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期指导课型的指导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黄静我们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只是为教师的指导提供了一个平台,要想学生的活动能真正深入、持效地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郭元祥教授也曾经指出:“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因而,研究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有效指导策略是目前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

”1、选题指导型主题是活动的灵魂,帮助学生提炼主题就是帮助学生确立了研究方向。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但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抓不住本质,即使主题在身边,也不能被学生发现,这时,我们不能硬性规定学生研究什么,而应该根据学生问题的集中指向,经过反复讨论、协商,帮助学生提升主题,明确研究方向。

指导策略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想研究的欲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发现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源头。

指导策略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搜集调查到的材料,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可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比较、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在第一环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

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教学生学会将问题归类的方式,确定哪些问题可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主题的价值,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确定最有价值的主题。

指导策略三: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确定活动主题指导学生获取主题,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主题的可研究性,不能让主题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或者所研究的主题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不大;主题的可持续性,主题应该具有多次研究的价值;主题应该具有问题性、时代性、通俗性,简洁明了。

在学生初步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课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可行的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的课程类型指导.doc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的课程类型指导.doc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的课程类型指导中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型指导襄阳电影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讲演稿海盐县玉成小学肖老师:大家好!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参加我们襄阳电影的综合实践教学和研究活动。

刚才,我听了徐老师对4 (8) 《走进绮园》班的指导和他的讲座,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许老师精彩的一课为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实践的范例。

由于今天是期中辅导课,我想今天我们将集中讨论以下主题:应如何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中期指导?这类课程是如何产生的?在我谈论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谈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为什么我要先谈这个?因为从上个月22日到24日,我参加了在衢州举行的浙江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骨干教师培训。

其中,衢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示范班:第一堂课《假日活动好去处》,期中辅导课《知礼仪、践行动》,成绩示范课《营养搭配学问多》,我听了一堂期中辅导课《知礼仪,践行动》,我个人的感觉是我总觉得有点缺乏综合的味道,比如主题班会,老师对学生的困惑缺乏指导和引导,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很少。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还是一门不成熟的课程,需要每个人的论证和讨论。

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目前,所有学科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生活来学习。

例如,语文中的“综合学习”,用数学指导学生的数学生活,科学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做中学”,品德则通过调查、辩论和宣传加强学生的体验。

所有这些都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清楚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之间的区别。

所以,这里我们想弄清楚: 活动不一定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有活动。

一项活动能否成为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取决于活动设计中的“课程意识”和活动的课程取向。

要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活动应该有主题和问题(2)明确和可观察的目标(3)活动的过程应该贯穿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4)活动应该关注活动过程中的过程、信息和处理,并记录活动过程(5)活动应该有总结、交流、反思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指导课型的指导概述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指导课型的指导概述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指导课型的指导向阳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讲座稿海盐县于城小学肖金良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我们向阳片的综合实践教研活动。

刚才听了许老师指导四(8)班《走进绮园》的中期指导课以及对这堂课的说课,给了我许多的启发和思考。

许老师精彩的一课给我们在座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实践范例。

既然今天我们观摩的是中期指导课,那么我想今天主要围绕这些话题来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中期指导到底该怎样指导?这类课型如何来上?在讲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讲一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关系,为什么要先讲这个呢?因为上个月22日至24日,我参加了在衢州召开的浙江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其中衢师二附小向我们展示了三堂示范课:开题课《假日活动好去处》、中期指导课《知礼仪、践行动》、成果展示课《营养搭配学问多》,我听的是一堂中期指导课《知礼仪,践行动》,听下来我个人的感觉是总觉得缺少那么一点综合味,像是一节主题班队课,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困惑缺乏点拨、指导,也很少有贯穿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当然,这仅是我的个人之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还是一个不成熟的课程,需要大家的争论与讨论。

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目前各门学科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通过生活来学习。

如语文中在“综合性学习”,数学中引导学生生活中数学,科学更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测量等来“做中学”,品德通过考察、辩论、宣传来加强学生的体验。

凡此种种,是不是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有怎样的区别,我想我们有必要认识清楚。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明确:有活动不一定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要有活动。

一种活动能否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决于活动设计中的“课程意识”和对活动的课程定位。

