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骈俪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骈俪化发展

摘要:从骈俪化的起始看来,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六法海》说: “ 自李斯《谏逐客令》始点缀华词, 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 是骈体文之渐也” 可以看出,虽然骈俪化的萌芽初生于周秦两汉时期, 但真正应用于诗、赋创作中,并成为作者的一种自觉形式上的感情诉求是在汉末魏晋始时期。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骈俪化倾向发展至高峰,其诗、赋中的骈偶句所占比例也比较重。齐梁以后则比例下降, 表现出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形式均衡美、对称美、和谐美的理性思考。本文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文作,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骈俪化的发展,并阐述其影响。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诗赋骈俪

、骈俪化的初始阶段

汉字的形式是一字一音,特别是在古汉语中,单音节词较多。所以当古代诗赋者在创作时组词成句,在结构和音步上都较容易拼成骈偶句。骈俪化是汉语中的天然的一种特点,因此诗与赋中,作者对于骈句的运用也有其自然性的一面,但根据相关考究发现,周秦诸子时作者已经可以创作骈句,其影响一直延至秦汉时期,一些文人开始有意识地运用骈句在诗歌中的作用,以至于发展成为了一种骈俪化的风气。

骈俪化的倾向在魏晋时期的诗与赋中已经较为明显了。从代表作家看,主要是曹植和陆机。曹植所作的赋,根据其自己的《前录自序》称有78 篇之多, 就现如今所保存的文献看来, 骈俪化的程度都很高, 再例如《洛神赋》中所计包括赋序在内共178 句, 其中的对句就有27联,54 句, 约占全赋的30%左右;而在《节游赋》共51 句, 对句11 联, 22 句, 约占全赋的43 %左右。可以看出,骈俪化的程度已经很高了。

再说到陆机,根据《晋书. 陆机传》,陆机在吴亡后曾“ 退居旧里, 闭门勤学, 积有十年”。十年期间,他对前人的文学贡献作出了仔细的清理,从理性的角度总结了文学创作的经验,并揭示了其中的规律。他指出,文学作品要用美德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怀。在遣词造句方面,应该追求词句的精巧完美。从他的作品中看,其骈俪化的程度也是相当高的。其中抒情短赋如《述思赋》, 对句比例已达到50% , 就连以说理为主的《文赋》也十分讲究句式的骈偶。

曹植和陆机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属于特出的人物, 他们都主张文学形式的华美巧丽, 在赋的骈俪化方面也是开风气之先。但是这一骈俪化的倾向在当时却招致一部分人的诟病, 表明文坛上对骈俪化文风的态度还存在分歧。张华以陆机文章之“ 才多” 为恨, 后人也批评他作文“非对不发”。但曹、陆创作中的骈俪化倾向对南朝赋与诗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人在南北朝文学家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 钟嵘《诗品》将二人列入上品, 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说曹植诗“ 词采华茂”, 说陆机诗“ 才高辞赡, 举体华美“,” 咀嚼英华, 厌饫膏泽, 文章之渊泉也“。对其文辞华美, 形式精工的特点推崇备至。而在对谢灵运、颜延之等南朝诗人的评价中, 钟嵘一再强调他们对陈思、士衡风格的继承。说他们的诗歌“ 巧似”,“ 错彩镂金“ , 既讲究文采, 又追求句式的对偶。这一点也为明清以来的大多数诗评家所认可。由此可以想见, 从汉末建安开始的辞赋骈俪化倾向对南北朝诗赋的影响。

、骈俪化的展开阶段

南朝宋、齐时代, 诗赋中的骈俪化完成了量的积累, 对句的质量比较此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主要表现在:对句中的虚词逐渐消失, 同字对减少, 对句成份的词性、内容、平仄等方面的要求日益精密。由此带动了赋与诗在结构、组织、句式等方面的革新。从赋说赋家们理性地对赋的语言句式进行探索, 刻意求工、精心设计, 使赋的语言形式具有更强的抒情、描写、铺叙功能, 使之成为结构均衡整饬、音韵圆转流利、词藻华美巧丽的美的文体。

从晋末开始至宋、齐二代 , 诗歌语言也呈现出明显的骈俪化趋势 , 五、七言诗在句法 组织等方面逐渐向近体诗过渡。杂言体、歌行体虽也有诗人注意 , 但已非诗坛主流。这些 变化都是骈俪化所导致的。 《文心雕龙.明诗 》 曰 :

