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终结之后 波普艺术
艺术的星空_南昌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艺术的星空_南昌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名曲“梅花三弄”,讲的是和桓伊之间发生的故事。
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参考答案:王徽之##%_YZPRLFH_%##王子猷2.福柯的《》指出:“疯狂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
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狂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狂的历史。
”参考答案:《疯癫与文明》3.1816年,歌德做了一场题为《》的著名演讲,说:“精神的特点在于它永远启发着精神。
……我读完他的一个剧本后,站在那里就像一个盲人受了神的触摸,睁开了眼睛。
”参考答案:《说不尽的莎士比亚》4.“扬州八怪”的领袖人物金农,他的书法将碑拓和“阁帖”相融合,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面貌,世称(),也名“渴笔八分”。
参考答案:“漆书”5.()的《真理与方法》一书指出: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文化艺术经典都是在绵延无尽的四维时空中展开的历史流传物。
没有流传物,就没有人的传统和文艺的传统;没有历史流传物,也就没有人和文艺的历史。
参考答案:伽达默尔6.著名美学家()提出,中国美学史上有两种美,一曰“芙蓉出水”之美,一曰“错彩镂金”之美。
参考答案:宗白华7.王弼持()说。
参考答案:得意忘象8.( )的《诗集传》,以理学为思想基础,集中了宋人训诂、考据、文学的研究成果。
参考答案:朱熹9.波普艺术企图通过()来完成从非艺术到艺术的转化。
参考答案:外在的艺术时空的氛围10.()指出:“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
”参考答案:丰子恺11.以下人物中,()是达达主义的代表之一。
参考答案:马塞尔·杜尚12.黑格尔说:“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参考答案:创造性的发挥13.“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这句话出自()。
参考答案:《牡丹亭记题词》14.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提出,中国美学史上有两种美,一曰()之美,一曰()之美。
参考答案:芙蓉出水错彩镂金15.1920年()在巴黎创作的小提琴曲《行路难》是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
从现代艺术本质论谈艺术的终结

从现代艺术本质论谈艺术的终结作者:韩阳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23期摘要: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一些艺术批判家通过黑格尔和阿瑟·丹托的理论著作提出艺术将要终结这一话题,本文就艺术终结这一话题,结合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通过对黑格尔和阿瑟·丹托理论的分析,最终通过现代艺术本质的四种界说和当代艺术理论的三种主流观点:莫里斯·魏兹的“艺术是无法定义的”,纳尔逊·古德曼的“艺术品的‘艺术性’是在具体情况下产生的”以及阿瑟·丹托的“艺术依托‘艺术界’而存在”。
通过深入分析,得出艺术的终结是艺术旧形式的终结,同时是艺术性形式的诞生。
关键词:艺术本质艺术形式艺术终结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3-0164-04艺术终结这一话题,早在19世纪,在黑格尔《美学》一书中就提出过,黑格尔认为:“不管这种情形究竟是怎样,艺术却已实在不能达到过去时代和过去民族在艺术中寻找的而且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寻找到的那种精神需要的满足……希腊艺术的辉煌时代以及中世纪晚期的黄金时代都已一去不返了”。
但到了20世纪,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举办的一个名为“布里洛盒子”的展览引起了美国哲学家阿瑟·丹托的深思。
阿瑟·丹托认为,艺术已经不再局限于绘画、雕塑这些传统的与宗教或是哲学相关的表现形式中了,新生事物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明的进步都已经使得艺术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艺术不再仅仅是依托宗教或哲学,开始有了更多新的载体,反而是对哲学的一种反终结。
