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茶叶初制记录表
武夷岩茶制作标准操作规程
武夷岩茶制作标准操作规程武夷山当地将传统的岩茶制作工艺归纳为:“一采二倒青,三摇四围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捡梗,九复十筛分。
”这五句简单的制茶民谣,实际上每一句都包括了极其复杂的工艺流程,传统手工制作具体分为:采摘、萎凋(也叫倒青,晴天晒青,雨天则烘)、晾青、做青(摇青与做手,反复多次)、炒青、揉捻、复炒、复揉、初焙(即毛火,俗称“走水焙”)、晾索(摊放)、拣剔、扬簸、挑堆、分筛、归堆、复焙(吃火)、炖火、团包、补火、装箱等近二十道工序。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标准操作规程:一、采摘1、采摘时间:武夷岩茶一般一年只采摘春茶一季,时间在谷雨前后开采。
2、采摘标准:开面三叶(开面指:第一叶小于第二叶三分之一是小开面,差不多达到三分之二是中开面,三分之二以上是大开面)。
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
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
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采摘完的要尽快挑回茶厂,以防止茶青过度的挤压发热烧伤鲜叶。
3、采摘方法(1)手采时,小开面采四叶,中开面采三叶,大开面采二叶、一芽四叶及对夹叶,采摘的芽叶应整齐匀净。
(2)机采时,确定合理的留养高度,高于采摘面上的新梢全部采摘。
燃油和润滑油采用93号无铅汽油和“2T”机油,按25:1配制好后加入油箱;汽油机油门控制在3/5左右,机采速度控制在0.5~0.6m/s 范围,既能保证芽叶的完整率,又可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注意事项:岩茶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较成熟枝梢(开面三四叶)。
二、萎凋1、萎凋方式:晴天以日光萎凋(即晒青)为宜,另有加温萎凋及室内萎凋。
晒青时在地面铺垫彩条布或尼龙布,避免鲜叶落地。
摊叶量0.5~1.5kg/m2,时间20~40min,中途轻翻1~2次。
萎凋适度以顶二叶下垂,叶面失去光泽,减重率达10%~15%为准。
毛尖茶叶批生产记录汇总
毛尖茶叶批生产记录汇总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汇总毛尖茶叶批生产的记录,包括生产日期、产地、原料采摘情况、制作工艺、生产工艺参数等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毛尖茶叶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
二、记录汇总批次1•生产日期:2022年1月1日•产地:福建省武夷山市•原料采摘情况:采摘时间为清晨,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鲜嫩度较高,采摘过程中严格控制叶子的损伤程度。
•制作工艺:经过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
•生产工艺参数:–摇青时间:20分钟–杀青温度:120℃–揉捻次数:4次–干燥温度:80℃•生产记录备注:批次1制成的毛尖茶叶外形整齐,颜色翠绿,香气浓郁。
批次2•生产日期:2022年1月15日•产地:福建省安溪县•原料采摘情况:采摘时间为春季,选择山顶上的嫩芽,尽量避免采摘老叶,保证原料的新鲜度。
•制作工艺: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
•生产工艺参数:–杀青时间:30分钟–揉捻次数:6次–干燥温度:90℃•生产记录备注:批次2制成的毛尖茶叶外形紧结,色泽青亮,汤色明亮,口感细腻。
批次3•生产日期:2022年2月1日•产地:福建省武夷山市•原料采摘情况:采摘时间为清晨,选择嫩芽,采摘过程中注意不受雨水浸润,保证原料的质量。
•制作工艺: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
•生产工艺参数:–杀青时间:25分钟–揉捻次数:5次–干燥温度:85℃•生产记录备注:批次3制成的毛尖茶叶产量较高,外形匀整,滋味甘醇,回甘持久。
三、结论通过对以上三个批次毛尖茶叶的生产记录汇总,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制作工艺参数对毛尖茶叶的形状、颜色、香气和口感等方面都有影响,需根据原料的特点和生产要求进行调整。
2.不同批次的毛尖茶叶产地和采摘时间不同,对茶叶的品质也有一定影响。
3.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每一步骤的时间和温度可以保证茶叶的质量稳定性。
以上结论可为后续毛尖茶叶生产提供参考,建议在生产过程中继续加强工艺参数的控制和原料的选择,以提高毛尖茶叶的品质。
武夷岩茶初制工艺技术
武夷岩茶初制工艺技术武夷岩茶初制工艺技术之一采摘工艺茶青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茶青采摘各因素等构成,是决定茶叶质量的基础条件。
采摘各因素受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影响较大。
1、采青标准:要求茶青新鲜、无表面水,无破损,中、小开面三叶,均匀一致。
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较成熟,正形成驻芽之中、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标准。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二以上称大开面。
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
每个品种的适采期较短,同一个品种在同一个山场位置及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一般最佳采摘期约为2—3 天,一般不能满足生产加工期的要求,因此街道上一般掌握在茶园内平均有一半开始开面时即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和小开面三叶及对夹叶。