活动要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要满足下面的基本条件:(1)活动要有主题和问题(2)要有清晰可观察的目标(3)活动过程要贯穿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4)活动要关注过程,关注活动过程中的信息与处理,关注活动过程记录(5)活动要有总结、交流、反思、评价我们回到先前的问题上,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到底两者有什么区别?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方案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开放的活动空间。

然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为了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提高其实践能力,指导老师要多倾听、巧引导,及时为学生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建议。

下面我以几次实践活动为例详细说明。

一、活动初期要灵活指导在“奥运与我同行”活动开始时,我们列出了八个子课题,让每个小组任选出一个来进行研究。

最后剩余两个子课题没有小组选,老师屡次引导仍然毫无进展,结果在这个问题上颇费周折,浪费了不少时间。

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公是孩子,大可把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选择,没人选择的课题就放弃,这样并不影响大局,教师也不必勉强。

二、活动中期要顺势引导1.引导孩子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

活动中,孩子们四处采访,遇到了不少困难:思念公司的保安不让进,可口可乐公司要求必须有老师带领才行,三全公司说采访需要提前预约……由此可见,我们得引导孩子学会与各单位打交道、寻求支持,从而顺利地利用各种资源,取得活动的成功。

2.学会保护自己,改变策略。

在“别让电脑游戏冲击了你”活动中,一个小组的学生要去网吧调查玩游戏的群体及年龄段。

孩子们为了记录调查情况,就在网吧里做了现场记录,结果被网吧的管理人员认为是和媒体调查有关,把他们赶了出来。

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给孩子一些建议,如先默记自己看到的情况,然后在管理人员的视线之外记录情况,这样就能轻松完成任务了。

3.改变方法,学会运用技巧完成任务。

在“汽车与环境”活动中,孩子们深入社区调查后委屈地对老师说:“大人们不好说话,让他们填个调查表,他们都嫌烦。

”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查找原因,并请调查和宣传进行得较顺利的小组谈经验,让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明白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4.通过阶段性汇报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

我从学生阶段性汇报的发言中了解到:有的同学一遇到阴雨天气就退缩,有的同学因与同伴意见不一致而擅自离开,有的同学因为采访中受到阻挠而赌气大闹情绪……于是我带领大家讨论并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一,组长应提前组织组员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如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和目标,并给组员分好工。

综合实践活动中选题指导课的几点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中选题指导课的几点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中选题指导课的几点建议作者:丛春双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年第01期任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都要经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而贯穿在这三个阶段中一般包括选题指导课、方案设计课、实践研究、成果汇报课等环节。

选题指导课是活动的开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首当其冲的选题指导课,对于能否成功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选题指导课,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交流,达成共识,形成一个大主题,用这个主题作为活动的方向,以此来确定活动的课型。

选题指导课,一般包括确定主题、分解主题、划分小组、拟定方案四个步骤。

这是根据主題提出问题,把大主题分解成若干个小主题,然后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有方向性地进行研究。

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题课、起始课,对于起始课的流程和做法,我们基本掌握,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活动的总方向,由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亮点就在于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走出课堂,学生怎样去研究、怎样去汇报,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

有很多教师认为,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主题,都要尊重学生的意向,这样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但世界是包罗万象的,一次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让学生随意的五花八门地去研究,总要有一个固定的研究方向。

这个方向就要靠我们教师来把握、来确定。

我们要依据学生能力、学校条件、实时状况,找出一种有研究价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投入不能过大、周期不能太长、收效好的课题去研究。

比如,我曾经和学生一起开展的《双色火》活动,是当年春天一户农家发生火灾后,引起学生谈论多时的话题确定的;《感恩》活动是在2009年春天,农民领到粮食补贴后提出的;《走进秋天》活动是2011年秋天提出并研究的。

都是由我多方面分析、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来的,开展的效果都很好。

二、小组划分,一定要合理调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课程。

但由于这个课程的活动空间大,探究时间长,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区别,老师们对这门课程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过程,分为六个环节,即“六课型”:选题课、开题课、活动策划课、方法指导课、中期汇报课、成果展示课。

“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是我们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及其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而划分的,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一、选题课选择恰当的主题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第一步。

选题的过程是学生针对自身特点、资源、环境不断捕捉问题的过程,在选题指导课上,教师应重点对选题的原则、选题的途径、选题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选择的课题更规范和有效。