一、艺术终结概述(一)黑格尔的艺术终结在黑格尔的理论中,艺术的终结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艺术为人服务,而在人的精神发展中,艺术与宗教以及哲学共同构成了人的精神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艺术以感性化的方式作为第一阶段,而第二阶段的宗教则以观念和表象来呈现绝对精神。
哲学作为最高级阶段,是通过自由思考来呈现绝对精神的。
波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波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一)新潮美术及中国的前波普阶段1、85新潮美术回顾85新潮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在文化艺术界的必然结果。
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场文化运动,85运动所提倡和延续的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价值观,而实用理性和人本主义的统一是这种新文化观的核心。
它的针对性很明确,就是要否定传统文化规范,借助西方现代艺术,以个体意识批判群体意识,把乡土时期有限的社会批判转换为广泛、极端的文化批判,追求终极、本体主义及英雄主义的“精英”意识。
这场运动的突出特点就是众多群体展览的兴起。
六届美展后,各地涌现了规模不等形式相异的美术展览几十个,其中绝大多数是自发的青年群体展览,大多历时不长,也不是太正式的官方展出,引起的争议也很大,并有少数展览因此而停展。
这些展览从其创作宗旨及艺术观可以分为三种向:第一种是“北方艺术群体”“浙江’85新空间”“江苏艺术展大型展览”等为代表的倡导理发精神的展览。
如“北方艺术群体”所要追求的是一种理性的、崇高的、庄严、肃穆的称之为“北方文明”的艺术形式。
后来因在92年创作《大批判》而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名噪一时的王广义在当时是这种“北方文明”的虔诚倡导者,他当时所作的《凝固的北方》和《后古典系列》都在以一种凝聚、简括的抽象的形式追求着“人类精神的回声”。
而浙江的谷文达反对表现自我,认为自我是小我,要将世俗情思升华,超凡为某种精神。
这种对于精神的著追求,到后来以至于发展为对宗教精神和宗教气氛的追求。
不过,这时的理性精神对于85美术的理性之潮来讲带有启蒙性质,它所更多地关注的是绘画样式的反思和个性反思,直到后来演变为文化反思。
展览的第二种类型是追求直觉主义和神秘感。
代的展览有北京“十一月画展”,深圳的“零展”,山西的“现代艺术展”等。
85美术运动中一方面趋于极端理性化,另一方面又强化了直觉这种因素,且从感受型步入冲动型,从温和变为粗犷,如深圳“零展”中对于生死轮回的生命意识的表现等。
波普艺术

1120309226 张粉粉
波普艺术的概念
波普艺术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 从字面含义上看,它一方面重新确立了具 象现实艺术的价值;加一方面,它以大众传播媒 介和商业文化作为主题动机,将艺术创作的传 统现象现商业图像混为一谈,实际上潜在着艺 术自我取消的危机。 从历史上看,波普艺术也包含着两重性: 一方面因为在波普艺术中普遍采用“现成品” 的手段,人们自动把它与现成品的鼻祖迪尚联 系起来,甚至仍然是典型的美国现象,是美国 艺术史上的一个环节,它的发生与发展不可能 脱离美国文化自身的历史。
2014-12-15
绚丽多彩的波普艺术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除了人类 的性格色彩,是艺术设计发展的潜在方向。 2014-12-15
谢谢观赏
制作人:张粉粉 班级:平面1112班 2012年7日
波普艺术设计的表现
波普艺术设计的形成对于中国设计风格的启示
鲁迅先生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这正如 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这句话不管是对波普风格的形成还是对未来中国风 格的形成,都是成立的。波普”艺术运动最早出现在一 些独立的组织中,这些组织的成员包括艺术家、评论家、 建筑家和设计师。最早具有“波普”色彩的英国组织大 约形成于50 年代中期,成员包括里察·汉密尔顿、爱德 华多·包罗兹、雷奈·班汉(Reyner Ranham , 1917-)、 约翰·麦卡尔、劳伦斯·阿劳威(Lawrence Alloway)、 阿利逊·史密森(Alison Smithson)和彼得·史密森 ( Peter Smithson)等人。代艺术设 计中重要的设计形式之一,其文化取 向不可忽视。围绕波普艺术设计形 式做出梳理与考察,就其文化取向进 行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对波普艺术设 , , 计的起源和一些代表性的波普艺术 , 设计作品进行分析,得知波普艺术设 计具有以下的文化特征:人文性、商 业性、大众性,阐述"文化"在设计中 的重要性,对从新角度认识探明其他 设计形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艺术终结之后的艺术