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此时采摘标准为中、大开面三叶,则采制加工期可延长到6—7 天。
2、采摘时间:不同品种的开采期均不同,主要受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武夷山现有主栽品种的适采期约为4 月10 日左右(主要为凤凰单枞)开始,至5 月20 日前全部结束。
中、早芽种在加工能力允许时一般不选雨天采,不采露水青,则有利于提高茶青质量。
采摘时的气候的影响:晴至多云天优于阴雨天,一天当中,上午9—11 时,下午2—5 时最佳,露水青最次。
当季气候以时晴时雨天对品质最有利,而雨后初晴天品质最佳,连续天晴5—6 天后品质又下降,采制期连续下雨对茶叶品质和初制加工均最不利,会明显降低当季茶区的茶叶总体水平。
3、采摘方式:生产上目前以人工采摘各机械采茶两种方式为主。
人工采摘成本高,需我工多,采摘标准,净度和青叶质量均需通过加强带山工员的管理来加以控制,在武夷山茶园分散,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定较为适用。
机械采茶成本低,速度快、省劳工、效率高、茶青标准和质量视茶园长势,使用采茶机的年限和操作水平等因素而定,初用机采时,茶青质量较差,连续使用两三年后则茶青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是未来采茶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使用后茶树长势有茶芽多而茶芽变小的变化趋势,使于茶外形不够粗壮。
茶叶出厂检验原始记录范本
茶叶出厂检验原始记录范本茶叶出厂检验原始记录范本一、背景介绍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名优特产,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然而,茶叶出厂前的检验工作却是确保茶叶质量的关键步骤。
茶叶出厂检验的原始记录是对茶叶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茶叶出厂检验原始记录的内容和意义,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茶叶质量控制的过程。
二、茶叶出厂检验原始记录的内容1. 茶叶样品信息记录(1) 样品编号:记录茶叶样品的编号,以便进行追溯和管理。
(2) 采样日期:记录茶叶采样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以保证样品的新鲜度和准确性。
(3) 产地信息:记录茶叶的产地,包括产区、产地海拔、土壤类型等,这些信息对茶叶质量有重要影响。
2. 茶叶外观检验记录(1) 外观特征:记录茶叶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外观特征。
(2) 毛茶含杂记录:记录茶叶中的毛茶含量和杂质情况,如枯黄叶、树枝等。
3. 茶叶化学成分检验记录(1) 水分含量测定:记录茶叶中的水分含量,水分过高会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保存。
(2) 总酚含量测定:记录茶叶中的总酚含量,总酚是茶叶保持新鲜和增强口感的关键成分。
(3) 咖啡碱含量测定:记录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咖啡碱是茶叶的重要成分之一,对提神和增加警觉性具有作用。
4. 茶叶理化指标检验记录(1) 营养成分检验:记录茶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如儿茶素、维生素等。
(2) 香气测定:记录茶叶的香气特征和强度,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3) 滋味测定:记录茶叶的滋味特征和口感,滋味是评价茶叶品质的关键要素。
三、茶叶出厂检验原始记录的意义茶叶出厂检验原始记录不仅是对茶叶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的依据,也是茶叶生产企业控制质量的重要凭证。
通过对茶叶样品的外观和化学成分的检验,可以全面了解茶叶的质量特征和关键指标,判断茶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茶叶的外观检验可以直观地评估其内在品质,而化学成分检验则可以客观地揭示茶叶的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性。
茶叶出厂检验原始记录还可以用于茶叶质量的追溯和溯源。
茶叶生产记录表
记录人质检:负责人:
揉捻工艺
起始时间
生产人员
投叶量
叶温
空压时间
轻压时间
重压时间
轻压时间
再空压时间
含水率
备注
记录人质检:负责人:
初烘工艺
起始时间
生产人员
摊放厚度
机温
叶温
转速
含水率
初烘起始时间
叶子滞留时间
备注
记录人质检:负责人:
理机温
叶温
转速
加压时间
出槽含水率
备注
记录人质检:负责人:
复烘工艺
起始时间
生产人员
摊放厚度
机器温度
叶温
转速
经过时间
含水率
备注
记录人质检:负责人:
提香工艺
起始时间
生产人员
摊放厚度
机温
叶温
提香时间
含水率
排湿情况
备注
记录人质检:负责人:
生产记录表
日期
品种
数量(含级别)
摊青工艺
天气状况
生产人员
收购质量
摊放厚度
室温
翻动次数
含水率
叶子通风情况
叶温
摊青时间
备注
记录人质检:负责人:
杀青工艺
起始时间
生产人员
杀青温度
杀青时间
滚筒转速
含水率
叶温
投叶量
排湿状况
备注
记录人:
质检:负责人
微波杀青
起始时间
生产人员
投叶量
杀青温度
叶温
杀青时间
生产滞留
带速
含水率
茶叶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单