选题研究的重点不仅是帮助学生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产生过程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所在,促使学生更主动、有效地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1、选题要从“小”处入手。

小学生知识储备量少,不可能进行高层次和深程度的实践和研究活动。

因此,我们要针对实际,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2、选题要遵循“就近”的原则。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弱,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能力弱,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时,要事先考虑学生的研究活动范围,尽量立足于校内及学校周边的社区范围,因地制宜。

尽可能利用校内、校际、家长资源和本社区的资源,不可放任自流。

在指导学生选题时确定校外最近、最安全、最具有代表性的场所让学生活动。

这样就能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选题要注重趣味性。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维持的时间较短,如果没有新的东西成为他们新的兴趣点,就很快泯灭活动的激情。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题时要在设计时力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和方法的灵活性,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进而激发参与和尝试的欲望。

综合实践常见课型及指导要点

综合实践常见课型及指导要点
渠道A 渠道B
主题
渠道E 渠道D 渠道C
例:《找春天》
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动物/春天的气候/春天的人们
主题立体式:确定一个主题,将其分解为若
干个课题,这些课题还可以继续分解为若干 个次课题。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次课题。 主题
课题A1 课题A2
课题A3
课题A4
次课题a1… 次课题a2… 次课题a3… 次课题a4…
第四部分——结论与建议。交代通过调 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论,说明 了什么问题。结论与建议是对调查所得结果 作理论上的解释,提出研究者的看法,同时 还可以提出一些新的调查课题。在观点和材 料的处理上,可以先列出材料,然后分析和 推论,引出观点。也可以先摆明观点,然后 用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的分析来说明。 第五部分——附录。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附上各种调查表格或活动剪影、记录卡等各 种附件。
2.依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 形式。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要依据学 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通过展示尽可能 让学生体验成功。展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 例如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尽可能让其多说;动 手能力棒的学生,让其多做;家里藏书多的学生, 让他多展示收集的资料……还有,对于同一主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和活动反思。例如 “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利弊”,有的学生说最大的收 获是胆量变大了;有的说是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 有的说学会了与人合作……
主题分解三种模式:深化式、辐射式、立体式 主题深化式:即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若干个阶 段,将主题逐步推进、深化。

主题
主题
主题
阶段A → 阶段B → 阶段C → …… 例:《妈妈,我爱您》
了解妈妈→ 理解妈妈 → 赞美妈妈 → 关爱妈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指导(三)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课教学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指导(三)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课教学策略

综 合 实践 活 动过 程 中 ,为 了进 行 信 息 处理 和 成 果 总结 ,撰 写研 究 报 告 而 开展 的 指导 课 。它是 实 践活 动 阶 段 中后 期 的指 导 课 ,也 是 实践 活 动
阶 段与 总 结交 流 阶 段之 间 承上 启 下 的指 导 课 。 综 合 实践 活 动 为 学生 提 供 了一
案 例: 纸和 我 们 的生 活 》中段 指导 课 的 活 动 设计 。 活 动 目标 : 1 通 过 实 践体 验 , 成 一 定 的 . 形 观念 、态 度 ,掌握 一 定 的 方法 。
在 中段指导课这一阶段 ,教师
实现 从知 识 传授 者 到学 生 学 习 的组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 1
点拨与督促 ,进行阶段性研讨和交
流, 促进学生实践活动不断持续、 有 效和深入开展的指导课型。中段指
导课 也可 以称 为阶 段性 指导 课 。
( )中段指导课课例 及活动 二
过 程 呈 现

通过 师生 间的谈话 ,简单 回忆
上一 阶 段 同学 们所 进 行 的活 动 ,激 发学 生 汇报 上一 阶段 的 活动 情 况 。 2 交流 阶 段性 成 果 引导 学生 . 发现 新 的 问题 和 困难 。 - - .
调查 、 观察、 考察、 问、 访 测量 、 实
验 、文 献检 索 、上 网等 不 同的 方 法 来 收 集 资料 。培养 学 生 自主 获 取 信
息 ,主 动收 集 信 息 的能 力 。 3 要指 导 学 生学 会 统 计 、 . 整理 、
( )以小 组 为单 位 进 行 汇报 。 1 ( )其他 小 组 成 员评 价并 提 出 2
报告的范例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课型及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课型及指导策略