个 发 现 天 王 星 的 英 国 天 文 学 家 赫 歇 尔 发 现 了 荧
光 。l 8 6 1年 ,英 国物 理学 家 马克斯 威尔率 先提 出 了
光 的 电 磁波 理 论 。半 个 多 世纪 以来 ,对 光 的 科 学 发 现 和 科 学 理 论 的 影 响 成 为 印象 派 绘 画 的 自然 科 学 基 本 依托 。印象 派 画 家群 在 新 科 技 的刺 激 下 一 反 古 典 艺 术 的 室 内 创 作 传统 ,走 出 画室 ,走 进 城 市 、乡
种 不纯 粹 的 体 现 。这 种 抽 离 在 印 象派 开 始 萌 芽 ,至
新纪 元 。l 8 0 8年 ,意大利 科学 家马 里乌斯 发现 了依
据反射的偏 光现象 。1 8 1 6 一l 8 l 9年 ,法国物理学家 菲 涅耳 证实 了偏 光的波 动论 和光 的 回折 。1 8 4 5年 第
毁 了我 的绘 画 。 ” 【 3 “ 由于 画面 表现 了现 实具 体 的物 象 ,就 势 必 使 人 们 的注 意 力 由绘 画本 身一 一 纯 粹 的
画 面 的叙 事 性 与 情节 因素 ,那 么 ,抽 象 艺术 便 是 对 绘画 “ 内 容 ”的一 次 反 动 ,从而 走 向形 式 主 义 的 极 端 。正 如 康 丁 斯 基 自 己 回忆 所 言 :“ 因为 我 花 了很 多 时 间去 辨 认 画 中的 内容 ,那种 朦 胧 的 美妙 之 感 却 已经 不复 存 在 了 。我 豁然 地 明 白了 : 是 客观 物 象 损
村 、田野 ,进 行 大 量 的 外光 写生 实 践 ,吸 纳 着 光 学
野兽 派 达 到 高峰 ,进 而 发 展为 视 传 统素 描 造 型 与 画 面 中 的形 象 亦 为 多余 ,终 至 抽 象 主 义平 面 、色 块 与 无 主 题 无 形 象 。“ 抽 象 艺 术 的 出现 标 志 着 艺 术 家 从 精 神 上 到 形式 上又 进 一 步地 解 放 和 自由 。抽 象 艺 术 不 再 以 自然 客 观 形 象 为 指 标 ,而 是 转 向艺 术 内部 , 探索艺 术 自身要素 的运 用 。 " I 如果说 在古典 绘 画末
艺术的终结的理解

论艺术的终结——以杜尚的作品《泉》为例解读艺术的终结是现当代艺术批评一个很时髦的话题,而且讨论很激烈,当然了,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是很显著、很丰富的,但是,从生活的角度解释艺术的终结却是一个新的话题,也显得很有意义,我们愿意对此话题重提,试图打开一个自由发表不同观点的学术氛围,让我们对艺术的认识更加清晰,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一、艺术的终结自艺术诞生之初,就一直有一个问题魂牵梦绕的纠结着每位艺术理论家:那就是艺术是什么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回答,但是,好像在我们孜孜以求的追问过程中,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艺术不见了,艺术不再是我们所要找的东西,它变得如此陌生,以至于我们从没有这样惊讶过,我们整天在思考艺术,上千年来一直在思考和找寻,结果确是艺术在我们眼前消失了,我们不再能认清艺术的真正面目了。
结果不仅仅如此,而且更糟糕的是,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我们发现越是努力寻找艺术的本质,所谓的本质越是离我们远去,我们越是抓不着,何以是如此情形呢?怎么会是这样的悖论呢?也许是艺术到寿终正寝的时候了?艺术终结了吗?艺术是被我们终结了吗?艺术的不解之谜如同艺术的本质一样让人费解。
在历史上,提出“艺术终结”的第一人是近代黑格尔。
黑格尔是在《美学讲演录》中提出艺术的终结观点的。
在《美学讲演录》的终结篇里面,黑格尔说道:“美与真这种较高的、不可磨灭的理想的联系”是一座顶峰,“到了这座顶峰,喜剧就马上导致一般艺术的解体”,黑格尔在这里用的是解体,并不是死亡,死亡表达是不再复返,不再是我们以前的东西,而解体与死亡不一样,解体以后艺术还是可以存在,以新的样式存在,只是样式的多样变化,本质内在的精神是不变的,这一点也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基础观点相吻合,成为黑格尔基础观点的一个有力的佐证。
实质上,在黑格尔那里,是有两个条件的制约将艺术推向了终结之途:“一个是黑格尔思想体系的‘内在背谬’,这是黑格尔所思的;另一个则是黑格尔身处时代的整个艺术和文化状况,这是黑格尔所感的。
反叛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分享几个波普艺术家

