。
如,我在讲where be...?这个句型时,忽然发现一个学生的黑色钢笔不小心掉在地上了,有些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了,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不失时机地与这位学生进行下面一段对话。
teacher:hi,wei gang.wei gang:hi,miss ma.teacher:do you have a pen,wei gang.wei gang:yes,of course.teacher:what color is your pen?wei gang:it’s black.teacher:where is it?wei gang:it’s in my pencil-box.teacher:is it in your pencil-box?wei gang:yes,it is.teacher:could i borrow it,please?wei gang:oh,my god. what’s the matter?where is my pen?teacher:look,it’s on the floor.wei gang:oh,thank you,miss ma.在这段对话中,不仅在真实的场景里灵活地运用了where be...?的句型,而且也向学生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即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只要做个有心人,就可以随时抓住机会,运用学过的英语语法知识和词汇进行英语口语交际的练习,尽可能多地创造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机会。
捕捉生成释放精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教学策略研究
位 学生 的带 动 下 , 就会 有 更多 的学 生 提 出 自
随着互动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内容 的 不断展开 , 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 学生在 主动
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 深 入探 索知 识 方 面 收 到 了 良好 的效
果。 但是 , 与传 统 的课 堂教 学有 所不 同 , 互动 式 课 堂 教 学 由 于是 处 于 动态 发 展 的过 程 当 中, 所 以, 不会 形 成千 篇一 律 的模 式 , 特 别是 学 生 正处 于好 动 的年 龄 ,思 维上 较 为发 散 , 对 于 一 个 问题 往 往 会 出 现一 些 不 切 实 际 的 神 思 遐想 。教 师对 于 学生 的这 些 想 法 , 一 方 面 要 有 所 引导 , 另一 方 面 要 做好 记 录 , 以便 于据 此来 了解 每一 位 学生 的特性 , 并 在 未来 的教 学 中将其 作 为 参 考 项对 课 堂 教 学 情 境 进 行设 计 。有 时学 生 的想 法往 往 是 天真 的 , 但是却是真实的,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 中 的表 现进行 反 思 , 可 以发 现一 些可 利 用 的素 材, 并 以此 为创 新 点作 为信 息 技术 教 学方 法 的补 充。 综上 所述 , 小 学 教材 实行 新 的课程 标 准 改 革 之 后 ,将 教 学 的 目标 由传 统 的教 师 讲 课、 学 生 听课 的教 学模 式 向教 师 与学 生互 动 的教 学模 式转 向 , 课堂 教学 的主 角 由教 师转 为 学 生 ,其 目的是 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 能力 , 培 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信息技术课堂内容 主要是 在 教师 的 引导 下完 成 的 , 学 生 则是 主 动 地 与教 师配 合 , 产 生 师生之 间 的互 动 。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的新想法、新问题是教师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教学的契机,乃至整节课的一个精彩亮点!这就要求教师擅长把握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即时收集、有效筛选学习活动中的瞬间生成,即时调整教学思路,将课堂动态生成引向深入。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谈几点感受。
一、捕捉生成资源,锁住思维亮点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常常让教师始料不及,教师在把握生成资源时需要坚持教学的那份真淳,固守数学的思想和本质。
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思维亮点,是教学中稍纵即逝的宝贵资源,假如不即时捕捉,就会与重要的“动态生成点”擦肩而过,就会在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痛失良机。
教师应擅长即时捕捉、巧妙转化、顺势引导,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学生的可取之处,放大学生的亮点,让所有的学生都来注重这个亮点,从而突破教材中内容的限制,使之成为新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在生成的教学资源中学习新知、锻炼水平,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和升华,让课堂锦上添花。
下面是“圆柱的体积“教学片断。
师:你能将手中的圆柱(学具)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生:能够转化成一个长方体。
师:(追问)这个长方体与圆柱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样的提问,扩大了思考的外延,比课本上的问题更具有思考性,更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对圆柱体与长方体的关系理解更加明了。
)生1:体积不变,表面积发生了变化。
生2:增加了左右两个长方形的面,长相当于圆柱的高,宽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直径。
生3: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生4:因为圆柱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而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生5:老师,我知道水桶为什么圆柱形了,因为要装同样多的水,假如做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很费材料,假如同样多的材料做成圆柱的就比长方体盛水多。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课堂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堂生成资源就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情况、新问题,即在言语、行为、情绪表达方式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
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