在这一环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
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 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将问题转化为 研究的课题。
22.10.2020
h
8
(1)教师可通过教学生学会将问题进行分析,确定 哪些问题可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可将学生的问题按三方面归类: “是什么?”这一层次的问题,解决比较容易。 “为什么?”和 “怎么做?”这一层次的问题, 研究比较复杂,研究的时间也较长,一般都可作 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主要课型及指导策略
22.10.2020
h
1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一般过程及指导:
1、确立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开 展实践活动——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 价——活动延伸等过程和环节。
2、活动指导:活动准备指导——活动实施 过程中指导——活动总结指导;
22.10.2020
h
2
问题之一:
(2)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整合、提炼,转化为综合 实践活动主题。一般归类相同的问题。
22.10.2020
h
9
C、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主题的价值。 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确定最有价值的主题
和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
D、指导学生规范地表述主题。
——能够非常清楚地反映研究内容、范围和方向。
22.10.2020
h
此环节在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主要让学生在与人交流 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小组的方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 进一步完善计划。
22.10.2020
h
6
2、主题如何确定?
●创设情景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确定主题
选题指导课
22.10.2020
h
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期交流课”的指导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期交流课”的指导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期交流课”的指导策略发表时间:2018-09-03T17:23:57.7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作者:刘晓敏[导读] 中期交流课在整个主题活动过程中承担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31005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探究大致可以分为选题指导(方案制定)课、中期(方法)交流课、成果展示(总结)课。

中期交流课也可以称为阶段性指导课,是指在学生探究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组织学生对前期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并认真制定下一阶段探究活动的打算,更好地开展后阶段活动指导的课型。

因此,中期交流课在整个主题活动过程中承担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中期的汇报交流,要精于课前预设中期交流课之前,已经进行了选题、方案制定等指导,学生确定了小组探究主题,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究。

在主题探究过程中,小组通过上网查资料、实地考察,拍摄了照片和视频,积累了许多的资料。

二、中期的问题解决,要关注课堂生成中期交流课,主要目的是分享前期的成功经验,交流活动中的发现,最重要的是解决或者探讨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方法指导,为下一阶段的活动指明方向。

1.基于学情,生成新问题。

阶段性成果是指,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已经得到的收获,包括成功的亦或是失败的。

中期交流课堂上,学生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时,老师要善于捕捉小组在汇报中提出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尽可能抓准学生的起始点、兴趣点以及共同的困惑点,力求课堂生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环节1】一个小组前期活动分享结束后:师:孩子们,大家通过小组分工、小组合作、小组实践的方式收获了很多,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可是就如刚才这个小组表达的一样,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可能有些困难到现在都还没有办法解决。

请你们想想,造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师:是的,活动前的准备很重要。

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实际遇到的问题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因此,学情的预设是教师课前要备足的一个点。

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策略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策略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策略指导》一、方法指导课存在的问题:方法指导实效性不强方法指导的时间、精力投入似乎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许多学生讲起采访和问卷调查的要求来头头是道,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很少能正确合理地运用,运用方法获得的信息不丰富、不准确、不能服务于研究目标的现象屡见不鲜。

导致方法指导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指导教师受学科教学惯性影响,不自觉地将方法作为知识进行传授,而不是以学生掌握和运用方法的实际能力发展作为方法指导的价值追求。

二、方法指导课的常见误区第一,内容上,过于关注“专业性”。

方法指导的内容超出学生的认识能力,片面地追求所谓的“专业性”,试图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第二,过程中,过于关注“知识性”。

过于强调学生对方法的认识,而忽视学生的“体验”。

学生可能知道了运用某一方法时“要怎样做”,而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缺乏感受、对“如何做到这样”缺少办法。

第三,运用时,过于关注“程式性”。

方法指导活动中,许多教师热衷于发各种表格让学生填写。

这样做看起来提高了学生活动的规范性,而实际上让学生用“书面作业”的方式去完成“实践体验”的任务,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学生主动运用方法进行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性。

三、方法指导课的策略(一)、以学生现实水平为目标基点。

由小学阶段的“初识”,到初中阶段的“熟识”,再到高中阶段的“系统认识”。

例如“采访”,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实就是“问问题”,就是通过向有关人员提问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在进行采访指导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就是要明确“为什么问?”——即采访的目的;“问什么?”——即采访的内容;“怎么问?”——即采访的实施过程和技巧。