茶叶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单出厂批号样品名称出厂数量抽检数量原料来源生产日期执行标准DB52/T 442.2-2010单项判指标技术要求实测数据定检验检验项目感外形官滋味审评叶底香气汤色理化指标水分(%)≤7.0粉末(%)≤ 1.2净含量标示净含量实测数据论结检验备注:审核人:批准人:员检验1茶叶检验原始记录记一、样品标出厂批号样品名称出厂数量抽检数量原料来源生产日期录二、检验记1、感官品质检验原始记录准DB52/T 442.2-2010执行标感外形官香气审滋味评汤色叶底备注2、水分检验原始记录据DB52/T 442.2-2010检验依检验标准水分含量≤7.0正常检验环境条件;分析天平;干燥器;烘皿.主要仪器电热恒温干燥箱重复重复Ⅰ重复Ⅱ质量M 1(g)试样和烘皿烘前质量M 2(g)试样和烘皿烘后试样质量M 0(g)M 1-M 2水分(%)=-------------- ×100计算公式M 0测定结果备注23、粉末检验原始记录据DB52/T 442.2-2010检验依(% ) ≤ 1.2检验标准检验环境条件温度: 天气状况:;分析天平;粉末筛.主要仪器茶叶筛分机重复重复Ⅰ重复Ⅱ筛下粉末重量M 1(g)试样重量M 2(g)M 1粉末(%)=-------------- ×100计算公式M 2果测定结4、净含量检验原始记录75 号令)据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检验依检验环境正常条件分析天平主要仪器序号实衡净重M 1(g) 标明净重M 2(g) 偏差(g)12345678910计算公式差重= M 1-M 2论测定结3。
茶叶质量手册、记录表格)
质量管理手册XXX茶业有限公司2010年05月31日目录第一章颁布令第二章企业简介第三章质量方针与目标第四章各部门人员职责和权限第五章文件管理制度第六章采购管理制度第七章质量管理制度第八章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第九章成品包装、储存及运输管理制度第十章不合格管理制度第十一章卫生管理制度第十二章有毒有害物品控制程序第十三章仓库管理制度第十四章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第十五章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第十六章产品质量检验制度第十七章检验设备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第十八章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第十九章安全生产制度第二十章委托检验项目的检验计划第二十一章职工职责第二十二章财务管理制度附件1、文件管理记录2、原辅材料供方评价记录3、文件领用、借阅登记表4、不合格产品评审处置记录5、外购物资不合格品处理单6、采购计划申请单7、主要生产设备设施台帐8、设备管理卡9、设备维修记录10、感官品质审评净含量检验原始记录11、茶叶水分、碎末茶检验原始记录12、出厂检验报告13、车间工序质量考核评定表14、包装物、辅料验收入库记录表15、产品销售台帐记录台帐16、计量器具使用管理台帐17、烘培干燥工艺控制记录18、人员培训记录19、卫生安全周志记录第一章颁布令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质检总局检监函〔2006〕462号文件《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精神,迎接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的实施,为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模式,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结合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规定,特制定《质量管理手册》,现印发给各个生产部,望遵照执行。
《质量管理手册》具体阐述了企业的质量方针与目标、各部门的人员职责、采购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生产设备管理、产品质量检验、质量分析与考核、检验设备管理、不合格产品管理、财务管理、车间管理、文件管理、贮藏与运输管理和职工职责及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等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中具有指导性作用的文件,现予以批准颁发,并于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望企业各部门及全体职工共同遵守执行。
实验茶叶加工整合
茶叶加工学实验指导书汤一、顾志蕾浙江大学农学院茶学系实验一:茶类识别一、实验目的审评绿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白茶六大茶类具代表性的样茶,认识各类茶的品质特征,初步了解我国茶叶分类的基本方法。
二、内容说明我国是世界上利用、栽培、制造茶叶最早的国家,茶类丰富,茶叶花色品种繁多。
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茶类花色还在不断增加和发展。
目前,我国茶叶分类的方法尚无统一标准。
按传统分类方法,应用最广泛的是根据初制工艺及所形成的茶叶品质特征分类即分为红茶、绿茶、黑茶、青茶、黄茶、白茶等六大茶类,各茶类又分为不同类型。
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及消费趋势的变化,还有再加工茶——花茶压制茶等及深加工茶——速溶茶、茶饮料及保健茶等多种类型。
1.绿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总的品质特征是清汤绿叶。
绿茶的制作,一般是采摘鲜嫩的芽叶,通过高温杀青、做形、干燥而成。
其中杀青是制绿茶的主要工序,通过蒸汽加温或锅炒等干热工序,使鲜叶中的蛋白酶得以破坏,制止茶多酚的氧化变红,以保证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
根据杀青和干燥方法的不同,绿茶进一步分为炒青、烘青、蒸青、晒青四类。
炒青类与西湖龙井,烘青类如黄山毛峰,蒸青类如恩施玉露。
炒青、烘青、晒青之主要区别在于干燥方法的不同,顾名思义,三类茶叶分别采用炒干、烘干和晒干工艺,而杀青工艺一样。
蒸青茶则采用蒸汽杀青方式。
绿茶的品质特征,尤其是著名绿茶,一般干看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或黄绿。
香型以香气高长带花香最好,其次有嫩香、毫香、栗子香(炒栗子香),且以香高持久为好。
冲泡以后,色绿汤清,香气清幽,滋味鲜爽。
2.红茶红茶为六大茶类之一,属全发酵茶,是茶树鲜叶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烘干而制成。
其总的品质特点是红汤红叶,与绿茶的清汤绿叶有着明显区别。