反叛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分享几个波普艺术家反叛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波普风格在美国被称作「新达达主义」,因为被视为波普艺术之父的理查德·汉密尔顿其实就是杜尚的学生,他的作品《究竟是什么东西使今天的家庭如此的不同,这么吸引人?》被视为波普主义的开山之作。
1.波普艺术的定义与由来波普艺术也叫流行艺术(popular art),又称新写实主义(非意大利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o),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方文化艺术交流受到一定的束缚;20世纪50年代,战后经济的复苏与逐步安定的生活使人们敢于释放压力、追求自我、突破自我。
追求时尚、无拘束、亮眼夺目的波普艺术诞生了,并在当时的英国、美国等国快速发展成主要的艺术流派。
2.波普艺术的特点介绍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联的艺术运动。
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波普艺术的观念是对当时固有社会体制的挑战,波普艺术的思想主张和风格特点证实了这一点。
波普艺术主张色彩跳跃且不兼顾色调和谐;材料普及且随处可见,不拘泥于形式;造型多变且不限制数量;等等波普艺术即“通俗的艺术”,崇尚人人都可理解、人人均可设计。
艺术特色鲜明、创作载体丰富的特点使波普艺术对诸多设计领域都有影响,如平面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
当时大量设计师的作品具有波普艺术风格,商品的包装宣传单、店铺的墙面、电影院的宣传海报甚至被丢弃的物品都是他们创作的载体。
3.波普艺术的知名艺术家下面我们来介绍七位具有代表性的波普艺术家,一起来感受他们诠释的波普艺术吧!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安迪·沃霍尔,沃霍尔有别于抽象表现主义前辈们对待艺术严肃认真、带有几分神秘主义色彩的态度,他完全沉醉于外表光鲜却无甚内涵的大众消费主义世界。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1. 引言1.1 引言波普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西方国家,以其明快生动的形式和对大众文化的深刻关注而著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波普艺术也逐渐传播到了中国,并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波普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激发了中国艺术家对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思考。
在中国,波普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外来文化的引入,更是一种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波普艺术以其对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批判性态度,使中国艺术家思考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找到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审美相结合,以及如何面对日益消费主义化的社会现实。
波普艺术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风格和题材上,更体现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上。
通过对波普艺术的学习和借鉴,中国艺术家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了更多元化和独特性的创作,为中国当代艺术赢得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将会持续深远,促使中国艺术界走向更加多元和开放的发展道路。
2. 正文2.1 波普艺术风格的介绍波普艺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美国,是一种大众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形式。
波普艺术的特点包括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和符号进行再现和夸张,以及对流行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审美进行挑战。
波普艺术的风格明快、色彩饱和、线条简洁,充满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气息。