因此,教学活动可以围绕这样三个贴近学生实际的具体问题来展开。

案例呈现:(播放高年级同学采访校长的视频)请同学们认真看视频,听一听他们问了些什么、看一看他们是怎么问的,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两个层次的讨论:1、围绕“问什么”进行:他们问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与他们研究的主题有什么关系?看了他们提出的问题,你还有什么发现?……2、围绕“怎么问”进行:提问者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参与采访的其他同学在做些什么?采访活动从哪里正式开始(结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二、以学生扎实理解为过程要点。

综合实践活动中段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中段指导

一、活动设计1. 活动主题的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兴趣。

活动主题应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注重实践性,强调能力培养。

活动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层次性。

活动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活动内容的安排活动内容的安排应考虑以下因素:(1)活动目标。

根据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目标,确保活动内容与目标相一致。

(2)活动形式。

根据活动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如参观、调查、实验、竞赛等。

(3)活动时间。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活动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为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二、实施策略1. 引导学生参与(1)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如讲述故事、播放视频、展示成果等。

(2)明确活动要求。

向学生明确活动要求,确保学生明确活动目标,提高活动效果。

(3)鼓励学生表达。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1)合理分组。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长等因素,合理分组,确保小组合作效果。

(2)分工合作。

明确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职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互相帮助。

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 注重实践环节(1)提供实践机会。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参观、调查、实验等。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

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实践成果的展示。

鼓励学生将实践成果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表现。

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度、实践能力等。

(2)记录学生成长。

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如思维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增强等。

2. 结果性评价(1)展示活动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3.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创新的教学方式。

二、活动内容
1. 小组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协作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3.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的真实面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活动方法
1. 任务导向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2. 个性化
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与他人相互补充。

3. 情境导入
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到活动的主题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活动评价
1. 任务完成情况
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包括任务完成的进度、质量等方面。

2. 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3. 组内评价
让学生互相评价,从而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指导,相信能够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交流课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交流课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交流课
一、活动目标:
1、从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主动分享交流,指导学生汇报成果,选择可操作、有价值、切实可行的内容,并进行分组讨论,确定研究内容及活动方式。

二、活动重点:指导学生分享交流,探究分享成果。

三、活动课时:1课时
四、活动过程
(一)回顾导入
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活动目的,然后由各小组展示前期活动情况,最后开始交流。

(二)展开交流活动
1、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小组开始交流,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收集到的。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并汇报结果。

2、小组成员汇报本组的工作进度和成果,以及问题,教师及时提供意见和建议,以便调整计划。

(三)活动评价
自我评价是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

对于参加“白色污染”综合实践
活动后自身获得的学习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每个学生配备一个档案袋,搜集学生的调查报告,搜集参加“白色污染”综合实践活动后的体验,拍摄的照片,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以及各类荣誉证书。

将能反映自已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挫折的,放入档案袋中,学生将成为自已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通过展示和评比,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正确认识自已的机会,既看到自已的不足,更看到自已的优点找到一个新的努力方向。

(四)教师小结。

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

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

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由实践中学习的教育方法。

它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主动探索和应用知识,增强实践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下面是一些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

首先,为了有效地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需要提前制定活动的目标和计划。

这包括确定活动的主题和目标,明确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以及为活动准备必要的资源和材料。

在计划中,教师还可以列出学生需要达到的技能和能力,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设置。

其次,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反馈。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提供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的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和进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营造一个宽松和舒适的氛围,让学生感到放松和自由。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和学校外的资源,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和社区,了解实际工作和生活情况。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在活动中,学生应该有机会提出问题、提出观点和分享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演示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

最后,教师还应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通过合理的组织和指导,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指导(三)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指导(三)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指导(三)一、中段指导课教学策略1、中段指导课的概念和意义中段指导课——就是指同学活动实施阶段,指导老师依据同学开展活动状况,有针对性进行指导、点拨与催促,进行阶段性研讨和沟通,促进同学实践活动不断持续、有效和深化而开展的指导课型。

中段指导课也可以称为阶段性指导课。

在中段指导课这一阶段,老师实现从学问传授者到同学学习的组织、指导、参加者的角色转换。

指导老师要注意在指导同学的过程中,进展自我的实践力量,让老师自身与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起成长。