“红”是指茶汤和叶底的色泽,其干茶色泽偏深,红中带乌黑,所以英语中称“Black Tea”,意即“黑色的茶”。
按照制作特点,红茶主要分成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等三种。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及感官品质审评
087武夷岩茶是指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无性繁育和栽培,并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武夷岩茶是中华瑰宝。
乾隆皇帝在其《冬夜烹茶》诗中就有“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的赞美。
由于独特的生长环境、传统的制作工艺,武夷岩茶独具岩韵,2002年被国家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是武夷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唯一性和独创性,2006年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国家收录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主要分析了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及感官品质审评方法。
一、武夷岩茶制作工艺1.武夷岩茶初制工序。
采摘→晒青或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初烘、摊凉、复烘)→毛茶。
(1)采摘。
武夷岩茶的采摘一般一年一次,在春季采摘,采摘时间约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
采摘当天的气候对茶青品质影响较大,晴至多云、露水干后的茶青品质较好,雨天和露水未干时茶青品质较差。
茶青的采摘标准以新梢茶叶生育完熟,形成驻芽后为宜,俗称“开面采”。
“开面”是判断新梢老嫩度的依据,也是采摘的重要标准,其中包括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一般以中开面采摘为宜。
采摘方式有手工采摘和机械采摘两种。
手工采摘要求掌心向上,以食指勾住鲜叶,用拇指指头之力将茶叶轻轻摘断,手工采摘适用于茶园分散、地形复杂的茶园。
机械采摘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一般使用双人式采茶机,适用于大面积的茶园。
采摘后的青叶要使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竹篓或复合袋装好,及时运往茶厂加工。
(2)萎凋。
萎凋的目的在于蒸发水分、软化叶片,促进鲜叶内部发生理化变化,是形成岩茶香气滋味的基础。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及感官品质审评武夷山人也把这个程序形象地称为“倒青”,因为萎凋后原本坚挺的青叶就倒下去了,变柔软了,摇青时就不会把叶片摇断或摇碎。
萎凋程度以叶片半呈柔软,顶端芽叶下垂,失去固有的光泽,由深绿转为暗绿,水分蒸发到适度为宜。
茶叶生产记录表格模板通用表格
茶叶生产记录表格模板通用表格一、茶叶生产记录表格的重要性茶叶生产记录表格是茶叶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了茶叶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为茶叶品质的保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分析表格数据,我们可以了解茶叶的生产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从而提高茶叶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二、表格模板以下是一个通用的茶叶生产记录表格模板,包括十个主要栏目:序号、日期、茶树品种、采摘时间、采摘批次、鲜叶等级、晒青次数、摇青次数、杀青时间、揉捻方式、干燥方式、备注三、表格的使用方法在使用这个表格时,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在表格中填写相关的生产信息,如日期、茶树品种、采摘地点等。
2. 根据茶叶的加工流程,填写相应的工艺参数,如晒青次数、摇青次数、杀青时间、揉捻方式、干燥方式等。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3. 记录最终成品的重量和等级。
这是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4. 填写备注栏,用于记录特殊情况或问题,以便更好地应对和解决。
5. 最后,由生产者签字确认。
在使用表格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表格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在填写表格时,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导和欺诈行为。
* 表格中的数据将用于分析和改进生产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 表格中的数据也反映了生产者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因此我们需要确保生产者能够准确、认真地填写表格。
四、表格的注意事项除了以上提到的使用方法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保护好生产信息,避免泄露商业机密。
在填写表格时,要确保所有信息都是保密的,不能泄露给无关人员。
*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
* 对于特殊的生产情况或问题,应及时在表格中备注或说明,以便更好地应对和解决。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茶叶的生产情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史上最全最清晰的武夷岩茶品种录,代号105、204、305是什么?