准确、即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持续涌现出精彩、鲜活的画卷,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作为教师,如何准确对待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呢?一、精心预设,培育课堂生成资源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没有精心的预设,生成可能会偏离三维目标,谈何生成性课堂资源? 教师在实行教学设计时,只有深入钻研文本,体察学情,反复思忖,大胆创新,才能在课堂中持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当然,预设不该是静止的,应该富于灵动性,才能成为源头活水。
教师应弹性设计教学计划,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留有充足的时间、空间。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有开放意识,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加以推测。
这就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必须具备互动环节,对能实行互动的教学内容,要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和空间,这样才会形成培育课堂资源生成的土壤。
二、构建互动平台,促动课堂资源生成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互动平台。
课堂生成资源是在课堂动态教学、师生真实体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课程资源。
如果按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按固定准备好的教学步骤实行,课堂缺乏过程性、灵活性和变通性,很难促动课堂资源的生成。
所以,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的主体性来安排课堂教学,注重课堂动态,构建互动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实行,才能有效地促动课堂生成资源的生成。
2、与学生平等对话,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有个性的主体,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同教师对话。
发掘生成资源,成就精彩课堂
发掘生成资源,成就精彩课堂摘要:课堂生成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角的大小比较”时,教师敏锐、灵动地捕捉到一位待进生用两腿形成的角来比较大小这个有价值的“差异资源”。
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同时,准确地把握学生个性成长的支点,及时、适度地启发点拨,把待进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使其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发掘差异精彩教学案例:在教学“角的大小比较”时,有一道自主练习题,是让学生比较边长不同的两个角的大小,孩子们的答案有分歧:生1:我认为两条边短的这个角是大的。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边长的这个角大,因为它的两条边是长长的。
师:这么说,角的大小跟边长有关系,是这样的吗?生1:不对,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关系。
生2:有关系。
孩子们争论得面红耳赤。
师:我们一起去验证一下角的大小到底跟什么有关,跟什么无关。
老师给每组提供了两个边长不同的角,我们小组四人合作,开展自主探究,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快。
孩子们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分工协作,积极动手用学具去验证。
正当小组合作如火如荼地展开时,我发现了极不协调的一幕:张旭把身子倚在身后的桌子上,伸直了放在桌子底下的两条腿,一会儿叉开,一会儿又并上,自得其乐,嘴里还念念有词……这个平时让我头疼不已的“待进生”又在搞什么花样?我走到他的身后,只见他在不停地摆动着两条腿,说:“变大,变小。
”我疑惑不解,难道他也在探究?我俯下身子,轻轻地对他说:“张旭,你愿意把你的探究结果与我分享吗?”他惊慌地站起来,红着脸说:“我、我在做实验。
”“我能不能和你一起做这个实验?”他惶恐地点点头。
“你的实验材料是什么?”我善意地问他。
“老师,这个实验不需要什么材料,用两条腿就行了” 他有点紧张地说。
“不需要动手吗?跟我说说你的想法。
”我疑惑地说。
“老师,我们玩跨步的时候,两腿叉开就形成一个角,我腿叉开得越大,两腿形成的角就越大,我把腿叉开得越小,两腿形成的角就越小,虽然我的两条腿形成的角有大有小,但我的腿没变长,也没变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捉课堂生成资源,有效进行探究活动
通过反复认真观看了赵震老师的《生活中的负数》这节课,以及对本模块专家引领内容的学习,自我感觉收获不小,深受启迪。
结合《生活中的负数》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从探究活动的价值来谈,我对该探究活动有以下思考:赵老师选择了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进球与丢球、学生的转进与转出、做生意的赚与亏”借助记录单的交流与对话,尤其是抓住学生记录形式进行归纳说出:“你的记录符号你懂,他记录符号他懂,我们可以用我们数学的统一符号来记录呀。
”当赵老师展示最后一个学生的记录单时,记录单上“+”“-”的符号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在赵老师的一句“你用的符号跟数学家规定的一模一样!”赞扬声中,数学上正确的记录符号诞生了。
赵老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让我赞赏,使学生意识到了产生负数的必要性、重要性,随之负数这个概念也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与形成了。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冲动性”,激发学生活跃的思想,更不可能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赵老师将问题意识作为重点,这也是令我震撼之处。
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乐于探究,并产生了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甚至有所创造的积极欲望。
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厘米的认识》的教学时,先引入,再让学生探
讨有几种方法可以知道数学书的长,让学生动手试试,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有的用三角板、有的用尺子进行量,有的甚至还通过测量,估计出一厘米的长度,然后小组交流汇报,最后教师进行了总结: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准尺子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这节课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量,自己亲自体验,了解了一厘米的概念以及初步懂得测量物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