中段指导课意义在于:让同学学会从讨论阶段中发觉问题,并主动查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引导同学对问题进行深化的讨论;让同学沟通在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学会在活动中准时反思总结;创设一个阶段性沟通展现的平台,学会小组合作和组间合作,共享活动阅历,从而体会到合作沟通的魅力;让同学进行下一步活动打算;让老师发觉同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催促同学的连续与深化。

2、中段指导课课例及活动过程呈现案例:《纸和我们的生活》中段指导课的活动设计。

[1]中段指导课活动过程:一、中段指导课活动目标1.通过实践体验,形成肯定的观念、看法,把握肯定的方法。

2.培育同学把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3.培育同学在活动中与人交往合作的力量与精神。

4.培育同学的平安意识和自我爱护力量,防止意外的平安事故发生。

二、课前预备老师:调查表、访谈表、试验报告的范例同学:活动状况记录表三、活动时间:2课时四、活动过程1.谈话引入中段指导课通过师生间的谈话,简洁回忆上一阶段同学们所进行的活动,激发同学汇报上一阶段的活动状况。

2.沟通阶段性成果,引导同学发觉新的问题和困难。

〔1〕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沟通。

〔2〕老师要引导同学汇报活动过程。

在同学汇报过程的同时,老师要引导同学尽可能将活动的过程、方法、情感体验说出来。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指导课型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指导课型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指导课型的指导向阳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讲座稿海盐县于城小学肖金良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我们向阳片的综合实践教研活动。

刚才听了许老师指导四(8)班《走进绮园》的中期指导课以及对这堂课的说课,给了我许多的启发和思考。

许老师精彩的一课给我们在座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实践范例。

既然今天我们观摩的是中期指导课,那么我想今天主要围绕这些话题来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中期指导到底该怎样指导?这类课型如何来上?在讲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讲一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关系,为什么要先讲这个呢?因为上个月22日至24日,我参加了在衢州召开的浙江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其中衢师二附小向我们展示了三堂示范课:开题课《假日活动好去处》、中期指导课《知礼仪、践行动》、成果展示课《营养搭配学问多》,我听的是一堂中期指导课《知礼仪,践行动》,听下来我个人的感觉是总觉得缺少那么一点综合味,像是一节主题班队课,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困惑缺乏点拨、指导,也很少有贯穿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当然,这仅是我的个人之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还是一个不成熟的课程,需要大家的争论与讨论。

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目前各门学科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通过生活来学习。

如语文中在“综合性学习”,数学中引导学生生活中数学,科学更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测量等来“做中学”,品德通过考察、辩论、宣传来加强学生的体验。

凡此种种,是不是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有怎样的区别,我想我们有必要认识清楚。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明确:有活动不一定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要有活动。

一种活动能否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决于活动设计中的“课程意识”和对活动的课程定位。

活动要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要满足下面的基本条件:(1)活动要有主题和问题(2)要有清晰可观察的目标(3)活动过程要贯穿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4)活动要关注过程,关注活动过程中的信息与处理,关注活动过程记录(5)活动要有总结、交流、反思、评价我们回到先前的问题上,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到底两者有什么区别?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指导吴世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一、主题选题指导课;二、活动策划指导课; 三、设计制作指导课;四、阶段交流指导课;五、汇报展示指导课。

一、主题选题指导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对象,成立研究小组,形成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

基本模式:创设情境、引导发现——交流发现、形成课题——层层筛选、确定课题——指导分组、推选组长主要任务:1.引导学生根据主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围绕预设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选择活动的课题。

当然,在实施初期,可由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

2.帮助学生整理并选择要研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筛选。

首先小组内交流:推选组织能力强,有协调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选出一名记录员,记录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推选一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代表发言;开始讨论: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最关心的话题(问题)。

然后全班交流:班长主持召开我感兴趣的问题交流会;选出两三名记录员,记录各组的问题;各小组汇报;其他成员补充发言;评价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筛选(选出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

选题的过程是要占用一部分时间,但学生经历了提炼课题的过程,也就是明确问题、课题价值判断、可行性分析的过程,是在进行严谨的科学探究训练。

3.帮助学生确定活动小组。

一般来说,活动前,教师应根据研究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做到心中有数。

4.指导设计方案。

适当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设计本身就是创新。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实施过程、条件准备、时间安排、预期效果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过程记录式、计划书式等。