史上最全最清晰的武夷岩茶品种录,代号105、204、305是什么?我们只知道武夷岩茶水深,门派一堆一堆的。
但是你肯定不知道的是这里面的关系有多复杂,就是十个娱乐圈也抵不上啊!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品种不下一百多种,可谓是品类丰富,百花齐放。
有许多名字相近,但品质截然不同的品种,也有名字相近、品质也很相似的品种。
不同的品种的特征也不近相同,不同山场,不同师傅做的可谓是各有特色。
大红袍始于清代,有桂花香,以传说故事命名茶中状元、武夷岩茶五大系类之一;本地种,原产于九龙窠。
九龙袍(303)则是“大红袍”的“私生子”,又名紫红袍,当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大红袍”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来的。
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无性系。
芽叶紫红色。
茸毛少。
叶色深绿,叶片呈椭圆形,叶尖钝尖,叶齿钝浅较密,叶质较厚脆。
茶叶品质突出特征为香气高强幽长,滋味浓厚甘爽。
肉桂始于清代,有桂皮香,以茶香型命名当家品种、武夷岩茶五大系类之一、香不过肉桂,是武夷山的原生名丛,从被“茶星探”挖掘至今,一直风光不以,也没有传出任何“ 负面新闻”,但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它竟然有一个品质出众的“私生子”!丹桂(304)是肉桂的自然杂交后代,以肉桂为母本,但不知道父本是谁。
因此,丹桂的品质与肉桂有很大的相似。
包括茶树植株的性状特征、茶叶品质等等。
但是,丹桂常常会苦尾,而肉桂刺激感强、桂皮香显、回甘生津也快。
水仙始于清代,有兰花香,以故事传说命名当家品种、武夷岩茶五大系列之一,醇不过水仙;引入种,原产于建阳水吉小湖镇大湖村祝仙洞,国家级品种。
黄观音(105)又名茗科2号,该品种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铁观音与黄旦(黄金桂俗称黄旦)人工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种。
该品种属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无性系。
芽叶黄绿带微紫色。
少茸毛。
叶片呈椭圆或长椭圆形,叶尖顿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尚厚脆。
茶叶品质由以香气突出,香气清爽芬芳,具有黄旦的“透天香”特征。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5.6
STP武夷岩茶制作工艺规程文件编号 STP-Y-002-00制 定 人审核人 批准人 制定部门颁分部门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 生效日期变更摘要 页 码第 1 页 共 6 页分发部门□档案室 □综合部 □技术中心 □生产部 □购销部 □财务部1 品 名 武夷岩茶2 炮制依据GB/T 18745-2006 《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岩茶》3 工艺 3.1 工艺流程图 3.1.1 初制工序3.1.2 精制工序3.1.2.1 单一品种(不拼配)茶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初烘、摊晾、复烘)毛茶 萎凋毛茶 挑拣 焙火 风选内包外包 产品茶3.1.2.2 拼配3.2 工艺过程 3.2.1 茶青 3.2.1.1 采摘 3.2.1.1.1 采摘条件:3.2.1.1.1.1 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以中开面最适宜; 3.2.1.1.1.2 2叶至4叶嫩梢及采摘层上的对夹叶;a ) 小开面(顶叶面积为第二叶的30%~40%)采四叶;b ) 中开面(顶叶面积为第二叶的50%~70%)采三叶;c ) 大开面(顶叶面积为第二叶的80%~90%)采两叶;d ) 一芽四叶(壮树带芽采四叶)及对夹叶; 3.2.1.1.2 开采时间:a ) 主要品种的采摘时间是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b ) 采摘以晴天为好,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雨水青、露水青较差,因为含水量太高对后期茶叶的品质有影响;3.2.1.1.3 采摘方式:a ) 人工采摘:人工多、成本高。
但对武夷山正岩的茶青采摘比较合适;b ) 机器采摘:人工少、成本低、效率高。
适合标准化管理的茶园使用; 3.2.1.1.4 茶青的运输、贮存3.2.1.1.4.1 茶青应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篮篓进行盛装,不得压紧,运输时应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味物品混装;毛茶毛归堆、定级筛号茶取料挑拣、风选拼配干燥 摊晾 匀堆 自检 定量包装 产品茶3.2.1.1.4.2 茶青采摘后4h内运输到茶厂,不能及时送到茶厂的茶青应注意保质保鲜,合理贮存;3.2.1.1.4.3 茶青盛装、运输、贮存中,应轻放、轻翻。
茶叶检验原始记录茶叶感官评定原始记录
备注
检验校核检验日期.