波普艺术的兴起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普艺术的出现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使艺术家们更加关注当代社会中的大众文化和消费主题。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发在于其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突破和挑战,激发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带来了一场艺术的革新。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波普艺术元素的运用日益普遍。
许多艺术家将波普艺术的明快风格和大众文化的主题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波普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也成为了一种新的艺术趋势,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展现出多样化和包容性的艺术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暑假的时候,我在上海当代美术馆看了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展,展品很丰富,从他的丝网版画到他的影像和宝丽来自拍。
安迪的影响力不但在美国,在全世界的艺术圈里都是家喻户晓的。
安迪沃霍尔是一个非常会穿着的人,他早年在设计插画上的所体现出来的时尚气质,似乎奠定了他后期作品的流行元素。
他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无论这件艺术品是不是一支罐头或一个盒子,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早已被打破,模糊。
实际上如果真的要说波普艺术,我们不应该仅仅只是看到艺术与生活彻底结合了这一件事,还应该理解波普艺术,甚至整个70年代,艺术的转型和大的时代背景。
亚瑟丹托的思想对我在认识这段时期的变化,有深刻的影响。
他让我知道,要真正理解波普艺术,或者整个后现代艺术,我们有一个无法回避的时期:现代主义艺术。
而从现代主义艺术转向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这一变化,被亚瑟丹托称为“艺术的终结”。
在亚瑟丹托之前,另一位艺术评论家:汉斯贝尔廷抛出了这样一个概念:“艺术时代之前的图像”,即文艺复兴之前的图像,这些图像例如埃及壁画,古希腊的建筑和雕塑,还有早期基督教的地下壁画等等。
这不是说这些图像不属于广义的艺术,而是这些图像在创作是根本没有把“艺术”考虑在内,因为当时一般人的意识中还没有“艺术“的概念,而且这些图像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迥异后来的“艺术作品”——事实上这些“艺术时代之前的图像”是有关于宗教,墓葬,礼仪,祭祀等等。
在当时人们眼中,它们是一种超自然的展现,
就像耶稣的面容印在了维罗尼卡的头巾上一样。
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观念已占有核心地位。
这是艺术时代之前的“艺术”与艺术时代时的艺术的交界,跨越这条界线的契机,是资产阶级的崛起,大家族(美地奇家族)对艺术家的供养制,基督教的改革,中世纪的结束等等。
如果以上说法可信,那么在“艺术时代产生的艺术”与“艺术时代终结之后产生的艺术”之间,也可能存在另一种断裂。
所谓“艺术时代的艺术”即是在我们的美术史课本中占据主要篇幅的,从文艺复兴到1960年代美国抽象表象主义之间的艺术史。
具体顺序是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巴黎画派,至上主义,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超现实主义,达达,未来主义,抽象表现主义。
这个名单不是很严谨,中间其实穿插了大量的小流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印象派之后的时期,这些艺术流派很多时候是存在于同一个时期的。
那么作为波普艺术之前的现代主义艺术(1880年-1960年),从印象派到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一直在不断革新着画面的语言。
我们可以看到加上绘画的语言越来越简练,到80年代曾有一些激进的理论家主张绘画之死,他们的根据是:最先进的绘画似乎想露出内在枯竭的征兆,至少已表现出无法超越的限制。
他们脑中想的可能是瑞曼那些近乎全白的绘画,或是法国艺术家布罕那种激进的单色条状画。
但是亚瑟丹托和汉斯贝尔廷所谓的“艺术时代的终结“,完全无意否认艺术还是会有极度蓬勃的生机,而且完全看不出任何内在的枯
竭。
他们的重点是:一套实践结构已经被另一套所取代,尽管新结构的样貌在当时还处于模糊状态,现在也还无法看清。