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

开题课注重情景的创设,一是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从中发现问题。

二是可以虚拟的情境。

综合教案中期指导课

综合教案中期指导课

“我国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中期沟通课教课方案)“我国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对于节日的检查研究”(中期沟通课教课方案)神州数码希望小学王宁宁活动背景: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实质区其他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系统的构造性打破。

它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究地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切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基本内容进行教课。

综合实践课没有规定一致的教材、教参,要求地方和学校参加课程开发和选题.本着综合实践教课的这一原则对于任课老师的我们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机会,假如能够合理有效、运用创新意识去开发综合实践课的教育资源,势必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踊跃的感情体验,培育优秀的社会性质量产生举足轻重的成效。

实行年级:小学三年级活动目标:1)经过报告沟通,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包含。

2)经过报告展现,培育学生掌握多渠道采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与人分享检查累积成就,品尝付出的味道,沟通活动中的乐趣和酸甜。

培育如何与别人沟通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4)依据师生提出的建议和建议,规划下阶段活动计划。

活动过程:一、回首先期活动,说明本课目标。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展开了“我国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在同学们的一致决定下,我们选择了“春节”这一盛大的节日作为研究内容。

经过三周的活动,大家经过各样渠道去采集资料,相信大家必定有所收获,老师想在活动的过程中大家必定会有一些困难,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沟通、共同分享你们在活动中收获和疑惑吧。

下边就请各小组挨次和大家进行沟通。

二、分组报告,沟通先期成就。

提出要求:在一个小组报告时,大家要认真听,看看对你们组的研究有什么可借鉴的。

他们哪些方面做得较好,而哪些方面又存在不足?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一)分组报告:1.认识传统节日的由来1)展现小组资料,介绍本小组采集的节日的由来。

2)提出疑惑,全班商议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指导课型的指导向阳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讲座稿海盐县于城小学肖金良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我们向阳片的综合实践教研活动。

刚才听了许老师指导四(8)班《走进绮园》的中期指导课以及对这堂课的说课,给了我许多的启发和思考。

许老师精彩的一课给我们在座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实践范例。

既然今天我们观摩的是中期指导课,那么我想今天主要围绕这些话题来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中期指导到底该怎样指导?这类课型如何来上?在讲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讲一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关系,为什么要先讲这个呢?因为上个月22日至24日,我参加了在衢州召开的浙江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其中衢师二附小向我们展示了三堂示范课:开题课《假日活动好去处》、中期指导课《知礼仪、践行动》、成果展示课《营养搭配学问多》,我听的是一堂中期指导课《知礼仪,践行动》,听下来我个人的感觉是总觉得缺少那么一点综合味,像是一节主题班队课,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困惑缺乏点拨、指导,也很少有贯穿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当然,这仅是我的个人之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还是一个不成熟的课程,需要大家的争论与讨论。

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目前各门学科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通过生活来学习。

如语文中在“综合性学习”,数学中引导学生生活中数学,科学更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测量等来“做中学”,品德通过考察、辩论、宣传来加强学生的体验。

凡此种种,是不是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有怎样的区别,我想我们有必要认识清楚。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明确:有活动不一定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要有活动。

一种活动能否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决于活动设计中的“课程意识”和对活动的课程定位。

活动要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要满足下面的基本条件:(1)活动要有主题和问题(2)要有清晰可观察的目标(3)活动过程要贯穿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4)活动要关注过程,关注活动过程中的信息与处理,关注活动过程记录(5)活动要有总结、交流、反思、评价我们回到先前的问题上,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到底两者有什么区别?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而学科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学生发展,但其逻辑前提是体系化、理论化的间接经验,即知识体系。

它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与发展自我提供了系统的认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但任何学科课程的教学,首先都必须保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并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

因此可以说,是面对学生的“经验世界”还是面对学科的“符号世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直接分野。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不同于学科综合性的课程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

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学科综合,它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也不是跨学科的学习,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

它的设计与实施特别强调整合学生的经验,整合学生的生活领域,并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与现实的生活情境的问题加以整合。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各种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

刚才讲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关系,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我们知道,一个主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也对应着三种基本的课型:活动准备阶段的开题指导课、活动实施阶段的中期指导课和总结交流阶段的成果展示课。