茶叶感官评定原始记录
**ZJ∕**IΛ2-01-0
共页第页
样品名称
型号规格
等级
样品编号
生产日期
样品数量
检验类别
检验摘后
前:
环境条件
温度4C湿度%
检验依据
样品状态
后:
项目
评定记录
评定结果
(1)
(2)
分数
结果判定
评定记录
分数
评定记录
分数
外形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评定:校核:评定日期:
茶叶检验原始记录茶叶感官评定
原始记录
茶叶检验原始记录
**ZJ∕**102-02-0
共页第页
样品名称
规格型号
等级
样品编号
生产日期
样品数量
检验类别
检验前后样品状态
前:
环境条件
温度C湿度%
检验依据
后:
主要仪器设备
口JZ7122磨碎机口AE200电子天平口101—3恒温干燥箱
口4-13高温电炉□MκuM6原子吸收仪(铅灯)
□HP6890气相色谱仪口CJ∙1茶叶筛分机
检验地点
检测项目
检验数据记录
计算公式
实测
结果
标准要求
单项
判断
净含量
水分%(m∕m)
空铝质烘皿恒重(g)Mi
称取试样的质量(g)Mo
空铝质烘皿+试样质量的恒重(g)M2
试样干物质
含量(%)m=100
(M2-M1)∕Mo
Xi=<M1+Mo-M2)XIOO/Wq
岩茶审评表
岩茶审评表摘要:一、岩茶审评表的概述1.岩茶审评表的定义2.岩茶审评表的作用二、岩茶审评表的内容1.外观部分2.香气部分3.汤色部分4.滋味部分5.叶底部分三、岩茶审评表的使用1.审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审评结果的解读四、岩茶审评表在我国茶产业中的应用1.对茶叶品质的把控2.对茶叶生产者的指导作用3.对茶叶消费者的参考价值正文:岩茶审评表是用于评估岩茶品质的一种专业工具,通过对岩茶的外观、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五个方面进行评分,从而全面地评价一款岩茶的品质。
在我国茶产业中,岩茶审评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岩茶审评表的内容。
在审评表的外观部分,主要评估茶叶的形状、色泽、整碎程度等;香气部分则是对茶叶的香气类型、纯度、高低等进行评价;汤色部分关注茶汤的颜色、亮度等;滋味部分主要评估茶汤的浓度、厚薄、回甘等;叶底部分则是对茶叶冲泡后的叶底情况进行评估。
在实际使用岩茶审评表进行审评时,需要注意到一些事项。
例如,审评时应选用相同品种、相同等级的茶叶进行对比;审评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评分准确等。
在审评结果方面,可以综合各项得分,对茶叶的品质进行等级划分,从而为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参考。
岩茶审评表在我国茶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茶叶生产者可以通过审评表对自己生产的茶叶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茶叶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从而调整生产工艺,提高茶叶品质。
其次,茶叶消费者可以通过审评表了解茶叶的品质情况,为购买提供参考。
同时,岩茶审评表还可以作为茶叶行业的技术标准,对整个茶产业的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总之,岩茶审评表作为评估岩茶品质的专业工具,在茶叶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武夷岩茶做青工艺
武夷岩茶做青工艺武夷岩茶做青工艺 (2009-2-23)武夷岩茶制作主要分成初制与精制两个过程。
一、武夷岩茶初制过程包括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六个过程。
二、武夷岩茶精制过程:毛拣——分筛——复拣——风选——匀堆——焙火下面由爱茶网来介绍一下,武夷岩茶制作第三步骤武夷岩茶做青工艺技术萎凋工艺:做青工艺:是初制工艺中决定茶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且可变的影响因素较多,处理方式多样,俗称“看青做青”。
做青过程由摇青和静置发酵交替进行组成。
1、做青原理:在适宜的温湿度等环境下,通过多次摇青使茶青叶片不断受到碰撞和互相磨擦,使叶片边缘逐渐破损。
并均匀地加深,经以酵氧化后产生绿底红镶边,而在静置发酵过程中,茶青内含物逐渐进行氧化和转变,散发出自然的花果香型,形成乌龙茶特有高花香,兼有红、绿茶的风味优点。
2、做青方式:生产上主要有手工做青和综合做青两种方式,在条件较差时也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半手工做青和最简单的“地瓜畦”做青方式。
市场上的“手工茶”即指采用手工做青方式生产的茶叶,其特点是占用生产场地大,耗工大而且加工量少,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而综合做青机则占用场地小,使用人工少,更适应大生产的要求。
3、操作方法:不论何种做青方式,操作上均是摇青和静置发酵多次交替进行来完成,需摇青5—10次,历时6—12小时,摇青程度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