亚瑟丹托的主题是,某个在艺术史上已经客观实现的叙述,而这个叙述对他而言,的却已走到了终点。
结束的是叙述本身,而不是叙述的对象。
我们来看看在现代主义中,最为推崇和大力宣扬的一位旗手——艺术评论家格林伯格。
格林伯格认为现代主义的典范人物是哲学家康德。
“康德是第一位对批判工具本身加以批判的人,因此在我心目中,他是第一位真正的现代主义者”。
康德认为,哲学主要不在于增加我们的知识,而在于解答“知识如何成为可能“这个问题。
而亚瑟丹托认为绘画上的相应看法,应该是绘画不在于在线事物的表象,而在于解答绘画如何成为可能。
对格林伯格而言,马奈就是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康德,他说:“马奈的作品是第一批现代主义绘画,因为这些作品很坦白的宣誓绘画是在平面上所进行的活动。
”现代主义历史由此开始,经过印象派到塞尚,格林伯格一步步建构出一套现代主义的叙述。
绘画的平面性,对油彩与笔触的意义,矩形取代了透视法,前缩法,明暗法,成为这个发展序列中的进步特征。
格林伯格强调,“现代主义”的重点不在于绘画一定必须是抽象或非具象的。
而是在前现代主义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模拟在线特征,在现代主义这里只扮演次要的角色。
现代主义之前,画家的任务是把世界呈现在我们眼里的样子再现出来,尽可能真实的画出人,风景或历史事件。
到了现代主义时期,模拟再现的条件本身变成了艺术注重的焦点,也就是说,艺术变成了它自身的对象。
然而,格林伯格的问题,也是现代主义的问题。
在他看来,超现实主义和学院派绘画一样,都属于“历史的藩篱之外”。
他所追求的纯粹性,只属于他的现代主义和他的抽象表现主义。
然而一旦这种纯粹性被放大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例如纳粹,前苏联,我国也出现过这样的时期。
而“艺术终结”的意义之一,在于原先位于藩篱之外的艺术以获得认可和接纳,这里的藩篱是一道具有排他性的墙,就像中国的长城,是建来吧蒙古游牧民族阻挡在外,或像柏林墙,是建来保护社会主义的无知大众,以免遭受资本主义的毒害。
对他而言,纯粹就是成熟,其意义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个书名的意义一样。
也就是以理性来批判理性自身,而不涉及其他主题。
相对的,纯粹艺术就是将艺术运用到艺术自身。
依照格林伯格的标准看来,当代艺术也不是纯粹的。
我们从艺术时代之前的图像说道艺术时代创作的艺术,在艺术时代,也就是从文艺复兴到抽象表现主义这一段时间中,我们又详细说明了从1880年到1960年代的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的特点以及现代主义的问题。
艺术的终结,终结的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艺术的叙事方式,语言,观看方式,理解方式,是艺术向哲学的回归,是艺术从抽象表现主义的高高在上回归到波普艺术的生活中去。
现在我们要说说当代艺术。
在某个时间点,这样说是因为往往在我们将一个事件总结和归纳出来之时,这件事早就发生了。
也就是当代这个词除了仍保有“最晚近”的这个意义之外,已经和现代分道扬镳;而现代所指的越来越像一种风格,即现代主义艺术。
当代艺术,或者叫后现代艺术。
“无所
不包”正是现代主义终结之后视觉艺术的贴切定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没有所谓的统一风格,就算有,也无法被用来作为分类的标准,换句话说,这个时期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大一统的叙述系统来主导艺术的创作发展。
过去所有过的一切艺术创作,今天都还可以继续,而且都算在后历史艺术的范围里。
当代艺术是一个讯息错乱一种美学完全混乱的情境。
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几近完全自由的时期。
今日不再有任何历史的藩篱。
任何事都是容许的。
在六十年代,对于亚瑟丹托来说,下面这个现象越来越清楚:艺术作品和“现成品”之间,不必存在任何外观上的差异,这点首先表现在波普艺术身上,也是亚瑟丹托最初提出“艺术终结”时的思考基础。
最好的例子就是安迪的《布瑞洛盒》,他和超级市场里那一堆堆的布瑞洛牌肥皂盒,在外观上不必有任何差别。
而观念艺术甚至以实例告诉我们,长期以来,作为“视觉”的艺术作品可以不必真的让人看得见。
这意味着我们不再能用作品范例来教授艺术的意义。
它也意味着,只要形貌有收到关心,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艺术作品,而如果想要知道艺术史什么,你必须从感官经验转向思想。
也就是说,你必须转向哲学。
波普艺术的意义在于作为后现代艺术,和激浪派,博伊斯的“社会雕塑”,观念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等一同构建了今天丰富的艺术生态,这个艺术生态是自由的,平等的,民主的。
亚瑟丹托甚至从终于见到政治上的多元化,事实证明,从90年代起,冷战的结束后,世界的政治格局确实是在一步步走向相对多元和民主的道路。