“宋初文咏 , 体有因 革; 庄老 告退 , 而 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 , 争价一句之奇 情必极貌以写物 , 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在政治斗争中失意的士族文人已厌倦了谈玄论佛 , 转而纵情山水、耽于诗赋之华美精雅 的创造 , 以此显示对庶族出身的皇族的文化优越感。诗歌在题材上并无变化 , 只是由此前 的寄意玄远转而追求俪词美句 , 但注目的焦点由“悟道”转向诗歌形象美、情韵美。明代 许学夷 《诗源辨体 》云 :

“五言自士衡至灵运 , 体尽俳偶 , 语尽雕刻 , 不能尽举。然士衡语虽雕刻 , 而佳句尚 少, 至灵运始多佳句矣。”

由此可以看出魏晋至南朝 , 骈俪化的渐进历程 , 以及南朝诗人在骈俪方面的创新。试 以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为例 , 可以发现 : 全诗只有两联不是对句 , 几乎为 “俳体诗 ” 了。胡应麟 《诗薮 》说谢诗 “风神华畅 , 似得天授 , 而骈丽已极” 。句式的骈偶必然 会使诗人更加注重诗句中词语的音、形、义的锤炼 , 因此骈俪化可以促使诗歌的形式更趋 精巧。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评上引 一诗的话可以证明这一点 , 他说这诗“ 迢递圆莹 , 章法、句法、字法 , 尤臻神化 ” , 正是这个意思。这一特点在谢诗中是很普遍的。骈俪化 及其引起的诗的结构组织日趋精工的倾向在同期其他作家的诗中 也很普遍。如谢惠连《西 陵遇风献康乐 》五章就几乎全篇俳体 , 并且在形式上已经相当工整。总体由义对而渐求音 对, 这种语言骈俪化的倾向与同期赋是一致的。从诗中对句数量的增多乃至通篇用对句的 现象可以看出 , 诗人此时构思的焦点仅在句上。因为是积句成篇 , 还未象后代律诗般以篇 运句 ( 即篇中什么位 置用对句、什么位置不用对句都有规定 ) 。此外对句比例极高的如 刘骏 《济曲阿后湖》 , 此诗五言八句 , 句句用对 , 不仅讲义对 , 也讲音对。这首诗的前四 句在词义、词性和平仄上都已经十分讲究。可见在诗中是意义的对偶先于声音的对偶而出 现, 是意义的对偶引发了声音的对偶。即使从一些风格有别于时流的作家看 , 骈俪化也不 例外。如鲍照出身庶族 , 其多数作品的风格与时不同 , 然而其作品也明显表现出骈俪化的

倾向。如其 《登黄鹤矶 》几乎通篇是 内词语的选择上很注意情韵、色彩的搭配

的组合都十分和谐、统一 , 很有意境。 综上所述 , 在魏晋赋骈俪化的影响下 的态度 , 较少理性思索。但其积极的影响 织、语言风格方面的求工求美。其结果 圆融 ; 使赋体渐趋整炼 , 脱离散文化的特

点。

三、骈俪化的成熟期

齐梁时代是南朝文学发展的高峰期 , 也是诗赋骈俪化的成熟期。随着此时士人对文学 语言形式探索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 , 文士们对诗赋过度偶化所引发的弊病已经开始反思 这实际就是对诗赋体式及其表现功能的理性思考。

齐梁时期 , 陆机《文赋》所提倡的 “音声叠代 , 五色相宣”的作赋方法 , 已渐为赋家 所接受 , 使赋的对句更趋整炼 , 不再为趋附时风 , 片面追求外在以骈偶之美。此期诗赋的骈 俪化已非单纯追求量的增加 , 而且更注重对句表现力的扩张。如对句门类的定型、对句在 诗中位置的确定 , 以及意句单位基本格局的 确立等。这是骈俪化走向成熟的标志。以下试 分论之。

第一 , 对骈俪化的理性思考。从作品中看出,多数诗赋中对句比例都在七八成以上。 诗中全篇皆对的也不少。但从齐梁之交开始 , 这种过热的势头锐减 , 对句数量反而变少。

对句 , 在种类上有正对、反对、数字对等。对句

联 , 因此每个对句联内两句中景物、动作、情绪等

, 南朝宋大多数作家对骈偶风气持一种完全趋同

, 则在于由句式的骈俪化引发了诗与赋在结构组 是使诗中的句型及对句种类更加丰富 , 意境日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