(1)手工做青:将萎凋叶薄摊于900mm水筛上,每筛首次放茶青重约为0.5—0.8kg,操作程序为摇青静置重复5—7次;摇青次数从少到多,逐次增加从十次到壹佰次不等,每次摇青次数视茶进展情况而定,一般以摇出青味为基础,再参考其他因素进行调整。
静置每次逐渐加长,每次摊叶厚度也逐次加厚,可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两筛、四筛并三筛等等。
直至做青达到成熟标准进结束做青程序。
(2)综合做青机做青:萎凋青装进综合做青机约为容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或茶青在机内萎凋达到要求后,按吹风? —→ 摇动—→静置的程序重复进行6—10次,历时约为6—9小时,吹风时间每次逐渐缩短,摇动和静置时间每次逐渐增长。
茶叶记录清单汇总
温岭市仰天湖茶叶有限公司表单汇编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YTH-ZJ-01质量目标分解表部门(车间)名称:供销科第 1 页共 4 页编制:审批:日期:专业整理质量目标分解表部门(车间)名称:生产技术科第 2 页共 4 页编制:审批:日期:专业整理质量目标分解表部门(车间)名称:质检科第 3 页共 4页编制:审批:日期:专业整理质量目标分解表部门(车间)名称:办公室第 4 页共 4 页编制:审批:日期:专业整理YTH-ZJ-02质量目标贯彻实施检查考核记录YTH-ZJ-02质量目标贯彻实施检查考核记录质量目标贯彻实施检查考核记录质量目标贯彻实施检查考核记录文件宣贯记录文件宣贯记录(续页)YTH-ZJ-05人员培训计划专业整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专业整理WORD格式资料YTH-ZJ-06人员培训申请单YTH-ZJ-07人员培训记录专业整理YTH-ZJ-08人员考核记录专业整理记录人:审核:日期;YTH-ZJ-09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专业整理专业整理YTH-ZJ-10文件销毁清单专业整理专业整理YTH-ZJ-11文件留存申请单YTH-ZJ-26进货检验或验证报告YTH-ZJ-24申检单YTH-ZJ-24申检单YTH-ZJ-27不合格处理记录YTH-ZJ-28不合格通知单WORD格式资料专业整理检测设备申购单YTH-ZJ-29检测设备验收记录专业整理YTH-ZJ-34 检测设备降级、报废申请单专业整理YTH-ZJ-31检测设备管理台帐专业整理专业整理YTH-ZJ-32检测设备使用记录名称:编号:二零()()年YTH-ZJ-32YTH-ZJ-32检测设备使用记录YTH-ZJ-53产品报废申请单YTH-ZJ-40不合格品处理记录YTH-ZJ-39紧急放行申请单日期:日期:WORD格式资料专业整理YTH-ZJ-12文件存档登记表编制:审核:日期:YTH-ZJ-13有效文件清单专业整理YTH-ZJ-14工艺文件更改通知单专业整理专业整理YTH-ZJ-15供方交货记录YTH-ZJ-16合格供方评价表YTH-ZJ-17采购计划YTH-ZJ-18材料入库记录YTH-ZJ-19物料标识卡YTH-ZJ-19物料标识卡YTH-ZJ-20物资收发台帐专业整理保管员:审核:日期:专业整理。
成品乌龙茶出厂检验报告与原始记录
成品(乌龙茶)出厂检验报告产品名称规格/等级生产日期检验依据DB35/T943批号报告日期项目单位指标实测值单项评定感官品质外形条索/符合要求色泽/整碎/净度/内质香气/滋味/汤色/叶底/水分(质量分数)%≤7.0总灰分(质量分数)%≤7.0碎茶(质量分数)%≤16.0粉末(质量分数)%≤1.3净含量kg≥结论检验者:审核者:成品(乌龙茶)检验原始记录执行标准:DB35/T943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检验日期检验人校核人批号一、感官要求检验依据:DB35/T943项目要求实测外形条索□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色泽□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整碎□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净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内质香气□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滋味□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汤色□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叶底□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二、水分检验依据:GB5009.3-2016编号空皿质量(M1)(g)空皿+样品质量M2(g)空皿+样品质量(烘后)M3(g)水分%=(M2-M3)/(M2-M1)×100%水分%报出值12三、总灰份检验依据:GB5009.4-2016编号坩埚质量(M1)(g)坩埚+样品质量M2(g)坩埚+样品质量(烘后)M3(g)灰分%=(M2-M3)/(M2-M1)×100%灰分%报出值12四、碎茶、粉末检验依据:GB/T8311编号取样量(g)筛下碎末茶质量(g)碎茶(%)平均碎茶(%)筛下粉末质量(g)粉末(%)平均粉末(%)12五、净含量检验依据:JJF1070序号12345678910报出值总重皮重净含量。