当一个主题活动从创设情境到发现并提出问题,到把问题转化为主题,再分解主题,再到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这一系列的准备阶段完成后,便步入了活动的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所生成的课型,我们便称其为中期指导课,那么这类课型我们又该如何来把握?一、中期指导课的目标定位中期指导课,是在学生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进行阶段性研讨和交流,促进学生实践活动不断持续、有效和深入地开展。

这类课,我觉得我们的目标定位在:①分享与鼓励:展示前期的活动过程,进行成功经验的交流和共享,放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闪光点,不断地鼓励学生,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追求的是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丰富和完善自我;②解惑: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进行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③激励:挖掘新的问题或生成新的目标为下一步的活动指明方向,激励学生成功。

二、中期指导课的操作流程根据上述的目标定位,我们一般把中期指导课按如下的流程来设计:1、汇报交流阶段性成果,生成新问题。

这一环节中,我们首先可以谈话引入,回顾前期活动,如: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的小课题研究,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实地采访调查、积累了许多的资料,也拍摄了相关照片,品尝到了实践的快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交流研究过程的收获和困惑。

我们的课堂是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舞台。

下面我们就来分小组交流一下,好吗?2、分组汇报交流(1)先可以出示温馨小提示:①当小组汇报时,所有的同学都要争做“文明的小听众”,有问题记在心中,等会儿交流。

②如果你们组的调查研究和前面小组的汇报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再重复了。

请选择你们小组与众不同的调查亮点和大家分享吧!③交流后如果有什么不能解决的或者新生成的问题,请各组的记录员马上记录下来。

(2)各组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指导:①一组汇报时,引导别组学生从他们的汇报材料中发现他们还可以挖掘和深入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②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别组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亮点,进行成功经验和成果资源共享。

3、说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可先谈话引入:大家刚才的成果和经验是令老师欣喜的,但是老师知道,在成功的背后你们也一定有失败的困惑吧?这节课,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聊聊我们在研究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老师和你们群策群力,把这些困难解决掉好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小结。

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有:①关于采访的困难:采访的礼节和技巧,采访问题的设计。

②关于各种调查表的制作和统计:请学生对各组设计的好与不好的调查表进行评价,教师提供范例供学生参考,并指导学生如何统计。

③照片、录像的拍摄技巧方法。

④活动的安全问题等。

4、反思前阶段的活动,确定下阶段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交流你们小组生成了什么新问题?(2)引导学生预设在下阶段目标中的困难,通过本节课的交流,你能解决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困难,再引导进行交流讨论。

(3)要求各组在课后针对课题存在的问题,或进行方案的修改,或进行问题的解决,使课题有新的突破。

并希望各课题组今后多互相借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让优秀的课题组引领大家共同进步。

5、提出希望,期待成功。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提出进一步开展活动的主要事项。

(2)指导学生写好“我的实践故事”,并及时记录采访内容。

(3)期待成功:经过刚才的交流,我想每个组已经明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在活动中,我们或许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充分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

我期待着你们在成果展示课中能一显身手。

三、此阶段指导的注意点(1)学生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从他们的汇报中教师要敏锐捕捉问题,如获取信息的方法、途径、资料的整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利用网络、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为学生下一步更好地开展活动减少障碍。

(2)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活动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

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

(3)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中期指导中,作为指导老师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同时,也发展自我的实践能力,使自身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起成长。

最后,我想说,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外面更精彩的世界,让教师的成长延续的更快,走得也更高,让我们从自己能改变的地方做起吧!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如有不当之处,谨请指正。

谢谢大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与帮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需要教师的指导,制定计划、活动的操作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与帮助的意义和作用1、针对性指导与帮助的意义由于多数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加之存在一些不利的学习因素,如心理发展不成熟等,所以,没有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与帮助,学生是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

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与帮助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

、2、针对性指导与帮助的作用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与帮助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前提。

其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路。

在活动开始时,指导和帮助学生选择活动主题,确立活动目标,制定活动计划,保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目的、有步骤、有策略地进行,避免活动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盲目混乱局面。

第二,解疑。

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此时,教师就应该以解惑者、参与者的身份,帮助学生或参与学生共同商议以解除其疑难。

第三,提供。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学习资源才能完成。

学习资源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条件,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大量有针对性和帮助性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师的经验以及书籍、材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