茶叶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模板单.doc
茶叶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单样品名称出厂批号出厂数量抽检数量原料来源生产日期执行标准DB52/T检验项目检验指标技术要求实测数据单项判定感外形官审滋味评叶底香气汤色理化指标水分( %)≤粉末( %)≤净含量标示净含量实测数据检验结论备注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茶叶检验原始记录一、样品标记样品名称出厂批号出厂数量抽检数量原料来源生产日期二、检验记录1、感官品质检验原始记录执行标准DB52/T感外形官香气审滋味评汤色叶底备注2、水分检验原始记录检验依据DB52/T检验标准水分含量≤检验环境条件正常主要仪器电热恒温干燥箱 ; 分析天平 ; 干燥器 ; 烘皿 .重复重复Ⅰ重复Ⅱ试样和烘皿烘前质量 1 M(g)试样和烘皿烘后质量M2(g)试样质量 M0(g)M 1 2- M计算公式水分 (%)=-------------- × 100M 0测定结果备注3、粉末检验原始记录检验依据DB52/T检验标准(%) ≤检验环境条件主要仪器温度 :茶叶筛分机天气状况 :; 分析天平 ; 粉末筛.重复重复Ⅰ重复Ⅱ筛下粉末重量 M1(g)试样重量 M(g)2M 1计算公式粉末 (%)=-------------- × 100M 2测定结果4、净含量检验原始记录检验依据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75 号令)检验环境正常条件主要仪器分析天平序号实衡净重 M1(g) 标明净重 M2(g) 偏差 (g) 12345678910计算公式差重 = M1- M2测定结论。
茶叶产品检验原始记录表
茶叶产品检验原始记录
表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产品检验原始数据记录表NO: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
取样地点:取样数量:取样基数:
产品规格:检验日期:检验依据:
一、感官检验
项目评价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二、净含量测定
三、水分测定
A、恒重干燥称量瓶的重量
(g)B、样品+称量瓶
的重量(g)(恒
重前)
C、样品+称量瓶
的重量(g)(恒
重后)
水分:
x=B−C
B−A
×100
(%)
平均水分值(%)
四、灰分测定
M2、坩埚质量(g)M0、样品
质量(g)
M1、样品+坩埚的
质量(g)(灼烧
后)
m、样品干
物质含量
(%)
灰分:
(%)
平均灰分值
(%)
总重(g)包装物重(g)成品净重(g)平均净重(g)
检验员:审核:。
茶叶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单
样品名称
出厂批号
出厂数量
抽检数量
原料来源
生产日期
执行标准
DB52/T 442.2-2010
检验项目
检验指标
技术要求
实测数据
单项判定
感
官
审
评
外形
滋味
叶底
香气
汤色
理化指标
水分(%)
≤7.0
粉末(%)
≤1.2
净含量
标示净含量
实测数据
检验结论
备注
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
茶叶检验原始记录
计算公式
差重= M1-M2
测定结论
一、样品标记
样品名称
出厂批号
出厂数量
抽检数量
原料来源
生产日期
二、检验记录
1、感官品质检验原始记录
执行标准
DB52/T 442.2-2010
感
官
审
评
外形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备注
2、水分检验原始记录
检验依据
DB52/T 442.2-2010
检验标准
水分含量≤7.0
检验环境条件
正常
主要仪器
电热恒温干燥箱;分析天平;干燥器;烘皿.
重复
重复Ⅰ
重复Ⅱ
试样和烘皿烘前质量M1(g)
试样和烘皿烘后质量M2(g)
试样质量M0(g)
计算公式
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2
水分(%)=--------------×100
M0
测定结果
备注
3、粉末检验原始记录
检验依据
DB52/T 442.2-20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合格
□让步合格
□不合格
萎凋
方式
□日光
□加温
做青
方式
□手工
□机械
□手工+机械
环 境
条 件
室温
℃
干湿度
%
□南风天
□北风天
杀青
手工炒
初炒
温度
℃
历时
分
复炒
温度
℃
历时
分
机 炒
温度
℃
历时
分
揉捻
手工揉
初揉
历时
分
复揉
历时
分
机 揉
历时
分
干燥
毛火
温 度
℃
历时
分
凉索
摊叶厚度
Cm
历时
分
足火
温 度
℃
历时
分
毛茶
净重: 斤
毛 茶 归 堆
初评
复评
指导人: 制作人:
武夷岩茶茶叶初制记录表
时间: 年 月 日 点 分
批号
品种
山场
重量
斤
天气
□晴
□阴
□雨
采摘
方式
□手 工 采
□机 采
方法
□标准采
□细嫩采
□成熟采
□剪边
鲜
叶
驻芽二三叶
叶叶
□80%以上
□80%-70%
□70%以下
破损程度
□无
□10%以下
□10%以上
夹杂物
□无
□5%以下
□5%以上状况□源自青□雨水青□露水青□阳山青□平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